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杨庆荣才挨了两下揍,就讨饶了起来,忙不迭地应下了合伙一事。
在他看来,钱财虽好,那也是身外之物,远比不上自个儿的性命贵重。
他好怕丁家人会把他给打死,不等杨钱氏催促,他就老老实实地取来了二十两银子,交到了杨钱氏的手中。
赵永忠听说此事之后,觉得杨庆荣不但人品卑劣,还胆小怕事,心中越发鄙夷他了。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六章 忍无可忍
其实这事儿还没完,还有后续发展。
且说当天晚上,丁家人就拿着那些合伙做生意的本钱整治了一桌丰盛的酒席。
丁家人花的是杨家二房的钱,却不把他们请过来,只叫了今日打架有功的丁金凤过来,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大吃大喝了起来。
近些日子来,丁金凤被杨庆荣夫妇百般嫌弃,别说杨家二房没啥好吃的,就是有,也轮不到她,一直过着清汤寡水的凄惨日子。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吃饱喝足添补油水的机会,丁金凤自然要好好把握,不但塞了一肚皮大鱼大肉,还闷了好几碗酒。
一顿饭吃下来,丁金凤和她的父兄一样,都醉得走不动道了,后来还是没怎么喝酒的丁金水把给她扶了回去。
丁金凤以前很少有机会喝酒,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喝上两杯,可以说,这还是她第一次喝酒喝到尽兴。
丁金凤活到今日才得以大醉一场,她自然不知道,自个儿醉酒之后就是个话痨,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不用人问,她统统都吐露了出来。
回到婆家后,当着婆家人的面,丁金凤不光说出了她对婆家人的各种不满,痛骂公公婆婆和相公,还翻出了好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就比如说,杨久泰受伤的真相。
从丁金凤断断续续地醉话中,杨庆荣夫妇和杨久泰拼凑出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当年丁家由于丁金龙嗜赌如命卖掉孕妻一事,名声一下子差到了极点。不但丁金龙续娶无望,就连即将出嫁的丁金凤都受到了波及,被人退了亲。一时之间,丁家人愁的不行,纷纷苦思对策。
这个时候,杨钱氏就想出了一条毒计——设法在暗地里弄残杨家的宝贝疙瘩杨久泰。
这样有伤阴德的毒计,居然得到了丁家人的一致赞同。丁家人探讨一番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其付诸于实践。
由于杨家二房对丁家不设防,这条并不怎么高明的毒计居然实施得很顺利——杨久泰不仅手残了,就连脸也毁了,这对于丁家来说,称得上是意外的惊喜了。
正如杨钱氏料想的那般,杨家为了给杨久泰娶媳妇,不惜葬送杨大喜一生的幸福。于是乎,丁金龙有了媳妇儿,丁金凤也有了婆家。
天啊!这就相当于丁家把他们卖了,他们还在替丁家数钱啊!
杨家二房一朝得知了真相,如同五雷轰顶,霎时间就被轰了个外焦里嫩。
杨久泰性子绵软,素来对丁金凤这个来之不易的媳妇儿言听计从,害怕丁金凤会走,从不敢违拗她的意思。可就在刚才,他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落下一生的残缺,全是丁家人造的孽,是丁家人为了将嫁不出去的丁金凤推给他,就对他下了毒手。
这还了得!杨久泰就是个佛,他也忍不下这口恶气了。
温吞惯了的杨久泰今儿个不再温吞,他一把扯住丁金凤的发髻,就把她往外头拖。
丁金凤可不是个好性子,即便她醉了,也不容别人这么欺负她。头皮剧痛的她下意识地对着揪住她头发的人厮打开来,那阵势如同母老虎下山。
还真别说,丁金凤虽是个妇道人家,可从气力上来讲,却不输于半残的杨久泰。她用力扑腾了两下子,就轻易甩开了杨久泰,还在他脸上留下了印记。
杨久泰他娘冯氏本就心头火起,这会儿见丁金凤这个祸首还敢朝她的宝贝儿子下手,顿时火冒三丈。
冯氏快步走上前来,左手揪住丁金凤的衣领,右手飞快地扇她耳光。
