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1258年,林衍同金俊、柳璥发动兵变,杀死了崔竩,崔氏政权覆灭。
由于林衍在推翻崔氏政权、恢复王权的过程中起重大作用。被高丽高宗授予“卫社功臣”的称号,现在势力正大。
林衍大将军私下里得知此事后,策划了半天,决定尽量拖延这件事情,不可先让朝庭知道。
于是他暗自里招募人手,变装成商人、水手,带上所需物资,都去到金通精将军那里。
并修书一封,告诉金通精将军也私下里向那里派兵,把济州岛当成自己发展势力的本部。反正此时鞑靼人还没有大的海船------至于那些海盗嘛,不足为虑,只要他们不是想着抢占济州岛,很随便就可以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还正好把他们当成借口。
与他们的合作正好对我等有用。
金通精将军心领神会。
林衍大将军此时在京城,不好调兵或是有任何动作,但是他在地方上,那可太容易了。
他都没有怎么费事,很随便就招募到五百民女,组织了两千人的私军。还带着必要的军资,统统送到了济州岛的缸坡头城的码头,让金顺大暂时主管。
金顺大这时已经成功地拿下济州城。
不是他们多么勇猛,而是济州城墙虽然算是砖墙了,但是还不足一丈二高,而且,金顺大事先还派出了内应。
当他们大摇大摆走到济州城时,那里的守卫已经紧闭大门了,墙头上站满了士兵,还有众多弓箭手。
金顺大正要命令冲锋时,被小队长喝止住。
这里他才是长官,金顺大只能算是副手。
金顺大马上请那个小队长下命令。
小队长说:“为何要用人命去添城?!”
金顺大马上恭敬地说:“只要打起来,内应就会从后面动手。”
“嗤!那先前损先的人命如何算?!”
金顺大一时无语,攻城之战如何不死人呢?!
那个小队长站在距离城墙一百米处,命令他的队员们直接开枪。
金顺大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城墙上站立的人,竟然被打死了好几个!
他恍然大悟,难怪那些俘虏对他们乖的像小羊一样,这是什么武器啊!
他认真看着他们的动作,可是越看越不明白所以。
那城墙上的士兵一开始也是目瞪口呆,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一阵子响声过后,自己就有同伴倒地了?!那城墙上也发出啪啪地声音?!
第二次枪声再响起来时,倒下的同伴,特别是嚎叫不断的受伤者,使他们终于明白了因果关系------一切和那个会冒火的铁棍子有关!
他们果断地藏在女儿墙后,胡乱向着外面射着箭。
那个小队长命令把行军炮安置好,冲着城墙上开炮!
这已经把炮口调整高了形成了榴弹炮的效果,不求能杀伤敌人,吓唬他们一下,也是有用的。
果然,当炮声响起来时,那藏在女儿墙后面的士兵哪里见过这个,嗷嗷叫着跑下了城墙!
这时他们的内应发威了,几十个人突然冲向了城门处,杀死了把门人,然后快速打开城门。
那个小队长这时才命令他们冲锋,而自己的小队则是快步跟在后面,还留了一半守在城外。
肉搏的问题,就交给别人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九十六章 济州岛行动 十
日本前锋队对那些士兵的打击力度足够用了,在巷战中,他们大呼小叫的,把那些四处逃窜的对手吓坏了,使他们纷纷投降了。
在金顺大的指挥下,他们把所谓亲鞑靼人的商铺给抢了,商人全家公开处死,女的留下来。
本来耽罗王的卫队,还可以靠着宫墙抵挡一气儿,但是,随后赶来的流求卫队队员们的枪声同样让他们崩溃了。
金顺大闯进大宅院子般大小的所谓王宫,命人把耽罗王和济州通判一起囚禁起来,把几十个侍女,连带着宫中搜出的金银之物,都打包送回了缸坡头城,交给了两位队长大人。
物领田中有源看到那些流求队员们没有参与任何抢劫,想了想,也把一些金银之物上交了,大头归了两位队长。
其它没有亲鞑靼人的商家倒是没有遭殃。
他们派人请两位队长去济州城,毕竟那里是正规的大城,方圆足有十五里大小。
鲍威和萧湘队长商量了一下,两人认为占了济州城的好处更大。
一个是那里是中心城市,二个是那里的人口要多一些。
他们于是把缸坡头城交给了金顺大他们管理,一行人乘船去了济州城码头。
济州岛这个时候与高丽半岛的来往比较密切的。
这两个人受他们张主家的影响,对商贸活动是比较认可的,封了一阵子海后,就放那些商人的海船离开了,去哪里并不过问。
这个时候金顺大又给他的主家三抄别将军金通精写了一封密信,说是那伙子人的头目叫队长,而且他们手里的武器实在是锐利,可于百步外夺去他人的性命,还有他们手里虎蹲炮,声如巨雷,响起时能地震山摇!
