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很好!”隆美尔兴奋的回答:“你们会如实向元首报告的吧!”
“当然,将军!”巴克豪斯教授回答。
“将军!”在一旁的秦川提醒道:“我们为什么不让堪探队呆久一些呢?他们可以到处看看这里还有什么资源,比如煤或石油!”
“好主意,少尉!”隆美尔一口就应承了下来。
如果能找到煤或石油的话当然对工业岛有莫大的帮助,这其中尤其是石油……这玩意不仅是非洲军团紧缺的资源,甚至也可以说是德国紧缺的资源(希特勒进攻苏联有一部份原因就是为了巴库油田)。
当然,秦川知道巴克豪斯堪探队很难找到石油……原因是这时代对石油的形成进入一个误区,学者普遍认为石油是海底的於泥形成的,于是寻找油田基本在海边,而利比亚和埃及的油田都与海边有段距离。
不过现在也不急一时,秦川有的是时间提点一下巴克豪斯。
因为补给线畅通,很快炼铁厂就在克里特岛建成了。与炼铁石同时建成的还有生产子弹和炮弹的兵工厂。
子弹和炮弹虽说不起眼,但需求的量却很大,它们如果能做到自给自足,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德国的运输压力,于是也就可以腾出更多的运力来为非洲运输其它机器。
另一方面,非洲大陆上的铁矿也修了一条公路通往马特鲁。
后来隆美尔觉得公路效率太低,干脆就从铁矿修了一条铁路到马特鲁,至于修建铁路的材料和设备……在攻下亚历山大港时就缴获了英国人的铁路和火车,这会儿就正好物尽其用了。
于是铁矿石就从马特鲁港源源不断的运往克里特岛,炼铁厂将其炼成钢铁就成为兵工厂的原料,其它原料比如火药之类的,暂时无法自产就从意大利运……这样就形成了可以运作生产的系统。其它工厂也一个个在克里特岛拔地而起,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个坦克装配厂。
对此秦川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沙漠作战最需要的就是坦克,所以只要一有机会,隆美尔是绝不会放过坦克工厂的。
在布防上,隆美尔也正像秦川所建议的那样,不但没有把兵力从克里特岛抽调出去,反而还加强了克里特岛的防御……
海岸线基本由意大利军队防守,这是必须的,德军兵力不足根本就不足以防守那么长的海岸线。
德军主要是防守三个机场……第90轻装甲师分成三个部份,将坦克、装甲车分布在三个机场。
正如之前所说的,空降兵的克星就是坦克和装甲车,而且德军的坦克可不像英军“玛蒂尔达”那样的蜗速,它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敌人空降点并投入战斗。
更重要的还是……英军没有“铁拳”,也就是说英军伞兵很难与德军机械化部队对抗。
隆美尔对此还不放心,他在克里特岛上布设了许多反空降的设施……一根根削尖了指向天空的木桩,木桩之间还挂着带有倒钩的铁丝网,铁丝网上还绑着地雷。
因为这些削尖的木桩看起来像是一根根竹笋,所以德军士兵就将其称作“隆美尔竹笋”。
而且这么做似乎并不困难,因为克里特岛本身就更多山地,适合空降的地方本来就不多,被隆美尔这么一布置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防空方面,隆美尔就在沿岸投入了大量的防空火力,其中包括88高炮。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战机……隆美尔将航空联队中的两个航空大队都布置在克里特岛。
这么布置当然是有道理的,亚历山大防线几乎不需要战机,而且如果需要战机掩护的话,克里特岛的战机随时可以飞往亚历山大支援。
再加上从德国运来的三十台防空雷达,克里特岛几乎可以说是撒下了天罗地网。
接着,德军似乎就只需要等待一个个工厂建设完成,然后就是胜利的到来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五十九章 “谢尔曼”坦克
英军方面当然知道德军在克里特岛上的动作。
蒙哥马利是通过希腊民兵知道这一点的,丘吉尔则是从“超级机密”也就是隆美尔发给希特勒的电报里知道更详细的内容。
于是第一时间丘吉尔就与蒙哥马利取得了联系。
“蒙蒂(蒙哥马利的小名)!”丘吉尔说:“到了现在,你还相信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吗?”
