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这么慢的运输机,如果遭到美军舰队的拦截的话,那就不说完成的任务了,能有多少架运输机飞到卡塔尼亚上空都是个问题。
但是,让多梅尼科上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美军舰队没有反应……甚至就连探照灯的光柱都没有,就这样让他们大摇大摆的从上空飞了过去。
“什么情况?”多梅尼科上校不由问了声。
“我不知道,上校!”参谋看了看下方黑压压的一片军舰,一脸懵逼:“或许,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日吧!”
多梅尼科上校原本不相信“幸运日”,他认为战争靠的就是训练和素质,“幸运日”这玩意只适合弱者用来安慰自己。
但在这晚的作战后,他就彻底的相信了“幸运日”。
因为,在意大利伞兵的机群飞临卡塔尼亚附近时,多梅尼科以为防空炮很快就会响起来,然后就是一场空中的腥风血雨……伞兵团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的兵力在空降这过程中损失(这是由卡普罗尼运输机弱后的性能决定的)。
但依旧什么都没发生,然后卡塔尼亚就在下方,静静地等着意大利军队伞降。
“我们是不是弄错航向了?”多梅尼科上校有些难以置信的问了声:“这里真的是卡塔尼亚?”
“千真万确,上校!”参谋回答:“我就是在这出生的,我认得这里的一切!”
“那为什么……”多梅尼科上校不解的摊了摊手。
“就像我说的!”参谋回答:“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日,上校!”
说着参谋高呼一声:“卡塔尼亚,我来了!”
接着转身就跳出机舱……
多梅尼科上校没有犹豫,跟着也跳了下去。
事情就是这么诡异,一直到“闪电师”着陆那一刻还是没有人“理会”他们。
直到一队傻呼呼的英国汽车兵将汽车迎面开上来的时候,枪声才响了起来。
“闪电师”第1伞降团里有一部份意大利士兵就是卡塔尼亚人,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轻易从当地百姓那问到情报。
参谋“砰砰”的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大门,然后大叫:“弗鲁乔,弗鲁乔……”
“谁在那?”
“我是菲利贝托,你的同桌,忘了吗?”
“菲利贝托?你不是去打仗了吗?!”
“是的!”
大门打开,弗鲁乔就看到之前一起打闹的同桌全副武装的站在自己的面前。
“哦,上帝!”弗鲁乔翻了翻白眼:“我忘了这里就是战场了,看来……你是打回自己家了!”
“是的!”参谋说:“弗鲁乔,告诉我英国人的指挥部在哪?你一定知道!”
于是,在大多英军士兵还在城外构筑的防线里筑防的时候,城内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而且,由于英军指挥部在十几分钟内就被“闪电师”第一步兵团端掉,城外防线一个旅的英军根本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直到德军第39机械化步兵师坦克车灯在前头亮起,而后方又有意大利士兵的叫喊,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包围了。
卡塔尼亚一战顺利得让人无法想像,整场战斗不过二十余分钟,英军一个步兵旅就成建制的投降,这其中还包括旅长威尔上校,以及在卡塔尼亚准备第一时间抢到新闻的来自各个国家的十余名战地记者。
而直到这时,蒙哥马利派出的真正的英军空降兵的运输机才在天空中“隆隆”响起。
因为这些空降兵完全不知道卡塔尼亚已经失守,同时也不知道德国机械化步兵师已经赶到,所以可以想像,当他们空降时不可避免的又是另一个悲剧。
直到英军空降师在黑夜中被打得死伤惨重时,蒙哥马利才接到英第2机降团团长奥斯顿上校的报告。
“将军!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被包围了!”话筒里传来奥斯顿上校惊慌的声音:“我们需要增援,敌人有坦克和装甲车,我们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
“你们可以退回城里!”蒙哥马利说:“退回卡塔尼亚,威尔上校的部队会在那接应你们!”
由于卡塔尼亚失守得太快了,所以蒙哥马利居然还没有收到它失守的情报。
“将军,卡塔尼亚没有我们的人!”奥斯顿上校回答:
“我们那碰到了意大利人,我相信卡塔尼亚已经失守了!”
