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他们是性子燥了,这个可真要磨一磨。
他故做神秘地说:“小麦育苗可不单是为了增产,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那就是在起苗时能锻炼一个枪手的细心和耐力!
我问你们,在捕杀野兽时,没有细心和耐力的猎人会成功吗?”
当然不会了,这是常识!
半大小子们笑了,纷纷说:“我们曾经在草丛里蹲过两个时辰呢!”
张国安这时候又故作高深地说:“所以,在殷地安国,一个优秀的火绳枪手,他一定要会工农这两样,还要上课学习------”
噢,原来主家们是用心良苦啊!
半大小子们就是半大小子们,他们的劳动劲头一下子就来了,积极投身于八道河地区的春耕生产了。
在六名时空走私者的计划中,他们完成了春耕生产后,其他四个人就要回去了,毕竟挣钱才是大家现在的最高要求。
对他们来说,走正路已经是挣不到钱了,只能靠着这样的邪路。
很多可以富起来的制度本来也就不是为他们制定的,是为别人。
这三千多个人开始了最后的忙碌,每一个都像那荷式大风车一样团团转了。
这家伙的效率果然远远比水车高。
大宋工匠们马上明白了横轴式传动的好处了,省力而且稳定!
第二座风车马上就投入了建设中,不用王德发操心了。
当他以为自己可以省心时,又出事了。
-------------------------------------------------------------
陪同黄祖厢首去招募土著劳动力的一个厢兵哭着跑回来了。
黄祖厢首等一干人被一个部落扣留了,要他们用上好的棉麻布和铁器换回来。
吴大鹏听完这些后,不知道是要哭还是要笑。
在一心暴力抢夺的人面前,无论多有才华的人也是施展不出能力来的。
还能怎么办,救人吧!
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说到底,还是与黄祖厢首有关。
去年,黄祖厢首在平湖本岛上力擒了七十多偷割旱稻的土著嘛,那是人家一个部落的主力啊,结果又被吴大鹏引诱,留在这里天天忙着去搬运椰子。
搬运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这个时空里椰子真是太多了,而吴大鹏还说过,不管是落地的,还是新鲜的,这里都需要。
吴大鹏还琢磨着用椰子壳烧活性炭呢。
那些土著的部落剩的人就不多了,本来也没有关系的,但是不知道又从哪里来了一帮子土著!
双方同样是语言也不通,但是,人家就是准备来抢的,结果就把部落酋长给杀了,把剩下的青壮和老弱病残统统都给杀了,只剩下妇女和儿童了。
在丛林社会里,势力均等是唯一能和平相处的要素,没有了这个要素,那么就随时会发生屠杀和奴役!
结果,黄祖厢首不知道啊,还带着人去招募劳动力呢,他还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
当然,发生的这个惨案,大家谁也不知道。
对方那个胜利的酋长看到了他们拿来的棉布、麻布和铁器,当时眼睛就亮了。
语言不通这个没有关系,抢劫是大家谁都明白的。
当时就把他们扣下了。
事实上,黄祖厢首其实还是带着武器的,也做了一定的防御准备。
但是没有想到对方换人了,而且方法也换了,当一下子被两百多人围住时,他们只能投降了,对方也都是青壮。
那个酋长看了看黄祖厢首的衣着,喜欢了,当场就扒了下来;看了看他们坐的船,有了主意。
他当时就比划着黄祖厢首几个人,又拉出一个黄祖厢首的手下,又比划着棉、麻布和铁器。
最后努力把双手抱圆,意思是要这么多的东西。
当时他的族人都看明白了,发出“嘞、嘞、嘞”的声音,快乐无比!
那个随从当然也能看明白了------
吴大鹏一手抱着肩,一手拄着下巴耐心地听着那个随从的哭诉。
最后他问道:“你看他们能有多少青壮?”
那个随从一会说是二百人,一会说是五百人,完全是吓蒙了。
好吧,吴大鹏根据常识推断了一下,这一个强盗集团是一个部落,他们生存在山区里,如果单单靠着只能种旱稻的农业水平和他们也只能用极其简陋的狩猎工具------这帮子土著现在还不会挖陷阱呢!
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很不高的,缺少维持一个种群的规模扩大的能力,所以一个部落决不会超过五百人!
