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另一路对付美第三师的就只有一个空降团及第52机械化步兵师的一个团。
其它的部队,也就是戈林装甲师、第52机械化步兵师缺一个团,再加上第一步兵团就追杀着美军直奔南面而去。
另一边,巴顿在接到第1步兵师防线被德军突破的时候不由大惊失色。
“怎么发生的?”巴顿在电话里问。
“我们上当了,将军!”艾伦说:“你是对的,他们的主力在恩纳,他们有大量的坦克,确切的说是一整个装甲师。另外至少还有两个师的部队,我们根本就无法挡住他们的进攻!”
巴顿赶忙给刚刚登陆到滩头的第45步兵师以及第2装甲师下令:“马上在滩头构筑防御工事,德国人就要打过来,有三个师,其中还有一个装甲师!”
不过巴顿对此还是没有信心,因为第2装甲师的60辆坦克已经增援到恩纳,现在全都生死未明,整个滩头就只有30刚刚卸下的30辆坦克,而且大多数是“格兰特将军”式坦克。
电话刚放下,艾森豪威尔就打了个电话过来。
“怎么回事,乔?”艾森豪威尔在电话里大发雷霆:“英军的后方遭到进攻,而且我听说第1步兵师的防线被敌人突破了……”
“这话该我问你,艾克!”巴顿气得七窍生烟,尽管艾森豪威尔是他多年的好友,但巴顿还是怒气冲冲的对着电话吼道:“我告诉过你,我一直在警告你,还有那个英国的‘军事天才’……德国人的主力在恩纳,在恩纳!可是你们从来就没有把我的话当一回事!现在,你反而问我是怎么回事?上帝,我该怎么说?”
“德国人的主力在恩纳?”
“当然!”巴顿回答:“他们一共有三个师,其中还有一个装甲师……他们刚刚突破了第1步兵师的防线。我告诉过你的,恩纳的德国人不一样,不是第1步兵师战斗力不行,而是因为德国人的主力在那……”
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的艾森豪威尔就把电话挂断了。
巴顿将军不由骂了声“去他妈的!”,然后狠狠的把电话摔到机座上。
艾森豪威尔其实并不是有意挂巴顿电话,而是他知道此时并不是追究责任和听巴顿抱怨的时候,他挂上电话后马上就找到了蒙哥马利。
“我们上当了!”艾森豪威尔见到蒙哥马利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德国人的主力在恩纳!”
蒙哥马利回过头来,然后不紧不慢的回答道:“艾克,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们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艾森豪威尔说:“第1步兵师的防线已经被他们突破了,他们亲眼看到德国人的装甲师!”
“什么?”蒙哥马利惊讶得半天也合不拢嘴。
“我们上当了,明白吗?!”艾森豪威尔握着拳头敲着桌子:“我们上当了,德国人的装甲师就在恩纳,另外他们还两个师,他们的兵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得多!”
“不,那照片……”
“那照片是德国人有意给我们看到的!”艾森豪威尔打断了蒙哥马利的话:“我们第一张拍到的照片很可能是真的,德国人为了掩饰这一失误,就烧了一辆假坦克迷惑我们,而我们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被他们给骗了!”
蒙哥马利闻言,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这是个讽刺,在英国军情五处费尽心思设了个“肉馅计划”让德国人上当后,德国人却反过来用了一个类似“肉馅计划”的计划让英国人上当了。
当然,德国人的欺骗计划从形势上与“肉馅计划”不一样,但其本质却十分相似:
英国“肉馅计划”,是英国用过于明显的进攻西西里岛来掩饰其进攻西西里岛的战略目的。
德国人的欺骗计划,则是用过于明显的暴露主力在恩纳来掩饰其主力在恩纳的真相。
接着,蒙哥马利就想到了一点……如果艾森豪威尔所说的都真的,也就是德国人的兵力比想像的要多得多的话,那么很可能从一开始“肉馅计划”就没有成功。
不仅没有成功,甚至“肉馅计划”反被德国人利用了,也就是说这个西西里岛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陷阱,一个针对英、美联军的陷阱。
想到这里,蒙哥马利不由吃惊的望了望艾森豪威尔,然后又望了望地图,问:“知道他们现在的位置在哪吗?”