“什么?”蒙哥马利连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发抖了:“这不可能,我不久前还和威尔上校通过电话!”
“这是事实,将军!奥斯顿上校回答:“我们甚至有一支部队以为他们是友军,就那样走上去然后被他们俘虏了!”
蒙哥马利还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直到德甘冈在旁边告诉他:“将军,我们与威尔上校失去了联系!”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七章 工业
在卡塔尼亚已经打成一片的时候,秦川等人就搭乘着汽车跟随在戈林装甲师后头朝美军驻守的滩头阵地前进。
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摇摇晃晃的前进,远处时不时的就传来几声炮声,爆炸时的光圈就是有道闪电划过一样。
公路两旁到处都是被美军抛弃的汽车和物资,还有一队队举手投降的美军。
“美国人看起来也不怎么样!”维尔纳笑着说道。
“你不是一直坚持美国人不会参加这场战争吗?”面包师问。
“拜托,上士!”维尔纳回答:“没有人会猜到日本人会偷袭美国不是?”
“日本人是个傻瓜!”戴维在角落里狠狠的骂了声。
戴维和他的部下因为暂时无法返回自己的部队,于是就加入到第一步兵团中。
“少尉!”多米尼克不由反对道:“你似乎忘了英国人的坦克、飞机都是从哪来的!”
“就算是这样又能怎么样?”戴维反驳道:“要知道,英国人并不熟悉那些美国装备,有些装备甚至还与他们的英式装备有冲突,但美国人就不一样了!”
“没什么不一样的!”维尔纳说:“他们一样被我们打败了,不是吗?”
说着维尔纳就朝外面投降的美军扬了扬头。
戴维只是摇了摇头没说话。
秦川对这个戴维说的话有些诧异,他说的对,英军在北非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被德军打败,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装备不成体系或是对美式装备不熟悉。
这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但战场上往往就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整支军队的全面溃败,比如英军装备了美式“斯图亚特”就出现机动速度与英军坦克差距太大而无法协同的问题,再比如“格兰特将军”式坦克被轻易击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英军对装备不熟悉。
“少尉!”秦川问着戴维:“你似乎是军校毕业的!”
“不,上尉!”戴维回答:“我只是在美国呆了两年,在那上大学!”
“哦!”
“普林斯顿大学!”戴维回答:“但是因为这场战争……”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战争爆发后戴维就没法继续在美国呆下去了,因为他可能会被别人当作是间谍。
“所以你对美国有些了解?”面包师问。
“是的!”戴维回答。
“说说你的看法!”面包师说:“我的意思是说,美国人有哪些比我们强的地方?”
戴维不由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道:“说了你们可能会泄气。我就说一些我知道但不确定的数字吧,美国的工业能力是德国的四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造出一辆坦克,他们就能造出四辆,而且性能还相当不错,就像他们的‘谢尔曼’坦克……”
“我们为什么不往好处想想呢?”维尔纳说:“法国的工业能力也比我们强,但它依旧在一个多月就向我们投降!”
“那不一样!”戴维说:“我们能击败法国是因为在陆地上与法国接壤,我们可以用强大的陆军将其击败,但是美国呢?让我们的坦克游过大西洋么?”
闻言众人都默不作声了。
美国与德国在陆地上不接壤,这就意味着德国如果想要像击败法国一样击败美国的话,就只有依靠海军和空军,但德国海军被英国海军死死的封锁在港口内,空军又在对英、对苏的战场上消耗得差不多了。
所以,这场仗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胜利的希望,美国可以放心在自己家里利用自己强大的工业不断的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装备支持英国和苏联对德作战,而德国却对它无可奈何。
良久,才有人说了一句:“日本人真是个傻瓜!”
是的,日本人真是个傻瓜,至于对德国人来说的确如此……如果不是这时候把美国人拖下水的话,至少德国还有缓口气的时间。
秦川在心里考虑的,就是将来如何改变这个被动的局面。
“上尉!”正在秦川陷入沉思的时候,通讯兵就将电话递了过来:“是上校!”
