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大约还有四百余骑在其千户的率领下分两个方向,向张昭的帅旗扑来。距离为百米左右。

    “骑兵连,跟我上!”

    韩瓒抄起长qiang,骑在白马,往右手边扑过去,上阵搏杀。这是警卫排和前面九个连之间的空隙区域,大约二三十米。正面的连队恰恰是方贯的第十二连。

    方贯作出一个极其机智又异常残酷的决定,他是衙役出身,做事情很少一板一眼,讲究的是随机应变,“十二连,向后转,上刺刀,冲锋!”

    二十米的间隙区域,面对着嗷嗷叫冲上来的步兵,正在奔驰的鞑靼骑兵是选择杀步兵还是直扑新军卫帅旗

    刘二狗在大吼,“警卫排,向左转…”他在努力的调转阵型,要横在张昭前面。

    就在这时,新军卫的营寨中,鼓点声响起。陈康违背了张昭的命令,率领他麾下的连队,以横队三排的阵列,踏进战场!

    陈康的连队距离张昭的帅旗约有500米远。但是,这支新的连队的出现却将最后准备进攻的两百余鞑靼骑兵夹在和警卫排之间。

    这“伏兵”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向前冲!长生天保护的鞑靼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察哈尔部的千户,挥舞着马刀连续斩杀数名逃跑的骑兵,鼓舞着士气,要向前完成最后一次冲锋!

    决死冲锋,或许能冲掉警卫排的阵型。因为要排成密集的阵型需要时间。而百米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需要几秒眨眼就到。

    “砰!”

    新军卫的中军中,一个略显消瘦的青年疾步冲出来,然后单膝跪地,抬手持qiang,瞄准,射击!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

    察哈尔部的千户的脑袋被打的没了。

    正是李逍遥。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上午时许,秋天的天空中忽而暗淡片刻的太阳又变得明亮、炽烈起来,照在张昭那年轻、俊朗的脸上!

    战场上的战鼓、号角、qiang声、喊杀声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张昭轻声的低语在回荡着,“我们赢了。”




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
    新军卫由张昭押阵的最后九个连依旧是呈一个直角的阵型。当然,中间缺了一块,那是方贯的十二连的位置。而直角的角尖正对着的是一里开外的鞑靼大将野不干。

    野不干亲眼目睹着剩余的四百余骑被新军卫的士兵绞杀,禁不住仰天长叹,“走吧!”带着麾下最后剩下的一千骑兵往后退去。

    “万胜!”

    “喔…!”

    战场尾端的新军卫的士兵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张相公安然无恙!而及至此刻,他们都已经知道他们这一战打赢了!

    新军卫爆发出来的欢呼声传到战场中,传到三个营组成的巨大的空心方阵中。

    此时,负责指挥的是新军卫千户王武,他骑在马上,回头看着庞大郎的尸体,看着同袍们的尸体,还有不远处或躺或坐着的伤兵,吴臣正被人虚弱的扶着。

    忽然间,热泪滚滚!

    为此时此刻的胜利,多少袍泽、兄弟死去啊!而他差点铸下大错。

    …

    “走!博尔哈这混蛋要为今日的失败负全责。”

    围困着新军卫一营、二营、三英空心方阵的近六千骑在太师亦不刺和王子乌鲁斯的率领下撤退。

    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根本无法破阵。而且,至此时他们已是伤亡众多,军无战心。

    乌鲁斯对亦不刺的感官极其的不佳,但也知道此人是战场上的老狐狸,精明无比。既然他都说要撤,乌鲁斯能如何率领着本部兵马跟在其后。

    方阵另一侧的博尔哈,隶属于永谢布万户的千户、军事贵族、哈喇慎部的首领,他在战时投靠小王子,背叛了太师亦不刺,这是亦率军退走。

    距离王武的空心方阵约两里的鞑靼中军中,小王子伫立在马上,久久的不语。手里的马奶酒囊掉到地上他都没有察觉。马奶酒咕咚咕咚流失在干涸的风沙平原地面上。

    这仗怎么会打成这样

    几名亲卫看着自家的可汗,欲言又止,不敢开口。连早就退回来的大将合答海都保持着沉默。

    “唉…”

    小王子仰天长叹,手里的缰绳一抖,调转马头往后奔驰而去。他戎马十几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战法!

    在开战之前,受到亦不刺战败,以及博尔哈的影响,他深知新军卫对鞑靼骑兵的危害,必须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他甚至当众发誓,然而此刻他实在不能再下达继续打下去的命令!

