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内藏也是个不需要承担常规预算支出的“财政储备”单位,支出的用途和数量完全由官家决定!
这第二个就是宰相控制的“朝廷财库”:有趣的是,南宋所谓的“朝廷财库”不是通常理解的承担收支的“中央财政”,而是一个“财务储备库”的概念。
即“朝廷财库”只收不支,它不承担规定的预算支出项目,而是一个同“内藏库”一样的中央级的财政储备部门,只有在常规项目出现不足的情况下,由宰相决定如何支出。
这通常是为了限制官家任意花费的一种妥协,大宋官家常为此与宰相生争执,只有在官家赵禥这一时期,管理权彻底被平章贾似道牢牢把住了。
这第三个就是户部。
户部可以算是通常意义上的“财政部”,部门功能齐全,分工明细。
但是大宋时期户部的权力其实是很小的,基本上只是一个管账、催收、管理实际支付的会计部门,没有权力来规划和管理全国范围的收支情况。
作为官家、宰相、六部这个权力金字塔的底层,六部之一的户部,也从未被赋予制定国家整体财政制度和监督执行的权力。
这第四个就是四大总领所。
为了就近支应战区的需要,特别设立四大总领所,承担部分中央财政的功能,这也是南宋财政不同于北宋财政系统的一个地方。
左丞相程元凤说:“老臣诚肯请求陛下将那海外流求大岛的奉盐转于户部答理!户部实在是没有余钱了------”
平章贾似道听了顿时大怒!(未完待续。)
...
...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种下复仇的种子
事实上,左丞相程元凤这次奏言官家,他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
大宋的户部现在完全可以称之为穷部。
全大宋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已经被收入到官家的小金库“内藏”了,剩下的一部分进入“朝廷财库”,四大总领所所在的地方再截留一部分,留给户部的可支配收入也就寥寥可数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和支出批准权,很难要求户部主管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收支体系,因此经常出现混乱和动辄赤字的财政结果。
宋代初期,设立内藏库和朝廷库的动机表面上是确保军国大事的需要,补充国家财政的不足。
这种分立的制度设计固然有战争的需要和国家储备的初衷,但是从根本上应是官家和中央政府希望亲自掌握最大份额的财权,希望一切都是“恩从己出”的思想。
在封建主义国家里,财政、军队、官吏,是组成权力的三大基础之一,官家即要掌握钱财收买人心,又不想承担直接的支出,造成自己的小金库干涸。
这就造成南宋的大部分国家收入进入没有常规支出部门的怪异现象。
更重要的是,平章贾似道现在还能牢牢控制着官家的内藏库和朝廷财库,经常挥动着钱钞这根大棒来打人。
襄樊城的吕文德军事集团,因为平常巴结平章贾似道,就能年年得到充裕的物资保证,而同时他又在军队中推动打算法,又以反腐的名义横扫军队将领!
比如推动公田法,又造成了多少扰民的结果?!
所以左丞相程元凤借着这次机会要表明:我们不是甘于受人控制的傀儡官员!我们在财政上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
至于流求大岛上的那些海盐,听闻不过几百石,但这不是关键,表达出我们有发言权才是目的,不能让你任意专权!
群臣们开始站队了,结果平章贾似道悲伤地看到。一半多的人支持左丞相程元凤的意见。
群臣对官家内藏库过于庞大也有自己的担忧。
所谓这个内藏,大宋对内藏的功能说明是“内藏库所储金帛备军国之用,非自奉也”,这就说明内藏的支出用途是军国大事的费用。不是单纯的官家自己的花费。
这个内藏库的支出流向主要是:供给内廷花费,补贴宗室、补助国家军队和赈济灾荒。
由于缺乏制度的制约,所谓的供给内廷的花费,基本上要靠官家自己的自觉和对“合理花费”的理解,例如遇到特别“尽孝”的官家。如孝宗,孝敬太上皇的费用可是一点也不吝啬的。
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大宋官家这么做当然为他赢得很好的名声,可是背后为太上皇尽孝的其实是整个大宋,这些内廷的费用支出,不但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随用随取,不够就调用外廷、户部、总领所的,甚至直接搞起了皇家创收
至于补贴宗室。大宋一直以善待宗室著称,这部分的费用也是没有预算指标的,随着人口的繁衍,宗室的数量日益庞大。
至于说补助国家军队和赈济灾荒,看起来好像也有道理,但是,这部分的花费有多少是基于合理需要而且并没有和户部的支出重叠?
