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白酒生意好,张昭手头也宽裕。当然,才卖几个月的酒不可能大富大贵。婉儿的小铁箱中有三百多两银子。所以,皮帽、手套、口罩这些装备都买齐全。

    寒冬腊月的骑马那真是冷啊!大概和冬天起摩托车不带头盔一样,酸爽非常!

    张昭骑上马回头一看,果然婉儿又送到前院的门口来,正扶着门框看他,这时冲他挥挥手。这傻丫头哦!张昭扬扬马鞭回应,打马往京城而去。

    天气越来越冷,出行艰难。小安镇这里和南口村的联络延迟到大概两三天一次。婉儿不想回去处理家里的琐事。像热恋中的女生般,和他守在一起。

    而他也不想婉儿回南口村。每天从宫中回来,能有一个小可人儿在家里等着,在晚灯下一起吃饭,看书,闲聊,打发漫漫长夜,亦是人生快事啊!

    十月二十四日,张昭接到消息,到皇城中的印绶监领取出入宫禁的腰牌,再到五军都督府领取勋卫散骑舍人的告身。这还没到东宫当值的时候。而是司礼监派了个老太监,专门给他培训宫中礼仪。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初六。

    在城北的官道中骑马前行,冷风嗖嗖!陈康被张昭打发回青龙镇中负责白酒的销售事宜。不怕陈康犯错,关键是要把他历练出来。张昭手里可用的人太少。

    陈康回青龙镇,张泰平跟在张昭身边跑腿。此时,十一岁的小黑胖子吹着冷风欲言又止。他一肚子牢骚。学个宫中礼仪,要用十天的时间吗明摆着有人在刁难少爷,不想他见到到太子。

    张昭从东安门进皇城。顺便遇到参加完早朝从东华门出来准备回衙门的官员们。张昭避在一旁。他学习礼仪的地方并不在司礼监中,而是沿护城河往北直走,在北花房院落里的一间杂房中。

    上午七时许,张昭抵达北花房。张泰平自是留在东安门外。一名老太监早等在杂房中,约六十多岁的年纪,老态龙钟,笑着道:“张舍人来了。”满口牙齿稀落。

    张昭客气的拱手,“王公公。”

    公公,在明代对太监而言是尊称。王公公微笑着点点头,道:“那今天咱们继续。”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摇摇欲坠的夕阳中,张昭向王公公告辞离去。

    王公公慢慢的起身。夕阳从皇城斜射而来,落在杂房的门槛前。

    一名小太监闪身而入,约十几岁的年纪,身手灵巧,笑呵呵的道:“王公公,干爹让我来问问,这小子可有怨言”

    王公公看小太监一眼,说道:“没有。”这小太监的干爹名叫徐智。乃是宫中大珰。

    小太监讶然一声,毫不遮掩的嗤笑道




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
    又是新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皇城北面的内官监中。

    一名四十多岁的太监在公房内处理着公文。

    内官监的职权是: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这个位置,在早期相当于外朝的吏部,位高权重。而如今内监二十四衙门,权归司礼监。内官监没落许多,但仍然清要。太监徐智在内廷亦是有字号的人物。

    当然,和司礼监的陈宽、李荣、王岳、萧敬那是比不了。将来的行情,和太子身边的刘瑾、马永成、谷大用等人亦是比不了的。

    所以,寿宁侯张鹤龄求他办事:刁难张昭。他立即就答应。弘治十一年,内廷大佬李广自杀。牵连者众。大家都是走寿宁侯张鹤龄的门路求皇帝,才得以没有追究。

    寿宁侯在皇帝面前还是颇有些份量的。当然,这个份量不是皇帝多么喜欢他,而是看在张皇后的份上。

    小太监罗成闪身进来,跪地道:“干爹。”太监中的规矩比外面更严。

    “小爷那边怎么样”

    罗成眉飞色舞的道:“干爹,那几位公公都哄着小爷打球呢。小爷根本没想起来召见姓张的。”

    徐智满意的点点头。

    罗成见徐智高兴,试探着建议道:“干爹,磨了他这几日足可给寿宁侯交代。拦肯定拦住的,皇爷有口谕。是不是明日就让他去东宫当差”

    徐智冷哼一声,“急什么再磨他十日。”

    罗成低下头,懂了。这事肯定是要闹起来。

    而替死鬼就是老迈的王公公。但是,事情传出去之后,张昭只怕要成为笑柄!被一个老太监压住这些天都不吭声,这人能有什么根基、本事宫中无人会把他当回事!

