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可稀奇的是,陆锦这个混过街头的似乎都有些怵老赵家的那些人,她那糊涂爹和她那萌萌的弟弟居然对那些人毫不畏惧,居然继续留在了赵二郎家,还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有时候那些人反倒有些怕这对父子。
这一日,赵二郎出去送货,档口里就陆锦一个人在忙。
忽然,来了两个百食坊的孩子,他们是来取货的。原本赵二郎是打算亲自送货上门的,可那里的孩子非不让,每天还是顺道过来取。
今天过来的两个孩子,一个名叫陆小田,一个名叫陈虎头。
陈虎头人如其名,生得虎头虎脑的,一进档口里,就围着里面摆着的各式炒米糖转圈儿。
“小陆姐,你家的炒米糖越做越好看啦!”陈虎头惊叹道。
最一开始,陆锦家制作炒米糖,就是在特制的方形模具里倒上新出炉的炒米,再浇上融化好的热糖稀,拌匀后压实在模具里,在炒米糖完全成型之前,下刀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再等一会儿,炒米糖就制成了。
那样制成的炒米糖清甜酥脆,在口味上挑不出毛病,可看起来未免有些单一,还有改进的空间。
陆锦一番思索过后,在炒米糖上摆上了各式果脯和果仁。后来,她看到赵四娘家的点心铺子里用到红绿丝,那东西撒在点心上甚是好看。擅长举一反三的她便从赵四娘家学来了红绿丝的制作方法,把它加到了炒米糖上。
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炒米糖就变得很有看头了。以前客人来买炒米糖,更多的是买来自家食用,现在换个好些的包装,拿出去送礼也是很可以的。
“好看不?看上哪个就直接拿着吃,千万别客气!”陆锦笑着招呼道。
陈虎头闻言,就不由自主地朝那块装点得最好看的炒米糖伸手,可伸到一半,他就放下来了,摇头道:“这是卖钱的东西,不能吃。”
百食坊里也不乏美味可口的吃食,可那些曾经差点儿饿死路边的孩子却从不偷食,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吃食是用来赚钱的,那是他们安稳生活的来源。同理,这些炒米糖也是陆锦夫妇生活的保障,陈虎头哪好意思取食呢?
“一个男孩子,别蛰蛰蟹蟹的,喜欢就拿着吃!”
说这话的孩子名叫陆小田,是陆锦的族兄。他见陈虎头还是磨磨蹭蹭的,心下不耐烦,就亲自取了几块炒米糖,把陈虎头远远地打发了。
陆小田见陈虎头走远了,就小声道:“大妞,前两天我看见你那公公了。他都奔四十的人了,却没半点儿当长辈该有的样子,还缩在街尾和几个小混混赌钱。更离谱的是,他居然为了几个大钱,就和十来岁的孩子扯皮,老脸都丢尽了。哼,他那样的玩意儿,你何苦还要敬着?”
当初陆锦饱受后娘折磨,不得不离家出走,她一个身无分文的女孩子能够在外得以保全,全靠了陆小田的照应。故而,两人虽不是亲兄妹,感情却远胜于亲兄妹。
陆小田见赵永年如此不靠谱,心中为陆锦不值,又忍不住道:“下次他和他那小老婆敢在你面前说怪话,你就直接怼回去!别怕,有哥给你撑腰呢!”
陆锦笑了,说道:“你还以为我怕了那些人呀?”
陆小田奇道:“难道不是吗?”你有家都回不得,天天窝在这犄角旮旯里头,我都替你憋屈。
“钧儿都不怕,我这个当姐姐的还能怕他们?你当我这些年是白混的呀!”陆锦见此时档口附近四下无人,索性向他透底道:“我搬出来,不过是为了摘干净罢了。那些欺负过我的人,尤其是赵永年和郑氏他们俩,且等着吧,待我摸清了他们的底细,非要他们好看不可!”
妹妹这是要憋大招呀!陆小田这个当哥哥的非但不加以劝阻,反而满脸兴奋道:“你们家档口的生意这么好,可你家人个个都是甩手掌柜,档口里的人手就只有你们夫妻俩,平时忙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空去摸他们的底呀?不如这样,这事儿就交给哥哥我了,我替你去查个清清楚楚。”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三章 岳母驾到
陆锦闻言,嘴角微弯,只觉一阵暖心,深觉有这样一个不是亲哥却胜似亲哥的族兄罩着,真好。
陆小田自告奋勇过后,想了想,又道:“其实你公公那么喜欢赌,随便设个局他肯定往下跳,包管给他留个印象深刻的教训。至于底细什么的,知不知道的也无所谓,还费那么大劲儿查个啥呀?”
