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洛帕京中将在指挥部里听到工厂着火的消息,额头不由冒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德国人试图攻占斯大林格勒至少有一部份原因是因为留在这里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火炮工厂和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可以算是二线,苏联需要在二线留下一些工业以支持前线比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战争,这有些类似苏联在外高加索的轻工业。
从这方面来说斯大林格勒还比外高加索更重要,因为它生产的是坦克和火炮,同时它还是交通中心能很方便的运往整条战线。
但是现在,它们已经被德国人烧成了一片火焰。
德国人能不能攻占斯大林格勒是一回事,至少,他们现在已经达到了一部份的战略目的。
甚至,斯大林格勒的防御还会因此雪上加霜。
“这些混蛋!”洛帕京回过神来的时候,就一拳砸在桌面上,叫道:“包围这些德国人,坚决把他们歼灭掉!”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六十四章 换将
洛帕京这是有了报复的心理。
如果是普通人,那么“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没什么问题。但是做为一名将军,他更多的是要考虑大方向的战略而不是让仇恨蒙住眼睛胡乱指挥。
比如这时候,洛帕京就应该好好考虑怎么才能尽量减少工厂区的损失,或是怎么做才不致于跟在敌人后头永远都比对手晚一步。
但洛帕京中将并不是这样一位能在关键时刻冷静思考的指挥官……这也导致他不久之后被撤职换上苏联的另一个名将崔可夫。
此时的洛帕京其实已经失去斗志和信心了……这不仅是因为工厂被烧,更是在此之前第62集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惨重伤亡。
这一点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人都会有这样心理,被击败时就会陷入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此时的他甚至都有了放弃斯大林撤至伏尔加河对岸的想法……因为他脑海里想的全是德军猛烈的进攻,而在这样的进攻下斯大林格勒是怎么都守不住的。他更多的只是碍于斯大林死守的命令才只能在斯大林格勒死撑。
失去自信的人就很容易破罐破摔胡乱指挥,恼羞成怒的洛帕京想当然的以为德军还会从原路返回,于是下令驻守在西面的部队朝工业区步步近逼。
谁想到,德军却把矛头一转,掉头就往雷诺克方向也就是沿着伏尔加河往北进攻……这样进攻有一个好处,至少伏尔加河方向不会有敌人。同时,雷诺克方向的苏军在这时就会面临两个方向的德军的夹击。
于是德军就干净漂亮的又杀回自己的阵营,临走前甚至还顺手又烧了一个面包工厂,并在撤退路线上还埋了许多地雷给紧随而来的苏军造成了许多麻烦。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当时正在办公室里抽着烟斗看着报纸,他习惯于每天工作前拥有一点自己的休闲时间。
这时参谋匆匆走进了办公室,小声说道:“斯大林同志,斯大林格勒的电报……”
斯大林点了点头,他原本以为又是洛帕京请求补给和兵力的电报,但看了一眼后差点连嘴上的烟斗都要掉了下来。
“怎么回事?”过了好一会儿斯大林才问了声:“德国人竟然能够穿过防卫森严的防线进入斯大林格勒腹地,并烧毁如此重要的工厂?”
“斯大林格勒同志!”参谋回答:“听说是因为德国人伪装成了我们的人……”
“这只是个借口!”斯大林打断了参谋的话:“如果这么容易的话,洛帕京为什么不能让他的士兵伪装成德国人,去偷袭德国人的指挥部或是弹药库?”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参谋能回答的,同时参谋也没必要回答。
想了想,斯大林就对参谋说道:“命令崔可夫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是,斯大林同志!”
参谋知道,斯大林再也忍不住对洛帕京的失望了,同时也顾不上临阵换将的大忌要把洛帕京撤下来了。
几小时后崔可夫就出现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
“崔可夫同志!”斯大林开门见山的问:“你怎么看待斯大林格勒?洛帕京同志没有把握顶住德国人的进攻,事实上……他认为我们应该放弃斯大林格勒!”