    …

    …

    金红的夕阳照在皇城里的护城河中。张昭再一次的从北花房中出来往东安门走去。

    刚出门,就见李教谕的老仆和张泰平等在路口的柳树下。忙走过去打招呼。

    李府老仆笑着见礼后,说道:“张相公,我家老爷让你今晚到府中吃饭。晚上去李阁老家中拜访。”

    “好的。平安,你回去通知小姐一声。然后就在家里待着,不用来城里。”张昭吩咐道,跟着老仆往教忠坊的李教谕家中而去。心里长长的松口气。

    寿宁侯张鹤龄的安排,张昭当然并不知道。但是,他被调到太子身边随侍,宫中的敌意可想而知。正常情况下,新人进单位都得受排斥呢。

    这倒没什么说的。区别在于,皇宫比较凶险。

    张昭一直都在等这个邀请。在院试之前,李教谕就给他说过若取中生员,李阁老会见见他。而以李东阳的人脉,找人提醒下朱厚照,轻而易举。

    这不是说李大佬在东宫中有眼线。而是十岁的朱厚照天天要上课。上课的先生们基本都是翰林。李大佬在翰林院中的人脉非常深。

    李教谕家中的晚饭丰盛,有鱼有肉有汤。李教谕身为府学教谕,本身是举人功名,又是李东阳的族弟,他在银钱上并不缺。生活水平中等。

    席间李幽也在,和张昭闲谈几句,剖析道:“李阁老见子尚,多半是要点点子尚,不要引导让太子日后北伐。”李教谕待他如子侄,将李东阳的观点告知:漠北之地,取之无用。

    张昭若有所思。

    李教谕并不知道张昭和李幽间出现裂缝,捻须道:“子尚不必担忧。大兄为人风趣,约定今晚见你是要为你在士林中扬名。其余都是细枝末节。”

    张昭道:“谢先生提点。我知道。”但其实,他今夜去李府,重点是让李东阳帮忙解开在宫中的困局。

    …

    …



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张昭这数月以来,针对蒙古小王子、火筛诸部的入寇,先后提出“平北虏三策”、“战争论”、“预备役”、“战略三阶段”,其观点是非常明确的。

    华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要灭掉他们。占其地,据其民。

    但是,刚刚在李教谕家中,李幽还剖析过李东阳的观点:漠北之地,占之无用。这个时候头铁的和李大佬硬顶能有什么好结果

    然而当面改变观点,只怕会让李东阳瞧不起吧而且,说出去的话,是要算数的。当面撒谎,日后李东阳焉会给他好果子吃

    张昭的明史水平一般,但可是知道刘瑾是谁干掉的。李东阳绝对有份。换言之,这位大佬的隐忍功夫在明朝绝对可以排前三。对他撒谎,还不如选头铁!

    张昭想一想,坦然的道:“阁老,自高祖、成祖后,我朝受制于蒙古诸部,这个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霍光灭匈奴,方有汉室边境百年的安定。

    当然,战争打的是国力。国力不足,大军贸然出塞是堵国运。就像王振那般,致有土木堡之变。我认为不能将将士的性命,国家前途压到赌桌上。”

    蒙古肯定要灭。但是何时去灭,得看国力情况。这是他给出的答案。至于说他是否会诱导朱厚照北征蒙古,按照历史来看,他不诱导,朱厚照也会这么干的。

    他进东宫后,如果朱厚照问他这方面的事,他肯定会把必要性、危险性都讲透彻。

    李东阳微笑着喝茶,“回头太子问你,你也是这么答吗”

    张昭点头,声音坚定的道:“是的!”

    李东阳伸手虚点一下张昭,笑道:“年轻人就是气盛啊!”眼中倒是有赞赏的目光。以他宦海多年的看人经验,但凡有所成就者,必须要心志坚定。

    &nbs



第八十一章 局破
    十一月初十。清晨,白露为霜。

    张昭带着长随张泰平再次冒着寒风骑马前往京城中。

    张泰平终于忍不住,纵马跟在张昭身边,因口罩挡着风,嗡生嗡气的道:“少爷,你在皇城中学宫中礼仪,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风吹死人了。”

    张昭笑笑,“怎么,这就受不了平安,做事要有点韧性啊。”他两个长随,都是挑选的机灵人。陈康年龄有十五岁,他自然是精心培养。而这小黑胖子还小,固然是记忆力出色,但谋略之类的事情,他要等其长大点再教。

    见张泰平情绪不高,笑道:“好了,不逗你了。今日你不用在东安门候着,在东城中打听下哪里有合适的小院,我们过两天般到城里来住。”

    张泰平顿时欢呼道:“太好了。少爷,你进东宫的事定下来了”