不得不说,陆小田眼光挺准,一眼就看出了赵永年的弱点所在——赵永年这种人徒有小聪明,有时甚至表现出精明的一面,可他骨子里好赌,一遇上赌局就犯浑,经常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陆小田的提议虽然很老套,可用来对付赵永年那是绰绰有余。
陆锦也觉得这样做颇为可行,不过她仔细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赵永年就是把裤子都输掉了,只要他那好爹好娘还在,他就不可能吃真正的大亏。设赌局这条路子在他那儿就算行得通,也起不了大作用。打蛇打七寸,要治他,就得捏住他的命门,才能真正治住他。”
陆锦这个想法是不错,可赵永年有这样的命门可以拿捏吗?在陆小田看来,赵永年是有些混不吝,却也不像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身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柄。
见陆小田面露狐疑,陆锦低声道:“我偶然间听到赵永年和郑氏的对话,他们之间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话到一半,陆锦见陈虎头吃完东西过来了,便不再说。
不过,陆小田给了陆锦一个安心的眼神,意思很明显,探听赵永年和郑氏的隐秘一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陆小田在外混迹多年,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自然有一套打探消息的法子。不出三天,就让他查出了赵永年和郑氏的隐秘,这个隐秘事关郑氏的底细。
其实,郑氏一直将自个儿的底细藏得很深,她和赵永年同床共枕十来年,始终没有透露出一句。
赵永年会知道,还是他去了郑氏的娘家小住了一段日子,其间郑氏的老娘嘴不严实,不小心吐露了郑氏的底细,这才让他意外发现了。
此次陆小田能够在这么短的时日内查出郑氏的底细,全凭赵永年的配合。
原来陆小田找人扮作赌徒,让那人去和赵永年赌钱。那人故意输了赵永年几把后,就顺利勾搭上了赵永年。下了赌桌后,那人邀请赵永年喝酒,不明所以的赵永年欣然答应。那人把赵永年灌醉之后,就轻易地从他嘴里套出了郑氏刻意隐瞒的底细。
说实话,陆锦原本是打算凭着赵永年和郑氏偷偷捂着的秘密狠狠收拾这俩恶心人一番的。可听陆小田介绍完郑氏的底细后,陆锦有些犹豫不决了。
讲真,陆锦是很厌恶赵永年和郑氏,一直想给他们一个刻骨难忘的教训不假,但她并不想致他们于死地。
在陆锦看来,相比起混不吝的乔氏,郑氏显然稳重多了,却不想她居然在年少时做出过那么不靠谱的事儿。当时她脑子里进水了吗?连那种事后必然案发的狠毒事也敢干,简直是自寻死路。
哪怕时隔多年,但此事一旦揭发,苦主要是追究,郑氏至少也得脱一层皮,说不定还会被打死。
陆锦到底心存善念,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最终还是没有揭穿郑氏的底细。关于教训赵永年和郑氏一事,她打算另寻他法。
如今赵二郎家的生意越做越好,可到底是小本买卖,终究赚的有限。可赵四娘家就不同了,她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盈利越滚越多,实际上的当家人赵三娘也越来越忙。
至于赵永忠这个名义上的当家人,平日里他不过是在各个铺子之间转转罢了,美其名曰指导督查,其实就是去打酱油的,没啥要紧事儿做,清闲得很。
不过这几天,赵永忠陡然忙了起来。他自然不是在忙生意,他是在忙着接待岳母大人。
是的,杨氏继上回来府城劝说娘家人入住新房,又一次来到了府城,此行依旧是冲着娘家人而来。
尽管杨氏听说了弟弟杨庆荣的所作所为之后,对他很是失望,可杨氏记挂了杨庆荣一辈子,杨庆荣早已成为了她心中的执念,她还是想来府城看看他。
