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走出展厅门口时秦川不由松了一口气,这会儿的格里斯托夫……应该还有时间跑往卫生间将自己身上的定时炸弹拆除。
这样,所有人都不会有危险。
二十分钟后,希特勒一行人就站在直升机面前,康拉德上校赶忙上前来敬礼。
希特勒在看到直升机的一霎那就被眼前这怪异的飞机给吸引住了。
他打量了直升机一会儿,就回答对秦川说道:“这简直是个艺术品,少校!你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用它占领沙洲的吗?”
“当然,元首阁下!”秦川回答:“它与其它飞机最大区别,就在它可以在空中悬停,也就是停在某一点不动……”
“我知道悬停是什么意思,少校!”希特勒笑了起来。
“抱歉,元首阁下!”秦川说:“我只是想把它解释得更详细一些!”
“很好!我正听着!”
“因为它可以悬停!”秦川说:“我们就可以从它身上抛出一根绳子,然后沿着绳子从空中滑到地面!”
“不需要降落伞!”
“是的,不需要降落伞!”
“短时间从天而降准确登陆目的地!”
“是的!”
“无需任何准备时间,马上就可以对目标发起进攻!”
“没错,元首阁下!”
希特勒毕竟是士兵出身,而且还指挥过伞兵作战,所以对这方面有基本的了解。
希特勒点了点头,接着又问了声:“你们是从哪里抛出绳索的,舱门吗?”
“不,元首阁下!”秦川蹲下身指着机腹回答:“我们在这开了个口,直接从机舱就可以滑落到地面!”
希特勒弯下腰来看了看,赞叹道:“简直完美,少校。它可以把伞兵带到任何地方!又快速、又安全,我们应该生产更多的直升机,不远的将来,敌人会在它的旋翼下颤抖的!”
“当然,元首阁下!”康拉德接嘴道:“我们正准备这么做,但这需要您的同意!”
“你已经得到我的准许了,上校!”希特勒意气风发的拍了拍直升机机身,说道:“这是我们的士兵最需要的东西,我不会蠢到不让他们拥有这些装备,它可以让我们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希特勒这话让康拉德和秦川不由对望了一眼,因为两人同时都想到了绕过希特勒投入生产的43。
没想到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却让敏感的希特勒察觉了,他望着两人疑惑的问了声:“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康拉德不由愣住了,如果说之前把有意把步枪取个冲锋枪的型号让希特勒误会的话,现在如果还不说实话就毫无疑问的是欺骗了。
正在康拉德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秦川接嘴说道:“元首阁下,的确有这么一款装备,我们正是用它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士兵们很希望得到它,但产量不高没能得到大批量生产!”
“那是什么?”希特勒问。
“我们叫它43!”秦川回答。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二十六章 暗潮涌动(五更,求月票!)
应该说秦川提出这一点的时机恰到好处……在希特勒心情好的时候,而且是在他认识到新型装备对战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时候提出,希特勒就很容易理解。
即便是希特勒在拿到那把43后很快就意识到那正是被他屡次否决的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步枪。
秦川知道希特勒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可以从他接过弹匣时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就像之前所说的,希特勒经历过一战,所以他很清楚手枪弹和步枪弹的长度,而中间威力弹却在两者之间。
但希特勒却没有挑破,他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记得,满脸期待的让副官试了试43并听着秦川说完了喜欢它的原因也就是它的好处。
希特勒没有挑破,秦川等人当然也不会傻到捅破这层纸。
事实上,两人都知道希特勒没挑破其实就是认同了这款步枪。
果然,没过多久,希特勒就点头道:“很好,少校。就像我之前说的,我没理由拒绝士兵需要的东西,除非我不希望自己的军队获得胜利!”
“所以……”康拉德期待的望着希特勒。
“当然!”希特勒说:“我们同样需要大批量生产这种步枪。不过,是否需要用它替换毛瑟步枪,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意见,你们说呢?”
“当然!”秦川和康拉德回答。
对于这一点秦川和康拉德完全不担心,因为43已经在战场上证明了它的价值,尤其是在东线战场上。
所以,除非是狙击手或是有严重的怀旧情节,否则没有人会不愿意使用43的。
最后希特勒握着秦川的手说道:“少校,这是印像最深的一次战利品展示,甚至可以说……它让我耳目一新,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能战胜敌人的信心,我无比期待,下一次我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战利品和装备!”
说着拍了拍秦川的肩膀,就带着一众随从离开了。
康拉德拿着43朝秦川扬了扬,说着:“所以,它就不需要再用43来隐藏自己了是吗?”