“不,斯大林同志!”崔可夫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们不能把斯大林格勒交给敌人,就算它的工厂已经被德国人焚毁。我发誓要么守住这座城市,要么就死在那里!”
斯大林很满意崔可夫的回答,他要的就是这种决心,而洛帕京缺乏的就是这个。
“我会让朱可夫同志全面帮助你守住斯大林格勒的!”斯大林说道:“你已经是第62集团军司令了!”
于是,崔可夫就成了斯大林格勒的最高指挥官,他当天晚上就先飞往卡普斯京亚尔,也就是伏尔加河东岸,然后再乘着黑夜渡过伏尔加河赶到了斯大林格勒。
另一面的德军,他们在回到自己防线时马上就收获了德军士兵满满的欢呼声和掌声……德国军队从来不吝啬给胜利者的赞扬,虽然在第1步兵团经过的路上碰到的大多是从没见过面的德士兵,但他们一听说面前这支就是昨晚火烧斯大林格勒的第1步兵团就肃然起敬。
回到国营农场后,第1步兵团还接到了保卢斯的赞扬:“勇士们,你们英勇的行为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虽然他们许多人刚刚才听说你们的事迹,但他们昨晚就见到了斯大林格勒燃起的火光。令我吃惊的是,许多人已经猜到了那是你们的杰作,这说明第1步兵团在我们中间是拥有令人惊叹的威信。所以,你们昨晚燃起的不仅仅是一把火,你们燃起的是我们一定能打败敌人征服斯大林格勒的信心;你们烧毁的也不仅仅是苏联人的工厂,你们烧毁的是他们抵抗的意志!第1步兵团,我以你们为荣!”
士兵们不由高声欢呼起来,相比起一些实质上的奖励,这种精神上的褒扬更让他们兴奋。
这可以说是一种荣誉、一种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坚持。
秦川没有理会这些,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自己帐蓬,将步枪往旁边一靠,像死尸一样躺下然后连手指都不想移动半分了。
连日来的高强度战斗让他有些无法承受,所以他也有些理解在北部防线作战的官兵们希望能先稳住战线再对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的愿望……劳累同样也是德军士兵的敌人。
德国军队与苏军不一样,苏军可以把那些毫无作战经验的部队派上战场去冲锋,而德军却认为那就是毫无意义的谋杀。这也是仆从国军队更多的是在防御或担任后勤任务而不是在前线冲锋的原因。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德军总是要在前线与数倍于已的苏军作战。
但这似乎又不能怪那些仆从国……这是德国发动的战争。
同时,秦川还知道,这劳累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六十五章 田鼠杀手
第1步兵团得到了三天的休息时间。
当然,这种休息其实不能名副其实的称之为休息,因为他们是躲在战壕里,天空中时不时的会飞来几发炮弹,在战壕里行走如果不注意弯低身子的话,还会有一发子弹从对面飞来打得你脑浆迸残裂。
这对于其它部队来说就是战斗状态,但对于斯大林格勒一带的德军来说就是休息……因为此时的北部防线依旧在的没错,驻守国营农场的日子的确可以称得上“幸福”,尤其是农场中总能找到一、两颗青菜,或者一发炮弹过来还能从空中掉下几根萝卜或是几个土豆下来。
其实更“幸福”的还是麦田里有老鼠……这玩意要是在以前,德国“绅士”们看到都要吓得半死,部份人甚至对老鼠的恐惧都超过了敌人。
这倒是可以理解,欧洲在中世纪时曾经大规模暴发过鼠疫……大规模暴发的原因当时的欧洲人普遍不讲卫生,垃圾随意丢弃,饮用水被污染,老鼠横行,其携带的跳蚤无孔不入的到处传播鼠疫,结果造成了整个欧洲人口锐减将近一半。
在这种极为惨痛的教训下,欧洲人才开始注重城市卫生并构筑了下水道设施。
同时,老鼠在他们心里也不可避免的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但是,当秦川捉到了几只田鼠接着将其剥皮并串在树枝上放在火里烘烤的时候,那随风飘散的香味立时就惹得附近的德军士兵直咽口水。
等秦川津津有味的啃着焦香的田鼠串时,德军士兵就再也忍不住了。
“少校!”雅科普看着秦川手上的食物,明知故问的问了声:“味道怎么样?”
