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闻言巴泽尔不由一愣,秦川似乎说的有些道理。
巴泽尔不知道的是……英军巡洋坦克一般很少甚至没有携带“高爆弹”或是“高爆穿甲弹”。
就像之前所说的,英军在这方面的发展并不成功,更有甚者英军高层还认为步兵坦克用来支援步兵对付敌人步兵,巡洋坦克用于在机动作战中对付敌人坦克,于是像“十字军”这样的巡洋坦克绝大多数携带的是对付坦克的穿甲弹。
这也是英国人在发展坦克的一个方向性错误,他们人为的想像而不是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两种。
他们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把坦克划得更细并且专门用于对付特定的目标……那不是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吗?
但战场是现实,而现实与想像又往往是相左的……在实际作战中敌人大多都会把坦克和步兵混编在一起协同作战,坦克绝大多数都是即要面对步兵又要面对坦克。
像英军高层想像的那样只需要面对敌人单一兵种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于是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十字军”的坦克炮对步兵基本无效,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个看着挺可怕但实际上却无法对步兵实施有效杀伤的纸老虎。
德军对“十字军”坦克的性能并不熟悉,因为这是英军首次将“十字军”坦克投入实战,在此之前德军并没有听说过这款调高了速度上限后甚至能开到64码的巡洋坦克。
(注:“十字军”坦克于1940年初开始生产,1941年6月首次投入北非“战斧行动”作战反击隆美尔)
但秦川却对这款坦克优缺点了如指掌,所以知道发起冲锋很可能是德军唯一一条活路。
“可是……就我们一个连冲上去吗?”面包师说道:“敌人坦克后面还有英国步兵!”
“联系斯莱因上校!”维尔纳说:“他会同意的!”
“不……”巴泽尔说:“他未必会同意这个疯狂的想法,而且现在也已经来不及了!”
巴泽尔说的没错,因为说话间又有三辆德军坦克被英军击毁。
“就我们一个连队!”秦川大喊:“其它队伍看到我们成功突破防线,他们也会跟着做的!”
士兵们闻言不由愣住了。
秦川说的没错,其它德军不是傻瓜,他们如果看到这种做法可行也会一拔拔的跟进……毕竟这是唯一的活路,甚至军官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并迅速做出决定。
但是……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万一其它部队没有跟进怎么办?
万一……
战场上没有那么多万一,它有时就需要士兵们用自己的生命赌一把!
过了一会儿,等不及的库恩就冲着巴泽尔大喊:“上尉,你的命令是什么?”
巴泽尔咬了咬牙,回答道:“我决定按中士的建议做,虽然我觉得这么做一定是疯了,但任何尝试都值得一试不是吗?”
“是的,上尉!”维尔纳表示同意。
巴泽尔的话当然是对的,虽然在士兵们眼里这个建议的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在必死的前提下,任何尝试都是值得一试的。
“那么……做好进攻准备!”巴泽尔下令道:“多带几枚反坦克手榴弹!”
“是!”士兵们应了。
维尔纳动作最快,一转身就打开了一个弹药箱,然后从里头抓起反坦克手榴弹一个个分发给士兵们。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二章 冲锋(二)
“烟雾弹!”巴泽尔大喊一声。
德军的好处就是连级就有属于自己的迫炮支援火力,而且这支援火力还不弱……他们每个排都有一个迫炮组,这个迫炮组有三人:一个组长,携带望远镜、步枪、标杆以及10发炮弹。两个组员,分别携带炮管和底座以及20发炮弹。
也就是说一个排就装备有一门迫击炮50发炮弹。
这样全连三个步兵排也就是有三门迫击炮。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德军步兵连都是装备五门50口径迫击炮,原因是德军在连的编制下还有一个反战车组。