丘吉尔这话有点为自己“平反昭雪”的意思,因为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丘吉尔的判断是错误的,英国不需要急于向德军发起进攻,为此丘吉尔甚至还将奥钦莱克将军解职换上了蒙哥马利,而蒙哥马利的观点也与奥钦莱克将军一样。
但是现在,德国人却在克里特岛上建起了工厂……假以时日,当这些工厂成型并可以大批量生产装备的时候,很明显德国人的装备补充就要比英军快得多。
“首相阁下!”蒙哥马利只能承认:“德国人进攻克里特岛并把工厂搬到这个岛上的做法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过我们对他们并非没有应对之策!”
“你最好有应对之策,将军!”丘吉尔说:“否则我们都无法应对那些对我们抱着怀疑态度的议员,明白吗?”
“明白,首相阁下!”蒙哥马利回答。
放下电话后蒙哥马利就看着地图陷入沉思。
“将军!”德甘冈在一旁建议道:“或许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进攻收复克里特岛!”
“你有什么计划吗?”蒙哥马利说:“德国人已经在岛上做好了防空并占据了周边海域的制空权,想要收复克里特岛……谈何容易!”
“我们可以利用希腊民兵!”德甘冈说:“为他们提供武器,里应外合……”
这似乎是个可行的方法,但想了想蒙哥马利就摇了摇头:“希腊民兵太过弱小了,就像克里特岛战役那样,他们在战斗中很难发挥多少作用!”
蒙哥马利说的对。
首先,夺岛最重空战,在这一点上民兵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顶多就是为英军提供一点情报。
其次,民兵的装备十分弱后,而且在克里特岛战役中又损失惨重,现在马上就寄希望于民兵的“内外夹攻”显然并不现实。
“可是将军!”德甘冈说:“我们也不能这么任德国人发展下去……”
蒙哥马利知道德甘冈说的意思,德国人在补给困难的时候都能打得英军如此狼狈,现在补给情况好转了,不仅好转还在克里特岛上建设工厂并在非洲开矿生产,这样一来英军还会是德军的对手?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德军赶出非洲大陆了。
“克里特岛的问题……”蒙哥马利指着地图说:“就在于它在我们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如果我们能够拿下马特鲁,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马特鲁距离克里特岛不过300公里,而英军喷火式战机的航程却有1000公里,这足够他们飞到克里特岛上空与德军战机争夺制空权了。
“将军的意思是突破德国人的防线?”
“是的!”蒙哥马利点头道:“我们必须把德国人的防线往后压缩,至少得夺回马特鲁,这样德国人克里特岛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可是要突破德国人的防线并不是那么容易!”德甘冈担忧的说道:“就像之前一样,我们几次尝试都没能成功!”
“但这次不一样!”蒙哥马利说:“德国人将大量的兵力投往克里特岛布防,我们一方面可以用民兵在克里特岛实施骚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就乘他们忙于建厂补给青黄不接的时候发起进攻。更重要的还是……”
接下来的话蒙哥马利就没有再往下说了。
蒙哥马利没有说倒并不是担心泄露秘密,而是他所希望的事并不一定能成功。
蒙哥马利的希望不是其它的,是坦克,美国的新型坦克。
蒙哥马利的一个优点就是一旦定下了战略方向,那么他就能把握住重点。
就像现在这样,解决克里特岛问题从海上和空中走都十分困难,那么就只有先解决陆上的问题,要解决陆上的问题说必须有坦克。
然而,以英国现有的坦克根本就不足以突破德国人的防线,这不仅是因为英军训练的问题,更因为美国坦克的性能问题……当然,美式坦克的性能与英军的“玛蒂尔达”坦克等比起来当然是有很大的提升,但其致命的弱点还是使其在面对德军的“三号”坦克时屡屡受制。
所以,英军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可以完全压制德军“三号”坦克的坦克。
如果没有这种坦克,蒙哥马利也不会考虑这个计划了。但蒙哥马利却知道美国有,这款坦克就是“谢尔曼”坦克……此时这款坦克才刚生产出来,美国连自己都没有装备。
(注:史上是美国刚刚来得及装备一个装甲旅,就紧急为北非英军提供一批接着生产的“谢尔曼”)
虽然蒙哥马利不知道这款坦克能否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但是从他获得的“谢尔曼”的数据来看,它无疑将会是德军坦克的克星……76口径的坦克炮配以76.2的装甲,还有38公里的最高时速。
要知道“格兰特将军”式坦克的那门大口径坦克炮只有75,“玛蒂尔达”坦克的前装甲只有78……也就是说美国人的这款新型坦克几乎就是“格兰特将军”式的火力与“玛蒂尔达”防御的结合,再加上相当不错的机动能力。
蒙哥马利知道,如果这款坦克的安全性没有问题的话……美式坦克的安全性基本没问题,这可以从“斯图亚特”及“格兰特将军”式坦克可以看出来。
另外美式坦克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通用性强,会操作坦克的只要稍加熟悉就可以操作“谢尔曼”坦克,这就可以省去坦克乘员大量的培训时间。
这样一来,英军装甲师就可以横冲直撞的撕开德军的防线并将他们击退!
