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上校!”秦川回答:“要判断这是不是陷阱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试探它们的反应!”
“有道理!”斯莱因上校回答:“我等会再联系你!”
斯莱因上校迫不及待的挂上了电话接通了奥尔布里奇上校……奥尔布里奇上校是第5装甲团团长,也是斯特莱克中将任命的前线指挥官。
“长官!”斯莱因上校说:“我想提个建议,我们为什么不改变下方向试探下敌人?我是说,如果那不是陷阱或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保持他们的前进方向,否则……”
“会有什么样的陷阱呢,斯莱因上校?”奥尔布里奇上校回答:“我们的侦察机已经一再确认了。而且你知道的,我们坦克的速度并不比英国人的汽车快,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使我们失去这次绝好的机会!”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十八章 "遮阳"
“长官!”斯莱因上校提醒道:“这不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假动作……”
“斯莱因上校!”奥尔布里奇上校打断了斯莱因上校的话:“我已经说了,我们不能浪费任何时间!如果要做什么假动作,那首先应该把敌人置于我们的炮火的射程之下!”
客观的说,奥尔布里奇上校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卡车的速度普遍高于坦克,尤其这里还是空旷平坦的沙漠……卡车几乎到处都可以开,坦克不仅很难围追堵截还要小心路面是否能承受坦克的重量。
“可是长官!”但斯莱因上校还是不死心:“这是我一个部下的建议,而他的建议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被证明是对的,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
“你的部下?”奥尔布里奇上校对此嗤之以鼻:“斯莱因上校,你什么时候需要部下来告诉你该怎么做了?而且我不是在跟你讨论,是命令,明白吗?”
“是,长官!”斯莱因上校无奈的回答道。
消息很快通过无线电传到库恩那,库恩放下话筒后就无奈的对秦川说道:“奥尔布里奇上校否定了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现在更重要的是抓住战机!”
“噢,去他妈的!”维尔纳骂道:“这个笨蛋或许会把我们所有人都带进地狱……”
“士兵!”库恩沉着脸打断了维尔纳的话:“注意你的言辞!”
“是,长官!”维尔纳应声收住了嘴。
这是德军部队的习惯,一旦上级做出了决定,就不容许士兵质疑,因为质疑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会使部队人心焕散。
但尽管如此,秦川还是在战友的眼里看到了他们的担忧,面包师甚至还小声的对秦川说道:“但愿你是错的!”
秦川也希望自己是错的,否则一场损失就无法避免。
但事实却越来越证明秦川是对的,因为敌人车队一直在朝德军车队靠近。
奥尔布里奇上校站在一辆飞驰的半履带装甲车上举着望远镜望向前方。
虽然第5步兵团也有缴获英军的装甲指挥车,但奥尔布里奇上校认为那只适合在夜里睡觉用,如果开着它上战场……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己人当作目标,更糟糕的还是有可能会让自己人产生混乱无法识别敌我。
因为同样的原因,奥尔布里奇上校甚至不希望身后使用英国“斗牛士”汽车的步兵跟上来。
“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这场战斗!”奥尔布里奇上校对副官说。
“但我们不能丢下他们!”副官说:“我们的任务是带着他们穿插!”
“是的!”奥尔布里奇上校回答,摆出了一个厌恶而无奈的表情。
奥尔布里奇上校不喜欢第1步兵团是有理由的……他的部队是第5轻装师的主力,绝对的主力。
然而上一场战斗第1步兵团却抢走了所有的荣耀,他们攻下的城市及获得的胜利要比第5装甲团多得多。
这让奥尔布里奇上校觉得是个耻辱,虽然第5装甲团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与第1步兵团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奥尔布里奇上校在心里为自己的部下感到不平,因为他们付出了牺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甚至还沦为笑柄,因为他们拥有全师最好的装备却没有取得与装备相对应的成绩,而第一步兵团却恰恰相反。
于是,奥尔布里奇有心在这一仗将第1步兵团比下去,这也是他不接受斯莱因上校的建议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他看来……斯莱因上校很可能是为了不让第5装甲团获取这场胜利才这么说的。
“发现目标!发现目标!”这时步话机里传来前方坦克的报告声:“正前方,距离两英里!”
