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秦川接过指示棒,然后指着地图说道:“不知道元首阁下和帝国元帅是否注意到,如果苏联从顿河、伏尔加河两个方向突破的话,就不仅仅只是斯大林格勒被包围的问题,苏军如果再西南方向前进……你们知道的,后方我军兵力十分空虚,他们几乎可以在没有拦载的情况下一路推进,一旦占领了罗斯托夫,就会将我们的切割成无法联系的三个部份:顿河以西、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地区!”
闻言众人不由愣住了,包括希特勒在内,他一心想着斯大林格勒却没想到高加索地区同样也会遭到包围。
“元首说的没错!”秦川说:“帝国元帅也没错,我们的确有可能凭借空军为斯大林格勒提供补给并守住它,甚至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发起反攻。但问题是……苏联人围困第6集团军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围歼第6集团军吗?”
“我们在高加索山脉有两个山地师!”希特勒说:“他们可以凭借高加索天险挡住任何敌人!”
“当然!”秦川点头表示同意:“但问题是……苏联人还可以通过伏尔加河顺流而下,进入里海,直接在外高加索甚至巴库登陆。在此之前,如果斯大林格勒没有被包围的话,第6集团军会威胁这条运输路线,但如果第6集团军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止苏联人这么做呢?我有时忍不住会在想……苏联人的这个反攻计划,他们的目标到底是为了斯大林格勒还是巴库油田呢?”
保卢斯和亚历山大这时才明白秦川的意思,不由互相看了一眼微微点头。
希特勒则为难的叉起了手托着下巴对着地图沉思。
历史上的他是不需要为此苦恼的,因为德国并未取巴库油田,但现在却是另外一回事。
“也许……”希特勒说:“苏联人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误以为他们的目标是斯大林格勒,另一面却分割高加索,再顺流而下进攻巴库!”
“是的,元首阁下!”秦川说:“要知道巴库油田的产油量占苏联石油全国总产量的71.5%,失去了它,苏联就像是一只没有食物的狮子,总有一天会饿得皮包骨头甚至饿死。他们能做的就只有依靠英、美的援助勉强渡日,但如果他们再次攻占巴库……”
“那就算守住一百个斯大林格勒都无济于事!”希特勒回答。
于是秦川就知道自己已经说动希特勒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四十五章 收缩防线
“我们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巴库么?”秦川这是明知故问,防守外高加索的就只有曼施泰因的第11集团军,而且第11集团军的防区还不只外高加索,克里木半岛同样也是。
另一方面,第11集团军甚至还有一部份兵力在防守北高加索……这是由德军兵力不足决定的。
所以,高加索地区兵力十分空虚。
“上帝!”又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希特勒就惊叹道:“我们差点就上当了……我们是多么愚蠢,居然会将外高加索巴库油田于不顾而防守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不过就是一堆废墟!”
从这话就可以看出,希特勒对斯大林格勒的执念已经被彻底扭转过来了。
而且希特勒说得对,在攻占了巴库油田之后和外高加索的工业区及粮食基地之后,斯大林格勒的战略意义只有其命名的意义及价值不是很大的工业能力。
命名意义就不用说了,它是以斯大林命名的一座城市,攻占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打击苏军的士气。
工业能力就在于城市北部有几座大型工厂,比如生产坦克的拖拉机厂、火炮厂、冶金厂等。
但这些意义已经随着德军全面占领斯大林格勒而化为乌有。
换句话说,死守斯大林格勒根本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如果说还有什么战略意义的话,那就是可以做为明年春季进攻苏联腹地乃至包抄莫斯科后方的前进基地。
但这个战略也因为苏联在顿河及伏尔加河对岸构筑起防线而越来越小。
反而是外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却是苏联工业的命脉。
防守一个毫无战略意义的斯大林格勒却让如此重要的巴库及整个第6集团军置于危险中,可以说是一种最笨的做法。
“你提醒了我,少校!”希特勒点头道:“是的,我们不能再紧抓着斯大林格勒不放了。事实上,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我完全赞成,元首阁下!”秦川说。
“那么……”希特勒又问:“我们该撤到哪呢?顿河西岸?”
