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王德发问他还能再吃嘛,他点点头。
王德发冲着一个伙计喊道:“再来一盘子羊肉馒头!”
那个伙计爽利地端了上来。
这个小子真就给吃完了!
大家吃完了后,要再回店里休息一会儿,珍宝行没有这样早开业的。
在两个学生的房间里,鲍威摸着滚圆的肚子笑了,说:“某以前多少次经过那里,哪里有钱钞买这等吃食?于路边吃个蒸饼,喝碗盐豉汁,花上十几文钱,都算好的!
如今算是圆了在李家铺子吃早饭的梦想!”
郭勿语摸了摸肚子,却好像感觉没有太吃饱,他心中有些烦躁!
人人都知道宋子强教授为人小气,还很凶。
他见那李家铺子里的吃食很贵,算了算两人吃一顿早饭要花上好几百文!
他便扭头就走,带着郭勿语去了刚才在路边见到的太平车饭摊了。
这个太平车呈长方体,有车棚、车毂、车轱轮等主要构件。
车身四周木板被铁铆和木楔固定,太平车长约217c宽约144c车的两侧各有两个木轮子,每个轮子直径为78c均由一段段的弓形厚“铁瓦”围镶着轮边,两边的车帮是双木条,双帮的纵底木之间卡着车轮的铁质横轴,不影响车轮在双帮之间转动。
当四个轱辘转起来,行驶中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这种太平车除了需要几头驴子外,至少要两人驾驶,因为在转向时,必须有一人在后面用力去给车子摆尾。
要是载重多了怎么办?随行的壮汉也多呗!
临安城里常见的太平车有两种:一种是木轮木轴制作简单,自身轻便,俗称“木脚太平车”,载重看上去能有400公斤~600公斤。
另一种是木轮铁瓦、铁轴,全车所有榫接处均用铁锔加固,容易磨损处用不同厚度铁板加固,制作考究,自身较重,俗称“铁脚太平车”,载重看上去1000公斤~1500公斤。
不过在城里大多看到的是木脚太平车,用来运输货物。
平常也有人用它做些小生意。
他们看到的那辆木脚太平车上横搭着些板子,上面摆着各色米糕,还有大碗馄饨。
两人于是就坐在了一群进城卖各色物件的农民中间,不远处还有几头驴被拴在桩子上,它们也在吃早饭。
宋子强这时大度地对郭勿语说:“吃饱了算!”
结果,郭勿语带着一肚子怨气吃了一大碗馄饨,几块米糕。
最后,郭勿语其实吃饱了,但是看到鲍威吃的比他好,心有不甘呢。
郭勿语说:“某有个想法,下次有争执时,某不与你争,但是再下次时,你不与某争,如此,我等会有诸多好处。”
鲍威眼睛转了转,明白了他的用意,说:“甚是,甚是!”
果然,他们私下里商量好了,就吃食一项,他们早把那四个主家都安排好地方了,顺便也圆了自己在吃食上的梦想。
四个主家哪里想到他们达成了协议,只是感觉这大宋的饮食文化还算行吧,味道还是单调了些,没有辣椒,也没有酱油,鸡精味素都没有,炒菜的功夫差很多,没有办法,他们没有一家锅和炉灶是能分开的。
当然,这些在他们眼里不算啥了,他们的根本目的又不是在这里生活。
北宋的南宋时期,当把杭州改名,当做行在之后,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
。再加汴京的大批工商业主进入杭州,带来了雄厚的资金与灵活经营的方法,大大地促进了临安城商贸的发展与繁荣,使临安城的商业成为全世界之最,不仅店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资金之厚、精贵品之聚集,都占全世界首位。
众人休息了一会,吴大鹏看了看自己的江诗丹顿机械表,现在已经是上午九点了,那些珍宝行差不多都开门了。
宋子强也看了看自己的十二时辰表,得意地说:“过了巳时了!”
