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有时候人家也会自己学,比如张国安让人把海肠和紫菜晒干,用小石磨磨成细粉,这就是最好的天然味素,极其鲜美,或者也可以把香菇和虾皮都晒干磨粉。
关键是竟然还有人借此开办了小作坊,自己来加工,运回大宋来卖。
还真挣到了钱钞。
大宋时期一般家庭的肴馔好像多是“快餐”,是现成的,比如半干的肉脯和全干的肉。
但是他们流行吃羹,也就是喝汤,这个是必须有的,话说是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嘛,想想林冲的徒弟都说自己是“安排得好菜蔬,端整得好汁水”。
所以这个调料品很好卖,胡椒和辣椒都受欢迎是有原因的。
郭子仁每一次收这家作坊的税就生气,认为他占了自己主家的大便宜了,也就是占了自己的便宜。
大宋的人不吃这种滋补性高蛋白的海味,比如吃海参、鱼翅、燕窝之类的,更不用说海肠、紫菜了,渔民打上来都要丢弃的,所以说成本几乎没有,但是他们加工后还能卖上好价钱。
郭子仁鼓动张国安主家也办一家,把他们挤垮。
张国安笑了,说:“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但是你要写一个市场调查,同时把开办前景和成本写出来,不要少于两千字!”
郭子仁当时就后悔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六章 吸引大宋的女人来
那些单过的人开了一个让张国安不算太喜欢的头儿。
陆陆续续又有人要脱离幸福的大集体生活了。
帮助张国安主管农业的半大小子封争看不明白了,为何放着好吃喝,连衣服都是现成的日子不过,非要自己单过?!
张国安说:“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这是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差时,就选择了原始公社,一起分享成果一起干活;当能力增强了时,就要考虑自己的小日子,比如说现在,他们单过后,会攒更多的钱-----”
封争说:“主家,莫不如还只是给他开十贯的工钱,这样他不就不会自己单过了吗?”
“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怠工,不愿意做了;总有办法作出让我们抓不住把柄的怠工或不作为,结果就会有人效仿了,整个生产劳动就会低落了------”
封争似乎明白了一些,就说:“主家,今生今世我等不会离开你的!”
呵呵,你会离开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张国安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给你们的农药喷雾机好用嘛?”
封争喜欢农业,马上高兴地说:“甚是好用啊!这一次若是花生再收获了,可以卖到一大笔钱钞了,而且那棉花也不用再到大宋去花钱买了。”
张国安知道他是无法想像工业化生产,哪被是最初级的水平,会对原材料能有多么高的需求。
现在,张国安仓库里的棉线和麻线都开始有规模了,因为安静现在只能让女子们用竹木结构的手工织布机来织棉布和麻布,质量上只能说比大宋市场上出售的好一些吧。
最灵巧的女工一小时能织出一米的布来,当然,由于这种竹木结构的手工织布机只能用人力来操纵,所以它的宽幅只能是五十厘米。
但是,这个水平也把女人们吓了一跳。她们过去也有见过的,要三天才能织成十二米的一丈布!
土著女子和日本女子更是哇哇叫着,那麻布织起来更快,一小时可以一米半来!
最重要的是简单啊。只要套上棉线或麻线,开口、投梭、打围,如此反复,短短数分钟,一段精美的织物就呈现在了眼前!
这很正常。张国安小时候见过的织布机,相比起这个时代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在他的眼里,这种劳动是残忍的------他小时候就穿过他母亲织的土布,他打心眼里不愿让别的女人受这个苦了。
当然,如果是高附加值的,比如袜子和手巾,这样的活儿,工钱高一些算是补偿了。
全木织袜机也简单。还能是自织罗口的,他小时候也穿过母亲织的。
梭织毛巾也很简单,除非要带花样。
像这样的产品就不值得上马水利设备了,慢慢织去吧。
雨季马上就要来了,水力的黄金时期不容错过。
张国安加紧打造铜铁木结构的水力织布机,他要织出一米二宽幅的棉布和麻布,甚至是棉麻布来!
