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因为战败被撤销的番号不吉利,比如德国也忌讳这个,所以它在“巴巴罗萨计划”失利之后就不再使用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计划了。
(注:腓特烈一世又被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barbarossa),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但苏联人似乎并不在乎,朱可夫用于准备反攻时就决定重新组建这个西南方面军,尽管部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西南方面军下辖第21、第63集团军,以及坦克第5集团军以及空军第17集团军!”亚历山大一边翻着文件一边说道:“具体的兵力和装备尚未侦察到,不过这些并不是我们需要关系的,我们需要关心的是……这个!”
说着亚历山大指着一张照片说道:“这个村庄叫下塔斯克,大多数村民都被征用民工到顿河构筑工事了,只留下几十个老人和小孩,由于它距离顿河防线只有三十公里,有幸成为第21集团军第97步兵师的师指挥部,师长斯捷科夫少将把他的指挥部设在……”
亚历山大从文件中取出一张照片,说着:“在这幢两层的房屋里!”
秦川看了看村庄的航拍图对照着侦察到的数据,不由赞了声:“很理想的目标,只有一个警卫连,离它最近的部队也在五公里之外!”
“是的!”亚历山大说:“很明显,苏联人忙着集结部队和物资所以忽略了指挥部的安全,或者也可以说,他们认为在距离防线三十公里外的地方很安全!”
“他们会为此后悔的!”秦川一边说着一边饶有兴趣的对照着几张航空图看。
接下来的事,就是要以这些村庄为基础构筑一些建筑或是模型让突击队在其中演练,直到他们闭着眼睛都能在这个村庄中找到各自的目标并且顺利的走出来为止。
“有一点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少校!”亚历山大说。
“什么?”
“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军官是否是知情者!”
秦川点了点头,他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除非是严刑拷问,否则很难确定目标是否知道某某计划。
“所以,我们这次行动还需要运气,你说是吗?”
“是的!”亚历山大回答:“不过也不能说完全靠运气……西南方面军是苏联人新组建的一个方面军,相比起顿河方面军,他们对顿河的防御工事不熟悉,而且西南方面军还编有坦克集团军和空军集团军,很明显这个方面军是用于进攻的!”
“说的对!”秦川说:“既然这个方面军是用来进攻的,那么其中一个师指挥部的军官,很有可能会知道详细的进攻计划!”
“是的!”
“那么我们还等什么?”秦川说:“是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了!”
准备工作做得很详细,亚历山大调了一个工兵团来专门为突击队重建目标村庄……当然,这里所说的重建并不是完整的重建,而是大慨的将其按照片比例重建出来。除了极为重要的几幢建筑外,大多数房屋都是打上几根桩然后覆盖上雨披然后再涂上色彩快速打造起来的。否则,就不会是一周半的时间建成而应该是一个月半了。
为了保密,这支工兵团在做完这些后甚至都被看管或者可以说是软禁起来……亚历山大是担心工兵团将他们重建村庄的事传出去,然后苏联人就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哪里了。
接着,秦川再按照情报在其中布署“苏军士兵”……为了能够更生动形像,这些“苏军士兵”甚至都穿着苏联人的军装拿着莫辛纳甘。
执行这个任务的德军士兵开玩笑道:“你们应该与其它部队做好沟通,否则,他们在望远镜里发现我们就会叫来炮火甚至轰炸机将我们炸成碎片!”
这话还差点让他说中了,有架战斗机在飞过训练场时看到这个村庄里看到全副武装的苏军士兵不由大吃一惊,二话不说俯冲下来就是一通扫射……幸运的是这名飞行员是个毛手毛脚的新兵,他的子弹除了在帆布上留下几个弹洞外什么都没打到。
突击队就是以这个模型展开训练。
让秦川感到有些苦恼的是,在突击队训练时,从亚历山大那边传来的情报就不断的在改变,村庄里的兵力由一个警卫连增加到了两个连,另外在一公里外还驻扎了一个榴炮营。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越来越寒冷,顿河及伏尔加河上已出现了漂浮的冰块。
这让秦川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
否则这其中会存在太多的变数,比如目标村庄有可能增加更多的兵力,又比如苏军的攻势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发动,更重要的还是……如果再继续往下拖的话,就算秦川成功拿到“证据”证明了一切,最终却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而于事无补。
于是,在这天训练完之后,秦川就对亚历山大说道:“是行动的时候了!”