“不,当然不!”艾森豪威尔回答:“我只知道他们的主力正在追赶第1步兵师!”
“锡拉库萨!”蒙哥马利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就说道:“他们的目标一定是锡拉库萨!”
“不,我认为他们的目标是特拉帕港!”艾森豪威尔说。
特拉帕港就是美军夺取并正在使用的小港。
“艾克!”蒙哥马利说:“他们的目标显然是锡拉库萨,因为那里屯积着大量的物资,而特拉帕港的物资并非如此!”
“哦,是吗?”艾森豪威尔说:“但我认为正因为如此,特拉帕港才会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为什么你会这么想?”蒙哥马利问。
“因为我们物资不足,他们有可能把我们全都消灭在滩头阵地上!”艾森豪威尔愤怒的说道:“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那该死的计划,你在计划里分配给我们的仅仅只有一个小港,现在在特拉帕滩头,我们只有三十辆坦克,只有三十辆……而他们却要用这三十辆坦克抵挡德国人的一个装甲师!”
“艾克,听我说……”蒙哥马利还想解释什么,但却被艾森豪威尔打断了。
“不!”艾森豪威尔说:“没有讨论的余地,我是个美国人,在美国军队有危险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美国军队!所以……”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三章 炮兵团
所以英国和美国的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艾森豪威尔这个最高总司令虽然受命协调英、美两军的关系……客观的说艾森豪威尔之前的做法没有问题,如果要协调两军的关系使它们站在同一阵线上,那必然就要让英军占便宜美军吃亏。
只有美军退一步,双方都能在某个点上达成统一意见,否则双方互不相让,最终英美两军就得自己先打一架再说。
所以,艾森豪威尔就算被美军上下骂成“叛徒”,他也要美军的逃跑速度很快,这得益于他们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到处都是汽车、吉普车,而且因为通讯设备十分完善,于是撤退命令一下达,第1步兵师的美军就像潮水一样全线溃逃,留给德军的就是一堆几乎用不上的弹药和补给,还有一些驻守在高地上来不及撤退的美军。
但是这个美军第25炮兵团显然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又由于他们的炮兵阵地是构筑在树林里的……美军设备发达,推土机往丛林里头随便一推,一个个又平整又隐秘的炮兵阵地就出来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撤退的美军和第25炮兵团的人尽然互相都没有察觉。
直到德军一个坦克连21辆坦克想从侧翼包抄美军驶进了岔路,愕然发现耸立在面前的一门门榴弹炮。
美国大兵在看到一辆辆驶进阵地而且还开着车前灯的坦克时还大叫:“嘿,你们走错路了,这里是炮兵阵地!”
美国大兵在车前灯的光线下没看清坦克的样子,想当然的就以为这是自己人的坦克。
德国士兵给他们的回答就是:“开火!”
“轰轰”坦克就朝面前的一门门大炮打去了一排炮弹,几发炮弹击中了装满着弹药的汽车,霎时就引发了一场大爆炸。
不等那些美国大兵反应过来,坦克又打出了一排排机枪子弹,子弹带着亮线在黑暗中四处飞洒,打得那一群群从帐蓬里逃出来的美国大兵一堆堆的倒下。
接着,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坦克就隆隆的开动闯了进去,一边前进一边用机枪收割着美军士兵的生命……这些美军是炮兵,而且还是远程榴弹炮炮兵,他们的专业是按照上级提供的诸元开炮,在近身作战方面几乎与没受过训练的百姓差不多。
也就是说,就算寻常步兵闯进来都能轻松的将这支炮兵打败,就更不用说闯进来的是个坦克连了。
于是,随着一阵“咯吱咯吱”的噪音,一个炮兵团六十余门大口径火炮就被撞倒并辗压在履带下。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四章 机械化步兵师
十点十分。
戈林装甲师总算追上了一个步兵团。
原因是美军的溃兵正好与从后方增援上来的运输队顶在了一起……
如果只是顶在一起的话或许还没什么大问题,西西里岛的这条公路是主干道,宽度能容三辆车通过。
问题就是美军士兵冲着运输队大喊:“回去,回去……德国人打过来了!”
