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不,长官!”士兵们回答。
“他们会等你们回来再练几遍吗?”
“不,长官!”
“他们会让你们做好准备再发起进攻吗?”
“不,长官!”士兵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所以……”秦川说:“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这次实弹射击没有进行任何准备,不仅没做准备还人为的加大了难度。
其实也并不能说是加大难度,而应该说是战场上本来就应该面对的事……第一步兵团本来也就是要在直升机的运输下迅速布署到靠近前线的位置。
之所以是“靠近前线”的位置,是因为直升机不能过于接近战场否则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它们只能布署在距前线三到五公里远的地方,如果运气好的话比如有山体遮挡,那么有可能布署更近一些。
但秦川的这次是选远的来:它让第一步兵团在距离靶场五公里的位置索降。
当然这是分批进行,每次上800人携带100枚63进行协同索降,其它部队就在靶场旁观摩。
为此秦川甚至还让几架空军战机与第一步兵团协同掩护。
然后,在携带着63索降之后,部队就从五公里处直奔靶场进行实弹射击。
原本秦川还以为这样的实弹射击成绩会一塌糊涂……毕竟这是士兵们的第一次实弹射击,而且这也是初代反坦克导弹,其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但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让秦川有些意外,首批100枚导弹有32枚命中,命中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之后士兵们一批批的上来进行实弹射击,命中率有好有差,但基本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干得好,中校!”斯莱因上校看到这情况后就点头说道:“你做到了,这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秦川没有说话,如果按表面上来看这命中率的确很高,大慨有三分之一的命中率,如果这样的话六千枚63就能摧毁两千辆坦克了,那么苏军就算有再多坦克也不够德军打的。
战场上的事有时并不是说简单的数所对比或是加减运算那么简单。
如果是做加减运算的话,苏军五千辆坦克,德军三千辆坦克,即便是被63干掉了两千辆坦克苏军还是有三千辆坦克。
另一方面,德军这三千辆坦克有许多是仆从国手里性能落后的坦克,它们根本就不是苏军t34坦克的对手,所以即便是这样苏军还是占上风。
但是……
如果63有这样的命中率,对苏军坦克一打一个准,那么苏军在某个战场上进行的坦克会战就会完全被德军坦克群压制,德军坦克群可以在63的掩护下轻松的将敌人包围或是攻击其侧翼,再加上63对苏军心理上的震摄,这场仗基本上就赢定了。
“中校,电话!”这时通讯员把电话递了上来:“曼施坦因元帅!”
曼施坦因做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有太多的事务缠身无法亲自来观看这次实弹射击,但他还是抽空打电话来询问情况。
“情况怎么样,中校?”曼施坦因问:“希望不是坏消息!”
“我们的命中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元帅阁下!”秦川回答。
“百分之三十?太棒了,中校!”曼施坦因回答:“这就是我想要的!”
“元帅!”秦川说:“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一点……我们的士兵是在没有敌人威胁的情况下瞄准射击的,而63必须对目标进行持续瞄准。所以,即便将战场对士兵们的心理压力忽略不计,这需要持续十几秒的瞄准……本身就很容易被敌人打断。所以,这个命中率在真实的战场上会大打的折扣!”
“你说得对,中校!”曼施坦因点头说道:“但这至少证明了我们有可能反制敌人在装甲部队上的数量优势,而且是依靠步兵,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63还可以继续生产,而且比苏联人的t34便宜得多!”