二十来个耳光过后,丁金凤原本颇为俏丽的脸蛋成了个肿猪头,从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一丝俏丽。
丁金凤原本就醉的不清,一顿打下来,已经神志不清了。冯氏放开她的衣领后,她就软倒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了,其间还吐出两口混着牙齿的血水,摊在地上鬼喊鬼叫呼痛不已。
丁金凤都这么惨了,杨庆荣一家也不肯放过她,像拖死狗一般,把她拖去了丁家。
前些日子,杨大喜的娘亲何氏得知闺女在丁家受到的非人待遇后,当天就拎了把菜刀,杀上了丁家门。要不是杨久平紧随其后,及时拦住了她,她肯定得把主犯杨钱氏和白氏给剁碎了喂狗。
不过,那天丁家虽然没死人,却也没能落个好下场,家里头的家伙事儿全被砸了个稀巴烂,最后就连躺在炕上哼哼的杨钱氏也没能幸免。何氏恨毒了这个老虔婆,将她一把拉下炕来,狠狠地踩了两脚,这才肯撤退。
如今冯氏有样学样,也拎了把菜刀上门。
何氏和冯氏两个为娘的同样是为了给自个儿的孩子讨公道,同样是提刀上门,结果却不大一样。
杨庆荣一家刚上丁家门,还没来得及开口,白氏看到了丁金凤的惨状,就先声夺人地闹开了。
待得冯氏举着刀说明了他家打上门来的缘由,白氏顿时吓得脸色都变了,忙结结巴巴地狡辩了几句。
就在冯氏打算借此乘胜追击,大闹特闹时,杨钱氏站了出来,大发雌威。
杨庆荣夫妇在杨钱氏手下谨小慎微仰人鼻息地活了多年,面对强势的杨钱氏,几乎就没有不妥协的时候。
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底线,那就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丁家人的阴狠行径葬送了儿子的一生,他们再也无法妥协下去了。哪怕杨钱氏软硬兼施,他们也不肯退缩。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冯氏还是有些畏惧的,尽管菜刀在手,她也只是象征性地比划了两下,不敢真的动手,一直在和丁家人动口,做口头上的较量。
然而,杨钱氏说话实在太过伤人。丁家明明是有过错的一方,白氏说话间还带了一丝心虚,可杨钱氏却理直气壮的,不但不知悔改,说到后来,又习惯性地拿出了以前她对待杨家二房的态度,开始恶语伤人。
冯氏再也忍耐不住,奓着胆子上前去,推了那不修口德的老虔婆一把。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七章 揭不开锅
万事开头难。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好办了。
今儿个下晌,在自个儿的家里头,杨钱氏带头殴打他们,他们都不怎么敢还手,扑腾了两下就举手认输了,乖乖交钱讨饶。可这会儿,冯氏动过手后,杨庆荣一家陡然发现杨钱氏也就是个一脚踏进棺材的死老太婆,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厉害。
反正都动手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抽死这帮黑心烂肺的。
即便身处在丁家的老巢里,他们也再无畏惧,对着丁家人就干起架来。
不得不说,杨庆荣一家挑对了时候,这会儿丁家最具战斗力的丁长顺和丁金龙都醉倒在炕上,丁家上下除了杨钱氏和白氏这两个嘴上厉害手上不行的妇人外,就只有个丁金水这个半大小子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一直在负隅顽抗。
杨久泰难得硬气一回,趁着丁金水不怎么防备自己这个半残,抽冷子给了他一板砖。
结结实实的一板砖下去,丁金水应声倒地。
将丁金水这块最后的挡路石清理掉后,杨庆荣一家就开始对丁家人实施起狂风暴雨般的单方面殴打。
一直打到了他们打不动了,打到了他们心满意足了,这才肯停手不打。
老实说,丁家人的行事确实找抽,杨庆荣一家出手收拾他们也无可厚非。整个过程中,有街坊过来围观,却没街坊上去拉架。杨庆荣一家打完人要走,也没人拦着他们不让走。由此可见,街坊们都觉得丁家人纯属罪有应得。