“上尉!”秦川一接过电话就听到话筒里传来斯莱因上校激动的声音:“知道吗?我们占领了卡塔尼亚了,以很小的代价就拿下了它,俘虏了六千多人,幸好我们先到一步,英国人随即就在那空降……”
这个消息倒让秦川有些意外,他也没想到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要知道驻守卡塔尼亚的是一个英军步兵旅,就算有“闪电师”配合进攻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失守而且还那么多人投降。
但秦川也没有多问什么,战场上总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秦川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他们干得不错!”秦川说:“接下来,就该是他们为我们争取时间的时候了!”
“是的!”斯莱因上校说:“我似乎已经看到胜利就在眼前了!”
放下电话后,就见戴维愣愣的看着秦川。
过了好一会儿,戴维才鼓起勇气问着秦川:“能问你个问题吗,上尉?”
“当然!”
“你就是他们所说的‘传奇上士’吗?”戴维问。
“你怎么知道这一点的?”秦川有些意外。
“这么说你真的是……”戴维有些手足无措:“抱歉,上尉,我不知道是你……很荣幸见到你!”
顿了下,他又回答道:“哦,是因为你电话里跟上校交谈的语气,还有,这是第一步兵师,你用的是把狙击枪,上尉拿着把狙击枪并不常见,不是吗?上帝,我早该猜出是你了!”
车厢里不由传出了一片笑声。
“所以,少尉!”维尔纳说:“我认为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悲观,我说的是关于美国人那方面的!”
“是的,瞧瞧我们!”面包师说:“在兵力和装备都不如他们的情况下,现在正把他们赶到海里!”
“或许还可以把他们赶回美国去!”维尔纳说:“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游回美国!”
车厢里很快就充满了笑声。
就像之前说的,前线的战士总会找些理由让自己高兴起来,因为值得高兴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如果不是这么做的话……简直一天都没办法坚持下去。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八章 胆怯
维尔纳等人注定无法看到美国人游回美国,虽然这的确很有诱惑力,歼灭美军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
但是,秦川知道美军已经在滩头阵地做好了准备。
诚然,美军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当然抵挡不住德军一个装甲师和一机械化步兵师的进攻。
不过美军却拥有强大的海空力量: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空军,全球第二的海军……此时的美国海军在名义上还是第二,第一的是英国海军,但实际上英国海军已无法跟美国海军抗衡了。
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他可以短时间批量生产出大批先进的军舰和航母,而英国早已没有这个能力当然也只是纸面上的海上第一了。
可想而知,如果德军往美军驻守的滩头阵地发起进攻的话,就算能击溃美军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并不是秦川想要的,也不是隆美尔想要的。
这一次,德军的目标倒是被蒙哥马利猜中了……也就是蒙哥马利对艾森豪威尔说的锡拉库萨。
当然,艾森豪威尔不会相信蒙哥马利当然也不能相信蒙哥马利。
因为如果相信蒙哥马利而把军舰、战机都往英军方向调并做好准备的话,美军就要完蛋了。
不过秦川当然不会让美军这么轻松。
德军一路将美第1步兵师赶回了海边,主力部队调了个头就直奔锡拉库萨而去,只留下几支小部队躲在特拉帕港前的棕榈林里。
巴顿将军在滩头亲自指挥,毕竟这已经是美军的最后一块阵地里,而且至少在美军看来形势很严峻……敌人身处棕榈树林,而美军却在空旷的沙滩上构筑工事,沙滩甚至都没有挖掘战壕的地方,美军只能用它制作沙袋与三十辆坦克摆在一起,然后再加上地雷和铁丝网构筑一道简单的防线。
但是巴顿将军却知道,这样的一道防线根本就挡不住德军的进攻,德国人的大炮会将地雷从沙滩里翻出来,坦克的履带会轻易辗过铁丝网和沙袋,火箭筒会将几十辆射界有问题的“格兰特将军”式坦克打得稀烂。
美军唯一能依仗的或者说赖以生存的,就是身后海面上的数十艘军舰。
“将军!”通讯兵将电话递给了巴顿。
电话那头传来艾森豪威尔略带紧张的声音:“我们能挡得住他们吗,乔?”