这个反战车组原本是装备pzb反坦克步枪的……组长一名,组员六人,每两人装备一把反坦克步枪也就是三把反坦克步枪。
但说起这反坦克步枪却是一把辛酸泪:它在100米的距离内的穿甲深度只有30毫米,而英军“玛蒂尔达”坦克甚至连后部装甲都达到50毫米,也就是说反坦克枪连敌人坦克的后部都无法穿透。
这一度成为德军中的笑柄,反战车组对敌方坦克根本就无能为力。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的。
反坦克步枪就算不能打坦克,在战场上打打装甲车或是敌人的汽车总可以吧,好歹装甲车也能勉强算是“战车”。
这在穿透方面是不会有问题了,甚至反坦克步枪还可以在300米外击穿目标(注:pzb反坦克步枪300米的穿深为25毫米)。
问题是……反坦克步枪是个大家伙,它往战壕前一架都跟一门炮似的,老远就会被敌人发现并成为目标,这使它很容易成为敌人狙击手、机枪手甚至是迫击炮的打击对像,同时反坦克步枪16公斤的重量又使它很难迅速转移。
于是这玩意就成了彻头彻尾的鸡肋,德军士兵们都不愿意带着这种无法有效打击敌人却专坑自己的装备上战场,他们宁愿把反坦克步枪换成机枪或是50口径的迫击炮。
巴泽尔这个连队就将反战车组改成了两个迫炮组,于是全连就有5门迫击炮。
随着巴泽尔一声令下,5门迫击炮就“轰轰”的朝前方阵地打出一排烟雾弹,霎时敌我双方的阵地间就腾起了一团烟雾。
“上刺刀!”巴泽尔大声命令。
正在前线指挥的奥尔布里奇上校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这些烟雾,不由怒火中烧。
“他们在干什么?”奥尔布里奇上校骂道:“居然在坦克前打烟雾弹?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会影响坦克射击吗?”
奥尔布里奇上校这是被英军打得一肚子火已经失去一名指挥官应有的冷静,否则他就该知道烟雾弹在影响己方坦克射击时同样也会影响敌方坦克。
但是,让奥尔布里奇上校更吃惊的还在后头,随着一片迫击炮的炮弹过后,一支德军步兵居然借着烟雾和尘土越过坦克朝敌人冲锋!
“见鬼!”奥尔布里奇上校歇斯底里的大吼:“这是哪支部队?让他们马上停止这种愚蠢的做法!”
“是!”副官应了声。
“上帝!”奥尔布里奇上校继续怒吼着:“这些步兵是怎么走出训练营的?跟这群蠢货一起作战,我们又怎么能奢望能取得胜利……”
但话音未落,奥尔布里奇上校似乎就发现问题了,英军坦克似乎对那些往前冲锋的步兵没有多少反应,坦克后的英军步兵也是。
英军坦克当然不会有什么反应,就像之前说的,“十字军”坦克主要目标是敌人的坦克,所以它甚至连航向机枪都没有,只有一挺与坦克主炮并列安装的一挺并列机枪。
航向机枪也称前机枪,是安装在驾驶室驾驶员右侧由无线电操作员兼任,可以上下左右活动射击。这玩意才是真正的步兵杀手,因为它与炮手分离同时射界也不受主炮限制……初期的“十字军”坦克没有装备航向机枪。
并列机枪当然也可以对步兵实施扫射。
但问题是……
并列机枪是随着主炮一起旋转的,且操作主炮与操作并列机枪的是同一个人,也就是炮手。而此时炮手正操纵着主炮在烟雾中紧张的寻找对面的坦克,当然就无法操作机枪。
更有甚者,坦克内的视野及对外的感知力十分有限,所以炮手乃至其它坦克乘员根本就没意识到已经有步兵在烟雾中对他们发起冲锋了。
至于坦克后的英军士兵,它们或许已经发现德军步兵在冲锋,毕竟沙漠风大,烟雾也有稀稠之分,隐隐约约的能看到敌人跃进的身影。
问题是敌人迫击炮的炮弹成片成片朝他们倾泻,他们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想要通知坦克却又无法与坦克兵取得联系。
(注:此时的坦克没有外置电话,直到越战时美国才在坦克后部安装电话使躲在其后的步兵可以很方便的与坦克内的乘员通话以便协同)
于是,英军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士兵们挺着刺刀冲上来。
秦川就是烟雾中往前冲的士兵之一,此时的他说不出是什么感受……令人窒息的烟雾,炮弹在前方一片片炸开,子弹从头顶上发着啸声飞过,更恐怖的还是面前矗立着一辆辆有如怪物般的“十字军”坦克,它们的炮管高耸着,时不时的还“轰”的一声朝对面打出一发穿甲弹。