宋子强最看不上那些有钱就乱花的人,大家都在网上购表,当然都要选适用的了,比如网上有一款自称是复古式男士表,一天走24个格的,是按照十二个时辰来算的,价钱还合适,268块钱,要多少有多少,上百只还打折!
但是吴大鹏这一块表就十几万,把他们带过来的表都能买两个来回了。
吴大鹏是花自己的钱买的,别人倒是不能说什么,最亲密的朋友也不行。
吴大鹏说:“老子看别人有送的,眼睛都红了,我这个级别,等八百年也不会有人送啊,所以呢,终于可以有能力随便买一块了,圆梦了!总比买了门市房没有人租好吧?”
宋子强一时气结,但是他说的是真的,直到临走前他也没有租出去!
那可是商业发展的好地方啊。
不过宋子强说:“会好的,经济会更好的,我们要有战无不胜的信念!”
吴大鹏也不想多说啥了,这一次他们把十二时辰手表都放在老窝里,哪里可以一次全带临安城来?
他们收拾了一下东西,个个衣着光鲜的出了门,转上了御街,直奔着珍宝行一条街去了。
这条御街大概有十五米宽,两边的沟衩子边种植着桃、李、杏、梨树等路树。
此时道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但是,宋子强走着走就烦了,妈蛋的,这帮子人不上班吗?!
宋人的行走速度较慢,那马驴车的速度更慢,加上不时有四人轿子从哪个巷子里插出来,一个拐弯动作就挡住一面子人流了。
御街上还有巡丁。
大家事先估算了一下,临安城周边地区大约有三千名巡丁,按人口比例看,不算多的。
王德发拍了拍宋子强,表示让他平静些,他们慢,咱们也慢呗。
王德发说:“你看他们周边的商铺,装饰得多好!”
确实呢,这个时期但凡是有能力的商家无不对门脸装修大下工夫。
先前宋人自称临安城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
挤到是真的,但是高度,几个人只能呵呵了,还高森呢,目前看,超过十五米的建设都没有!
那些商铺门口大多用松柏枝条搭的花门,上面遍插各色鲜花。
有的还缠绕着彩帛。
这一家看样子有名气,从挂着的店招上看,是宋家彩帛店铺。
六个人都认真看了去,因为这个时候,从里面出来了一队衣着鲜亮的女子,她们手里不知道拿着什么,张口就开始莺声燕语地唱了起来!
六个人跟在一架四人轿子后,慢慢地向前面挪着脚,不慢也不成。
那几个女子唱的内容,大概是夸自家店铺里彩帛好,而且价钱便宜。
她们不时舞动着彩帛,做各种舞蹈动作------
吴大鹏对鲍威说:“那几个女子好看不?”
“好看!”
“屁!你看她们哪里有胸?!”
“------”
宋子强对郭勿语说:“你将来想找这样一个娘子不?”
“很想!”
“那你还要多挣钱,多省着用啊-------”
“-------”
;
与南宋同行 第五十三章 夜光石值钱不?
就在这条御街上,总共不到两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但是终于还是到了珍宝行一条街,这里依然是个人声鼎沸的地方。
大宋时期的老百姓是真喜欢逛街啊。
他们先是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看中了一家门脸最大的珍宝店:刘家珍宝店。他们需要有实力的接盘手,或者至少能有更好的东西可以交换的店铺。
在外面看去,那店铺里出出进进的人中,间或有身着奇装异服之辈,一看就不是大宋人士,大宋男人往头上插花但是不会插鸟毛的,而且那里的主要客人都是穿着一身花团锦簇绸缎的人。
个个看上去都像是人傻钱多的样子。
这就最好了,他们如果对这样明显身份不同的人物都淡然处之,全盘接受,那就说明我们几个人进去也是无妨的。
于是他们也学着那些人的样子,施施然地走进去了。
这家珍宝铺子里在墙上打了若干木格子,上面摆了若干摆件,大多是金银铜锡之器,还有一些象牙雕件之物。
店铺中间还摆着摆台,上面摆着一些珍珠、玉石件。
这个摆台的旁边还有专门的伙计候着,明显这些东西在他们的眼里贵重了一些,也确实如此,连对玉石不会太鉴赏的宋子强也明显感觉比临安县城里的货色好一些。
店铺的四角处都是摆放着绿色的植物,还有盛开的鲜花在散发着芳香。
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的花农和菜农学会了利用马粪或是生石灰来充当暖窑-------
他们也学着店铺里的其他人那样,背着手,溜溜达达地观看着。
他们的两个学生也都是看入了迷,全是天下的珍宝啊!
