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让他忍不住想要亲近她,却又不敢走近前去和她说话。

    “我要出任务,来和你说一声。”

    闻娘子正用洁白的牙齿咬断针线,抬头,愣愣的看着门口的青年,莫名其妙的眼泪就下来。她很清楚,定然是任务很危险,他才来告别。或许就再也见不到。

    林同对她点点头,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本本放在门口,那是他的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存折,存着他的军饷,转身离开。

    闻娘子慌乱的起身,追到门口,扶着门框,泪流满面的嘶声道“喂,你要回来呀。回来娶我啊。”

    林同脑子就像给雷劈中,呆呆的站立着。半响,背对着闻娘子点头,大步离去。

    …

    …

    闰七月中旬,正是西北地区秋色最美时。而此时这片大地已经是烽烟弥漫。

    十一日清晨,小王子麾下的将领野不干杀王泰,夺下花马池城。

    鞑靼主力六万人并未都陪着小王子停在花马池,而是分路攻打灵州,小盐池城、惠安堡、熙宁堡。

    下午时,小王子率汗帐、察哈尔部的亲卫万余骑兵抵达140里外的小盐池,随后三座城池陷落。明军都指挥曹雄早率家丁逃走。

    傍晚,其前卫五千人兵临六十里外的韦州城。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这场注定要写入历史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
    看书海,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

    秋天的下午比较短。约下午五时许,夕阳边在天边将要落山。残霞将韦州城边的苦水河映的金红。

    在这个时间节点,担任小王子所率领的三万大军前锋的是永谢布部五千骑。由其太师亦不刺率领在距离韦州城10里处的浮桥渡河,随即兵临城下。

    小王子率主力六万人越过花马池后,分兵攻略宁夏镇、固原镇各地城池。这是其必然的选择。整个战场上的主动权在鞑靼人手中。

    分别是长子图鲁率一万五千骑西攻灵州,少师脱火赤率一万骑沿清平关攻环县,喀尔喀万户达尔罕率一万五千骑奔袭红寺堡、宁夏中卫。

    而之前在归化城商议定的,作为策应的其余约16万永谢布和土默特部的骑兵此时都跟在小王子身后。小王子本部察哈尔骑兵一万外加兀良哈五千骑,合计3万余骑。

    所以,这只军队的前锋就落到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身上。

    五千骑兵渡河而来,并列在辽阔的平原地形上。在夕阳的晚风中,旌旗飘扬。一股惊人的肃杀之气在韦州城下蔓延开。

    亦不刺驻马在阵前,看着城外简陋的营寨,拱卫着城池,扬起马鞭大笑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人新军卫这主将是脑子坏掉了吧竟然敢在城外扎营,而且还如此简陋。”

    “谁上前与本太师踏破这个烂营寨”

    正在亦不刺身边的几个千户纷纷请命,士气高涨的道“属下愿为太师分忧!”

    亦不刺哈哈大笑。他对达延汗(小王子)是口服心不服。现在伏低做小,那是因为形势比人强。他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此次南下也只带了五千骑兵。

    张昭的新军卫以一千余人,在野战中击溃四千精骑,斩首两千。这个战绩早就传遍整个鞑靼左右两翼诸部。

    所以,他傻了才会真卖力气的去攻打韦州城。他只是临阵见新军卫营寨有漏洞,想派兵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占便宜,顺手捞点战功。免得明日达延汗抵达后,强令他攻城。

    亦不刺正要下令时,之前和新军卫交手过的永谢布部千户博尔哈劝阻道“太师,不可轻动。新军卫火器极其凶猛,若只派千骑兵更别冲不透他们的阵列。若派更多勇士,只怕伤亡又太大。不如等明日大汗到了之后再做定夺。”

    亦不刺猛的扭头,冷着脸盯住博尔哈。

    亦不刺约四十七八岁,个头中等,罗圈腿、壮实,脸上沟壑纵横,显得衰老。事实上以鞑靼人的平均寿命。很少有人能活到五十多岁。亦不刺活得够久,身上那股阴冷的气息很足。

    博尔哈给自家太师盯的头皮发麻。

    这里仍旧需要介绍一下鞑靼诸部的组成。小王子将鞑靼分为六个万户。但这并非是说草原上就只剩下六个部落。鞑靼人的大小部落依旧是五花八门。

    只是以这六个万户的部落名来相互称呼、区分和划分势力范围。这就是名字和规范的好处。这个制度日后给鞑靼诸部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像永谢布万户实际上由永谢布、哈喇慎、阿苏特三个大的部落组成。其中以永谢布的实力最强,所以以其为本部的万户名。

