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诺依曼少将不由恍然大悟,说道:“它们可以互相掩护!”
“是的!”秦川说:“但敌人试图用炸药包或手榴弹炸毁这个坑道,那么他们就把自己的后背亮在那个坑道面前,而当敌人想要先解决那个坑道时,却又进入这个坑道的射界内……”
“太棒了!”诺依曼少将说:“这么说,我们应该分成上、中、下三层来设置坑道口的位置,这样它们会覆盖整个对面互相掩护,由此就形成一个作战体系而不是单独的坑道!”
诺依曼少将理解得很快,毕竟是学过军事理论知识而且有实战经验的将军。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三十二章 想法
由于时间紧迫,坑道的构筑从第二天就开始了。
其实,许多东西就连秦川自己也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真正摸透还是要在实践甚至是实战中摸索……毕竟这些都是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在战场上换来的,并不是说知道就一定能用上或是能用对。
但应该说,因为秦川知道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总能够更快更好的找到实用而简单的方法。
比如饮用水储存的问题……如果要保证在坑道内足够长的时间并且能生存,那么饮用水是必须的,它甚至比食物更重要。
但饮用水在坑道内储存起来十分不方便,即占用空间使原本就狭窄不堪的坑道变得十分拥挤,又很容易因一片漆黑而被打翻流失。
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很简单,在坑道内挖出几个坑,然后运几个汽油桶进去埋上……一个绝好的储水罐就做好了,盖上盖后甚至都不影响士兵在其上运动。
再比如通讯的问题……坑道内没有信号,无线电无法使用,牵电话线又不现实,因为电话线很容易被敌人找到并剪断,而一旦被剪断,坑道里的士兵又无法出来修……这么做无异于自投罗网。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将几根钢筋从外部打进地道当作天线……外部只需出一小截,而且还可以用石头、植物遮掩,到时一打起仗来,到处都是子弹、炮弹以及被炸坏的水泥混凝土工事,谁还会去注意这一小截钢筋。
实在不行,秦川还告诉他们一个应急方法,比如信号不好或是因为别的什么无法通讯,就在手榴弹上绑着电线抛出来。当然,这枚手榴弹不要将其拉燃……一眼看上去会以为这是一枚臭弹,谁也不会有兴趣把它捡起来看看。
斯莱因上校和诺依曼少将在听到这些想法的时候都一愣一愣的。
“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简历,我还真以为你在哪里打过类似的一场仗!”斯莱因上校说。
“或者,你有亲人参加过上次战争?”诺依曼少将问。
有些德国军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个耻辱,所以他们隐晦的称其为“上次战争”。
“哦,是的!”秦川回答:“我的叔叔在上次战争中丢失了一条腿,他总是跟我们嗙叼他的往事,尤其是在堑壕里的一些事,我这些办法有一部份就是来自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就是堑壕战,从某方面来说堑壕战与坑道战有些相似,他们同样是挖地道躲在地下……所以秦川这么说也没错。
不过它们也只不过是“有些相似”而已,堑壕战远没有坑道战艰苦,原因是堑壕战的工事主要是用来躲炮的,敌方没开炮就可以从地下掩体出来在战壕里生活、活动。
而坑道战,却是敌人占领了地面工事,士兵只能躲在地下坚持,这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方面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这就难怪了!”诺依曼少将表情复杂的对秦川说:“如果有机会回去的话,代我向你叔叔致敬,我也参加过那场战争,说不定我们还是战友!”
“好的,将军!”秦川赶忙回答道:“不过你们不太可能是战友,因为他是名工兵!”
这是秦川敷洐诺依曼少将的谎言,他知道诺依曼少将一战时是个步兵少校,这样就避免被问起番号时露了马脚。
“哦,很遗憾不能成为你叔叔的战友!”诺依曼少将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说道:“但我很庆幸能成为你的战友,有一天……希望我有机会与你叔叔见上一面叙叙旧!”
闻言秦川不由暗暗叫苦,但他还是应了声:“当然,将军,这是我的荣幸!”
