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大头目忽必烈这时跳上一个卫兵的俊马上,又抽出了那个卫兵的钢刀,在演军场上纵马狂跑了三圈。然后又力劈那个箭靶!
用过钢刀的士兵们都知道,这需要极大的腕力才不会脱手。
演军场上又是一片欢呼。
大宋所谓的新式武器受到了众人的全体鄙视……
大头目忽必烈一高兴,他直接骑马回宫去了,武将们也一哄而散,剩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大宋官家赵禥也在与群臣同乐。
从推行祥瑞稻种的六个地方传来了喜讯,水稻总产平均增长了三成!
这简直是奇迹了,懂农业生产常识的人明白,平常百姓的看护,远远不能和皇庄里的专业管理比,后者算是那面世界的广告了。
现在,那六个地方一下子就相当于多开垦出了三成的田地!
大宋官家赵禥按照师臣贾似道的要求,顺势降了两成公田法的执行标准,准备开始在全境内推行了。
这又算是恩出于主上吧,大宋官家还提出,凡是执行了公田法的田地,全都提供祥瑞稻种,而且是皇庄特供的。
这样一来,各地方的抵抗降低了烈度,平章贾似道也感觉自己可以喘一口气了。
这一天是冬至。
冬至在大宋时期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大宋朝野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到了这一天,虽是至贫者,一年之间也要积累假借,至此日一定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一些贫困者,还能得到大户的赞助,总是要人人穿上新衣服的。
所以,冬至这天的临安城,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换上新衣,摆设酒宴,祭祀先祖,来往祝贺。
此时,临安城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停止营业,
许多中产阶级成员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便拥杂沓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丽,往来如云,那些岳祠、城隍诸庙烧香的人更盛。
在这三日内,临安县城里的店肆皆罢市,垂簾饮博,谓之“做节”,这时赌博又可以公开化了。
大宋人甚至把冬至的前夜称为夜除,可见,这时的宋人把冬至看得跟过年一样重要。
对于大宋朝廷来说,冬至最重要的活动是祭天。
礼仪上要求大宋官家要在冬至日要亲自去南郊祭天。
而在民间,冬至则也有祭祀先祖的习俗,在过冬至这一天,他们则备办饮食、祭祀先祖。
老百姓祭祖时用馄饨,因此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
甚至有的贵家富豪更是求奇,把馄饨做成各种颜色,且有几十种不同的馅,放在金银器中,谓之百味馄饨。
平常百姓则是舂米作黍糕、献冬至盘等。
当然,大宋朝廷不可能这样不正规,他们摆了正正规规的三牲六畜,还要有一定的程序。
首先大宋官家亲往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册文皆曰“恭荐歳事”。
所有的官员都穿着崭新的官服,气宇轩昂,听着大宋官家向上天祈福,赐与大宋万代盛世。
但是,平章贾似道心里却颇不宁静,有心事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九十一章 贾似道和太学生的故事
平章贾似道曾经给临安太学增加太学餐钱,还放宽了科举考试的恩例。
一个原因确实是现在“临安居,大不易”,太学生们太苦了,让太学生们吃不上饭可不行。
二个也是有用小利引诱青年才俊的意图,看看吧,老夫给你们弄来了好处,毕业当官后,别忘了跟我混。
不管是哪种心理,反正是看你怎么理解了。
但是,这些年轻气盛的太学生们个个都是议政的好手,人人都有治国的各种理念……谁年轻时没有这样过?
所以想让他们不准妄议朝政和妄议官员,太难了。
现在,正有两个太学生萧规和叶李带着十几个太学生上书,说贾似道专权,公然出卖国家利益,竟然能被鞑靼人要挟,把襄樊两城的军国重器石炮给撤下来,劈成碎片!
差点就直接骂贾似道是卖国贼……
一开始时,没有人理他们,成年人都知道,那个石炮随时可以重新打造出来,现在没有必要与鞑靼强盗集团发生事端。
但是这两个年轻人又开始上窜下跳,还在街头演讲呢。
这时候,平章贾似道有些怕了。
大宋继承了中国自周时就有的太学制,也就是后世的大学。
大致始自宋神宗时,又正式设立武学和律学,这样,就成了三学制。
但是在崇尚文治的前提下,武学和律学的地位显然不能与太学比肩。
也是那个时候,太学生们开始糠秕时政,褒贬政要。
宋神宗都说过,太学生好雌黄人物,虽执政官亦畏其口。
大宋的老百姓都认为,太学生们就是无官御史台。
最著名的太学生运动领袖是陈东,他领导了伏阙上书的太学生运动,虽然是一场自发的运动,事先根本没有严密的组织。
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太学生由个别人的活动升格为集体性的运动,这确是开了先例。
陈东原先只是率士数百,伏阙上书,这算是有组织的。
可当时京城百姓群聚阙廷。不约而来者几数万人,仰天椎心,祈哀请命,莫不欲李纲之相,邦彦之罢。
而且其後乘时恃众。殴击内侍,盖缘平居细民受虐之深,积怨之久,举数万之众,不烦召而群聚帝阍,若出一家,曾无异意者,这个可真不是陈东一布衣寒士所能驱率,只能算是集体无意识了。
当时群众的激烈行为失控,陈东止之虽甚力。但是众怒哗不听!