那打出的石弹。弹如雨下……见者,无不狼狈逃窜……
但是,他侧面打听过,那伙子人。绝对不会贩卖此物……说是产能不足,千金也难得,又说等装备完自己的军队再说!
所以,他把济州城让于他们,一是希望他们多多吸引鞑靼人和高丽政府的注意。因为他们的武器,实在是天下无敌了,二是让他们高兴,知道自己是真心愿意与他们共享济州岛……
这个时候他的主家金通精将军派来的人员赶到了,带来了他需要的物资。
金顺大顿时感觉底气足了,他把鲍威和萧湘队长先前需要的东西交给了他们后,马上组建了不公开的新军。
两位队长非常高兴他交给的物资,这些要是送回八道河地区,张主家肯定高兴极了。
这个时候,看到对方真有诚意。而且确实有了自己的势力后,他们拿出来八道河地区已经淘汰的100枝火绳枪,这也是要交换的,要他们为自己雇佣一百个铁匠,工钱由自己来出。
当看过两位队长让人演示的效果后,金顺大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这分明是守城的利器嘛……如果用在山间的埋伏,那效果会更好!
一百个铁匠算了什么用,他的主家肯定能解决。
于是,他开始领着军队操练了起来。
等到高丽朝廷得知济州到竟然被海外的一伙子海盗占了,勃然大怒。鞑靼人欺负我等就怕了,小小的海盗也敢挑战我等!
马上兵发济州岛,把海盗头目一举擒获!
林衍大将军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磨磨蹭蹭地安排着人手。趁机插进自己的势力。
不提他们高丽军队如何准备,单说郭勿语队长这一支南下的人马。
他们离开了琼州北部的递角场后,几天的功夫,他们到了下龙湾……现在原本没有这个名子,那是张主家自己起的,大家只好这样叫了。
那个占城海商指着海中的各形各色的大小岛屿。说:“就是此处了……别处没有这般景象,我从没有上过海岸上,这里方圆百里都是无人烟,真不明的张岛主如何能断定这岸上有石炭。”
郭勿语队长心想,我主家无所不知,他连天上的月亮上是什么样子都知道!
琉球国太子得意地说:“张岛主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莫出其右!”
那个占城海商微笑着承认这一点,那就上岸挖挖看吧。
郭勿语队长让人飞快地吊放下刀鱼船,派出了雇佣的琼州疍民,还有几个队员。
那海岸上,肉眼可见,全是半人高的海岸野草,海岸的深处有一些起伏的小山,上面都是竹子和杂树,根本看不见人烟。
这里可能太靠近海边了,大多是盐碱地,不能种植庄庄稼,所以,不可能有人家。
这里也没有适合当码头的地方,所以渔民也不可能在这上岸。
派上去的人,都带了发给他们的八道河地区特有的防蚊头罩,扎紧了裤腿,手上还擦了防蚊膏。
他们先选了一个地方开挖,挖了两米多深也没有见到黑乎乎的石炭……于是又往深处去了,可是还没有结果。
陆续传回的消息让郭勿语队长心中有些不安,他认真看了看四处,确定这里绝无人烟了,于是又陆续派出人手,扩大范围寻找!