奥尔布里奇上校举起望远镜望了望,果然就见前方出现一片烟尘。
“全速前进!”奥尔布里奇上校高声下令:“不要让他们跑了!”
“是,全速前进!”
“全速前进!”
……
坦克立时就加足了油门往前开去,履带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在奥尔布里奇上校耳里就像是提前奏响的凯歌,他甚至都没有下令编成战斗队形……坦克对敌人汽车,只需要冲上去开枪、开炮甚至冲撞、辗压就可以了,哪里还需要什么战斗队形。
但很快奥尔布里奇就发现事情不对劲:
在这个距离自己能看到对方,就意味着对方也能看到自己,可他们并没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样逃跑,不仅没有逃跑还编成了战斗队形全速朝自己开进……汽车会编成战斗队形朝敌人坦克冲锋?
奥尔布里奇上校赶忙举起望远镜朝对面仔细望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奥尔布里奇上校分明看见烟尘中露出了一根根炮管。
“坦克,它们是坦克!”奥尔布里奇上校赶忙下令:“全体听令,编成线式队形!”
线式队形是在地形开阔便于装甲部队高速冲击时采用的。在所有队形中,线式队形最能发挥坦克的大火力。
但这时才要编成队形显然已经来不及了,随着“呜”的一声呼啸,敌人炮火率先发起攻击。
奥尔布里奇上校没有看错,那的确是英军的坦克,而且还是“十字军”坦克。
德国侦察机之所以会将其识别为“汽车”并不是德军飞行员眼力差,而是因为韦维尔搞了一个小动作,他为“十字军”坦克装备了一个名为“sunshade(遮阳)”的附加装备,这其实就是一个帆布覆盖的金属框架,它很好的将坦克伪装成为一辆汽车。
尤其在德国人的印像里,英国人的坦克都是像“玛蒂尔达”一样的慢速坦克,所以他们完全被伪装成汽车在沙漠里以四十几公里的时速狂奔的“十字军”坦克给欺骗了。
奥尔布里奇上校这时才明白自己掉进了英国人设下的陷阱,同时也后悔没有听从斯莱因上校的建议。
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咬牙下令:“全体前进!”




决战第三帝国 第八十九章 遭遇战
坦克遭遇战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尤其是在敌我双方坦克速度相差不大而且进入射程的情况下。
原因很简单,这时候如果调头逃跑那就是意味着将装甲最薄弱的后部暴露在敌人坦克的炮口面前,敌人就可以一边追一边开炮,直到将目标全部消灭。
所以坦克与坦克的对决往往是最残酷的,敌我双方只有一个选择……前进,直到敌人被消灭或是自己被消灭。
当然,如果德军面对的是英军时速只有10公里的“玛蒂尔达”那就另当别论了。
秦川听到前方响起激烈的炮声就感到事情不妙,因为炮火大多来自敌人方向,而如果德军遭遇的是英军车队的话,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果然,不一会儿库恩就下令道:“遭遇敌人坦克部队,准备下车!”