这个局面是平章贾似道害怕的……而且他也怕影响和推翻了他的公田法。
还是在公元1213年,真德秀使金,得知蒙古攻金,半途而返,主张断绝对金岁币。
当政的史弥远自然犹豫不决。但是朝绅、三学力主真议甚多。
乔行简时任淮南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提举常平,他上书史弥远,主张宜姑与币,使得拒鞑。
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办法,大宋出些钱钞和物资。坐着看两帮团伙打架!
但是太学生们开始信口雌黄起来了。
诸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徐士龙等,同伏丽正门,请斩行简,以谢天下!
结果把一条妙计生生给搅了。但凡金能多挺一段时间,最好是现在还在对打,大宋岂不会更好?
钱钞算个甚,都是自己印的……结果引来金就食与大宋,大宋也不得不上了鞑靼人的贼船……现在看来乔行简的计谋是多么好啊。
所以平章贾似道决定好好面对这个太学生们,不可置之不理。
于是。他把带头的两个太学生叫到自己的书房,开了一个小小的沟通会。
平章贾似道开头就提出自己厚遇太学生的行为,因为这些都是事实,两个年轻的太学生也认可。
但是,年轻的太学生萧规说:“足下作相,度己不可以力胜太学生议政,遂才以术笼络。毎每重己恩数,丰其馈给,增拨学田,种种加厚……足下会以为诸生啖其利而畏其威,噤口不敢发一语乎?”
年轻的太学生叶李说:“足下要君去国之时,有谄媚者上书赞美,极意挽留,今日曰‘师相’,明日曰‘元老’,今日曰‘周公’,明日曰‘魏公’……真以为无一人敢少指其非耶?”
平章贾似道当时只能苦笑,一一与他们讲明了撤下石炮的原因,还谈了谈大宋的经济形势。
但是两个年轻的太学生瞪着亮晶晶的眼睛说:“无他,只是足下过于畏惧鞑靼人罢了!何以怕到这个地步!!”
最后,这个事情由大宋官家出面解决了,他毫不客气命令京尹洪起畏搜集他们的各种罪状,把他们都处以黥刑并发配,大宋不缺你们几个人才!
大宋现在真不缺人才。
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在1142年,在临安府重建太学,到现在学生达一千七百多人。
这时太学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
这些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用来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也称“三舍法”,
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
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期间各习一经,随所属学官讲授。
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
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这时的学官与唐代略同,然无助教、直讲,又增学正、学录、监书库、监厨官等。
职员称学职或职事人,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内舍生担任,每月有俸钱。
工人则称斋仆、贴斋等,亦领“月给钱”。
外舍生入学,须纳“斋用钱”,方能在官厨就餐;贫者减半纳;内舍生和各斋长、斋谕免纳。
平章贾似道当时就决定运用经济的办法来对付太学生,规定凡是有议论朝政的太学生,一律要加纳斋用钱,不免了。(未完待续。)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九十二章 澡堂惊魂记
大宋到了南宋时期,权相现象就开始反复出现。
秦桧、韩侂胄、史弥远、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等都是例子、权臣何以不断出现?这其实是一种制度性根源,因为他们一直处于战争环境。
南渡以后,兵兴则令宰相兼知枢密,又重其财用之权,所以宰相复总民政、兵政、财政,三权为一而相权复振。
还有就是武将权势增大。天下多事之际,帅府宏开,如所周知,南宋初年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吕文德等诸大将扩军自雄,政治上暴贵、经济上暴富,公然号称某家军。
这样,直接让言官的力量削减了。南宋的各代皇帝总是袒护他所信用的权相,并因而压抑言官。
如宋高宗时,言官弹劾权相,高宗立即诫谕台谏,为国择人,勿复再言。
宋孝宗则指责敢于抨击权相的言官只是为了卖直,以沽名钓誉。
还有从宋理宗和现在的大宋官家赵禥对贾似道的宠信上,都能看出来。
大宋官家甚至直接出头帮助他摆平反对势力,这都与南宋长期处于战争期间有关系,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大宋官家赵禥和贾似道这个权相的关系恐怕还不仅因为这个,这里面还含有先帝宋理宗和谢太后对贾似道的无比信任而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的特点有关系。
赵禥之母是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现怀孕后立刻被夫人逼服打胎药,谁知胎儿没打下来,还是出生了。
因为他是皇帝近亲唯一的男孩。得到全府上下人的保护,无奈已中药毒,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应该低于正常水平,宋理宗为他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能使他开窍,常常把皇帝气得发昏。
先前的左丞相吴潜不同意让这个弱智儿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子弟,但是,宋理宗是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本来就与宋宗室没多大关系。当然不愿意。
ff, 贾似道乘机借宋理宗打击他,将吴潜贬往外地,别人这样才不敢多言了。
他登上皇位后,群臣又请谢太后垂帘听政,但是谢太后拒绝了,这又不得不让大宋官家赵禥对谢太后怀有感恩之情。
所以,他不得不完全依靠师臣贾似道,而且与他的师臣在一起。让他感到放心和惬意。
这一天晚上,平章贾似道找来好友廖莹中一起小酌。
此时已经到了隆冬时节。西湖上飘起了雪花,这使得风景别有一番风味了。
两人闲聊了一会子今年比往年要冷一些的天气问题,然后开始谈及正事。
廖莹中提出那本《福华编》已经付梓完毕,现在已经送出了许多本了,现在需不需要加印……
《福华编》是平章贾似道让他编辑的,用以歌颂自己抵抗鞑靼的英勇事迹的一本书。
平章贾似道想了想。说:“那个以后再说了,现在你若是不愿外放为官的话,去主管官坊印局如何?”