只是前些日子家中事忙,杨氏实在脱不开身,一直未能成行。
这两天,家里没什么事儿了,杨氏闲来无事,便跟着赵四娘家的车队来了府城。
因为杨家大房的干粮铺子就在南城码头附近,杨氏下得船来,也不忙着去赵四娘家,就先去了趟干粮铺子。
就在杨氏到达干粮铺子的前一刻,杨庆荣夫妇刚刚从那里离开。
自从杨庆荣夫妇听说杨家大房在码头上开了一家生意很好的干粮铺子,就三天两头跑过来,口口声声说要帮忙。
虽说干粮铺子生意确实很好,一忙起来,除了三岁的杨逢夏,杨久平家的男女老少都得上阵,就这样,有时候还忙不过来,确实有必要增加人手。但是杨庆荣夫妇以前做的事太过恶心人,廖氏和何氏嫌弃他俩人品低劣,宁愿自个儿忙死,都不愿让他俩过来帮忙。
话说杨大喜和家人重逢后,隐忍惯了的她从来只说朱家人对她的好,从来没在家人面前主动提过丁家和杨家二房的事儿。即便家人问起来,她生怕家人知道真相后难受,也是顾左右而言他。是以,她的家人并不知道她在丁家的悲惨遭遇。
这样一来,杨庆荣夫妇前几次来,何氏看在杨老太爷的面子上,虽然不会给他俩好脸色看,但还是肯放他俩进门。
直到后来,何氏从朱家那儿得知了杨大喜好几次差点儿死在丁家人的手上,而杨庆荣夫妇明明知情,却始终装聋作哑见死不救,她顿时暴跳如雷。
依何氏看来,丁家人固然黑心烂肺丧尽天良,他二人好不到哪里去,也是狗肺狼心的玩意儿,她恨不能生撕了他二人,才能一解心中恶气。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四章 讨嫌得很
只不过,丁家人到底是外姓人,何氏可以直接打上门去,怎么收拾他们都行。而杨庆荣夫妇毕竟还算自己的长辈,哪怕他二人毫无长辈样儿,但只要杨老太爷还在,她就不好做得太过。
当日,何氏只是站在杨家二房的窝棚前,叉腰大骂一场后就回来了,深觉不够解气。
不过自那以后,何氏就再也没让杨庆荣夫妇进过自家大门。要不是杨久平拦着,何氏连门口都不会让他俩待,非拿着大扫帚远远赶开不可。
都这么被人家嫌弃了,正常人肯定没脸再次登门。不过杨庆荣夫妇都是视财如命的主儿,一想到只要搭上手握旺铺的杨家大房就钱途有望,依旧没脸没皮地往前凑,就跟绿头苍蝇似的,赶都赶不走,讨嫌得很。
杨庆荣夫妇之所以肯花这么多时间来杨家大房软磨硬泡,就是因为他俩知道,其他人不好说,但杨老太爷和杨久平都不是心肠刚硬之人,见他俩如此求肯,迟早会有动摇的一天。
这不,杨庆荣夫妇刚走,杨久平就忍不住对杨老太爷说道:“阿爷,要不就让二叔和二婶过来帮忙吧?咱不是人手不够嘛?与其去招个不知底细的伙计回来,倒不如就请二叔和二婶,怎么说也是一家人,知根知底的,用起来也放心。”
不等杨老太爷答话,何氏就满脸嘲讽道:“一家人?你闺女都快被人弄死了,人家连吱都没吱一声,这还能叫做一家人?哈,你拿人家当一家人,人家可从没你当家人看!还有,知根知底?你也说是知根知底了,明知道杨庆荣他们是啥玩意儿,你还敢用,还敢放心地用。啧啧,心可真够大的。”
其实,杨老太爷还是很疼杨庆荣这个幼子的,外加老年人容易心软,早在杨庆荣夫妇第二次上门来求的时候,他就在心里原谅他们了。只是杨庆荣夫妇联合丁家人害惨了杨家大房,当着杨家大房的面,他实在说不出原谅杨庆荣夫妇的话来。
方才杨久平说让杨庆荣夫妇过来帮忙,这一提议正和杨老太爷的心意,他本想顺水推舟,促成这件事儿。可何氏的话一出,他就再也张不开这个口了。
就在此时,杨氏过来了。即便杨氏还离干粮铺子有段距离,可何氏讲得很大声,她还是听了个清清楚楚。
杨氏心念一转,便临时改了主意。
杨家大房看到杨氏来了,个个都很高兴,忙把她迎进了家门。
杨氏和杨家大房寒暄一番后,便不顾他们家的挽留,匆匆告辞了。
原本杨氏此行是想让杨家大房带路,领着她去一趟杨家二房的。可碍于何氏方才撂下的话,杨氏自然不好再提这个要求。在她想来,这事儿还得找赵四娘家帮忙。
杨氏让自家送她去杨庆荣家,赵三娘第一个不乐意。
赵三娘皱起了眉,忍不住道:“外婆,依我说,你就别去找杨庆荣一家了。那些人可不什么省油的灯!一旦被他们黏上,怕是甩都甩不掉,咱躲都来不及,怎么能自个儿凑上去呢?”
