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奥尔布里斯上校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
在右翼这个局部战场上敌我双方都是穿插部队,除非是彼此将对方挡住分出你死我活,否则都可以对敌后进行穿插,而这样做明显是速度更快的德军更有利……英军如果选择这条路的话只能说脑袋进水了。
也就是说,不管德军将阵地布置在三英里外还是几英里外,只要不是太远,英军就非得与德军一决死战不可。
“那我们还等什么?”斯莱因上校对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长官,我想我该回去指挥部队了!”
奥尔布里奇上校点了点头,然后对秦川说了声:“很好的建议,中士!”
在秦川坐在吉普车上朝步兵营地飞驰的的时候,斯莱因上校就对秦川说道:“知道吗?我们给他一个好看了!”
“谁?英国人吗?”秦川没听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不,我说的是奥尔布里奇上校!”斯莱因上校哈哈笑了起来:“那个自负的家伙,他从来都没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是今天……哦,是的,他还是没说什么,但答案很明显不是吗?他用了你的计划而不是他自己的,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秦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不愿意卷入这场关于斯莱因上校和奥尔布里奇上校之间的斗争中去。
“另外……”斯莱因上校说:“这个计划真的很了不起,你怎么知道会有这样一片沙地的?”
“我不知道,上校!”秦川回答:“不过有时就是要碰碰运气!”
“是的!”斯莱因上校再次哈哈大笑:“而运气始终在我们一边,英国人要倒霉了!”
其实秦川没有说实话,他会提出这个建议并不完全是碰运气。
热衷于研究第三帝国战史的秦川对北非的地理也有些了解,其实这些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南面是撒哈拉沙漠的腹地,那是一片别说坦克就连汽车都很难通过的黄沙,而这种改变也是渐进的,也就是由沙土混合的地质逐渐往纯沙漠转变。
于是,往南走自然就会出现介于“玛蒂尔达”与“三号”坦克重量之间的地质。
甚至“三号”坦克还可以做些准备,比如减少炮弹携带量、抛弃一切不需要的重物等减轻自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拉开两者之间的重量差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但这些其实已没有很大的必要了,7吨的重量差……这都抵得上小日本一辆坦克的重量了。(注:日本95式轻型坦克重7.4吨)
而这些事情奥尔布里奇上校都会解决,秦川需要担心的,就是如果在英国人的攻势下生存下来。
决战第三帝国 第九十九章 筑防
三英里的路程对于德军机械化部队来说也就半小时左右……这其中相当一部份时间其实是消耗在部队开拔前的准备上,比如部队的集结、后勤部队的组织等等,真正在路上行军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
目的地一片平坦,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藏身的丘陵或高地,甚至就连一个小山包都没有。
所以,当构筑工事组织防御的命令下达后面包师就抱怨道:“上帝,他们肯定是疯了,竟然会选择这个鬼地方做为阻击阵地,敌人炮兵在几公里外就能看到我们并把我们炸得粉碎!”
“指挥官肯定有他们的想法和安排不是吗?”阿尔佛雷多接嘴道。
“说不定不是指挥官的安排!”维尔纳似笑非笑的看了秦川一眼,问:“中士,你应该知道些什么吧,或者说这又是你的计划?”
“不,维尔纳!”秦川回答:“我只知道这会是一场很艰难的战斗!”
这倒不是秦川有意撒谎,而是这个计划不方便透露。
这与保密无关,原因是现在距离开战已没有多少时间,而且部队里人员都比较单纯,除了德军官兵还是德军官兵,其中混有英军间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有英军间谍,在德军严格控制电台而周围又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的情况下,间谍也没有办法将情报传给英军。
秦川之所以不说,是因为这场仗是要输给英军看的,只有输得真才能让英军放心的追。
而要“输得真”……自然就不能让德军士兵知道这是在演戏。
“你吓到我了,中士!”维尔纳呵呵笑着,根本就不相信秦川会没办法。
秦川也只有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
德军构筑阵地的动作十分迅速,工兵在阵地前拉铁丝网布雷,炮兵在后头布置炮兵阵地,步兵则在中间以营为单位挖了几重战壕……步兵在空旷地区的战壕一般不会只有一道,如果只有一道的话,那么一旦被敌人突破就只有被追杀一溃千里的份,每隔几百米挖上一道战壕并在战壕间挖上交通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装甲部队在后头被很好的掩藏了起来,方法是在地上挖个可以让坦克驶入的坑,只露出个炮管及一部份炮塔,然后再在顶上盖上帆布,这样就别说是天上的飞机了,就算是在地上都很难发现它们的位置。
见此阿尔佛雷多不由感叹了一声:“你们用二十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事,我们也许需要二十个小时!”