廖莹中说:“某的心意全在刻印书上了,勿要用俗事来扰某清静……”
平章贾似道知道自己这个朋友的脾气,便不再劝了。
他又问道:“你说一下。那官坊印局的刻书比起府里的刻书如何?”
廖莹中这时来了精神,骄傲起来,说:“论起刻书,彼此水平不差些许,但是,他们没有某配制的油墨,印制下来的书籍,当然比不得这里……”
平章贾似道听了也很高兴,便说:“官家正在令人编纂《杠杆原理》一书,其中多有军事机密,老夫想让你去帮忙……听闻那书里画面众多,希望你能帮上忙……”
廖莹中极为喜欢这样的事情,马上爽快地答应了。
他说:“《杠杆原理》?这名字让人听了便感兴趣,某好奇它如何能与军事有关,定要看个究竟……前几日,某去洪桥子南河西岸陈宅书籍铺,看到了两本奇书,一本为《小学几何》,一本为《小学数学》,初读时,感觉似教授童子,再看下去,感觉无比精妙,竟能推演出三角形、梯型和圆形的面积,特别是那个勾股定理,某终于明白为何了……”
平章贾似道随口说了一句:“勾股定理?不就是勾三股四弦五嘛?”
“那只是一个例题,可是平章知道为何如此吗?”
“……”
廖莹中看到平章贾似道到底是对这个不感兴趣,便叹了一口气,官场上的争斗有何意思?哪里有一身轻松,从事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好?
这个勾股定理是书中的最后一页,且给出了两种证明方法,可是书上还说有其它十四种方法,以待后人来探寻,这真真是吊人胃口啊……
平章贾似道最后应付道:“待老夫有空后,也找来看看……”
廖莹中告退后,平章贾似道在明亮的蜡烛光下开始思索着朝中大臣的位置安排,他可不想每一次行事,都有人阻挠他。
但是,他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大规模的撤换人员,他肯定会失败,所以,要慢慢来,还是利用那个《民声报》和监督言论者才好。
现在,他吸取了上次太学生事件的教训,以后要抢在事态恶化前,把问题处理了。
布置监督他人言论者,这就是平章贾似道选的第二个办法。
临安城内的衙门,除临安府和各路“驻京办”以外,都是中央政府的办公机构,其建筑布局均十分豪华,功能也极为完备,办公、临时休息、卫生间、洗澡间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连专职保洁工也由“仪鸾司”指派到位。
也就是说,条件绝对可以跟现在的高档写字楼相媲美,官员们办公累了泡泡澡,完全不必出衙门。
临安太学里也有这样的公用洗澡间。
先前是雷宜中是担任太学的校长,有一天雷宜中去拜见贾似道,二人说话时,贾似道突然念了一句奇怪的诗:“碌碌盆盎中。”
这句诗搞得饱学的雷宜中一脑子茫然,有何出处?代表什么意思呢?