虽然秦川知道这些坦克并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这也是秦川提议冲锋的基础……但这些毕竟是敌人的坦克,一款杀人机器,只要他们的炮手发现了什么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地面,或者他们的驾驶员加快速度一踩油门……
所有这些都让秦川的双脚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但秦川还是努力让自己朝前跃进,跟着己方朝前延伸的炮弹,因为他知道,自己唯一的生路就是前进。
虽然50迫击炮的最大射程只有500米,这使它常常会被敌人的机枪或是狙击手压制,但如果战斗打到某种程度需要近身火力支援或是攻进敌人的战壕的话,50迫击炮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神器……每门迫击炮拥有50发炮弹,如果在一霎那用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全打到敌人的阵地上,会有一段时间将敌人完全压制无法还击,德军往往就是乘着这时候发起冲锋。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三章 冲锋(三)
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军的50迫击炮的作用就有些像小日本的掷弹筒……小日本在战场上也是用掷弹筒作近身火力掩护然后朝敌人发起冲锋,而且一次又一次屡试不爽,甚至国军因为无力抵抗小日本这种掷弹筒一排炮弹之后发起冲锋的模式而不得不仿制掷弹筒希望能“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50迫击炮射程比日军的掷弹筒威力更大射程也更远,炸出的弹幕当然也不一样,只见坦克后方爆起一道道辐射状的烟尘,只炸得英军一阵惨叫。
这使秦川及德军士兵们十分顺利的冲到了坦克前,接着炮声突然就停止了……这也是50迫击炮的优点之一,它与步兵的协同十分紧密。
这主要是因为迫炮手与步兵距离很近,步兵都在炮手的可视范围内,不像远程火炮的炮兵完全看不到步兵需要无线电联系并计算坐标。
另一方面,就是50迫击炮的炮手本身就是步兵训练营训练出来的步兵……德军步兵的基础训练除了步枪外,还有迫击炮、反坦克手榴弹、4手榴弹、枪榴弹等,然后从中抽取迫炮射击成绩较好的士兵装备50迫击炮组成迫炮组。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迫炮组的炮兵们对步兵冲锋的战术及速度都很熟悉,甚至能达到“心有灵犀”的程度。
就像现在这样,迫炮手在该停止射击的时候就停止射击。
几乎与此同时,冲到前头的德军士兵们就拉燃了4手榴弹然后将它们一排排的甩到了坦克后……
“轰轰”一声声爆响。
一直被迫击炮压得抬不起头来的英军刚想松一口气,冷不防的又遭遇一排手榴弹的轰炸。
“上啊,小伙子们!”巴泽尔挥着手枪大叫:“杀光他们!”
德军士兵们大喊一声,从地上爬起来挺着刺刀冲上去。
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手持40的班长一马当先的冲在前头,他们窜到坦克后方端着冲锋枪就是一阵乱扫乱射,一梭子弹打完,挺着刺刀的士兵就紧跟其后冲了上去……由此也可知德军让班长装备40是正确的,班长冲在前头不仅可以让40先声夺人的压住敌人,同时也可以提高士兵的士气。
秦川这个班长就不一样了,他所在的班虽然有两把40但都不在他手上……秦川不由暗道果然还是不用冲锋枪好,否则这下就得冲在前头挡子弹了。
维尔纳和凯勒两个冲锋枪手倒是没有半点迟疑,他们两人端着冲锋枪互相掩护,一个人打完一梭子弹后就另一个人上,偶尔维尔纳还有空抽出一枚手榴弹往前甩去,这使他们都一口气打死、炸死了几十名英军,当秦川等人冲上来时面前都出现一片空地……确切的说那也不是空地,因为这片空地已横七竖八的到处是英军士兵的尸体。
“砰!”的一声枪响。
一名受伤倒在地上的英军士兵刚要拉开手里的香瓜型手雷就被秦川一枪击中眉心。
但似乎已经迟了,因为这名英军士兵松开手时保险已经被拉开。
秦川正要大喊“趴下”,眼明手快的维尔纳已经一把从英军士兵手里捞过就要掉在地上的手雷并随手将它抛往英军方向。
“轰”的一声,手雷在英军士兵中炸开……维尔纳的反应速度再次刷新了秦川对他的认知。