“为这次行动取个名字吧!”亚历山大说。
想了想,秦川就回答道:“‘捕鼠行动’怎么样?”
“很好的名字!”亚历山大说:“我们是鹰,敌人是鼠,鹰将在夜色中飞到老鼠的上空,然后亮出利爪将老鼠捉回巢穴!”
“只是不知道……”秦川说:“老鹰会不会成为老鼠的食物?”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三十二章 罗马尼亚军
第二天深夜十二点,十五架直运输直升机和六架武装直升机转场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喀萨机场降落。
机场里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像看怪物般的看着直升机带着巨大的气流从天而降,他们只是接到命令在这里迎接一批来自盟友的战机,但却没想到迎接来的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如此怪异的飞机。
“这些飞机是做什么的?”有人问:“德国人是用它们把寒冷的空气吹走吗?”
罗马尼亚士兵们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却有一个人没有笑,他就是负责接待这批德军士兵的阿德林中校。
看着周围士兵们在嘲笑这批怪异的飞机,阿德林就摇了摇头,说道:“知道你们在嘲笑谁吗?或者嘲笑什么?在你们面前的,就是那些沙洲勇士,他们就是驾驶着这些飞机占领沙洲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罗马尼亚士兵闻言不由愣住了。
沙洲勇士……这是德国以及仆从国给秦川所带领的突击队取得外号。
原本秦川还不知道这个名字,直到维尔纳把这个名字喷在了他所搭乘的直升机机身上。
当然,秦川并不稀罕这个,如果说每打一场胜仗都能得到一个威武雄壮的绰号的话,那么此时的他们只怕要花上不少时间来背下这些了。
直升机在停机坪上停稳,秦川与亚历山大猫着腰跑向迎上来的一队罗马尼亚官兵。
这罗马尼亚军队打仗不行脾气却不小,突击队的直升机要在这里中转还必须是在罗马尼亚军官的“配合”而且还需要交涉才可以成行。
这是由于罗马尼亚首相安东内斯库从头到尾都坚持一点,那就是罗马尼亚的参战部队必须做为一个整体投入使用,并且由他们自己的军官指挥。
换句话说,就是罗马尼亚军队是独立的,他们原则上只接受任务,至于如何完成任务,德军无权过问。
希特勒曾经希望对仆从国的军队使用“束身衣”的办法配置……“束身衣”就是束身带相互交错的缠在一起,喻指德军部队与仆从国部队交替部署。
很明显,“束身衣”式的布署更科学,因为德军可以强化防区甚至可以起到教会仆从国军队如何作战、怎么与德军协同的作用。
但是,因为盟友之间的民族敏感性或者也可以说是自尊心,罗马尼亚军队强烈反对这种布署方式,最终就变成现在这样……斯大林格勒整个侧翼摆放的都是罗马尼亚军、意大利军、匈牙利军。
甚至于现在,秦川的突击队要使用罗马尼亚军控区内的机场或者穿过罗马尼亚防区都出现不少麻烦。
“欢迎您,上校!”阿德林中校上前向亚历山大敬了个礼,说道:“我是第五炮兵团参谋阿德林,我奉命来配合你们的工作!”
亚历山大随口问了声:“你们的炮兵观察员呢?”
因为突击队需要罗马尼亚炮兵配合,所以需要罗马尼亚派出炮兵观察员与德军一同作战。
“我就是,上校!”阿德林回答,然后亮出身后几个士兵,说道:“还有他们!”