秦川以为德军士兵在这时会发几句牢骚,毕竟这是奥尔布里奇上校犯的错。
但让秦川感到意外的是士兵们却什么也没说,这其中包括维尔纳。
这可以说是德军士兵服从、团结以及素质的一种表现。
服从和团结很容易理解,军人就是要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即便这个命令是错误的。同时军人也只有团结才有战斗力,甚至可以反败为胜。
素质,则是德军士兵都意识到在这时候发牢骚、抱怨、后悔是没用的,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与上级站在一起渡过难关,否则事情将会变得更糟,最终也会影响到自己。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德军士兵这样想这样做,那或许还不会有什么作用,但如果全军都这样……那么这就会凝结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了。
汽车跟着坦克一路前进,搭载炮兵的汽车已经停了下来,这是由火炮更远的射程决定的。
只见一个个德军士兵们从汽车上跳了下来,架炮的架炮、扛炮弹的扛炮弹,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即便是身边时不时的飞来几发炮弹将几名德军士兵炸上天。
再往前,反坦克炮也被架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反坦克炮更轻更方便,在秦川看到它们的时候,炮兵们已经在一发发的朝对面打出炮弹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军炮兵们使用的竟然是英国人的6磅反坦克炮……
“轰”的一声,一辆汽车就像撞到一根柱子似的突然停了下来,车厢里头传来一阵士兵的惨叫。
那辆汽车是被穿甲弹击中的。
穿甲弹的特点是不装药也就是不爆炸,只依靠动能穿透目标,所以它命中汽车后能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车厢内十兵的惨叫大多是穿甲弹击毁汽车时带起的碎片射伤,但这伤亡十分有限。
这是英军坦克的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坦克战的通病。
坦克一般会携带两种炮弹,一种是穿深高但不爆炸穿甲弹。
另一种是会爆炸产生大量的破片主要用于杀伤步兵的高爆弹。
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敌人如果又有坦克又有步兵,该选择什么炮弹。
装上穿甲弹时有可能目标坦克已驶出自己的视野,坦克面对面前大量的步兵却无能为力。
装上高爆弹可步兵又躲到坦克后……
这些情况往往会使坦克无所适从白白浪费战机。
于是就出现一种集两者之长的炮弹:高爆穿甲弹。
高爆穿甲弹只在后半部装药,前半部负责穿透装甲,后半部在坦克内部爆炸,这样不仅能解决之前所说的问题,还能给目标坦克更大的杀伤……纯装甲弹有时会命中目标也没有给目标及人员造成太大的伤害。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英军生产的高爆穿甲弹装填的是“苦味酸”装药,这炸药本身对撞击敏感,这使英军的高爆穿甲弹往往会在炮弹与坦克装甲发生碰撞的一霎那就提前爆炸,这不仅无法给目标造成杀伤反而还会成级数的降低穿甲能力,于是英军坦克兵更常用的做法是不带高爆弹而只带穿甲弹……对付步兵的事就交给炮兵或是机枪了。
德军的炮弹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德军的高爆穿甲弹是相对撞击不敏感的tnt装药,而且在装药腔的上方还加装一个用塑料制成的缓冲帽,可以有效的防止高爆穿甲弹击中表面即爆炸。
这一点的优劣很快就在战场上体现出来……双方不约而同的都选择对方坦克后的汽车和装甲车为目标,因为它们目标更大且更易击穿。
但英军坦克的穿甲弹打在德军汽车上也就是穿了个孔,甚至有些汽车被击中几发也依旧往前开,就算被打坏了停下来,里头的士兵十有八九都是受了轻伤。
而德军的穿甲弹命中英军的汽车,却是轰的一下在汽车内部炸开,由于装药不多所以爆炸并不猛烈,但因为在内部炸开的所以里头的士兵没几个能走下来的……后来在打扫战场时秦川曾经看到过被德军高爆穿甲弹击中的汽车,汽车外头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但后车厢里的英军却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哧……”的一声,汽车来了个急刹车,秦川和士兵们由于惯性不约而同的往前倒。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库恩就歇斯底里的冲着士兵们大叫:“下车下车,快!”
士兵们站起身来拿着各自的武器用最快的速度跳了下去。这除了命令外还有来自内心的恐惧……所有人包括新兵都知道汽车是敌人最好的目标,尤其是停下不动的汽车。
事实也证明士兵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库恩跳出车厢的一霎那,一发炮弹就从驾驶室的左侧透过玻璃穿过然后从右后方射出,秦川只听到一阵空气的呼啸声,就像有架小型飞机从头顶飞过一样。
再看看汽车,车厢已经被掀掉了半边……好在车厢里已经没人了所以没有造成伤亡。
不久秦川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司机还在驾驶室里,他们虽然没有被炮弹击中,但爆裂开的玻璃却以极高的速度插进他们的脸上、脖子上,还有身上。
他们的伤口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医护兵根本就无法及时包扎止血,他们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成为了牺牲名单上的两个数字。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章 遭遇战(二)
跳下车的那一刻秦川就被眼前的场面震撼住了:数十辆坦克已经分散开来排成了一条大略的线形,浩浩荡荡朝前推进,后方掀起一片烟尘和尾气。
履带滚动声、发动机轰鸣声、你来我往的枪炮声……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血腥味,让秦川第一时间就感到了渺小和无助。
感到渺小是因为自己只是这所有力量中的很小的一部份,甚至可有可无。
感到无助是因为生死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不管你有多优秀也不管你有多么不甘心,在这里只需要一发子弹或是一块小弹片就有足以让你永远出局。
“跟上!”库恩朝士兵们大叫:“利用坦克做掩护,跟着坦克前进!”