他们六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要把事情告诉那些正在搬运的土著们。
营救的时候,还是要以他们为主力,当然,还要给与他们大力帮助------眼下这些土著,都是好不容易接受了他们世界观教育的人,虽然还不太多,但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一十五章 拯救南宋大兵黄祖 中
吴大鹏问清楚了地点后,感觉那里好像是在五道河和六道河之间的位置。
这个时空的土著可能无法对付流求岛南部地区密密的植被……他们选择了偏北的地区。
六个人在商讨的时候,吴大鹏说:“我带队去吧,你们哪个人工作都比我忙,也比我有用。
我带上两把手枪,一支微冲,五个手雷,足够用了。”
万士达摇摇头不同意,说:“第一次搞这样的行动,你一个人带队,不合适,怎么也要有一个照应……我和你一起去。”
大家觉得这样合适,吴大鹏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次行动,那七十几个土著是前锋。
当他们知道了自己家乡的噩耗时,人人以头抢地,声音悲切……八道河地区原本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一下子被打破了。
七十多个人的悲伤也是有足够大的力量了,很多人停下了工作,在看着这面。
吴大鹏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这时跳上了高处,大声地说:“你们在我们这里认真的工作,我们付你优厚的报酬……但是,你们被人欺负了,你们哭什么?!能哭死敌人吗?!我们会帮助你们找回公正的!!没有人可以随意欺负这里的人!!!杀我们的人,必死!!!天不报,我们来报!!!”
吴大鹏的声音响亮,差不多震动了整个八道河地区了。
七十多个土著停了哭泣,他们也开始怒吼了,不知道在喊什么……
一百个先前从黄祖厢首手下挑出的杂役厢兵们,也在嗷嗷叫着,要救出他们的厢首……
二十个半大小子的眼睛红了,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
连万士达都在心里感动了一下,然后马上平静了。
这是最低级的煽动手段了,但是吴大鹏抓住的时机很好,而且喊声震天,马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了,那二十个半大小子都激动起来了。
看来手段不分高低,只分时机啊。
好多人都纷纷请战!
那个自称有才华的铁匠胡镇北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他也要请战。
他说:“某有才华,火绳枪法,除了二十个小哥外,某当属这里的第一了……为何不能战?”
吴大鹏说:“你五天才能打造一支火绳枪,你要是也去了,谁来打造?”
“这不怪某,帮手太少……”
“所以你更应该留下来干活了!”
铁匠胡镇北一时间无语,答对便给这方面他哪里是吴大鹏的对手?
最后,吴大鹏和万士达决定再带上一百个杂役厢兵,还有二十个半大小子就够了。
杀人和打猎不一样的,他们也许要见一见人血了。
当然,前提是,他们是去主持正义的,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暗示。
鲍威队长说:“吴主家放心,我们定能战争他们!”
郭勿语副队长说:“那些野人凭甚抓我们的人,还杀我们的人?他们有刀,我们有火绳枪!”
说完他举起手里的火绳枪向着队友们喊:“我们有火绳枪!”
队友们马上热血上头了,也都马上举着火绳枪喊了起来!
吴大鹏和万士达对视了一眼,感觉这个小子有培养的价值……学得挺快。
他们马上开始做了相应的准备。
所有的土著一人一口钢刀,那一百个杂役厢兵,分成六十个长枪手,四十个弓箭手。
说到弓箭手,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
黄祖厢首带的那些人中,原本没有这么多弓箭手。
吴大鹏现从三千多人中挑出来一些曾经当过弓箭手的杂役厢兵,一测试,又挑了挑,算是凑够了四十人。
一开始时,吴大鹏马上命令工匠加工英格兰长弓。
这家伙对电影《勇敢的心》中,那个长箭如雨一样扎入对方的队伍中的场面印象深刻。
再加上看《侠盗罗宾汉》的印象,他想改一改大宋所谓的反曲复合弓的制造方法。
中国自汉代以后一直使用的都是反曲复合弓,威力和同期欧洲皮弹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为什么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到了欧洲后,就能进入屠幼模式了。
但是大宋的所谓反曲复合弓加工起来太费事了!
大宋时期不仅对制弓在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对具体的工艺步骤也有细致的规定。
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
春天时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上述繁复的工艺程序,需跨越两至三年时间。
在大宋的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每年都会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张弓而言,其工时是无法缩短的。
所以到了八道河地区后,想要开展制弓工作,吴大鹏一听到要两年后才能制成弓,他不由得不恼火了。
吴大鹏对大宋的工匠说:“什么这个季节那个季节的,不就是一个温度问题嘛!”
