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不!”汉娜反对道:“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鲜血,而且眼看就可以投入实战了……”
“继续这个计划只会让我们损失更多!”秦川打断了汉娜的话。
“说不定我们能找出它别的用处!”汉娜朝秦川投来期待的目光。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二十八章 直升机
“我没有办法!”秦川无奈的摇了摇头。
秦川乱说,而是直到现代都没有哪个国家使用火箭动力的战机,这也就代表了另一个意思:经过实战和论证,人们发现它并不适合用在飞机上,尤其是喷气式发动机得到长足发展推力越来越大使飞机的飞行速度突破音速之后,火箭动力飞机就更没有发展空间了。
换句话说,德国在163上做出的努力只能说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但尝试总是要冒着失败的风险的……确切的说,继续尝试下去的话,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多。
“我们倒是需要另一款飞机!”秦川接着说道。
“什么飞机?”原本失望的康拉德眼睛不由亮了起来。
“我之前说过的!”秦川回答:“就像fa330……”
“少校!”汉娜啼笑皆非的打断了秦川的话:“我记得自己的承诺,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汉娜是对的!”康拉德摊了摊手,赞同道:“那是一款以潜艇为动力的滑翔机,可是这里根本就没有我们的潜艇,当然也不会有fa330……”
“我指的并不是fa330!”秦川望向汉娜,说道:“抱歉,汉娜,我说的恰恰是正事。当然,我很高兴你会记得自己的承诺!”
“那么,你说的是什么?”汉娜有些意外的问。
秦川朝远处直耸云宵的高加索山脉扬了扬头,说道:“看到这座山了吗?这座山脉最高峰达5642米,山上常年积雪十分寒冷,想把它守住……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把补给运上去。”
顿了下,秦川又接着说道:“所以,我们需要像fa330那样的飞机,它能够垂直起降,可以在很小的空间降落,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弹药补给轻松的带给驻守其上的士兵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意味着任何敌人都无法突破这道天然屏障!”
“我们有这样的飞机!”康拉德回答。
“有吗?”秦川有些意外,这一点倒是他不知道的。
“是的!”康拉德点了点头:“它叫fi282,能够在4米乘4米的区域里起降,因为可以在空中悬停,所以士兵们给它一个绰号‘蜂鸟’!我们用它来给海军侦察用,陆军也有少量装备,用于较炮!”
听到这时秦川就明白了,原来德国是把直升机当作热汽球用……以前海军侦察以及陆军较炮就是往天上放一个载人热气球,日军在二战时甚至还在使用侦察气球。
这特么的就是暴殄天物啊,直升机就干侦察气球的活?!
“不过你可能要失望了,少校!”汉娜说:“fi282的升力不足,它只能勉强带上两个人升上空中!”
汉娜是个试飞员,所以对“蜂鸟”当然也有研究。
“是的!”康拉德少校说:“而且它并不适合参加战斗,敌人的防空炮、机枪等,都能轻松的将其击落,更别提敌人的战斗机了!”
对康拉德的话,秦川没有感到意外,这时代的人没有认识到直升机的重要性,直到美国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将其首次用于战场。
“这些都不是问题!”秦川回答:“瞧瞧这,高加索山脉这边没有敌人,所以不会有敌人防空炮和机枪的威胁!”
“升力问题怎么解决?”汉娜问。
“一个发动机的升力可以升起飞机的重量以及两个人,如果我们为它安装两个发动机呢?”秦川说:“那么它就甚至可以吊运一门大炮上去了!”
“两个发动机?这不可能!”康拉德笑道:“我们把它装在哪?”
“装在两个手臂上!”秦川伸开了手,并用两手的手指做出螺旋浆旋转的样子……现代美国鱼鹰直升机就是这种双螺旋结构。
康拉德不由一愣,然后就点头说道:“好主意,少校。很好的主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把弹药和补给甚至是大炮、吉普车带到任何地形复杂的山地上,唯一的要求就是给它开辟一个十几平米的降落场!这会给我们的山地作战带来很大的帮助!”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还是有收获,不是吗?”康拉德兴奋的说道:“虽然它不足以弥补163的失败,但依旧是个惊喜……太棒了,抱歉少校,我要告辞了!”
说着康拉德就像是个找到糖果的小孩似的飞一般的奔向了吉普车的方向,留下了汉娜和秦川两人。
两人在海边坐下,夕阳的余辉斜照过来在沙滩上映下了相互依偎的影子。
“伤得不重吧!”秦川问。
“事实上,我在病床上躺了四个月!”汉娜回答。
秦川震惊的望向汉娜。
“别用那种眼光看着我!”汉娜笑了起来:“我现在很好!”