    张昭就是一笑,并不回答。他昨日刚见完李东阳,困局已破。

    平安这小子真是个好苗子啊。记忆力出众,理解力又好。这培养出来科举,绝对能保证一个进士!他在科举路上走不远,教出一个翰林来,那也很有成就感。

    而且,将来可以倚重为助力。师生关系本来就是明代最为牢固的关系之一。

    在东宫里当差,只需应付一个被众人包围着的朱厚照,应该不忙。这段时间可以利用起来。

    …

    …

    张昭从东安门进皇城。张泰平兴冲冲的去找牙人看东城售卖的院落。

    再一次的遇到结束早朝的朝臣们,再顺着护城河抵达北花房中。走路都有些摇的王公公依旧准时的等在里面。

    张昭行一礼,“王公公,我们开始吧!”作为一个成年人,张昭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他深知,在皇宫中需要谨慎。所以,他对这名老太监一直保持着恭敬、疏离。

    他不怠慢此人,一切都按流程来。但也绝不和此人亲近。天知道这是谁的人。他从未在此人面前说别的话。

    所以,小太监罗成想要收集张昭心怀怨怼的证据的企图只能落空。因为这具年轻的身体里面的灵魂不年轻啊!

    王公公坐在椅中,咧嘴一笑,嘴里无牙,道:“张舍人今日进来,器宇轩昂,一反常态。想必是进东宫的事有着落,这礼仪学不学都无所谓了。咱家年纪大了,正好休息休息。”

    张昭大感惊讶,他自己感觉他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王公公眯着眼睛笑起来,“张舍人不必如此。咱家在宫中当一辈子差,干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活儿。何况,你在我这儿学习都快半个月,这有何难”

    高人啊!张昭收敛惊讶,拱手道:“王公公厉害!在下这些日子眼拙。”

    王公公笑笑,挑明道:“都是小技巧。张舍人跟着我在这里学习十几天的宫中礼仪,难道会是真的坐以待毙今日不是要走了么”

    张昭听出点话头来,“坐以待毙”不是一个困境而已,需要用这么严重的形容词

    王公公道:“是内官监太监徐智将你压在这里学礼仪。日后东宫问起来,这事就会闹开。我就是替罪羊,而你的名声会受到打击。而且,宫中之人将会看清你的根底。”

    张昭恍然明白,致谢道:“谢王公公提点。”

    王公公笑着摆摆手。

    …

    …

    文华殿中。

    太子朱厚照在文华殿中上课。今日又是翰林侍讲学士王华的课。

    在王华开讲《孟子》没一会儿后,朱厚照坐在案几前,看看忠厚老实的王华,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可以开始装头疼。

    &nb



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
    张昭第一次和刘瑾见面是在蒋家庄中。

    他当时无欲无求,又不想和太监们牵扯,表现的不卑不亢。同时,拒绝了刘瑾的“招揽”。刘瑾招揽他,实际上是为菜谱。他识趣的把菜谱给刘公公,这招揽自然作废。

    第二次见面是在青龙镇的客满楼酒楼中。他认出太子朱厚照的身份,但佯装不知道。当时,刘瑾还深深的看他一眼。

    现在,在这皇宫内的宫门处,这是第三次。

    张昭的历史水平再怎么网文级别,对刘瑾刘公公还是熟悉的!此刻,这位正德朝的头号大反派笑呵呵的来这么一句,张昭内心里却是警惕起来。

    很简单的道理,以刘公公的地位,需要对他一副老友见面的样子吗

    张昭拱手见礼,客气的笑着道:“在下见过刘公公。当日在蒋家庄不知是刘公公当面,还望恕罪。”

    张昭话说的很客气。毕竟,他在东宫中当差,勋卫散骑舍人是武官系统,无定员,俸秩视八品。但是,认真算起来,刘瑾一样可以指挥得动他。

    刘瑾却只是看他一眼,再呵呵笑几声,颇有几分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尖着嗓子道:“张书生本事大着呢,咱家哪敢怪罪你走吧,小爷等着的。”

    张昭跟在刘瑾等人身后,往殿宇中走去。心中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mmp。

    他来东宫的目的很明确:获取朱厚照的信任,为将来做准备。但是,他不能将别人当傻子。

    李东阳、谢迁等大佬都明白,举例子都是拿明朝的宠臣们来举例。显然,就算他还有科举之心,大佬们都觉得他会走这条路线。

    而刘公公不愧是将来能“执政”的大佬,虽然他是反派,但水平还是很高,在他进宫的第一天就表现出“敌意”。

    他倒是想苟着发展,偷偷积蓄力量,但现在看来,工作环境很糟糕啊!他根本不用问,就知道刘瑾此时恐怕已经在东宫的太监们中取得主导权。
1...212223242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