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相比于击败日薄西山的回鹘人,李旭想得更多的还是怎样治理这个天下。
旧的体制已经无法再有效的治理这个国家了,如果李旭那位便宜祖宗太祖皇帝现在重生,今日的大虞的样子和他当年留下的那个江山除了名字一样之外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支撑王朝的两大根基,军事力量和财政体系都已经完全不同,大虞太祖再世为人只怕会不知今夕是何夕。
所谓时移世易,天底下没有放之万世不易的道理,李旭很清楚,既然自己已经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那就要一直的改下去。
这世上若有什么能够真正不变,或许只有眼前这雄壮威武的晋阳与太原两座连在一起的雄城。
“真是形胜之地,霸业所居啊。”
魏博节度使、中书令田弘正站在李旭身后,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
所谓英杰,便是百世之后读到他们的生平过往,都会心有戚戚有所感慨的人物。
田弘正并不是大虞的什么忠臣孝子,然而站在这先代所修的巍峨城墙之上,遥想大虞太祖当年在此起兵的盛景,自然也会有所感触。
“河东表里山河,地势连绵,若非亲贵险要,不能职守此地啊。”
元稹看着眼前的雄镇有感而发。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形势,整个山西被大虞有意识的分成了三块,北面的云中大同至太原晋阳这一代由河东节度使统管,顺着汾河再往南的另一个盆地则划归河中节度使管辖,另一边位于太行山南端的长治盆地以及延伸至河北南部的邯郸一带则由昭义节度使控制。
这个思路和朝廷有意将四川拆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昭义节度使听名字就知道是当年关东之乱的后遗症。
不过现在嘛,昭义节度使基本已经给皇帝身边的那位田弘正吃干抹净了。魏博节度使三代专业在昭义节度使内部拱火搞事,制造上下矛盾和兵变,弄得内乱不休。
现在除了留了一个昭义节度使的空架子应付朝廷之外,整个军镇的里子已经给田老令公吃下。
藩镇之间的争夺其实更加残酷。
“我准备在此地设立行台。”
皇帝转过头低声说道,李旭满意地在田弘正和元稹等人的脸上看到了惊讶。
行台,这个词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古代地方的行政体系,自秦末废除封建之后,根基便立足与郡县之上。但是随着人口繁滋,国家的扩张,郡县制也遇到了问题。
因为郡实在是太多,中央政府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郡直接管理,于是乎就必须设立在郡之上的行政单位。
于是就有十三州部刺史的问世,可是州部刺史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划分州部时按照地理格局划分,很容易形成割据。
所谓行台,便是行尚书台的简称,古人所说的“台省”便是尚书台和中书省的简称,这两个机构组成了中央政府的核心,所以被并称。
行台制度之始创在曹魏之际,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需要,曹魏在辽东、淮南、关中、荆楚等多个方向同各方势力对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部门统合各方力量,所以有了最初的行台之设。
不过那个时候的行台更接近于流动的中央政府,是为司马氏完成代曹的功利之举。到了两晋之时,行台成为北方政权经常性设立的机构,也具备很强的军事色彩,往往以宗室强王出任。
一直到了前朝,行台也是极具军事色彩的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前朝之际州郡繁多,为了对抗某个方向上的敌人,仅仅依靠一个郡乃至一个州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加以统合整理。于是就有以行台统合各地军权的作法。
这也是日后行省制度的发端。
“我准备废除河东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将两节度并为一起,在河东道设立河东道大行台。”
其实从大的地理概念上看,大虞的节度使们也很接近行省这个概念,在江南地区已经根据地理划分出了后世各个省的大体布局,但是在收到跋扈藩镇威胁的中原和北方,个各节度使因为均是需要呈现出一种破碎化的现象。
李旭有信心通过自己这一代人的时间解决藩镇问题,所以他也并不认为将河东和河中两个节度使连在一起会有什么危险性。
皇帝觉得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战场上面对自己时取胜。
所以李旭才会着手布局整合朝廷现在的地方治理体系。
不过田弘正和元稹显然不能理解皇帝现在的规划,因为从他们的历史经验看来,所谓的行台往往都等同于后世所谓的“行在”。
也就是李旭不在国都之时随身所携带的那一套领导班子。
于是乎这二位便天真的以为皇帝在看了晋阳与太原的雄壮之后下定决心要解决回鹘人了。
这可大大出乎二人的预料之外。
毕竟说句心里话,虽然两人各自别有怀抱,但是他们都认为朝廷是不会在代北同回鹘人打上一场没头没脑的战争的。
这注定将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光明胜所统领的回鹘部落注定会战败,但是朝廷也会把大量的资源空掷于此,那些资源本来应该是用来慑服关东那些桀骜藩镇的。
两个人沉浸在震惊之中,心思各样变化,此时马强则急匆匆的走上了城墙。
这位前神策军现忠义军的头目看了一眼皇帝身旁的一行人,从袖中掏出一个精美的镂金圆筒递到皇帝手中。
“陛下,回鹘遣使者带国书来了。”
“使者呢?”
