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一路上德军看到更多的是在战壕里修筑防线的百姓,有老人、女人以及小孩,装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浑身泥水,不远处还有供他们生活夜里休息的帐蓬以及用几根铁棒支起的一口锅。
当德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从他们脸上的震惊可以看到他们对眼前这事完全没有准备,几个或许是监工的苏联士兵趴在地上已经被德军给控制了。
这让德军士兵有些无法想像,德军都打到面前了而这些百姓却还在旁若无人的构筑似乎是对付他们的战壕。
不过这其实很正常,苏联人就连军队的指挥都一片混乱,再加上落后的通讯设备,没能及时通知或是漏了通知哪些在前线构筑工事的百姓撤退算不了什么事。
“我该拿这些百姓怎么办?”维尔纳不由问了声。
“很简单!”埃伯哈德的回答:“让他们继续干,只不过方向要略有改变,不是面对西面而是面对北面,明白吗?”
这当然没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些战壕的主人已经变了,原本是用来防御德军的现在就用来防御有可能从北面来的苏军了。
但这些并不是第21装甲师要做的,他们把俘虏等交给随后赶到的第297步兵师,然后就继续往东推进。
就像之前在计划里说的:“一直到看到伏尔加河为止!”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五十章 国营农场
不过这一策略至少在冬季来临顿河冰封之前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但利用顿河掩护了南方集团军群进攻的侧翼,还利用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分散了苏军兵力……苏军在此之前一直以为德军的目标还会是莫斯科,所以判断德军随时都会渡过顿河北上。
其结果就是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力被拖在顿河上游沿岸无法动弹。以至于朱可夫想要集结一个集团军救援斯大林格勒都有困难……
朱可夫一赶到叶廖缅科设在小伊万诺夫卡的指挥部后,马上就着手组建发起反攻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是近卫第1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朱可夫以原本做为后备部队的第2集团军为基础,然后再编入5个近卫步兵师(37、38、39、40、41步兵师)组建而成。
就像之前所说的,近卫步兵师都是苏军中战斗力强、装备好乃至立过功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可夫这一仗的意图不仅仅只是救援斯大林格勒这么简单。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可夫在与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商议后,定下的战略目标是:“科特卢班,攻下这里,就可以把突入科特卢班以东地区的德国军队全部包围在其中,同时也可以与斯大林格取得联系!”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分散在各地,它们需要时间向科特卢班以北25公里处的萨德基村附近集结。
这说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就是把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全都派往萨德基村,但实际却有许多问题。
首先是这些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几个师相当一部份分布在顿河以北的防线上,所以首先要有部队去接手他们的防区,否则就会把顿河沿岸暴露在德国人面前。
其次,有些近卫步兵师距离萨德基村很远,带着装备尤其是严重依赖公路的坦克调动在几天内赶到目的地基本不可能。
同时也没有这必要,因为这就会造成西部坦克东调,东部坦克西调这样完全是浪费燃料和资源的事情。
于是朱可夫就命令只需要人员赶到,互相接手对方重装备。
因此,就会产生装备如何互换的问题,更严重的还是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军队因为坦克损失严重,根本就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坦克进行互换。
炮兵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至于近卫步兵第39师赶到斯大林格勒后能接收到的火炮只有19门,坦克12辆。其它师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无法发起进攻,他只能等待更多的装备和物资运到前线。
于是朱可夫马上就给斯大林打了个电话:“斯大林同志,近卫第1集团军正在组建,部队给养和装备遇到困难,我们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准备,现在进攻无论如何不行,否则部队会遭到无谓的损失!”
朱可夫这话说得在情在理,人虽然到了而且还是精锐,但是没有装备没有弹药就那样让他们抱着一杆枪上去冲锋,那实际上跟“惩戒营”的炮灰没有多大区别。
但斯大林却不理会这一套。
“朱可夫同志!”斯大林讽刺道:“你是不是以为敌人会等你慢腾腾的准备好了再进攻斯大林格勒?如果你们不立即实施进攻,敌人可能只需要一个猛攻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不同意这一判断:“斯大林格勒万分危急,但一、两天敌人还不可能占领它,我请求准予按原定日期进攻!”
斯大林想了想,就回答道:“好吧,按原定日期进攻。到时,你应把德国人赶到斯大林格勒以南,也就是重新夺回卡拉奇港恢复其附近的顿河防线!”
