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灵州城里有纺织厂、棉花厂等工厂,这还是张昭当年打下的基础。
幕僚躬身道:“是,大帅。”
秦纮的老仆赶紧上前扶着秦纮,“老爷,制怒。”
秦纮道:“制怒什么?老夫都要被气死。”又叫住要出去的幕僚,“德邻,去叫杨应宁来见我。”
杨一清,表字应宁。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陕西巡抚,并督理陕西马政。
这个职位,这个资历,五十一岁的杨一清是实际上的三边地区文官中的二把手。
他本来在西安城中治理秦地。随着战争的到来,秦纮前移,他的驻地自然也往前移,至固原城中主持大局。
昨天他刚押送粮草来红城堡中。
秦纮传见,正在城上巡查的杨一清很快就到城中的临时总督府中。
正在气头上的秦纮吩咐人上茶,道:“应宁,李逍遥依旧拒绝来援。你帮我想个法子。”
杨一清稳重的道:“大帅,李逍遥回信怎么说?”
秦纮气咻咻的道:“还能怎么说?还是推辞时机未至。这个黄口小儿!老夫已经去信七八封请他入陕,他还拿捏上了。
真以为朝廷令他节制诸将,他就是大爷吗?鞑靼主力在此,他为何不来?他这是那三边军民的性命去赌他的军功。”
能把一代名臣秦弘气的开始用市井俚语骂人,李逍遥也算是独一份。
以新军营的战力,一个团(12个连)就足以抗衡鞑靼三万精骑。更别说还带着一万团营精锐。
如此情况,秦纮怎么能不气?
杨一清自动过滤秦纮的“抱怨”,说道:“大帅,若想要李逍遥出兵。可以双管齐下。第一,大帅当去信给枢密院,言明情况,督促枢密院施压。
第二,可以把李逍遥‘见死不救’的事在咱们三边的报纸上捅出来。不过,这事还要老大人给王介庵公(王恕)言语一声。”
西北的报业目前控制在王家手中。第一,有张昭的设备、技术支持。第二,王恕、王承裕父子俩是关中三原学派的代表人物,本来就掌握着舆论话语权。
杨一清是此时大明最顶尖的一批智谋之士。瞬间就给秦纮出了一个可行的主意。
秦纮冷哼一声道:“王介庵公一生英名,多半要毁在他的孙女婿身上。枢密院那边,我已经派德邻去奏章。我修书一封,还请应宁往三原一行。”
杨一清拱手道:“在下敢不从命?”
…
…
且说三边总督秦纮的军报,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势送往京师。四月十九日的下午,就出现在张昭的案头。
秦纮当然不会那么“老实”,能臣其实都是“老官油子”。否则连大明官场的门道都不知道,还怎么做事?
他给大同府那边抄送了一份,把大同巡抚、大同总兵给愁得。他在奏章中明言:李逍遥不出兵救三边,后果全有其承担。大同镇这边一样跑不了连带责任。
同时,秦纮给京中的奏章,不仅仅是给枢密院,还给内阁送了一份。
而按照大明的奏章流程,奏章送到内阁,基本就等于在京师中公开。瞬间京中官场上的舆论一片哗然。
以大明文官们的军事素养来看,既然鞑靼主力都在固原镇一线,且逼近红城堡,李逍遥为何还要等待时机?等什么时机?
这不就是秦纮老大人说的:李逍遥要牺牲三边军民,换取他出塞的时机,以此求军功。其心可诛!
十九日的傍晚,张昭在后军都督府中召开军事会议。
枢密副使英国公张懋,枢密佥事成国公朱辅、定西候蒋骥,枢密主薄林文宁与会。还有一批军中的高级将领。
参谋们将绘制的精密军事地图铺开。
林文宁先通报情况,然后极其不满的道:“秦总督的奏章明发至朝廷,将李逍遥部的位置暴露出来,若鞑靼间谍得知,极有可能令他战败。这种蠢事一定要追究责任,全军引以为为戒。”
定西候蒋骥忍不住道:“林大人,现在追究责任有何用?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是否要督促李逍遥出兵。”
张昭摆摆手,“指挥作战,最忌讳后方干预前方。特别是现在连电报都没有。我的意见很明确,由李逍遥自行决定是否救援。枢密院,都堂都不要去干扰前方指挥官的判断。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要统一这个思想。”
成国公朱辅翻个白眼,那你还叫我们来?认认真真走形式给百官看吗?