老兵其实根本不需要指挥,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躲到了坦克后与坦克一同推进。
新兵们则在班长的指挥下跌跌撞撞的前进……他们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秦川想起自己第一次面对这场面时就差点被吓得无法动弹。
这时坦克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这使士兵们很容易就追上它们并躲在后头……这会让人稍稍有些安全感,因为至少坦克后是子弹和炮弹的死角,不过秦川也知道这么做也不一定安全,因为这“掩体”如果被穿甲弹击穿并发生殉爆的话,对其后的步兵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炸药包。
然而战争就是这样,不管秦川愿不愿意,他只能战战兢兢的跟在坦克后头前进。
偶尔坦克会停下来朝前瞄准并开炮……这也是坦克速度慢下来的原因之一,它们必须停车才能开火,否则根本就没什么准度可言。
在这方面只有“玛蒂尔达”例外(美国“谢尔曼”坦克也可以在行进中射击,不过它此时还没有出现在非洲所以不予讨论)。
“玛蒂尔达”坦克是的负重轮很多(每侧有十个小直径的负重轮),再加上它本身车速就慢,所以在行进中坦克较为平稳,炮手勉强可以瞄准射击……但这也仅仅只是为了争取一点先机用炮弹去碰运气,而且以“玛蒂尔达”的速度,行进射击可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敌方坦克就算停车开炮也比它快。
秦川乘着这个时间朝对面望了望,六百米外的英军大慨也有五十辆坦克一字排开缓缓朝德军靠近,而且他们的队形比德军更整齐,这让英军占了先机。
让秦川感到庆幸的是,英军坦克后跟着的步兵明显要比德军少得多……秦川想,这应该是他们相当一部份汽车在路上被德军坦克击毁了,这可以从其坦克后一辆辆冒着烟着了火的汽车可以看出来。
“崩!”一声怪音从前方传来,同时还有一股气流卷起了坦克周围的尘土四处乱飘。
起初秦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随后就意识到这是敌人射出的穿甲弹击中坦克装甲被弹开了。
想到这秦川就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这发炮弹不是被弹开而是穿透坦克的话,那会发生什么?
很快秦川就知道了,随着一声脆响……那声音就像小铁槌敲开鸡蛋壳似的,只不过更响亮。接着左侧一辆坦克震动了一下就再也不动了……从旁边看时看不到任何问题,当越过坦克位时,才在前方看到了一个小倾角射入的圆形弹孔,大慨小腿那么粗,弹孔还在不断往外冒着烟。
秦川不知道里头的坦克乘员是生是死,他只知道没有人从里头爬出来。
相比起德军投入北非的“三号”坦克,英军“十字军”坦克更具优势。
在防护性能上,“三号”坦克正面装甲47,而“十字军”坦克正面装甲49。
“三号”坦克装备的是37口径反坦克炮,而“十字军”装备的却是2磅也就是40口径反坦克炮。
(注:一般情况下,坦克炮都是反坦克炮的改型,比如“三号”坦克炮就是pak36反坦克炮的改型,而“十字军”坦克炮就是2磅反坦克炮改型)
也就是说“十字军”无论火力和防护都比“三号”要好一些。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几毫米,但在战场上却是决定了能否将目标击穿或是被目标击穿,而一旦被击穿……就意味着坦克就成为一堆废铁。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英军准备更充分,毕竟他们是一早就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是德军坦克,所以在此之前就将坦克按战斗队形展开并将反坦克炮及榴弹炮布置好,而德军却因为奥尔布里奇上校的大意而仓促应战。
尽管德军的素质和反应在某一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但仓促应战的结果却是使德军的队形没能充分展开。
比如英军的地形显然是经过选择的,他们将反坦克炮布置在坦克队形的两翼以及中部一个相对位置较高的丘陵上,英军甚至还有点时间用沙袋为他们的反坦克炮构筑了简易的阵地。