朱可夫听着这话不由有些愣了,虽然他的确集结了精锐部队,但是要将强悍的德国军队赶出通道恢复之前的防线也期望太高了。
从这方面说,斯大林也同样缺乏对战场形势正确客观的判断。
在朱可夫紧锣密鼓的做准备的时候,第21装甲师终于得到了一段难得的休息时间。
第21装甲师往南朝斯大林格勒推进了七公里就遭遇到一道师级别的抵抗,第21装甲师没有发起强攻,因为他们的任务已变更为试探斯大林格勒外围的坚固防线……薄弱的防御就直接用坦克推掉,坚固的防线就交给步兵师。
因此第21装甲师又调头开往重要的节点也就是防线中部科特卢班。
幸运的是,途中经过位于斯大林格勒外郊的试验田国营农场……苏联此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其特色就是拥有这样大片土地由国家所有的国营农场。
第21装甲师开到这里时看到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和蔬菜,里头正有大批的苏联官兵正在忙着收割,显然是知道德国人就来了而进行的抢收,另一面似乎还有人在用拖拉机毁坏来不及抢收的作物以使其不落入德国人手里……
德国士兵看到这一幕当然不会让他们继续下去,坦克炮在斯莱因上校的命令转向了拖拉机,稍作调整然后就“轰”的一声,将一辆拖拉机炸上了天。
其它百姓一看这架式,赶忙惊慌失措的逃离了“现场”,这其中也包括拖拉机司机,丢下拖拉机撒退就逃,一部份苏军士兵却不自量力的举枪还击,但随着一阵机枪声过后,他们就一排排的被打倒在地。
“上帝!”维尔纳从车上跳了下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后就兴奋的回头望向秦川,叫道:“少校,我们是不是该改善下伙食了?”
秦川看着眼前的庄稼以及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也直流口水……自从来到这世界以来都不知道多久没有饱餐一顿尤其是青菜了,成片不是面包就罐头,要么就是烤土豆,眼前这片菜地对他来说就像发现了一座宝山似的。
秦川将目光投向斯莱因上校,斯莱因上校看了看地图然后就点头道:“今晚就在这宿营!”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五十一章 会师
士兵们一声欢呼,跳下车去就往菜地里跑,这里抓一颗那里抓一把的,很快就摘了一大堆。
只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外国人的饮食比较单调,不是土豆泥、烤土豆就是蕃茄酱之类的,所以德军士兵们选择的绝大多数都是黄瓜、蕃茄、胡萝卜这些玩意。
秦川走进菜地,选择的则是几棵圆白菜、萝卜、扁豆、蒜、辣椒之类的。
“少校!”面包师抱着几根黄瓜嘴里还啃着半根,好奇的看着秦川手里东西,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些?”
“当然是吃!”秦川回答。
面包师耸了耸肩,似乎是有些不理解秦川的这种做法。其它人包括埃伯哈德也有同样的想法,只不过碍于秦川是少校所以什么也没说。
秦川当然明白,这其中尤其是辣椒,别说欧洲人了,就连苏联都很少有人吃。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没过多久,一盘炒扁豆,确切的说是杯……由于没有适合的餐具只能用杯子和头盔装。然后还有喷香的炒青菜,以及又辣又脆的凉拌萝卜就弄出来了。
再用两根树枝削成筷子,秦川就津津有味的配着面包吃起来……配面包确实有点不合适,但也只能将就着了,毕竟青菜无法填饱肚子。
“少校!”士兵们一个个闻着香味就凑了上来,脸上一副色迷迷的样子。
秦川朝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几个人马上就动手了……你一根我一口的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着嘴里还发出一些赞叹声。
“太棒了!”阿尔佛雷多说:“我还不知道这些青菜竟然能做出这样的美味!”
“是我们太久没吃青菜了吗?”维尔纳说:“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上帝!”面包师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在吃辣椒,我一直以为这辈子都不想碰它,但是现在……我发觉自己以前实在太蠢了!”
……
中餐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单个东西比如辣椒、大蒜或是萝卜等都不好吃,但如果把它们调在一起,那就会给味蕾带来非同一般的冲击。
结果那一晚,原本无人问津的萝卜、辣椒之类的突然就变得火爆起来,所有人都饱餐了一顿蔬菜大餐……新鲜的蔬菜对普通人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像秦川这样在战场上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能吃上的人来说却有足够的诱惑力。
甚至第二天部队再次走上行军道路时,坦克上、汽车里还堆着一堆堆的萝卜和圆头白菜。
其实第二天的行军没有走多少路,只走了三小时十几公里,就与另一头行军而来的第6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会师了。
一开始双方都吓了一跳,远远的看见对面一队坦克迎了上来以为是敌人坦克,二话不说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做好战斗准备,对面甚至都打来了几发迫击炮炮弹……战斗紧张,而且第6集团军里有不少是刚补充的新兵。
等斯莱因上校在望远镜里看清对面坦克的型号接着又看清十字标识时,就赶忙下令:“别开火,是自己人!”