“不,元首阁下!”秦川回答:“如果只是撤退到顿河西岸的话,我们不可避免的还会遭到苏军两个方面军的进攻,我们还是会面临兵力不足的情形。另一方面,苏联人更擅长冬季作战,一旦防线被突破,高加索地区还是会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陷地!”
戈林插嘴道:“可是如果我们如果不沿着顿河防守,就是主动让高加索地区陷于被分割的状态了!”
“主动与被迫是不一样的!”秦川指着地图说道:“我建议……我们把防线撤回到进攻时的状态,也就是以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河为防线。在这条防线上,我们有完备的铁路和公路设施,它们可以保证我们的后勤!”
希特勒不由点了点头。
这一点是肯定的,德军在哈尔科夫防线上已驻守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能向前线提供足够多的物资,铁路和公路一直得到很好的维护,沿途甚至还有保安师驻守使游击队很难偷袭。
一越过这道防线,那就是今年刚刚才攻下的地区,交通状况一塌糊涂不说,还有许多游击队骚扰,后勤十分困难。
戈林反对道:“可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所有攻占的土地!”
“我们还有外高加索,有油田!”秦川回答:“如果我们撤回到哈尔科夫防线,以现有兵力的一半就足以保证这条防线的稳固,由此我们就可以派出更多的兵力增援巴库,将苏联人的命脉死死的抓在手里!”
“外高加索的补给呢?”戈林反问:“你别忘了,这样一来外高加索就被分割成无法联系的两块了!”
“不!”希特勒说:“它不是无法联系的两块……”
说着希特勒就指着克里木半岛说道:“我们还占领了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半岛与外高加索隔着一条海峡!”戈林说:“那会增加运输的负担!”
“你说的没错,帝国元帅阁下!”秦川说:“可你似乎忘了,外高加索地区四季如春,本身就是产粮基地,我们在那甚至还缴获了几个兵工厂和炼铁厂,它可以自产粮食和弹药,这就使外高加索需要的补给并不多。另一方面,刻赤海峡最窄处不过4公里,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两栖运输船运输补给!”
希特勒点头表示同意:“所以外高加索就由克里木半岛与我们的防区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空军也可以收缩至外高加索。因为我们拥有制空权,苏联人对我们这样的运输毫无办法!”
克里木是半岛,半岛的安全主要是看制空权,因为它周围的都是宽阔毫无隐蔽可言的海面。
同样的,在巴库方向的登陆战也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海面上登陆那简直就是找虐。
“然后……”希特勒就指着高加索山脉的几个出口,说道:“只要我们能守住这几个通道,再凭借高加索这个天然屏障,苏联人就无法进入外高加索。”
“除非他们用伞兵!”秦川说。
这话不由让希特勒“哈哈”大笑起来,希特勒听懂了秦川说的这个笑话,他当然知道苏联人为了救援巴库曾经实施过空降作战,但那次空降作战只能用各种“业余”来形容,擅长空降作战的德军在那一仗之后就完全不将苏联空降兵放在眼里了。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才头道:“很好的想法,少校!最重要的是,你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这场战役的重点……你说得对,‘巴库油田’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它,苏联人就会有超过一半的机器、坦克、汽车和飞机都开不动,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而我却在想着那些毫无意义的土地、废墟,以及一大堆饿得皮包骨的苏联百姓!”
