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如果我们不能喊呢?”秦川问。
“什么意思?”
“记得我们的‘捕鼠行动’吗?”秦川反问。
“当然!”
“在那次行动中,我们分成几个小队朝目标靠近!”秦川说:“这些小分队距离我都很近,但我却无法对他们实施有效指挥。或者说,我只能依靠信号弹来指挥他们!”
康拉德闻言不由“哦”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而这些小型步话机,虽说传输距离短对大规模作战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在这种小部队作战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吗?”
“是的!”秦川回答:“比如小分队之间的配合,还有直升机与地面部队的配合等等,都需要这种通讯设备!”
康拉德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我马上去和比德曼讨论下!”
“等等!”秦川拦住了康拉德:“我希望它能接到头盔上!”
“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秦川解释道:“就是我们不一定要将它抓在手里,我们可以将这种小型步话机背在身上、跨在腰间,由于发射和接收装置接到头盔上分别在我们的耳边和嘴边,于是我们就能不用手操作就可以实现通话。”
“很好的主意,少校!”康拉德不住的点着头:“这样我们就可以空出双手与敌人作战了。而且这听起来要实现并不困难!”
看着康拉德离开的背影,秦川不由松了一口气,如果有这种小型步话机指挥起来就轻松多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加索山脉
其实这种手持小型步话机在二战时的确有过,生产国当然是不缺钱的美国……德国、苏联甚至英国都因为资源篑乏而不敢动这种只能传输1.5公里的步话机的念头,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浪费:虽然一部不值多少钱,但如果要供给一支十万、二十万甚至数百万军队,那就不是小钱了。
美国当然不在乎这个,于是一生产就是13台,型号为bc611,可以说手机的鼻祖,样子就像是以前的“大哥大”。
只不过秦川对其做了些改进,也就是用导线将话筒和听筒连到了头盔上,这样就基本完善了类似“捕鼠行动”作战中对通讯设备的需求。
当然,秦川不可能就这么等下去……随着第一步兵团都掌握了直升机索降的战术,训练很快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进山训练。
对于高加索山脉,秦川等人并不陌生,之前奔袭巴库油田时秦川等人就在山地师的带领下翻越高加索山脉。
但此时的情况下与当时不怎么一样……之前翻越时是夏季,而此时已进入冬季,高加索山脉上已覆盖着皑皑白雪,气温、环境等全都变了样,尤其还是直接将德军士兵从10度的地方拉到了零下二十几度,从平原带到了高山。
直升机带着秦川等人“突突突”的往雪山方向飞,半小时才到达约定的地点……位于东段高加索山脉的第1山地师指挥部。
直升机飞近,白茫茫一片的雪山上打出几发红色的信号弹,隐隐还有人在雪山上挥舞着红黑相间的军旗,于是直升机就知道该降落在哪里了。
事实上直升机并没有降落,而是在靠近目标区域上空实施索降……这一方面是因为训练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担心直升机起降时的震动引起雪崩。
当然,除了士兵们索降下去外,还从绳索吊下一堆堆的补给……部队训练和生活需要这些补给。
当秦川滑下去的时候,就见一名穿着厚厚的棉披风的军官迎了上来热情握着秦川的手,问:“少校,还记得我吗?”
秦川花了一点时间才认出那是第一山地师的弗雷科少将,他已经瘦得颧骨高高的突起,而且面色黝黑,看起来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发生什么了,将军?”秦川问。
弗雷科少将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还是回工事再说吧,我可不愿意在这样的天气里在外面闲聊!”
秦川带着部下踩着雪层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弗雷科少将往前走,虽然登陆点距工事不远,看起来只有两百多米的距离,但士兵们爬到工事时还是上气不接下气的。
“这里的高度只有三千米!”弗雷科少将说:“空气稀薄程度还在可接受范围,如果往更高处走,你们会发现那才是一种折磨!”
工事是苏联人留下的,由一个山洞改造,里面十分简陋,大多数东西都是由木头和石头制成,如果不是枪架上架着一把把步枪,简直就像是野人住的地方。
“嘿,先生们!”面包师打开一个补给袋,从里头取出面包冲着工事里的官兵们招呼道:“我们给你们带来了面包,需要……”
话音未落,官兵们就“哄”的一下围上来抢了起来。
“现在!”弗雷科少将对秦川说:“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少校。因为大雪封山,我们已经有段时间没得到补给了!”
“我很抱歉,将军!”秦川说:“我刚刚才知道这个!”
“不!”弗雷科少将说:“你不需要抱歉,我们知道这些。”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知道直升机?”
“是的,当然!”弗雷科少将回答:“他们告诉我们直升机的事,说这种神奇的飞机可以给我们带来补给,但需要等待!”
“他们可以选择先让直升机送一批补给上来!”