康拉德说的没错,希特勒返回“狼人”不久,马上就批准了直升机和43的生产,并亲自将这种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步枪命名为“突击步枪”,也就是“stg44”。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它可以进入批量生产程序,也就是对于其它部队来说就不再是只能替换冲锋枪的装备,而是替换步枪的装备。
显而易见,这样一来,德军在同等素质和训练程度的基础上,战斗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秦川这段时间要做的,就是带着他的部队继续使用直升机进行训练。
确切的说,这已不能说是一种训练了,它应该说是一种测试及积累经验。
就像之前所说的,任何一款装备在进入批量生产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尽可能多的找到这款装备的缺点减少批量生产的风险。
秦川等人现在做的就是这事,一遍又一遍的对直升机进行模拟训练,发现直升机乃至改装的武装直升机的不足然后不断的改进,直到满意了再进入批量化生产。
另一方面,就是秦川这支部队的训练及作战经验会被纪录下来,然后做为一种教材进行大规模的直升机索降部队的训练。
当然,第一步兵团尤其是秦川所带领的部队以及索降沙洲那场战斗就成为了最经典的教材。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东线或许就能平静的渡过这个冬季,毕竟苏、德双方在顿河及伏尔加河防线上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的平静,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下降,苏军又再次蠢蠢欲动了。
首先发现问题的是罗马尼亚军队。
罗马尼亚第11军奉命沿着巨大的顿河曲部掩护斯大林格勒的左翼。
第11军军长施特雷克尔将军一直对此忧心忡忡,因为他负责的这一顿河曲部总长60英里,但他手中的兵力却只有三个师,平均每个师要防守20英里长的防线。
施特雷克尔将军虽然没有作战经历,但他毕竟还是从布加勒斯特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他意识到以罗马尼亚军队的装备和兵力,沿着顿河河岸防御是无法做到的,这会使防线到处都是漏洞在遭到敌人进攻时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于是,施特雷克尔将军很有见地的将三个师的部队主力布署在二线,也就是顿河大曲部的弓弦处,这样防线就会缩短到30英里。
缺点是把顿河河岸让了出来……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施特雷克尔将军却知道,这会使罗马尼亚第11军防守的部位成为苏联人进攻的首选。
原因很简单,苏联人至少可以在这里轻松的登陆而没有登陆作战的诸多难处。
为此,施特雷克尔将军几次请求给第11军增派更多的部队防守,但都遭到拒绝。
原因当然是没有更多的部队。
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军一点都不重视罗马尼亚军队的防御,因为其防御主力是在防线后的德军机动部队,前线的罗马尼亚部队不过只是个前哨站而已。
接着,施特雷特尔将军就感觉到危机正一步步朝他逼近了。
首先是苏联人的侦察飞机频繁的出现在上空,这一点在德军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并不常见。
其次,就是前线观察所传来的一些报告。
这个观察所设在顿河沿岸一片小树林里,观察员只需要爬上树梢,再配上一部望远镜就可以获得观察顿河对岸的绝佳视角。
观察所看到的,是苏联人正昼夜不停的运输补给并将大批部队运至顿河,其正对的方向就是罗马尼亚第11军布署的防线以及左侧相连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线。
施特雷克尔将军赶忙将这些情报送到卡拉奇保卢斯的指挥部,保卢斯又将这些情报递交给集团军群司令部。
但不出意料的是,这些情报并没有得到司令部或者也可以说是希特勒的重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二十八章 方案(今天依旧五更,月票、月票!)
“更糟糕的还是……”亚历山大说:“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防区内,都有发现大量苏联军队集结!”
“元首知道这些情况吗?”秦川问。
其实这句话只是想确认下,这么重要的情报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
果然,亚历山大回答:“当然知道,可他对此并不重视!”
“我们有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另一名参谋插嘴说道:“我们的侧翼已经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元首为什么还要侧翼部队调往法国!”
“或许是因为法国需要兵力!”亚历山大回答。
“是,我知道这个!”参谋反对道:“但难道能因为法国有危险而无视东线吗?斯大林格勒位于两河防线的突出部,如果侧翼被突破的话,第6集团军就有被苏联人包围的危险!”
参谋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正确的。
秦川知道这是为什么,希特勒是对于东线过份自信了,以为南方集团军以现有的兵力就可以挡住苏军有可能的进攻,或者也可以说希特勒是上当受骗了,相信了卡纳里斯的情报以为苏联人没有能力组织反攻。
秦川很清楚的知道这是错误的,苏联的战争潜力远超德国高层的想像……这与苏军对士兵的素质要求有关,对素质要求不高就可以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庞大的部队,即便这些部队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被德军围歼,但苏军马上又可以组织起另一支部队。
“我们现在有几个方案!”亚历山大说:“第一个方案是劝说元首重视我军两侧薄弱的侧翼,如果他能认识到这其中的危险的话,那么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至于是什么措施亚历山大没有细说,但大家都明白……要么派援兵补上这些薄弱部位,要么就收缩防线也就是撤退。
“另一个方案!”亚历山大接着说道:“就是从第6集团军抽调部队防守两翼。”
秦川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方案并不现实,以科特卢班为中心的北部防线一直是苏联人进攻的重点,而两翼的防守至少需要两个机械化军!”