后来秦川才知道事情远没有像汉娜说起来那么轻松……
这次试飞,汉娜驾驶的163起落架被卡住了,她被迫用机腹降落。
在降落过程中,汉娜面部受伤,当场昏迷。
汉娜在医院里接受了四个月治疗,并最终奇迹般地伤愈。在医院中她还做出了一件令医生惊讶不已的事:当她还在受头痛困扰时,为了尽快能够重新飞行,汉娜居然爬到门口的大树上锻练以恢复自己的平衡感。
“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这些?”秦川说。
汉娜在医院的这个四个月,大慨就是秦川休假回家的这个时段。
“我让他们不要这么做的!”汉娜说。
“可你已经昏迷了!”
“在昏迷之前!”汉娜说:“我找到了笔和纸,你知道的,试飞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我有些忘了当时的情况了,别人告诉我,我把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用草图描述下来,并在上面写了‘别告诉弗里克’几个字!”
秦川不由愣住了。
他知道,汉娜当时没想过自己只是昏迷甚至还能恢复,她担心自己会就此殉职无法将试飞的结果告知其它人,也就是说她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而就在这个最后时刻,汉娜还在想着秦川。
“何必让你知道呢?”汉娜在秦川耳边说:“你在前线的危险一点都不比我少!”
秦川不由苦笑了一下,这就是战争年代的生活。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二十九章 危机
第二天,康拉德一跨进秦川的指挥部就兴奋的说道:“少校,你昨天说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他们对它赞不绝口,因为它可以在小幅改动的情况成倍的提升‘蜂鸟’的运载能力……”
“这不是我希望的!”秦川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什么?可这是你提出来的!”
“的确是!”秦川回答:“但我需要的并不是依旧用‘蜂鸟’的机舱进行改进!”
“那是……”
“想想吧,上校!”秦川说:“两个旋翼也就是说它可以大幅增加机舱的长度和宽度,我们不仅可以用它吊载补给还可以用它来搭载人员!”
康拉德不由“哦”了一声:“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士兵运送到地形复杂的山地上!”
“可以这么说!”秦川回答。
秦川不想说太多,这时代很少有人能理解或者说想像直升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他们只是简单的以为这种速度慢不快的飞行器飞到战场上只会是敌人防空装备或是战机的靶子……用作炮兵观测的“蜂鸟”就是这样的命运。
他们不知道的是,直升机最大的用处除了后勤运输外,还可以用于对敌后目标的特种作战,尤其是在这个战机普遍没有夜战能力的时代,直升机在夜间实施特种作战将会是敌人的噩梦。
“没问题!”康拉德说:“不过,这样的话就要重新设计并进行试飞,就不是短时间能生产出来的。”
“我知道!”秦川点了点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需要耐心。
“那么……”康拉德示意为他倒上酒的汉娜不要离开,然后接着说道:“我们是否可以再谈谈昨天的话题?”
“你是说163?”秦川问。
“是的!”康拉德点了点头。
“上校!”秦川有些无奈的摊了摊手:“我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没法改变的!”
“弗里克!”汉娜接嘴道:“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想想其它办法,我们正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需要163!”
“危机?”秦川有些不解。
“是的!”康拉德点了点头,说道:“我想,你还记美国人的b17轰炸机吧!我们在北非与它打过交道!”
秦川当然记得,在对v1进行试验的时候遭到过这玩意的几次轰炸。
“怎么了?”秦川问。
“我们得到确切的情报!”康拉德说:“英国人得到了这款轰炸机,数量在五十架左右,而且将来可能还会更多。他们正在学习使用这种轰炸机!”
于是秦川就明白了。
b17是一款远程高空轰炸机。
正如之前所说的,b17最高可以飞到10667米,而德军战斗机bf109的升限只能勉强达到10000米,也就是说德军的战机无有效拦截b17,除非b17为了能更准确的命中目标而降低高度。
更糟糕的还是……
b17这款被称为“空中堡垒”的轰炸机本身有强大的火力,它全身装有10到13挺机枪,再加上皮糙肉厚,德军战机往往很难将其打下来。
这其中尤其是后者,b17被称作“空中堡垒”是有原因的,其中有一架最著名的“孟菲斯美女号”,执行过25次飞越德境轰炸的任务,期间换了9个发动机、两侧主翼、两个垂尾、两侧主轮及其他更多部件……几乎把全身都换了个遍还可以在天上飞继续执行任务。
另一方面,伦敦距离柏林只有一千公里,而b17的航程却有2979公里,也就足够一个往返。
“如果美国人以英国为b17基地,就可以轰炸德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康拉德说:“这其中不仅包括柏林,还有法兰克福等工业城市,我们的后勤及军工将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事实上,b17的轰炸机就是德国在后期会如此快速的溃败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英美共出动400万架次飞机,以损失1%的代价,对德国控制的欧洲大陆投弹270万吨,摧毁德国作战飞机5.5万架,造成德国100万居民死亡,750万人无家可归,德国的战争机器严重失血,公路运输瘫痪90%。
而这些b17轰炸机甚至相当一部份都不需要战机护航。
秦川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前线几乎就忘了来自身后或者也可以说是英、美方向的危险……如果说苏联的问题通过谋略、计策可以改变的话,来自英、美方向的威胁则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是科技及工业规模上的差距。
秦川皱着眉头说道:“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截击机?”