希特勒会这么想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本人就有很深的石油情节,这是或许是由德国一直以来都缺油决定的。
现在,是该让苏联尝尝缺油的滋味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四十七章 残破战术
据说苏联人在返回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对着那里被彻底清空甚至连公路、铁路都被破坏彻底的废墟目瞪口呆。
苏联军队就别说是追击了,仅仅是这些破坏就足够苏军忙上几个月了……满地的地雷需要排除,田地里、公路中、甚至砖瓦厕所里都有地雷。
麻烦的是排这些地雷又不能像战时一样用炮弹把它们先炸上一遍,于是就要用人工排除,这不仅危险而且工作量相当大。
更为严重的是公路、铁路。
公路方面还好,路基被炸坏了再修,公路桥被炸断了再建一座,路面坑坑洼洼的就补上,这些难度都不大。
问题就是铁路……枕木断了、铁轨被拆了、隧道、铁路桥都被炸塌了,这让苏军欲哭无泪。
要知道铁路在战时可是重要的后勤运输工具,火车可以批量将装备和补给运往前线。
可是现在……需要重建这些铁路的话基本是要从零开始,甚至比从零开始还要麻烦,因为隧道必须重新选址,而且因为斯大林格勒的冶金厂等设备尽数被炸毁,苏联方面就连铁轨都需要在别的地方生产好再运过来。
困难还不仅是这些。
寒冬很快就要来临了,到时苏联军民就必须得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恢复这些设施,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别想把战线往前推……因为即便把战线往前推了但后勤运输无法跟上,送上去的部队差不多就是去送死的。
这其实就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作战的好处。
有句话叫“破坏容易建设难”,毁坏铁轨也就是在火车头后方挂一个倒勾而已,炸毁一个隧道也就是装几包炸药而已。
而苏联人想要重建它们却要付出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代价。
更糟糕的还是这是苏联的土地,苏联人不重建又不行。
从这方面来说,破坏其实才是最好的战术……历史上蒙古就是用这种战术拖垮了经济强盛的宋朝,打进来烧杀劫掠一番就跑,过段时间等宋人重建得差不多了,又打进来烧杀劫掠一番撤出,用不了多久就成为无人防守的地区任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了。
只不过德国人却不擅长有这种战术。
这或许是因为德国人还带有一点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又或者是因为希特勒总是盯着自己占领的土地……就像他所说的,需要为日耳曼民族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于是攻占的土地就是自己的,是自己的就不去刻意破坏,反而干的还常常是重建的工作。
这些都不需要秦川去关心,第21装甲师作为一支精锐部队当然不会被用于撤退工作,他们早早的就搭乘火车撤往外高加索地区构筑防线去了。
秦川的这个营比较特殊,他们拥有直升机,所以当然不需要乘火车。
所以,这可以算是最轻松的一次行军了。
所有人往直升机上一钻,然后直升机就“突突突”的朝高加索山脉方向飞。
康拉德和亚历山大也跟着第一步兵团往外高加索转移。
康拉德与第一步兵团一起,是因为直升机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装备这东西总是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第一步兵团是使用这些装备和发现装备问题的人,而康拉德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亚历山大之所以跟第一步兵团转移,则是保卢斯将亚历山大调到第一步兵团让历练。
其实这更多的是亚历山大自己的意思……保卢斯总是想把亚历山大留在身边照顾好、保护好,但亚历山大却不愿意继续这样下去。
为此,保卢斯和亚历山大还有过激烈的争吵,但最终亚历山大还是说服了他的父亲。
亚历山大对第一步兵团来说还是挺有用的,因为据康拉德说……希特勒特批了直升机的生产,这使直升机的改装和生产速度直线上升,不久就会有另一批20架运输机10架武装直升机下线并被送到外高加索。
使用这些直升机是哪支部队就不用说了,当然是第一步兵团。
也就是说,第一步兵团将会被打造成一支由直升机机动的特殊部队。
而亚历山大,则因为之前与秦川有过几次配合指挥,所以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在后方做直升机部队的后勤指挥。亚历山大对这个分配也十分满意。
他在正式进入第一步兵团时就打趣道:“少校,原本我还想把你挖到第6集团军的,没想到我却被你挖到第一步兵团来了!”