“他们不会这么做的!”弗雷科少将说:“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还能坚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担心这会过早暴露直升机的作用。你知道的,外高加索到处都是苏联人的间谍!”
秦川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这也是第一步兵团直到这时候才进行雪山训练的原因之一……
苏军虽然知道德军有直升机存在,却并没有意识到直升机能在高加索山脉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一开始就对高加索又是运送物资又是索降兵力的话,位于外高加索的间谍很快就会把他们看到的报告给苏军……直升机运输可以说藏无可藏,因为它是飞在天上的很容易被发现。
所以,德军保安师需要对外高加索进行几次大规模的搜缴电台的活动,尤其是直升机飞行路线附近。
秦川给弗雷科少将递上一块面包,弗雷科少将初时还保持着一个将军的仪态,但很快就不顾一切的往嘴里塞着面包然后大口咀嚼起来。
弗雷科少将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问着:“所以,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直升机是吗?”
“是的!”
“很高兴知道它是真的!”
“你是说……”
“那是一个谣言!”弗雷科说:“有人说直升机并不存在,那只是欺骗我们在这里坚守下去的一个借口。”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一刻,他似乎感受到了第1山地师在高加索山脉上驻守的那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
弗雷科接着说道:“如果你们要训练的话,我建议你们快一点,因为我相信苏联人很快就会对高加索山脉发起进攻了!”
说着弗雷科摇了摇头:“难以想像,他们居然会在这时候进攻高加索山脉,他们一定是疯了!”
秦川却觉得苏联人没有疯。
因为如果站在苏军的角度上看,选择在这时候进攻高加索会有很多好处,比如苏联人耐寒、对地形熟悉等等。
至少,这会比他们从海上进攻巴库要好得多。
但秦川相信,苏军在做这个决策是没有考虑到直升机。
所以,他们这是跳进了德军设下的陷阱。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五十六章 秘密
今天有事,只有三更了,抱歉!
********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比如枪械润滑油在极寒状态下会影响流动性无法起到润滑作用甚至会被冻上。
在这方面,stg44又表现出了它极强的安全性,因为其零件之间空隙较大是相对比较粗糙的装备……这是因为stg44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就投入量产,当然,这是由战场需求决定的。
而相比起stg44,德军的其它装备比如k98k、机枪,则是精密加工的装备,零部件间空隙很小,而这样的装备在极寒环境中就更容易因为润滑油问题而被冻上。
秦川的狙击枪就发生卡壳的问题,而别人的stg44则打得“哗哗”响。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克里斯蒂安说道:“你们回去擦擦枪,然后使用冬季润滑油!”
“冬季润滑油?”秦川感到疑惑。
去年他们在霍尔姆时也曾经碰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他可没听说过有什么冬季润滑油。
“是的,冬季润滑油!”克里斯蒂安回答:“莫斯科战役后他们就弄出了这玩意,它可以在低温下保持润滑而且不结冻。虽然还没有全面装备,但是我想……”
克里斯蒂安带着妒嫉的眼色的扫了秦川等人身上的装备一眼,说道:“我想你们要弄到那玩意并没有什么困难!”
这倒是,现在的第一步兵团几乎可以是最优先配给的部队了。
“少校!”接着克里斯蒂安就压低声音说道:“如果你能给我们也弄一点的话,我们会感激不尽的!”
“当然!”秦川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他知道这润滑油对前线的士兵们意味着什么,在战场上那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更重要的还是士兵们作战时会有顾忌……他们不知道当自己扣动扳机时手里的枪是否会朝敌人打出子弹,这会使他们不能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战斗本身,这对一名优秀的士兵简直就是个噩梦,就像一个骨灰级游戏玩家却配了一个失灵的鼠标。
因此,在得到秦川的承诺时,克里斯蒂安就睁圆了眼睛望着秦川,带着些不信的表情问:“是真的吗,少校?”
“当然!”秦川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谢谢,少校!”克里斯蒂安感激回答。
“不需要感谢!”秦川说:“这是你应得的,你教会我们很多!”
“我还有更多!”克里斯蒂安说。
“什么?”
“抱歉,长官!”克里斯蒂安说:“我原本并不打算告诉你们的,虽然你是我们的战友,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秦川有些哭笑不得:“哦,克里斯蒂安……你要知道,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救你们的!”
“谁知道是谁救谁呢?”克里斯蒂安回答:“山地是属于第1山地师的,少校!”