当然,他们还没有让自己的学生看他们带的东西。解释起来太麻烦,学生们问题多多------
让大家高兴的是,他们还看到了许多犀牛角的工艺品,妥了,这些个全要了,足有十几斤了!
说实话,他们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犀牛角工艺品,但是也恶补了一些知识,怕被宋人骗了。
由于没有见过真实的样品,所以也只能是简单的常识,比如牛角底截面,有圈状的角朊层,而犀角则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等等。
还有更让他们开心的,竟然还看到了青铜器制品!
吴大鹏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仿造的。
前文中提到过,两宋时代可称之为伪造的兴盛期。
其原因很简单:第一宋皇以后,商周青铜器出土多。大量真器的出土为仿制、伪造提供了样品。第二,宋代是“郁郁乎文哉”的时代,学术研究空气浓郁。
士大夫们的生活基本很舒适,有钱也有闲。
这个宋代仿造伪造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高。无论从青铜原料的来源的筛选,冶铜和铸造技术,宋代都超过了商周。
但也因为一味仿古,没有了创新,总给人呆板,缺乏生气的印象。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宋代的,这就可以了。
这一次由万士达和吴大鹏要主谈,要是花钱买的话,打死他们也不干的,他们肯定拿不出。
他们要交换,他们对自己手里的货物有信心。
不过,上一次先去质库抵押钱的做法被证明是愚蠢的……
万士达喊来伙计,声称要与他们的大掌柜谈一笔好生意。
那伙计看此人衣着平常,但是气质不凡,似乎口音中带着闽地语音。
便上了二楼请示去了。
御街两边的商铺,大多是两层结构,也有三层的,这可以看此地的地皮甚贵了。
不一会儿,那伙计下来了,请他们上去。
万士达和吴大鹏便背着包袱上楼去了。
楼上果然有大户室,一看就是招待vip人士的。
两人在座位上坐好,等着大掌柜来,这个大户室散发着兰花的香味。
万士达看了一眼吴大鹏说,然后小声说:“他们最好手里还有私货……”
吴大鹏点点头,也小声说:“肯定有,沉住气……”
按照计划,他们要先用夜光石试试水,这个东西,由于轻便,他们带得多了些。
刘家珍宝店的大掌柜正是刘钱行首,他还是在为那个东山水晶镜发愁。
虽然现在那贾丞相现在回到了家乡,一时间洪府尊也没有催促得太紧,但是听闻官家和太后亲自手书催促他回来,也是催得紧,因为前线上那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回报说,鞑靼现在又兵逼下沱了,所以官家和太后当然着急了……
所以说,贾丞相回归朝廷是一定的,只是看时机了,所以自己这个东山水晶镜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啊。
这些事情,行首刘钱是从新闻上看到的。
这个宋代确实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又称邸抄、朝报、状报、除目;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
宋初时各州都要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
全国250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200个。
太宗朝太平兴国六年,中央开始设立都进奏院,直属门下省,对各州进奏院、进奏官进行专门管理。进奏院职责之一,是将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类新闻,分类拟成条目,统一发行,“播告四方”,这就是邸报的由来和目的。
都进奏院负责状报的采编、发行,成为史上最早的新闻管理和报刊发行机构。
编发官报的目的,一是迅速传达中央政策、法规、文件,以便各地官员要亲自去贯彻落实,二是希望用邸报中那些活生生的升迁、降黜新闻,来规范约束勉励各地官员。
官报发行周期相对稳定,有5日报,有旬报,有月报。
一般由都进奏院将中央、地方各类信息汇总选编,上交枢密院审查大样,待审核通过才能发行。
但有关军机、边情、灾异、兵变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报纸。
报纸也不是公开发行,读者群比较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有阅读权。
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政府的新闻控制力减弱,民间小报开始发行,至南宋时期则遍地开花。
这时候,南宋的小报算得上是英国《太阳报》的祖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假新闻、假圣旨、假奏章不时出现。
有时候,那官方的邸报还没有出来时,那些坊间的大小书商,往往还要抢先一步,把朝廷尚未发布或不宜于公开的政务动态、花边新闻刊发出来,内容囊括“省、院之漏汇,街市之剽享有,意见之撰造”。
小报的新闻记者大多兼职,统称为“探报”。
这些狗仔队员,利用职务、地缘、亲缘关系,采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听各级内部消息,负责宫廷新闻的叫内探,负责中央机关的叫省探,负责各地衙门的叫衙探。
问题的关键是,大宋朝廷对此竟然漠不关心,任由流言在报纸上满天飞!
