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萧敬见状,为弘治皇帝解释道:“李阁老,皇爷龙体不佳,刚见过张伯爷,精力实在不济。”

    李东阳赶紧道:“萧公公言重。”他做臣子的,难道还能因为皇帝不见他而感到怨言吗?

    谢迁的脸色有点青。

    焦芳看他一眼。方才开小会,谢迁强硬的提议要来拦着张昭搞扩大化,结果呢?

    张昭只是要兵权,和查盐商,整顿盐法。这和谢迁预计的差远了。

    谢阁老这是“枉做小人”。关键是这话很多人都听到,这脸丢得有点大啊。

    张昭没管谢迁,对李东阳道:“元辅,刺杀案就此结案。十二团营和腾骧四卫的管控,下官和英国公商议,回头通报都堂。盐法、盐商之事,下官思索后上奏章给内阁。”

    三言两语将事情定下来。




第六百五十四章 余波
    刺杀案结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京师:幕后主使者是京师、两淮盐商。

    当然,伴随着的还有谢阁老被打脸的消息。

    另外据消息人士称,新秦伯张昭即将清查京师、两淮盐商的消息。

    四月十日,兵部尚书刘大夏在养心殿参加完御前议事会议回来,愤然的兵部郎官们道:“大明又出了一个新权臣。”

    在最新的御前会议上,十二团营和腾骧四卫都划给张昭管。

    十二团营之前是英国公在管,其人事权在兵部。但划给张昭之后,想也知道怎么回事。

    但偏偏刘大夏这次闹不得。因为十二团营的火器流出去,用于刺杀枢密院副使,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必须要加强管理的。而事实证明,兵部管不好!

    御马监太监李荣在确切的消息传来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按照萧敬的说法,张昭已经手下留情。否则,按照锦衣卫、东厂查出来的线索,轻轻松松就能把李荣弄死。腾骧四卫流出八把雁翎刀,这还不严重么?

    御马监丧失对腾骧四卫的控制权,那又能怎么样呢?皇爷明显非常信任张伯爷。

    英国公府。

    新近袭爵的定国公徐光祚到府中来拜访张懋。最近京中的一些传闻令他非常的不安,只能求助于勋贵之首的英国公。

    书房里,张懋招待徐光祚喝着清茶。茶香袅袅。灯火通明。

    客套几句,徐光祚先开口,叫屈道:“世叔,小侄虽然和张昭不对付,但何曾指使人去刺杀他?”

    张懋六十多岁,坐在官帽椅中,呵呵笑一声,“光祚,这话你和我说有什么用?你应该和张昭说去!”

    徐光祚顿时面红耳赤。这话训的有点重。

    张懋把这小年轻教训了一句,喝两口茶,晾他片刻,这才语重心长的道:“光祚,手铳是从定国公府相关的百户手中流出去的。组织刺杀的顾耀诚在你府中住了数月,和你相交多年,你说的清楚吗?”

    徐光祚欲言又止。但终究是不敢再说什么。此时此刻,他有种他是砧板上的肉,任张昭宰割的感觉。

    张懋看着他,这才满意的点头,拎得清就好,道:“张子尚这次没有追究到底,主要是他很清醒。你要明白,你根本就没有和张昭争的资本。以后好好办论道报吧!”

    军校,张昭肯定是不会让徐光祚进去的。而不读军校就意味着日后无缘枢密院的位置。

    至于说皇帝亲自点将,那得当今太子的儿子登基再说。那时,经过两朝的经营,张昭的根基不比定国公府更稳固?

    徐光祚耸拉着脑袋道:“世叔,那论道报…”

    张懋挥手道:“你该骂张昭继续骂。不然你府里几百口人吃什么?但是,以后像挑唆、刺杀这类事,你最好离远点。有事情,提前给我通个气。”

    徐光祚一听就知道朱凤把他给卖了,他挑唆武安侯府、白马书院和张昭斗的事情给张懋知道。这他么的叫什么事!他身边因反对张昭“聚拢”的一批人至此全部流散。

    此刻,他心气全无,低声应承道:“是,世叔。”

    有些事情,结束了。他不再是张昭的对手,因为他不配。

    …

    …

    白马书院。

    山长唐宽置酒,邀请余籍、明理报总编汪允贤并京中的几名儒生一起小聚。

    为余籍安然脱身而庆贺,为议论近日京中的时事。

    余籍六十七岁,满头白发,穿着直裰,回青龙镇中养了几天才算是恢复过来。锦衣卫的大牢里什么条件可想而知。他的侄儿余冠也将会被定罪。

    结局是他那天在锦衣卫衙门里和张昭谈好的。

    雅致的敞轩中,初夏时节的微风徐徐。余籍喝了几杯酒,骂道:“那日张昭还到锦衣卫衙门里审老夫。莫须有的罪名怎么审?骂他几句也算错?”

