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当然,我看得见!”奥尔布里奇上校回答。
“它没有炮塔,于是也就无法旋转!”秦川说:“无法旋转也就意味着无法瞄准侧面目标……”
闻言奥尔布里奇上校像是明白了什么愣了下,然后就点头说道:“说得对,上士。如果他们要瞄准我们的话……就必须转动车体,而炮手又必须等车体停稳后才能瞄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瞄准速度很慢!”
“是的!”秦川点头道:“所以,当我们的坦克对上这款新型坦克……”
说着秦川就随手从桌面上拿过一个火柴盒,斯莱因上校会意马上就众兜里取出一个火柴盒递上。
“这是我们的坦克,这是敌人的坦克!”秦川将两个火柴盒摆在桌面上,一边移动一边解释道:“一般情况下坦克是用正面装甲对着敌人并向敌靠近……”
这是当然的,因为正面装甲是坦克最厚的部位。
“如果是这样的话!”秦川说:“我们走的就是直线,就算敌人新型坦克75炮射界不大,但也可以轻易瞄准我们并将我们击毁!”
接着秦川就重新摆正了火柴盒的位置,以另一个方向边演示边解说:“但如果我们走的是斜线也就是用一半的侧面装甲对着敌人……”
“那么敌人的75炮就很难瞄准我们!”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道:“因为我们会不断的逃出他们的射界,他们必须不断的调整车身,这不但会影响其37炮的瞄准和射击,而且理论上来说……其37炮还很难击穿我们的侧面装甲!”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格兰特将军”式坦克的弱点,就在于其多了一门炮也就多了两个乘员,这使它很难同时兼顾两门炮的作战需求,或者也可以说六个坦克乘员很难做到完美协同。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九十八章 确定
“确定是这样吗?”斯特莱克将军问。
“不,我不确定!”奥尔布里奇上校回答:“因为我们只是从一张草图得到的答案,我们甚至没有见过真实的坦克!”
“是的!”秦川回答:“我也是猜测!”
秦川只能这么说,否则他怎么也解释不通自己会知道“格兰特将军”式坦克的弱点。
“或许我们可以先让格罗少将试试!”奥尔布里奇上校建议道。
“好主意!”斯特莱克将军说。
但在他接过副官递来的一份电报后,就摇了摇头回答道:“来不及了,他们(第15装甲师)已经撤退了,他们损失了三十一辆坦克,大约摧毁了敌人二十三辆坦克!”
在遭到敌人伏击且坦克数量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还要面对五十几辆坦克!”奥尔布里奇上校的脸色有些难看。
“管他呢!”斯莱因上校说道:“我们只有试试这个方法了不是吗?”
“是的!”斯特莱克将军对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道:“把这个战术传达下去,要用肯定的语气,明白吗?”
“明白,将军!”奥尔布里奇上校回答。
战场上有句名言:“一个最糟的策略也要好过犹豫不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场上要“果断”和“确定”。
也就是说,即便在战后证明当时做的决定是错误的,但也比犹豫不决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要好得多。
斯特莱克将军说的就是这意思。
秦川所说的这个战术虽然“不确定”,但传达下去就必须是“确定”的,这样才能让整支部队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行动。
所以,奥尔布里奇上校召集第5装甲团的军官们开会的时候,就带着十足的自信说道:“先生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第15装甲师遭到敌人新型坦克的埋伏损失惨重,他们正在撤往这里的途中。但他们的失败却并非没有价值,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找到了敌人新型坦克的弱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这些并用它来打败那些英国佬……”
战术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变坦克行走路线。另外就是坦克要尽可能分散,如果扎堆的话也就很容易被占有数量优势的“新型坦克”炮火覆盖。
但分散这一点也不难做到,因为第21装甲师总共只有二十四辆坦克,它们在一条长长的防线上想不分散都难。
“上士!”斯特莱克将军对秦川说:“你或许应该在这里多呆一会儿,比如等待最新情报之类的!”