回到太学后,雷校长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越是这样就越担心,因为贾平章是不会随便说废话的,这句诗必定有它的内在含义。
这件事就这样憋在雷宜中心里,搞得他睡不着也吃不下饭。
几天之后,他去衙门浴室洗澡,无意中发现一处墙壁上写着两句诗:“碌碌盆盎中,忽见古罍洗。”
终于找到了这句诗的出处,雷宜中惊出一身冷汗,这座浴室因不久前才重新修葺过,墙上的诗句肯定是最近才题写的,贾平章能念出这句诗,说明“太学”澡堂子里藏有他的耳目,自己洗澡时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甚至身上有几根毛,贾平章恐怕都一清二楚了,所以,最好是在任何时候都要闭嘴了。
特别要注意那些年轻的太学生们的言论。(未完待续。)uw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九十三章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一夜,平章贾似道本来一直在算计着群臣们。
他盯着那个圆圆的蜡烛有些发呆,也没有想到那个蜡烛现在远比以前的亮,还不用剪烛花,而且还没有刺鼻的味道。
他的脑子里面,他好像是在下立体象棋一样,把那些大臣们像是棋子一样来回落子和摆布。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突然感觉想那个牵手以上了……他现在早都过了五十岁,基本上个把月能有来一次?
前一段时间斗争太厉害,他哪里有心情想牵手以上的事情。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压抑人性的……
但是,莫名其妙的,他在这个冬夜里竟然想起这个了……于是,他喊了一个小妾来服侍他,竟然还能雄风大振……
他当然不知道,他家负责采购的家人买的是最贵的蜡烛,这是来自于抹香鲸的脑液制成的蜡烛,有催情的作用……
此时,在八道河河口地区,也是夜晚,也是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张国安和安静正在哼哼叽叽地牵手以上,这时,他们敢喊出来了,因为,他们早就住进了这个地区的第一座砖瓦房。
这是由他设计的一套具有特色的住宅,号称是这个地方的样板房。
从这开始,几乎所有住宅房都学着他的样子修造了。
大宋的传统建筑本来是以空灵、素雅为主的,在那面的世界里,也就是日本的寺庙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后来那些花花绿绿的装饰,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风格了。
张国安设计的住宅房是四合院式的,可以入住四户人家,而且院子中打了一个压力水井,水泥池子,供四户共同使用。
在他的本意中,这样的一个个单位,如果把大木头门关紧了,它们可以当一个小小的阻击点。
如果这样的单位慢慢多了。再组成一个个大的街区,这样在河口城堡的后面,完成一个大镇子的建设。
现在,八道河口和一道河口。加以来还不到二万人,合起来勉强称为镇子。
第二批次粮食的丰收,可以说基本奠定了他们可以解决了基本的生存要求,张国安和安静都知道,他们开始要进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了。
他们的主要任务仍是无限制向着大自然索取!
首先就是继续毁林烧荒。
一收完粮食。流求南部的上空就开始浓烟滚滚了,在黑火/药和鲸油的帮助下,那远远比普通的山火旺盛多多的火头席卷着这个时空的一切东西,各种对人类有伤害的生物,全然在这不可阻挡势头下消灭殆尽了。
张国安夫妻两个比任何人都注意蚊子的问题,在他们不断地坚持下,两个河口地区,都不得不加强了防蚊工作,用各种土办法来熏杀蚊子,只要有水坑之类的地方就一定会被填埋!
但是仍然有人不断地倒下。还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而且钱钞的吸引也是巨大的,这里的生活也是在可见的情况下,越来越好,时不常都可以吃上了鸡子和鸡肉,甚至一个月还能吃上一些猪羊肉。
同时,往这里来的商户和作坊也越来越多------这个对人心的安抚是最大的。
特别是两家由不同出资人修建的大盐场几乎同时开工的场面,让人看了简直都有些激动,他们两家还形成了竞争呢。
他们的规模看样子要超过八道河盐场了,但是。张国安一点也没有在意,大宋现在还没有经过大屠杀,所以他们上亿人口的市场是巨大的,而且由于在成本上占了绝对优势。什么煎盐,它们早晚都退出市场,让给这里的海盐。
现在还远远不够呢,再说,张国安还是想走盐化工的路子,他可不想当一个大盐商。
新开出的荒地原比现在多。除了工匠们,几乎所有劳力都上阵了,开始平整土地,为春耕打下基础。
张国安则不时地放风,说再有两年,他当初答应的分田到户,就要实现了。
看着那些家伙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非常高兴的样子,他心里想,自己绝对不会走上让土地把劳动力锁死了的路子,你们一定要变成工人或是军人,但是我还有办法不让田地抛荒。
当然,他不用硬来的办法达到,利润的诱惑就会让他们乖乖跟着走。
第二个重要事情就是还得加大捕鲸工作。
秋风一刮起来,张国安就找来蔡二郎船长,给他画了一份近海图,指出鲸鱼向南洄游的几个可能地方,让他坐等,不必四处寻找,现在见到了就打,不必管能运回来多少!
八道河处理鲸鱼的手段也在进化中,经过张国安的反复指点和他们多次实践,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批专业处理鲸鱼的工匠,而且还是分工的。
先前,平均一个月能打上一两条,让皮子作坊的于联老板眼睛见了便红红的。
他找到张国安船首,说:“鲸皮子算便宜些吧,你这几乎是白得的------”
1...8182838485...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