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60米的射程再加上200的穿深,这足以摧毁敌人的任何一款坦克了。尤其是160米的射程,这可以使他们彻底摆脱那种步兵近身炸毁坦克的日子。
“啾!”又是一声尖啸,阿尔佛雷多射出的火箭弹准确的命中了钢板。
“太棒了!”阿尔佛雷多说:“现在我真有些怀念战场了!”
或许阿尔佛雷多只是随口说说,但他说的这句话却很快成为了现实。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军营外就传来了急促的口哨声。
“起床!”巴泽尔在军营外大喊:“小伙子们,假期结束了,希望你们没有忘记沙漠作战的本领!”
于是士兵们就知道自己又要被调回亚历山大防线了。
“事情是这样的!”等士兵们集结完毕后,巴泽尔就说道:“昨晚八点敌人朝我们防线发起进攻……亚历山大防线,英国骗了我们,他们的重点一直是那里,所以我们现在要火速回援,有什么问题吗?”
“上尉!”维尔纳问:“我们有多少准备时间?”
“不!”巴泽尔回答:“军情紧急,你们没有准备时间,现在就登机,马上!”
“是,长官!”德军士兵应了声。
秦川拍了拍维尔纳的肩膀,说道:“她能理解的!”
维尔纳无言的点了点头,军人就是这样,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在哪里,他们无权决定。
五分钟后,士兵们就登上了卡普罗尼运输机,由于之前战场上的减员,一架卡普罗尼运输机已足够装得下秦川的这个排了……秦川的排在之前的战斗中只剩下十一人,这段时间只补充了五人于是只有十六人。
这倒并不是因为兵员紧张,事实上其它部队都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充,非洲军团得到来自德国的一个补充团的增援。
但第一步兵团却很难补充,原因是此时的第一步兵团是个特殊的部队,士兵必须兼具沙漠作战及空降作战的军事素质,否则只会给部队扯后腿。
从这一点来说,一支部队学会太多技能也并不是件好事。
新补充进来的这个五个新兵……他们其实并不能算是新兵,他们原本是伞降部队的,因为受伤所以回柏林,伤愈后就被派到了克里特岛编入第一步兵团。
“你们有人参加过东线战争吗?”面包师在飞机的噪音里问着那五个新兵。
“是的,长官!”一名新兵回答:“我参加过进攻格罗德诺的战争,我就是在那负伤的!”
“你叫什么,中士?”面包师问。
“多米尼克,上士!”新兵回答。
“那么,多米尼克中士!”面包师站起身来靠近了些,以使对方不会那么吃力:“说说那边的情况!”
“什么?”多米尼克有些不明白这话的意思。
“东线战场!”面包师说:“你们打得怎么样?”
“我们的进攻很顺利,上士!”多米尼克有些骄傲的回答:“敌人不堪一击,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我是说……他们中许多百姓是欢迎我们的!”
“哦!”这话不由让飞机里的德军士兵心下一宽,这无论如何都可以说是件好事。
多米尼克中士说的没错,德军在苏联的进攻最初的确很顺利,10天之内就突击了600公里,苏联24个师在两周之内被彻底击溃,其中20个师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兵力和装备。
但是,秦川又知道这不过是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这个战争机器很快就会缓过气来对德军予以还击的。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六章 杰哈索
运输机群是在杰哈索的地方降落的,它距离亚历山大约有两百公里,德军在这里修筑了一个机场,为的就是能应付突发情况而快速的把兵力和物资运输到防线南段。
这让秦川有些意外,因为这里是第15装甲师的防御段,第一步兵团更应该与第21装甲师在一起。
一下飞机秦川就被斯莱因将军叫到了指挥车上。
“也许你已经发现问题了!”斯莱因上校说:“我们到了南段跟第15装甲师在一起!”
“是的!”秦川说:“这里成了敌人的主攻方向吗?”