“嗯,好极了!”秦川含糊不清的回答,然后将田鼠串递到雅科普面前,问:“想试试吗?”
“不不!”雅科普还是忍不住拒绝:“这……不会有问题吗?”
“会有什么问呢?”秦川反问。
“我不知道!”雅科普看了看其它人,然后回答:“我是说,它可以吃吗?”
“要不,你认为我在做什么?”
对于食物这种东西,欧洲人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人本身就是杂食动物,只要是健康的、有营养的就没什么不能吃的。但欧洲人却因为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的单调、贫乏……翻来覆去就那几种食物也就那几种做法,他们习惯了这样的饮食就觉得自己的饮食单纯,反过来用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丰富多采的各种饮食及做法,就简单的将其归结为“中国人什么都能放到餐桌上”。
最终,还是多米尼克鼓起了勇气:“少校,我可以试一试吗?”
“当然!”秦川干脆把树枝拗断分了一只给多米尼克。
多米尼克看着眼前这个黑呼呼的还有些田鼠样子的东西还是有些害怕,但做了一番激烈了思想斗争后终于鼓起勇气闭着眼睛咬了下去。
“嗯哼!”过了一会儿,多米尼克缓缓睁开了眼睛,意外的看了秦川一眼,点头说道:“你是对的,少校,味道不错!”
说着再也顾不上什么了,张嘴就大块朵颐。
士兵们显然还在犹豫,互相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多米尼克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拜托,先生们。这是战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送命,而你们却在担心烤田鼠会不会把你们害死!”
多米尼克这么一说,士兵们就恍然大悟,各自都鼓起勇气向秦川要了一点尝试。
虽然僧多粥少每人只分到一小块,但结果却是一发不可收拾。
“嗯哼,味道的确不错!”
“尝起来有点像……烤鸭松脆的皮!”
“我认为我们应该弄更多的这玩意来!”
“我同意!”
“算我一个!”
……
于是一支“捕鼠特别行动队”很快就组建起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根棍子,寻找到一个老鼠洞就站好位置围起来,两个人就动手用工兵锹挖……
老鼠窜出来的时候就一阵乱棒追着打。
这一点维尔纳是最内行了,至少有一半的田鼠都是死在他的手下,为此他还兴奋的挥舞着棍子叫道:“哟荷,看到了吗?我就是‘田鼠杀手’!”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六十七章 崔可夫
接着崔可夫就在斯大林格勒着手进行了几个工作:
首先是军队的动员工作。
这个工作崔可夫把它交给了第62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也就是政委古罗夫。
崔可夫与古罗夫商量了一整套做思想工作的方案,比如落在德军手里或者投降德军会有什么后果,家人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英勇抵抗即便是牺牲了,也会有各种诸多好处等等。总之,就是鼓励、恫吓再加上无情的惩罚几种手段相结合以激励那些失去信心的部下。
其次,就是断绝第62集团军乃至百姓的退路。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斯大林格勒已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中,唯一的出路就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城区中部的港口。
崔可夫派出一队卫兵去严格封锁港口,基本只进不出,也就是从东岸进入斯大林格勒可以,但从斯大林格勒出去那就别想了。
这里之所以用“基本”,是因为斯大林格勒还有失去战斗力的伤员需要送出去,有时还会有来往送文件和情报的通讯员……苏军通讯设备十分落后,用通讯兵甚至信鸽送信的方式还普遍存在。
但就算是这些人要通过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再次,就是对百姓进行组织。
这一点在洛帕京指挥时期做得十分粗糙,他仅仅只是把一部份武器装备下发给工人,然后再分配几个低级军官去领导他们也就完了。
洛帕京这么做也可以理解,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守住斯大林格勒,那么做与不做都没有多大区别,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种东西。
崔可夫就不一样了。
他很清楚一点,百姓虽然没有受过训练,但因为斯大林格勒是他们的家,同时也因为百姓没有经历过战争当然也没有像第62集团军那样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无奈的失败,所以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很天真的英雄情节。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的士气和精神反而会比一次又一次遭受打击的第62集团军的残兵败将要好得多。