    亦不刺就是出身于永谢布。而千户博尔哈实际上是哈喇慎部的首领。换言之,他并非太师亦不刺的亲信。

    亦不刺冷哼一声,道“博尔哈,我看你是被明人吓破胆子。就像苍鹰被打断翅膀,你简直不配做成吉思汗的子孙。你在旁边好好看着。恰卡,你率我部两千骑去试试新军卫的成色。看看他们为何胆敢在野外扎营。”

    骂归骂,建议还是听进去了人数少是送菜。但亦不刺还是固执的要打一打。

    叫恰卡的千户大呼小叫的去点齐两千骑兵往新军卫的营地呼啸着冲过去。

    新军卫于六月二十八日夺下韦州城。从头到尾,张昭就没修过城墙。而直接将新军卫安置在城外。

    之前,因为有近五千百姓,不少营寨都是沿河而建的,总之乱七八糟。但自闰七月六日大军的信使来了之后,张昭就下令准备打大仗。这营寨自然要重新树立。

    但为何亦不刺一眼看去,会觉得新军卫的营寨很简陋呢

    因为,韦州城地处在宁夏平原的尾巴,这里又属于黄土高原的风沙地带。各种物资极其的匮乏。张昭连去隔壁的大罗山砍树都费劲儿。他如何能立出如何严整的营寨来

    他立下的是那种战时行军晚上的营寨。有壕沟、鹿角、拒马、围栏。这种营寨在白天里可挡不住骑兵冲锋。

    此刻,新军卫的营寨中前端,第一团和第二团的十二个连队早就集合列阵完毕。正对着前方的是四个连的阵列,以三排展开。

    新军卫又不是傻子。站在韦州城这个高点上,在平原地形,完全是俯视的视角。五千鞑靼骑兵渡河前来,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嗖嗖!”

    恰卡率领着两千骑兵以骑弓借助于以马速进行抛射。他不可能上来就率两千骑兵冲阵。

    鞑靼精骑,再精锐那还只能算披甲的骑兵,可以集团冲锋,但绝不能算重骑。首先还是要先发挥骑射的优势。

    鞑靼骑兵的箭矢如雨般落下。瞬间给新军卫造成伤亡。

    第一团的一名士卒站在队列着,紧张的等着军官的口令。但直到对面的鞑靼骑兵完成抛射转向都还没有等来。而数只箭矢从空中落下,扎在他身上。

    格外刺耳的惨叫声在军阵中响起。

    新军卫,从成军开始就不配铁甲的。因为,按照张昭的记忆,排枪击毙战术中的士兵都没有防护,追求的是极致的杀伤力。所以,箭雨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第一团的庞大郎心里在滴血。但他这个人性格比较沉稳,仍旧没有下令开枪。

    因为,按照初战时的战术总结,燧发枪兵的第一枪是威力最大的。而要想实现这威力,得将敌人放近来打。

    但是,第二团的王武在被数百骑抛射后造成伤亡后,立即下令开枪。因为燧发枪的射程,早就超出马弓的抛射,这个时候不应该追求威力,而应该追求压制效果。

    “砰!”“砰!”

    随着第二团的四个连队整齐的开火,对面骑兵出现伤亡,抛射被压制住。第一团这边醒悟过来跟着开火。伤兵被抬走,后排士兵填补上来,三段式射击。

    枪声如炒豆。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这个傍晚中,血与铁之火在急剧的燃烧着,以生命为燃料!



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
    根据1807年由法国人出版的《步兵手册》以及1808年英军上校汉格公布的数据,燧发枪的命中率呈现出和射程反比的关系。即,距离越远,命中率越低。距离越近,命中率约高。

    这一点即便是以横队排枪射击,命中率一样如此。

    但是,即便燧发枪的命中率在中距离时会降低,在弘治十四年的韦州城下依旧取得惊人的战果。

    不必去说明张昭所规定铸造的制式燧发枪使了直膛线稍稍降低了射程。降低之后,其燧发枪的射程还是比骑弓抛射远!而直膛线实则是增加了射击精度。

    正面战场上四个连队展开成一条百米长的横队,一共三排。在这样的平面火力密度下,鞑靼人的骑兵正成片的倒下。

    “砰!砰!砰!”

    高速奔驰的战马被更加高速、密集的弹药击中,战马上的骑士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动作,即可被打成筛子。人仰马翻。血色铺陈在新军卫的阵地间。

    十里外的骑兵阵前,博尔哈痛苦的闭上眼睛。这种密集不间断的声音,就像梦魇一般再次袭来,令他的灵魂感到颤栗。当日,他很佩服的鄂尔多斯千户伯亦难率1500人冲阵,被打的落花流水。今日,他再次目睹新军卫的火器之威。

    骑兵阵前剩下的三个千户一片安静。他们身后的骑士一样如此。因为,他们正在目睹杀戮。只有战马在不安的刨着马蹄。正常情况下,马匹会害怕火光、巨响。但受过训练或者久经战阵的战马的情况会好一些。

    晚风吹过永谢布部的军旗,旗帜角在亦不刺的脸上拍了一下。亦不刺嘴角微微抽搐着,“收兵。叫恰卡回来!”他都没有主意到,他的声音有微微的颤抖。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博尔哈把新军卫的战力讲出花来,亦不刺还是要见识之后,才能明白他到底有多么的无知!

