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曼施坦因马上把这个想法向希特勒报告。
希特勒没有多想,当场就同意了这个“比赛”计划……此时希特勒对前线部队的控制已越来越紧,对部队团级以上的调动都需要希特勒的亲自批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与德国军队在战斗中的灵活性和艺术是相反的,但没人敢尝试对此表示抗议。
秦川的心思当然没有放在这上面。
如果说棒球赛对德军士兵来说是一种放松的话,那么秦川的放松就是乘着这时间专心与康拉德和比德曼进一步讨论直升机的改进问题。
但这时却有一个人借着棒球赛的机会找到了秦川。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七十二章 坦克杀手
说实话,有时就连秦川都不确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说反叛组织是正确的,他们也的确有他们的道理,第三帝国很难维持被苏联、美国、英国夹攻的战争……甚至可以说,德国能坚持到现在而且还占据上风,完全是因为丘吉尔在背后帮了大忙,他为了英国的利益一直在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
而历史还告诉秦川,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国被打败。
从这方面出发,那么反叛组织就是正确的,即便他们内部都不统一,即便他们用了一个没有感召力不擅长作决定的贝克接任总统,即便德国在他接任后会分裂并加速德国的灭亡。
但最终,情况肯定会比一直坚持到45年几乎整个德国都被打成废墟要好得多。
说反叛组织是错误的,则是情况肯定不会像反叛组织想像的那么顺利……杀死希特勒,国防军逮捕党卫军及纳粹军官,控制局面后就与盟军谈判并停战。
反叛组织没有意识到的是,盟军会与德国谈判停战的基础,就在于德国军队还保持或是保持着部份能与他们对抗的战斗力。
否则,如果德国内部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战斗力急剧下降无法抵挡盟军,那么盟军就会要求德军投降而不是谈判。
但显然,四分五裂乃至失去士气的德国无法保持原有的战斗力。
所以反叛者希望出现的局面只能说是一种理想。
“中校!”康拉德走进房内,见正在对着武装直升机沉思的秦川说道:“还在为这大家伙发愁吗?”
秦川不由一愣,然后就意识到康拉德误会了,不过他没有否认,顺水推舟就点头说道:“是的,上校,能不发愁吗?”
“我们的确有发愁的理由!”康拉德站在武装直升机面前摇了摇头:“虽然它在实战中被证明是很有用的,可是却存在天生的缺陷!”
康拉德所说的缺陷,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对抗中得出的结论……它无法对抗坦克甚至装甲车,即便是为它装上大口径穿甲能力强的机炮。
原因很简单,机炮攻击目标必须得攻击目标的顶部装甲,而且距离目标必须近,否则无法命中不说,还可能无法穿透目标装甲。
而在这之前,敌人装甲车、坦克上的高射机枪很容易就能将武装直升机击落。
即便是将武装直升机的底部装甲加厚到高射机枪无法穿透也是如此……原因在于,目标坦克和装甲车不会是单个出现的,它们往往是十几辆、几十辆甚至数百辆一起投入战斗。
当武装直升机飞临某辆坦克上空希望摧毁目标时,其它坦克或装甲车就可以用它们的高射机枪对准武装直升机脆弱的侧面。
更糟糕的还是,武装直升机两个巨大的旋翼也极为脆弱。
这使武装直升机很难与坦克对抗。
“它或许就不适合对抗坦克!”正在检查武装直升机状况的比德曼从机身下钻了出来:“我们知道的,坦克是行走在陆地上的,这使它可以在同样的动力下携带更厚的装甲及更猛的火力。而直升机是飞在天上的,它必然会因为这一点受到限制!”
秦川理解比德曼这话的意思,坦克需要的不过就是依靠动力转动履带使其能在地面机动,这显然比整个飞在空中的直升机容易得多,于是直升机与坦克相比必然会有装甲薄、火力弱的缺点。
但不应该会出现这种状况才对,因为在现代直升机可是被称为“坦克杀手”。
接着,秦川很快就明白了……直升机之所以能被称作“坦克杀手”是因为它可以装备反坦克导弹,能在远距离精确的摧毁坦克。
这同时也使直升机不需要近距离对抗坦克,于是那些先天的缺陷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导弹,正在非洲实验的导弹也就是163的进程。
想到这里,秦川就问了声:“163怎么样了?”
“哦!”康拉德回答:“我两天前与他们联系了一次,安娜让我代她向你问好,我把这事忘了,抱歉!”
“上校!”秦川说:“我这次问的不是安娜!”
“呃……中校!”康拉德有些无奈的说道:“下次就别再问163了好吗?你可以更详细些,比如让我告诉你实验进程或是安娜!”
“好吧!”秦川回答:“这次我想知道实验进程!”
