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但区别于表面上的嚣张,他的心情可不是如此。
阿固勒呼和亦不刺一样,在鞑靼六个万户中属于刺头,并不想臣服于达延汗〔小王子〕。奈何火筛去年入驻河套后,威望渐高。因而,他被派来打固原城。
固原城作为军事重镇,其城墙的加固还得等到下一任的三边总督秦纮到来。当然,现在亦是一座坚称。
三边总制史琳七月份在鞑靼大军尾随之下从河套地区仓惶撤离,他并没有和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死守红城堡,而是回到他的驻地:固原城。
所以,在有主官和军队的情况下,阿固勒呼不可能打得下固原城,他在城下也就是做做样子。
此时在火筛的通知下撤离,阿固勒呼并没有不甘心,而是带着一种恐惧和兴奋。
新军卫真的如此恐怖致使小王子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区区三千人就有如此威力,那日后鞑靼人怎么过
同时,他很兴奋。因为这次攻击韦州城,损失的骑兵基本都是小王子的亲信。这对于他们这些不愿意彻底臣服的部族而言是个好消息啊。
…
固原城中,消息很快就报到总督史琳案头。
“快,派人出城查探。鞑子为何撤离。”
确切的消息在大约五天之后传来。此时,火筛已经率部撤离红城堡。固原城和红城堡恢复联系。
总督衙门中,史琳看着回来的信使,感觉难以置信。张昭竟然以三千新军卫在韦州城大胜小王子,迫使鞑子全面撤回到长城北。
稍后,整个固原城中都陷入喜庆中。
2
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
淡淡的月光,带着一抹银白色静静的下,照亮着喧闹的韦州城,静静的苦水河。
张昭并没有喝多少酒,这不是节制,而是宿醉的感觉特别难受。他喝的差不多就离席,回游击将军府中,准备看看家信,休息。
他已经收到一个月前婉儿和方晶写来的信,那是新军卫初战后两人得知消息写来的信。
“少爷,王家孙小姐来了。就在大堂中等你。”
庞泰丧父情绪不佳,留在府中负责保卫。刘二狗都出去喝酒去了。那粗糙的汉子喜欢酒。
张昭“嗯”了一声。王小娘子跟着商队前来的消息,林文宁下午时瞅空给他说起过。脑海中对此女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就记得她很美丽。
他当日只见了此女一面,接下来一个月不是训练就是大战,用脑过度。她就是美成天仙,他也记不住。
走进庭院里,就见王承叶在外面候着,赔笑着道“张相公…”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六小姐没打招呼直接过来,有点失礼啊。
张昭微笑着点点头,寒暄两句,这才进大堂中。
只见一名青衫美人正端庄、娴静的坐在椅子中等候。烛光明亮,映衬着她的美丽略显清瘦的脸蛋,五官精致,肌肤剔透如玉,组成一张惊艳至极的容颜。当真是花容月貌。
她身旁则是侍立着两个高挑的侍女。一个穿红裙,俏脸上带着笑,目光大胆、好奇的看着他。一个穿白色的道袍,气质清雅动人,美眸顾盼间,如明珠生晕。
“张相公,小女子冒昧来访,还往见谅。”六小姐见张昭进来,起身盈盈一礼。她时年十六岁,中等身量,比例完美。展颜轻笑时,仿佛皎洁的月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张昭欣赏着她的美丽。和婉儿一样,赏心悦目。当日这位六小姐在王恕身边,他自然不好去打量王老头的孙女。这时倒没什么。微笑着拱手回礼,道“六小姐客气。”走到主位中坐下。
庞泰上茶后悄然退出去。
六小姐贝齿微露,轻轻一笑,径直的道“张相公当日预言鞑靼骑兵必定要南下,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小女子佩服至极,特意来当面请教一二。”
张昭有点酒意上头,手指压着额头,说道“王老大人和贵府帮助我们新军卫很多。六小姐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知道的,一定回答你。”
他有点搞不清楚这小娘子的想法。远行千里,就为见他一面,问几个问题
六小姐从张泰平那儿对张昭的习惯、细节了解很多,大大方方的道“张相公的新军卫斩首一万两千余,全火器的新军卫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你接下来打算如何对付套虏呢”
张昭坦然的道“新军卫预估会留在西北一段时间。报功的事情被牵扯明白,保国公不会班师回朝。我也要等在韦州这里。新军卫既然在西北,火筛肯定不敢南下。
小王子被我打的有点惨,伤了元气。他要聪明点的,这几年就乖乖的在草原上舔伤口。休养生息。
所以套虏,说的更明确点就是鞑靼右翼三个万户部。具体而言就是火筛。只要接任的三边总制在花马池一线用水泥修筑堡垒防御,接下来边境的局势会稳定下来。
至于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打下归化城,重置东胜卫,届时河套地区,河套平原都将属于国朝。”
这里额外说一点地理。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注意,这里是指的河套,而非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而河套地区的精华之地分为两部分,分别就是所谓的前套、后套。
前套即是指的鄂尔多斯草原。这一带有优质的牧场,可为养马地。明时的河套地区指的是这一带。而后套指的就是秦时的九原郡、汉时的五原,即现代的河套。
这里的土地肥沃,极其的适合农耕,可以开垦良田数百万亩,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被成为塞外米粮川、塞北江南。当年吕奉先在此扛过枪。
明朝只要控制东胜卫、归化城这片区域,控制后套真不是梦想。
六小姐明眸落在张昭的脸上,轻轻的点头。张昭话里的未尽之意,她自然听的出来。
张昭的个人看法还是要进攻,以攻为守。但是朝廷很可能会选择防御。所以世事那能尽如人意即便张昭立下如此大功。
六小姐举起茶杯,道“我以茶代酒,敬张相公为国家立下大功。这功劳当可封侯。只是回京之后,我担心张相公会遭遇风波,还请张相公小心。”
张昭笑笑,举起茶杯,“谢谢!”