巴顿朝黑暗中的棕榈林望了望,一阵海风吹过,棕榈树随风摇晃,就像一支巨人部队朝守在滩头的美军涌来。
“谁知道呢?”巴顿回答:“但是我会尽力的!”
电话那头的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别让他们过来,记住,我们有的炮弹,我们尽一切努力保证弹药供给的,防线就交给你了!”
“好的,艾克!”巴顿放下了电话,他知道自己这位好友胆怯了。
胆怯是正常的,因为这件事责任太大了……艾森豪威尔做为地中海战区最高司令,原则上来说要为整场战役的胜败负责。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更何况,谁都知道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美国将军原本都是支持另一套作战计划,也就是巴顿直接进攻墨西拿的作战计划。
是蒙哥马利为了一己之私坚持否定这个计划提出现行的这套传统、呆板、放任敌人往西西里岛增援的计划……相当一部份美国将军以为恩纳的德军是从意大利跨过墨西拿海峡增援,如果按美方的计划一开始就进攻墨西拿港,西西里岛本就不会多出几个师的德军。
所以,艾森豪威尔对整场战役的责任并不大。
然而,如果德国人突破了美军的防线占领了滩头阵地,那事情就麻烦了。
这不仅是一个阵地的问题,而是美第45步兵师和第2装甲师无路可退的问题。
背后就是海,虽然那里有许多军舰,也预备了许多救生艇,但两个师可是三万多人,而且背后还有德军的机枪扫射……
更严重的还是,被击溃分散在丛林里的第1步兵师残兵以及巴勒莫方向的第3步兵师都没了退路。
到时,大批大批的美国士兵将被打死或者只能选择投降,这绝对是美军的一大悲剧。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艾森豪威尔一手造成的,因为是他同意了这个明显对美军不公平的计划,美国军民会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艾森豪威尔身上,艾森豪威尔会彻底的成为一个“叛徒”、一个“卖国者”。
巴顿拿着根雪茄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但他不敢点着,因为他知道德国人就在棕榈树林里。
他们害怕什么呢?
巴顿想,他们是在担心美军身后的舰队,以及军舰上那一门门大口径舰炮。
但其实就连巴顿自己都不确定这些舰炮能否挡得住德军的进攻……这时代军事上有种普遍观点,那就是舰炮不适合对岸实施火力掩护。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因为现代的电影里动不动就是舰炮对岸轰炸然后炸得岸上的碉堡、汽车等瞬间就飞上天。
但其实它自有道理……
舰炮在军舰上,军舰在海上,而海水又是不断的波动的,尤其在军舰开炮时其巨大的后座力还会使军舰在海面上剧烈晃动。
因此军舰上瞄准目标与岸上瞄准目标是两回事:
岸上的火炮根据调较可以把误差控制在100米内,也就是诸元啥的都对,开炮后炮弹还有可能偏离目标100米。
换上舰炮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诸元都对,开炮后炮弹却有可能偏离目标一公里,再加上实战中对目标距离、速度掌握不准确,炮弹偏离目标几公里是常态……这也是海战常常需要齐射的原因,同时打出一排炮弹,靠运气命中。
英国战列舰统计的数据,就是命中15英寸(381)rk1舰炮的平均命中率只有2.17%,也就是打出一百发炮弹只有两发命中,这还只是命中。
也正因为这样,现代军舰的舰炮大多都使用增程制导炮弹……没办法,传统舰炮的命中率太不靠谱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四百二十九章 惊弓之鸟
因此,如果将舰炮用于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掩护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瞄准的明明是敌人,但因为海水一波动或是开炮的后座力引起海水震荡,炮弹就成片成片的落到自己人头上。
所以,这时代舰炮在战场上能发挥作用的更多的是火力准备……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就常干这种事,在进攻某个岛之前,因为美军还没登陆所以舰炮可以放心的轰,就算舰炮误差大也没关系,只要能打到岛上就算是打到敌人了,轰他个几天几夜,把岛上的工事翻个底朝天,这时候美军就开始登陆了。
陆军一旦上岸,那么实施火力掩护的更多的就是命中率高得多的空中力量而不是舰炮。
现在美军的情况,就是处于这种尴尬状态下。
此时是黑夜,战机、轰炸机无法实施有效的火力掩护,能做的就只有用舰炮……而舰炮不靠谱的命中率就使滩头的美军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甚至一旦敌人闯进滩头阵地前一公里的范围舰炮基本就会失效,因为那已确定会误伤自己人了。
这也是巴顿将军“不确定”的原因所在。
同时也是秦川诱敌计划得以实施的基础……因为舰炮存在误差大的问题,美军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必然会把警戒线往外推几公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同时也能保证舰炮不会误伤友军。
秦川猜的没错,巴顿将军将滩头阵地前五公里的范围划为警戒线,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是舰炮发挥作用的时候。
从巴顿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没错,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用炮弹将敌人挡在外面保证美军及滩头阵地的安全呢?!
