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当斯莱因上校和秦川走进指挥部的时候,隆美尔正在和一名军官在地图前比划着商量着什么。
看到斯莱因和秦川两人,隆美尔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着上前热情的拥抱了下表示欢迎。
“上校、少校……我还以为曼施泰因那家伙怎么都不会放你们走了!”隆美尔说:“看来他总算是表现出一点绅士风度了!”
接着隆美尔就向那名军官介绍道:“霍特将军,容我向您介绍下我的两位部下,斯莱因上校、弗里克少校……”
“我知道,我知道!”霍特将军走了过来,分别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着手,说道:“这段时间我总能在隆美尔将军那听说你们,确切的说不只是隆美尔将军,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件事……曼施泰因依靠你们拿下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尤其是巴库,这太让人吃惊了!”
“我说过……”隆美尔十分自豪的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说道:“无论他们走到哪,胜利就会跟到哪!”
“将军!”斯莱因上校谦虚的回答道:“那不仅仅是我们的功劳!”
“是的,我当然知道!”隆美尔回答:“但是我相信没有你们,曼施泰因就别说占领外高加索了,只怕连刻赤海峡都无法渡过!”
这一点倒是真的,这其中尤其是两栖登陆船和两栖坦克。
接着隆美尔就向秦川和斯莱因上校介绍道:“在你们面前的这位是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尔曼.霍特大将!”
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挺身朝赫尔曼.霍特敬了个礼。
对这个赫尔曼.霍特,秦川也略有了解,他是德军四个王牌装甲集团军司令之一,同时也是隆美尔的老上级……隆美尔曾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任第七装甲师师长,第七装甲师同样也隶属赫尔曼.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他们共同参加了针对法国的战斗。
如果想到这层关系的话,也就可以理解当非洲战事趋于僵持的时候,霍特会希望隆美尔到东线任参谋长。
不过霍特对隆美尔的评价有些让隆美尔有些受伤:霍特认为隆美尔太容易凭一时的冲动行事,并指责隆美尔对别人质疑他所作出的贡献时表现得过于心胸狭隘。
(注:许多人认为隆美尔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成功有相当一部份原因是希特勒对他的“特殊照顾”,而隆美尔也总是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针锋相对,这在霍特眼里就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
应该说,这两个缺点还真是隆美尔无法回避的,不过这似乎也不能说是缺点:前者让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盟军,而后者则是性格直爽的一种表现。
“少校!”霍特对秦川说道:“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你们建造的两栖登陆船和两栖坦克,应该说它们在外高加索战场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接着就隐隐猜到霍特和隆美尔这么急着催第一步兵团归建的原因了……要知道b集团军如果加上预备队的话,总兵力将近一百万人(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军队),根本就不会差一个步兵团,哪怕这个步兵团战斗力十分强悍。
霍特一边引着秦川走到地图前,一边说道:“而且,隆美尔将军还告诉我,他对你的这些颇具创意的发明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因为诸如此类的还有火箭筒、扫雷坦克等等。当然,这些故事我也听说过,只是之前一直不认为它们是真实的,我以为那些至少有一大半是科学家研发出来的东西,但我似乎错了,是吗?”
“也不能这么说,将军!”秦川回答:“它们的确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做出来的,我只不过告诉他们方法!”
霍特翻了翻白眼,回答道:“嗯哼,我明白了。我的确是错了,因为谁都知道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顿了下,霍特又接着说道:“抱歉,我似乎有些离题了。你知道的,我们这场仗主要是对河流进行的攻防,你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将两栖登陆船或是两栖坦克从外高加索地区调过来?或者,我们应该扩大规模建造这些东西?”