“应该是永远也完不成吧!”维尔纳笑道:“因为在那之前敌人已经赶到了!”
雅科普怪声怪气的插嘴道:“如果我是你们,我就会问指挥官:‘长官,反正我们都要投降,何必花力气构筑这些该死的工事呢?’。”
哄的一声士兵们就笑了起来
阿尔佛雷多脸色有些难看,但却无法反驳。
“抱歉,阿尔佛雷多!”维尔纳说:“只是一个玩笑!”
“不!”阿尔佛雷多苦笑着回答:“你们说的是事实!”
这的确是事实,总兵力23万的意大利军队在短短的几周内就投降了13万,这也就意味着投降对于意大利军队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惯性了。
其它的不说,就连阿尔佛雷多自己在不久前也是抱着一旦碰到英军就投降的想法,他们甚至不以为耻。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阿尔佛雷多这种观念已经完全变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防空警报!掩蔽!”这时有人大喊一声,接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就响了起来。
士兵们纷纷跳进还没有完全构筑好的工事里,几辆正运输分配弹药的汽车赶忙启动往空旷的位置开去。
但已经太迟了,几架“蚊式”轰炸机突然就出现在阵地的上空带着呼啸声俯冲下来……
英军的位置在东面,这使他们的飞机常常占有先声夺人的优势,因为东面通常是阳光照射来的方向,侦察员很难远距离发现它们。
接着只听“轰轰”几声爆响,弹药车被航空炸弹命中了,弹药的殉爆使汽车瞬间就爆出了一道殉丽的火光被炸成了碎片,即便是躲在战壕里的秦川也能感觉到热浪从头顶一阵阵的涌来。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天空很快就乱成一片,到处都是飞机和炸弹的呼啸声,就像是有无数个蜂群在头顶上盘旋一样,更可怕的还是那些砸在地上爆开的炸弹,每一次震动都让战壕的沙土“唰唰”的往下掉,秦川怀疑自己都要被沙土给活埋了。
所以,不仅是意大利人构筑工事没什么意义,德军构筑的工事也起不了多少作用。
大慨过了十分钟,飞机的呼啸声终于停了下来,但爆炸声却没有停。
那是英军炮兵打来的炮弹。
秦川从战壕里探出头来一看,果然就见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并在德军阵地上炸开,炮弹掀起了一道道沙浪像海水般的朝战壕里的德军士兵涌来。炮声传来的方向,一队队英军坦克排着整齐的队形掩护着大批的英军士兵朝德军防线一步步逼近。
“他们来了!”秦川听到库恩大叫:“做好战斗准备!”