诺依曼少将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这可以从他对战事的认真和疯狂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欧洲人来说,能接受秦川这个坑道战的建议都可以说是疯子,诺依曼少将是这样,隆美尔也是这样,而斯莱因上校,他直到现在还是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他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击败敌人前就把自己的士兵逼疯了。
“他们怎么可能受得了那种黑暗和无助!”斯莱因上校说:“你们试过在里头呆过吗?我呆过一晚,可仅仅是一晚我就无法忍受,这还是我知道随时可以出去而且还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如果外面站满了敌人,他们正往里头抛手榴弹或是用火焰喷射器往里面喷火焰,或者没有食物没有药品,伤员得不到治疗……上帝,这会变成地狱的!”
“上校!”诺依曼少将简单的回答了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比他们优秀的原因!”
有时,自豪感或者说自恋也可以,在战场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会认为德国人比其它民族都优秀,所以别人做不到的德国人也可以做到。
反之,如果没有这种自豪感或是民族自信心,就会以另一种思维来思考:英国人、美国人都做不到,我们又凭什么做到?
诺依曼少将显然是属于前者,这也使他十分热衷于秦川这种防御战术,甚至说是痴迷都不为过,因为他觉得这就是对帝国战士精神意志上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证明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坑道的构筑一定要尽可能简单!”秦川继续说:“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短,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需要大面积构筑,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就地取材,也就是在脆弱的部位用木头支撑……”
“可是它如果无法承受住敌人的炮轰,就会把我们的士兵活埋的!”斯莱因上校反对道。
“战场任何时候都会有伤亡!”诺依曼少将同意秦川的说道:“我赞同中尉的说法,如果不躲进坑道的话,我们的士兵就会被敌人的炮弹直接炸成碎片!躲进坑道的确有一部份人会被活埋,但至少有一部份人会幸存!”
秦川不知道谁说的更有道理,他只知道……斯莱因上校更感性一些。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三十三章 盐湖
在秦川等人在突尼斯构筑工事的时候,蒙哥马利正与艾森豪威尔展开一场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继续从海上进攻还是从陆地进攻。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海上与德国再打一仗!”艾森豪威尔说:“虽然我们的舰队遭受损失,但却可以修复,而德国人‘敦刻尔克’号也同样负伤。”
“重要的是空军,将军!”蒙哥马利说。
“我知道这个!”艾森豪威尔说:“我们的空军的确损失惨重,但我们还有美第10航空大队,我们依旧拥有空中优势!”
“不!”蒙哥马利回答:“问题就在于我们低估了德国舰队的防空力量,我们的战机很难在他们军舰面前取得优势!”
“但那是英国空军而不是美国航空队!”艾森豪威尔反驳道:“我们拥有比英国更先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艾森豪威尔说的是对的,此时美国b14和b24重型轰炸机已经服役,这些轰炸机的升限都在八千米高空以上,这虽然在德国舰队130副炮的对空10公里的射程之内,但就像之前所说的,高度越高就会使75度最大仰角的高射炮死角区域越大,所以实际上b14和b24可以毫无压力的朝德舰队投掷炸弹。
“艾克!”蒙哥马利说:“问题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德国人对舰炮做了怎样的改进,所以我认为此时任何对德军舰的行动都是在冒险,虽然我相信美国航空兵的实力,但我们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迅速把战线往突尼斯方向推进。只要我们在陆地上占领了突尼斯,那么突尼斯海峡对我们来说就不是问题了!”
艾森豪威尔想了想,最终只好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做吧,蒙蒂。不过我得提醒你,我们得到情报,德国人正在突尼斯构筑防线,如果你确定要从陆地进攻的话,那你最好快点,否则他们就在那做好准备等着你了!”
