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这玩意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一些,要做的就是把v1的调节技术与火箭弹结合,再加上一根导线并对其操作就可以了,有点类似高级的玩具,所以制作周期相对比较短。
“中校!”康拉德问着秦川:“为什么我感觉你似乎很失望的样子!”
“不,当然不!”秦川回答:“只是……这里需要163,上校!”
“你是指马奇诺防线?”康拉德问。
“是的!”
“我认为它并不适合用于防线!”康拉德回答:“因为它有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这也是我们一直拖到现在的原因!”
“什么问题?”秦川问。
“呃……”康拉德说:“我想我们需要面谈!”
“没问题!”秦川说:“我马上到,同时我也想看看那款新装备!”
于是秦川就专程飞了一趟基诺夫堡……拥有制空权就是这点好,有需要的话就可以搭飞机飞来飞去。但秦川知道,这样的日子很可能无法维持多久了。
让秦川感到意外的是,当秦川赶位于基诺夫堡的直升机基地时,就发现曼施坦因元帅也在那里而且正在康拉德上校讨论着什么。
看到秦川进来,曼施坦因元帅就高兴的握着秦川的手说道:“中校,好久不见!”
“是的,元帅阁下!”秦川回答,同时疑惑的望了康拉德一眼。
“元帅是来看我们的63的!”康拉德解释道。
“63?”秦川只知道有163,什么时候有63了?!
“哦!”康拉德回答:“忘了告诉你了,就是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弹,我们给了它一个编号!”
说着就让出了一个位置,对身后的装备介绍道:“就是这个……它是由战斗部和操控部组成,两部份平时是分开携带的,需要作战时就用快速卡钩连接在一起。”
康拉德一边说一边演示:“就是这样,然后当战斗部的火箭弹发射出去后,操控部就可以使用这几个按钮对火箭弹实施操控!”
“实验过了吗?”秦川问。
“是的!”康拉德回答:“效果相当不错,你知道的……火箭弹风偏率较大,它进攻较远的目标就会严重偏离但如果有了操控系统进行调整,就可以不断的对它进行调整。问题就在于操控手对调整的程度不是很熟悉,但这只是训练问题!”
秦川打量了下那枚可控火箭弹,它就像是一枚单轨的喀秋莎,只不过体积会更大些,而且尾翼也加长加宽了,显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
曼施坦因有些疑惑的问着秦川:“听说这是你设计的,可你看起来好像对它一无所知!”
“是的,元帅!”秦川回答:“因为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它!”
“许多东西都是这样!”康拉德有些无奈的回答:“这很容易解释,元帅阁下。中校就相当于大脑,他提出想法,然后我们来完成……不过我似乎也乐在其中。因为你瞧,中校想出来的东西实在太棒了!”
“的确是这样!”曼施坦因元帅回答:“我听说它的射程能达到两公里?而且能穿透150厚的倾斜装甲?”
“是的!”
“你确定?”
“当然!”康拉德回答:“它的弹头其实跟火箭筒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体积更大,所以我们能在弹头里装上多得多的炸药,它射出的金属射流就拥有更高的温度、速度及压力,于是能穿透的装甲厚度就成级数的提高!”
曼施坦因将信将疑的蹲下身打量了下这枚火箭弹,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小玩意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想了想,他就对康拉德说道:“上校,我想你应该要演示一下给我们看!”
“是,元帅阁下。不过我们应该到外面去……这屋子里可找不到两千米的距离!”
“不需要两千米,试试一千米!”
“是!”康拉德应了声,朝身旁招了招手,几名德军士兵就走了上来将63装回箱子里跟着军官们走出室外。
“一般情况下!”康拉德说:“我认为它应该要由8个人操作:两人负责遥控,你知道的……这两人是63能命中的目标的关键,所以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准备替换的人。两个负责架设同时携带另一枚63,其它四人负责掩护,他们最好装备stg44用于压制敌人火力,原因很简单,火箭弹发射出去之后,操控员必须在15秒……我是说如果目标在一千米外的话就需要15秒,这段时间它必须通过操纵部的望远镜观察并持续操控这枚火箭弹,这也就意味着他会成为敌人很好的目标。而一旦他被敌人击毙或击伤,那么63就会失去目标!”