当胡镇北厂长亲自送来青铜传动蜗杆的时候,张国安高兴地看到,这一次的精铸水平比前两次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最后需要再一次打磨加工的地方明显少了。
张国安表扬了他。
胡镇北厂长难得谦虚了一下。搓着手说:“还是主家说的好,可以用火山灰来制模嘛,一开始时,我等没有听------”
“要敢于尝试新办法。只有中老年人才不喜欢尝试。”
胡镇北厂长交完了货还不走,他期期艾艾地说:“主家,我家娘子说了,我家可不可以也单过------”
“可以,你们两个的工钱再加上原先的八成。”
“主家,我家娘子还说了。这织布的工钱都这样高,是不是厂子里的工人也涨一涨了------”
“不可以,你们工人的工钱都比大宋要多一倍了,还有什么理由涨?!”
“主家,我家娘子还说了,那织布的活计给狗干都会,连土著女子、黑鬼女子和日本女子都能学会------”
张国安不喜欢这个时空的人种歧视,但是,这个优越感已经深入到他们骨子里了,一时半会可改不了。
他说:“不给女子工钱高一点,能吸引大宋的女人来吗?这里男的这样多,你不想别人也找到老婆吗?”
胡镇北厂长脸有些红了,还狡辩呢,说:“大宋女人怎么会知道这里女人的工钱高?”
“你以为女人挣钱多了,她们不会四处炫耀?还用你主动去说??”
胡镇北厂长服了,他除了能嘲笑张国安不太会用火燫外,从来就没有他不行的!
每份事情都是他对,还说不过他!
胡镇北厂长不稀得搭理张国安主家了,走了!
最后的调试时,张国安看见那飞梭在“哐当!”“哐当!”的自行时,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如果能回到小时候,在村子里的小河边建成这样的一台,全村子、全乡的棉布都够用了。
小时候张国安家里穷,买不起合作社里的棉布,其实全村子的农民都买不起,除非是嫁给了城里工人的女人。
每次看到工人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牛哄哄的样子,张国安就不信他们人永远好过!
后来,他们果然也不好过了。
他兄妹几个以至全家就靠着一架老织布机织来棉布缝制衣裳。
当秋风起时,母亲忙完了田里的农活,就开始终日与这架织部机为伴,忙着织布赶制越冬和过年的衣服。
入夜时,母亲坐在织布机上脚踩踏板,手持木梭,随着踏板的上下跳动,母亲“手舞足蹈”挥洒其间。
那光滑的木梭在母亲的手中和沙线之间来回穿梭飞翔,织布机发出“咔嚓嚓”“咔嚓嚓”节奏感极强的声音,在寂寞的冬夜里,这声音迈着铿锵的步伐流向远方,只见白生生平展展的棉布在母亲的手下缓缓生出。
张国安那时倦缩在被窝里,伴着织布机的声音入眠,又伴着那声音梦醒。
夜深了的时候,母亲又倦又累实在支持不住,就和衣趴在织布机上迷糊一会,然后揉揉眼睛,强打精神再织,从母亲那疲倦的身影里张国安读懂了生活的艰辛。
就这样,母亲伴着织布机不知熬过多少个凄冷而又孤独的不眠冬夜,经她手织出了多少布匹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呵呵,现在张国安有能力了,但是却不得不远离母亲-----(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月是个累人的月份
张国安早就测量过了八道河地区的经纬度。
在对照了那面世界的地图后,他发现他所在的地理位置比那面的世界更靠近内陆。
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河流的冲积作用还不够。
但是,整个地区两者的基本面相差不至于悬殊。
全区地势平坦,地形北阔南尖,原先有的曾文、鹿耳门、盐水、二仁四溪流还不存在,基本上还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
从去年看,全年少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
这里还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是典型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区。
去年里,全年的平均气温很高,足有二十三度了,最冷的是一月份,平均温度也有十七度,最热的月份则是七月份,温度还是有点高,平均能达到二十九度。
在大陆冷空气南下侵袭流求时,气温降到十度以下也时常发生。
这里是流求岛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了,每年的日照总时间能达到二千五百多小时。
所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沿海的制盐业能够发展起来。