霍特这话说的有些不明白,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得厉害……聪明人经常会这样说话,因为他们往往认为有些事情太明显了用不着说太多。
秦川是听明白了,其实他之前就猜到了,霍特和隆美尔是希望能使用两栖登陆船和两栖登陆坦克来打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表面上看是对一座城池的攻城战,但其实从军事上来说……它更应该被称作是在两条河流上的攻防战。
这两条河流就是顿河及伏尔加河。
应该说也是造物主的功劳,这两条分别进入黑海和里海的河,从走势上来看在接近斯大林格勒时就像被它吸引似的不约而同的向其靠拢,这其中尤其是顿河,原本南北走向几乎都被拉成了东西走向。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半边是顿河半边是伏尔加河的天然包围圈,苏军就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河防御。
这个包围圈就只一个小小的长约一百公里的缺口,斯大林格勒就座落在这个缺口上。
(注:苏联在1952年峻工的连通两河的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就位于这个缺口,总长101公里。这条运河除了运输的需要外,还有战略防御的作用,因为它可以补上这个缺口)
因此,攻陷斯大林格勒才会如此困难。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三十七章 卡拉奇
从某种程度来说,希特勒以南方集团军为主力发起的这场战役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就像之前所说的,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二者取其一,就能达到封锁苏联能源的目的。
现在高加索地区已经在德军手里,于是苏联来自巴库方向的能源供给就彻底被切断,要知道那可是占比71.5%的能源,苏联可谓损失惨重。
这时候德军原本该缓一缓。
原因很简单,夺取巴库就意味着苏联工业能力下降,而假以时日等德国恢复了外高加索的炼油厂以及兵工厂后,德国对东线的运输压力就会成级数增加……此消彼长之下,苏联与德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但秦川却知道这几乎不可能。
因为,德军不会在如此巨大的胜利面前停住前进的脚步,希特勒也不会,尤其是在他们还有进攻能量的时候……停止进攻就意味着错失良机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这是人类的本性。
所以秦川就出现在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三十公里的位置……第21装甲师已经前出到这里,第一步兵团随后就在隆美尔的命令下跟进。
第21装甲师师长斯特莱克少将在看到斯莱因上校和秦川向他报道时,就抬头说道:“我总算是等到你们了,我已经受够了那些罗马尼亚人了!”
后来秦川才知道,因为第一步兵团被调往高加索地区作战,所以第21装甲师就缺乏为坦克提供掩护的步兵。斯特莱克将军一直想从其它部队中调一支德国士兵来补上这个空缺,但无奈的是德国部队都有自己的建制和自己的任务,任何一个将军都不愿意使自己的部队少一点。
无奈之下,第21装甲师只能临时征调罗马尼亚第20步兵师担任这个任务……第四装甲集团军里配属了大量的罗马尼亚士兵,总共三个军里有一个军另一个师是罗马尼亚人,他们主要是担任后勤补给以及类似清障、修路这样的工作。
与这样的军队实施步坦协同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斯特莱克的话说,就是:“我们在战场上更担心的是自己人而不是敌人,因为他们总是在我们要前进时挡在坦克的履带前。相反,需要他们前进时却发现他们全都躲在坦克后面!”
抱怨完后,他又热情的与斯莱因上校和秦川握着手,说道:“欢迎你们回来,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拜托,将军!”斯莱因上校说:“我们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30公里了,这难道不是好消息?”
“你认为这是好消息么?”斯特莱克将军说:“上校,如果你认为敌人会这么轻易的让我们开进斯大林格勒,那你就错了!”
斯特莱克将军说的没错,随着德军步步进逼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防卫也跟着越来越严密。
当然,这也有一部份是斯大林在此之前亲自到斯大林格勒组织工作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并建立了“惩戒营”、“阻截队”的原因。
“看看这个!”斯特莱克将军让开了一点位置使两人能更好的看到他面前的地图:“左边是顿河,右边是伏尔加河,它们在我们面前形成了一条通道,横截面只有一百多公里,苏联人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布下了两个集团军。不过这都不算什么,问题在我们只能沿着公路、铁路前进……苏联人已经在前头等着我们了,明白吗?”
秦川明白斯特莱克这话的意思,这其实也是装甲部队的弱点,它们严重依赖交通。
如果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地区的话,那里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这样的地形显然更适合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但是越往北接近斯大林格勒,山地、湖泊、河流交错纵横,这对装甲集团军来说简直就是恶梦。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四集团军推进到这里只能采取守势与对面的苏军僵持。
“左翼是我们的步兵,右翼是我们的装甲部队!”斯特莱克将军说:“挡在我们面前的是苏联第64集团军,他们一共有十二个师十五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一个坦克军!”