但也就是这么一迟疑,凯勒与维尔纳两人的冲锋枪组合就出现了间隙,一队挺着刺刀的英军士兵就压了上来。
凯勒与维尔纳两人很自觉的让开了位置……对于拼刺,他们手里来不及装上弹匣的冲锋枪并不会比烧火棍强多少。
“砰!”秦川用最后一点时间举枪再次射出一发子弹。
他打倒的是一名手持汤姆森冲锋枪的英军,秦川注意到它装着弹鼓,100发子弹的弹鼓……这要是让它打响了,只怕秦川这个班一瞬间就要灰飞烟灭。
接着秦川就没机会开枪了,因为一把刺刀已狠狠的朝他扎来,雪白而锋利的刀刃在太阳下闪着刺眼的光芒,就像是一条渴望畅饮鲜血的毒蛇。
秦川没有多想,举起步枪一磕就把刺刀架到一边……这时秦川看清了自己的对手,那是一名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情急之下秦川没能看清他的脸庞,秦川只感到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这是秦川头一回这么近距离与敌人接触,他有些无法想像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却要互相置对方于死地……如果可以的话,秦川宁愿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来解决。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战场的,没有仁慈和道义可言的战场。
分开的一霎那,那名英军士兵再次大叫一声挺起刺刀朝秦川刺来,模样疯狂而且不留后手。
秦川意识到他们两人必须分出生死,于是一侧身让开了对方刺刀,接着手臂一用力,刺刀就扎进了英军士兵的胸膛……这似乎很容易,但却又不容易。
说很容易,是因为这名英军的拼刺根本就没有章法,或者也可以说完全不顾自己生死的乱刺,这也注定了他的失败……秦川甚至都没有将刺刀刺出,他仅仅只是将刺刀对准对方的胸膛,接着收势不住的英军士兵就撞了上来。
说不容易,是因为秦川清晰的感觉到了从刺刀上传来的刀刃入肉的停顿感,还有刀锋卡进两根肋骨间的磨擦感,这让秦川心底里冒出一阵阵寒意。
但这还不是更糟的。
刺刀或许是刺中了心脏,一股温热的鲜血从伤口处喷出来洒了秦川一脸,秦川在血光中看到面前的英军士兵整个脸庞都因为痛苦而扭曲着,他死死的抓着秦川的步枪想要将它拔出来,但却无济于事。
不久,他就失去了力气缓缓跪下,在几声急促而艰难的呼吸之后终于不动了,双手慢慢松开,与脑袋一起无力的垂向地面,躯体却因为刺刀还在秦川手里而没有倒地,就像是挂在刺刀上一样。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四章 小胜
秦川想把刺刀抽出来,但尝试了两次也没能成功,因为跪着的尸体会被刺刀拖着一起前进后退。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脚踩着尸体然后把刺刀拔出,秦川心里其实知道这一点,但潜意识里却拒绝这么做……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心里的恐惧,或许是因为一种莫名的负罪感,他不愿意把面前这具死在自己刀下的尸体当作木柴一样踩在脚下然后抛弃。
那一刻秦川甚至都想丢下步枪抛下所有的一切。
后来一想起这事秦川就感到阵阵后怕,这里是战场,任何一点迟疑或失误都有可能会让自己送命,而那一刻秦川却两者都犯了。
一名英军乘着这时候挺着刺刀冲了上来,气势汹汹,一副要替他战友报仇的样子。
秦川要拔出刺刀肯定来不及了,情急之下就只有将连着尸体的步枪使劲往敌人方向一抛……枪托划过一个弧度重重的摔在了英军的鼻子上,鲜血飞溅,英军的冲势也不由一缓。
乘着这时候秦川猛扑上去死死的掐住对方的脖子,电光火石间,眼角的余光却看到另一名英军又冲上来,秦川赶忙抱着英军士兵一个翻身挡住自己……
秦川只感觉身上的英军士兵浑身像吃了一惊似的猛地一颤,不久就松驰下来再也不动了,这名英军士兵只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友军的刺刀下。
那名误杀了友军的“凶手”却没有半点迟疑,虽然他明知道自己刚才误杀了自己人,但却极其快速的踩着尸体拔出刺刀,然后打算给倒在地上无力还手的秦川补一刀。
但就在这时,一把刺刀就“擦”的一声扎进了他的脖子……秦川定睛一看,救了他的却是阿尔佛雷多。
冲锋枪再次“哒哒”响起,维尔纳与凯勒已经及时装好了弹匣。