秦川对此没有意见。
因为曼施坦因说的是对的,战争打到一定程度其实就是国力的消耗,谁能挺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
而这其中除了国力的雄厚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谁能用更便宜的装备压制住敌人使敌人一直处于高消耗状态。因为这样长久持续下去,以苏联的国力和工业很快就无法支撑起这种消耗。
很明显,63就是一种这样的装备。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一十章 奥廖尔(月票月票……)
奥廖尔城坐落在奥卡河畔,交通便利且距离莫斯科只有380公里,苏联著名的伏龙芝坦克学校就曾经在这里。当然,因为德军占领的原因,它已经搬迁到莫斯科。
在曼施坦因的防御计划中奥廖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因为曼施坦因是希望能够以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两地卡住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咽喉部位使苏军无法进攻或是不能放心的进攻。
这是德军最常用的防御方法……充分发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的作用以攻代守。隆美尔在非洲也是这样的做的,到后期大量布设地雷、路障建设了一道被称作“魔鬼的花园”的防线,那也是因为燃油和补给严重不足不得不这么做。
曼施坦因在奥廖尔布署了两个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
其中的主力当然就是第2装甲集团军,这个装甲集团军沿着基洛夫至兹米约夫卡一线构筑防御阵地。
不过说是构筑防御阵地,其实更多的是做进攻准备……以攻代守的意思,就不是防守而是进攻,而且装甲集团军从来都是用来进攻而不是防守的。
所以,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鲁道夫.施密特上将在赶到奥廖尔之后,就一直在指挥部里与参谋们在地图上研究怎么发起进攻。
确切的说,应该是一遍又一遍的推演着,一旦苏军从库尔斯克正面发起进攻后第二装甲集团军的进攻计划。
进攻计划是:用两个实力较弱的装甲军也就是第41和第46装甲军担任首攻,当它们往前推进了10至12公里后……这个时间估计是五天,实力最强的第47装甲军再投入战斗给苏军致命一击,接着第9集团军再跟随装甲军突破至库尔斯克东部,与别尔哥罗德方向往北打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切断苏军的防线。
这个进攻是很合理的。
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三个装甲军里,第41和第46装甲军所辖的4个师中有3个是步兵师只有1个装甲师。
它们适合开路、破障或是消耗敌军一部份实力。
第47装甲军与其它装甲军不同,它是由3个装甲师师组成,只有一个步兵师。
也就是说,第47装甲军拥有的坦克比第41和第46装甲军的总和还要多。
尤其是第47装甲军还装备有30辆“虎式”坦克……就像之前说的,“虎式”坦克虽然防御和火力性能上很有优势,但机动方面却有问题,这也决定它需要其它部队在前头为其开路。
然后,“虎式”坦克才能穿过其它装甲军打开的缺口往前推进至战场最重要的地方……库尔斯克东部。
施密特上将与克鲁格元帅一样,对“虎”式坦克很有信心,他甚至对参谋说:“就算‘虎式’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很容易发生故障,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它的后部装甲都有82,敌人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很难击穿它,我们只需要把它带到最重要的地方,即便不能动了,也可以做为碉堡使用!”
从某方面来说,施密特上将是正确的,因为这次进攻有些不同……他们的任务是占领库尔斯克东部并守住那里,以切断库尔斯克与苏联的联系。
于是,德军就需要一些“碉堡”,就算这些“碉堡”不能移动。
但施密特上将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些进攻计划根本就用不上……
施密特上将与参谋们争论着是应该将“虎式”正面朝向库尔斯克还是苏联方向。
这同样也是个很难的决定,因为一部份人认为苏联已经将主力布署在了库尔斯克,所以一旦第2装甲集团军插入库尔斯克东部,那么敌人的反攻应该来自库尔斯克。
施密特上将则认为苏联人的主力应该在苏联方向,所以朝向应该是东面。
正在两派争论不休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了一片炮弹的呼啸声,接着就是“隆隆”的炮弹爆炸声,一阵紧过一阵,甚至还有几发炮弹落在指挥部附近,震得屋顶上的尘土“唰唰”的往下落。
不一会儿,参谋和通讯兵就接二连三的报告:
“第29炮兵团遭到敌方炮袭!”
“第81炮兵团遭到敌方炮袭,损失惨重!”
“第7飞行中队报告损失21架战机,机场遭到轰炸!”
“雷达战遭到炮袭!”
“发现敌人机群,正朝我方飞来!”