蒙哥马利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因为此时的德国人把太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克里特岛上了,他们甚至连第90轻装师及其坦克都没有调往亚历山大防线。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章
于是英军方面就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
一方面用潜艇偷偷的将装备运送或是在夜里冒险用运输机空投装备至克里特岛上的民兵手里,支持他们在岛上与德军开展游击战或是骚扰、破坏、爆破德军的工厂建设。
这一点说实话的确让德、意军很头疼,因为克里特岛大部份地区都是山地,只有南部美沙拉平原有几十公里的平地,这样的地形本身就很适合游击队作战……民兵随便往山里一钻就不见踪影,德、意军进山搜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仅不会有什么结果反而还会在不熟悉的山地中损兵折将。
另一方面,就是海、空军濒繁的调动迷惑德军。
蒙哥马利甚至在塞得港征调了数百艘的渔船并展开登陆作战训练,同时还从本土调了一个伞兵师来积极展开空降训练,摆出一副要夺回克里特岛的架式。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美国方面要求的“谢尔曼”坦克。
当然,对于这件事蒙哥马利是无能为力只能交给丘吉尔去做了。
丘吉尔为此亲自飞到华盛顿与罗斯福会面。
“总统先生!”丘吉尔对罗斯福说:“北非的情况万分紧急,我们没有退路了,这样下去我们就只有被德国人赶出埃及一个可能!”
罗斯福脸色并不好看,他对英国在北非的表现很失望,甚至可以说美式装备的名声都被英国人打坏了。
但罗斯福却没有其它选择,做为美国总统,他不能允许英国继续这样溃败下去……
北非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一旦苏伊士运河落到德国手里,那么整个地中海就成了德国人的内海了,地中海周围的所有国家都将处在德、意军的枪口下,同时英国与其殖民地还会被一分为二。
另一方面,罗斯福又知道美国早晚也会被拖进这场战争……实际上此时的美国已经可以算是参战了,为中国、苏联、英国等提供装备援助,同时又对日本停止石油、废旧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的出口,冻结海外账户等。
(注:美国于1941年7月28日起对日本实施制裁,在此之前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石油都来自美国)
这边供给盟国,另一边又制裁轴心国……所以美国其实已经不是中立的身份了,只不过轴心国暂时忌惮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没有撕破脸罢了。
但最终,罗斯福相信美国无法躲过战争,就算百姓再怎么不愿意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帮英国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想到这里,罗斯福就沉着脸问:“首相阁下,我还是那句话,我怎样才能帮你!”
“新型坦克!”丘吉尔说:“我听说你们正在装备一种新型坦克……我们急需这批坦克在非洲发起反攻!”
“你说的是‘’中型坦克?”罗斯福问。
与之前的所有坦克一样,美军对坦克只有代号,“谢尔曼”这个名字其实是英国人取的。
“是的,总统先生!”丘吉尔回答:“我无意中知道它的性能数据,它简直就是为非洲战场研发的,我相信我们可以用它把德国人打得屁流尿流!”