    各部伤亡无数,全军士气低落。而且,这里三万两千人的大军,基本都是他的本部力量,或者是他的支持者,他将这些兵力全部都葬送在此,结局会是什么

    他恐怕回不到察哈尔部的草原上,就会被杀死。

    至于说誓言怎么办他又没说一定要在韦州城这个地方把新军卫赶尽杀绝!

    小王子的汗旗一动,撤退{溃败}中的鞑靼骑兵速度再增加三分。

    围困韦州城的营寨、帐篷这些都不要了。汇聚在此准备赶到韦州城里的近5千明人百姓也不要了。供应大军的牛羊、奴隶都不要了。但凡能骑马的,赶紧上马撤退。

    …。

    韦州城的城墙上。

    小太监看着那狼奔豕突的鞑靼骑兵,浑身颤抖着,不敢置信的道:“张公公,咱们…咱们这是赢了”

    新军卫的监军张雄坐在木椅中,韦州城中贫瘠,这木椅的材质自然很差。张雄都感觉椅子有点晃,头有点晕,听着随行的小太监这样问,禁不住提高音量,怼道:“废话!给爷们说废话!赢没赢,你没看到哎呀!”

    张雄忽而拍着大腿,一声惊呼,倒是让两名小太监紧张不已,“怎么了,张公公”

    张雄尖着嗓子道:“咱家失算,应该在城头把古琴加起来,日后在史书记一笔,也是一段佳话啊!”

    张雄作为司礼监大佬萧敬的徒子徒孙,他的文学素养早就是进士水准,将来是要进司礼监的。

    他的追求和想法与一般的太监是不同的。而见识自然也高出一大截。毫无疑问,今天这场战斗,绝对要在青史上大书特书!

    他对军事一无所知,但是参加这么多场军议那不是白参加的。城下就是鞑靼小王子的本部骑兵,张昭这一次杀了多少草原上的局势只怕都要随之变化。

    再者,新军卫的火器何其的凶猛啊!你看看,lianzhan马都没有几匹能站着的,全都打成筛子。这一战的斩首,恐怕就不是之前的两千级,就他大致估算,五千或者八千都有可能。

    这将是自太宗皇帝之后,前所未有的大胜!

    两个小太监这时才明白:张公公没事,只是想装逼!

    …

    韦州城墙角下,昨天傍晚被新军卫收留的近三千百姓营中。

    站在这个营寨中,可以清晰的听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鞑靼小王子汗旗都在后撤,这是骗不了人的。

    “大哥,逃吧!”

    “走!”

    没有了陈康的连队在看守,仅凭着辅兵连的十几人根本就看不住。经过昨晚的甄别,但此刻营寨中依旧有“暗探”。十几名青壮汉子此时汇聚在一起。

    领头的大汉,一挥手,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沿着河岸便逃走。鞑靼人都战败,他们还留下来干什么等着被甄别出来砍掉脑袋吗

    …

    韦州城中,新军卫的后勤人员们此时已经听到战场上那巨大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很快最新消息就从城头传来,“卫里大胜!张相公率军大胜!”

    “喔…”

    城中顿时同样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一个个的人们脸上带着笑,更有甚者,喜滋滋的冲出到韦州城外。

    城中一间小院中,容貌姣好、气质温秀的闻娘子手指被zhenci破,嫣红的血滴出现在手指头,她却忘了止血,眼泪禁不住顺着白皙、美丽的脸颊滚落下来。

    她不敢出门。

    她既欣喜于此刻新军卫的大胜,又害怕听到某个人的噩耗。怀里那张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存折上写着他的名字:林同!

    …

    战场上一片狼藉,新军卫正在打扫。

    张昭从马背上下来,站在风沙化的平原地上,跺跺脚,用力的踩着。

    坐在一处小坡上的方贯,正给军医缠着绷带。新军卫的医疗制度还未成型,随军的跌打医生并不多。但方贯本身是百户,又立下大功,自然要优先治疗。

    他的左耳朵没了。被一个冲刺的鞑靼骑兵的刀锋擦掉。他也用刺刀将那孙贼捅下来了。

    方贯看着溜出来参战的陈康扭扭捏捏的过来向张昭请罪,咧嘴笑起来,顿时有牵扯到痛处,“嗳哟。”

    陈康走到张昭附近时,正听到他对要去前面传信的庞泰慨然的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告诉老庞、小二、吴臣,休半个小时后,分别以空心方阵阵型把鞑靼人的营寨拿下来。”

    张昭的指令很稳。谁知道鞑靼的营寨会不会有伏兵越是胜利,越不能在最后的关头翻船!

    庞泰领命而去。而赵辰等人则是体会张昭随口念出的那句诗里的豪情和雄迈!