“是的!”康拉德回答:“这截击机应该能高速达到万米以上的高空,它不需要很长的滞空时间,但却能将庞大的b17击落。另外还要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廉价,而且能大量生产!”
康拉德说的没错,因为英、美军出动的这些轰炸机群的数量可能会很庞大……通常一次都是三百架左右,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截击机,根本不足以有效的实施拦截。
秦川脑海里自然而然的闪现出163,它的确都满足这些要求。
但秦川还是否定了这个方案:“就像我说的,这个方法行不通!”
之所以秦川这么肯定,是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将163投入实战了,但却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不仅没有收到效果反而还造成了大量飞行员的伤亡。
“那就想想其它办法!”汉娜说:“想想这会造成的后果,在我们与苏联人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英国人和美国人就在准备大量的轰炸机,有一天,等他们认为时机成熟了,他们就会对德国实施大规模的轰炸……如果不能阻止他们,现在取得的所有胜利都是空的,因为将来我们还会失去它们!”
汉娜说得对,对德国工业的大规模轰炸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英、美从一开始就已经胜券在握了,确切的说是美国。
它们之所以等到现在还没动手,只是希望德国和苏联拼得两败俱伤。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三十章 ME163
可是秦川又能做什么呢?
帮助德国研发更先进的战机?
秦川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是科学家,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是些跨时代的认知,但这些认知并不能帮助德国研发出能升到更高空作战的战机。
事实上,德国此时已经在研制喷气式战斗机了,那就是262,只不过这款飞机的战机型需要1944年才投入实战,但那时已经太迟了,在262批量生产前盟军b17的轰炸对德军的工业及政治、经济已经造成了相当惨重的打击。
秦川在这262的研发方面无法给那些科学家什么建议……秦川在这方面是外行。
用v1导弹反制?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v1导弹的确可以打到伦敦甚至对英国机场构成威胁,但是……要封锁机场却并不现实,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v1导弹精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机场这东西可以随炸随修,在英、美的机械化装备下,就算把机场炸了个遍也只需要几小时就能复原并让b17起飞。
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v1导弹都是不够的。
秦川苦恼的将自己的脸埋在了手掌里……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有可能是无用功,自己最后还是无法避免在溃败中成为一条被殃及的池鱼。
“这是个难题,弗里克!”汉娜在秦川耳边安慰道:“而且我们还有时间,不必急于一时!”
“我的想法……”康拉德说:“就是继续163计划,就算有少校所说的缺点,但我们总得试一试不是吗?”
秦川没有回答。
事实上,秦川甚至都没有听到康拉德在说什么,他已陷入自己的思考中。
想着想着,秦川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难道这b17就是无敌的存在吗?那么现代又是怎么对付这种高空轰炸机呢?
然后秦川就想到中国其实也有碰到过类似的麻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rb-57d这种在两万米高空飞行的侦察机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在我国上空随意侦察,直到59年我国首次用地空导弹成功将其击落。
对,地空导弹!
对付高空目标最好的装备不是战机,而是地空导弹,无人驾驶的地空导弹……
想到这里秦川不由全身一轻,说道:“我想到办法了,只是不知道这方法能否实现,或者是否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什么办法?”康拉德汉娜异口同声的问。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人驾驶163?”秦川不答反问道:“为什么它就不能像v1一样是无人驾驶的?”