直升机正飞行着,突然士兵们朝窗外大声欢呼起来。
秦川朝窗外一看,一片雪白的山峰映入眼帘,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高加索山脉,此时已进入了冬季,它已经覆盖在一片雪层下,从直升机往下看别有一番风味。
“最高峰5642米!”康拉德说:“而我们的直升机升限是7000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达到高加索山脉的任何一个地方。不需要像山地部队那样跋山涉水,只需要指定一个位置,到那,然后索降……”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上校!”秦川回答:“我们不是山地部队,五千多米甚至都有高原反应,把我们这些人丢到那上面,只怕没几天就冻死了!”
“哦,是的!”康拉德回答:“也就是说,你们是时候进行山地作战训练了!”
秦川不由翻了翻白眼,第一步兵团还真像现代的特种兵一样进行全能训练了。
不过这似乎也的确是必要的,因为可以想像,直升机最大的用处就是在山地作战中可以带着部队如履平地,就像康拉德说的那样,想去哪就去哪,五千多米的高度对普通山地部队来说可能需要几天、十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攀登,有些人甚至永远都到达不了指定的位置。
但是对于直升机不过就是十几分钟的事。
所以,如果不会山地作战,似乎就没有资格使用直升机……他们完全可以把直升机分配给山地部队,毕竟让他们练习索降要简单得多。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四十八章 基诺夫堡
直升机群在基诺夫堡(现称占贾)机场降落。
之所以选择基诺夫堡为基地,是因为它处于高加索山脉东段和中段的正下方,距离高加索山脉及巴库都不远,以直升机的航速都可以快速对这些战略要地实施增援。
一走下直升机士兵们就感觉有些不适应了。
此时是十二月初,苏联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十度左右,而这里却是十度左右的气温,基地附近的德军士兵看着士兵们穿着一身笨重的棉衣和白色的伪装服下来,一个个脸上都挂着些怪异的表情。
“少校!”亚历山大看了看周围,除了远往高加索山脉上能看到积雪外没有一点寒冷的样子,就说道:“我觉得这里似乎并不适合做为我们的训练基地!”
“为什么?”秦川一边脱下自己的伪装服一边问。
亚历山大朝周围摊了摊手,回答:“我们的士兵会适应这里温暖的天气,他们甚至可以光着屁股跳到河里游泳……”
正说着,德军士兵已经一个接着一个赤条条高声欢呼着奔向基地外的小河了。
亚历山大不由翻了翻白眼:“我说什么来着?”
“我觉得这里正合适!”秦川回答。
“我没有听错吧!”亚历山大说:“我们要进行的是高地训练……”
亚历山大朝北面高加索山脉扬了扬头:“那里长年冰雪覆盖气温极低,两者环境相差太大了……”
“所以我们才能煅炼适应能力!”秦川打断了亚历山大的话:“就像把他们从天堂突然丢到地狱里!”
亚历山大闻言不由一愣,然后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其实如果仅仅只是技能方面,第一步兵团尤其是秦川的部队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比如直升级的索降训练其实就是由山地师的教练传授的,接下来只需要补充一些山地作战的要领。
所以,训练更多的应该是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而这就需要环境的差异。
“所以……”秦川对亚历山大说道:“好好享受天堂的生活吧,不久我们又要走向地狱了!”
说着,秦川也把自己脱个精光然后走向小河加入到士兵的行列中。
莫斯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再次被叫到斯大林的办公室里。
斯大林“叭哒叭哒”的抽着烟斗,办公室内弥漫着浓烟的烟草味。
过了好一会儿,斯大林才将烟斗拿在手上,问了句:“这么说,我们的计划泄漏了?”
“我想是的,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回答:“这与德国人用直升机发起的那次突袭并俘虏了我们两个将军有关!”
“我对此感到十分疑惑!”华西列夫斯基说:“据我们的情报显示,是塞宁诺维奇成了可耻的叛徒,斯捷科夫在被俘的当天就英勇献身了。而塞宁诺维奇并不知道计划的内容……”
“但事实却摆在眼前!”朱可夫说:“德国人在我们发动进攻前撤退了,他们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而且,很明显的是他们在谢拉菲莫维奇和阿布加涅罗沃两个方向布下的地雷特别多,交通破坏程度最为彻底,这使我们的军队根本就无法追击!”