……
这一刻,施密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部队也就是奥廖尔才是苏军的主攻方向。
施密特猜的没错,朱可夫的主攻方向就是奥廖尔。
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位于奥廖尔的部队是属于德中央集团军群的。
这是朱可夫心里的秘密,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高加索战役之后,朱可夫就有意避开德南方集团军群。
确切的说,朱可夫是想避开秦川……因为这两场战役朱可夫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了。但即便是这样,还是被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有句话叫“爬得越高就摔得越狠”,朱可夫在苏联几乎就是“军神”般的存在,但这“军神”却屡屡被对方一个无名小卒打败……当然,秦川绝不是无名小卒,这里形容的只是两者在军衔上的差距:一个是元帅、最高副统帅,另一个却只是中校。
因此,就算别人不认为怎么样,朱可夫自己也会将其当作一个耻辱。
他迫切的希望得到一次胜利证明自己,就算这次胜利是避开南方集团军群的。
其次,就是奥廖尔的确也适合做为苏军的突破口。
奥廖尔不像库尔斯克正面一样有大量防线、地雷和工事,同时中央集团军群自从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展开大规模战役了,同时这个集团军群大多数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
另一头驻守在别尔哥罗德至哈尔科夫一线的第4集团军却恰恰相反……它属于南方集团军群,刚刚在斯大林格勒及高加索方向取得几场胜利,士气正盛。
苏联军队没有理由会不挑选奥廖尔而挑别尔哥罗德,尽管别尔哥罗德只有一个集团军而奥廖尔有两个。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一十二章 中间地带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霍特将军说:“要知道库尔斯克集结了苏联人几个方面军,这么做无疑就是一头扎进他们的包围圈!”
“我们之前难道不是就这样的计划的吗?”秦川回答。
“可计划里我们只需要进攻下一半的距离!”曼施坦因回答:“而现在却只有我们一支部队,这意味着我们要独自进攻这段一百公里长的纵深!”
“这有什么区别吗?”秦川反问:“如果我们能突进至一半距离,这也就意味着苏军另一半防线的后背就在我们面前,那对我们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秦川这话让曼施坦因和霍特不由一愣。
这话说的也是,苏军的防御是以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状一重一重的布设,一共布设了三道防线。
如果德军突破了南面的三重防线,就意味着北面的三重防线是以薄弱的背部朝向德第4装甲集团军,那么德第4装甲集团军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层层突破直至奥廖尔。
想了想,曼施坦因就说道:“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的补给线过长,而且是深入敌军腹地,补给线很容易被敌人切断!”
“我们可以实施空投!”秦川说:“另外我们还有直升机,它们会为我们的部队带去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前提是我们需要制空权,或者说……至少在使用直升机的时候需要完全的制空权。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让直升机在夜里运输!”
曼施坦因点了点头,说道:“这或许的确是个办法!”
“可是元帅!”霍特将军担忧的说道:“苏联人的兵力是我们的几倍甚至是十余倍……”
“这不是兵力的问题,将军!”曼施坦因打断霍特道:“而是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迅速突入,那么苏军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后勤补给就会被我们切断,在没有燃油和弹药的情况下,就算再多的兵力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只能用刺刀来面对我们的坦克的履带!”
顿了下,曼施坦因就看着地图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突破苏联人的防线,在他们反应过来并做好准备之前深入腹地给他们造成麻烦!”
看着地图思考了一阵,曼施坦因就指着地图一点道:“所以,我打算让党卫第2装甲军进行首批进攻!”