一名德军士兵还站在坦克上挥舞着军旗,于是对面也意识是友军。
那是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第16装甲师的部队,师长是汉斯.胡贝少将。
两支队伍会师时十分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半包围圈。
不过见面时双方却不太友好,因为维尔纳对开场时的那几发迫击炮炮弹十分不爽。
“嘿!”维尔纳一边朝对面走一边隔着十几米就冲着对面的士兵喊道:“是谁打的迫击炮?你们应该把他找出来踢出队伍,否则你们迟早会被他害死的!”
维尔纳这话虽说有气话与玩笑的成份在里头却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士兵应该能控制自己等待上级命令再动手。
对面见维尔纳的语气有些狂妄而且还带着火药味,就不服输的回答道:“你应该感谢他们及时收住手,否则你们这会儿只怕已经被歼灭了!”
秦川这边的官兵闻言不由面面相觑,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把对面的官兵都笑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不久,他们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很高兴见到你们!”斯莱因上校走上前去与一名少校握了握手,说道:“我们是第21装甲师的,我是第1步兵团团长!”
“上帝!”少校吃惊的望着斯莱因上校,又望望周围的官兵,说道:“你们就是第1步兵团?取得霍尔姆战役胜利并且打到巴库的第1步兵团?”
“是的!”斯莱因上校骄傲的挺起胸,然后戏谑的回答道:“我刚才好像听见……你们说要歼灭我们……”
官兵们再次发出一片笑声。
少校尴尬的望了身后同样是目瞪口呆的士兵一眼,回答道:“抱歉,上校,我们不知道是你们。我想……”
说着少校望了不远处第21装甲师的坦克一眼,接着说道:“他们或许是因为你们的坦克做出这样的判断!”
斯莱因回答一看,然后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第21装甲师的坦克上载着白菜和萝卜,因为担心它们在路上掉下车,所以士兵们还将它们用绳索一袋袋甚至一棵棵的串着,这样子的确不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秦川解释道:“少校,难道你们没发现那是伪装吗?”
“哦,是的!”斯莱因上校重重的点了下头:“那是我们做的伪装!”
“是,上校!”少校一本正经的回答:“它们肯定是!”
然后所有人都笑成一团。
斯莱因上校将会师情况向上级做了报告,两个装甲师安排在同一地点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第21装甲师就再次被调回了国营农场也就是回到了昨晚宿营的地方……对于这一点德军士兵们当然是很乐意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座宝山。
隆美尔给斯特莱克少将的命令是:“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侦察注意敌人动向,我们需要几天的准备,然后就是让斯大林格勒在我们坦克履带下呻呤的时候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一样
德军对斯大林格勒是志在必得,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秦川能理解他们这样的想法,毕竟从原则上来说,德军自打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起……事实上应该说从克里木半岛战役起就打得十分顺利,苏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被德军歼灭,即便是苏军兵力和装备都是德军的数倍也是如此,这也使得苏军在南面对德军的兵力优势正在消失,甚至在兵力对比上已经出现了逆转,也就是苏军在南部的总兵力弱于德军。
当然,德军是在加上仆从国军队的情况下才会比苏军多。
因此,德军官兵想当然的就会以为……拿下只有九万人的斯大林格勒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秦川却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历史上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在连续五个多月的拉锯战中,苏德两军将会在这个城市附近伤亡两百多万人。
不过至少有一点,秦川认为对这场战役是有利的……他在克里木半岛为德军攻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以及刻赤半岛,使空军得以腾出手来增援南方集团军群提前发动进攻,这为德军争取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此时是六月,距离十二月进入寒冷的冬季有六个月而不是五个月。
这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果吗?
秦川不敢确定,因为他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头到尾打的都不是一个城,而是德军对苏联两个方面军:北方有一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不断的对德军实施拖延和消耗,东面有一个东南方面军像添油一样通过伏尔加河不断为斯大林格勒注入新鲜血液,其中东南方面军的炮兵还在伏尔加河的另一头炮击斯大林格勒而德军却对这些在河对岸的敌人炮兵无可奈何。
所以,虽说最后德军是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地区,但并不能保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所有地区。
更何况,德军还掉入一个几乎无解的陷阱……从苏德战争爆发起,德军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击败优势的苏军,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军素质好战斗经验丰富而苏军却是几乎没打过仗的新兵且指挥官基本是瞎指挥。
但是,随着战局僵持在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尽管这拉锯战还是德军占上风,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问题:
德军有素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越来越多的在战场上牺牲,补充进来的是基本没有作战经验甚至训练都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自从莫斯科战役之后,为了迅速补充东线的兵员,德军之前训练营的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新兵不再像以前一样先进入训练营担负二线或较轻的任务适应一段时间再进入一线作战,而是直接从后方就补充进了一线部队作战。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与德军一同进攻的部队里就有许多仆从国的军队,甚至就连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里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罗马尼亚军。
也就是说,由于人员补充跟不上损耗,德军的素质和战斗力是不可避免的降低。
反之,苏联军队却因为在战场中得到了学习,他们的战斗力却在不断的提升。
此消彼长之下,苏德两军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往后德军的战斗或许会越来越困难。
当然,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德军成功的拿下了巴库,这成级数的减少了苏联的战争能量。否则,或许连秦川也无法抵挡苏军迁至东面的工业恢复生产后有如潮水般的坦克海的进攻。
“少校!”不知道什么时候斯莱因上校坐到了秦川身边。
“上校!”秦川想起身敬礼却被斯莱因上校制止了。
“你似乎是在担心什么?”斯莱因上校问:“知道吗?看到你这样的表情才是让我最恐怖的,因为你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应验了!”