“当然!”蒙哥马利说着就再次把目光转移到了地图上。
蒙哥马利这么决定其实是有私心,此时的美国和英国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英国想保住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而美国却想把英国拉下来自己坐上这个宝座,于是才会有这样的分歧:美国急于想让自己的航空大队到战场上去表现一下,向世界宣布英国人在德国舰队下惨败而美国却可以打得他们无力还手。
蒙哥马利也不笨,他当然不会给美国人这个机会,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找借口改从陆上进攻……如果不用美国航空兵的话,英国实在已经没有力量从海上再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了。
幸运的是,英国在陆地上的攻势十分顺利,如果不是因为后方一直有埃及、利比亚等游击队干扰的话,现在只怕已经打到的黎波的了。
不过蒙哥马利相信,英军最终会突破突尼斯,因为德国人没有适合的对付“谢尔曼”坦克的装备。
另一边,法国营和德军士兵正在零号高地上放声大喊。
登上高地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个盐湖,也就是突尼斯最大的盐湖……杰里德大盐湖。
这家伙长160公里,宽22公里,于是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就是一大片白色的盐和湛蓝色的湖水……盐湖是突尼斯及阿尔及利亚一带的特色,其主要的形成原因就是南北地形及气候和地形的不同。
北面主要是山地,雨水、海水都比较充沛,而南面却是干旱的沙漠,这样在它们的中间的地带,就会不断有海水、雨水渗入并在被晒干。
于是,干的地方就是满地的盐,就像是白色的沙海,有水的地方因为富含盐离子所以就像天空一样蓝。
法籍营及德军士兵们大多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的美景,不由兴奋得大喊大叫。
“这就是我构筑加贝斯防线的原因之一!”诺依曼少将说道:“这座大盐湖几乎是横穿整个突尼斯,往西还有盖尔萨盐沼以及迈勒吉尔盐湖,因为遍地都是盐所以数十公里几乎寸草不生,只有少量低矮的盐生植物!”
秦川不由点了点头,这就会盟军进攻部队完全暴露在德守军的火力之下,而德守军却可以在高地上居高临下的开火且借助工事或隐藏植被掩护,就算大白天也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看着山脚下的蓝色的湖水,斯莱因上校就说道:“所以……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坑道呢?敌人难道还能把军舰开到这里来吗?如果不是的话,他们又凭什么能突破加贝斯防线?”
秦川明白斯莱因上校这话的意思,英国人如果要进攻加贝斯防线的话首先要渡过盐湖,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坦克无法为其提供掩护,于是湖水就会像护城河一样在防线前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任盟军有三头六臂也无法突破。
诺依曼少将摇了摇头,说道:“上校,如果盐湖不会干涸,那么你说的就是正确的!”
“它会干涸?”
“当然!”诺依曼少将说:“现在是雨季,盐湖水量比较充足,但这也并不代表整条防线前都是湖水,而旱季一到,这里的气温会上升至50度,湖水很快就会被蒸发!”
斯莱因上校点了点头,说道:“而一个月后,当盟军打到这里的时候,旱季就要到了!”(注:突尼斯旱季也就夏季漫长,冬季也就是雨季短暂)
“是的!”诺依曼少将拿着望远镜朝山脚下的湖水扬了扬头:“到时,这些湖水就会变成一层盐,敌人的坦克可以毫无阻拦的开到我们防线前,再加上他们还有比我们多得多的飞机和大炮……我认为中尉提出的坑道防御工事是很有必要的!”
闻言斯莱因上校就不说话了。
“中尉!”一个法国士兵冲着秦川大喊:“我们可以去那湖里洗个澡吗?”
“当然可以!”秦川漫不经心的回答:“如果你们不担心地雷的话!”