宋子强当然在邸店里时就看到过了,他愤愤地说:“大宋政府真是的,这公开造谣,也不好好管管!”
吴大鹏说:“人家管啥?因为人人都知道是假的,就是图个乐,挣点小钱罢了。”
当然,这个报纸是要收费的,一张要十文,不过有时低些,有时高些,和内容是否有刺激性有关,甚至还有盗版的……这可真是让人无语了。
这个报纸啊,大宋的官员没有信的,当然不会买,其实老百姓也没有信的,一般人心疼钱也不买,一个蒸饼钱呢。
有两钱而且又有闲的人买,当个乐子了。
不过也有真事,比如上面说贾丞相料理完宋理宗的葬事后,因为悲伤过度,于是辞官不做了,回家乡休养。
可这个时候,鞑靼大军又兵逼下沱了。
现在的官家和太后手书急令贾丞相回来,现在大家都在猜他何时能回来呢。
当他听说外面有不像是本地客商的人来商谈大生意,便从自己的休息室里出来了。
他向着万士达和吴大鹏微微一礼,说:“得罪,小店让客商久候了……”
万士达和吴大鹏一见,感觉是个有货的主儿,沉稳而且有一种见过世面的气质。
至少这身上的暗花缎子应该值不少钱,特别是他腰间挂着的玉佩。
绝对是好料子,吴大鹏有数的,一千万好出手,两千万等客户。
万士达便把他们的用意说了,声称要以货换货。
珍宝行行首刘钱捋着长胡子,淡然地笑着,说:“可知某的犀玉青铜之物。价值几许?”
他的意思是,他的东西比较值钱,看这两个人穿着上,太不出众了。
商人从来都是以衣帽取人,这个不分空间,万士达和吴大鹏的穿着确实是有些平常了。
万士达解开自己的包袱说:“我有夜光石……黑暗中,可照数步远,越到暗处,此物越亮!”
吴大鹏看到那个宋人大掌柜的眉毛动了动,像是感兴趣了。
他插话道:“可以演示一下!”
万士达拿出一块夜光石来,用双手捂出一个黑洞状的手形,又露出一点缝隙示之。
吴大鹏看到这个中年大叔眉毛跳了两跳,知道这是起作用了。
他笑着说:“大掌柜何不亲自去里屋试一试?”
中国古代的建筑,不管是啥样子的,就是透光性差,那里面如果是休息室,那么肯定能找到更黑的地方。
那个大掌柜小心地拿起那面世界里三块八毛钱批发来的人造夜光石小挂件,这是一个漂亮的小海豚造型。
这不是石质!行首刘钱心中说道,但是又不想让对方看出自己不认识。
他回到自己的休息室里,找了一个角落一看,果真蓝莹莹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光茫,差不到能达到可以认字的程度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五十四章 谁比谁傻一点
珍宝行行首刘钱从屋子里再出来时,他的脸上是一片淡然的笑。
吴大鹏真心佩服他们了,这货摆出一幅见过高分子合成树脂产品的样子,竟然还能如此平静,憋些劲儿不问此物为何材质。
万士达说:“你刚才看的是蓝色的夜明光,我这里还有绿色、红色、白色、黄色、粉色几种……如同大宋一样,同样以红色为尊贵……”
珍宝行行首刘钱都不会笑了,因为万士达真的拿出来了这样颜色的夜光宝石。
吴大鹏在旁边心里话说,小样吧,不装了,一会儿还要吓一吓你!