这也是一笔糊涂账,全凭官家一句话。
因为绝对没有人敢质疑官家的决定或者事后对这笔费用的支出来个全程审计!
比如忽然就弄出一个御前火绳枪营来!听闻比其他禁军还花费巨大!!
作为事实上国家财力最雄厚的部门,由于脱离支出制度的监管,就算是最节俭的皇帝。号称内藏库全部花在国家项目上的英明的官家,恐怕也难逃滥用资金的嫌疑------何况现在,这个官家现在全力倚靠了平章贾似道!
整个朝廷都成了他一个人表演的地方了,所以。许多大臣当然性地支持左丞相程元凤了。
一时间场面有些乱了。
官家赵禥有些慌了,他向着他的师臣贾似道投来求助的目光------
平章贾似道在心里把左丞相程元凤骂个狗血喷头,你看他留着花白胡子,颤颤微微的样子吧!
这就是吃着丞相饭,砸丞相碗,不讲究官场规矩的人!!
但是他面上是满面春风的------不就是几百石海盐嘛!
平章贾似道做了一件让他事后非常后悔的决定。因为他不知道流求大岛那个地方竟然能出那么多的盐-------他于是决定先稳下大局,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
他退了一步,也向官家请求让出流求大岛的海盐专营,官家赵禥顺势点头应允。
这时,朝廷之上呈现出一片祥和了。
君臣上下都是言笑宴宴,平章贾似道的表面也是如此,但是他的心里装满了仇恨,全种下了诸多复仇的种子。
由于官家赵禥是顺着大家要求把流求岛的海盐经营交给了户部,这样官家赵禥就第一次得到了群臣的赞扬。
至于平章贾似道嘛,在群臣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心目里,是被正义之士痛击了一次的权臣,很多人都高兴。
官家赵禥接着又给大家下发了所谓的精盐,他说自己已经用过此物,绝无苦涩之味,真是盐中精华。
这样,整个朝廷里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欢乐。
随后官家赵禥又摆驾到杭州城外的皇庄去了,这时全部的大臣,还有谢太后都随着去了。
谢太后平常轻易不会出来的。
她先前拒绝群臣请她垂帘听政的要求,对官家赵禥的朝政也不指手划脚,但是也不能不说她内心里还是关心他的,一直没有见到群臣们对官家有什么好评,而且宫外还有些不实的谣言传入,这实在是令人不美。
前两天忽闻有群臣们众口一声赞美起来,认为他是识大体之君。
她当然高兴了。
这一次听平章贾似道说此粮种可以使稻米产量翻一番,她自小在农村里住过,当然知道这稻米的产量若是真能这样,这对整个大宋会是意味着什么。
如此大事,她接到请求后,当时摆起鸾驾一同前往城外的皇庄了。
宋初,大宋官家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
在后苑的观稼殿,大宋官家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但是在临安的皇宫里可没有这两个宫殿,想想吧,为了节省地方和经费,都没有另外修筑太子的东宫,而是和帝、后的宫室连为一片。(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三十八章 黑死左丞相程元凤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人报仇绝不隔夜!
当时,回到了家里平章贾似道连忙找来监察御史陈宜中。
两个人先互相交流了一下搜集到的黑材料,这些黑材料都是有关左丞相程元凤和奸臣丁大龙的。
但是,他们发现都是一些没有力度的事情,诸如两个人一起参加过诗会了,或者在踏春时相遇,互相聊了几句啊等等。
都是平常之事。
最后,陈宜中忽然拿出了一份报,:“平章,且看这上面这份文章!”