“给咱们扣在朔州了。”
“什么身份?”
“此人自称是回鹘的叶护。”
皇帝点了点头,这便能解释通了。他早就发下命令,所有的回鹘使者一律遣返不见。这位使者被北面的虞军扣留,显然是身份有所特殊。
叶护,是古代草原民族对大部落酋长的称呼,始于乌孙、大月氏之时,后来突厥人直接抄来用了,回鹘人也跟着抄袭,变成了上位大酋长的称呼。
这位回鹘来的使者自称叶护,显然是回鹘各部落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被扣住也算是天经地义。
“行文把那个使者带到北都来。”
现在天气寒冷,各项军资都在转运途中,皇帝还没有做好和回鹘人正面对决的准备,留在距离前线更远的太原以逸待劳乃是一种保守的策略。
李旭拿过圆筒,发现似乎是纯金所制,上面描龙画凤,看起来十分精美,回鹘巅峰时期的国力从中可见一斑。
打开信筒,李旭看见上面工工整整的手书,发现竟然是回鹘可汗光明胜的亲笔。
光明胜以汉字书写国书,上面洋洋洒洒几百字,只言不提双方现在紧张地情势,反而回顾了大虞和回鹘以前的友好邦谊。
最后光明胜提出,作为皇帝的外甥,他愿意奉请之前嫁到回鹘的太和公主回朝。
李旭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便宜亲戚们,想起了这位太和公主的不凡。
和亲,自汉开始就是中原王朝一种有力的外交手段,不过和亲的公主往往都是出身戴罪的宗室远枝。
而这位和亲回鹘的太和公主却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之女,而且还是李旭便宜祖父楚王的妹妹。
当年关东之乱再加上之前的圣后临朝,楚王登基时的大虞已经是元气大伤,这个时候回鹘人又一次为他们的可汗请求和亲。
按照往常的惯例,回鹘和亲就是从宗室中抽出一个公主,但是这一次回鹘要求一位真正的公主,而且他们出了大价钱。
回鹘可汗愿意献上两万匹战马、五千头骆驼以及大量的金银作为迎娶公主的聘礼,并且愿意提供一支骑兵给大虞用于平定跋扈的藩镇。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的楚王根本无法拒绝的诱惑。
于是乎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大虞朝廷赚的盆满钵满。
若论本心,李旭看不上这种近乎贩卖人口的行为。但是仔细看一看账面上的数字,这位太和公主的确是身价最高的女性了。
现在这位姑奶奶年事已高,她和当时的回鹘可汗并没有子女,但是继承汗位的之后两代可汗对这位可敦也是敬重有加。
现在光明胜提出要奉请这样一位公主回朝,这是一个让李旭无法拒绝的条件。
这样一个女人是有权利回到祖国安享晚年的。
皇帝必须承认,光明胜找到了自己的软肋,这个年轻的对手并不简单。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十节 回信
李旭一直知道很多时候半是温情脉脉的和煦对话比摇唇鼓舌的刚猛碰撞藏着更多的危险。
作为对回鹘政策上强硬的一个表征,大虞采取了一种不与回鹘官方产生任何联系的决绝态度,并且不断加大对境内亲回鹘势力的打压。
这便包括了摩尼教在中原地区的寺庙,大大小小的各路胡商,以及一些被波及的回鹘出身将领。
以武当少林为首的“名门正派”一边着手围剿“魔教”,另一边将同摩尼教有关联的门派视为“魔教党羽”,号召正道人士加以扫除。
如此高压本身对于光明胜那个岌岌可危的回鹘小朝廷来说便是一个打击。
然而皇帝现在必须承认,他的确小看了年轻的回鹘可汗,若是假以时日,这位光明胜或许可以成长到更高的高度上去。
太和公主真的是一步好棋。