士兵们一个个在战壕上架起了武器。
局势让人有些沮丧,因为英军军容整齐而且各兵种协同得很紧密,比如刚才那阵来自空中的轰炸,再比如跟在坦克后英军步兵的步伐……“玛蒂尔达”坦克慢归慢,但有时速度慢反而会形成某种压力、某种威势,就像冷兵器时代重步兵举着巨盾朝敌人缓缓推进,敌人虽然有时间思考或是应变,但是却对它毫无办法。
此时德军面对“玛蒂尔达”坦克也是这样的感受……看着危险步步紧逼却无法与之抗衡,那种无力、无奈反而会增加内心的恐惧,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因为突发状况死了反而不会害怕什么,但如果医生告诉他得了什么什么绝症只有一个月的生命,心里的恐惧就会与日俱增。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章 撤退
德军的炮火也发出轰鸣。
炮战总是有后发优势,原因是先开炮的一方就会将自己的位置暴露在敌人面前,敌人可以用较长的时间计算并分配好自己的火力并同时朝对方发起猛烈而又相对准确的还击。
于是英军的炮火很快就缓了下来,但德军炮兵也不敢过多暴露自己,否则他们将遭受英军的炮兵的另一轮打击。
取而代之的是英军步兵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是用来为坦克清雷的,这可以从那些炮弹一排排的打在阵地上前往前延伸看得出来。
炮弹炸起的烟雾往前推进,坦克也在往前推进,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开火!”随着一声令下,防线上的各种武器同时发出了响声。
秦川扣动板机将一名坦克车长击毙在炮塔上。
坦克车长在坦克外指挥作战是这时代的常态,不是因为坦克车长勇敢,而是坦克对外界的感知力太差,为了能够更好的与步兵协同以及保持坦克的队形不得不这么做。
否则,一旦躲进坦克里头就很难与外头的步兵取得联系,就算步兵遭到敌人的炮火的轰炸甚至是敌人装甲部队的冲击都有可能一无所知。
秦川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人都躲回到坦克里。
果然,在接连被射杀几个后,那些坦克车长们就很识趣的缩回坦克里并盖上了舱盖。
迫击炮炮弹一排排的砸了过来,秦川赶忙缩回了脑袋。
迫击炮这玩意跟其它炮不一样,它的弹道比较弯曲,所以理论上来说一层层的往前炸肯定就会直接炸进敌人的战壕里。
英军补给充裕,能消耗得起,这也算是为他们的坦克及步兵的冲锋提供的火力掩护了。
一发迫击炮炮弹在战壕里炸开,几名德军士兵被击中,鲜血和泥土四处飞溅,由于炮弹是在战壕半封闭的空间内爆炸,所以尸体基本是往战壕两侧飞。
一具尸体重重的摔到秦川的脚边,脸部朝上,秦川认出他就是那名在车上呕吐的新兵,雅科普的手下。
秦川没有去检查他的伤势,因为秦川知道,像这样被炸飞的士兵基本是没救的,他们就算没有被弹片击中要害,体内相对脆弱的五脏六腑也会被震伤、震碎了,想要救他们只会是浪费时间。
果然,那名新兵挣扎了几下就再也不动了。
又一发炮弹在战壕内炸开,秦川条件反射的趴低身子,一块弹片击中了秦川的头盔被弹开,这造成了一声响亮的金属撞击声,使秦川耳朵嗡嗡作响。
秦川赶忙摸摸脖子,再看看手上是否有鲜血,可上面什么也没有,秦川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但其实说放下却是假的,因为敌人坦克的“隆隆”声已经近在呎尺了。
炮火一过,秦川就再次把步枪架上战壕同时探出头去……而此时敌人的坦克距离已方只有三百多米。
“砰!”的一枪,秦川射出一发子弹。
秦川选择的目标是英军迫炮小组,与德军的50迫击炮类似,英军的小口径迫击炮是2英寸迫击炮(2英寸也就是51口径),它的射程比德军的50迫击炮要稍短一些,只有400米,这也使英军往往在近战时吃亏的原因……
但其实真正吃亏的其实还不是这个,英军并不像德军那样把迫炮组编到排,而是将其做为由连部指挥的一个迫炮班,这么做在实战中会出现一个问题:迫炮过于集中很容易遭到敌人压制。
就比如现在,秦川一抬头就看到有两门迫击炮从坦克的空隙中露了出来。
迫炮手正确的发射姿势应该是两人都趴着,因为2英寸迫击炮炮管很短,趴着完全可以完成发射动作。
但或许是为了便于观察德军防线的位置,又或者是为了能及时转移,这名装弹手是半跪着装弹。
秦川的子弹射穿他的腹部后又击中了另一名迫炮手的头部……这门迫击炮在第一时间就损失了两名迫炮手。
接下来一发子弹击倒了另一门迫击炮的装弹手,由于硝烟的遮挡秦川没看到子弹击中了什么部位,秦川只看到他倒在地上然后惊叫起来。
幸存的一名迫炮手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敌人狙击手盯上了,于是赶忙抱着迫击炮打了两个滚滚到一辆吉普车后。
这名英军士兵的反应很快,只是他忽略了吉普车底盘下有空隙,秦川射出的一发子弹穿过这个空隙后再击穿了他的脑袋,他身体一软随即就不再动了。
“玛蒂尔达”坦克越来越近,德军隐藏在工事中的反坦克炮就像炮仗似的响了起来,但正如所有人想像的那样,这些反坦克炮无法击穿“玛蒂尔达”坦克的装甲,炮弹大多数被弹开,弹开时还会在坦克装甲上磨出一道耀眼的火星,少数穿甲弹会嵌入坦克装甲,秦川在瞄准镜里可以看到由于剧烈撞击而变形扩大的穿甲弹尾部。
“我们该怎么办?”看着越来越近的“玛蒂尔达”,阿尔佛雷多不由着急起来:“我们对付不了他们!”