第6集团军总共才只有5个军,而且还都是经过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兵力及装备严重不足的军,如果再抽调两个军防守侧翼,斯大林格勒一带的防守力又变得到处是破绽了。
“那么就只有第一个方案了!”亚历山大说:“事实上这也是保卢斯将军正在做的,他试图说服元首让他认识到这条防线的脆弱!”
正说着,一辆吉普车就在门外停下,裹着风衣的保卢斯和他的警卫从车上跳了下来,快步走进指挥部,脸色十分难看。
亚历山大和秦川对望一眼,都知道保卢斯此行并不顺利。
对此秦川一点都不意外,希特勒的自负和固执是出了名的,比如在西西里岛战役就被盟军的“肉馅计划”欺骗,直到最后一刻还以为盟军进攻西西里岛是虚张声势。
如果希特勒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好,偏偏他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周围的将军和参谋也假装这一切都不是希特勒的错,于是类似这样的错误就一次又一次的发生,诺曼底登陆时这样,如今在东线时也是这样。
“哦,少校!”保卢斯似乎刚看到秦川,他冲着秦川点了点头,说道:“见到你或许是今天唯一能让人轻松的事了!”
亚历山大希望保卢斯能跟他们谈谈进展,但保卢斯显然不愿意这么做,他与军官们打了个招呼就走进休息室。
保卢斯的副官韦伯少将凑了上来,解释道:“抱歉,将军忙碌了两天,他需要休息!”
“情况很不好是吗,将军?”亚历山大问。
韦伯少将点了点头:“元首认为我们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同时认为苏联人不会这么快也没有那么多兵力发起反攻!”
参谋们不由沉默了。
这是种很无力的感觉,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元首是错的,但就是没法改变这一点。秦川也是其中之一。
沉默了一会儿,亚历山大就把目光投向了秦川:“少校,元首很信任你,如果由你去说服元首的话,你认为有没有可能……”
“上校!”秦川打断了亚历山大的话:“如果保卢斯将军都无法说服元首,你认为我可以吗?”
亚历山大不由哑口无言。
这的确是个笨方法,因为即便希特勒信任秦川,但秦川毕竟是低级军官,对于战略层面的东西绝没有保卢斯更有话语权。
“或许……”接着亚历山大又说道:“我们可以为苏联人的进攻做些准备!”
“比如什么?”秦川问。
“比如……”亚历山大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可以在薄弱的两翼构筑工事或是埋设地雷,这样当苏联人进攻的时候其速度就不致于太快,而那时元首就意识到他判断有误,我们就能在苏联人完成包围圈之前撤离!”
秦川摇了摇头。
这听起来的确可行,因为苏军的反攻一旦展开,德军很快就会知道苏军投入进攻的兵力,接着希特勒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第6集团军就可以在遭受更大损失之前或者也可以说在苏军形成包围圈之前撤离。
但是……
“即便是这样,元首会同意撤退吗?”秦川反问。
秦川这是一语中的,就像在北非战场,形势明显对非洲军团不利的情况下希特勒依旧命令不许撤退……这几乎已经成为希特勒的口头禅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历史上就不用说希特勒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即便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苏军包围,希特勒依旧命令保卢斯原地驻守而不是突围。
希特勒似乎忘记了腓特烈大帝的一句名言:“想守住一切的人,最后什么也守不住!”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我们似乎还有第三个方案!”
“什么?”亚历山大吃惊的望向秦川。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二十九章 证据
秦川没说什么,将亚历山大拉到了一边,然后小声问道:“上校,在此之前,我想问问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亚历山大问。
“我想,你该知道非洲军团是怎么一路撤到阿尔及利亚并与盟军陷入僵持的吧!”
“当然!”亚历山大回答,然后他马上就明白秦川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说……让我父亲像隆美尔将军那样……”
“是的!”秦川回答:“你有没有办法说服他!”
亚历山大想了想,就摇了摇头道:“我认为他是不会同意的,原因是不确定,少校!”