这么一喊就坏了,运输队的美军赶忙调头转向想把车开回去,数十辆汽车在公路上调头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汽车相撞互相卡着,一下就把公路堵得死死的。
美军上校赶忙指挥人员疏通,甚至将那些堵在路上的汽车推出公路。
但正在他们忙碌的时候,德军装甲车和几辆二号坦克开了上来,二话不说照着美军就是一顿好打。
二号坦克是德军的一款轻型坦克,特点是速度快,二战初期是德军“闪电战”的主力。
但它只有30厚度的装甲和一门20机关炮的防御及火力到了这时已经明显弱后了,不过因为其优越的机动性,德军就将其作为侦察车使用。
此时的它对付起美军步兵师就是恰到好处了,机关炮一上来对准美军就一排炮弹……“二号”坦克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由苏罗通高射机炮改装)射速是每分钟50发,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使用自动发射,原因是打出的炮弹会快速的落在同一个目标上造成炮弹极大的浪费。
炮手一般是三发点射,目标都是汽车,每一轮点射后往往都能将汽车炸得不成样子甚至打中油箱爆出一团火焰。
美军不遑多让马上展开了反击,但很快就发现,他们手里的轻武器根本就无法对二号坦克的装甲构成威胁,尽管这装甲就只有30。
接着,二号坦克就加快速度朝前冲去,挡在前头的汽车要么就被撞成了两段要么就被推翻到路边,二号坦克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一路朝周围的美军发射出成片的子弹和炮弹……最后坦克甚至都把弹药耗尽只能用履带去辗压了。
当然,这对二号坦克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美军完全可以用集束手榴弹或是炸药包将其炸毁。
只不过此时的美军已没有与它们对抗的勇气……第1步兵师是新兵,他们受到的训练更多的是如何在已方装备占优的情况下跟在坦克后朝敌人推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敌人坦克朝自己辗压的情况。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没有那种抱着手榴弹冲向敌人坦克的勇气。
这一仗,德军三辆装甲车和五辆二号坦克就俘虏了美军一千多人,缴获了七十余辆汽车,只不过这些汽车大多都被后头跟上来的坦克主力给推到了路边成为一堆废铁……相比起进攻速度和时机来说,这些汽车根本就不值一提。
另一路朝卡塔尼亚方向进攻的第39机械化步兵师的战果就更是让咂舌。
第39机械化步兵师将一个轻型坦克连摆在前头作前锋……
机械化步兵师的编制里也有坦克连,只不过装备坦克的比例较少。
按德军的编制,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装甲师要有四个装甲营,每营84辆坦克,这样全师共有350辆坦克左右(包括营部和团部坦克)。
但实际上由于坦克数量有限,一般装甲师就只有两到三个装甲营,也就是200辆坦克左右。
轻型装甲师一般就只有一个装甲营84辆坦克左右。
而机械化步兵师,坦克装备数量则少于一个装甲营,一般就是两个轻装甲连或是编入一个中型坦克排做为必要时的火力掩护。
当然,德军实际编制其实是比较混乱的。
比如有些师在编制上虽然是装甲师,但因为坦克供应不足原本应该要有三个装甲营但实际到位的只有一个装甲营,而第一轻装师虽然是轻型装甲师,但因为成立较早坦克充足,已拥有三个装甲营。
第39机械化步兵师就拥有一轻、一中两个装甲连。
轻装甲连装备有21辆二号坦克。
第39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科林少将将轻装甲连放在前头是有道理的……二号坦克速度快,火力和防御对付英军步兵和后勤部队完全够用,偶尔碰上几辆英军坦克时还可以依靠步兵手中的火箭筒将其击毁。
于是这21辆坦克分成三路每路7辆坦克,每路都带有20辆汽车,其中十五辆装着步兵,另五辆就装满了弹药和补给,从恩纳到卡塔尼亚一路马不停蹄见神杀神见佛杀佛……英军主力乃至装甲师都已杀到埃特纳火山一带,所以后方就全是修路、运输的工兵,还有为前线提供炮火援助炮兵以及医护兵等等。
这些英国人哪里会想到侧面突然杀出这样一支坦克部队来,被德军一路杀下去几乎没有能稍稍挡住他们一下的部队。
然后就是一个个报告像雪片一样的飞往隆美尔的指挥部:摧毁敌人一个炮兵阵地;消灭敌人一个运输队;俘虏敌人两百余名伤兵以及五百余名医护兵……