“反坦克手榴弹!”维尔纳叫道。
“不!”巴泽尔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下令道:“我们应该撤退!”
这个命令出乎所有德军士兵的意料之外,因为他们的长官从来都是命令他们英勇作战的。
“撤退,听到了吗?”巴泽尔重复道:“给敌人留下些地雷!”
“是,长官!”士兵们应了声,然后动作飞快的在战壕前后埋下一些地雷就沿着交通壕往第二道防线跑去。
交通壕是“之”字形的……如果是直通通的一条,那么敌人只需要在交通壕路口架起一挺机枪就可以从头打到尾,“之”字形的交通壕可以保证已经进入交通壕的战士的安全,因为他们的后背会被“之”字形的拐弯挡着。
不过这其实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交通壕在之前的战机及炮火的轰炸上只剩下一道隐约可见的小水沟了,这使撤退的战士们头顶耳边到处都是子弹和炮弹的呼啸声。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零一章 撤退(二)
士兵们一路在子弹和炮弹的追逐下跑到了第二道防线,他们以为自己要停下来的协防,但巴泽尔却下令道:“继续撤退,直到坦克打不到你们为止!”
除了秦川外,所有德军士兵都对这个命令感到疑惑不解……跑到坦克打不到的距离,那不是至少得一公里外吗?那跟逃跑有什么区别?!
但想归想,德军士兵们还是按照命令继续后退,毕竟可以离开这该死的战场谁还会愿意多做停留呢?
第三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一样,站满了做好防御准备的德军士兵,再往后跑就看到工兵正冒着流弹和炮火布雷,这让士兵们的脚步不由一顿,因为他们不确定脚下是否已经布上地雷了。
附近一个工兵少尉似乎看穿了士兵们的心思,就冲他们大声喊道:“继续往前走,我们是不会把地雷浪费在你们这些蠢货身上的!”
维尔纳朝工兵少尉做了一个不雅的手势,然后就继续沿着交通壕前进。
交通壕不一会儿就到了尽头,尽头处就是坦克阵地,第5装甲团仅存的15辆“三号”坦克都被很好的隐藏在坑里,不过秦川注意到有几辆坦克已经被埋在了沙土里,很明显这是敌人炮火轰炸干的好事……这里的沙土十分松软,而隐藏坦克需要的坑又很深(注:“三号”坦克高2.44米),于是随便几发炮弹或是炸弹炸在附近都能将其震塌。
这对坦克来说可不是小事,因为一旦坦克发动了,这些沙子就会掩盖住坦克排气管并被倒吸进发动机内……如果生这种情况发生,坦克只怕就永远也开不动了。
在这方面奥尔布里奇上校似乎已有所准备,毕竟装甲团常经常要面临这种情况,他命令所有坦克都熄火,而且排气管还加上了盖子。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坦克的排气管从沙堆里挖出来,然后坦克就可以发动并开出来了。
一队接着一队的德军士兵们从防线上退了下来,坦克也缓缓从沙坑里开了出来,然后调整炮塔将炮管对准英军的方向。
“他们在做什么?”面包师看到这情景不由疑惑的问了声:“他们不会是想用坦克来阻挡敌人吧!”
德军士兵们知道面包师这话的意思,在之前的战斗中“三号”坦克已经被证明是无法击穿“玛蒂尔达”了,所以这么做几乎就是在找死。
但很快德军士兵们就发现事实并非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因为“三号”坦克也在逃跑……它们看起来像是在掩护步兵撤退,一边后退一边朝英军方向开上一、两炮。
德军的这种反应就让在英军第二装甲团团长格纳上校兴奋不已。
“瞧,德国人被我们打败了!”格纳上校收起望远镜说:“他们正在逃跑!”