西北的大战至此已经结束了。鞑靼人退兵之后,不可能今年还敢南下。那么,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班师回朝还要等几个月。封侯什么的,张昭其实不大关心。这不是在装逼。而是,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弘治皇帝又不是昏君,难道会不给他封赏吗
这场大战对他的意义,不仅仅是功成名就,更关键的是,他会因此而获得朝堂上的话语权。那么,他心中对明朝的改良,可以逐步的向弘治皇帝进言,慢慢的开始实施!
在之前,他人微言轻,在军国大事上,弘治皇帝不可能听他的意见。他真想办事只能去说服李东阳。但这一战之后,他可以直接和弘治皇帝沟通。
忽悠弘治皇帝,可比忽悠李阁老要轻松得多啊!
至于说六小姐的担忧狡兔死,走狗烹。这个担忧,暂时是不用的。
他手中强兵,三千人即可大败鞑靼精骑三万余人,这怕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但是,这需要先弄明白弘治朝对外战事是何等的憋屈,刚出个能打的将军,弘治皇帝就猜忌,这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他的新军卫成立,本就是弘治皇帝试验新军的结果。
如王恕对他所言的,日后国朝的战事,他将会成为弘治皇帝的首选大将。
当然,些许的风波肯定会有的。弘治皇帝没那想法,保不准言官们会出来嗡嗡叫。文官集团大概不会想看到一个可以凝聚武勋集团的人出现。
这都是将来的事。他在西北这段时间,主要是继续招募、训练新军。
这叫练好内功。
当然,在物资上,少不了要王家支援。最起码的像燧发枪就不可能从京城调拨过来。弹药也是的。都得依靠王家的制造能力。
六小姐嫣然一笑,站起身来,美眸中仿佛有秋水掠过,精致的脸蛋忽而浮起些许的娇羞之色,仍然坚定的清声道“多谢张相公款待。我一直很好奇张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希望下次见面,张相公能给我解惑。”
说着,盈盈一礼,带着两个侍女告辞离开。脚步略有点快。
张昭给她说的一愣,看着她婀娜的青衫倩影消失在大堂门口,他要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就是脑子有问题。
张昭失笑的摇摇头。他还真没有被女孩倒追的经历,而且还是一个绝美的少女,不远千里来见他。他前世里是只单身狗。而眼前的一幕却有如此的真实。
不过这没什么卵用。他也就心里暗爽片刻。男人嘛,谁没点虚荣心但他没有离婚再娶的念头。而王恕的孙女,难道嫁给他当小妾所以,有缘无份啊。
随着各路消息回复,他接下来几日怕是要应付各路来说情,分润军功的事。
。
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十三日,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二十日,固原城、红城堡才因鞑靼骑兵全面北撤恢复对外复联系,同时收到张昭派来的信使。
有张昭一个月前斩首两千级的事例在前,此次张昭在韦州城斩首一万两千余的消息,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所率领的4万京营没有人去质疑这一战果。
因为,韦州城本来就在鞑靼主力的必经之路上。
同样的,固原城的三边总制(总督)史琳等人亦没有人去质疑。当日固原镇的文武官员可都是去韦州城外看过人头点检的。
因而,报功请赏的正式奏章还要等大佬们派人去和张昭沟通,看能不能分润点人头做军功,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些。毕竟,耗费钱粮搜套才斩首三级是要被追责的。而报捷的文书,由朱晖、苗逵、史琳三人画押签署,在二十四日签发,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红城堡距离京师约两三千里,报捷的文书于二十八日的晚间抵达京城。晚间时宫门已经落锁,但在军国大事面前,消息被送到乾清宫中。
弘治皇帝展开报捷文书时,在遥远的西北,王小娘子刚刚向张昭表露出心意,娇羞的快步离去。
乾清宫西暖阁中,各种造型优美的铜制灯座上的蜡烛点亮,弘治皇帝披着皮制的棉衣,在灯下读着消息,手微微颤抖着,喘着气。
帷幕放下的床榻中,张皇后探头出来,一头青丝落在白皙如玉的肩头,关心的道:“陛下,怎么了”