那几个大宋工匠想了想后,摇头说:“非也,一把好弓要应时而生……”
吴大鹏一时无语,他没有办法和他们讲科学道理。
吴大鹏试着依古法自己制作一张长弓。
他直接选择了紫杉木,这个在八道河上游地区找到了,要不用榆木也行。
他挑选了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木节的地方,开始指挥大宋工匠加工了。
让他们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四厘米见方,长度约一米二的弓背材料。
他们事先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把相对柔软木心,放在弓背的中部,因为木心相对耐压缩,而那个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两头的位置。
通过切削,把弓背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
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这样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
所以,吴大鹏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
这样,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后,就可以在两端五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这种长弓就没有大宋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
吴大鹏坚决不让大宋工匠用火烤的方式驯弓,那样绝对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前面那些忙活就白折腾了。
吴大鹏命令大宋工匠把那个弓背逐步适应弯曲。
他让他们事先做了一个专门的托架。
专门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然后把弓背的一端拉上弦垂直固定在地上,另一端坠上重物,这样一天天的加大重物的重量,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
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点点。
当达到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
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麻油或是鲸鱼油也行,用来作为防潮保护层。
油干了,便可以挂弦。
弓弦是用鹿筋或鹿皮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
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
那种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会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大宋工匠们用挂重物的办法测了一下弹性系数,发现大约是45公斤的力。
大宋工匠说:“不到一石呢……”
吴大鹏不爱听了,说:“十石的更好,你能拉开吗?!”
大宋工匠没有搭理他,开始试弓了,结果最远距离一百二十米,五十米内可以平射。
大宋工匠说:“过于近了……”
吴大鹏说:“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就是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用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
你说说看,你们的弓箭加工需要多少个工种的熟练配合?又要多少这个料材那个料材的?”
大宋工匠说:“过于长大了……”
“嗯,这话对了,可以用一米的好吧?会了吧?全给我改成这样的,不要大宋样式的!”
大宋工匠觉得自己的技艺受了低估……要知道一张神弓制成,那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哪里可以这样随意……但是,他是吴市舶,他说得算了。
就这样吧,四十个弓箭手准备齐了。
事实上也幸亏这些弓箭手都有过训练的经历,经常练习后还是很快熟悉了这种长弓。
郭子仁当时拿着一米长的长弓说:“吴主家,不好看呢……像根棍子。”
吴大鹏拍了他的脑袋一下,说:“屁!好看有什么用?关键时能保命就行……”
但是半大小们练了练,拉开倒是行,但是水平太差,以后再慢慢练了,不着急的。
但是这一次行动,就不必让他们带长弓了。
在吴大鹏的设想中,这些半大小子们是应该手持火绳枪,肩背小长弓的样子,那多威武。
但是那帮子半大小子不太乐意,这个也只能慢慢来了。
当组织好队伍后,吴大鹏和万士达在沙滩上检阅了他们。
他们两个也是全副武装,挎着微冲,大腿上套着手枪套,腰间挂着手雷。
他们两个觉得自己很威武,但是其它人没有这样觉得,因为没有见过厉害。
这其中,二十个半大小子们的队伍最整齐,一百个杂役厢兵也勉强,七十多个土著就是山贼的样子了,但是他们远比其它人要凶恶,杀气最足了。
吴大鹏又说了一番煽动民族团结的话后,众人的心气更足了。
他们排着队伍上了三条海船……其实两艘就够了,但是吴大鹏估计能带回一些俘虏,所以就算是多加了一条。
他们借着东南季风,恶狠狠地向着北方扑去了。
;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拯救南宋大兵黄祖 下
现在,黄祖厢首被扒光了衣服,像他的几个手下一样,都是被赤裸裸地关进了地笼子里。
没有办法了,那些野人们喜欢他们身上所有的物件!
黄祖厢首和自己的手下人同样都是披头散发,他们连头巾都抢了!
他们仰望天空,这个时候那蓝天已经被粗大的竹子切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看上去让人绝望!
不一会儿,太阳便直射进这两人多深的地笼子了,几个人这时无处可逃,只能被那阳光暴晒了!
他们感到地笼子里越来越热,身上不仅是冒汗了,好像是精神气都冒没有了。
现在这地笼子里充满了男人的汗臭味……
但是他们只是觉得口渴,舌头像是木头刻成的,在嘴里动一下,都能和牙齿碰出响声来……那太阳也好像是被定在了头:“娜娜,你为什么要给他们喂水,要知道不给喝水会让他们没有逃跑的力气……”
娜娜放下黑陶罐子,坐在了爹爹身边,说:“爹爹,我听到他们的嚎叫,心里难受……”
“还有比人临死前的嚎叫更难听的吗?你能听懂他们的话?”