平章贾似道接过来在蜡烛下一看,乐了,这分明是那个姓张的海商搞的文章。
在文章中,有人把那个流求大岛好一顿赞美,声称岛上有硫磺矿,开采难度不大,欢迎全家去开采,不接受个人请求,工钱高,而且发放及时,路费全包,欲报名者从速! 报名地址是------
若有合作者,也可以商谈。
张国安无意中创造了这个时空第一份软文式广告。
南宋时期,商业经济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在江南的一些较大城市,街衢纵横,店铺林立,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行业之间有所竞争,于是,广告就成为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招揽顾客的手段。
他们会用各种实物做广告,也用唱歌甚至图画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但是没有文字式的。
所以,平章贾似道看着很新鲜,但是他摇着头想,那个流求岛可不是这样好的地方,这只是借用报想勾引别人去罢了,那个张海商真有办法。
监察御史陈宜中一拱手:“何不借用报?”
平章贾似道脑袋里像是划过了一道闪电!
他看着这个相貌英俊。带着一脸谦和笑容的年轻人,不由得也微笑起来。
聪明人的交流是惬意的,他们完全可以借用报来黑左丞相程元凤!
这个时空里,在大宋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翻页ad2-->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巧遇沈千千
大宋官家赵禥在临安城外皇庄里的表演让所有人满意。
那一百公斤的粮种理论上可以育出一百亩水田的秧苗,但是大宋的一亩较小一些,所以足够在皇庄里种上一百一十多亩了。
大宋官家赵禥象征性的在育秧田里撤了几粒泡过的种子,然后又向上天祈福,一时间锣鼓喧天,彩旗飘舞。
皇庄里的播种仪式就开始了,十几个穿着新衣,却高挽着袖子和裤腿的农户下到田里开始做活了。
平章贾似道站在百官的前面,他得意洋洋地对站在自己旁边的左丞相程元凤说:“此时看官家的一举一动,这身体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
这是一句吉祥话,但是不能不回应,左丞相程元凤也微笑着说:“正是,老夫也是感觉如此------”
平章贾似道接着说:“能遇上如此明主,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来辅佐官家------”
“呵呵------” 左丞相程元凤说,“这是当然。但是如果有那些败坏朝纲法度之人之事,老夫仍然还要出头,齐心协力是好事,但是不能等同于放纵,平章,你说是不是?”
平章贾似道此时是一脸的尴尬,只能说:“嘿嘿,那是,那是!”
这时左丞相程元凤倒是开始平静地捋着他花白的长须,而平章贾似道面上带笑,但是心中又是大恨。
谢太后看过那些水稻种子,它们颜色比较鲜亮,比较饱满,而且大小一致,一看就是好种子。
她召来了平章贾似道,说:“平章,那个献良种的海外商人,可予以回报了?”
平章贾似道说:“他只不过想要一些丝绸棉布之类的事物,某早就一一准备妥当。有劳太后牵挂------那海盐之事,本来某是想给内宫多一些贴补,谁知道-------哎!”
说完这话,他还为内宫惋惜了一下。
谢太后说:“老身知道此事。左丞相之言有理,现在大宋钱钞紧张,北方兵灾还未平定,内宫当以节俭为先。”
平章贾似道知道自己的挑拨离间之计不好使了。
谢太后又说:“老身在想,若是这个祥瑞皇种真能让普通水田收获翻倍的话。那《公田法》可否做些调整?”
平章贾似道笑了,谢太后的想法正和自己不谋而合。
他鼓动官家赵禥如此大张声势地到皇庄里种稻,其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官家之口,把公田法的标准调高一些。
这样,官家赵禥貌似成了自己和整个官僚集团的中间调解人!