弘治皇帝走上前两步,神情激动的道:“皇后,你看!新军卫在韦州城外击败小王子所部,取得大捷。斩首过万。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忍不住仰头大笑。此时还讲什么天子仪表,养气啊
弘治皇帝熟读历史,根本无需人提醒就知道这是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战果空前。
张皇后娇媚的脸蛋上顿时浮起震惊的表情,随即笑盈盈的祝贺道:“臣妾恭喜陛下!有此大胜,陛下可以告慰祖庙。还得到如此良将。将来边患无忧。”
弘治皇帝大笑,握着张皇后的手,“皇后真是朕的知心人。哈哈。来人,去叫阁老们进宫。如此大捷必须昭告天下,必须封侯。唉,慢着!”
弘治皇帝又叫住要去传旨的太监。他到底是多年皇帝,狂喜之下想叫阁臣们进宫,随即反应过来,这反而会搞的中外猜疑是否出了大事。不如明天早上再议。
…
…
弘治皇帝兴奋的只睡了一小会,至于帝后如何消磨时光不必赘述,第二天早朝再次免掉。在早秋凌晨午门外朝臣们的感慨中,上午八时左右,朝廷重臣们都被叫到武英殿中议事。
此时,内廷、外廷瞩目。随即就有消息传出来。西北大战落幕,新军卫在韦州城下取得大捷,斩首万余。
闰七月,小王子、火筛率十万部众再次入寇。西北的战事牵动着朝堂众人的心。而此时到月底大战就落幕,鞑靼骑兵遭到新军卫迎头痛击,仓惶北撤。
这个消息在京中迅速的传播,继而点燃京师官员、士子、商贾们的情绪!
此刻,武英殿中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外加口水横飞。
朝堂重臣,说的直白点,就是阁臣,七卿,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镇远侯顾溥。弘治皇帝不喜言官,这种时候当然不会把言官们叫来。
在武英殿中群臣齐齐向天子表示祝贺后,立即开始互怼。不是为张昭封侯的事,这已经拦不住的!威宁伯当年斩首多少成化皇帝和当时的阁臣们那么废,都知道给侯爵,他们难道还不如吗
群臣们争论的焦点是:接下来,在西北是采取防御,还是进攻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军卫这等强军在手,由新崛起的名将统帅,还不许他们做做梦
这些年弘治君臣可是被鞑靼人搞的焦头烂额,一个耳光接着一个耳光的挨!
最后还是首辅刘健一锤定音,“西北战事接下来的走势是出塞作战还是就地防御,让朱、苗、史三人和张昭把情况报上来,朝廷再做决断。不急于一时。
此次韦州大捷,朝廷要明示天下,鼓舞军民士气。今日议事先把张昭的赏赐定下来,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义行文,催促西北将战事详情和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待班师回京后,朝廷将会封赏诸将士。”
关键时候还是首辅靠谱,维持会场秩序。
谢迁和刘健、李东阳配合默契,当即道:“理当如此。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现在当讨论该给张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许世袭。”
明朝的爵位体系,说复杂也复杂,不复杂也不复杂。首先,得分宗师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这是惯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长宁伯周彧。当朝的外戚寿龄侯张鹤龄。而驸马在驸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后来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较顺眼,因为崔元曾经去安陆接他上位,所以给了爵位,就此成为惯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规定分为:公侯伯三种,分七个等级。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但是呢,明朝在封爵的旨意中是不明说几等的,而只是区别公侯伯。所以,要搞清楚爵位的等级,还要从爵号、食禄等待遇上去区分。这个就会很复杂。
像平江伯陈锐,他本来是弘治皇帝在名将王越死后倚重的第一带兵大将,然后被剥夺食禄在家闲住。这绝逼就变成一个二等伯。最低档次的那种。
爵位还有一个区别,分为是否世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