他们的海船则去四处找比较合适停靠的地方,最起码要找到有充足的淡水。
两帮人各忙各的,也许千百年来没有人惊动的海鸟纷纷飞起来,在空中不平地鸣叫着。
琉球国太子倒是很有闲的举手做了火枪状,瞄准那些乱飞的海鸟,口中做了“啪”的一声枪响,似乎就能打下一只来。
他们最终找到了一处河流,这条河流不算大,但是河水非常清澈,可以当成非常好的饮水补充,当然,他们永远都会烧开了喝。
郭勿语队长又命令在那小河边开辟出地方了,暂时在这里落脚。
可是当他们清除野草时,众里寻它千百度的石炭竟然自己出现了,它就在一个天然的小坑里露出了头儿!
郭勿语队长狂喜,马上命人开挖,若是像流求岛的一道河地区那样,有些石炭层太过浅了,那也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大家七手八脚地开挖着,真好,好到一丈深了,竟然还是亮晶晶的石炭!
郭勿语队长看着那挖出来的石炭,心里更加坚定追随张主家的想法了,这个石炭的用处太大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天竺的商队回来了
郭勿语队长马上命人在河边勘测暂居地,并且派出侦察小队,四处观察。
他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方圆一百公里内毫无人烟。
他们在海岸上望向大海,连过往的商船都极为少见,就算有,也是离这里远远的,毕竟随着岛屿的增多,岸边近海的礁石也增多了。
为了怕触礁,有经验的船长都会远离这样的地方。
郭勿语队长开始组织一批人搭建板式房,这个他们有经验了,那些疍民们则被安排去开挖出石炭的工作面来。
张国安岛主给了他们爆破炸药,但是郭勿语队长认为现在用不上,薄薄的一层土,靠着人力就可以剥去了。
他在远处的小山头上设了竹楼式哨点,可以发现十公里范围的情况变化。
他们带的生活物资起了作用,很快就建立了一处暂住地,这样就不用所有人都留在海船上,大家都宽敞了一些。
这里没有合适的码头,只能用小船来回不停的驳运。
他们最实际的办法是,建一个长长的简易木栈桥,哪怕不结实,被风浪冲坏了就再补上。
这样,他们分成几个工作项目组,完全像是在模仿他们在八道河地区的创业过程。
琉球国太子和手下的侍卫同样参加了劳动,因为他们看见除了哨兵外,所有人都亲自动手,劳动场合内,从来没有旁观者。
所以,他和侍卫也同样用小船帮助驳运各种物资。
他对侍卫们说:“这就是他们把八道河地区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秘密,我等这一次收获太多了,天下从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侍卫说:“太子殿下,不用您亲力而为,我等完全可以应对了……”
“如果不是亲力亲为,我如果能知道他们当进建设的苦处呢,这是难得的经历。”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抢着挖出了几船的石炭,让那个占城海商先带回去,算是快去给张家主的一个惊喜。
等着随行来的几条商船都卸下他们的货物。又装上石炭后,他们抢着出发了。
当回到了八道河地区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济州岛方面的人快……收获也没有人家多。
济州岛送加来了几百石的铜料,几十头大牲口。如果加上姚麦从黄岛招募来的人家,这里的人口,特别是女子比例差别,更加缩小了。
而下龙湾运回来的只是煤炭。
但是张国安岛主同样高兴,虽然只有几百吨煤。但是他能看出这里会成为一个新型的煤铁复合基地。
海运有一些成本,但是,远远比陆地运输要省钱和省时间。
张国安岛主和张老实厂长商量了一下,他们两个都发现,现在的船型无法适合大规模运输散装货物,比如张国安还要从流求岛的西部运进来高纯度的石英砂。
流求岛的西部许多地方都有较纯的石英砂或来自地层中较纯的石英砂岩,它们都是制造玻璃的好原料;流求岛的东部海边则常可看到许多天然白色的石英卵石,这些卵石多半来自于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但是它需要粉碎,增加了成本。
所以。张国安岛主只能想办法从西海岸这面开采运输天然石英砂。
张国安岛主说:“你看那老闸船明显就要比有水密舱的海船能装货,不如这样,如果是运输大量的散装货物,不如去了它,节省的建造时间和成本,就算一碰碎就完……只要把人员安全做好了,那些散装的货物不要了就不要了,再花点力气挖呗。”
张老实厂长以手掌拊额说道:“甚是啊……若是水手们人人都有安全服,还真不怕船沉……石炭和砂子嘛,不值钱。”
于是。他们就赶紧加工这一种没有水密舱,却有宽敞而深度大,专门用来运输散装货物的船型了。
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有时候航海也是要讲究个运气的。
张国安岛主的两步好棋发挥了功效,在1266年的12月份。他们不仅能保持与大宋的商贸关系,还开通了与高丽和日本的商贸,也建起了自己的能源基地。
当然,能保持多久,那是另一回事情。
这个时候,他们去天竺的海船回来了!