“可以这么说吧!”斯莱因上校一边说着一边摊开了地图,说道:“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昨晚才知道英国人的眼睛一直盯着亚历山大防线……他们在克里特岛营造的形势显然都是假的,另一方面,他们肯定是在夜里秘密运输卸货,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新型坦克一无所知!”
“新型坦克?”
斯莱因上校随手递给了秦川一张草图,说道:“这是见过它的士兵凭记忆画的!”
接过草图后秦川不由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拢……居然是“谢尔曼”坦克。
“你认得这坦克吗,少尉?”斯莱因上校问。
“不,上校!”秦川回答:“从没见过!”
秦川当然不可能没见过,但据秦川所知,英军是直到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才装备的“谢尔曼”坦克,距离现在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想想,这似乎也正常。
历史上的英军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德军一路打到亚历山大,更没有像现在这样整个第八集团军就只能靠一个塞得港运输……此时的英第八集团军是名副其实的退无可退,因为塞得港一被拿下就意味着苏伊士运河被彻底切断。
于是,英军当然会提前布署“谢尔曼”坦克试图扭转战局。
“我们的坦克根本无法阻挡这种坦克的进攻!”斯莱因上校说:“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它们在八百米外就能击毁‘三号’坦克,而‘三号’却对他们无能为力!”
这是当然的,“谢尔曼”坦克刚上战场时,德军只有“四号”坦克能与之匹敌,但整个非洲军团只有十几辆“四号”。
“所以!”斯莱因上校指着杰哈索前的一段防线,说道:“第15装甲师昨晚在这里遭受一次惨败,他们几乎损失了所有的坦克,更糟糕的还是他们几乎丧失了继续作战的信心!”
秦川知道这话有多严重……第15装甲师可不是一支乌合之众,它从一开始就在沙漠与英国人作战,是一直经验丰富甚至与第21装甲师不相上下的精锐部队。
如果第15装甲师都要崩溃了,那么这场仗还有胜利的希望吗?
后来秦川才知道,隆美尔一直严令第15装甲师守住防线,但格罗少校却沮丧的回答:“将军,我们的坦克不堪一击,新补充的五十辆坦克瞬间就被炸毁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算派上去也是送死……这是没有意义的!”
“不管有什么方法,一定要把他们挡在防线外!”隆美尔下令。
隆美尔必须这么做,因为如果亚历山大防线守不住,就意味着德军要退回阿拉曼防线甚至更靠后的加扎拉防线。
这样一来马特鲁就会落入英国人手中,马特鲁一丢,克里特岛也就危险了……也就是说,德军历经千辛万苦建立的补给线和工业,瞬间就化为乌有。
“是,将军!”格罗少将麻木的回答,但心里却对守住防线完全不抱希望。
“所以!”斯莱因上校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在这吧?”
“因为我们有火箭筒!”秦川回答。
“是的!”斯莱因上校说:“我们是目前为止唯一装备火箭筒并接受过训练的部队,这或许是我们唯一能挡住这种新型坦克的东西了!”
于是,第一步兵团就在杰哈索村东面也就是距离机场五公里的位置开始构筑防线。
运输机一批批的从克里特岛飞来,为第一步兵团带来一箱箱的弹药,其中大多数是反坦克装备。
“我们为什么不占领前方的那个山丘?”面包师一边挖着战壕一边问。
面包师说的没错,一般情况下,步兵防御更应该占领高地,尤其是对付敌人装甲部队……坦克仰角有限,而且在爬坡时还会减速,另外在坡上还不容易瞄准,这对装甲部队出身的第一步兵团不是秘密。
“因为我们用的是火箭筒!”秦川解释道:“火箭筒的射程只有一百六十米……这个射程虽然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还是在敌人的迫击炮的射程之内!”