张昭要知道成国公怎么想,肯定会点头,答案就是:正是!
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
张昭召开枢密院会议,讨论秦纮的奏章,本质上就是在认认真真走形式。应对舆论用的。
他是肯定不会让后方干预前线指挥的。
十九日傍晚的军事会议一直开到宵禁时(晚上九点)。散会之后,张昭连夜进宫向弘治皇帝汇报。各人回去向下传达。枢密主薄林文宁以枢密院的名义上书内阁,给出解释。
成国公朱辅和英国公张懋两人一起顺着西江米巷同行。
朱辅道:“英国公,张子尚指责秦纮明发奏章至朝廷泄露军事机密。文臣那边肯定不服。
张子尚以此为由,想要实现将文臣督抚逐步排斥出军中的意图。但八成难以如愿。”
此次出兵,张昭令李逍遥为总兵,只配监军,没有文官随行。本质上就是一次“试验”。他当日在御前会议上是听到如何交锋的。
但从他的角度来看,张昭这时借题发挥,殊为不智。
英国公张懋笑笑,道:“成国公,兵事上头,我们还是听张子尚的。这方面满朝没人比他更厉害。”
朱辅笑呵呵的道:“那是。”
把心底那点小心事收敛下去。
就任枢密佥事以来,他的分工还只是配合英国公与文臣交涉。新军相关的权柄全在张昭手中。
…
…
张昭在京中抗住如洪流般的压力,决计不肯用枢密院的名义下令李逍遥出兵救援三边。
张昭和朱厚照讨论军情时说:“支援与否,不能只看会死多少百姓,而是要看是否能实现战略目标。
如今整个河套地区都被鞑靼人的精骑遮掩,敌情不明。李逍遥怎么去支援?
在敌人预设的战场决战,这是得多傻才会去干?
火器军对鞑靼人确实有优势,但是并非无解的。我是很想奉劝某些人认真的回忆一下火筛自崛起之后,这十几年在大明打了多少胜仗?不要把他当做是纸糊的。”
朱厚照已经十四岁,微微沉思着,“张昭,这和父皇、诸位先生,甚至是你给我说的逻辑不一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明的军队不就是为保护大明的百姓吗?”
张昭欣慰的道:“殿下能想到这一层难能可贵。所以,满朝骂我的大臣并也没错。只是双方的出发点不同。我的出发点是要打赢这场战场。
如果李逍遥所部在西北战败,那接下来会有多少百姓遭到战火?我再从京中率军赶过去,根本就来不及。鞑靼人早撤回到草原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文臣不适合介入到军事指挥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战争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战争的胜利。”
朱厚照点点头。
一旁的刘瑾见朱厚照已被张昭说服,插话道:“小爷,三边这些年,特别是固原镇,每年投入多少银子?若是连三万鞑靼精骑的攻势都扛不住,叫苦连天。那固原镇的军队很有问题。”
这话其实算是张昭的心里话。秦纮叫个鬼啊!
你被火筛揍的嗷嗷叫,难道过错在我吗?你这个三边总督平常是怎么抓军事的?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但是张昭不适合去说。他指责一下秦纮“明发”奏章,朝堂上都有一堆人对他有意见。
刘瑾是什么人?绝对是天下最顶尖的人精。所以他把这番话在朱厚照面前说出来,其实也是变相的向张昭示好。
眼见着张昭深得两代君王的信任,连御马监的兵权都给收了,威权日重。他日后想要当司礼监掌印,还是要和张昭缓和一下关系。他这是适时的调整策略。
朱厚照道:“老刘说的是。”将地图拿过来,不满的道:“秦纮也是有数的知兵文臣,怎么打成这?张昭,你觉得西北战况会如何?”
他聪明归聪明,但还是会受身边人观点的影响。这一点,90%的人都无法免俗。
张昭宽慰道:“殿下,还是要相信秦老大人的能力。”
在原本的历史中,秦纮就抗住鞑靼人的入侵,力保三边的稳定。现在相比于明史之中,火筛手中的军队有所增加,但三边地区的明军同样得到增强啊。
张昭历史是个半吊子水,他作出相信秦纮的判断,还是基于秦纮过往的战绩。秦纮现在是守城的一方,完全是在打呆仗。这要是能给火筛攻破城池,抢掠百姓,那秦纮还混什么?