于是秦川就明白了,第1山地师根本就不认为第一步兵团能发挥什么作用,如果说能发挥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用直升机给他们带来补给。
不过克里斯蒂安说的也没错,第一步兵团看起来的确像是山地战的菜鸟……因为第一步兵团才刚刚开始山地战的训练。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凭什么第1山地师在这高加索上驻守了那么久吃了那么多苦,他们甚至连食物和弹药都极度篑乏,而第一步兵团这些不会山地战的菜鸟却一上来就是一身崭新的、山地师梦寐以求的雪山装备。
这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部队与部队间会有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就取决于两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于是会激励两支部队争相杀敌。
这也可以说是一件坏事,比如实战经验更丰富的第1山地师就不太愿意把压箱底的“绝活”都翻出来。
“好吧,上尉!”秦川说:“现在可以告诉我你没告诉我的那些了吗?”
克里斯蒂安犹豫了下,问:“你保证会为我们提供冬季润滑油?”
“当然!”秦川回答:“就算你不告诉我,我也会为你们提供!”
“为什么?”克里斯蒂安有些不解。
“看看我的部下,上尉!”秦川说:“看看你身边的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亲人,包括我也一样。亲人都在家里等着我们回去,如果你们因为得到冬季润滑油能取得胜利,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少死几个人,明白吗?我想要的就是这个!”
“好吧!”克里斯蒂安点了点头,然后朝正打得“哗哗”想的机枪扬了扬头,问:“发现机枪有什么问题了吗?”
秦川看了看,那挺机枪打得很顺畅,似乎没什么问题。
“看仔细些!”克里斯蒂安强调。
接着秦川就明白了,雪层很松,机枪架在雪地里射击会因为震动不断下陷,于是机枪手不得不常常把脚架从雪堆里拖出来换个位置射击。
秦川点了点头,问:“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克里斯蒂安回答:“你只需要在机枪脚架底端稍偏上的位置绑上一个十字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加装上其它东西……”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增加它的接触面积!”
“是的!”克里斯蒂安回答:“这样它就能在雪地上保持稳定,或者可以说不那么容易下陷,重机枪也类似!”
“好主意!”秦川赞了声。
顿了下,秦川就问道:“你保证没有其它需要告诉我的吗?”
“这就要看你还有什么可以给我们的了,少校!”克里斯蒂安摆出一副奸商的面孔。
“好吧!”秦川妥协了:“说吧,你们还需要什么?”
“不是我们!”克里斯蒂安回答:“我想要一双与你们一样的雪山靴!”
“成交!”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只是一双雪山靴。
“告诉我,还有什么?”秦川问。
“少校!”克里斯蒂安慢条斯礼的回答:“我的答案就是……我保证没有其它需要告诉你了!”
秦川不由一愣,然后就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克里斯蒂安则得意的哈哈大笑。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五十九章 煤油灯
有了供给点和供给站,苏军进攻时的补给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朱可夫将一个山地师第22山地师用于进攻西段高加索、一个山地师第39山地师用于进攻中段高加索,两个主力山地师也就是从外高加索方面军退下来的大多拥有山地作战经验的第9、第20山地师用于进攻东段高加索,第242山地师用作预备队。
其实用作预备队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运输补给的后勤队……预备队是用来在特殊情况时应变用的,而在高加索山脉上的战斗,即便是山上出现了特殊情况紧急情况,留在山下或是后方的部队基本帮不上忙。
朱可夫的想法是,西、中两段高加索第一战略目标是骚扰、牵制,第二战略目标就是攻占……德军虽然名为三个山地师,但其实却只有一个德军第1山地师能发挥作用,另两个罗马尼亚山地师只是被当作运输队。
也就是说,苏军在西、中两段是以一个山地师对德一个团。
东段就更是朱可夫的必取之地了……只要控制了东段高加索,就能居高临下的封锁甚至包围驻守巴库油田的德军,这是夺取巴库的油田的关键。
不过就算东段无法取得胜利,西段中段能取得胜利的话……苏军步兵也同样能够穿过高加索山脉从后方包抄德军。
德军方面马上就紧张起来,第1山地师指挥部里到处都是电台、电话的声音以及参谋们走来走去忙碌的身影。
“苏联人今天下午已经到达东段山口!”弗雷科少将指着地图说道:“他们的兵力有一个团,而我们驻守在那的兵力只有两个连!”
这是由德军兵力不足决定的,一个山地团驻守整个高加索东段,这个高地几个人那个高地几个人,很快就用光了,有些地方甚至因为无人驻守而不得不让罗马尼亚山地师充数。
“他们请求增援!”说着弗雷科少将就将目光投向了秦川。
山地作战尤其是极寒情况下的山地作战麻烦处就在这里……增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看起来似乎很近,但走起来就要翻山越岭没有几天的时间办不到。
而那时,山口只怕已经失守了。
但有一支部队是例外,那就是第一步兵团。
“我们可以再等等!”秦川说。
“等?”弗雷科少将疑惑的问道:“少校,难道你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士兵被包围么?”