然而形势却并没有好转,毕竟德军冲过来的只有一个连,而英军却至少一个团,他们源源不断的从三个方向朝德军冲来,就像潮水般的想要把德军赶出去并把这个缺口补上。
这时秦川注意到地上的一枚反坦克手榴弹,那应该是德军士兵在肉搏战中掉落的。
不及多想,秦川捡起反坦克手榴弹拔掉保险销,大喊一声“趴下”就将反坦克手榴弹甩了出去。
“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正中坦克尾部发动机,同时也炸得冲上来的英军全都趴倒在地,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趴倒在地没什么用,因为坦克很快就燃烧了起来,其后部甚至还喷出一团火焰,就像火箭一样尾部喷出的火焰,火焰将附近十几名英军烧成了不断惨叫的火人。
这还是其次,这些火人还在英军人群中乱跑乱跳,原本正全力冲锋的英军只能纷纷躲避,于是就给了德军一个短暂的喘息的机会。
接着维尔纳也有样学样,抓起一枚反坦克手榴弹就朝另一个方向的“十字军”坦克甩去,又是“轰”的一声,坦克毫无意外的也着起了大火。
坦克的发动机和油箱一般都后置,而且这时代的坦克大多是用汽油,一旦被炸穿不起火才是怪事。
在秦川等人冲进敌人阵营与英军拼死搏杀的时候,另一面的德军就看得目瞪口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前线指挥奥尔布里奇上校,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那道由英国坦克及士兵组成的防线居然会这么轻易被步兵突破,而且这些坦克还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型坦克。
不仅如此,那些步兵还以一个连的兵力杀得英军乱成一团接着还炸毁两辆……不,是三辆坦克。
因为就在奥尔布里奇上校吃惊的时候,又有一辆英军坦克在一声爆炸声中化为一团火焰。
“上校!”副官在旁边问了声:“我已经查到了,那是一营二连的部队,连长是巴泽尔上尉,需要我把他们叫回来吗?”
奥尔布里奇上校愣了下,然后就表情复杂的回答道:“不,我们应该让所有的部队都像他们一样冲上去!”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奥尔布里奇上校说,下一刻,整条防线的德军都朝英军发起了进攻……确切的说是步兵,他们的进攻方式与巴泽尔类似,往中间打上一排烟雾弹,然后在50迫击炮的掩护下发起冲锋。
这么一冲,德军士兵才发现敌军坦克就像是一块石头一样对他们毫无威胁,如果说有什么用的话,那就是在英军前构筑起了一道有名无实的钢铁防线。
英军的防线很快就崩溃了,坦克后的英军步兵在意识到他们败局已定后就像潮水般的抛下坦克朝后退去,只留下那一辆辆“十字军”坦克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几辆“十字军”想转向凭借速度优势逃跑,但很快就被德军击毁。
坦克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可以说到处是视线死角,尤其是像“十字军”这种没有航向机枪的巡洋坦克就更是很难抵挡步兵的攻击,更不用说对面还有德军的“三号”坦克了。
没过多久,剩下的“十字军”坦克只能纷纷打开舱盖举手投降,因为担心投降迟了德军把他们当作目标,他们甚至还将不知道从哪找来的白旗伸出舱盖摇晃着。
最后一清点,投降的坦克居然有26辆,要知道英军“十字军”坦克总共也只有50辆,也就是说投降的坦克比战损的坦克还要多。
秦川这边就是压力一轻,原本有如潮水般的朝他们涌来的英军突然间就消失了,秦川及战友们一时不敢相信,直到看到从两侧冲过来的德军士兵时才欢呼了起来。
“我们胜利了,中士!”维尔纳一把抱住了秦川:“不敢相信,我们真的胜利了!”
“我还以为我们这回肯定完了!”面包师也加入进来:“但是弗里克中士,你再一次救了我们,救了我们所有人!”
“我我……”激动的凯勒像往常一样还是说不出话。
“算了吧,凯勒!”维尔纳笑道:“你只需叫出来就可以了!”
凯勒果然就朝天大喊了一声。
“很好的建议,中士!”巴泽尔拍了拍秦川的肩膀:“事实证明你又一次对了,不过战斗还没结束,现在还没到庆祝的时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