到后来甚至都连敌人是什么单位都不说了,原因是区分起来太麻烦,于是就只简单的上报了下装备、物资和人数。
消息传到了蒙哥马利那里后不由大惊失色,他从德军的进攻方向来看知道德军这支部队的目标是卡塔尼亚。
卡塔尼亚要是被德军占领了无疑会有很大的麻烦,因为其沿海公路是英军前线部队最主要的一条运输通道,它会扼住英军的运输线。
不仅如此,卡塔尼亚做为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还有数十万意大利百姓。
如果这些意大利百姓是站在意大利一方的那也就罢了,大不了就用舰炮猛轰卡塔尼亚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
但问题是……这座城市已经被英国军队解放了,不仅解放了,该城的意大利百姓还热烈的欢迎英军这些解放者,蒙哥马利还特意让新闻记者对此做了大篇幅的报道。
现在,如果德军重新占领这座城市……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五章 伞降
蒙哥马利很清楚,一旦德军进入了卡塔尼亚,英军就会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这个尴尬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舆论上的……解放卡塔尼亚后,英国人积极为卡塔尼亚实施各方面的援助,比如对受伤百姓的医疗和救护,再比如给百姓食物的救济,附带着还带着行政官员进入卡塔尼亚实施管理。
这一举措实施上是美军先实施的,美国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国际形像,同时也是为了更多的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所以在军队里征召了工业、经济、交通等管理人才,这样他们在攻占了某个城市后,就可以用这些人才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管理使该城市尽可能早的恢复正常的秩序。
这也是蒙哥马利有意让美军攻占无名小镇的原因之一……从英国的利益来说,当然是不能让美国的形像大幅提升进而超过英国的。
于是,蒙哥马利就效仿美国征召了一部份管理人才来对卡塔尼亚进行治理。
当然,宣传工作也得跟上,甚至还有各国的战地记者就在卡塔尼亚跟进。
如果卡塔尼亚被德军占领连记者都落入德军手里,那在舆论上怎么解释?
另一方面就是军事方面。
要是德军占领卡塔尼亚,打还是不打?
打,就必然少不了轰炸,而轰炸的目标必定就是民房。
不打,就得任由德军扼制住运输线!
到时,英军或许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将部队开进城里与敌人展开巷战。
但蒙哥马利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马上命令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增援卡塔尼亚!”蒙哥马利下令。
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在北非时就很有巷战经验,让他们来执行这个任务最合适不过。
“是,将军!”德甘冈应了声,就把这个命令传达了下去。
但事情并不顺利,二十分钟后德甘冈就拿着一封电报到蒙哥马利跟前报告道:“将军,乔舒亚少将电报,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遭到阻击,一时无法撤下来!”
“什么阻击?”蒙哥马利问:“我们已经占领一路上所有要地了!”
“但我们并没有占领每个坑道,将军!”德甘冈回答:“还有丛林,许多德国藏身在其中!直到现在他们才出来埋地雷、炸桥梁,偷袭我们在高地上的部队,甚至有几个高地已经被德国人夺了回去!”
“又是坑道!”蒙哥马利不由咬了咬牙。
他在加贝斯防线已经吃了亏,原以为因为“肉馅计划”的成功,西西里岛的德国人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没想到这个让蒙哥马利头疼的东西再次出现了。
当然,因为德军在埃特纳火山一线兵力不足,英军也并不是下不来,只是速度会被延缓。
然而这就是德军的目的……延缓英军增援卡塔尼亚的速度,接着德军部队就可以抢先一步占领卡塔尼亚。
“伞兵旅!”接着蒙哥马利就下令道:“马上把伞兵旅派上去!”