在康拉德说话的时候,德军士兵们就在靶场上朝一千米外的目标架设好了63。
“哦,抱歉,元帅!”康拉德说:“对面那块钢板是100的,我是否需要换一块?”
“不,不需要!”曼施泰因回答:“100与150没有多大的区别!”
曼施泰因说的是对的,目前苏军的主力坦克t34的前装甲只有75,所以不管是150还是100的穿甲能力都能轻松将其击穿,于是也就无所谓了。
正说着,射手就向康拉德报告道:“我们准备好了,上校!”
“预备!”康拉德拉长了声音,然后下令道:“发射!”
操纵员一按按钮,火箭弹就“啾”的一声朝对面的钢板飞射而去。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见多了火箭弹发射的场面。
关键的部份在于……随着操控员的操纵,火箭弹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一直做曲线运动进行调整。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九十六章 库尔斯克
“轰”的一声,火箭弹在半路上一头栽倒在地面爆炸了。
康拉德尴尬的望了望秦川又望了望曼施坦因,说道:“抱歉,元帅阁下,这是人为操作失误!如果控制不熟练把弹体压得太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嗯哼!”曼施坦因点了点头:“我看到了,再试一次!”
其实这次虽然没能命中目标但已经成功一半了,因为曼施坦因元帅已亲眼看到那枚火箭弹在操控员的手里调整着轨迹。
康拉德上去给了操控员一脚,毫不客气的叫道:“滚开,你这个蠢货,去把比德曼叫来!”
“是,上校!”操控员哪里还敢回话,屁颠屁颠的爬起来就去找人。
康拉德走回秦川身边,小声说道:“操控部是比德曼设计的,他很擅长这个。这又一次证明他是值得你救的,是吗?”
秦川只是笑了笑,没想到康拉德还在记着这事。
不一会儿比德曼就上来了,或许是因为曼施坦因在场,所以他看起来有些紧张。
曼施坦因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安慰道:“放心,少尉……我不会像上校那样踢你屁股的!”
几个人不由笑了起来,比德曼也不例外。
于是这枚63就不负众望,“啾”的一声,在比德曼明显灵活得多的操控下飞向目标,接着“轰”的一声就命中了对面制着坦克截面形状的钢板。
曼施坦因和秦川几个人跳上吉普车,一溜烟的开到钢板前然后停下,在一阵硝烟味中,只见那块足足有100厚的钢板的背部留着几个焦黑的不规则的穿孔,孔上还隐隐冒着几缕青烟。
“很好,上校!”曼施坦因对这次实验十分满意:“所以,你们要尽快的训练出一批合格的操控员。当然,我们要马上把这……”
“63,元帅!”
“是的,63!”曼施坦因说:“我们要马上对它进行批量生产!”
“等等,元帅阁下!”康拉德说:“它还有一些缺陷没有解决!”
“比如什么?”曼施坦因问。
“比如……”康拉德想了想,就回答:“它的射程虽然有两千米,但其实在两千米的距离很难命中目标,因为它的体积不够大,在一千多米的距离上操控员即便是使用望远镜也很难观测到它!”
这话曼施坦因和秦川是听懂了,要操控它是可以做到,但如果看不到火箭弹,那么就无法判断它偏离目标多远或是往哪个方向偏离,于是也就无法进行操探。
“我们不需要两千米的射程!”曼施坦因回答:“只要一千米就足够了!”
“我认为这不够,元帅阁下!”康拉德回答:“因为战场有很多干扰,比如灰尘、硝烟,还有烟雾弹等等,这都会使操控员无法准确操控弹头命中目标!”