娜娜摇摇头说:“我听不懂,但是我能猜出来,你看,他们不叫喊了……”
“呵呵……下次不要责骂我的勇士……”
“知道了……爹爹,他们似乎和北面河口的人差不多,但是比他们要健壮。”
“是的。他们一定是同一种人,他们人多时,我们惹不起,只有几个人,可就不怪我们了。
在这个丛林里,我们要活着,就不要有好心。
好心不能让野猪不偷吃我们的庄稼,也不能让水鹿跳到火堆上……”
娜娜低头说:“知道了爹爹……”
晚上的时候,娜娜睡不着了,昨天到现在,那些人没有吃一点饭……她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些烤过的鹿肉。
她听到爹爹打呼噜的声音,便悄悄起来,偷偷拿了块肉……只能拿这样多了,再多会被看到了……
她悄悄地跑到地笼子,那里的看守已经趴着睡着了。
今晚有很好的月亮。
她探头看去,那里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楚。
她找了一片大的叶子,包了起来,丢了下去。
黄祖厢首早就听到了脚步声,他向上望去,看到还是那个女野人。
她丢下食物,然后又轻快地跑了。
他的手下说:“黄厢首,是烤肉……你吃吧……”
黄祖厢首说:“尔等吃了吧……某不饿……”
到了第三天,那些野人终于投下了若干的野果子,有的能吃。
就这样吧,过了七八天,他们还能勉强活了下来。
――――――――――――――――――――――――――――――――
这一个早晨,这里的浓雾还没散去,在浓雾中传来了悉悉窣窣的脚步声。
这个小小的寨子远远比不上八道河的大竹寨。
吴大鹏和万士达找到了这里后,没有马上攻打,他们两个先是用望远镜观看了一番。
他们看清楚了这个小寨子的地理位置和寨子特点……于是准备全歼,一个也不让跑了。
这里只有一个竹子扎起的大门,剩下也是高高的竹子墙。
听那个报信的人说,那还是单层的,不过看上去扎进地里很深。
吴大鹏和万士达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明天的清晨突进去。
竹子大门好对付,两枚手雷就搞定了。
吴大鹏和万士达还安排了一个阵法,冲击的时候长枪手在前,土著刀手则在他们的旁边,弓箭手安排在他们的后面,再后面是二十个火绳枪手。
最后是吴大鹏和万士达。
这个阵法理论上是非常好的,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倚护。
虽然他们两个人排在最后面,但是,他们相信自己将是火力输出最多的战斗力。
事先,他们在船上警告过所有人,报复,不是滥杀人,对没有武器的人或是已经投降的人,不要杀,特别是女人……
吴大鹏市舶的话让原先黄厢首的手下乐了一下,看来这位吴市舶是没有见过那些野人女人们。
她们全是纹身纹面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但是吴市舶的话要听的,连那些土著也答应了。
这一个早晨,他们就悄悄向着这里前进了。
由于这里毕竟还是被人类开发过了,所以树木、竹林还是很稀疏的。
等到了那个小寨子前一百多米,浓雾散去了一些,依稀能看到那竹子大门的影子了。
他们两个悄悄摸了上去,那个寨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这个部落连个瞭望哨也没有安排。
他们两个感觉自己多余这样小心,但是想到要给那帮半大小一个榜样,下一次就要让他们专门用黑火/药式的家伙来搞破坏了。
所以他们还是装作小心翼翼的样子摸了上去,同时拉开了两枚防守手雷,丢在竹大门的两边,然后迅速往回跑。
还没有等他回到出发地点,那两枚手同时炸响……
轰,轰,那大竹子门破烂不堪了!
“按照队形,向前冲!”
吴大鹏高声叫着,于是一大帮子人就冲了起来!
还没有等着冲进寨子里,吴大鹏心里大怒,妈蛋的,阵形乱了!!
万士达马上喊了起来:“小子们,退回来!”
到底是二十个小子听话,他们迟疑了一下,退了回来。
吴大鹏阴沉着脸,感觉这些小子也是狗血上头就不管了,刚才叫他们回来,动作还有些慢……火绳枪冲锋,找死嘛?!
1...5455565758...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