其实,杨庆荣夫妇早在缠上杨家大房之前,就登过赵四娘家的门。
他二人得知,杨家大房的铺子是在赵四娘家的资助之下开起来的,就想让赵四娘家也出钱给他家开间铺子。当时是赵三娘接待的他们,赵三娘出面,他们自然别想得到好,几乎是被赶出的赵四娘家。
他们眼见巴结不上赵四娘家,这才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杨家大房。
他们去杨家大房歪缠一事,赵三娘也有所耳闻。当时她就庆幸,幸亏自己拒绝得够彻底,不然他们非像蚂蟥一样吸附上自家不可。
如今杨氏上赶着去杨庆荣家,这是自找麻烦呢,还是自找麻烦呢?
姜氏见老娘脸色不好,便瞪了赵三娘一眼,斥责道:“怎么说话呢?那是你小舅爷爷,纵然他有啥不是,你个做晚辈也不能这么说他!”
杨氏闻言,忙道:“你别怪三娘!三娘没错,她说的句句在理。”
话到此处,杨氏叹了口气,又道:“我明知你小舅不是个东西,可就是忍不住想去看看她。唉,你小舅才那么一丁点儿大,就没了亲娘。没娘的孩子自然少人管教,他哪里懂得太多做人的道理呢?
“在我想来,他会变成今天这样,错也不全在他。说实话,我也有错呀,要是当年我没抛下他留在姜家滩,能够一直陪在他身边好好教导,他也不至于成这样子。我实在是有负你外婆的临终嘱咐,想想就觉得对不起你外婆,对不起你小舅。”
杨氏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即便赵三娘心中再怎么不愿,也得安排她去一趟杨庆荣家。
赵三娘担心杨庆荣家会借机从杨氏身上大肆捞好处,便跟着杨氏和姜氏一起去了。
一路上,姜氏宽慰杨氏到:“其实,小舅一家人还是不错的,并没人家说的那么坏。”
赵三娘素来对姜氏言听计从,可听到这儿,她都忍不住斜睨了她娘一眼。
姜氏感受到了二闺女的目光,忍不住脸红了一下。
不过,姜氏倒不是为了安慰她娘就信口开河,她的说法还是有理有据的。
据姜氏所说,杨庆荣家隔壁的窝棚里住了个行动不便的老婆婆。那老婆婆虽然有儿有女,可那些儿女都不愿照顾她,任由她在窝棚里自生自灭。倒是杨庆荣家的这些外人,看老婆婆可怜,时常照看一二,才让老婆婆有命活到今天。
从这件事里,姜氏得出结论,杨家荣一家人品还是不错滴。
姜氏不说,赵三娘还没想起来。姜氏一说,赵三娘猛然想起,干出克扣老婆婆口粮的奇葩事儿的,不是别人家,正是杨庆荣家。
刚开始两次,杨庆荣家或许是出于恻隐之心,对老婆婆施以了援手。可到了后来,他们家不过是贪图好处,这才继续照顾了下去。他们能够坚持到今天,不过是利字当头罢了,哪有那么多值得称赞的?




赵四娘家 第三百四十五章 踩到了雷
不过,赵三娘不好意思拆自家老娘的台,只是撇了撇嘴,并没有予以反驳。
后来到了杨庆荣家,杨氏抱着多年未见的宝贝弟弟痛哭一场过后,她主动提出,要帮弟弟家开间铺子。在姜氏近乎抽搐的眼神之下,赵三娘忍了又忍,终是没有反对出声。
杨氏答应了倒是痛快,可她哪里会开铺子做生意?她应下来的这件事儿,最终还是落在了赵三娘头上。
无论杨氏和姜氏怎么给杨庆荣一家洗白,在赵三娘看来,他们的人品就是差劲,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她一点儿都不想帮这样的人做生意。
赵三娘索性一摊手,给了杨庆荣家二十两银子,到底做什么生意,又要怎么做,全让他们自个儿看着办。
杨氏对这样的安排自然不满意,可杨庆荣家做的那些个事儿确实很让人看不上,她也不好说赵三娘什么。
如今赵四娘家的铺子开了一家又一家,对于赵三娘来说,开铺子是件在简单不过的事儿了。可杨庆荣一家从未做过生意,即便后来杨老太爷和杨久平也瞒着家里的娘儿们,偷偷跑来帮忙,可在一时半会儿之间,铺子还是没能够开得起来。
依照杨氏对她弟弟的宠爱,杨庆荣家的铺子一天开不起来,她是一天不会离开府城的。
杨氏一直住在赵四娘家,她不走,别人倒还罢了,可就苦了赵永忠了。
一想到五年前的春天,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在赵永忠的默许下,赵二娘被卖去了那吃人的地方,杨氏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任凭赵永忠百般讨好,她就是不肯给他个好脸色瞧。