康拉德说得对,坦克目标比较大更容易看见,但火箭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火箭弹本身其尾部就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影响视线。
“那就解决它……”曼施坦因说:“或者先生产一部份,等问题解决了再生产另一部份!”
“可是……”康拉德摊了下手,这表明他没有解决的办法。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上校,我们为什么不在63尾部装上一个曳光管呢?”
“曳光管?”康拉德疑惑的望着秦川。
“是的,就是曳光管!”秦川说:“就像曳光弹那样,即便是在烟雾、灰尘或者是在黑暗中,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这个亮点!”
“哦,是的!”闻言康拉德不由睁大了眼睛:“然后我们就知道火箭弹的位置了,然后我们就能正常操控了……你简直就是个天才,中校!这是个又简单又实用的解决方法!”
秦川当然不是什么天才,而是早期的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就是这么做的,在尾部安装一个曳光管产生的亮点用于观察和瞄准。
接着康拉德就对曼施坦因说道:“元帅阁下,我认为它已经可以投入量产了!”
“很好!”曼施坦因点了点头。
想了想,曼施坦因就把秦川邀到一旁,问:“中校,你原本打算过几天再回去是吗?”
“是的,元帅阁下!”秦川回答:“马奇诺计划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你应该暂时把目光转到这里,中校!”曼施坦因说。
“苏联人有动作了?”秦川问。
曼施坦因点了点头:“要不你以为……我为什么这么急着让上校生产63?”
“可是……”秦川不由疑惑道:“我们破坏了他们的公路和铁路,而且现在还是冬天,苏联人不应该这么快就进攻才对!”
“你说的没错!”曼施坦因回答:“他们的修路只完成了三分之一,而且随着气温的下降速度成级数下降!”
“那么,他们怎么进攻?”秦川对此表示不解。
“不是进攻我们!”曼施坦因给秦川递上了一根烟:“是进攻中央集团军群!”
秦川不由“哦”了一声……德军主力集中在了南方集团军群,新兵和装备大多都是补充进南方集团军群准备明年对苏联再次发起进攻。
而中央集团军群却因为莫斯科保卫战的惨败元气一直没能恢复,同时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苏联交通还没有被破坏,于是苏军就有条件从中部发起进攻。
“我们没有退回原来的防线!”曼施坦因接着说道:“我们是沿着顿河布防的,而顿河是自西往东延伸,这样一来我们的防线就不是一条直线,在中央集团军处形成了一个凹陷区。原本这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凹陷区对我们有利,如果苏联进攻这个凹陷区的话……随时会遭到南方集团军群的包围。但是……”
“我们破坏的公路和铁路?!”秦川似乎明白了什么。
“是的,我们破坏了公路和铁路!”曼施坦因回答:“再加上大雪覆盖,苏联人没有修过的地区几乎无法行军,苏联人认为这是个机会,攻击我们薄弱处的机会。所以,他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大量集结兵力!”
“库尔斯克!”秦川听到这个地名时不由大吃一惊。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七百九十八章 发射井
“不不,中校!”康拉德说:“汉娜没事,她只是受伤了!”
“而你却没有告诉我!”
“是她交待我不要告诉你的,那时你正因为肩部的伤躺在病床上!”康拉德回答。
秦川不由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才问了声:“汉娜的伤怎么样?”
“放心,中校!”康拉德说:“她只是被弹片擦伤了,163遭到轰炸时她很幸运没在场,她是在另一次轰炸时受伤的,美国人发现了我们的研究基地,虽然他们不知道我们在研究什么!”
“我们没有运用车载发射系统么?”秦川问。
“当然有!”康拉德回答:“我们得到了美国轰炸机出动的情报,然后在山洞里加注燃料,然后把它开出来……但是他们有战斗机在低空护航,而且163有一条长长的尾迹,发射一枚之后很快就暴露了位置,几秒钟后美国人的战斗机就出现在163的上空!”