秦川明白斯特莱克将军的意思。
斯特莱克将军的真实用意其实并不是让秦川等待什么最新情报,他是给秦川一个借口呆在指挥车里躲过这场有可能会很危险的战斗。
秦川很想答应下来,斯特莱克将军已经为他找到了很好的借口。
但最终秦川还是拒绝了,因为这让秦川感觉自己背叛了自己的战友。
“我认为我更应该回去跟士兵们在一起!”秦川说:“我的部下需要我!”
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说道:“你很勇敢,上士。祝你好运!”
“祝你好运!”
于是秦川又被送回了阵地。
当他回到阵地时那里已经变了样了……几道战壕就像变魔法般的出现在沙漠里,战壕前拉上了几道铁丝网,布上了地雷。
当然,这些铁丝网和地雷都是有通道的,为的就是让撤下来的第15装甲师通过。
战壕的后头就是一个个散兵坑以及反坦克炮阵地,偶尔还会看到几个高射炮及高射机枪阵地。
“上士!”见秦川上来,维尔纳就朝秦川招了招手,叫道:“这里……我们还以为你赶不上这场战斗了!”
“不!”秦川跳进战壕回答:“我是担心英国人想念我的步枪了!”
战壕里传来了一片笑声。
接下来就没什么可以准备的,雅科普搬来了一箱箱的反坦克手榴弹,维尔纳还从汽车里搬下了一具“英格兰弓弩”……这玩意是在亚历山大缴获的,缴获的不多,大多数都在战斗中被炸毁了,只有几具可以使用,维尔纳就保存了其中一具。
维尔纳将“英格兰弓弩”架在了战壕上,拍了拍炮身说道:“现在可以让英国人尝尝它的厉害了!”
“敌人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它并把你轰上天的!”库恩说道:“那是个大家伙不是吗?”
库恩说得对,“英格兰弓弩”在巷战中或许很有用,但是在一片空旷的阵地战中……它会是狙击手很好的目标。
尤其是拉动主簧“上膛”的时候,因为在战壕里无法用卧姿“开弓”,而用立姿“开弓”差不多就是在告诉敌人“我在这,朝我开枪吧”!
“说到这个……”维尔纳反驳道:“至少我不需要用炸药包或是手榴弹跑到坦克前把它炸毁……那样更危险不是吗?”
秦川闻言不由一愣,维尔纳说的对,德军急需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事实上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确有,那就是被称作“铁拳”的反坦克火箭筒。
只不过它直到43年也就是差不多两年后才生产出来,而那时却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
为什么不把“铁拳”提前弄出来呢?
秦川想,它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甚至与“英格兰弓弩”十分相似,两者都是采用空心装药技术,只不过“英格兰弓弩”是将弹头弹射出去,而“铁拳”是用无后座力炮的原理将弹头发射出去。
正想着,就听到一声叫喊:“他们来了,第15装甲师!”
秦川从战壕里探出身往外望,果然就见数十辆汽车拖着一道长长的烟尘往第21装甲师的防线疾驰而来。
这是第15装甲师最先撤离的部份,他们大多都是伤员和医护人员。
如果秦川等人在汽车后头的话,就会看到汽车在前进时也在不断的往地面滴着血……有些伤员没来得急包扎,医疗兵根本就忙不过来或者转不过身,所以后车厢是血红的一片。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线
最先撤下来的是后勤部队和炮兵。
其中炮兵部队不仅仅只是撤下来,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二线布设好阵地并做好战斗准备。
过了十几分钟撤下来一个步兵团,搭乘汽车的步兵团。
这个步兵团显然是与英军打过仗的,在经过防线时秦川回头从后车厢望向他们,只见人人脸上都是乌黑的硝烟,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不少人身上还缠着绷带。
由此也可知第15装甲师的状况还不算太糟,至少他们还在有序的撤退。
随着第15装甲师的撤退,战场也往第21装甲师的防线推移,英军轰炸机突然就出现在防线的上空并投下的一枚枚炸弹……英国空军显然发现了第21装甲师设下的这个防线,他们正试图封锁雷区中为第15装甲师开设的几条通道,同时也是为英军下一步进攻做准备。
不久,英军炮兵也加入到了轰炸的行列……这些火炮应该是在英军侦察机的引导下实施轰炸,炸点十分准确,一发发炮弹在阵地前炸开,地雷、铁丝网在第一时间就被炸上了天。