    这是给新军卫的赞歌。

    ,



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
    闰七月十三日,上午。天晴,微风。

    韦州城外十里长的战场上是一派战后清理战场忙碌的情形。张昭派人去难民中挑选出近五百名青壮,协助新军卫打扫战场。这些青壮们手提肩抗,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甚至有人唱起西北的歌谣。悠扬的调子传达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希望。

    昨天傍晚被鞑子掠来的百姓被驱赶进到新军卫的营寨中,张昭是不可能让他们都吃饱饭的。因为,其中的鞑靼暗探并没有被完全的清理出来。

    此刻,张昭允诺,这些青壮们不仅等会可以饱餐一顿,鞑靼士兵身上的衣服、鞋子都可以归他们所有。至于说金银,武器、粮食等都是新军卫的缴获。但食物,衣服足以令他们满足。

    明朝物资匮乏,表现出来的现象之一便是布匹不足。很多百姓都穿不起裤子。而三边这里,纵然有宁夏平原、塞上江南,这里比中原腹地更加的穷困。

    鞑子的衣物虽然带着血迹,款式不一样,且不合身,但是缝缝补补,浆洗浆洗终究是能穿的。

    衣食住行,“衣”是排在首位。人类作为智慧生命,没有人愿意光着。穿上衣服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会从纺织、布匹这个行业兴起,绝非无因!

    “张相公…”

    一个个路过的青壮,有性子开朗的,感激的向张昭躬身行礼,叫一声“张相公”,目光带着崇敬,激动。

    相公这个词,在明代通常而言是对秀才的尊称,这就和举人的尊称叫“老爷”!同时,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辅臣!宋代的宰相们,别称就是称“相公”,比如韩玉昆韩相公。

    新军卫上下这么称呼张昭,其实有点讨口彩的意思。毕竟,按照国人的惯例,通常是称呼最高的官职。

    陈康的连队擅自出战,取胜之后,张昭第一时间派人去维护百姓营中的秩序。其实,没有什么好维护的。这个时候人人都在庆祝大胜,甚至有些癫狂。

    三名营地中的老者被推举出来,跪地向张昭行礼表达谢意,“我等灵州百姓谢张相公活命之恩。愿相公长命百岁,加官进爵,儿孙满堂。”

    张昭躬身回礼,拱手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说着,让人将他们带下去好生安抚。其实这几名老者过来,估计还有打听消息的意思:新军卫如何处置他们

    新军卫肯定是会放人的。当然,也会在他们中招募一批新兵,这样的新兵更有凝聚力。但是这些百姓的具体安置,要由府县的文官们决定。

    等张昭处理完事务,陈康走上前来,脸上带着忐忑的笑容,敬礼道:“少爷,我特来请罪。”

    张昭拍拍陈康的肩膀,有着战后取胜的感慨,伸手拍拍口袋,又恍然的发现没有烟抽,说道:“伯宁,你最后杀出来,功劳是有的。但是战场抗命罪责也是有的。这个先例不能开,功过相抵吧。把队伍交给方贯去带,你留在这里帮我处理文书。”

    对他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长随,张昭自然是要宽容许多。

    陈康嘿嘿笑着。他不知道少爷这是要解除他的兵权呢,还是暂时的征用他一下,但他不敢再问。举手敬礼,道:“是,少爷。”留在张昭身边协助处理军务。

    …

    这场决战大约打了一个多小时,于冷兵器时代而言,节奏非常快。特别是最后在张昭的决战,基本上十分钟内就分出胜负。但是善后的事情一大堆。

    事实上张昭自取胜的那一刻起,就定在原地没有动,处理着各种汇聚而来的事务。

    安排青壮、辅兵打扫战场,恢复营地里的秩序,通知城内的后勤人员加餐,并派人前来清点物资,令救治伤员,安排住处。

    留3个连队在身边作为预备队,其余5个连,往左右两个方向横扫鞑靼的营地,夺取战利品。相比于早就出战的一营、二营、三营,他们的体力更加的充沛。

    让王武率一营、二营、三营在休息后出击,打破鞑靼人横亘在新军卫前的营地,并夺取各类物资、战利品。

    同时,不断的接见轻伤员、军官,信使,百姓中的老者,安抚人心,了解情况。还有和赶来贺喜的小舅子方俨、监军张雄闲聊几句。

    直到此时,张昭才有工夫喝口水。

    张雄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身体消瘦,穿着青袍,陪着张昭闲扯一会,笑呵呵的道:“张相公,这是国朝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斩首12万余。咱家必定如实上报宫中。以此军功张相公必然封侯!咱家在此先恭喜张相公。”

    刚刚一名信使来禀报过大致的斩首数目。

    张昭抹着嘴角的水渍,神情感慨又萧索,拱手道:“多谢张公公。”

    大胜吗
1...6667686970...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