亚历山大不由一愣,他没想到罗马尼亚方面会派出个中校参谋充任德军的炮兵观察员……这如果放在德军部队中绝对是个浪费。
但秦川却能理解罗马尼亚军方这种做法。
就像罗马尼亚坚持部队要做为一个整体投入使用一样,派中校参谋任炮兵观察员都是为了一点……尊严。
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罗马尼亚军队与德军交替布署更能发挥总体战斗力,罗马尼亚军队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希望总看到德国人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或者也可以说不希望最后德国人成为罗马尼亚人的老师或是隐形指挥官。
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面子。
派中校参谋充任炮兵观察员同样也是为了面子……罗马尼亚军方担心一个普通的炮兵观察员不够优秀会被德国人当作笑话。
他们不知道的是,无论罗马尼亚派什么人来,在直升机上与德国人一同作战,都不可避免“被当作笑话”。
“这是弗里克少校!”亚历山大向阿德林中校介绍道:“我想你应该听说过他了!”
“哦,当然!”阿德林赶忙上前与秦川握手,秦川甚至都感觉到阿德林的手因为紧张而发抖。
“很高兴见到您,少校!”阿德林说:“同时我也很期待能与您一起作战!”
“是吗?”秦川说:“那或许是因为你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
阿德林不由朝亚历山大投去询问的目光。
“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中校!”亚历山大回答:“你只需要与炮后联系,指挥他们在突击队前打上几炮为它们指示方向就够了!”
“是,上校!”阿德林回答。
接着,在加满了油之后,21架直升机就再次腾空而起朝夜空中飞去。
这21架直升机已经做了些相应的改装,其中运输机取消了机背上的两挺机枪,在舱门处增加了一挺92机枪,为此干脆将舱门卸掉,甚至还在舱门的另一侧也开了个同样大小的舱门……这么做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一方面可以在飞机上往地面射击,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成级数的缩短登机时间。
而且由于直升机飞行速度本身就不快,所以这种敞开式的舱门不会对里头的乘员造成什么影响,只是随着冬天来临这么吹着风有些寒冷。
武装直升机则是在机舱两侧分别加装上两个五筒星型并联的火箭炮……这倒不是秦川的发明,而是德军将烟雾发射器改为火箭炮就是这么改的,只需要稍加改装就可以装在直升机上并投入使用。
“那么……”阿德林在“呼呼”的风声中大声问秦川:“我现在可以知道这次的任务是侦察哪片区域吗?”
“你以为我们这次任务是火力侦察?”秦川反问。
“难道不是吗?”阿德林感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妙。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三十三章 “老鼠窝”
今天孩子不舒服更新迟了,尽力五更吧,如果出不来五更请见谅,士兵码字速度慢。(再求个月票!)
**********
几发炮弹在伏尔加河对岸炸开,阿德林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些炮弹距离直升机群近到能够看得到而又不会对直升机构成威胁……这个工作可以说很简单,所以完全不需要派一个被罗马尼亚军认为“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中校参谋协同。
直升机保持五百米的高度飞过伏尔加河……之所以保持五百米的高度,是因为此时的苏军在防空方面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并不是说苏联科技弱后,事实上此时的苏联也有自己的雷达rus2型雷达,苏联称其为“无线电飞机捕获器-2”,另外苏联还有从英国和美国引进的雷达设备,这些都可以有效的观察到德军战机的位置和情况。
但德军全面拥有东线战场上的制空权,苏军就算发现德军战机出动也无法出击拦截,最多只能让敌机指向的已方工事或是防空部队做好准备,而这在战场上除了一点示警作用外没有多大意义。
另一方面,则是苏军的防线很长,尤其是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后,其战线由原来的一千多公里瞬间就拉长到了两千多公里。
这么长的防线,如果处处都要用雷达监控那是不现实也没必要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苏军此时物资紧张,他们必需要将有限的运力尽可能用在刀刃上,投入无法与德军一较长短的空中部队就被认为是一种浪费。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直升机编队更需要担心的就不是苏联的雷达,所以就没必要在夜色中冒着撞到地面和障碍物的危险低空飞行。
“少校!”阿德林有些紧张的问着秦川:“过了伏尔加河就是敌人的防线了,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吗?”