“那只是巧合罢了!”秦川回答。
“是在担心斯大林格勒吗?”斯莱因上校问。
秦川点了点头:“斯大林格勒,与我们之前攻占的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一样!”
“是的!”斯莱因上校点头表示同意:“重点是它是斯大林格勒,一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所以可想而知……斯大林会像保卫莫斯科一样保卫它!”
“我有个疑问,上校!”秦川说:“我们有了莫斯科战役失败的经验,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就不会像莫斯科战役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他们不会吸取失败的教训?”
这是秦川在现代研究德国历史时一直感到疑惑的地方:德国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战役的失败是何其相似,都是因为冬季的来临……如果说莫斯科战役是因为苏联人有意识的将德军引入纵深并进行坚壁清野的话,那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至少,德国人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多准备几套棉衣吧!
但这些全都没有发生,德国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还是被冻得不要不要的。
斯莱因上校不由叹了一口气,随手将手中还有半瓶的伏特加递给了秦川,然后望着远处正在夕阳余晖下的斯大林格勒,回答道:“贪婪,少校,因为贪婪。我们谁都知道自己物资不足,谁都知道用不了几个月寒冬就会再次来临。但是……所有都会想着:或许多运一点弹药就能把敌人解决了,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了,于是宁愿运送弹药而不是用来御寒的棉衣!”
听到这秦川就明白了,其实莫斯科战役就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要么是棉衣要么是弹药,德军高层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但愿这一次!”斯莱因上校说:“会与上次不一样!”
“是的!”秦川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口,说道:“但愿会不一样!”
斯莱因上校当然不知道,秦川的意思其实是……“但愿与历史不一样”。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五十六章 水田
为了鼓舞士气,帕韦尔金不断的在步话机里叫道:“保持队形,沉住气!斯大林同志正关注着我们,苏联人民正在看着我们,他们会给我们勇气,一旦你们看到敌人……不要心慈手软,想想这些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所做的一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他们全都消灭掉……”
其实,帕韦尔金这样不停的喊叫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发泄自己内心的恐惧。
这其实并不奇怪,也不丢人,因为只要是个人,就有足够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恐惧……天上呼啸而过的到处都是敌人的战机和轰炸机,不管是机炮还是从天而降的炸弹,这些从了,就是像在沙漠里做的一样,挖一个坦克可以开进去的坑,然后再在上面覆上树枝之类的东西。
至于增援叶尔佐夫卡的坦克,则是在科特卢班一带德步兵师的和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还有因为故障放在科特卢班维修的坦克……凑在一起也只有三十多辆,但还是把苏联人给唬住了。
在望远镜里看着眼前东倒西歪被困在水田里动弹不得的苏军坦克,斯特莱克将军就意气风华的下令道:“先生们,丰盛的季节到了,谁说农场里只会长麦子和蔬菜的?”
德军军官们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五十八章 延缓
“朱可夫同志!”几小时后,迫不及待的等着消息的斯大林就拔通了指挥部的电话:“反击情况怎么样了?”
正焦头烂额的朱可夫想了想,就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我们一直在进行艰苦的交战,但效果不太明显;我军最远突进了五公里,但是遭到了德国人的反攻,我军现在大部份只前进2到4公里!”
“这就很不错了!”斯大林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因为他知道德国人在科特卢班的防御纵深只有七公里。
那么,如果按今天这种进攻进度的话,用不了几天就能将科特卢班以东的德国人包围了。
但斯大林没想到的是,打仗并不是说今天能前进两公里明天也可以。
只有朱可夫才知道,今天这一仗可以说消耗了苏军绝大部份的能量,如果今天把仗打成这样的话,几乎就意味着往后也不会有进展,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德军打退。
顿了下,斯大林又问了声:“进攻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1...16716816917017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