华西列夫斯基还想说什么,却被斯大林制止了。
“现在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斯大林说:“德国人撤退可以说是件好事,因为我们收复了属于自己的大片土地,这对我们鼓舞士气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斯大林把烟头放在桌面上磕了磕,倒掉里头的烟灰,再抓些烟草对着台灯的光线小心翼翼的塞进烟斗,说道:“这个鼓舞作用十分有限,因为他们不是我们打退的,而是主动撤退的。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数百万军队都不足以保护这个国家,她就像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德国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难想像,明年春天,等冰雪消融天气转暖之后,德国人又会再发起一次进攻,然后再一次大批屠杀苏联军民,再次破坏完我们在冬季刚修好的公路、铁路和房屋,然后退出去!”
“不,斯大林同志!”朱可夫说:“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你用什么来保证?”斯大林说:“铁木辛哥元帅曾经也做出过类似的保证,那时巴库油田还在我们手里,我们还有足够的石油开动机器!”
铁木辛哥就是发起哈尔科夫战役的指挥官。
不过这却不怪他,斯大林似乎忘了在哈尔科夫发起反攻是他的命令,而当时许多苏军将领都认为反攻时机还未成熟而反对这个反攻计划。
“我们可以沿着顿河构筑防线!”朱可夫说:“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德国人挡在顿河西岸!”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朱可夫同志!”斯大林划燃了火柴点着了烟斗,抽了两口又接着说道:“德国人除了撤退到顿河西岸外,另一个方向就是撤到外高加索!”
“当然,斯大林同志!”
“而外高加索是位于顿河东岸的!”斯大林说:“也就是顿河防线的侧翼。这意味着,我们如果以顿河构筑防线的话,明年春天,我们就会遭到德国人的两面夹攻……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渡过顿河就可以朝我们发起进攻!”
这就是秦川这种战略布局的另一个高明处。
外高加索可以说是一个战略要地,占领了它就可以以高加索山脉为天然屏障,退可守进可攻,一走出外高加索进入北高加索,马上就威胁顿河防线的侧翼对其呈包围之势。
反观苏军,却因为侧翼德军的威胁无法构筑一道较为安全的防线……只有河流才可以阻挡德国人装甲部队发起的闪电战,可他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朱可夫说:“我们在建立顿河防线的同时,还要与他们争夺高加索,甚至巴库!”
“什么时候?”斯大林问:“等到明年春天吗?那时德国人已经发起进攻了!”
“不,就是现在!”朱可夫回答。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五十章 维修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军官都像斯莱因上校及斯特莱克将军那样好相处。
不过,或许是因为秦川总是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所以才会觉得自己的长官好相处……军官们乃至士兵们都喜欢能给他们带来胜利的人,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对于军官来说还有功勋以及在同级人员面前有值得炫耀的谈资。
秦川就是那个能给他们胜利的人,于是当然就会得到特殊的优待。
有句话叫“绝对的权力就会产生绝对的腐败”,有些军官就会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做出令人生厌的举动。
康拉德上校就带着一个少尉找到秦川。
“少校!”康拉德说:“我希望你能帮帮这个少尉!”
秦川打量了一眼康拉德旁的少尉,他不喜欢这个少尉有些畏缩的样子,这不是一名士兵应有的表现。
后来秦川才知道他的确不能称作一名士兵,或者说像秦川理解的那样是一名作战士兵。
“他看起来并不像需要帮助的样子!”秦川回答。
“他叫比德曼!”康拉德给秦川递上了一根烟,朝那名少尉扬了下头,说道:“他是个武器专家,一个精密工具制造者,在陆军武器学习过,因为我和他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所以说到一块去了。你知道的,我喜欢去维修部看看并跟那里的人聊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