差不多整整一年。这第一批出发的远洋商船回来了。
小二队长和王征副队长人瘦了,皮肤黑了,但是个子高了,好像大海就是一个主动能让人成熟的地方。
小二队长他们两个,加上老船长蔡二郎三个人乐呵呵地交上了他们的船货单,说:“张主家,这一趟,我等赚了甚多啊……你且看那货单。”
张国安岛主随手把那货单放在桌上,细心问起人员的情况。
小二队长有些黯淡地汇报说:“几个队员在天竺受了热病,有两个没有挺过来……还有一人在船上受了重伤,其它的安好,就算与海盗交手了几次,也没有人受伤……”
“热病?说说状况……”
张国安岛主马上追问起病状来,这可是造成了两名有远洋经验的队员损失的大病啊。
蔡二郎船长认真地说:“我等去的时候正赶上天竺流传这种疫病,等我等想退出那个地方时,已经晚矣……”
他把病状讲了一下。
那些患病的队员和水手们突然出现了高烧、大汗、肝脾肿大,而且关节处甚是疼痛。
张国安岛主猛的想起来了,这妈蛋的是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布病”!
他痛苦地说:“你们接触那些牲畜了……”
蔡二郎船长说:“正是,待我发现那些水牛不欢气时,便将它们推下了大海,又让大家用肥皂洗了手脚和在放水牛的地方擦洗了那木醋液了,这都是张船教过我等的……话说那里的水牛可太便宜了,两根针都能换一头……”
张国安岛主吃惊地说:“这就够了?!后来呢?!”
“我等就去了别处,先打听清楚了那里有无疫病……最后决定专挑了几头特别欢实,眼白甚白的牛犊子带了回来。
张船首若是不早说,我还未曾注意那里的水牛身材高大,产奶甚多……”
张国安岛主心里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说:“你们在回来的路上就真自愈了?!”
“是啊……不过昏迷的两个队员没有挺过去,随后的几个月里,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了……”
好吧,真是万幸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竺通商记 一
张国安岛主马上把他们带回来的牛犊与其它水牛隔离,这个时空还真是靠着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病菌的,但是,这大多数来自琉球的水牛不一定能抗住。
他紧急设了一个观察营兼消毒营……历史上没有记载现在这个时代有什么大范围的疫病,但是同样,历史上也没有自己啊……一旦有个什么吓人的蝴蝶效应,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还好,目前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八道河地区现在的木醋液已经实现了规模性加工出产了,张国安岛主直接让人按百分之十的比例配制,在观察营兼消毒营里遍洒,同时在营外则按百分之一的比例遍洒。
一时间,整个八道河地区都是一股木醋液酸溜溜的味道,这种消毒液,对人体无害。
整个商队的海船都被好好清洗了一遍,这里包括意大利地区来自科托纳的雅各商人的船只。
商人雅各正在为自己的精明而开心。
他的收获很大,而且再一次证明,和他们在一起很安全。
他的部下告诉他,在这一路上,他们至少打退了海盗七八次的骚扰,有两次特别危险,仗着张国安岛主的战船勇猛,他们的武器起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两次是生生击退众多海盗的攻击,其它小股的,直接就吓跑了。
商人雅各准备也配上他那样的武器,但是,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张岛主一下子把自己的士兵扩充到了四千人,正在为装备自己人的武器而忙碌呢。
他对张国安岛主的要求言听计从,生怕自己哪天不慎重,会惹他生气,把自己赶出了八道河地区。
前不久就有两个阿拉伯商人因为卖假的细兰桂皮而被张岛主抽了藤条,赶出去了,告诉海关,永远不放他们进来。
其实真假细兰桂皮打眼一看很相似。颜色都是灰棕色,而且摸上去手感也略显粗糙,即使是里面也都是红棕色的。
但是上帝保祐,真的细兰桂皮在最外延有一圈黄棕色的环纹。这是假桂皮所没有的,而且假桂皮外表仅有些白色的细纹。
另外,辨别真假桂皮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尝,真桂皮尝起来甜中带辣,而假桂皮只有辛辣……说起来简单。但是,这都是购买香料的老手才能做到的。
上帝证明,张国安岛主无所不能……商人雅各回想起当时可敬的无所不能的张岛主的暴怒了……
“就你们这点小伎俩还想来骗我?!我抽死你们!!”