却不想,杨庆荣一家在杨钱氏的手下窝囊了大半辈子,这还是他们头一回动手打人。或者说,他们是没什么经验,下手的时候就没有分寸;又或者说,他们是故意要重手伤人。
杨钱氏倒还罢了,或许是心怀畏惧,或许是念她年老,杨庆荣一家并没有下死手。丁家其他人可就惨了,除了丁金水——他最先倒下了,早早失去了存在感,很幸运的被杨庆荣一家给遗忘了,剩下的人不是断手就是断脚。
尤其是丁金龙,待杨久泰从白氏口中拷问得知,当年就是他找来的狐朋狗友弄残了自个儿,他立即成为了杨家二房的重点打击对象。
重点打击的结果就是,丁金龙不但脸上被菜刀划了一个大叉,而且他的右手也被生生打断了,那只断了的手甚至露出了森森白骨。依照燕国的医疗水平,他那右手十有八九是废了。
尽管丁家人很是不得人心,可他们一家全军覆没,如今连去看大夫的能耐都没有,凄惨的不要不要的,柳枝坊的里正张老爷子见了,到底还是动了恻隐之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让几个后生或是抬着,或是扶着,送着丁家人前去就医。
丁家人受的是外伤,特别是丁金龙更是受了重伤,柳枝坊的街坊直接把他们送去了以医治外伤出名的惠民医馆。
惠民医馆甚是仁厚,见丁家人衣着寒酸,又个个带伤,便免去了诊费和药钱。
然而,就算过了看病这一关,如今丁家也很难维持生计了。
丁家从杨家二房半哄半抢得来的银子,昨晚已经被杨家二房夺回去了,如今他家没有一文钱积蓄,而他们中伤得最轻的劳力丁金水也至少要养上个半个月才能出去赚钱。在此期间,他们就只能在家自个儿吃自个儿了。
丁家存粮不多,很快就揭不开锅了。人都快饿死了,杨钱氏也顾不上行不行得通了,等到丁金水的头不再发晕,勉强等走得动道了,就立刻让他搀着自个儿去了趟杨家大房,向杨老太爷求助。
杨老太爷早几天就从杨家二房口中得知了丁家的境况,他没有就杨久泰一事跑去向丁家讨说法就已经算是仁厚了,还如何肯出手帮助阴狠歹毒的丁家渡过难关?
任凭杨钱氏在自家铺子面前怎么哭闹,杨老爷子始终不为所动。
倒是杨大喜,见到曾经的小叔子丁金水头上的纱布隐隐渗出血水,苍白着小脸儿,那模样甚是可怜,心下很是不忍。
当年杨大喜身陷狼窝一般的丁家时,就只有丁长顺和丁金水没动手打过她。
不过,丁长顺虽没朝她动手,却也没帮过她,对她的悲惨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倒是丁金水,有时候会避过丁家其他人的眼光,偷偷给她和丁家宝塞些烧饼馒头之类的吃食。杨大喜没死在丁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丁金水的暗中相助。
杨大喜感念丁金水对她的恩情,趁着杨钱氏在那儿胡搅蛮缠,悄悄朝他招了招手。
待得杨大喜将丁金水领到了无人之处,她立即取出一串铜钱,说道:“不是说你家已经断顿了,今儿个连早饭都没吃上吗?你先拿着这些钱去买些吃的,垫垫肚子。到了晚上,你在朱家后面的那棵大槐树那儿等我,我再给你拿些银钱。”
不得不说,杨大喜嫁给朱鸿程是嫁对了。
朱鸿程就快把杨大喜宠上天了,朱家不过是小富之家,朱鸿程就不顾众人的眼光,跑去人市买了个丫头回来,专门伺候杨大喜,弄得杨大喜在家根本无事可做。
杨大喜听说娘家的铺子缺人手,她闲来无事就跑来帮忙。
原本朱鸿程是不同意的,他舍不得媳妇儿操劳,不过媳妇儿坚持,他也就点头应了。
朱鸿程怕媳妇儿在外头渴着了饿着了,特意给了她好些银子,让她想吃啥就买啥。
那些银子加上何氏悄悄塞给她的私房钱,她已经小有积蓄。她看丁金水连饭都吃不上,就想把钱给他,让他渡过难关。
别看丁金水和他娘他哥哥姐姐一样,喜欢四处乱窜,可杨大喜深知,他和那些丁家人不一样,是个孝顺孩子,肯定不忍看到家人受罪。这些钱他不会偷藏起来,定会拿出来供丁家人一起使费,必然会便宜了那些害过自己的人。
不过,即便杨大喜想到了这一点,她还是想要出手帮丁金水一把。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的起点
“大嫂,哦不,大喜姐……”
如今的丁金水迫切需要钱救急,可他身为丁家人,哪怕没害过杨大喜,还是自然而然地归为了加害者一方,实在没脸收下被害者的钱。
杨大喜见状,一把拉过丁金水的手,把铜钱硬塞到他手里,说道:“让你拿着就拿着,别不好意思!晚上你可千万得等着我,不能失约呀!”