闻言面包师不由“哦”了一声。
如果把战壕构筑在山丘上的话,毫无疑问的会遭到敌人炮火的压制。
当然,战壕构筑在山丘后同样也有这个问题,但至少炮兵看不见需要炮兵观察员或是侦察机引导,这也会使敌人出现协同的问题而使自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但其实这好处还不仅仅是这样。
大约半小时后,德军士兵们就迎来了第一批溃军。
这是一批德军,显然是第15装甲师的士兵……意大利部队在昨晚遭受首轮打击后已经在第一时间撤走了。
秦川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德军,在他们满脸血渍及被硝烟熏黑的脸上,一双双充满惊恐的双眼。
他们看到秦川等人修筑的简陋的工事,就对秦川等人喊:“你们还是快逃吧,没用的!”
“你们挡不住他们的,没人可以!我们输了!”
……
“军刺!”维尔纳冲着其中一个人大叫。
那名德军士兵停了下来,这时秦川才认出那正是和他们一起在军校里学习外号叫军刺的丢勒,秦川清楚的记得他是个优秀的侦察兵,而且天不怕地不怕。
但这时的丢勒已经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看了秦川等人一眼,然后就摇了摇头:“少尉,就算你们来也无法挡住他们!”
“我们可以!”维尔纳说:“留下来跟我们一起战斗!”
“不!”丢勒摇了摇头:“你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们什么也不知道!”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主权
最终丢勒也没有留下来与秦川等人一起战斗,因为他不相信秦川等人能够挡住英军。
秦川可以理解这一点,这有时不仅仅是牺牲生命的问题,如果只是牺牲生命,秦川相信大多数德军士兵都会选择留下来作战,而是他们认为这毫无意义……就算牺牲了生命也挡不住英国人的进攻,于是牺牲就变得毫无价值。
战后秦川从第十五装甲师的士兵那得知昨晚的战况:英军照常用炮弹和扫雷坦克开路,一开始没什么意外,这些都是正常的模式,英军派出南非军走在前头与扫雷坦克一起排雷,整个排雷过程整整经历了五小时,最后英军终于排出了几条通道。
而此时第十五装甲师也在二线做好了准备。
这时德、意军防御的标准模式,意大利军队防御第一线,德军装甲师在二线,哪里有缺口就堵哪里。
接着,英军果然就突破了意军的防线,德第十五装甲师像往常一样猛扑上去以为能在第一时间就将突入防线的英军挡回去。
但没想到的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款他们从未见过的新型坦克。
这些坦克以十几公里的时速缓慢推进,后面跟着一群群步兵,他们见德军坦克迎上来时就马上停车瞄准,接着就是一发发明亮的照明弹打到了空中照得四周雪白一片……
六百米,英军坦克开炮了。
一辆辆德军坦克和装甲车瞬间就成了一团火球。
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也纷纷还击,但让德军士兵目瞪口呆的是他们的炮弹打到敌人的坦克上根本就无法造成一点损伤。
格罗将军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英军这款新开型坦克的性能要优于“三号”,同时pak38反坦克炮也很难击穿它,于是就下令朝敌人冲锋……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只有冲到更近的位置德军才有摧毁敌人的坦克的可能,否则,即便是双方坦克都不适合夜战,但敌人拥有打不穿的防盾而德军却不然,德军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但是蒙哥马利对此早有准备,事实上,早在英军装备“格兰特将军”式坦克时,蒙哥马利就严令英军“只能远战不可近战”,所以英军已经知道该怎么拒敌人于其射程之外。
一排排炮弹越过坦克朝前密集轰炸,榴弹炮、坦克炮、迫击炮,在照明弹的亮光下炸出一层层火墙一道道防线,中间还夹杂着像雨点般密集的各型子弹,整个战场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在翻滚的烟雾里冲锋的是一排排德军士兵及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
不久,德军就遭受了惨重的伤亡退了下去。
英军也不忙着追赶,在后头不紧不慢的前进,依旧是时速十几公里。
这就是蒙哥马利的战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这战术虽然保守,但却十分有用……蒙哥马利知道只要这样下去胜利迟早都会是属于英国的,所以他不急于一时,急着追赶反而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让灵活的德军包抄侧翼。
德军稳住阵脚后,紧接着又是一次冲锋,然后又一次……德第十五装甲师整整发起了五次冲锋,但每一次冲锋都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最终德军损失了三千多人,受伤两千多人。
要知道第十五装甲师全师才只有一万多人,这伤亡几乎都超过一半了,而且还是在一夜之间。
于是第十五装甲师被打得完全没了脾气,甚至普遍认为继续这样抵抗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的斯莱茵上校就接到了格罗将军的一个电话。
“上校!”格罗将军说:“我听说你们驻守在杰哈索?”