真的,狠狠抽了他们一顿藤条后,把他们赶出了这里,永远别想再到这里做生意了!
所以千万不要欺骗张岛主……遵守他的规定,服从他的命令。
当他要求用发给他们的水冲刷海船,甚至冲洗水手身上时,他们没有敢不遵守的,那水有些刺激皮肤。但是能忍住。
这一次天竺商队带回的商品中,香料占了大头。
无论是胡椒、桂皮或是檀香、沉香、乳香和龙脑丁香之类的,他们都带回来很多。
这一些在大宋都是可以发财的商品。
对于大宋传统的上层社会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一刻如果没有香气氤氲,都是不可接受的,这就像在那面世界没有网络一样……
一面消毒,一面让人把货物分类入库,不急于出手。
他更关心王征和小二两个人真实记录的行程日记。
通过他们的日记,张国安岛主看到,如果从流求南部专门去天竺地区。而在行程中只做补给式休息的话,他们的行程用不到这样长的时间,也就是大半年左右就能完成一个来回。
当然,这样的单点对单点的经营方式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习惯。
他首先把王征找来。这个小子杀人太狠了一些,得说一说他。
张国安岛主说:“你在渤泥国海外抓到的海盗,为何要吊死一半人呢?”
王征说:“我正是要学主家吊死鞑靼人那样……扬名于海外!”
他们在渤泥国的海外第一次遭到大规模海盗的围攻,那里是近海,海中礁石众多,他们不得不放慢了航速。这个时候,从远近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后面,一下子钻出了几十条的独木舟,还有几条三角式的单桅船。
他们分别凶猛地攻向几条海船。
王征当时正是前往天竺时的队长,他马上指挥队员们反击。
他们的杀伤力是这个时空的人想不到的,无论那些海盗们多么勇敢而凶猛,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连靠上船帮都靠不上,随着队员们掷出的手榴弹在三角形单桅小船上炸响,他们又试图四散而逃……王征队长这时命令他的队员们放下刀鱼船快速追击,一个也不让他们跑掉!
结果,他们在水手们的配合下,抓到了两百多名海盗……
而在小二的行程日记中,小二则侧重记录了渤泥国的情况。
现在的渤泥国是他们沿途遇到的比较大的国家,似乎一共辖有14州。
首都是渤泥城,据说居民已达万人,商贸活动比较发达。
当地人大多数以农业为主,水稻有两季,甚至有三季,但是亩产不甚高。
此地盛产龙脑香,一些商家大户以此发家,甚至同样有宋商居住。
沿海的百姓煮海为盐,也有靠捕鱼为生,内陆上队除了种粮外,也有人酿秫为酒。
但是他们都崇奉佛像唯严,佛像也随处可见,民风纯朴好客,喜欢经商。
此时渤泥国国王喜欢大宋的商货,仰慕大宋的文化。
1...113114115116117...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