    “哈哈!”

    众人抚掌而笑。

    国子监博士匡景捻须道:“此人仗着君父宠信,连老师都敢抓,那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余籍微醉的道:“正是。老夫和他私下里谈时,将他骂了一顿。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老夫好歹教授他数年的学问。他不得不将老夫放了。只是可怜老夫那侄儿…”

    “文昌兄,案子三法司还没有最终定下来,还有机会。”众人纷纷安慰。

    唐宽嘴里安慰着余籍,心里有了定论。余籍怕是有些问题,“表演”得太过。将其调到明理报的事就此做罢,日后还得防着他一些。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其参与。

    此次刺杀和白马书院没有关系。那边根本没有消息给他。据说,张昭被杀手在山中埋伏,和长生观那帮道士有点小牵连。有人给前蓟镇总兵阮兴的亲卫用银子收买了。

    ….

    …

    中午时分,李幽等到从后军都督府回来的张昭。

    张昭接手十二团营、腾骧四卫,最近在忙这一块的事,同时还在关注边境的交战。

    宣府外的互市城市兴和城被鞑靼骑兵切断了交通,基本办不下去。而前线传来的消息,鞑靼主力往河套那边去了。

    打得怎么样,目前还不得而知。西北距离太远。

    府里的小厅中,张昭招待着李幽喝酒,陪同的还有林文宁、心腹幕僚赵子龙。

    李幽笑着道:“子尚兄,我昨日去李阁老府中见着阁老。将你的盐法想法告知。李阁老觉得可行。”

    李东阳在张昭回京之后,就定下规矩,不想和张昭私下里联系,本来是想将李幽安排一个好去处的。但李幽听从张昭的建议,去了国子监。

    前几日国子监改革的措施出来。没有实现张昭的想法。只有两条:第一,监生们可以自由出入,不用坐监读书。第二,国子监增设博士、教谕的人数。广邀天下名儒任职。

    李幽之前出入国子监要贿赂一下官吏,现在则不用。

    而李东阳赫然发现,他还是得用李幽,来保持和张昭的沟通。因为,张昭现在是武臣之首!而不是他原来预计中的“下官”。

    张昭笑道:“那就好。子龙,你回头把奏章递上去。”



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
    赵子龙穿着一身褐色的长衫,颌下三缕长须,恭敬的道:“是,大帅。”

    张昭的盐法改革方案主要是三条。第一,将位于天津卫附近的长芦盐场、两淮盐场的生产、销售交给新成立的盐务公司运营。

    都转盐运司整体并入到其中。

    增加官吏,增加考核指标。

    盐务公司将缴纳40%的利税给户部。其人事权掌握在户部。日后用“招考”的形势来招募官吏,不用进士官。

    第二,历年来累积发出去的盐引,将由盐务公司登记之后,在三十年内分批兑付。

    第三,废除盐引。盐务公司的产销悉数遵循市场原则,按产量征税。不再有正盐、余盐之分。

    在此过程中,则必然有人损公肥私。这需要税务司介入,在提高盐务公司盐丁、吏员、杂职官、盐运使、同知等人的收入外,对贪腐进行严惩。

    不仅仅罢官去职,而是要追回财政上的损失。

    李幽哈哈一笑,和张昭吃着酒,恭贺道:“子尚兄此次遭受刺杀,按理说我是不该恭喜。但幸而子尚兄无事。且借此次刺杀案扩大在朝中的影响力。可喜可贺,当饮一杯。”

    张昭笑着饮一杯酒。

    林文宁马脸上带着笑容,不断的捻须,道:“主要是大帅目标明确。把精力放在军队上。那帮进士还以为大帅要借机搞扩大化。谢阁老此次威望跌落,在内阁之中恐怕无法再和李阁老相抗衡。”

    张昭夹着菜,微笑道:“迟早的事情。首辅毕竟是首辅。”这是制度所决定的。

    明朝的首辅权力非常大的。首选,阁臣的人选,由他来推荐。除非是皇帝亲点某人入阁。但一般情况不会发生,除非皇帝和内阁出现分歧。

    其次,票拟权是牢牢的掌握在首辅手中的。他愿意分给次辅、三辅就分,不愿意那就是大权独揽。

    李幽眉飞色舞的道:“金陵监生顾耀诚真是神助攻,他懂什么刺杀?连正经的战阵都没见过。经此事之后,国朝精锐尽在子尚兄的鼓掌之中。”