康拉德将秦川拉到了一边,毕竟这是军事机密,不能让任何其它人听到,包括比德曼在内。
“好消息!”康拉德说:“我们已经成功的用163击毁了一架美国人的高空轰炸机!”
“人工遥控还是……”
这才是关键,如果是人工遥控的话,能击落目标一点都不稀奇。
“雷达引导!”康拉德回答:“他们发射了五架163,其中一架准确命中并将目标击落。我们相信……美国人还不知道它是无人操作且自动追踪目标的!”
秦川点了点头,毕竟这种控制技术是跨时代的,美国人看到有架类似飞机一样的东西在后方转向跟踪,并最终命中目标……会想当然的以为那是有人操控的自杀式飞机,毕竟163原本就是一款有人飞机。
“很好!”秦川对这研发进度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似乎也正常,德国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以及强大的工业能力,他们欠缺的只是想法。
比如他们一直把v1定位于廉价的可以大面积覆盖的炸弹,而没有想过提高它的精度,而163则被定位于有人驾驶的战机……把它们结合起来,再加上一些定位追踪技术,就可以做出最原始的防空导弹。
“可是,这跟我们讨论的问题有关系吗?”说着康拉德就把目光转向武装直升机。
“当然有关系,上校!”秦川回答:“我们不但可以把163做大,还可以把它做小!”
“做小?”闻言康拉德不由笑了起来:“做小有什么用吗?”
但是,当康拉德看到秦川把目光投向武装直升机后,就似乎明白了什么。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七十三章 有线制导
“你的意思是说……”康拉德有些不敢相信的望向秦川:“把163做小然后装到武装直升机上去?”
“是的!”秦川说:“我们可以把它做小,不是吗?因为不要求高空、高速,我们的目标也不是快速飞行的敌方战机,而是速度慢得多的坦克或装甲车,这显然比战机更容易跟踪!”
“说的对,中校!”康拉德点了点头:“这虽然是个疯狂的想法,但是……似乎是可行的,甚至……从理论上来说,它或许会比163更容易实现。因为就像你说的,我们的目标是速度慢得多的坦克!”
想了想,康拉德又说道:“不过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弄出来的,中校。你知道,它至少要等163研制成功或是关键技术尤其是自动追踪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然后我们才能想办法把它缩小并运用到武装直升机上!”
“我知道!”秦川回答:“所以,我认为布劳恩应该要抓紧时间了!”
“当然,中校!”康拉德点了点头:“我马上把这个想法告诉他!”
“不!”康拉德正要离开却被秦川拦住了:“上校,如果这类反坦克武器需要的时间很长的话,我想我们还需要做另一手准备!”
“另一手准备?”康拉德疑惑的望向秦川。
“是的!”秦川回答:“我们的反坦克装备还是严重不足,以至于我们需要大量使用88高炮抵挡敌人坦克,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拥有火箭筒,但它的射程太短,只有160米左右,甚至如果在有风的地方其精度还会成级数缩短……我在想,我们是否能将这种可调节的跟踪技术用在单兵反坦克装备上!”
“这不可能,中校……”康拉德说:“不管是163也好,v1也好,它们虽然很廉价,但还没有廉价到能够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的地步,而且它们速度很快,我们根本来不及调节!”
康拉德说的没错,即便德军有实力装备,v1和163都是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发射的,这意味着打一千米甚至更远的目标只需要几秒的时间,操作员根本就没有调整并瞄准目标的时间。
“我知道这个!”秦川回答:“但如果我们用火箭弹改装呢?”
闻言康拉德不由愣住了。
火箭弹就完全没有康拉德刚才所说的缺点了,它本身就很廉价,列装部队完全不是问题,其速度也不快……每秒70米,如果是攻击1000米外的目标,操作员就有大约15秒的反应时间和操作时间。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v1的操控系统移植到火箭弹上?”康拉德问。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可这会存在许多问题!”康拉德想了想就回答:“你知道的,如果同时几枚这样的火箭弹发射,无线电遥控间就会互相干扰,另外还有敌人无线电干扰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为它们牵上一根导线?”秦川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导线?”康拉德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秦川。
“是的,导线!”秦川说:“就像牵电话线一样,一直有一根导线连接着这枚火箭弹,不过这导线应该尽可能细,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根导线操控这枚火箭弹而不是通过无线电,它会比无线电遥控廉价得多,而且不用担心敌人干扰,你说是吗?”
“说得对,中校!”康拉德瞪大了眼睛回答:“从理论上看这想法完全可行,甚至实现起来也不困难……这真是太棒了,中校,我想我们很快就会拥有一款能够远距离摧毁敌人坦克的装备了!我得走了,中校,我得走了,我得把这些告诉布劳恩……”
话还没说话,康拉德就已经消失在秦川的视线里。
比德曼见康拉德那急急忙忙的样子就不由疑惑的问了声:“上校怎么了?”