但是,其实官家赵禥是完全听从自己劝建的------嘿嘿,这样是最好的结局。
《公田法》不推行不行啊,现在连内藏库都要空了。
平章贾似道这时笑着说:“谢太后所言极是!某回去好好想想------”
谢太后叹了一口气,她望向那些田地里的农户,说:“此良种若是真能让产出翻两倍就好了------”
她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平章贾似道也向着那农田望去。这个祥瑞皇种必须是良种,那个张海商没甚理由要骗老夫,就算不是,它也必须是!
平章贾似道同样要借官家之手,去给那些依了《公田法》的人赐种!
这些就是平章贾似道利用官家亲手种田的几个手段。
事实上,他现在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的《公田法》现在在其它州府推广不利啊。
尽管他带头售卖国家了两万亩良田,但是他还是站在了整个官僚体系的对立面。
可是,不这样如何能解救大宋的财政危机?!
最后,整个仪式结束了。官家和太后都摆驾回官。
官家和太后都摆驾回官,就必然要清了临安御街,所有行人都要靠边站。
张国安也得靠边站,这是人家赵家人的地盘。
他站在一家店铺的门口。远远的看着所谓的皇驾,正是两辆大四/轮马车!
他看了心里直想笑。
现在,这种四轮/大马车,很快就被大宋人改成驴子拉的车了,主要用在城外运输东西。
只要有用,大宋人是不在意它是东方来的还是西方来的。马上就用了。
张国安看着那皇驾越来越近了,正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装饰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卤货的味道,这个味道很熟悉。
他四处一看,有一个娇小的女孩子,正拎着一篮子卤货站在他的身后。
他猛然想起来了鲍威和郭勿语在卤货上吃过的亏了!
哈哈,可能她就是那卖卤货的千千-------果然,她的篮子上贴着千千卤货的纸条。
张国安笑呵呵地说:“你叫千千吧?”
沈千千正在想着自己的心情呢,张国安的话吓了她一跳!
她脱口而出,说:“是啊!”
接着又马上闭了嘴,对面这个年轻的后生她不认识------
她警惕地看着张国安说:“你是------”
张国安笑着说:“输你两次的那两个少年郎,是我的徒弟!”
沈千千一下子想起那两个可笑的少年郎了,正是他们让自己高兴好些日子的,怎么可能忘了他们?!
沈千千马上说道:“你是他们的师傅?那他们去哪里了?好些时日都不见了------”
张国安笑着说:“他们都跟着我去了流求大岛了,在那里玩得很开心。”
“啊!”沈千千惊讶地说,“你们就是在那小报上说什么海外流求大岛上有硫磺矿的人!?”
张国安更高兴了,这个小报的消息通道还是很广的,不仅中产阶级能很快知道,市民阶层也能很快知道!
这几天还真有人去他在东青门外的家里报名呢,他们大多是从北面渡江来临安城里找生活的人家,他们看中了张国安开出的条件,一个是一个月有工钱拿,而且还包吃住,但是人还是少。
更重要的是,还有大商户也想参与,比如刘钱行首。
先前,刘钱行首还不高兴呢,说:“张大商,海外有上好的硫磺矿,何必在小报上提到呢?告诉某一个人多好------”
当时张国安笑了,心里说,你知道那里有多少吗?整个大宋用上五百年都用不了!
当时张国安说:“那里硫磺矿太多了,几万人开采也是不够的------”
刘钱行首的眼睛都绿了,如此之多!