“他们的坦克还有多少?”斯莱因上校问了声。
“具体数量不清楚!”斯特莱克将军回答:“不过这并不是很大问题,我们拥有制空权,我们在发现他们的坦克后就可以用战机先将其摧毁,问题在于苏联人拥有一个接着一个狭窄的关卡,他们将大炮对准坦克的必经之路,我们只要有一辆坦克被摧毁,就有可能会挡住自己前进的道路!”
坦克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作战就是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6集团军了!”斯特莱克将军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道:“卡拉奇,保卢斯将军打算从这里发起突袭……”
“那就必须强渡顿河!”斯莱因上校有些吃惊。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我们的进攻吸引了苏联人的兵力和注意力,一旦成功就会使苏联人的防线全线崩溃,虽然这么做很危险!”
斯特莱克将军说的没错,因为历史上这场战斗的确是德军取得了胜利……保卢斯带领着第六集团军成功的渡过顿河战领了卡拉奇,但这却是在付出巨大伤亡、消耗了大量补给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至于第6集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
“我们为什么不调换下步兵与装甲部队的进攻位置?”看着地图的秦川问了声。
“什么意思?”斯特莱克将军问。
“我的意思是说……”秦川指着地图说道:“苏联人以为我们的坦克只会沿着铁路和公路前进。所以,他们会把大量的装甲部队以及反坦克部队放在右翼,而左翼则只部署轻步兵,如果我们用装甲部队进攻其左翼的话……”
“可是,我们怎么进攻?”斯特莱克将军说道:“那里到处都是泥泞的路面,坦克根本无法通过!”
斯莱因上校看了秦川一眼,他已经明白秦川在想着什么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四十二章 装甲列车
卡拉奇,是位于顿河上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原因是它在斯大林格勒的正西面,一条笔直的公路和铁路自斯大林格勒起直达卡拉奇,苏联从斯大林格勒运往顿河西面的物资都可以在这里汇集然后再运过顿河或是从水路直达亚速海再通过黑海运往各地甚至与国外进出口。
事实上,在顿河运河没有开通前,伏尔加河一线的物资相当一部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运送到西面的……运河没有开通也就意味着流至里海的伏尔加河也是与外界隔绝的,所以必须将物资汇集至斯大林格勒,然后再通过陆路运到卡拉奇再由河流及黑海航线运往各个方向。
所以,卡拉奇几乎可以说是苏联通往西部及西南部的门户,这也是洛帕京中将会在德国人发起进攻时就紧张的将坦克第169旅调往卡拉奇的原因。
但是现在,卡拉奇面对的却不是来自顿河方向的威胁,而是由南自北迅速突进的第21装甲师。
下午一点,经过八小时的连续突破和急行军,第21装甲师就赶到了卡拉奇近郊。
此时的卡拉奇已经是浓烟滚滚、火光熊熊,德军战机在天空中不断的发出啸声朝卡拉奇发起俯冲轰炸和扫射,偶尔会有几架苏军的战机从外围赶来增援,但很快就被性能优越且作战素质好得多的德军战机打得一架架掉落到地面。
那是保卢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也是进攻斯大林格勒主力,他们正朝卡拉奇发起进攻,确切的说是“佯攻”,这样就可以将卡拉奇的主力拖在这里无法有效组织来自侧翼的德军攻势。
突然,几架德军战机突然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朝第21装甲师打来一串串子弹并投下了两枚炸弹,一队正在修路以使坦克更好前进的工兵霎时就被炸得血肉模糊一片惨叫和哀嚎。
“去他妈的!”德军士兵们不由纷纷空中大叫:“你们打错人了!”
“嘿!睁大你们的眼睛,我们是自己人!”
“就没人通知一下这些冒失的飞行员吗?”