“没什么?”秦川回答:“他只是有些兴奋而已,你会习惯他这样子的!”
秦川接过比德曼递上来的烟,吐了一口烟雾后,就情不自禁的想着……如果自己能稳住战线,那么反叛组织是否会对胜利多一点信心进而改变他们的想法?
秦川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只能往这方向走,反叛组织胜利或是希特勒胜利都不是秦川希望看到的。
原因很简单,反叛组织胜利就意味着德国会提前被击败。
希特勒胜利,则很有可能会将反叛组织一网打尽……而反叛组织中又有相当一部份是国防军的高级官员,比如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总参谋长、军情局局长等等,甚至就连隆美尔都牵涉其中。
另外还有银行业、教会、大学、警察局等各界名流。
这些人毫无疑问是德国的中坚力量,将他们全部清除掉本身对德军乃至德国都是一种损失,从此德国的战争机器也就无法正常运转接着就正式进入苟延残喘的时期了。
在秦川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格里斯多夫也暗中把与秦川接触的事告诉了反叛组织。
对此,反叛组织甚至还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专门针对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他对我们来说是个危险!”有人拿着对话纪录说:“他明确的拒绝了我们,这就意味着他随时都会揭发我们!”
“不!”格里斯多夫上校反对道:“他不会这么做的,如果他会的话,我早就没命了!”
“可是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先生们!”格里斯多夫上校回答:“他知道的人只有我,如果真到那一刻,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于是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才停了下来。
“那么……他就是我们应该尽力争取的对像了?”
“同样也不容易!”格里斯多夫上校回答:“虽然他与我们一样,是为了德国的利益考虑,他也有根本的不同……我们认为德国会输了这场战争,但他却认为德国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或者……”
“或者什么?”
“我不确定!”格里斯多夫上校回答:“在跟他接触时,我感觉他似乎想凭一己之力改变这场战争……”
会议室里不由传来了几声笑声,似乎觉得这不可能同时也是自不量力。
但格里斯多夫却回答道:“先生们,想想他曾经做过的事,你们忘了他是‘传奇上士’,这并非不可能!”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七十六章 会面
当然,这首先得秦川要有一个计划,而且必须要用这个计划说服反叛组织或者至少要让他们相信这个计划会比推翻希特勒更好。
“我需要与他们见个面!”秦川说:“这样我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
“当然!”格里斯多夫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会安排的!”
几天后格里斯多夫就把事情安排好了……因为第21装甲师的球队一次又一次的取得了胜利,所以他们需要飞到基辅与驻守在那里的第3装甲师以及另外两个步兵进行几场比赛。
秦川作为“传奇上士”,军情处认为他有必要跟随球队一起前往基辅并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这合情合理,德军部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活动,秦川就接到许多类似的邀请,只不过大多数都被他拒绝了而已。
当然,重点肯定不是演讲或是棒球赛,虽然秦川的出现引起驻基辅的德军一声声欢呼。
就像维尔纳说的:“中校,我发现不管我在赛场上怎么卖力始终也无法超过您!”
“这是当然的!”同是棒球队中一员的阿尔佛雷多回答:“这里是战场,战场上的明星永远是‘传奇上士’!”
“那我又是什么?”维尔纳问。
“开胃菜吧!”秦川说:“让我们的军队在将来的战斗中胃口会更好些!”
“好吧!”维尔纳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希望是烤田鼠!”
士兵们听着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赛前的简短演讲对秦川来说算不了什么,他甚至都没有准备,走到台上就即兴发挥的说道:“有一场比赛将在我们之间展开了,虽然我们在战场上是战友,但在赛场上却是敌人,当然……不是用步枪和手榴弹互怼的那种敌人!”
台下的德军官兵们“哄”的一声就笑了起来。
“但是,我们是军人!”秦川话锋一转:“即便是在赛场上也要有军人的血性和勇气,所以,使出你们所有的本领……赛场上见!”
台下发出一片欢呼声,跳跃着向秦川挥着手。
秦川这简短、干脆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显然很合他们的胃口。
因为是非正规比赛,所以球队早上到中午休息两小时下午两点左右就开始比赛。
而秦川,在观看了一段时间的比赛后就和格里斯多夫离开了。
两人在街上像散步似的一边聊一边走,确定没人跟踪之后才跨上了一部吉普车。
吉普车一步急驰,在基辅的一幢房前停了下来……看起来是某个将军的住宅,因为房外还有德军士兵站岗。
秦川暗道这样的安排还算合理,因为就算被发现什么,军官们在将军的房间里聚一聚讨论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走进楼房就是一条长廊,走到尽头后格里斯多夫就在门前按照暗语敲了几声,门“吱呀”一声从里头打开了。
这里应该是书房,光线很暗,里头坐着十几名军官,看军衔有的是校官有的是将官,还有几个穿便装,气氛有些紧张诡异。
后来秦川才知道,这些人对秦川还有些担心,担心秦川是放长线吊大鱼……也就是以为秦川之前的表现是为了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再把他们这些人都挖出来。
直到格里斯多夫以性命保证,他们最终才同意这次会面。
“先生们!”格里斯多夫介绍道:“相信你们都知道了,这位就是‘传奇上士’,弗里克中校!”