说罢,杨大喜生怕耽搁的时间太久,会被杨钱氏察觉,也不等丁金水应下,便转过身去,步履匆匆地走了。
虽然丁金水看起来有些不着调儿,可他还是有着最基本的是非观的,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做了天理难容。
其实,早些年丁金水就从家人口里得知,杨大喜是糟了家人的算计,才会嫁进自家的。
明白事理的他原本就心怀愧疚,看到家人百般折磨杨大喜,他自然心头难安,有愧于心。但年幼的他尚且无力制止家人的暴行,只得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帮助杨大喜。
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赎罪,为了减轻心中的负罪感,他从未想过从杨大喜那里得到报偿。
今儿个杨大喜不计前嫌,出手相助,这使得他万分惊喜,同时也让他更加愧疚了。
望着杨大喜的背影,丁金水这个皮实的男孩子不禁落下了泪来,生怕被人看到了笑话自个儿,他忙伸手在脸上胡乱抹了两把。
或许杨大喜永远都不会知道,她远去的身影,在丁金水近乎绝望的心田里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那一幕成为了新的,自此以后,丁金水不再浑浑噩噩,开启了他真正的人生。多年之后,曾经走鸡斗狗的乡间少年奋斗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那一边,杨钱氏讲起了她和杨老太爷将近三十年的夫妻感情,把他们夫妻同甘苦共患难的感人事迹一件一件掰扯出来。
尽管里面的水分很大,夸张的内容居多,可说到后来,终是打动了杨老太爷。
杨老太爷暗想,纵使杨钱氏有万千不是,她还是自个儿的媳妇儿,他还不能够看着她去死。
于是,杨老太爷给了杨钱氏一笔不小的钱,让她拿回去好好养伤。
不过,杨老爷子在给杨钱氏钱的同时,还给了她一封休书。也就是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管她了,从今往后,他和她,杨家和丁家,桥是桥路是路,再无一丝关系。
哪怕收到了休书,成了世人眼里的弃妇,杨钱氏也丝毫不以为意,直笑到见牙不见眼。得到了甜头的她也不多做纠缠,心满意足地带着丁金水乖乖回家了。
杨家大房连丁家的事情都肯伸手,自然不会不管杨家二房。善良的一家人眼见杨家二房折腾了这么久,都没能搞出个名堂来,便同意让他们入股自家的干粮铺子。
杨家二房先后几次从赵四娘家蹭到了不少油水,哪怕其间被丁家坑掉了不少,现如今手里应当还有三十来两银子。不说全都拿出来,但至少可以从中拿出二十两来作股本。
不过,杨庆荣夫妇很会算计,钱只肯出十两,却要干粮铺子的三成干股。
我呸!
何氏当场给啐了回去。
要不是入股的这个馊主意出自杨氏之口,何氏从一开始就不会答应。如今她咬着牙应了,二房的人居然还蹬鼻子上脸了。
十两银子三成干股?他们还真敢想!
依照自家铺子的红火劲头,就是出三十两,都换不回三成的干股。
他们敢这么提,还不是仗着背后有杨氏撑腰,就在这儿狮子大开口。
这已经不是得寸进尺,而是得寸进丈了!
何氏实在是忍无可忍,哪怕会得罪杨氏,她也不顾不得了,直接冲上前去就要开骂。
“阿荣,当初是你和我说,很想和大房合伙做生意,让我帮忙说项,我才厚着脸皮开了这个口。可你就出十两银子,这不是在开玩笑吗?可见你不是诚心要合伙。既然如此,这事儿还是算了吧,你们就当我啥都没说过。”不等何氏发作,杨氏就率先开口道。
说罢,杨氏也不等杨久泰答话,就面带怒色地冲出了屋,搭上赵四娘家派给她的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杨氏知道杨庆荣品性不好,却没想到他的品性差到了这个地步,直到今日亲身经历,她才深有体会。
方才杨庆荣的举动,如同一桶冷水浇在了杨氏的头上,让原本一腔热情的她顿时对杨庆荣冷了心。
杨氏气冲冲地回了赵四娘家后,当即收拾起了包袱,打算连夜赶回姜家滩。
这儿实在太糟心了,杨氏是一刻都不想留了。
赵永忠见了,暗自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讲真,赵永忠早就盼着杨氏走了,盼得眼睛都直了。听说杨氏要走,估计他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不过,他的好媳妇儿姜氏却不希望她娘就这么走了,硬是劝杨氏留了下来,让他空欢喜一场。
杨氏肯留下来,一则是姜氏苦劝,二则是为了杨二喜。
杨二喜和赵三娘同龄,今年也是十五岁。