当然,作战主力不可能会是这些百姓。
但如果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并与第62集团军的士兵们编在一起的话,他们这种精神和士气反过来就会刺激第62集团军的苏军士兵……
这很容易理解,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如果看到那些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百姓一个个眼里放光磨拳擦掌的要与德国人拼命,或者看到这些百姓勇敢的提着枪与敌人战斗,或者看到百姓英勇的死在战场上……这些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怎么也不好意思再想着退缩想着逃跑。
另一方面崔可夫还将百姓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作战的就发放步枪像士兵一样战斗,不能作战的就在二线担负看护伤员、运输补给或是做饭、通讯等各种任务。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斯大林格勒的每一个人都利用起来而且做到人尽其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崔可夫是个很有能力的指挥员。
如果是其它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就是洛帕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只怕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解决或是面色苍白怨天尤人。
但崔可夫却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成级数的提升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士气,甚至还因为崔可夫成功组织起了军队和百姓互相激励的这种机制,第62集团军以及百姓在防御战中还越战越勇坚持到最后一刻……按照苏联方面的数据,是一开始崔可夫带领有13万人,战斗到最后苏军开始反攻的时候,这13万人幸存下来的只有239人。
在这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崔可夫下达了封锁港口只进不出的命令后,一个团长带着部下企图强行闯过港口逃回东岸。
这对于崔可夫来说当然是绝不允许的,如果让这个团长成功的话,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建立起来的整套制度就会崩溃,军民刚刚恢复的信心和士气就会再次遭到打击,而且还会一厥不振。
因此,愤怒的崔可夫驾驶着吉普车赶到港口,上去就给了团长一拳。
由于崔可夫刚上任不久也没佩戴勋章,团长没认出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军官就是集团军司令,于是愤而还手。
崔可夫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叫警卫,而是选择与这名团长拳头对拳头的对打起来。
一名团长和集团军司令肉搏,这种事情只怕翻遍整个战史也找不出第二例了。
最后,崔可夫取得了胜利将团长打昏。
按照苏军军令尤其是227号命令,当逃兵是死罪,冒犯长官也是死罪,同时崔可夫在这时候还需要立威,所以许多人都以为这个团长是死定了。
但崔可夫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递给身边的士兵,说道:“团长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把香烟给他,让他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指挥作战。”
后来那团长果然就回到自己的岗位,而且从此再也没有逃跑的想法。
直到所有的这些都做完后,崔可夫才开始关注防御以及敌人情报方面的事。
而德军,包括第21装甲师在内都已经枕戈待旦准备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了。
第21装甲师被布署到了斯大林格勒的西面做为预备队。
就像之前所说的,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与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存在某种竞争关系,不管于公于私,保卢斯都不愿意第21装甲师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风头。
原因很简单,保卢斯以为接下来对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会很顺利,就像他飞往希特勒的暗堡也就是“狼人”中的会议中说的:“我们挫败了苏联人在北部防线的攻势,那么,斯大林格勒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保卢斯当然不愿意攻入斯大林格勒的首功还会落在第4装甲集团军身上。
保卢斯给斯特莱克将军的借口就是:“你们做的已经够多了,现在,是让我们表现的时候了!”