其实丘吉尔无意间说对了,“”中型坦克虽不算为非洲战场研发但也差不多了,它是美国在吸收之前几款坦克各方面缺点之后紧急研发出来的一款坦克,而美式坦克的缺点大多都是在非洲战场英国人手里暴露出来的。
“可是我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装备!”罗斯福有些犹豫,因为美军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所以也需要这款坦克训练。
想了想,罗斯福又补充了一句:“而且‘’中型坦克也不在《租借法案》的范围内!”
“可美国还没参战不是吗?”丘吉尔说:“你们装备了这款坦克也用不上,而我们却急需用它来打败德国人!至于《租借法案》……谁又在乎呢?美国都在用航母帮我们运送战机了,还会在乎《租借法案》吗?”
丘吉尔说的对。
如果从担心卷入战争的角度来说,美国航母帮英国运送战机可以说是种更严重的准战争甚至都可以说是战争行为了,德国对于这一点都可以容忍,那么对“”中型坦克当然还会选择沉默。
罗斯福虽然知道战争无法避免,但他希望美国有更多的准备时间,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谨慎。
想了想,罗斯福认为激怒德国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德国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此时的德国一面与苏联全面开战,另一面又与英国打得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招惹美国!
“好吧!”罗斯福仔细考虑一番觉得不会有什么纰漏后,就点头答应下来:“我们会尽快把新型坦克运送到你们手中的!”
“非常感谢,总统先生!”丘吉尔差点在心里欢呼起来,他总算又看到一点胜利的曙光了。
罗斯福说做就做,马上就将刚从生产线开下来的两百多辆“”坦克运往北非,另外再开足马力日夜不停的生产,争取在丘吉尔所要求的半个月内将另两百辆运到非洲。
蒙哥马利一收到“”坦克后就对它进行初步的测试,测试结果让蒙哥马利大喜过望:
它在800米的距离上能击穿50的装甲,而德军“三号”坦克的装甲只有47。
同时“三号”坦克如果要击穿“谢尔曼”坦克76的装甲的话,至少得进入500米内。
(注:pak38反坦克在500米的距离上穿深为78,这虽然高于“谢尔曼”76装甲,但倾斜装甲的实际厚度使其更不容易被击穿)。
这也就是说,“谢尔曼”对“三号”坦克有种“我能击穿敌人而敌人却无法击穿我”的优势,这一点在战场上无疑是十分有用而且还能给坦克乘员一种心理上的莫大帮助。
当然,这就会反过来对敌人坦克乘员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
更重要的还是,“谢尔曼”坦克在机动性能上还与“三号”坦克相当……那么,“三号”坦克似乎就只有被当作靶子的命运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一章 带路
在英军接收“谢尔曼”坦克并进行紧张的训练的时候,秦川及隆美尔等人还在为希腊民兵头疼。
“民兵手里多了许多武器!”斯特莱克将军说:“最麻烦的是炸药,他们偷偷的把炸药带进工厂然后炸毁我们的机器,我们甚至很难查到是谁干的!”
对此秦川可以理解,希腊民兵里有许多是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老兵,他们只需要为炸药装上一个简易的定时装置,就可以从容的将装有炸药的包裹放在工厂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等他们离开后就“轰”的一声。
“幸运的是……”斯特莱克将军说:“我们的兵工厂都严格使用与外界隔绝的俘虏,而且防守严密所以暂时没有波及。钢铁厂就不能幸免了,一号高炉被炸毁,二号高炉被炸坏,需要几天的时间修复。”
高炉炼铁因为工艺简单产量大,所以大多国家都采用这种炼铁方式。
另一方面,德军因为铜产量不足无法满足战场上急剧增加的子弹、炮弹的需求,所以大规模生产钢壳子弹、炮弹(苏联同样如此),这也导致了对铁的需求直线上升。
“没有对村庄进行排查吗?”隆美尔问。
“当然有!”斯特莱克将军回答:“但不难想像,排查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们不会告诉我们游击队或是炸药藏在哪里的!”
“他们从哪来的炸药?”隆美尔问。
“是英国人搞的鬼!”斯莱因上校说:“他们通过运输机在夜里实施空降,还有潜艇运输!”