顿了下,康拉德又接着说道:“163爆炸并不可怕,你知道的,它爆炸燃烧后就会转化为无毒的东西,问题就是有一辆163成功的逃回了坑道,而这辆163的燃料发生了泄漏,于是坑道里一百多人无一幸免,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将其点燃炸毁!”
这就是163的危险处,使用液体燃料的确廉价,但有时对一线作战人员却是致命的。
“它的问题还不仅仅只是这个!”康拉德接着说道:“我们加注燃料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这其间敌人的轰炸机改变了航线……知道会发生什么吗?我们所有的163就都没用了,敌人的轰炸机会安全的飞过我们的防线,因为我们来不及加注燃料,更糟糕的还是已经加注燃料的163还需要进行一大堆十分麻烦而且危险的燃料回收以及清洗工作!”
“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固体燃料!”秦川说。
“是的,所以我才说它无法用于马奇诺防线!”康拉德回答:“至少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它并不适合用于战场!”
从某方面来说,康拉德是正确的,尤其在马奇诺方向上有可能会需要一次性出动很多163,因为到时美军出动轰炸机轰炸德国很有可能一次性出动上百架……这也就意味着德军至少要布署上百枚163才有可能予以重创。
事实上,如果想要有力的打击美军的话还需要更多,因为需要几枚163才能击毁一架b17。
而这么多的163出动,就会成为美、英战斗力很好的目标。
但是……
“你错了,上校!”秦川回答:“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解决,我是说……至少解决一部份问题!”
“其它方法?”
“是的!”秦川回答:“我们为什么不为它挖掘一个发射井?”
“发射井?”康拉德显然是头一回听到这个名词。
“是的,发射井!”秦川解释道:“顾名思义它就像是一口水井,可以构筑成朝向敌人方向的角度,辅设上轨道,163布置在井底,井口平时用装甲覆盖,从外部看根本就找不到它的存在,飞行员当然无法发现它。需要发射时才打开……”
“好方法,中校!”康拉德说:“这样做的话,即使是敌人的飞机就在我们头上也发现不了它们,甚至就算我们发射了几枚163也同样是这样!”
“是的!”秦川回答:“这可以很好的避免遭到敌人轰炸、扫射而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在发射井底部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发射舱与其它地方的隔绝,这样即便燃料发生泄漏甚至爆炸也不会造成多大的伤亡和损失!”
“太好了,中校!”康拉德说:“你应该早些时间告诉我们这个,这样我们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可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个项目存在这样的问题!”秦川说:“这对我来说是机密!”
“好吧!”康拉德道歉:“是我的错,中校,我早该跟你讨论这些了!”
走了几步康拉德又回过头来:“不过沙漠似乎并不适合构筑发射井!”
“你们可以把基地转移到马奇诺防线去!”秦川说:“我相信鲁曼林中将肯定会欢迎你们的!”
这一点勿庸置疑,因为整条防线似乎都在等着163,也只有它才能阻止美军的高空轰炸机……否则马奇诺防线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美、英军可以以法国为基地一批批的轰炸位于德国的工业基地,甚至还有阿尔及利亚的海军以及他们想炸的任何一点,这样用不了多久,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越来越弱而盟军却恰恰相反。
解决完163的问题,秦川才有时间把目光转到当下。
曼施坦因不愧是个名将,秦川认为他准确的抓住了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的重点……单兵反坦克装备。
苏军的坦克拥有令人恐怖的数量,五千多辆……这几乎是德军坦克总数的两倍。
如果是在之前,德军还可以依靠空军优势与坦克配合对苏军装甲部队实施打击。但是,苏军也同样集中了数量庞大的空军与德军争夺制空权。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就处于一种不对称的危险中:
空军虽然在素质和战斗力上占据优势,但却会被苏军的战机拖住无法或是很难增援地面部队,甚至在这方面苏军还有优势,因为苏联空军拥有数量优势,他们可以用一部份战机拖住德国空军再用另一部份战机攻击德装甲部队。
这样一来,德军的地面坦克部队无疑就处于劣势了,即便此时的德军装甲部队已装备了“虎式”。
如果德军坦克处于劣势并且最终落败,那么同样是数量庞大的步兵就会在坦克的掩护下像潮水般的突破德军防线并将德军淹没。
所以,能挽救德军的其实不是战机,也不是坦克……敌我数量相差这么大,就算全国动员增加几百架战机或是几百辆坦克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就是步兵反坦克装备。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零二章 虎式(求个月票)
很快十辆“虎式”坦克就被运到了哈尔科夫……能有这么快的原因是由于恰巧有十辆“虎式”正运往波尔塔瓦准备布署到前线,克鲁格元帅只需要让火车转向哈尔科夫就可以了。
“有演习场地么?”希特勒问着曼施坦因。
“当然,元首阁下!”曼施坦因回答:“哈尔科夫曾经做为战场打过几次,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一片类似苏联防线的地方!”