“当然!”秦川回答。
阿德林脸上现出一点不可思议的表情,因为他认为这纯粹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冒险。
他会这么认为并不奇怪,因为在这时代的空中打击一般都是配合地面进攻的,比如侦察机的侦察、轰炸机的轰炸等,而此时罗马尼亚军队并没有发起进攻,那么像秦川等人这样搭乘直升机闯入敌人空域当然就没什么意义。
或许是发现了空中的动静,苏军阵地中闪出几道光柱射向空中搜索,偶尔还有几发子弹飞射上来,机舱底部发出几声“铿铿锵锵”的响声。
阿德林赶忙习惯性的趴倒,这举动让德军士兵们发出一阵笑声。
“我的朋友!”阿尔佛雷多说道:“如果你在地面,听到枪声趴倒是没错的,但在天上……你知道趴倒意味着什么吗?你的被弹面积会是别人的几倍,也就是说被击中的机率会成倍增加!”
“放轻松!”库恩说:“那些子弹没有击穿机体,显然是步枪或是轻机枪打的……苏联人喜欢这么干!”
“是的!”面包师说:“如果发现飞机,他们会把轻机枪搭在战友的肩膀上然后对着空中扫射,就像这样……”
说着用手中的stg44当作一把轻机枪,架在旁边的维尔纳头上,一边作射击状一边嘴里还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嘿!”维尔纳一边扶着头盔一边抗议道:“你把我的头盔弄歪了!”
士兵们发出一片笑声。
阿德林狐疑的站了起来,然后问着秦川:“少校,这是一场演习吗?”
阿德林见士兵们这么轻松,都不敢相信这是一次真实的战斗,他的样子再次惹得士兵们哈哈大笑。
“你很快就知道了!”秦川回答。
目标下塔斯克村距离苏军防线只有三十公里,这个距离对于时速200公里的直升机来说只需要十几分钟。
于是没过多久,前方的飞行员就朝后喊道:“三分钟到达‘老鼠窝’!”
“老鼠窝”就是下塔斯克村的代号。
“战斗准备!”秦川下令。
士兵们马上收起了笑容,逐一对自己的装备做最后的检查,刚才还是轻松欢快的机舱霎时就弥漫着一股肃杀、压抑的气氛。
这时,阿德林就确定这不是演习了,他带着点慌乱从腰间拔出手枪,呼吸急促的问着秦川:“少校,我需要怎么做?”
“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中校!”秦川回答:“原则上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要做的就是收起你的玩具,以免伤到我们自己人!”
见阿德林愣着没反应过来,秦川又补充了一句:“我是认真的!”
秦川的确是认真的,战一开打直升机常常会失去平衡,没有经过飞行作战训练的阿德林等人手里握的手枪在直升机上不可能命中地面的敌人,倒是很有可能因为走火击中飞行员……这可是关系到20人会不会回得去的问题。
看着秦川带着命令的眼神,阿德林就点了点头收起了手枪,然后命令他带来的几个通讯员也同样这么做。
“如果你们感到害怕的话!”秦川朝顶部的吊环扬了扬头:“就抓紧它,别松手!”
阿德林在回去后跟罗马尼亚人描述起这次行动时,就感慨的说道: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老兵,你们知道的,我在部队生活了八年,受过良好的训练,甚至还可以算是佼佼者,这也是我能成为一名中校的原因。
但是……
在他们面前,我就像是一个新兵。
不,用新兵来形容还是不合适,更确切的说我就像是一个小孩,一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孩,什么都不会,需要他们告诉我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再按他们说的做!”