出身显贵,为家国远嫁塞外,无儿无女孤苦一人。
这样的因素加在一起,但凡是人都难以拒绝,更何况太和公主当年的和亲为大虞朝廷缓了一口气。
于情于理,考虑天下物议,李旭都必须考虑这位传奇女性回到故乡,享受一个安逸的晚年。
所以皇帝就必须开始同回鹘接触。
高压政策无形之中就会挑开一个口子。
四两拨千斤,皇帝对自己的这位“外甥”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
“你们来看看,光明胜的来信。”
皇帝唤来随行的官员,将这信传给田弘正、元稹等人让他们一一看过。
“这个黄口孺子倒是写得一手好书。”
元稹看罢赞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回鹘人色厉内荏,怕是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
回鹘内乱到底牵涉有多广,斗争又如何惨烈,以及继之而起的坚昆部沙兀烈如何强盛,李旭和大虞这边也是云里雾里并不清楚。
不过从回鹘那边不断南来的使臣以及光明胜急急同大虞联系来看,恐怕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一些。
田弘正瞥了一眼元稹,这个年轻人口里念着黄口孺子,难道眼前的这位陛下就不是什么黄口孺子么?
“回鹘人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田弘正长叹一声:“陛下,咱们还是要准备着手迎回太和大长公主啊。”
李旭知道魏博节度使一句话道出了本质。
今日南下的回鹘不同于旧日的匈奴,他们不是来劫掠,而是图存。
回鹘人内乱之后已经无力在草原之上生存,整个汗廷一分为二,光明胜向南逼向大虞,笃力和药失罗领兵转往西域,都是基于这个原因所做出的选择。
至于新崛起的草原霸主坚昆部他们还要继续整合草原上的各部,暂时无力进逼逃窜的回鹘部落。
然而这只是现在,一年之后,两年之后,坚昆人稳定了局势自然会扫清这些余孽。
草原上的规则便是如此无情,亦或者说这个世界便是如此无情。
李旭要为大虞谋生存,光明胜亦如此,生为王者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要迎回这位和亲已久的公主,皇帝开始考虑由谁全权负责此事。
“怕只怕回鹘人待价而沽,有什么非分之想,平白坏了大长公主归国的好事。”
元稹如是说着,眼神颇为狐疑,这位新晋已经意识到迎回太和公主或许将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而这件事或许将落到他的头上。
想到这里元稹面色上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愁苦,不过很快便淡去,因为皇帝有了新的命令。
“让人取笔墨纸砚来。”李旭吩咐了一声,然后看着远方的山河默然不语。
一声命令自然有一群人开动,很快城墙之上便有军士搬来了桌椅,更有一个小巧的黄铜香炉缓缓燃着熏香。
李旭站在桌前,将手中的毛笔蘸满了墨水,也开始在纸上洋洋洒洒写了起来。皇帝的书法是当年文元恒仔细培训过的,而且腕力惊人,乍看之下笔走龙蛇气势不凡,然而却收于平正,论起书法比起光明胜强了不止一筹。
很快一篇洋洋洒洒的书信便已经写就,然后皇帝看着上面的文字,转过头看着身后侍立的田弘正、元稹等人问了一句。
“你们都过来,看看孤这封回信写得如何?”
元稹与田弘正等人看过,脸上青红揉在一起不知道是什么表情,另一边的马强面部表情管理不到位,登时哈哈笑了出来。
有他这么一引,其他人憋不太住,立刻城墙上响起了一片愉快的欢笑声。
“马帅以为如何?”