“很好!”希特勒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老虎’放出笼了!”
“不不,元首阁下!”克鲁格元帅说:“我们还需要几小时?”
“几小时?”希特勒不由有些疑惑。
如果说需要一些时间准备的话那还可以理解,但是几小时……
“是的!”克鲁格元帅回答:“是这样的,‘虎式’的车体过于宽大,用火车运输经过遂道时会有困难,所以运输时需要拆除外侧两排负重轮,换上临时特制的窄履带,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再更换回去并进行调试!”
希特勒闻言不由一愣,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超强的火力和防御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我相信这是值得我们等待的!”
“恕我直言,元首阁下!”秦川说:“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危险及更困难的布署!”
克鲁格反对道:“不,我们在战前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克鲁格元帅!”秦川回答:“如果敌人有战机盯着我们的火车站呢?而‘虎式’却需要几小时的时间更换履带才能动起来,这对敌人战机就是个很好的目标!”
“可我们拥有制空权!”克鲁格说:“我们不需要担心这一点!”
“哦,是的!”曼施坦因说道:“所以,我们的飞行员除了在空中与敌人飞机紧张的搏斗或是对地面部队实施掩护的时候,还要回来照顾下后方的火车站!”
克鲁格不由哑口无言,因为谁都知道德军在制空权方面已经因为苏联战机在数量上的优势而受到制约。
所以,如果在作战紧张状态下要求本来就处于数量劣势的战机时不时的要回来保护下“虎式”的卸装,而且随便都要几小时……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们尴尬的地方就在于……”秦川继续说道:“我们不知道把‘虎式’运送到什么地方才合适。如果距离前线太近,则会因为这个卸装的缺点遭到敌人空军的威胁,如果距离前线太远,虽然更安全,但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将‘虎式’开到前线去!”
这如果在其它时候将坦克开个上百公里到前线去或许还不算什么,但在冬季冰雪覆盖的苏联而且还是重达56吨的“虎式”……那就会是场噩梦了。
但克鲁格元帅还是争辩道:“这些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我们在战前就可以解决,就比如说现在!”
这个问题就暂时放在一边,因为希特勒并没有说什么,他显然不会因为这个缺点就放弃让这种新式坦克在战场上一展雄风的机会。
在指挥部里等了两个多小时后,通讯兵那终于传来了一切准备就绪的消息。
于是一行人就乘车赶往演习场。
演习场是曼施坦因临时划出来的,为了演习方便就在火车站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乘着“虎式”安装履带和负重轮的这两个小时里,曼施坦因让人在演习场里简单的布署了几个由沙袋堆成的机枪工事以及两个简陋的土木工事,甚至还拉上几辆t34坦克的残骸做为目标。
一排十辆“虎式”坦克安静的停在演习场的这一侧,威风凛凛、不怒自威,就像是一排等待着冲向敌人阵地的老虎,就像克鲁格说的那样,它们会“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这是秦川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虎式”,真正的“虎式”。它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超群的防御力成为二战坦克中的一种传奇,甚至都成了德军坦克的一个代表,一个不可逾越的丰碑。
1...195196197198199...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