由于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雨季和旱季非常分明。
从去年看,降雨多集中在夏天也就是八到九月份。
而因为西南季风的影响和高山与平地的对流作用,下午容易生成局部的对流雨。
在这里夏季也是台风的高发时期,但是规模不大。
还可能是因为锋面作用的影响,整个夏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之八十之多。
从去年看,冬季是降水不多的旱季,这一点可以从八道河和八道溪的流量看出来。
可能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就是八月份,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有降水。
所以在进到八月份前的七月中旬,就是这里的“双抢”季节,可以说是八道河地区最累人的一个月份了。
那些被他们俘虏的鞑靼水军人员,在这时派上了大用场。
一开始时,他们很恐慌。因为张国安毫不留情的干掉了鞑靼人,他们害怕殃及到自己。
紧接着,他们又亲眼目睹了张国安大赦了一些人,而且还让自由行走。还发放了路费,就是劳作也给很多工钱,他们感觉不怕了。
只要认真干活,只要服从命令,就不会被处死。
还有一点。竟然还发给他们鞋和衣服,吃食上,则是从来没有过的美味。
这次丰收,他们也是乐意和别人一样去劳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吃这个物件,特别是那个玉米,可煮可烤,真是又香又甜。
他们知道,这个物件带皮拿到大宋去卖。一个就是七文钱,七文啊!
而他们则是可以吃饱了算!
最先收割的就是玉米了,因为要晾晒留种,所以要避开八月份。
紧接着是土豆和地瓜,重头是水稻和小麦。
虽然张国安“发明”了骡驴式收割机,一个人可以顶上十六个人了,但是,骡驴不够多-----所以还是上人力吧。
整个七月,就是一个充满着汗水和农作物香味的季节。
在去年中,这个地方夏季的气温炎热而潮湿。让人很容易有窒息的感觉。
只有这里的春天和秋天是比较舒服的,微风习习,让人感觉清爽。
台风季节是最让人们讨厌的,可是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季风的作用,经常会在这里发生,幸好台风在八道河地区登陆的时候的较少,而且当台风越过东部或是中部山脉的时候,最初的强劲势头已经有所减弱,对农作物和众人的伤害也会少一些。
为了防止棉花出现烂桃现象。张国安一直在做防涝工作,而且还加大了植株间的距离,让棉田更通透。
至于土地嘛,这里不愁的。
它也要赶在八月前采摘完。
所以说,整个七月啊,就是一个忙死人的季节。
大宋官家的皇庄里,现在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那成堆的玉米、土豆和地瓜都摆在了田边,等着大宋官家赵禥的检阅。
大宋官家赵禥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大宋不缺土地,整个长江以南才一亿多人------大宋缺的是水田,它对环境和地理条件要求比较高。
大宋不抑制大户兼并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大量的水田确实集中在私人手里,但是,纵观整个大宋,还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以上的饥荒。
也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因为土地少而起义的事件。
这不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好,而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少,所以大宋现在处于民富国穷的阶段。
穷到了什么程度了?他们没有加税,只能把主意打到田地多的人家,希望人家能卖给自己水田,然后再官租出去,多收点租子。
没有钱钞怎么办?也还不敢加印太多纸钞,用道士和和尚的度牒来顶钱钞。
这一切都是老贾同志干的,尽管他带头卖了万亩水田------由于合理性不够强大,他这个榜样的作用,基本没有用了。
甚至在后世,人们都选择性遗忘了他的带头作用,就是不停地骂他。
但是现在,老贾同志也是看着那玉米和土豆还有地瓜也一直在哆嗦。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品尝过煮了的物件,绝对好吃且饱人,第一次吃的人就没有不夸的。
重要的是,它的产量极高。
更重的是,它们都是种在旱田里,只要用了那个流求的堆肥法,施上肥以后,哪怕贫瘠一点的旱地也可出产!