“是的,将军!”斯莱茵上校回答:“杰哈索有我们的机场,如果它被英国人占领了,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
斯莱因上校说的没错,许多装备并不是空投可以完成的,更何况如果机场落到英国人手里,英国人就可以利用机场运输物资,于是英国人就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我知道!”格罗将军说:“可是你难道不知道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装甲师吗?那是英国人的第七装甲师,他们拥有一百五十辆坦克,新型坦克,我们几次都没能挡住他们……”
“我知道,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所以我们才在这里驻防!”
“你简直疯了!”格罗将军说:“居然以为一个步兵团就能挡住他们,听着,跟我的部队一起撤到巴里斯,我会给你们上战场的机会的!”
“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我认为眼前就是一个机会!”
“这是命令!”格罗将军不由自主的提高了音量。
“抱歉,将军!”斯莱因上校回答:“隆美尔将军给了我们自主权!”
说着斯莱因上校就挂上了电话。
隆美尔将军的确给了第一步兵团自主权,因为他觉得格罗将军已经被英国人的新型坦克给吓坏了,很可能不适合再指挥这场战斗。
当然,临阵换将的事隆美尔是不会做的,这只会引起更大的骚乱。
所以,隆美尔需要第一步兵团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独自作战而不是受第十五装甲师或者也可以说提格罗将军的限制。
但同时,隆美尔也不知道自己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火箭筒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第一步兵师甚至只经过一天的训练……谁也不知道它在战场上能否发挥作用。
当然,火箭筒的前身“铁拳”的确是在战场使用过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那是针对速度慢的“玛蒂尔达”式坦克,而且进攻的英军还是没有战斗经验且规模不大的英军。
这让隆美尔在指挥部里焦燥不安的走来走去。
他知道这一仗意味着什么……如果火箭筒挡不住英国人的进攻,那就没有任何东西能挡得住他们了,非洲军团能做的似乎只有撤退、撤退再撤退,最终反被英国人赶下大海。
这时隆美尔才真正认识到秦川之前建议他放弃进攻是对的,英国人手里有这款坦克而自己又发起进攻……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八章 依仗
第一步兵团天空上的英军战机不多,这应该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隆美尔几乎派出所有的战机、轰炸机甚至是运输机为第一步兵团服务,于是有可能威胁到第一步兵团的英军战机都在第一时间就被赶走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第一步兵团太不起眼了。
英军战机乃至侦察机找的都是德、意军的坦克、大炮以及大规模部队之类的,对于一支挡在第七装甲师前进路上的一个步兵团……他们几乎就把它忽略不计了。
几个英军飞行员在看到第一步兵团构筑的防线后就笑道:“这些德国人是在做什么?他们打算用战壕和铁丝网挡住我们的坦克吗?”
另一架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就回答道:“我猜,这是一支掩护其它部队撤退的部队,你知道的……他们必须减缓我军的追击速度,否则他们谁也逃不了!”
“你说得对!我们要向上级报告吗?”
“报告什么?告诉他们两公里外有一道步兵防线吗?算了吧……等他们收到消息,只怕已经已经把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辗在覆带下了!”