英第1空降师的两个旅只出动一个旅,还有一个旅作为预备队正在马耳它待命。
“可是,将军!”德甘冈说:“现在是晚上!”
德甘冈会这么说,是因为之前对西西里岛的空降并不顺利……事实上,应该说是失败至极。
“卡塔尼亚是个平原!”蒙哥马利说道:“在那伞降、机降是不会有问题的!”
“是,将军!”
于是,一个伞降团和一个机降团就先后从马耳它机场起飞。
这一回,蒙哥马利与英、美舰队都打了个招呼,说是在十一点十分左右会有一个运输机机群飞过……蒙哥马利已经被上次军舰对机群的误伤给吓怕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吸取了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蒙哥马利还与卡塔尼亚的守军取得了联系,交待他们不要误伤友军。
然而,让蒙哥马利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举动却帮了德军一个小忙。
十分巧合的是,从突尼斯起飞的意大利“闪电师”也恰好在这个时间段飞临美军舰队上空……美国舰队想当然的以为那就是蒙哥马利所说的前往增援某地的英国空降兵,于是没有射击。
接着“闪电师”的运输机又飞到了卡塔尼亚上空,卡搭尼亚驻军也同样以为那是英国第1空降师,不仅没有用高射炮反击也没有对卡塔尼斯城直接实施伞降的意大利军做任何防备。
驻守在卡塔尼亚的英第70步兵师第2旅的指挥官威尔上校在看到天上一个个降落伞时只是发了个牢骚:“他们不是说在城外空降的吗?为什么改为在城内伞降了?他们不知道这很危险吗?!”
威尔上校说的没错,城内有许多建筑物对伞兵都是致命的,比如尖尖的屋顶、晾衣服的绳子、朝天耸立的竹子等等,甚至一幢高大房子都有可能是危险,因为伞降时会直接撞到墙壁上。
另外在城内空降也不便部队的集结,尤其是现在还是夜晚。
所以,正确的伞降增援方式应该是在城外开阔地区伞降,集结完毕后再行军至城内。
直接在城内空降一般只在对敌人突袭时才使用,因为那样会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城外还有军队配合的话还可以内外夹攻。
参谋这时就回了威尔上校一句:“上校,要知道现在的夜晚,而且我们也没开灯,在空中的他们很难辩别哪里是城内哪里是城外!”
威尔上校“哦”了一声点了点头,然后就下令道:“准备好汽车,让汽车兵去接他们一下,看来他们会有点麻烦了!”
威尔上校这是在为那些有可能负伤的“英国伞兵”们着想,威尔上校甚至还让人去把医护兵叫起来做好准备。
但很快,威尔上校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因为那些伞兵落地不久卡塔尼亚城内就响起了枪声。
“怎么回事?”威尔上校问:“为什么开枪?”
“上校!”一名通讯兵气喘吁吁的跑到威尔上校面前报告道:“意大利人……他们是意大利伞兵!”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六章 幸运日
今天对于意大利“闪电师”来说是个幸运日。
事实上,“闪电师”第1伞降团的指挥官多梅尼科上校都有些莫名其妙的……“闪电师”所使用的卡普罗尼运输机航程一千多公里,而突尼斯至卡塔尼亚就有五百多里。
这也就意味着“闪电师”要到卡塔尼亚伞降就必须走最短路线,否则卡普罗尼运输机就有可能无法返回。
而走最短路线就必然要经过美军舰队所防守的西西里南海岸的上空。
多梅尼科上校一直在担心他们的机群会被美军舰队发现并实施拦截,结果还真撞上了……几个飞行员借着隐约的星光看到海面上停着数十艘军舰。
多梅尼科上校当场就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并不是说是他胆怯了,“闪电师”是意大利军队中唯数不多的几支能打的部队,虽然其成员大多是利比亚土著柏柏尔人,但意大利军官与士兵也同样是训练有素……其实的不说,在二战时期简陋的伞降条件下,跳伞本身就有很大的危险,胆小的意大利人连加入这支部队的勇气都没有。
多梅尼科上校会紧张,是因为意大利伞兵师所使用的这种“卡普罗尼”运输机时速度只有两百多公里。
1...115116117118119...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