秦川走前两步,让昏暗的灯光照在自己的脸上,然后十分冷静的朝几个方向微微弯腰致意……他知道,把自己置于显眼处可以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果然,书房里的气氛就轻松了些,秦川隐隐还听到有人松了口气。
“中校!”黑暗中有人说道:“我们就不自我介绍了!”
“当然!”秦川回答。
“你有什么想要告诉我们的吗?”
“不,没有,先生!”秦川回答。
秦川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就连格里斯多夫也不例外。
“确切的说!”秦川回答:“我到这不是告诉你们什么,而是帮你们解决问题的!”
黑暗中的众人不由一愣,接着就有几声若有若无的笑声。
“那么,你认为我们的问题是什么?东线,还是元首?”
“不,先生!”秦川回答:“是法国!确切的说是法国北部,或者也可以说是美国人和英国人!”
“那为什么会是我们的问题?”
“因为你们相信没什么能抵挡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法国北部登陆!”秦川说:“所以德国最终会战败,所以你们只能选择另一条路!”
书房中立时就鸦雀无声,安静得连根针掉了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很明显,秦川是说中了他们的心事。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说道:“好吧,让我们开诚布公的谈谈吧!”
接着书房里的灯就亮了起来,秦川意外的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特莱斯科夫少将。
第一步兵团在霍尔姆坚守时就是他负责与第一步兵团协同的,胜利后秦川与特莱斯科夫见过一面。
特莱斯科夫少将上前与秦川握了握手,说道:“你好,中校!好久不见!”
“将军!”秦川虽然知道特莱斯科夫少将是反叛组织中的一员,但在这里见到他还是有些意外。
“没什么好奇怪的!”特莱斯科夫少将笑道:“要么忠于德国,要么忠于元首,我们只是选择了前者而已!”
接着特莱斯科夫少将就说道:“你说得对,中校。相比起苏联人,我们更担心美国人和英国人,因为我们得到情报,他们拥有数量庞大的飞机、军舰和坦克。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美国人和英国人时,将完全失去制空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取胜!”格里斯多夫说道:“虽然我们在法国北部沿岸构筑了工事,但那对美国和英国来说只是要消耗多少炮弹的问题,他们总有一天会把这些工事轰平的!”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七十七章 马奇诺
格里斯多夫和特莱斯科夫少将的担心是正确的,这其实是希特勒犯的另一个错误。
众所周知的是,这时代登陆作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苏、德两军在东线的攻防战基本都是以河流展开。
希特勒以为对美军和英军有可能的登陆也同样如此,于是就在大西洋沿海从挪威北部一直到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用了几年的时间构筑了一道总长2700公里的堡垒防线。
这是很可笑的一个战略,企图以沿海防线挡住英、美登陆并将其登陆部队“打倒在沙滩上”。
原因是希特勒根本就不知道此时的美军拥有怎样的能量或是战术…希特勒其实不应该不知道,因为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日本和美国已经打了中途岛、瓜岛战役等,希特勒可以轻易从日本那获得美海军的登陆战术及其它情报。
或者希特勒已经拥有这些情报了,但他却不将这些情报放在眼里。
原因是希特勒看不起日本……日军在诺门罕一战被苏军打得惨不忍睹,而苏军却在德军的进攻下不堪一击,于是希特勒相信日军跟德军不是在一个级数上的军队。
因此,日本人提供的这些情报对德军就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因为美军能够对日军取得胜利,但对德军来说就并非如此。
于是,希特勒依旧专注于构建他的大西洋壁垒,甚至还派隆美尔到法国北部去组织完善这些工事。
虽然希特勒有些方面是正确的,也就是不能简单的用日军的失败类比德军,两者的战术、装备、素质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工事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分布在防线上不会动、不会走的。
而美国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后勤发达,这意味着美军基本不需要考虑弹药的问题。
于是,就像格里斯多夫说的,炸毁这些工事就只是弹药问题,尤其是在美国掌握制空权后用飞机轰炸及军舰大口径舰炮的攻击下……
换句话说,就是希特勒将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在了几乎无用的大西洋壁垒上,就像他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一个又一个保护自己的“狼穴”一样,事实证明这些“狼穴”没有一个能保护得了他。
相比起希特勒,反叛组织则显得更理智些,毕竟他们是从手里掌握的情报出发分析敌人,而不是像希特勒那样盲目的以为种族更优秀于是战斗力、防御力就会翻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