在这里,她们这个年纪已经可以生儿育女了。一般来说,姑娘家到了十五岁,就算没有成亲,也早已定亲了。像赵三娘这样,既没成亲,更没定亲,家人却还很淡定的,那是少之又少。
杨二喜的家人都是正常人,眼见杨二喜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却还没找到婆家,早就急得个不行。一家人刚在府城里安定下来,就迫不及待地打听起合适的人选来。
然而,杨家大房初来乍到,哪里能这么快就找到合意的亲家呢?寻寻觅觅了小半年,也没能找到合适的。
不过,随着他家干粮铺子的生意日渐红火,如今不用杨家大房刻意去找,就渐渐开始有人主动上门说亲了。
就在上个月,杨家大房从多个人选中挑出一个不错的少年郎,总算是给杨二喜定下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其实,从定亲到成亲一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得要好几月的功夫。但是两家的孩子都到了岁数,再拖下去也不成样子。于是两家商定,尽快把婚事给办了。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九章 女婿人选
说起来,杨家大房新出炉的亲家赵四娘家也认识,乃是城南济生堂附近的秦来运家。
早在前些年,赵四娘家就在济生堂附近开了一间粥铺,租用的正是秦来运家的铺面。
那么,城里的秦来运家是怎么和城外的杨家大房扯上关系,进而结成两姓之好的呢?
此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原来,秦来运的老娘丁老太太是杨钱氏前夫的嫡亲妹妹,多年之前,从边城远嫁到了府城。
丁家人遭逢大难,杨钱氏琢磨了又琢磨,终于想起了这个小姑子,便撺掇着杨家二房和丁家人一起,跑来府城投奔丁老太太。
都说感情是处出来的,不处自然没有感情可言。
当年丁老太太未嫁之时,就和刻薄成性的杨钱氏处不来,姑嫂二人甚是不对付,两人没少互怼。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联络,丁老太太早忘了那个糟心的大嫂,对丁家人的感情也早已淡得不能再淡。
不过,丁老太太颇念旧情,念在当年待字闺中时她哥待她相当不错,那些丁家人再怎么说也是她哥的血脉,一番斟酌过后,还是出手帮了他们一把。
虽说丁老太太的夫家在府城里混得很一般,无权无势又无钱,已故的秦老爷子只给儿孙留下了一间杂货铺,再无其他。但秦老爷子为人甚是爽朗,行事又足够仗义,生前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有柳枝坊的里正。
丁老太太就靠着这层关系,让丁家在柳枝坊顺利安下了家。至于安家之后,丁家混得是好是歹,她能力有限,就管不了了。说实话,她就是能管,也不想管。几番接触下来,她算是看透了,她那些娘家人都不是好相与的,还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的好。故而,在将娘家人安置下来后,丁老太太就和他们渐渐疏远了。
不过,正是靠着这层关系,尽管丁家在柳枝坊三番两次惹是生非,搞得里正早就不耐烦他们了,数次生出了要让他们收拾包袱滚蛋的心,可还是最终顾及情面,没有狠下心来赶他们走。
如今秦家已经分家,他家的两个儿子各分了半间铺子。
秦家的二儿子秦来昌很有些小聪明,把他那半间铺子经营得相当不错,他一家人过得还算有滋有味。
秦家的大儿子就惨了,他那半间铺子开了不到三个月就关门大吉了。虽说半间铺子在手,他一家人不至于饿死,可以靠着微薄的租金勉强度日。但是儿女嫁娶,那都要钱,他家没钱,家里的一双儿女就一直没能成家。
分家之后,丁老太太跟着大儿子过,大儿子一家对她很是孝顺,这让她老怀大慰。
丁老太太不忍见孝顺的大房混得这么惨,就托老头子的朋友帮忙,给大房在码头附近租了一间租金不高,地点却相当不错的小铺面。
秦家大房很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家不是开杂货铺的料,就没用那小铺面开杂货铺,他家转而开起了粥铺。
如果走进他家的粥铺,有人或许会很惊讶地发现,无论是装修布局,还是人员配置,抑或是锅里头的粥,都和赵四娘家的粥铺如出一辙。
没错,秦家大房就是模仿着赵四娘家开的粥铺,而且是高仿。
赵四娘家租用了秦家大房的铺面那么长时间,在此期间,秦家大房的人几乎个个待业在家,那么多人那么多双眼睛,早就将赵四娘家粥铺里的一切看得透透的。
1...114115116117118...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