秦川明白亚历山大的意思,战场是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简单的说,就是即便是在这时候,参谋以及保卢斯也不能说希特勒肯定是错抓紧时间就一定是对的……他们不像秦川,秦川是“过来人”确定这样下去将来会发生什么。
保卢斯、亚历山大等都是身上其中的人,他们心里会在想:或许希特勒掌握了什么更重要的情报,又或者希特勒还有什么更好的战略,如果保卢斯不按希特勒的命令行事的话,会被撤职被送上军事法庭不说,还有可能破坏希特勒整个战略。
所以,在这时候,也就是苏军还没有发起进攻的时候,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肯定是更容易而且责任和风险都最小的。
反而是违抗希特勒的命令,比如像隆美尔那样不顾一切的撤军,这不只没有意义反而还可能使形势进一步恶化。
原因很简单,东线与非洲军团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隆美尔带领导的非洲军团可以说是天高皇帝远,而且带领的部队也较少能够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而东线尤其是斯大林格勒一线,总兵力却有上百万,更糟糕的还是希特勒就在其后不远的“狼人”遥控指挥。如果保卢斯不服从命令的话……最有可能的是他的命令还没贯彻下去,他集团军司令的位置就丢了。
从这方面来说,这事的主要责任还真不在保卢斯身上。
“那么,我们就只有一个办法了!”秦川说。
“什么办法?”亚历山大问,眼里满怀期望。
“实际上就是你说的第一个方案,说服元首!”秦川回答。
闻言,亚历山大眼里忍不住透出一丝失望:“可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我们无法说服元首!”
“那是因为我们没能拿出证据!”秦川说。
“证据?”
“是的!”秦川回答:“我这么说吧,从元首的角度来说,他之所以坚持东线没有危险或我们现有的这些兵力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是因为他手里可能掌握有可信度更高的情报!”
亚历山大点头表示同意,希特勒能掌握的情报肯定会比第6集团军要多得多。
“而我们汇报给元首的这些情报……”秦川接着说道:“比如苏军兵力和物资的调动,苏军的侦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猜测,甚至这些情报相当一部份还来自罗马尼亚军,元首并不相信他们说的话!如果我们能够获得可靠的证据证明我们的猜测,那么我相信这也会引起元首的重视并改变他的想法的!”
亚历山大不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史上的这一仗,希特勒之所以要死撑到底其实是与他个人的脸面有关……希特勒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自己误判,等意识到自己误判后已经来不及了,同时希特勒又不愿承认错误,于是就一条路走到黑。
这其中有一点虽不能说希特勒是因此继续将错就错,但至少影响希特勒的指挥:十一月八日,希特勒专程从前线飞往慕尼黑曾经发动过暴动的啤酒馆里与一众老朋友、老同学聚会。
(注:11月8日那天发动啤酒馆暴动,在这一点聚会也是为了纪念这一天)
这时的希特勒当然是风光无限了,曾经因为政变失败因此被逮捕的他,今天就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回到这个故地,也难怪希特勒会从东线战场专程飞回去参加这个几乎没有任何实施意义的聚会。
在聚会上,希特勒重演了他当初在这里的演讲:“我的手枪里有四颗子弹。如果他们不肯跟我合作,三颗留给他们,最后一颗就留给我自己!如果到明天下午我们还没有成功,我就不要这条命了!”
周围的人纷纷为此鼓掌,这时有人问希特勒:“元首阁下,我们会从斯大林格勒撤军吗?”
“不,绝不!”希特勒想也不想就回答:“这地球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撤出斯大林格勒!它是我们的!”
希特勒在聚会上言之凿凿的许下诺言,返回“狼人”时马上就得到苏军调兵遣将准备反攻的消息。
可想而知,如果马上就认同这些情报的话,无疑就是打了自己几个耳光。
所以,这时希特勒其实是把私人感情带到战略决策中从主观上对战局做出带有偏见的判断。
此时是十月,希特勒还没有参加这个会让他骑虎难下的聚会。
如果,秦川能拿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苏联人在顿河及伏尔加河另一边集结而且还有反攻计划的话,那么希特勒没有理由让自己数十万精锐部队深陷险地。
毕竟,德军已经拿下了巴库,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取得了胜利,其利用“斯大林格勒”来打击苏军士气的战略目的也已经达到,主动撤出斯大林格勒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还会是对苏军的一种奚落。
考虑了一会儿,亚历山大就说道:“问题就在于证据,少校,我们能拿出什么有力的证据来呢?”
“当然有,上校!”秦川看了看周围,就压低声音说道:“比如,我们可以俘虏一个苏联军官。当然,这军官级别要高,上校或是一个将军……”
“你疯了,少校!”亚历山大说:“苏联军官,他们没那么容易被俘,即便我们有勃兰登堡部队!”
“我并没有说我们要用勃兰登堡部队执行这个任务!”秦川回答。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三十一章 捕鼠行动(五更求月票)
五天后亚历山大那边就传来了找到合适目标的消息。
“他们的番号叫西南方面军!”亚历山大给秦川递上了一份文件,说道:“这个西南方面军是新组建的,与之前的西南方面军完全不同!”
亚历山大没有解释太多,毕竟这不是重点,但秦川却明白这其中的意思……西南方面军去年就组建了,今年因为进攻哈尔科夫反被德军包围大部被歼,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就撤销了西南方面军的番号,幸存的部队都编入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
1...183184185186187...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