于是,棕榈树林里就传来一声崩裂声,就像是某棵树被坦克撞倒,然后海风中隐隐传来一阵坦克马达的“隆隆”声,间或着履带与传动轮磨擦时发出的“咯咯”声。
“他们来了!”一名站在哨塔上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的美军瞭望手探出头来向下大声示警。
海滩因为地势低没有高地,为了能观察到远处,美军只能就地取材用棕榈树的树干搭起了十几个哨塔,这些哨塔就是舰炮的炮兵观察员。
“多远?”巴顿将军问。
“大慨四公里!”瞭望手回答:“我不确定!”
在黑夜中确定目标的距离的确不容易,不过炮兵观察员当然有他们的办法……方法就是事先计算出两个哨塔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两个哨塔看到目标的角度,由三角形的定理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没过多久,观察员就大叫:“4.6公里!”
“4.6公里!”通讯员马上就把数据报告给军舰。
巴顿将军一声令下:“放!”
“轰轰”一阵阵巨响,数十艘军舰就朝滩头阵地前4.6公里处喷吐出大片的炮弹,炮弹带着啸声由远及近,越过滩头阵地,亮光掠过一张张紧张、惊恐的美国大兵的脸,然后狠狠的砸在四公里外的棕榈林里。
一阵剧烈的震动,滩头阵地外就腾起了一道火墙,火墙腾起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的涌向岸边。
巴顿将军在火光中下令道:“开火!”
霎时所有的美军都打响了手中的武器,榴弹炮、迫击炮、步枪、机枪全都嘶吼着朝棕榈林里倾泻着子弹、炮弹。
过了一会儿,在巴顿的命令下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四周霎时就安静了下来,丛林里只有几棵棕榈树在火光中轰然倒下,隐隐还能听到一些惨叫和哀号声。
“我们挡住他们了!”瞭望手大叫:“我没有看到有人朝我们进攻,他们应该是撤退了!”
“吔!”美军士兵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
然而,这时突然又有几发炮弹朝他们阵地打来在附近掀起了一片沙土。
“安静!免嵬子们!”巴顿将军气得大叫:“他们在黑暗中盯着我们!”
此时的美军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让他们做出一个过激的自保动作……往丛林里打去大量的炮弹,有时还会出动b17朝丛林纵深胡乱的投掷一片炸弹以摧毁疑似敌方炮兵阵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丛林里的德军加起来只有一个连,他们事先挖好单兵掩体分成几个部份在丛林里躲起来,然后用喇叭顺风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装甲部队前进时的声响,模拟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这直接导致美军滩头阵地周围几乎就被炸成了一片焦土……第二天天亮时,美军就看到滩头阵地前几公里范围内全都是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的弹坑,棕榈林早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段段被炸成锯齿状的断木和树根。但奇怪的是却几乎找不到尸体。
1...116117118119120...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