不用说,那一带肯定已经布上雷了。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三十四章 遇刺
坑道工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第200师以及意大利工兵团的军官都被安排到零号高地观察学习,然后再各自把学到的东西带回自己的部队并相应的对工事进行改造加强。
不过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就像斯莱因上校说的,在坑道里别说住个几天了,躲一晚不出来都无法忍受……坑道里蚊子、跳蚤、蝎子什么的可以说应有尽有,更要命的还是这一带盐分特别足,盐颗粒沾附在衣服、毛毯等织物上又容易吸水,于是不管什么东西摸起来都是潮潮的带着沾性,在别的地方可以用上半年的军毯在这不到半个月就烂成碎布了。
于是那军装、毯子、背包什么的就是一车一车的往防线上运,而且似乎怎么也不够用。
这天,就在秦川指挥法籍营构筑反斜面工事的时候,斯莱因上校的吉普车停在不远处朝秦川招了招手。
“出事了!”秦川刚上车,斯莱因上校就说道:“达尔朗遇刺!”
秦川不由一惊,暗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不过斯莱因上校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秦川放心了些:“不过达尔朗只是受了点轻伤!”
“刺客呢?”秦川问。
“剌客抓到了!”斯莱因上校给秦川递上了一根烟:“你又猜对了,中尉,是个法国人……茨格勒上尉特别留意,达尔朗因此躲过一劫!”
茨格勒上尉是斯莱因上校留在达尔朗身边保护他的警卫连连长。
狠抽了一口烟,斯莱因上校就说道:“他们说是刺客是维希政府的人!”
“不,不是维希政府的人!”秦川回答:“是英国人的主意!”
“你怎么知道?”斯莱因上校说:“刺客招供的就是维希政府!”
“不,刺客招供的是英国人!”秦川说。
斯莱因上校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微微点点头表示同意。
刺客是一个人,而且还在德国警卫手里,那么他招供了什么又有谁知道?
于是第二天报纸一发,整个阿尔及及利亚乃至法国都轰动了。
法籍营也不例外,几个法国士兵拿着报纸义愤填膺的说道:“看看英国人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就是这样对待盟友的!”
“得了吧!你居然还以为英国人是盟友?忘了他们‘弩炮计划’了吗?”
“对,他们一直都是我们的敌人!”
“他们不过是想利用和控制我们,就像他们对希腊和埃及一样!”
……
这话是说对了,二战时英国和美国甚至还在这件事上互相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进行角逐,如果不是战后的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的法国有利于他们牵制德国乃于对抗苏联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拿戴高乐当一回事。
这事给德国带来的影响当然就是正面的,一时间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就有许多报名参加了法籍军团。
同时,达尔朗的声势又进一步得到提高并成功反超了戴高乐,于是许多维希政府的法国军民都逃出法国投奔“达尔朗”。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许多法国商人是奔着阿尔及利亚比法国本土的税收要少得多而来的。
“干得好,中尉!”斯莱因上校暗地里对秦川说:“不过是一句话,就让我们占据了主动,我听说许多法国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在战场上教训一下英国人了!”
秦川不由笑了笑,这才仅仅只是开始,拉仇恨这种事表面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它发挥的作用往往会让所有人都吃惊。
准备时间虽说有一个月,但其实十几天后前线就感觉到了紧张的气氛。
原因是前线一大拔一大拔的部队往的撤。
最先撤下来的是伤病员……伤病员之所以往阿尔及利亚方向撤,是因为此时英国人又在马耳他岛布置了足够的空中力量封锁航线,于是最安全的撤退路线就变成了突尼斯海峡这一头的阿尔及尔至法国土伦港的航线,毕竟这是建立在法国上的航线,英国暂时还有些投鼠忌器不敢全面与法国翻脸,同时也是因为德国空军与德国舰队在这一头有相当的防空力量,封锁起来有困难。
第200步兵师的情况怎么样秦川不知道,秦川只知道那些撤下来的伤员把法籍营的士兵们给吓坏了……零号高地距离加通杻纽加夫萨不远,伤兵总是一车一车的从山脚下的公路往城里送,断手断脚的,惨叫的,汽车经过时还在路面上留下一串串鲜血,使法国士兵们个个脸色苍白双脚发颤。
见此秦川不由在心里暗骂了声,果然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富二代,只是伤员就把他们吓成这样。
不过想想,当初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看他们的样子!”秦川对法籍营的士兵说:“再听听他们的惨叫……你们应该知道一点,如果不尽快完成训练任务或是适应坑道里的生活的话,那就是你们的下场,或者说比这还糟,你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士兵们当然知道秦川说的是什么,由于运力的原因,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很多时候都无法带回来,能带回来的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牌。
在死亡的威胁下,这些法籍营的士兵果然就变得更勤快也更能吃苦了。
维妮特找了个机会跑到秦川身边,说道:“中尉,你知道吗?他们都千方百计的希望跟我一个班甚至一个排!”