烟尘和火光中不断有德军士兵和车辆闯过弹幕逃回到防线……那是第15装甲师最后一批撤下来的部队,他们应该是第15装甲团和第16步兵团的士兵,但彼此混在一起谁也分不清他们的番号。
他们在阵地前疯狂的奔跑着,时不时的回身举枪朝后射击,但射出的子弹根本就无法阻挡英军的追杀,因为走在英军队伍前头的是“格兰特将军”式坦克。
“格兰特将军”式坦克虽然是美国紧急增援英军的坦克,但与英军的“玛蒂尔达”、“瓦伦丁”坦克却要好很多。
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机动和火力上……
机动方面,42公里的最高时速显然不是“玛蒂尔达”能比的,故障率也比这些步兵坦克要小得多。
其火力尤为出色,两门火炮外加三挺机枪(航向机枪、同轴机枪,车长位一个可观察的指挥圆顶也带着一挺机枪)。
这样的火力在对付起步兵来那完全就是个武器库,机枪子弹“哗哗”作响,霎时就将前方逃跑的德军士兵扫倒了一大片,两门炮也时不时的发出轰响,将一辆辆装满士兵的汽车、装甲车炸翻在地上。
秦川及呆在战壕里的德军士兵是种很无奈的感觉,他们只能这样静静的看着,看着战友一个个在面前倒下或是被炮弹炸到天空而无能为力。
不一会儿阵地前就到处躺满了尸体,还有些德军士兵向英国人举起了双手选择投降……任何军队都有投降的士兵,德军当然也不例外。
这一状况在德军战机加入战斗后就有所好转。
首先是来自空中的子弹和炸弹少了许多,接着德军炮兵开火了。
在此之前炮兵担心会遭到英国人空军和火炮的双重打击……空军在沙漠的战斗中对炮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侦察机会第一时间就会发现开火的敌方炮兵阵地并且将坐标发给己方炮兵甚至可以进行较炮,再加上还有战机的扫射和轰炸,不用多久没有空中优势的一方很快就会被敌人炮兵摧毁。
这使德军炮兵直到战机赶到才敢开炮。
一片片炮弹打出去,很快就在逃跑的德军与正追杀他们的英军坦克之间打出一道弹幕。
这道弹幕摧毁了几辆坦克,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误伤了一部份自己人。
但这些误伤却是完全值得的,因为那些炮弹成功的阻止了英军坦克前进的脚步,尤其是那炸起的烟尘使英军坦克里机枪手暂时失去了目标。
德军逃兵就是乘着这时候跌跌撞撞的跑进了德军防线。
“快,这里……”维尔纳朝一名手臂负了伤的德军士兵使劲招手。
或许是因为伤势,这名德军士兵跑得很吃力,这使他落后了一截,另一名士兵几乎是拖着他的另一支手往战壕里跑……终于他们就要到达终点,只要再往前跨一步就是可以为他们暂时提供安全的战壕。
然而就在这时,一串机枪子弹“嗖嗖”的飞射过来……
两人就像是树桩一样重重的摔进战壕里,血肉模糊,飞溅的鲜血染红了战壕同时也染红了德军士兵们的脸。
“去他妈的!”维尔纳一边骂着一边举起“英格兰弓弩”对准英军方向。
秦川没有多想,一把就将维尔纳拉了下来。
一排子弹贴着两人的头皮飞了过去……维尔纳这是有些失去理智了,他应该知道刚才那情况说明敌人机枪手的注意力正集中在这个位置,他的动作跟找死没什么两样。
德军反坦克炮的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反坦克炮与“格兰特将军”式坦克是两个极端……前者炮身低矮隐蔽性强,后者车身高大在战场上是个很明显的目标,又由于反坦克对外感知能力强射程较远,于是在阵地上往往会对坦克形成一定的优势。
在击毁英军三辆坦克后就进一步扼制了英军坦克的攻势。
但反坦克炮也有不足,其缺点就是没有装甲防护,与敌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又完全在敌方步兵的迫击炮的火力打击范围内,于是不用说,又是一排炮弹狠狠的砸了过来……反坦克的炮声立时就弱了许多。
英军坦克越逼越近,前头用迫击炮及远程火炮的炮弹压制及扫清障碍,后头就跟着一队队英军士兵。
这队英军士兵很有战斗经验,他们时不时的两、三人一组的从坦克后探出身来射击……“恩菲尔德”步枪射速高、容弹量大,所以这样的掩护射击可以为坦克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再加上“格兰特将军”式坦克的火炮和机枪,使德军士兵们几乎都无法从战壕里探出头。
该是坦克上场的时候了,秦川心里暗想,否则这样下去,英军就会在坦克的掩护下朝德军战壕打来大批2英寸迫击炮炮弹,接着再一个冲锋……德军防线就此崩溃。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章 坦克战