说着英军飞行员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说的没错,此时的英军第七装甲师因为德军已经全线溃逃,所以加快速度前进,两公里的路程对它们来说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
于是秦川等人就听到了“隆隆”的马达声,在山丘的另一边。
这给人一种异样的恐惧感……每个人在面对危险时总是习惯性的希望看到并试图了解这个危险是什么,如果看不见的话,就像现在这样,履带声、马达声在山丘另一面轰鸣,而士兵们只能在山丘这一侧静静的等着,等着……
不久,一个巨大的黑暗出现在山丘的的“新式反坦克装备”。
决战第三帝国 第二百六十九章 反斜面
科林上校的直觉是对的,尤其是秦川等人还有意在山丘后一百米构筑防线……这可以说是很明显。
只不过科林上校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德军这款只有30米射程的反坦克装备就呼啦一下变成160米射程。
于是,科林上校原本十分明智的命令就变成了一场灾难。
坦克缓缓朝德军的防线涌来,英军迫切的需要走下山丘然后在平地上摆好阵势……英军在斜面上冲锋,除了坦克有“反斜面危险状态”外,步兵也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这倒不是说步兵也存在俯角、仰角,步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举枪射击。
问题就在于斜面会让跟随在坦克后的步兵成梯次的高出坦克的车身,于是步兵就无法得到坦克的掩护。
这也是秦川等德军士兵使劲把迫击炮和子弹朝坦克后倾泻的原因……
英军虽然有坦克,而且这坦克几乎还可以说是无敌的,但这坦克在斜面却打不到敌人同时也无法为英军步兵提供掩护,于是在这特定的时间,英军坦克几乎就等同于不存在。
实际上,德军士兵也是将这些坦克当不存在打的。
山丘距离德军三百米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德军50迫击炮的射程之内,于是那迫击炮炮弹就像冰雹似的朝英军炸去,只炸得英军步兵成片成片的倒下。
“砰!”的一声,秦川一枪撂倒山顶阵地上的一名英军。
他击毙的是一名英军狙击手。
这时正是敌人狙击手打狙击的时候,因为他们地处高位战据地利,而且山顶阵地上到处都是英军的步枪手,秦川很难在他们中把狙击手认出来……狙击手拿的步枪与其它英军一样,都是“恩菲尔德”步枪,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多了个狙击镜,而这一点在阳光照射的背影下是很难看到的。
但秦川还是看到了,原因是这名狙击手在狙击镜上缠着布带……这没什么不对,布带在保护狙击镜的同时还可以成为一种伪装,秦川的狙击镜上也缠着布带。
问题就在于,这布带松了一角,这个的“一角”就在沙漠的晨风中“瑟瑟发抖”。
于是他就成了秦川的枪下亡魂。
狙击手最大的敌人绝对是狙击手,所以他们也必定是第一重要的打击目标。
“砰!”的一声。
这回击毙的是一名英军军官,他看起来应该是个少校……秦川不确定是因为在阳光在山丘的后面只留下一个并不清晰的影子,秦川无法看清他的军衔。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指挥若定,在他的命令下想要冲上去尾随坦克的士兵都在附近寻找掩护。
这才是正确的……此时的坦克无法为他们提供掩护,他们更应该做的是等待,等坦克开下斜面走上平地并在身后留下足够的空间后……他们再冲下去躲在坦克后。
所以,秦川知道这个军官是个聪明的军官,其实更应该说他是个会打仗的军官……英军部队中聪明的军官不少,但会打仗的却不多,于是他就成了秦川的第二个目标。
“砰!”
这一枪打倒的是一名冲锋枪手。
因为角度的原因,秦川之前一直都没有发现这名冲锋枪手,直到秦川换了一个狙击位。
这名冲锋枪很勇敢,也很聪明,他居然爬到坦克上并紧紧的趴在坦克后部利用炮塔做掩护。
如果是个步枪手或是机枪手这么做,那么对德军只怕没有什么威胁,颠箥的坦克会使步枪根本无法瞄准,机枪的后座力会将射手震下坦克。
但冲锋枪手就不一样了……冲锋枪不需要瞄准就可以打出一片弹雨,同时又没有很强的后座力。
这名冲锋枪手就是用他手里的“汤姆森”冲锋枪压制住了两门迫击炮,另外至少还有五名德军死在他手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