“为什么?”秦川问:“是被你的美貌吸引吗?”
“也许吧!”维妮特笑了起来:“不过……我相信他们更多的是因为知道你会保护我!”
“哦!”秦川摇了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很明显,他们错了。”
“为什么?”维妮特问。
“你只要经历过一场战斗就明白原因了!”秦川说:“在战场上,谁也保护不了谁,能保护你的就只有自己和命运!”
或许秦川这时候更应该用一些谎言来欺骗这些新兵,就像部队以前常做的那样。但秦川却认为……尽早让他们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或许会更好些。
决战第三帝国 第三百三十五章 轰炸
两天后就有一队意大利军队从前线撤了下来,与往常秦川等人看到的一样,他们军装不整队形散乱,脸上永远带着他们的招牌……惊慌。
当然,如果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话那无可厚非,但只要打过仗的人都知道他们并没有在战场呆多久,这可以从他们军装和汽车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他们的军装上至少会有几处因为战术动作而被磨破的地方,汽车上总会有些枪眼或是被弹片划开的破布……但他们却什么也没有。
“或许你们很希望成为他们!”秦川对法籍营的士兵说:“因为他们总是在看到敌人之前就撤退了!”
法籍营的士兵们不由发出一阵哄笑……即便是法国人也瞧不起意大利人。
说起来也很讽刺,法国与意大利也是敌人,意大利甚至还在法国投降后以为其好欺负,带兵入侵维希政府,但事实证明意大利人连虚弱的维希政府都打不过。
“他们这是去哪?”一名法国士兵有些担心的问:“是到我们后方布防么?”
“不!”秦川回答:“跟那些伤员一样,他们先到阿尔及尔,然后再到西西里岛!”
拿下阿尔及利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同时开通了至法国和意大利的相对安全的航线。
“我就知道!”另一法国士兵不无讽刺的说道:“留他们在这里只会浪费补给!”
法国士兵们又发出一片笑声。
秦川别有深意的看了这些法国兵一眼,说道:“希望你们不会同样浪费补给!”
“放心吧,中尉!我们会用武器教训下那些骄傲的英国人的!”
说这话的是个叫斯特凡的年轻人,他父亲几乎垄断了阿尔及利亚的赌场,而赌场当然需要政府和军队的支持,否则早就被阿尔及利亚百姓给砸了。
秦川对斯特凡这番话是可以理解,这不仅是因为斯特凡的家族生意使他必须抱紧德军大腿,更是因为新兵在战斗临近时总会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害怕得连食物都吃不下,另一种则是极度亢奋。
斯特凡显然属于后一种。
“我想我们最好还是把手里的工作完成!”博杜安指着坑道说:“因为我们的性命很可能就要看它了!”
这话得到了许多法国士兵的认同。
博杜安父亲是个军火商……战乱时代军火商永远是最赚钱的,尤其是在治安状况让人不敢恭维的阿尔及利亚。
当然,军火商通常都是与政府或是军队有千丝万屡的关系,甚至他们就是法国政府的代理商,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弄到武器并出售到民间获利。
同时,在做军火生意时还会冒一定的风险。
显然,博杜安是在经营他的家族生意时学到了一些军事知识或是危机意识并将其用到了这里。
秦川忍不住瞄了一眼正一边抽着烟一边与几个女兵说笑的维妮特……她显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种,对任何事都不在乎,就像自己是个旁观者。
当然,一旦真正的战争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事情可能就未必如此了。
果然,秦川的想法两天后就得到了应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