但秦川却知道,结果很可能会让保卢斯大吃一惊。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六百六十八章 环城铁路
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城区的主力毫无疑问的是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苏军防御主力则是第62集团军。
原因是德军霍特辖下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南面被苏军第64集团军死死挡在郊外无法突破……第21装甲师突破苏第64集团军的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包抄第62集团军要么包抄第64集团军。第21装甲师选择了前者,于是在苏第62集团军崩溃退回城内时,苏第64集团军就收缩自己的防线及时补上了缺口,这造成的结果就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依旧受地形限制无法突破。
不过此时的德军,以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有把握短期拿下斯大林格勒。
保卢斯这么安排他的兵力的:一个步兵师放在斯大林格勒北面防守,将主力也就是第14装甲以及步兵第51军放在西面。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正确的,原因是斯大林格勒是一个南北长40余公里,东西宽5公里的长方形城市。
可以想像,进攻这样的城市如果往南、北两个方向进攻就会人为的增加苏军的防御纵深(40公里)。反之如果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的话,其防御纵深就只有5公里。
由于斯大林格勒东面是伏尔加河,于是适合进攻的方向其实只有西面。
这样,当一支支德军发起进攻并打到伏尔加河的时候,就可以将斯大林分割成一块块互相无法联系的区域,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多了。
难处就在于斯大林格勒的西面是密集的住宅区,不管是南面的主城区还是北面的工业区都是如此……就像之前所说的,工业区西面是以“某某新村”命令的职工宿舍,东面则是工厂。
相比起空间更开阔的工厂,住宅区显然更难突破。
不过德军似乎一点都不将这个放在心上。
凌晨五点,当朝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在斯大林格勒城区晒下第一缕阳光时,德军攻城的炮声就响了起来。
由于德军补给不充足所以炮火不是很密集,但由于轰炸的对像是斯大林格勒城区,所以其威势一点都不比密集轰炸要小多少……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飞进城内爆起一团团火焰,偶尔有些炮弹命中了楼房,就会在楼层中炸开,然后将一片砖瓦碎物狠狠的掀到高空再有如天女散花般的往下落,如果楼房不够坚固,还会就此轰然倒塌。
斯图卡轰炸机也加入了炮火准备的队伍,他们就像是一只只老鹰似的飞在空中,发现下方值得其轰炸的目标后就会呼啸着俯冲下去并将炸弹准确的投下去。
虽然因为建筑的阻挡看不到轰炸机的目标,但可以想像,它们选的会是苏军火炮、坦克、碉堡工事或是防空火力之类的装备。
二十分钟后,随着维特斯海姆少将一声令下,第14装甲军的坦克就掩护着步兵浩浩荡荡的朝已经被炸得浓烟四起的城市涌去。
一开始的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进攻部队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地雷。
不过这一点对德军来说已不是什么问题了,因为他们有扫雷坦克……此时扫雷坦克当然已经不像在北非战斗时那么原始,它的滚筒已经换成了专用滚筒,外置发动机也增加了装甲防护。
随着那一根根带着配重的铁链不断的往前甩,地雷就有如鞭炮似的“隆隆”作响。
从某方面来说,因为知道德军装备有扫雷坦克,所以苏军甚至都没有很大的埋雷欲望。
原因就不用说了……反正埋下的地雷不管是木壳雷还是反坦克地雷都会让扫雷坦克轻松排除,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多埋雷反而还会多消耗资源。
但苏军对此也并非全无办法。
他们中有些部队在坦克更容易通过的路段埋下电引爆炸药并记下位置……这玩意可是不管扫雷坦克的铁链怎么鞭打都不会爆炸的。
于是,一辆扫雷坦克就“轰”的一声被炸上了天。
但这玩意毕竟太少了,而且还不靠谱,如果埋的地方没有坦克经过就根本起不了作用,所以德军坦克潮还是继续朝苏军防线逼近。
苏军最外围的防线是沿着环城铁路构筑的……斯大林格勒城外有一条环绕全城的环城铁路,这条铁路的作用就是将北面工业区生产出的拖拉机、火炮等运出去而又不经过城市。此时就正好被苏军用来当作一条防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