李旭转过头,努力维持自己脸上严肃的神色,那边马强已经笑出了泪花。
“末将以为陛下的回书,嗯,好极了。”
马帅也是读过书的,总觉得皇帝的回信内容似乎哪里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倒是回信的态度让马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家乡的几个大户。
“陛下的回信实在是有古人之风。”
田弘正长笑一声:“只可惜当世已无临川王,不然可载入政事之中。”
“载入任诞也可。”元稹嘿嘿笑道,他看完之后忽然觉得即便迎回公主的差事真的落在自己头上也未必有什么的难的了。
临川王便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义庆,他编纂的《世说新语》之中便包含政事、任诞等许多门类。
其中政事多记录以高级官员处理政务的手段态度彰显其人格,而任诞则是记录近乎狷狂的幽默。
这两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旭的回信实在是有些绝妙。
在回信上,李旭先是回忆了过去大虞和回鹘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以长辈的身份表达了对光明胜失去父亲,他母亲敬妙香失去丈夫的关爱之情。
紧接着皇帝又表示听说回鹘内乱感到十分痛惜,对光明胜和敬妙香孤儿寡母带领部众南下的伟大担当表示了赞许。
对于奉请太和公主归国一事,皇帝表示全力支持,又一次的回忆了大虞和回鹘之间的传统友谊,以及大虞皇室和可汗家族之间的亲密关系。
然后话锋一转,李旭表示他听说回鹘人想让大虞割让一块土地给他们居住,对此皇帝表示并不能答应。
因为皇帝曾经听过一个草原上先贤的典故,就是说可以日行千里的宝马如果邻国提出索要,那么为了两国的邦谊是可以送过去作为礼物的。同样心爱的妻子如果邻国有了兴趣,也可以交给邻国。等到邻国提出要求索要徒弟的时候,那位草原上的先贤厉兵秣马一举将邻国荡平。
所以李旭并不能割让土地交给回鹘人居住,因为李旭不愿意效仿那位草原先贤。
至于说回鹘的命运,大虞皇帝表示他完全可以作出妥当的安排。
在大虞的南方有一块名为交趾的土地,那里物产丰饶,农作物一年能熟两三次,回鹘的百姓可以去那里放牧,过上幸福的生活。
至于回鹘的头人贵族,皇帝愿意请他们去白玉京居住,所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乃是人间最美好的城市,皇帝相信回鹘的贵族们会在白玉京生活的十分幸福。
而考虑到大虞和回鹘之间的甥舅之亲,李旭愿意请光明胜到大虞皇宫来居住,皇帝表示会像亲舅舅一样照顾光明胜,把他培养成顶天立地的回鹘可汗。同样,敬妙香可敦也可以居住在白玉京的宫城中,皇帝将把敬妙香视为自己的干妹妹一样悉心照顾。
当然如果可敦同意,皇帝也愿意让敬妙香把他当成可敦的亲哥哥。
这样回鹘部众有了繁衍的水土丰茂之地,光明胜与敬妙香以及各位头人都能得到充分的照顾。
皇帝表示,等光明胜长大成人或者大虞挫败了坚昆部落之后,就会支持回鹘人在漠北重新建立汗廷。到时候交趾地区的回鹘部众就会返回草原,重新建立回鹘帝国。
这样一封一本正经说胡话的信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哄笑。
把回鹘部众迁往交趾,完事之后再迁回去。天爷,这一来一回还能剩下几个活人。
至于让敬妙香来大虞宫城居住则真的有几分那位草原先贤冒顿单于的风范了。
“白登山就在平城,可以邀请光明胜在山上会盟。”
田弘正老辣近乎不要面皮,不仅仅要让敬妙香在信上扮演一会吕后,还要让光明胜来演一次汉高祖。
虞人一向自视为大汉的继承者,所以其国策便是坚定地向西控制西域,恢复两汉旧观。向东征伐辽东,同高句丽等国博弈要恢复汉之四郡。
虽然终究算是功败垂成。当年汉朝受辱于匈奴,先有高祖被困白登,后有吕后被冒顿书信所辱,冒顿这个老鳏夫要娶新寡的吕后,强横的吕雉也只有以年老色衰无法服侍单于而推脱。
不过汉之强就在于当年所受的屈辱可以自己一样样拿回来。
前有卫霍追亡逐北马踏匈奴封狼居胥。后有窦宪领着南匈奴带路党抽爆北匈奴先勒石燕然后攻破金山。前有张骞辛苦十三年凿空西域开辟新路,后有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载恢复旧疆。