“是的,上校!”参谋说:“不过他们用这种方式只怕逃不了!”
格纳上校点了点头:“他们的坦克必须掩护步兵,而步兵又无法用汽车运输……因为我们的炮兵会把他们的汽车轰上天。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像这样以步兵的速度撤退。除非他们的坦克会丢下步兵独自撤退!”
“我猜德国人不会这么做的!”参谋说。
“那么他们就只有在投降与死亡中选择!”格纳上校说:“命令装甲部队,全速前进,不要给德国人任何机会!”
“是!”
英军装甲营营长波顿中校很快就接到了“全速前进”的命令。
波顿中校不由皱了皱眉头。
英军的形势其实并不像格纳上校想的那么乐观,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波顿中校知道英军装甲部队其实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英军坦克如果不加速追赶,德国人就会一路逃一路在后头布雷……虽然英军可以用迫击炮及手榴弹清雷,而且英军的补给也很充足,但问题是清雷与布雷所需的补给量完全不成正比:德国人每布下一枚地雷,英军就可能需要几十枚炮弹才能将其清除,而且还不一定能清除干净。
这样时间一长,英军的补给和弹药很快就会被消耗光,最后德军甚至还有可能反败为胜。
如果按照格纳上校的命令全速追赶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此时是气温极高的下午,“玛蒂尔达”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全速追赶只怕还没追上敌人就已经瘫掉一半了。
想了想,波顿就下达了一个折中的命令:“命令坦克以12英里的时速前进!”
12英里就是差不多20公里的时速,这速度比之前快,但又没有到“玛蒂尔达”坦克易出故障的上限。
但就算是这样,没过多久波顿就接到两个故障报告。
“这些该死的坦克!”波顿骂了声。
有时他甚至都想到坦克后面去推好让它快点,因为就是差那么点,眼看就可以将敌人步兵纳入到射程范围内并大开杀戒了……
波顿中校当然不知道这其实是德军有意与英军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一直将其钓住。
其实步兵要逃出“玛蒂尔达”坦克的追赶并不困难,只需要分散成几队就可以分批搭乘汽车逃之夭夭了,但德军却偏要在沙漠上与英军玩着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这样下去德军是吃亏的,他们全副武装在烈日下狂奔,而且还得冒着英军一路尾随的炮火轰炸,时不时的就有几个人被高高的掀到天空中然后四肢不全的落下。
每每这时候,秦川就心里就感到一丝歉意,因为这个主意是自己的,最终如果还不能成功的话,秦川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战友们了。
其实不仅是秦川着急,奥尔布里奇心里也在着急……
他举着望远镜朝英军的队伍望了望,按道理现在他们就该陷进沙土里才对,可英军坦克却依旧横冲直撞。
是侦察兵侦量错误吗?
不可能,为了确定这片区域会使“玛蒂尔达”坦克陷进去,奥尔布里奇上校甚至还用一辆“三号”坦克增加负重做了个试验。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零二章 陷阱
随后奥尔布里奇上校就明白了:“玛蒂尔达”坦克在战斗中发射了一些炮弹使它们轻了些,另外“玛蒂尔达”坦克更多的负重轮使其行驶更平稳,这也使它不是那么容易陷进沙土里。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已经到达临界点。
奥尔布里奇上校命令装甲车司机停了下来,然后站起身来朝英军方向自言自语:“再往前一点,再往前一点……”
一发炮弹在奥尔布里奇上校的装甲车旁炸开,显然英军坦克已经发现了这名引人注目的德军军官,更重要的还是这名德军军官已经进入坦克炮的射程范围内了。
接着又是几发炮弹……“玛蒂尔达”坦克与“十字军坦克”不一样,这款坦克主要是用来掩护步兵冲锋的步兵坦克,所以携带更多的杀伤步兵的高爆弹。
“上校!”司机不由紧张起来:“他们发现我们了,我们应该撤离!”
“不!”奥尔布里奇上校镇静的回答:“就等着看好戏吧,库尔特,它们已经完了,只是它们现在还不知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