“我们从俘虏那获得情报!”斯特莱克将军说:“他们在伊季山上设有据点,那是他们几个月前从希腊本土退往克里特岛做的准备,民兵在那里储存了粮食和一部份装备,我相信他们会把炸药藏在那,不过没有多少人知道据点的详细位置!”
闻言斯莱因上校就不由将目光转到了秦川身上。
“少尉!”斯莱因上校说:“我记得你曾经抓获一名民兵少校,我相信她应该知道据点的位置!”
斯特莱克将军点了点头:“他们的指挥官是个上校,这个俘虏是个少校,这军衔已足够知道更多的情报了!”
“这不会有用的!”秦川回答:“这个少校什么也不会说,克莱曼少校已经审问过她很多次了,可是一无所获!”
闻言众军官不由沉默了,希腊民兵的骨气他们都见识过,他们也成功俘虏了几个民兵,但这些民兵宁愿受尽折磨而死也不愿意屈服。
“这些希腊人真是不可以思议!”隆美尔皱着眉头说道:“希腊已经投降了,他们还在紧持什么?”
隆美尔这个欧洲人似乎对此很难理解,甚至德军在战前还因此以为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会欢迎德军登陆。
但做为亚洲人的秦川就觉得很正常,因为亚洲大多国家也是这样,泰国这种墙头草除外。
二战的希腊是欧洲国家中最像亚洲国家的一个,这或许是与他们的雅典文化、斯巴达文化有关。
想了想,秦川就说道:“让她招供做不到,不过让她带路或许做得到!”
“带路?”斯莱因上校笑道:“如果不会招供,她还愿意为我们带路?”
斯特莱克将军和隆美尔也同样带着疑惑的目光望向秦川。
秦川则点了点头,回答:“不妨一试,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尤妮丝是被安排在子弹工厂生产弹壳……像她这样具有“危险性”的俘虏是不会让她接触到火药及其它有可能造成破坏的工作的。
这天尤妮丝像往常一样工作到另一批俘虏来换班。
例行搜身之后,尤妮丝就在几名意大利士兵的押送下往宿舍方向走。
刚走几步,尤妮丝就警觉的望了望自己的右手边……铁丝网外有一片丛林,尤妮丝察觉到有人躲在里头。
尤妮丝不由紧张起来。
她几乎可以肯定躲在丛林里的人是希腊民兵,因为除了他们之外不会再有什么人需要这么干了。
她紧张是因为不确定希腊民兵有什么意图……他们是来杀自己这个叛徒的吗?
想了想,尤妮丝认为希腊民兵不至于仅仅只因为德国人喊的几句话就彻底相信自己成了叛徒,更何况,如果自己是叛徒的话就不会再在这里做苦工了。
又或者……尤妮丝想到一个可能:他们是担心自己会供出更重要的情报所以派人来灭口?!
想到这,尤妮丝不由叹了一口气,顺手摘下了帽子露出一头金发,然后就走到了最显眼的一侧。她担心民兵因为天黑看不清她的位置而误击别人。
然后尤妮丝就等着,等着那一声结束自己生命的枪响。
“砰”的一声,枪声响了。
但倒下的不是尤妮丝,一名意大利士兵捂着胸口,然后缓缓倒下。
紧接着又是一声“轰”的爆炸声,整张铁丝网都被炸上了天,烟雾及黑暗中只听有人大喊:“快跑,尤妮丝,上校派我们来救你!”
尤妮丝闻言不由一愣,接着二话不说拔腿就朝炸开的铁丝网缺口狂奔,俘虏也在惊叫声中朝铁丝网涌去。
意大利士兵赶忙举枪射击,但根本阻止不了狂涌而去的人潮。一时之间到处都是枪声和叫喊声,工厂内乱成一团。
尤妮丝动作很快,几步就跑进丛林,里头正有几个人依托树干掩护朝意军射击。
其中一个丢了一把步枪给尤妮丝,叫道:“撤退,我们掩护!”
尤妮丝回头一看,一队意大利士兵正朝这个方向冲来,于是也不敢多说什么,转身就钻进了丛林一路狂奔。
1...7071727374...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