“你的意思是说……”汉娜迟疑的问道:“把它变成一颗炸弹而不是飞机?”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可是这几乎不可能,少校!”康拉德摇头道:“你知道的,v1之所以能飞往目标,那是因为目标就在那,它是一个不会动的建筑或是机场、弹药库什么的……我们可以计算它的距离、角度,甚至还可以修正它的弹道。但是163的目标却是敌人的飞机,虽然b17目标大而且飞行速度不快(注:b17最高时速483公里),但那是一个在空中快速移动的目标……”
“163的飞行速度比它快得多,不是吗?”秦川问。
“是的,当然!”康拉德说:“950公里的时速几乎就是b17的两倍,可是……”
“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追上!”秦川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问题是怎么追?”康拉德疑惑的摊了摊手:“目标是移动的,我们无法对163说‘嘿,它就在那,上去撞毁它’,或是给它一张图片让它认……”
“你似乎忘了电视制导,上校!”这一次是汉娜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不不,我并没有忘记这个!”康拉德回答:“事实上,我们已经将电视制导应用在v1上了。但它还是存在少校所说的问题:速度太快无法及时准确的判断距离,操控员还没反应过来它已经越过目标了!换句话说,就是操控员无法掌握引爆时间,这与攻击固定目标的v1完全不同……”
“这并不问题,上校!”秦川回答:“事实上,操控员这个不需要操控员来完成,因为,我们有近炸引信!”
康拉德不由半张着嘴巴,然后缓缓点头说道:“这或许能行。将电视制导与近炸引信结合在一起,操控员只需要盯紧自己的目标,操作着163飞向目标……”
顿了下,康拉德又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另一个问题,近炸引信极其敏感,我们在调整导弹姿态时就有可能触发它!”
康拉德说的是对的。
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发射出电磁波探测与目标的距离,如果距离在不断减小那就不触发,一旦距离变大就会在那一刻引爆,由此实现炮弹在与目标最近的位置自动引爆。
这对运动轨迹没有太大变化的炮弹是没有问题的,但163就不一样了……
163在飞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飞行姿态,在这调整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两者距离从不断减小转为增大,于是就过早的触发了近炸引信。
“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汉娜说:“比如……163需要九十秒的时间爬升到9000米高空,我是说,如果目标的位置在9000米的话,近炸引信就在最后一千米开启!”
“说得对!”康拉德点头赞同:“也就是说,近炸引信一开始处于锁定状态,进入高空后再解锁,这样一来就会成级数的减少因为调姿而过早触发引信的错误!”
接着康拉德又说:“不过它有个缺陷,有可能会被敌人无线电干扰而失去作用!”
“是的!”秦川对此表示同意。
这个缺点在v1无线电制导时就存在而且没有解决,所以只是种过渡的方法,可以短期内解决无法对付高空目标的空白。
“接下来就是你们的问题了,上校!”秦川对康拉德说:“你们是科学家,你们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使163能够自己调整姿态跟踪目标,比如为它安装微型雷达或是其它方式!”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方向
秦川做为一名跨时代的人,他所能做的就是为这时代提出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其少走弯路。
比如将163改为导弹……163这种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想法是很好,因为它具有造价低廉飞行速度快等优点。但如果是有人驾驶的飞机,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火箭燃料有剧毒高腐蚀性、飞行员过于危险以及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等缺点。
这些缺点使驾驶163的飞行员都要装上特制的防护服和氧气罩,即便如此还要抱着必死之心执行任务。
而如果把163改成无人驾驶飞机,这些缺点就基本不存在了……无人驾驶飞机实际上就是导弹,就像v1其实就是一架能自动飞向目标的小飞机。
这就是秦川在其中起的作用,将研发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使其不致于浪费太多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装备反制b17而带来的战争损失。
同样的,秦川提出的“微型雷达以及其它方式自动寻找目标”,也一样是正确的方向……秦川不知道怎么研发,但却很清楚这是正确的方向。
当然,这时代的人对此会感到不可思议。
“自动寻找目标?”康拉德瞪大了眼睛看着秦川:“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只需要把163发射出去,它自己就会搜寻目标并击中它?”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汉娜不由笑了起来:“听起来就像……来自外星人的科技!”
“这怎么可能?”康拉德问。
“为什么会不可能?”秦川反问:“我们已经研发出v1 这种自动驾驶系统,甚至可以用无线电控制它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不是吗?”
“是的!”康拉德说:“可是这跟自动寻找目标还差得很远!”
“那么……”秦川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在v1里安装一个小型雷达,这个雷达能搜索并选择其中一个目标,它能得到这个目标的位置,然后将位置与v1的方向进行比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康拉德点了点头,说道:“你是说……如果目标的位置在v1弹头指向的左边,就自动往左边微调,否则就往边?”
“是的!”
“很有意思的想法!”汉娜带着一脸的不可思议:“而且听起来的确是可行的!比如……我们在163的两侧机翼上分别装上一个微型雷达,这样它们就会测出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如果它不是正对着目标的话,两翼测出的距离必然会是一大一小,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微调了!”
汉娜的说法让康拉德和秦川侧目,先不说这种方式能否使其最终准确的命中目标,至少这想法已使“自动寻找目标”这种跨时代的理念从“不可能”转为“可能”了……它更容易做到,可以想像并不复杂,而且也的确会朝目标方向微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