……
但德军士兵的喊声并没有让这些飞行员认识到错误,它们转了一个圈后又再次折返回来,然后一个俯冲又是一顿狂轰滥炸,这一回是一辆开在前头担任侦任务的35t坦克被打着冒起了浓烟,幸存的坦克乘员慌忙从坦克舱里爬了出来并冲着天空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
这些伤亡如果是出自敌人之手,只怕德军士兵眉头都不皱一下,几十个工兵以及一辆35t轻型坦克,这对上百万兵力的德军来说就像是苍海一粟。
但这些伤亡却是来自自己人,那就让德军士兵难以接受了。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那些飞行员,战场上浓烟滚滚能见度很差,德军正在进攻卡拉奇,飞行员远远的看到一队装甲部队一边修路一边沿着公路开往卡拉奇,理所当然的就以为这是苏军的增援部队。
尤其第21装甲师还是属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而进攻卡拉奇的德军又是第6集团军……于是友好伤亡就无法避免。
好在德军的通讯设备比较通畅,斯特莱克将军马上就与保卢斯将军取得了联系。
“告诉那些笨蛋!”斯特莱克将军几乎是以骂人的语气在电话中说道:“他们正在朝自己人轰炸!”
保卢斯将军马上联系到了空军,于是这场轰炸才停止下来,否则可以想像,它还会继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不久,一个来自空军的电报就送到斯特莱克将军手里:“报歉,将军。我们的飞行员认为你们不会这么快赶到!非常报歉!”
这个理由说得通,因为卡拉奇距离德军突破苏军的防线有七十公里,这本来应该需要一天的时间,但第21装甲师只用了八小时。
但斯特莱克将军却不领这个情,他毫不客气的回应道:“这就是你们误炸的理由吗?没想到?或许我还要为这个行军速度向你们道歉,是吗?!”
但骂归骂,战场上的“友好伤亡”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敌我识别系统不完善的时代,所以斯特莱克将军也拿他们没办法……总不能命令防空火力朝天射击把自己的战机打下来报仇吧。
不过这个误炸事件还是有些好处的。
因为这样一来,就让卡拉奇的苏军也以为这支从公路增援来的装甲部队是“自己人”,于是一直都没有用炮火拦截,直到他们看到德军坦克上黑色的“十”字时才惊呼“上当”了。
但这时才醒悟已经太迟了,德军坦克横冲直撞的冲进了卡拉奇,粗鲁的将一幢幢房屋推倒,子弹、炮弹一通乱打,很快就将毫无防备的苏军打得抱头鼠窜到处都是尸体。
不过在攻入火车站时就出现状况。
确切的说是攻入客运火车站……卡拉奇有客运、货运两个火车站,客运火车站位于东郊,货运火车站则直贯穿卡拉奇直达西面的港口。
当德军士兵跟着坦克一路沿着街道和铁路朝前推进时,冷不防的遭到一顿劈头盖脸的弹雨的打击,开在前方的两辆坦克在一阵闷响中就被炸成了两团火球。
“什么情况?”斯莱因上校在后头问。
秦川也被这火力打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探出头去一看,就看到了一辆装甲列车横亘在面前,苏军正依托着那列装甲列车构筑成一道防线抵抗。
“装甲列车!”秦川大叫。
斯莱因上校跑上前来看了看,然后就对通讯员下令道:“叫飞机来,是他们赎罪的时候了!”
两架斯图卡轰炸机很快就飞临火车站的上空,但苏军也不是傻瓜,在轰炸机赶到之前就开动并将自己隐藏起来……后来秦川才知道,苏军在附近构筑了几个地下工事专门用于隐藏和保护装甲列车。
也就是说,这装甲列车在需要的时候就开出来打几炮,轰炸机来时又躲进地下工事防空,一时间德军竟然拿它没办法。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四十四章 爆破
“空军就不能发挥点作用吗?”斯莱因上校愤怒的咆哮起来:“让他们多派几架轰炸机,把铁轨全都炸掉!”