当时,这让阿德林有些不服气。
因为阿林认为会出现这种状况是正常的,他是炮兵,没有经过飞行训练的炮兵,他相信如果是在地面,他一点都不会比这些人差。
但很快阿德林就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因为就在他做好准备的时候,直升机已经到达了目标也就是下塔斯克村的上空。
突击队几乎是在直升机悬停的那一霎那就对目标发起了进攻。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三十四章 手误
战斗一开打就进入了白热化。
首先开打是六架武装直升机,它们的目标是一公里外的苏军榴炮营。
对于这个榴炮营,原本突击队是不需要理会的,因为对方的榴炮部队没有多少战斗力,即便他们手里有榴弹炮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对下塔斯克实施无差别轰炸,原因是下塔斯克村里驻扎的是师指挥部,动不动就是高级军官,而苏军高级军官此时可以算是奇缺了,甚至有许多高级军官都是低军衔充任的。
从这方面说,无差别轰炸炸死这些高级军官损失也不是很大。
秦川担心的是这些炮兵在发觉下塔斯克村发生战斗后会丢下火炮拿起步枪赶来增援。
诚然,这些炮兵战斗力不强,但这并不代表突击队不用考虑他们。
这一方面是因为特种作战本身就忌讳被敌人拖住陷入缠斗无法脱身。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这个榴炮营会用炮火封锁直升机的起降点。
武装直升机这一开打那就热闹了,这些直升机每架都挂有四个五联装的火箭弹,也就是说每架直升机上就有20枚火箭弹,六架就有120枚……德军飞行员在确认苏军的榴炮营驻扎点后就在几秒钟内将这些火箭弹一口气发射出去。
随着一连串令人恐怖的“嗖嗖”声,榴炮营阵地霎时就被炸成了一片火海。许多榴弹营的苏军炮兵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炸成了碎片,幸存的士兵惊慌失措的营地里跑了出来,像一只只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窜。
或许是爆炸使他们耳朵暂时失聪火光使他们看不到周围的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头顶上的几架直升机正将他们机枪朝向地面……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说了,“哗哗哗”的一阵枪响,密集的弹雨带着亮线朝苏军士兵倾泻而去。
就像之前所说的,武装直升机因为所有载重都用于装载武器和弹药,所以它几乎就相当于一个弹药库,一打起来就毫不吝啬弹药往地面一阵狂扫,就像秋风扫落叶似的将地面那些苏军士兵一堆堆的打倒在地。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个榴弹营就被成了一片废墟,如果说还有什么幸存者的话,那就是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还趴着一、两个苏军士兵瑟瑟发抖不敢有任何反应。
几乎在武装直升机打响战斗的同时,另一边的运输直升机部队也展开了他们的攻势。
运输直升机部队的任务明显更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像武装直升机那样毫无顾忌的往下方一阵猛打,运输直升机部队的目的是俘虏苏军军官而不是将其击毙,这就决定了突击队必须索降然后进行一次类似外科手术式的进攻。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输直升机就不能进行暴力攻击……
首先开火的就是布署在舱门处的机枪,机枪手一扣扳机,照着下方一支巡逻队就是一梭子弹,十余名苏军士兵在一阵惨叫声中被打成了筛子。
另外还有几架运输直升机在一边用绳索往下士兵的同时一边用机枪朝几幢房屋猛烈的扫射……这几幢房屋是由情报人员确定的苏军警卫连的宿舍,他们当然没有任何俘虏价值,可怜的他们可能刚刚发现有情况还没来得急做出反应就已经出局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警卫部队都被消灭了,事实上这消灭的只是一小部份……“老鼠窝”六十多间房屋,警卫部队分散在这些房屋里,用作宿舍的只是较为集中的两个排。
于是黑暗中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苏军士兵躲在暗处朝直升机开枪。
这时候直升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了,它们停留在这里只会给自己增加危险,于是除了两架有特殊任务的直升机外其余的全都拔高暂时离开。
秦川是空降在一幢三层高的水泥房房顶上,据说这幢楼是一个商人为他家人建的,它是这个村庄最好也是最高的楼。
苏军指挥官不选择这幢楼为指挥部当然是有道理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节俭奉公,而是因为这里距离前线只有三十公里,德军战机分分钟就能飞到这个村庄的上方,往下一看最醒目的就是这幢楼。
为了不成为德国空军的目标,他们选择了距此三百米外的一幢不那么显眼的两层旧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