当时,他捋着胡须点头说:“原来如此。几万人,某是没有那能力了。”
最后,他和张国安敲定了一份合同,他承包一处硫磺矿了,产出他是占七份,张国安是占三份。
这个时空,大宋不算是缺硫磺,但是此物卖得也快,是畅销货。
也有其它商家来找张国安,双方也是如此敲定,但是还是太少。
因为张国安想在流求大岛的北部地区开出一个分基地来,人少了,无法成气候。
可是如果市民阶层都知道了,那么,再过几天,能全家去流求大岛的人更多。
所以,这个千千女孩子能说出她也听说过的话,这能不让张国安高兴嘛?(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四十章 买了一堆的女子
cpa300_4; 沈千千看着这个身材长大,而且年轻的后生现在是满脸的笑容,她马上说:“少年郎的师傅,你买些卤货吧,这是今天第二锅,味道正是最好的时候。”
张国安说:“好啊,你这一篮子的卤货我都包下了------”
沈千千漂亮的眼睛一转,想,他是那两个少年郎的师傅?
“你可以抽竹签子,若是从这十二根竹签中,抽三根数加起来大过二十有三,便可以白得卤货!”
张国安此时闲得无聊,在赵家人的地盘上,他就得守赵家人的规矩,乖乖等着人家走回宫里。
张国安问道:“我们赌整个篮子里的卤货吗?”
沈千千咽了口唾沫,少年郎的师傅果然是有钱钞的人。
她咬咬牙同意了。
张国安哈着腰看着那个竹筒里的竹签,想了一下,随手抽出三根来。
沈千千一见,眼泪差点出来了,她的一篮子卤货都没有了!
那三根分别是拾、捌、陆,加起来正好二十四。
张国安看着她的表情好笑,便故意说:“哈哈,真是好运气!我赢了一篮子卤货------”
沈千千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眼泪出来,心里说,算甚!你的两个徒弟先前输我好多好多!
她说:“某没有说把篮子也给你------”
啊哎,还想用这个办法难为我。
张国安身材高大,他一指不远处的一家商铺说:“呵,那里正有一家卖竹编的小铺!正好呢!”
这个时空的大宋商人有用旗幌子的,也有用实物的。
如药店诊所,在门前挂个葫芦,寓意“悬壶”济世;卖儿童玩具和食品的,就用木头刻一个馋嘴的孩子站在门口,鞋铺门前高高挂着一双鞋子,等等。
更为有趣的是,临安城里有个专卖羊肉的店铺。在门口专辟了一块地方置活羊数只,每只羊穿戴红马甲,煞是好看。
沈千千把嘴唇咬得生痛,这一条御街上的商铺。她无一不熟,却哪里知道人家随便一望就能看到,身子甚是长大!
赵家人的皇驾快要过去了,他没有心情逗弄这个小女孩子了,她最多能有十三岁?
人小鬼大的。比那些半大小子们小了一些,却能赢光了那两个小子钱。
张国安摸着下巴,装作思考了一下,说:“这样吧,现在我有其他事情,你要是能把这篮子卤货送到东青门外的尚家村,打听刘钱行首的家,把这个交与仆人,你就说是我要你千千送的,他就会给你钱钞。你愿意吗?”
沈千千差点要跳起来了,东青门外的尚家村,她知道的!
这临安城的周围,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张国安看她的脸色瞬间发亮,马上满脸都是笑意了,说:“去吧,以后隔几天就送一些,你家的卤货有味道。”
沈千千一时间忸怩着没有走,说:“客官,你是如何挑出的------”
张国安笑着说:“只要是赌博。你也许先前总赢,但是一定会有输的那一天,以后不要玩得太大!”
沈千千连忙点头走了,这身材长大的客官倒好像是私塾里的教授呢。
张国安看着她一跳一跳地走远了。那背影完全表现了出一个女孩子的快乐。
大宋人真是好赌。
这一次,张国安完全是靠着运气来的。
他今天约见了日本代理商三原小井,原因是他要向买女人,日本女人,高丽女人都可以,至于代价嘛。可以用盐来结算,或者用皮子。
这个时空的日本同样是用铁锅煎盐,费用也很高。
他们也同样需求皮子,皮子对这个时空来说,就是那面世界的橡胶了。
果然,提到的盐和皮子,三原小井的眼睛都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