万士达说:“你开个价吧,如何交换……”
“此物,你那里有多少?”
“我等来自殷地安大国,那里距此……”
珍宝行行首刘钱的屁股上像是装上了弹簧,一下子跳将起来,声音都有些变调了,说:“你便是那临安县城的海外行商!”
“------正是!我等上岸后,寻找失散的同伴,才到……”
“可还有那东山水晶镜?!”
“------有------还是大尺寸的------”
“甚好,甚好!拿来给某看看……”
吴大鹏笑了,这个东山水晶镜的名声还传去了呢……好吧,他们从自己的包袱里抽出一面来,递给他看。
他们身上的两个包袱里一共有十面方形东山水晶镜,还有两公斤左右的七彩夜光石头。
珍宝行行首刘钱这时候来了一个纵身小跳,跳了过来,拿起来一看,那镜面果然如先前见过的那些一样,俱能照得人须发皆悉,而且比先的要大上些许,而且是方形的……
珍宝行行首刘钱的手有些抖了,但是他坚持捋着胡子说:“你那夜光宝石是好物件,但是那匠师的雕刻手工太差了……像是给童子玩的玩具了,没有韵味!
东山水晶镜虽然还是好物件,比过去大些,只可惜尺寸还是尚小……”
贬损才是买家,你看这家伙的眼睛里全是攫取的神色了。
这就对了,咱们开始实打实地讲价吧。
双方坦诚相告,珍宝行行首刘钱的意思是,你们有的他全部都要了,双方可以商议折价。
但是,他却能看出这两人明显对他现有的货物不甚满意,这样他心里就有些发虚了,店铺里的那些货色,本来就不是给大户的!
只见他们其中一人摇着头说道:“你店中的珍宝确实多,但我们看上的少,怕是还要到别家店铺看一看了。”
那人还想要到别人家的店铺看看!
他微微地一笑,看来,不拿出更好的物件来,是休想谈成了。
珍宝行行首刘钱也早就从他们的需求上看出道道来了……他们喜欢犀玉之物,尤其是对古董感兴趣……
“某有商朝的酒器!周朝的也有!但是你的物件怕不够了……”
两人听完后心里一抖,可能上亿的东西到底是出来了,而且这货的话非常可信。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宋以前时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器物,青铜礼器的拥有,集中于显贵手中,并作为身份的象征,古代青铜器因此成为历代帝皇的珍藏工具,宋代皇室就是其中最为显赫的珍藏者,宋室所藏古青铜器达6000余件之多,宋徽宗就是其中最为热衷于青铜器的文物珍藏家,按《宣和博古图》纪录,徽宗内府所藏青铜器达839件。
北宋时期的《考古图》及南宋时期的《续考古图》等等著作,这个时候也纪录了其时民间大量的青铜器藏品,宋代青铜器珍藏民俗之盛,可见一斑。
珍宝行行首刘钱看见两人对视了一眼后,点点头。
先前开口的那个人说:“你先拿来让我们看看,若是真实的,我手里还有东山水晶镜……”
“那包袱里有多少面?!”
“看看你的货色了------”
珍宝行行首刘钱的眼睛有些红了,他想要把这些都吃下。
他去叫来伙计,不知道说了什么,那伙计离开了一会儿,便又领着四个伙计回来,他们抬上来两个大木头箱子。
伙计打开了盖子后,两个人望去,也是大喜,那里面的白锻子上,果真躺着几样酒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