但这个说法很快就得到了空军否定的答复:“抱歉,上校,飞行员在烟雾中甚至只能隐约的看到装甲列车,这还是依靠装甲列车烟囱里喷出的烟雾做到的,我们根本无法确定铁轨的位置。”
飞行员也有他们的无奈,尤其是苏联人在车站周围大量燃烧废旧轮胎,一股股黑烟直冲云宵,再加上炮火、灰尘、烟雾弹之类的,就算是在地面都很难看清目标就别说天空中快速飞行的轰炸机了……这也是德军飞行员之前误炸第21装甲师的原因之一。
“或许我们可以用炮火将它逼回去!”奥尔布里奇有些无奈的说。
“不!”秦川看了看四周,就道:“或许我们不是把它逼回去,而应该把它调出来,确切的说是调动到某个位置上!”
“什么意思?”斯莱因上校问。
“上校!”秦川说:“装甲列车会根据我们的进攻方向调整自己的位置,是吗?”
“当然!”斯莱因上校说:“这就是它难对付的地方!”
“看到那幢楼了吗?”秦川指着前方一幢像是职工宿舍的十几层高的楼,说道:“我在想,如果我们让它往北面倒塌了,它是否会压到铁路上!”
“你是想把铁路堵上?”奥尔布里奇上校摇头说道:“就算是这样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装甲列车依旧可以在其它路段行动并发挥作用。而且用不了多久,他们的工兵就会清除那些障碍的!”
“不!”秦川说:“我指的不是这个……”
说着秦川就指着地图说道:“我刚才观察了装甲列车的停靠点,在我们发起进攻时,它总是习惯于在这,这,还有这停下然后射击。而且我敢说,它下回还是会这么做,因为停在这些位置能尽可能大的发挥火力对我们造成尽可能大的杀伤!”
“可这又能怎么样?”奥尔布里奇问。
秦川指着其中一点,说道:“如果它停在这里的话……距离那幢楼只有二十米!”
“你是想把它埋了?”斯莱因上校不由瞪大了眼睛。
“可以这么说!”秦川点了点头。
奥尔布里奇上校和斯莱因上校交换了下眼神,然后点头表示同意。
计划很快就实施了下去。
首先就是要占领那废弃的大楼。
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其上也有苏军驻守,尤其是在高层……苏军在楼上布署了机枪和迫击炮,居高临下的朝下方射击,楼下还布置了铁丝风、地雷等。
但德军要的并不是占领这幢大楼的全部,事实上,他们只要攻下第一层就可以了。
于是,当轰炸机又一次将装甲列车逼回掩体时,德军就在坦克的掩护朝大楼发起了突袭。
一片迫击炮炮弹过去就将铁丝网炸得七零八落的,几辆“三”号坦克在机枪、火箭筒等密集的弹雨的掩护下缓缓朝大楼开去……
“轰”的一声,坦克朝大楼内打去一发炮弹,当场就将里头用沙袋构筑防线驻守的苏军炸得一片惨叫。
然后并列机枪“哒哒哒”的朝楼房内一阵猛烈的扫射,打得楼房内水泥碎屑乱飞,紧接着就是一队德军士兵踩着“之”字形飞快的跃进楼房内,随着一阵43的枪响,士兵们很快就占领了一楼。
不过苏军并不担心这个,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失去一楼而已,苏军在这幢十七层高的楼房里处处布下关卡重重设下陷阱,德军只能一层一层的往上攻……而这也正是苏军所希望的,他们之所以还守在这里就是因为得到拖延德军的命令。
这是叶廖缅科的命令。
应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如果任由德军从左翼一路穿插下去的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段的顿河防线很快就会崩溃,接着斯大林格勒就会被德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东面紧靠伏尔加河无法包围),这不是苏军愿意看到。
所以,叶廖缅科需要时间,确切的说是位于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和物资以阻止这个局面发生。
原本叶廖缅科应该将驻守在卡拉奇港的苏军全部撤回斯大林格勒防守,因为很明显卡拉奇守不住。
但是,为了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叶廖缅科只能咬牙命令驻守在那的184师和192师坚守至最后一刻……叶廖缅科希望他们至少能利用卡拉奇的补给和城市及地形拖住德军五天左右的时间,为此叶廖缅科甚至不惜将原本用于防守斯大林格勒的“打击德国侵略者”号装甲列车调到了卡拉奇。
1...165166167168169...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