第4装甲集团军的进攻计划原本与第2装甲集团军的进攻计划一样,都是以战斗力较弱的装甲军进攻,之后战斗力强的装甲军后续跟进一战而胜。
但是,因为要迅速突破苏军防线,所以曼施坦因打算让战斗力强的党卫第2装甲军成为第一批进攻部队。
这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党卫第2装甲军比秦川所在的第48装甲军的战斗力强得多……党卫第2装甲军编有三个强大的党卫军装甲师:“警卫旗队”师、“达斯赖希”师和“托坦科普夫”师,每个师都装备100多辆坦克外加11辆“虎”式坦克。
而第48装甲军就只有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步兵师,只有两百多辆坦克,而且还有相当一部份是轻型坦克。
另外还有一个第52步兵军则有一百多辆坦克,其中就有更多是轻型坦克。
这样总数就有951辆坦克
毫无疑问,党卫第2装甲军是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如果要快速进攻的话当然就要首批投入。
但秦川却没说话。
曼施坦因见此就问了声:“中校,你是在担心‘虎式’坦克无法担任这个重任吗?”
“这的确是我担心的情况之一,元帅!”秦川回答:“因为我们都看知道‘虎式’的机动是什么状况!”
“我会让他们在前期尽量少投入‘虎式’的!”曼施坦因说:“你说的‘之一’是什么意思,你还有其它担心的?”
“是的,元帅阁下!”秦川指着地图说:“如果我们按原计划进攻的话,我军部队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来自苏军的三个方向的进攻,同时我们还存在打开地域过小空降部队及直升机无法增援的问题!”
虽然秦川没有往详细里说,但在场的军官都听明白了。
在苏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就沿着这个缺口的公路前进,其前进路线就是一条狭长的公路或是铁路,能控制的宽度顶多只有几公里。
于是苏军的防空火力就可以从外部控制德军的空域,这不但会使空投物资很难实施,直升机进入也会处处受制,一不小心就会被周边的敌人击落。
“可这是无法避免的不是吗?”曼施坦因说:“深入敌后作战当然要承受这样的风险!”
“或许我们可以降低这样的风险!”秦川说。
“什么意思?”曼施坦因不解的问。
秦川指着地图说道:“在我们面前有两条公路,一条从布托沃至切尔卡斯科耶,另一条是从托马罗夫卡至贝科夫卡,接着两者都可以进入雅科夫列沃公路……我们选择的是托马罗夫卡为!”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选择布托沃为?”曼施坦因说:“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不是吗?”
“不,元帅阁下!”秦川说:“我说的是,我们应该两条公路一起进攻!”
“两条公路一起进攻?!”曼施坦因和霍特将军不由惊呼出声。
霍特将军当即反对道:“不,中校!这会消耗掉我们太多的进攻能量!”
“这些进攻能量我们可以在后续得到补充!”秦川指着地图说道:“因为,如果我们两条公路一起空破并展开进攻的话,公路之间十五公里宽地带的苏军瞬间就会被我军切割并处于我军包围中,如果我们再前进至雅科夫列沃公路会合,也就完成了对其间敌人的包围!”
顿了下,秦川接着说道:“更重要的还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歼灭这十五公里中间地带的苏军,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我们进攻,因为担心被我们包围,他们会主动放弃阵地。于是我们就可以在中间地带实施空投甚至使用直升机!”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百一十三章 任务
任务的分配是这样的:
第48装甲军负责从布托沃至切尔卡斯科耶的公路进攻。
党卫第2装甲军则从另一条公路,也就是托马罗夫卡至贝科夫卡进攻。
进攻不是直接让部队冲上公路,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
真实的战斗最重要的不是公路而是公路两侧的制高点,只要占领这些高地几乎就可以说控制了公路。
当然,这些高地都在苏军手中,而且他们还构筑了相当坚固的野战工事等待着德军。
进攻是从第二天凌晨三点开始的。