    其实军中的宿将基本都不会相信别人的判断,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个统帅的基本素养。关键在于要及时止损。亦不刺现在就在止损。

    他的惶然并非是麾下的骑兵遭到巨大的损失,打这么多年的仗,残酷的战斗场面见得多。而是,他看到一个令他恐怖的未来鞑靼人引以为傲的骑射,会在新军卫的火器面前淘汰!

    这是什么火器,射程和威力为何能压制骑兵

    苍凉的号角声回荡在韦州城下、平原中。九死一生的恰卡在马上高喝道“撤,都撤。”伏在马背上,往本阵中跑去。实话说,这收兵的号角声实在是太及时。

    此时,他所率领的2千前来试探的骑兵已经死掉约千余人。除开第一轮的抛射的骑兵外,后面的骑兵就在逐渐的遭到对面明军火器的屠戮。骑兵的速度何其之快

    一队队的骑兵在高速中转弯,准备围着新军卫的营寨抛射。但是,就在阵前转弯的刹那间,火器的打击突然而至。

    “撤。再撤十里扎营。”

    亦不刺看到恰卡带着残部撤下来,调转马头,带着麾下的骑兵撤离韦州城下。

    他身后,是残阳,是流血的士兵、倒闭的马匹,还有新军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

    …

    “万胜!万胜!万胜!”

    新军卫三千余人爆发出欢呼声。意气风发刚刚兵临城下趁着夜色攻城的鞑靼丢下近千人的尸体仓惶撤离。这令每个新军卫的士兵都感受到鼓舞,痛快!

    打的漂亮!

    事实上,第一团和第二团的军官们很快就摸索出在那个距离开枪比较合适。逐步的调整之后,新军卫基本就没有伤亡,完全压制住鞑靼骑兵的抛射。

    作为第二梯队的几个连队出营打扫战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气氛轻松。

    陈康带着他的连队和方贯的连队都在战场中。

    “伯宁,这么多马肉,牙齿都要吃疼。你说一团和二团那帮家伙都不知道下手轻点吗一匹马值钱的很!”

    方贯是因招募士卒有功升为新兵团百户。和陈康平级。这个其实就是主力连队的总旗。

    他之前的人生,在宛平县中当衙役,鱼肉乡里。后来,因其姐夫安排反水,狼狈的到南口村避祸。直到新军卫成军,他才算洗脱掉身上衙役的不良习气。

    而这一趟出京,他身上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他因招兵把嘴皮练出来,又担任过陈康的副手,和他开着玩笑。

    陈康笑着道“知足吧!有的吃就不错了。”招呼麾下的士兵抬走两具尸体。这其实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战场的残酷。他努力的压着胃里呕吐的玉望。

    听说少爷第一次上战场时,全程面无表情,很快就适应下来,还指挥作战。张泰平那小子则是喝的酩酊大醉,现在还有点畏惧战争。他向来视少爷为偶像!

    淡淡的夜幕终于是落下来。城头和营地里都点起篝火。

    张昭在韦州城头亲眼目睹这一战,心中长长的松口气,刚开始接战时还是出现了问题。但好在及时调整过来。就数百人一轮的箭雨,新军卫伤亡一个排。

    果然是,没有比实战更好的训练。不仅仅是他,新军卫的军官们,都在战争学习战争。只要能打好这次西北战役,他和麾下的将士们都会得到足够的经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张昭走下城楼,吩咐道“小泰,你去叫军中的百户们在晚上八点过来开会。总结今日这一战的得失和战术技巧。”

    庞泰小步快跑的去了。

    …

    …

    在弘治十四年,鞑靼人第二次入侵中,新军卫旗开得胜,斩首1000余人。

    但在鞑靼骑兵遮掩整个固原镇的战场的情况下,在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打定主意当缩头乌龟时,这样的战绩,注定是暂时不会被人们所知道的。

    夜里的营寨中安静,参加战术总结后的百户们还要一级级的向下传授经验。

    新军卫的规矩,军官都是要在横队里面,一是便于指挥,二是给士兵们做示范。

    所以,军官的伤亡率和士兵是算在一起的。这种战术经验要传达到最底层的士卒。这样在他们候补上来后,才能不断的保持并提高战斗力。

    天际边的薄雾慢慢的淡去。清晨的太阳刚刚跃起。

    乌压压的骑兵再一次出现在韦州城对面,隔着苦水河出现新军卫将士们的视线中。小王子带着主力骑兵到了。
1...585960616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