朱厚照还是相信张昭的判断。但这样的话,秦纮上奏章把形势说的非常严峻又如何解释?这相互矛盾啊。他皱着眉头,陷入到战争焦虑症之中去。
…
…
张昭修书一封,给李逍遥回信。书信八百里加急送至大同右卫。时间是二十三日中午。
张昭在书信中的意思:还是相信李逍遥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判断,令他自己决定,伺机而动。
出塞攻击归化城,削弱鞑靼人战争潜力的战略目标依旧不变。
后堂之中,李逍遥将张昭的书信给心腹参谋和将官们传阅。
“太好了。大帅英明。”
“嗨,秦纮那老家伙在报纸上捣鼓出消息来,现在秦地报纸上全是骂我们的话。”
“谁在乎哪个?总算是可以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去。继续等待战机就是。”
李逍遥坐在主位上,摆摆手:“诸位,战机已经出现了。我决意下午就拔营出战。”
“将军,不可!”
“不可。”
麾下的将官和参谋们听的大吃一惊,纷纷劝解。大帅的来信明着说不用去增援三边,不用急的。
周豫和张安两个沙场宿将都给李逍遥搞的有点懵。其实就他们在大同接收到信息,综合判断而言,火筛所部很有可能在“围点打援”。等着他们一头踏进陷阱中。
所以,几次军事会议的结论都是:先让三边地区的明军和鞑靼人交锋,令其师疲无功,他们作为精锐再投入到战场中,结束这场战役。
秦纮也是带兵的人,岂能看不出来?所以他在奏章里指责李逍遥等待时机,以求军功。
李逍遥做个向下压的手势,“诸位,战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京师的动态,鞑靼人不可能第一时间就收到。但固原镇、秦地的消息他们肯定知道。
秦老大人闹出这么大的声势,鞑靼人怎么知道张大帅能抗得住满朝诸公的压力?
火筛就能肯定他没有“诱敌”成功?
我拟用团营两部佯装主力增援三边。我亲率新军营九团直扑归化城。”
声东击西。
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
火筛确实布置着“口袋”,等着明军精锐从大同西进而来。
经历过弘治十六年冬的惨败之后,鞑靼上上下下的军事贵族们基本都有一个共识:不能和新军营正面决战。
新军营精锐,战力天下无双,但本质上还是步兵。
要知道,在辽阔的土地之上,骑兵永远占据着战略上的主动。而中国的北面,恰恰基本都是任骑兵纵横的地形。当年宋金之争。金人出兵,横扫整个北地。
他们应当汲取当年祖先们纵横天下所使用的骑兵战术中的精华部分:如草原上的狼群一般狩猎新军营。
具体来说:就是以优势骑兵遮掩战场,然后骚扰、疲惫新军营,直到其弹尽粮绝时再进攻,吃掉他们。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鞑靼人做的非常出色。
四月二十四日,李逍遥令麾下精锐出兵,执行声东击西的战略。
明军侦骑频频的出现在草原之上,土默特诸部当然也是有警觉的。但是,火筛所率领的三万精骑,土默特诸部只抽调一万余骑,他们还有足够的兵力在归化城一带。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之中,明军还没有攻到归化城的先例。
所以,要说土默特诸部有多么紧张,那真不至于。
更关键是的是土默特诸部一直和鄂尔多斯万户诸部、火筛都保持着联络。如果明军由大同北出,火筛完全可以杀一个回马枪,七八百里路对骑兵而言真不算什么。
骑兵不惜马力奔跑,一日两三百里是可以做到的。
李逍遥抽调十二团营中所有的骑兵,外加大同镇中的战马,合计四千五百余人做好准备。
先给秦纮回信,表示即日动身西进三边地区增援。请榆林、固原镇准备粮草、弹药接应。
再令团营都督周豫、张安两个宿将各率麾下的步兵、神机营合计7千,佯作主力大张旗鼓的西进。各路军镇顿时都动起来。攻破花马池进入固原镇的鞑靼骑兵自然感受到。
李逍遥估算时间,三日后亲率精锐,出塞直奔归化城而去。
…
…
五月初四。京师。
夜幕之中,张昭从后军都督府中回到家中,在餐厅里陪着妻妾们用餐。
他刚回来时看到门庭若市。但自有心腹幕僚赵子龙、崔坤处理访客。偶尔虎子还会出面。他不必费心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