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军这支装甲部队训练有素,否则在两军相向而行快速靠近的时间里是不可能这么快就选择并构筑好阵地的。
毕竟这是被称为“沙漠之鼠”英军第七装甲师……这个师在几个月前击溃了23万的意大利军并在沙漠中足足追击了1300公里。
反观德军,他们的反坦克炮都是跳下车后临时布置的,许多都在坦克后方被已方的汽车和坦克挡着而无法发挥作用。
于是,一辆接着一辆德军坦克被击毁“瘫痪”在沙漠中,一眨眼功夫就失去了十余辆,甚至还有几辆因为被击中发动机着了火接着炸着碎片……
秦川不由着急起来,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坦克是步兵唯一的支柱,如果坦克都被打没了,那么步兵也就只有被坦克屠杀的份了。
但摆在面前的又是敌军坦克……他手中的狙击步枪基本起不了作用,如果说能起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偶尔射杀几个从坦克后探出头来的步兵。
“铿!”一声脆响,又是一辆坦克被击毁。
这似乎就是在告诉秦川……德军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样下去第5装甲团及第1步兵团就只有被英军围歼这个结局。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一章 冲锋
“我们必须挡住他们!”巴泽尔在一辆被击毁的坦克后大叫:“被它们冲上来我们就完了!”
“可是我们能怎么做?”库恩大声回应:“用我们的步枪吗?”
巴泽尔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答案。
“上尉!”这时秦川叫了起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挡住,而是要冲上去!”
“什么?”巴泽尔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你疯了吗?他们的坦克比我们多,而且比我们坦克先进!”
巴泽尔说的没错,虽然一开始敌我双方都是五十辆坦克,但在之前的战斗中孰胜孰败已经一目了然……英军击毁了德军十余辆坦克,而德军却只击毁英军三辆坦克。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冲上去!”秦川喊:“我们需要近战和混战,我们的步兵比他们多……我们只有这个选择了!”
其实秦川的理由很多,但现在战况紧急不容许他一条条的说清楚。
“上尉!”库恩对巴泽尔说道:“上尉,我想我们应该试试弗里克中士这个建议,因为这样下去反正是死路一条!”
“冲上去吧,上尉!”维尔纳举着冲锋枪探出身子打了几发子弹,缩回来后就对巴泽尔说道:“比起死在敌人坦克的履带下,我们更希望被被子弹或炮弹打死!”
“可是……我又能怎么做?”巴泽尔说:“我只是个步兵上尉,我没法指挥这些该死的坦克!”
闻言士兵们就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秦川。
巴泽尔说的没错,而且现在也不是提建议的时候……因为提建议就首先得联系斯莱因上校,然后斯莱因上校又要去说服奥尔布里奇上校,就算奥尔布里奇上校接受斯莱因上校的建议……那时只怕已经战局已定无力回天了。
“上尉!”秦川回答:“我所说的冲上去,指的是我们,而不是坦克!”
“我们?”巴泽尔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望向秦川:“中士,你是说我们在没有坦克的掩护下朝敌人坦克冲锋?你疯了吗?!”
“是的,上尉!”秦川回答:“这就是我的想法!”
“给我一个理由!”巴泽尔阴沉着脸说。
如果不是因为秦川之前的一个个建议都被证明是对的,巴泽尔根本就懒得理会秦川说的这些话。
“敌人的坦克正在瞄准我方的坦克!”秦川回答:“也就是说他们炮膛里装的是穿甲弹而不是高爆弹,所以敌人的坦克对我们其实没有威胁……这个理由够不够?”
1...2324252627...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