“现在不是时候,将军!”秦川回答:“山口是险地,何况我们还有工事而敌人什么都没有,虽然敌我兵力相差很大,但守住几天并不是问题!”
“这一个团很可能只是苏联人的先锋部队!”弗雷科少将说:“他们后续还会有更多!”
“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将军!”秦川回答:“我希望他们更多的部队上山!”
这时工事外传来了直升机的声音,两人不约而同的往外望去……直升机送来了一批新的补给,另外还索降了十几个人。
秦川并不知道那些是谁,直到他们走进工事才发现原来是斯莱因上校及他的指挥部。
斯莱因上校先是向弗雷科少将敬了个礼:“将军,第1步兵团团长斯莱因向您报道!”
然后斯莱因上校又转身对秦川说道:“少校,由于确定苏军进攻高加索山脉,曼施泰因元帅命令我们暂编入第1山师指挥!”
弗雷科少将将目光投往秦川,秦川则无奈的扬了扬眉,挺身问:“您的命令是什么,将军?”
“发生了什么?”斯莱因上校看着气氛有些奇怪,不由疑惑的问了声。
“没什么,上校!”秦川回答:“我与将军的意见有些不同!”
“将军!”斯莱因上校说:“我建议您多考虑考虑少校的意见!”
“你甚至还没听我们之间因为什么争吵!”弗雷科少将有些恼怒。
“抱歉,将军!”斯莱因上校说:“虽然我的确应该这么做,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似乎没这个必要。因为最后你总会发现自己是错的。我只是……省略掉中间的过程。”
弗雷科少将苦笑道:“好吧,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斯特莱克少将愿意把你们丢给我了!”
斯莱因上校和秦川不一愣,接着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在前线作战的人大多都知道一点,协同的两支部队虽然有竞争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是同在一艘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只要是个聪明人,他们都会放下自己的军阶、面子或是其它的什么尽可能的使用最实用、最好或者说最值得信任的方案。
因为他们都明白一点,这关系到整支部队乃至自己生命的问题,没什么会比这更重要了。
弗雷科少将是聪明人,斯莱因上校同样也是,所以他们能够分别指挥两支部队紧密协同。
顿了下,斯莱因上校就告诉秦川一个好消息:“新的一批直升机两小时前已经到达基诺夫堡了,维修部对他们进行初步检查,状态良好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我们现在有多少直升机可以使用?”弗雷科少将显然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我正要向您报告,将军!”斯莱因上校试图打开文件包,却发现皮制防水的文件包已经被冻上打不开了。
斯莱因上校尝试了几次都没成功,不由骂了声:“这该死的天气……”
“你应该这样做!”弗雷科少将拿过煤油灯,用火焰对着接合处隔着一段距离烤了一会儿,然后再把文件包交还给斯莱因上校。
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斯莱因上校摇了摇头,说道:“看来我也得准备一盏煤油灯了!”
“当然!”弗雷科少将接过文件一边翻阅着一边说道:“不过你得小心,如果不恰到好处的话,就会把文件包点燃了!”
“哦,上帝!”正在脱帽子的斯莱因上校说:“我的头发跟帽子冻在一起了!”
秦川马上把煤油灯递了过去:“上校,您的煤油灯!”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六十章 山口
山口,又称“垭口”或“山鞍”。
通常认为,山口是山脊两边的河流侵蚀切穿分水岭的结果,它会自然的成为穿过一座山脉的通道,而且由于它通常地势较低,通过的成本会成级数的降低。
东段高加索山脉的马米索伊斯基山口就是这样的一个山口。
(注:现代在这个山口建了一条公路,从萨尔达至奇利克)
费多尔上尉是第1山地师第100团的一个连长,他们负责固守山口的左侧,另一个连也就是二连驻守在山口的另一侧。
费多尔上尉和他的部下已经在这里抵挡苏军整整六天了。
费尔多上尉的一连和二连采取的是交替掩护的战术,简单的说,就是当苏军朝一连阵地发起冲锋时,一连就稍稍抵抗一下然后沿着交通壕撤至第二道防线,苏军会尾随着德军往前追。
然后很自然的,苏军冲锋队形的侧翼就会暴露在山口对面的二连的枪口下,接着一连与二连协同将苏军打回去。
同样,如果是苏军朝二连进攻,二连也会后退把正面一道防线让出来使冲锋的苏军遭到两个连德军的夹攻。
德军士兵将这种战术称为“探戈”,因为两个连队就像两条“探戈”中的两条腿,互相配合着一进一退。
战斗还算轻松,因为费多尔还有空在步话机里与二连连长汉斯上尉争论:
“如果说这是跳‘探戈’的话,那么二连一定是男的!”汉斯上尉说。
“不,当然不!”费多尔在炮声中气急败坏的反对道:“一连打退苏联人的进攻整整比你们多了五次,我们才是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