老贾同志知道皇庄报出的出产数目,他直接打了对折后,对这个产出量也是惊喜万分。
我大宋有数不清的旱田啊------还要什么水田?!
深夜了,大宋皇宫里的煮玉米、煮地瓜味道似乎还没有散去。
大宋官家赵禥又在聆听他的师臣的教导。
老贾同志说:“官家,暂时停了《公田法》吧------”
大宋官家赵禥把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了。
各地方上奏的文报里面,用种种手段抹黑《公田法》的内容实在是让他难做,尽管没有人敢质疑官家,所以的矛头都指向了他们的师臣了。
可是用膝盖也能想明白,没有官家的支持,哪来的什么《公田法》?!(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个时空两种心态
大宋官家赵禥赶紧同意了师臣的建议。
老贾同志又说:“那些买来的水田暂时不用归还,先把这三种祥瑞的种子,发给他们!”
大宋官家赵禥问道:“师臣还是担心那祥瑞到了别处出产不多吗?”
“我的官家,为政者切忌冒失和冲动------再等一年观察后果也无妨。”
大宋官家赵禥认真地点头听着,这是他的叔叔留给他的最好的师臣了,如何不能听取?
老贾同志说:“但是,恩要出自于上,明天还是官家来宣布吧------暂停了看看,那些遵守了《公田法》的大户,可以先用上祥瑞物种,而且,最好对那些出卖水田最多的大户授一些闲职-------”
大宋官家赵禥明白,这些都是惠而不费的手段,完全可行。
第二天早朝,大宋官家赵禥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段。
内容就是由于上天对大宋有特别的眷顾,借他人之手,连连降下祥瑞神种,极其丰产,因此,先暂停执行《公田法》,另外又对已经售卖大宋水田的地区先分发祥瑞神种,并派出皇庄的农官四处给与指导,而且还给售卖亩数最多的且没有官身的,赐与诸等散职的荣誉称号。
这个指示马上就出现在邸报上了,那《民声报》上更是好评如潮,n多的歌功颂德让后来看到的张国安都忍不住吐了。
千古明君的称呼都出来了!
张国安不得不关心这份报纸,它的幕后黑手肯定是老贾同志,也许能骗了别人,但是对自己来说,这种方法太寻常了。
张国安关心自己的软文广告,没有办法,对方收费再高他也得认了,因为《民生报》已经开始在几个大城市中,都有售卖了。
大宋商人也许看不出这份报纸的幕后黑手,但是。他们却注意到了张国安的软文式广告。
他们马上就跟着学了,这一下子,把发文的价钱炒起来了。
张国安火了,直接上干货了!
商品加价钱。就这样简单了,大宋商人还跟着学,发广告的价钱没有变------有利润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仿照的。《民生报》、《民意报》都出来了。
张国安看了都想笑,再过一阵子,他能不能催生出新闻检查署来?
但是目前看来不像能出现,因为他们也学着歌功颂德了,极少唱反调。
大宋官家赵禥的名声现在极好,原因很简单,他推广神种,而且还不与民夺利,把万恶的《公田法》给暂停了。
全大宋各地方,包括还没有实行的。全都发来公文,高度赞扬官家的英明,并暗含着对否定平章贾似道的欢喜。
大宋官家赵禥依然从事着自己最喜欢的爱好,用设计阵法的方法来折磨法可统领的御前火绳枪军和石炮军。
其实暂停了《公田法》,对大宋的平章贾似道来说,最为高兴,他马上不再是受攻击的核心了,无数的报章里,再也没有历数基层官吏如何扰民的报告了,这本来就是侧面攻击《公田法》嘛。
小吏等不良之徒。只要伤民扰民,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这样的事情还用上报吗?