奥尔布里奇上校是指挥坦克的专家,他当然知道这时是坦克上场的时机,于是一声令下,二十辆坦克就从坦克掩体内开了出来并分成两部份分别朝英军坦克的两翼包抄过去。(另四辆做为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
从两翼包抄也就意味着这些坦克走的是斜线。
就像之前所说的,德军坦克很分散,互相之间至少相隔上百米。同时每一辆坦克后都还有步兵跟随,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速度都不快,否则步兵很快就会被甩到后头也就失去意义。
一般情况下,坦克作战如果这么分散无异于自寻死路,因为坦克作战在讲究步坦协同的同时还讲坦克间的协同,所以它们通常是间隔十几米排成战斗队形向敌人发起冲锋,这样在某个单位面积上,己方一辆坦克被敌人瞄准时就可能有另一辆坦克在在同时瞄准敌人,于是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击毁敌人坦克并最终获得胜利。
如果坦克过于分散,在单位面积上就有可能出现己方一辆坦克必须同时面对敌人两辆、三辆甚至更多坦克的情况。
就像现在这样,英军有五十几辆坦克而德军却只有二十辆,数量对比已经是二比一。
德军再把自己的坦克分散,于是就有可能出现德军坦克一比三乃至面对更多英军坦克的情况。
如果英军坦克不是“格兰特将军”式,应该说英军获胜的机率很大。
因为可以想像,在坦克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三辆甚至更多的“格兰特将军”式对一辆“三号”……那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其摧毁,然后这三辆“格兰特将军”又可以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德军坦克就会出现雪崩式的溃败。
问题就是英军用的是“格兰特将军”式坦克……
德军依旧采用短停射的方式,也就是行驶一段距离然后停下瞄准射击。
只不过德军坦克停下射击的时间很短。
这是由德军炮手的素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军坦克密集扎堆而且体积庞大,德军炮手要找到目标更容易。
如果再深究的话,德军“三号”坦克重量更轻、车体均称,这使它由运动到静止时能够更快的稳定下来。
于是德军“三号”坦克总是能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就能完成一次短停射,并再次开动继续前进。
反观英军的“格兰特将军”式坦克……
首先是英军坦克乘员素质差,也不好协同,这一点在坦克作战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格兰特将军”式坦克,因为如果要操作75炮的话必须要求驾驶员与炮手几近完美的配合……驾驶员驾驶着坦克转向,如果转向不到位,比如角度太小或是太大了,那么75炮的炮手无论如何也无法瞄准目标,这无疑会给英军坦克乘员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就是“格兰特将军”式坦克车身较重而且不匀称……将近28吨的自重,比“三号”足足重了8吨。
更糟糕的还是它的炮塔在左侧,75炮在中部右侧,车身又有三米多高重心不稳……这主要是由“格兰特将军”式坦克的设计造成的。
“格兰特将军”式坦克设计之初原本没有75坦克炮,也就是中规中矩的一个底盘再加上一个37坦克炮塔这样的双层设计。
但就在这坦克设计完成要投入生产的时候,德国坦克却闪击波兰、闪击法国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这让美国人意识到“格兰特将军”号坦克还没生产出来就已经无法满足战场需求了,于是硬生生的为它加装了一门75口径的反坦克炮……一个四不像的坦克就这样出炉了。
这些原因导致“格兰特将军”式坦克每一次转向都会带动整个车身剧烈摇晃,炮手必须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瞄准。
但往往是炮手还没瞄准目标德军坦克又开动往前逃出了炮手的射界。
于是有趣的一幕就出现了,战壕里的德军士兵就看着面前那一辆辆像怪物似的新型坦克转向、转向、再转向,但就是不开炮,偶尔打了一发炮弹还飞到老远根本就不着边。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面包师有些奇怪的问。
“管他们在做什么!”库恩大喊:“把它们打退就对了!”