    大明朝的精锐军队在张昭崛起之前,就是十二团营、九边。京营和地方卫所早就烂透。

    南边的军队也就镇压一下土司叛乱。

    一贯沉稳的赵子龙的听到这话眉头也带着些许的喜色。可不是吗?大帅现在就是切实的大明军方第一人。不管是从实力、资历,还是从圣眷来看!

    军中的资历当然是战功!这一点英国公张懋都比不了。怪不得英国公愿意将十二团营交出来。

    这可不就是在辽北回京前大帅说的目标吗?

    他当时担心大帅将军中洗成清一色招到各方忌讳,但现在的局面倒是意外的好。

    张昭放松的靠在木椅中,说道:“是好事,也是坏事。还是那句老话:树大招风。针对我的明枪暗箭,将来少不了。且等边关和鞑靼人的战事结束,我就南下扬州正式清理盐务。”

    李幽慨然的道:“既然把帽子扣在盐商的脑壳上,那他们的家产就准备要捐出来。不杀几个人,怎么震慑得了后来者。”

    李子远,才智之士。刺杀案对外的主谋是“盐商”,但他很笃定绝对不是。

    张昭仰头一笑,和李幽碰一杯。

    确实,他准备是抄几家扬州盐商的家。所得经费,将全部用于水师建设。借助着“东进”朝鲜王国、东瀛的机会,大明的海洋战略是时候开启了。

    郑和宝船的图纸、水文资料,他早几年在刘大夏到兵部前,就找皇帝要来放在新军营中。

    林文宁道:“逍遥在大同。即便小王子把火筛派到河套地区去,问题也不大。咱们在京中坐等胜利就是。”

    三边总督秦纮算是“名将”。这些年三边地区的防务就没有停止过。大大小小的碉堡林立。

    再加上李逍遥带着新军营一个团在大同。基本上两个最容易突破的口都被堵住。除非是鞑靼人打河套、大同不顺,转而攻打宣府。那是最好。

    京师离宣府多近?新军营主力就在京城,揍不死你!

    张昭笑着点头。

    …

    …

    国子监改革的事,只能算推动一小半。但能有这个成果也算不错。张昭让李幽转达了一声“感谢”。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让国子监生们能自由出入,接触大明京师日新月异的变化,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吧!

    想想看,枢密院、下属的各部门统统都是“招考”的方式,外加户部所属国企,顺天府警察局也是招考。试问,监生们真的愿意老老实实的读四书五经混一个会试资格吗?

    扯淡!

    大明朝的官场,监生是通常都是在行人司混,连一个杂职官都难以混到,最底层的存在。现在有机会进入官场体制中,真以为他们不动心吗?

    清高的只是少数人。

    所以,他们学习的内容一定会倾向于“数学”,“地理”等知识。

    整顿十二团营,清查空额,整训,改编,退伍,定额,招募新兵,这些事情张昭麾下的团队都是做熟的。交给于参谋等人处理就行。

    一大批的军官被丢进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同时,从新军营、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中抽调军官进去任职。

    至于腾骧四卫,之前已经整训过。其战斗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太监领兵,监管太松。张昭叫给林文宁,将军法官体系建立起来。

    在十二团营,腾骧四卫中涉及到刺杀案的,自然是勒令退役。安排到北直隶永平府种地去。

    而跟着李逍遥出战的周豫、张安这两个营,早早的派信使过去通知,保留其各一万五千人的编制。等回京之中再做补充、整编。

    四月十二日,张昭在东宫中和朱厚照讨论边境战事,到傍晚时才出来。

    “大同有战报过来吗?”

    张昭问一声王武,翻身上马,往城北而去。

    王武道:“大帅,还没有。”

    张昭点点头,“走,我们去新军集的医院看看受伤的兄弟们。”今天“刺杀案”已经判决,所有的事都算完。



第六百五十六章 医院探视
    弘治十七年的四月中旬,京师已有些酷热。金黄色的夕阳铺陈在笔直的水泥大道上。

    京城之外的道路布局,大致遵循着方格网这种形状。

    城北的新军集中沐浴在夕阳中,人流如潮。这座小镇中生活着六七万人。

1...24824925025125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