这样的事情归执宰这个级别的官员去管嘛?!
现在好了。啥事情也没有了,那些扰民的各种小吏“嗖”的一下子不见了。
大宋官家赵禥玩阵法,大宋平章贾似道玩蟋蟀------都比较轻闲了,心态都极为平和。
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忽必烈没办法让自己的心态平和。
前些年,山东军阀之一的李璮起兵叛乱,他派出张弘范跟从亲王孛儿只斤?合必赤前往济南讨伐李璮。
足足打了两年。用了无数的军资才把这一场叛乱给平息了!
可是现在,山东沿海又传来了海盗起事的消息。
他的水军大本营竟然能被人破了,除了已经伤亡的人外,他们全被俘虏了!
更可气的是,水军大寨全部被毁了,黄岛造船厂全成废墟了!
他们竟然敢深入到板桥镇,杀死了地方官员,还劫掠民众!
密州之地也出现了,不过好像是两股人马。
海盗已经嚣张到这个地步了吗?!
大头目忽必烈已经出离了愤怒!!
在一个强盗帮派里,大头目的愤怒,那就是所有人的愤怒!
群臣在商议中,不得不提出重建水军的要求。
平章阿合马是阿拉伯的色目人,当然知道水军的重要性了,他最后还是提出了办法,让那个总是写奏章劝大头目改变战线的刘整重建水军,省得总是来烦大家------
大头目忽必烈马上下发了命令,还把搜查到的一些工匠和造船所需之物都送他那里了。
这一下子可好,刘整开始忙了起来,这简直是让他白手起家一样的重建,他的心态一下子不好了,让他上哪里去弄更多的军需?!
张弘范现在的心态也不好了------
在平息李璮之乱时,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处理日常工作,公平合理,信赏必罚。
士兵有疾病,一定要亲自去探视,照顾医药治疗,不幸而逝世的,一定要把柩骨送回故乡;上级有赏赐一定分给群众;有军功而未获酬赏的,一定为之代请陈说,不得请求,不止。
这些看来是很平常的行为,但发自内心、持之以恒,在士兵中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信赖,逐渐取得了很高的威望,成为忽必烈很器重的一个青年将领。
李璮之乱被平息之后,鞑靼强盗集团认为李璮掌握地方的兵民之权,因而能够为乱,所以商议罢免势力较大的世侯的官职,张弘范的行军总管一职被罢。
到了1265年,他调任大名任管民总管。
未上任之前,他改穿便服微行出访,到各处调查民间疾苦。发现了收租的官吏们非法加派,群众怨声载道。
于是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惩办那些不法的仓吏。
由于这些措施,很快就取得群众的拥护。那年又适逢大水,他没有请示就决定免除了灾区的全部租赋。管理财赋的部门认为他犯了“专擅之罪”,要给他以处分。
为此,他请求赴大都直接向皇帝申诉。见忽必烈后,忽必烈问他:“你有什么要申诉的?”
他说:“我以为国家把粮食存在小仓库里。不如存在大仓库里好。老百姓因为遭了水灾,交纳不上粮。如果一定要从农民口里夺取粮食,政府的小仓库当然会充实起来,但老百姓就会死绝了。
等明年就会一粒粮也收不到!
首先要让百姓活下来,以后才会年年有收获、家家有余粮。
农民有了余粮,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大仓库!”
大头目忽必烈点头称赞,夸奖他懂得治国的大道理,就不再追究他的专擅之罪了。
但是,他现在正在想办法帮助大名路的百姓走出去年的水灾困境呢。
大头目忽必烈下令了,今年的诸种税务再增加一成,重建水军!
大名路管民总管张弘范马上满嘴的苦涩,心态极坏了。(未完待续。)



1...101102103104105...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