今日如果能够以当年匈奴人的姿态将回鹘人羞辱一番,无论是田弘正还是元稹都会感觉到一阵畅快。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十一节 残魂
太原城上,皇帝和大臣们在书信之中回忆先人伟业的崇光,而在遥远的江湖之间却生就点滴足以衍化为怒涛的微澜。
所谓江湖,永远都不会是孤立的。
他永远是天下的一部分,在江湖幽深静谧的水下,巨大的影子从来没有散去。
过去这段时间,如果说有哪一个江湖人以个人之力改变了天下的大势,能够当的起这个荣誉的唯有剑宗岳顾寒。
李旭此刻正品味着河东的朔风,思考着大虞接下来的方向,几乎同一时间,苏醒过来的剑宗也在忙碌着。
岳顾寒静静地坐在一块青石上,他身周弥漫着一股松针独有的香味。
剑宗身穿一件普通的布袍,双目微暝,每呼吸一次,周身九尺之内的松枝都随着其中的频率微微颤抖。
年轻的剑客万恒恭敬地站在一边,自从在宫中遇见了这位传说已死的剑宗,万恒便以弟子的身份一直跟随侍候。
因为万恒是一名剑客,任何一名真正的剑客都会给岳顾寒以足够的尊敬,因为现在剑宗便是剑道之上第一人。
对剑宗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手中三尺青锋的尊敬。
江湖上曾有传言,剑宗同道圣交手战败身死。
道圣无铭的威名横亘于武林之上,半真半假半实半幻之间是天下无敌的强绝武功。
而岳顾寒被武林中人视为最近几代人中最有可能挑战道圣之人。
所以当剑宗身死于道圣之手的消息在皇帝有意的散播传遍江湖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扼腕叹息。
万恒也曾经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不过现在他却将心放在肚子里。
他在宫中所遇见的承天剑宗不仅没有像传言中那般身死,其武功也依旧处在一个万恒无法想象的境界之上。
年轻的剑客看着周围的山林仿佛都在呼应着剑宗的呼吸,他心中更加笃定也唯有剑宗如此人杰,才堪可与无铭这等千年传奇并肩而论。
万恒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武功境界,这种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奇妙共鸣他连想都没有想过,更遑论思考如何做到了。
如此直白的展示宗师境界的不凡,相比于那些事事藏一手的同侪,岳顾寒在气度上便是第一人。
剑宗长长吐息一口,收摄心神,停止了运功。
当日与道圣之间的一战,岳顾寒自家事自家知,的确是将他磨到了一个油尽灯枯的境地。
道圣无铭今日的武功境界恰可以用“穷究天人之变”六个字来概括。
岳顾寒无时无刻不在以到省委假想敌磨练自身之间,然而真正交手,剑宗将压箱底的手段通通亮出,却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着实近乎不可思议。
若以武者而言,能够面对如此的人间高峰,不失为一件快事。然而身为仇敌,岳顾寒心中更多的乃是焦虑。
对于不了解的外人看来,剑宗与道圣之间的仇恨近乎不可理喻。
岳顾寒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武道成就,仍然要多谢道圣当初塑造的一段机缘。不管说当年的那段过往有多么令人不快,但这柄江湖之中承天而起的神剑也算是假手道圣之手才有所成就。
现在两人之间如此这般的生死之仇,着实让人有些看不分明。
有些根源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其中恩怨实在不足为外人所称道。
剑宗缓缓将体内真气运行一个周天完毕,长舒一口气。
岳顾寒已经调息完毕,自从醒转之后,剑宗的功力境界便已经恢复到了自己顶峰时的手段,然而剑宗心知肚明,以原本的水平距离击败道圣,撕裂中原武林上空的黑影仍然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当日同道圣交手,岳顾寒已经斩出自己生平最强一剑,心神损耗之重实在是难以负担,所以直接晕了过去,并没有什么内外之伤。
然而剑宗却知道自己心间有了一丝动摇。
1...96979899100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