库恩说得对,这时正是英军坦克火力被“三号”坦克吸引的时候,不抓住这个机会打疼它们只怕就没机会了。
于是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密集的子弹和炮弹像雨点似的朝英军方向倾泻而去,这其中起更大作用的是迫击炮,它的炮弹可以绕过坦克车身打到其后的步兵,一轮炮火过去只炸得英军一片鬼哭狼嚎。
由于德军迫击炮成功压制住了英军,德军反坦克炮又重新活跃起来……尤其此时的英军坦克由于要瞄准德军坦克,所以许多都把侧装甲对着德军。
侧装甲更薄,只有38。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可以击穿的情况51还是38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重要的是侧面装甲的投射面积更大,这使英军坦克就像是一个个靶子似的立在德军炮手面前。
德军炮手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一排排高爆穿甲弹……只见“轰轰”的一阵爆响,“格兰特将军”式坦克就一辆接着一辆的在士兵们面前爆炸。
其实“格兰特将军”式坦克还有一个缺点,其车身是铆钉结构的。
铆钉结构的坦克在平时或许没什么,但是一旦车身被炮弹击中……这些铆钉就会因为车身传导来的巨大能量从里头迸出来,接着就为成为一个个子弹射向周围。
当然,坦克内部也有铆钉,所以许多“格兰特将军”式的坦克其实并没有被敌人的炮弹击穿,而是因为铆钉在里头四处飞射杀死了坦克乘员使坦克瘫痪。
这也是英军会把这种坦克称为“六兄弟棺材”的原因。
(注:在英军要求下改装过的中型也就是“格兰特将军”式有六名坦克乘员,所以称“六兄弟棺材”。原版 中型也就是“李”式有七名坦克乘员,被称做“七兄弟棺材”)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零一章 虽败犹荣
终于,英军在被炸毁了十几辆坦克后就无奈的退了回去,“三号”坦克甚至还在后头追击了一阵又摧毁了五辆坦克,直到英军召来战机实施掩护才罢休。
德军士兵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
奥尔布里奇上校在第一时间给秦川打了个电话:“难以置信,上士,你真的猜中了,我们打退他们了!尤其让人振奋的是我们只损失了三辆坦克……它们是被敌人战机摧毁的!”
“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上校!”秦川回答。
接着又是斯特莱克将军的电话。
“上士,我想我们全军都欠你一个人情!”斯特莱克将军说:“因为如果没有你的建议,我想第15装甲师就是我们的下场!”
“将军!”秦川回答:“你们不欠我什么,因为我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命!”
电话那头的斯特莱克将军不由哈哈大笑。
“那么……”当秦川挂上电话时,在旁边听着的巴泽尔就问了声:“这又是你的建议?”
“是的,上尉!”秦川回答。
“哇哦!”附近的德军士兵们不由发出了赞叹声,接着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好样的,上士!”巴泽尔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说道:“我突然发现有你在部队里对我们来说真是件幸运的事,你们说是吗?”
巴泽尔把目光转向了士兵们。
“当然,上尉!”德军士兵们七嘴八舌的说道:
“很多次,都是上士的建议让我们取得了胜利!”
“上士救了我们所有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