确切的说,这时只能算是前期进攻……先派出去的是侦察部队、工兵部队和突击队。
侦察部队在黑暗中前出探明情况并设计几条可行的进攻路线,接着工兵部队就会按照侦察兵设计的进攻路线开始排雷,突击队携带着双倍的手榴弹及突击步枪、冲锋枪和手枪沿着工兵开辟的道路前进。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黑暗中甚至是在敌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的,也就是说在战斗正式开打前,突击队已经在敌人阵地前潜伏好并等待开打的那一刻。
凌晨五点十五分,几发红色的信号弹刚刚升上空中,德军方向马上就响起了炮弹的呼啸声,接着一发发炮弹就在苏军驻守的223.6高地上炸开。
这很容易让人误会一场大规模炮击行动就要展开了。
但其实这是个骗局,在苏军躲进工事避炮的同时,潜伏在阵地前的德军突击队就乘着这个时间冲了上去。
然后炮声突然就停了,除了苏联方向针对德军炮兵的炮火压制……这些炮火其实根本就起不了多少作用,他们尤其无法解救前线战壕里的苏军。
随着一声令下,德军突击队就对战壕发起进攻。
他们将一排排的手榴弹抛进苏军战壕,在手榴弹爆炸后就端着突击步枪和冲锋枪冲进战壕与苏军展开近距离争夺。
如果苏联士兵抵抗比较顽强,就会突然从战壕里冒出一名背着燃料瓶的德战斗工兵,他举起喷射枪一扣扳机,然后就会有一团火焰喷射而出将所有的苏军都烧成一团火焰。
这是德军常用的进攻方式,第48装甲军就是用这种方法拿下了第223.6高地,其重点就是侦察兵、工兵、突击队和炮兵之间的紧密配合,再加上所有突击队携带的都是适合近战的武器装备,于是第一时间就将苏军打得狼狈逃窜。
党卫军第2装甲军却不是用这种方法。
他们是推迟了一些时间才展开进攻……事实上,他们一直等到6点也就是天色大亮时才进攻,在一轮猛烈炮火轰炸后,扫雷坦克在公路上开路,其后跟着五辆“虎式”坦克,“斯图卡”轰炸机呼啸着从空中俯冲下来炸毁空中侦察兵报告的每一个危险点,然后步兵在“虎式”坦克和轰炸机的掩护下展开进攻。
党卫军的进攻简单、粗暴,依靠了大量的现代化装备,尤其是“虎式”坦克,苏军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款坦克,各种反坦克炮炮弹打在它身上不过就是个凹痕,而反坦克炮却因为开炮暴露了目标,“虎式”调整下角度,然后轰的一炮就将他们炸上了天。
于是,党卫军也很快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这一切都不需要秦川关心的,秦川需要关心的,就是装甲军什么时候才会碰上苏军坦克主力并被挡住。
霍特的集团军指挥部,参谋不断的将战局进展汇报上来,然后根据这些进展在沙盘上标注各部队的位置。
“‘虎式’坦克一往无前!”霍特看了看电报,然后就对秦川说道:“但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有五辆‘虎式’发生故障了,它们不是被敌人击毁的,而是被自己击败的!”
“我们会修好它们的,将军!”说话的是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瓦尔特中将:“它们会再次发动跟上前方的部队,然后将挡在前面的所有敌人都辗在履带下!”
“别这么自信,中将!”霍特回答:“因为我们得到情报,苏联人在这个方向拥有1700辆坦克,我们还没有碰到它们!”
情报是刚刚从战俘中审问出来的,不过几个战俘给出的数字都不尽相同,霍特相信1700这个数字。
因为他认为……如果苏军有四千多辆坦克的话,那么苏军就有可能将两千多辆安排在进攻奥廖尔,另一小部份安排在突出部。
霍特不知道的是,苏军的坦克总数其实是有五千多辆。不过在别尔哥罗德这个方向1700辆这个数字还是准确的。
这个数字已将近是德军坦克总数的两倍了。
“将军!”瓦尔特嘴角露出一比不屑的笑容:“在‘虎式’面前,苏联人所有的坦克不过就是些数字,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它们很快就会在我们面前灰飞烟灭。要考虑这个数字是否有威胁的,应该是第48装甲军或者是‘传奇上士’。”
说着,瓦尔特还有意转身问着秦川:“我没说错吧,中校?”
第48装甲军军长基希纳中将眼里带着愤怒反问:“请你明确表达你的意思,瓦尔特将军,你是在对第48装甲军的战斗力表示不屑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