这天,赵永忠从外面回来,刚一进门,就朝姜氏道:“唉,也不知道你娘咋想的,怎么还要和杨庆荣一家来往?那些个人……”
都说人倒霉,可能是出门没看黄历。这一回,赵永忠是进门没看黄历,或者说是他进门没带眼睛,居然没注意到杨氏居然也在场,张口就抱怨起杨氏的弟弟一家来。
讲真,这些天来,赵永忠天天被杨氏怼,说他心里没怨气那是假的。可当着家人的面,他不好抱怨丈母娘,只好把怨气转移到丈母娘的奇葩家人身上。可以说,赵永忠百般看不上杨庆荣一家,花样鄙视那些人。
如今杨庆荣一家又做出了丢人的事儿,赵永忠听说后就忍不住赶回来分享给姜氏听。
这下好了,赵永忠不慎踩到雷了。
“哦,我弟弟他们又咋的啦?他们不好,于你有啥好处?瞧你高兴的!”杨氏冷冷道。
先前还眉飞色舞的赵永忠闻言,顿时神色一僵,讪笑道:“我没高兴,没高兴。”
今儿个不光杨氏回来得早,赵三娘也早早回来了,此时她也在场。
看到她爹那没出息的熊样儿,她忍不住扶额。
到底不忍她爹下不来台来,她忙搭梯子道:“小舅爷爷家怎么啦?爹,你赶紧说说呗。”
赵永忠就说,杨庆荣家把开铺子的本钱全给了丁家,看来是不打算做生意了。
其实,赵永忠顾及到杨氏的脸面,选择了长话短说,简洁明了,听不出太大的猫腻。事实上,这里面的故事远不止说得这么简单,内容之精彩,堪比一出大戏。
杨氏昨儿个才去过杨家大房探望她爹,今儿个就没有再去那儿,直接去了趟杨家二房。听说他家生意依然没有进展,说了会子话儿,就回来了。
杨氏不知道的是,她走后不久,丁家人就杀上了杨家二房的门。
丁家人敢这么有底气,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杨家二房的克星——杨钱氏,她又活蹦乱跳了起来。
说来也奇怪,自打杨钱氏伤了脚后,就躺在炕上起不来了。瞧她那副奄奄一息的死相,谁都会以为她活不了几天了。可她硬是从夏天坚持到了秋天,又从秋天苦熬到了冬天。冬天过后,她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如今她除了走起路来还有些瘸,其他地方不要太好,比起同龄的老太太,她可要健壮得多多了。
杨钱氏在病中的时候,就听说杨老太爷带着杨家大房来府城了,他们还在有钱亲戚的照应下,开了间很赚钱的铺子。
当时杨钱氏就很眼红,恨不能去分一杯羹。但她和杨老太爷搭伙过了大半辈子,深知他看似对她和她的亲儿子极其爱重,其实他对他们那么好,只不过是为了图个好名声罢了,内心深处实则对他们极为不耐。杨老太爷真正关心的,还是他自个儿的亲骨血。先时,她利用他的二儿子那么坑他和他的大儿子一家,他必定恨透了她,自个儿是定然无法从他手中捞到好处了。
如此想来,杨老太爷那边是指望不上了。不过,这并不要紧,她还可以继续拿捏杨家二房。
听说杨家二房发了财,都有钱开铺子了,杨钱氏一能够起身,就哼子哼子地跑了过来,立志要从他们家刮下一层油来。
杨庆荣夫妇是很怕杨钱氏不错,可他们也很爱财。即便杨钱氏亲自出马,他们也不肯答应杨钱氏提出的合伙做生意的提议。
整个丁家里头,但凡值点儿钱的东西都被丁金龙给败光了。要不是丁金凤偷偷拿婆家的东西去接济丁家人,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连饭都吃不起了,哪里还可能有钱去做生意?所谓的合伙,明摆着就是杨钱氏想把他们家的钱往丁家里头送。这样明晃晃的冤大头,他们可不当!
杨钱氏见自个儿不过病了一场,素来对她言听计从的杨庆荣夫妇就不拿她当回事儿了,顿时怒了。
杨钱氏是个讲求实干的人,一言不合就动手,二话不说,招呼起丁家人就对杨家二房大打出手。
杨家二房人很少,除了杨庆荣夫妇外,就只有杨久泰,以及他媳妇儿丁金凤。
杨久泰人称一只手,右手只是个摆设罢了,根本没法儿用。纵然他正处在好年华,可他的战斗力却很有限。而丁金凤是个吃里扒外的,她天天吃着婆家的饭,却一心向着娘家,反帮着娘家对付起婆家来。
满打满算只有两个半人的杨家二房,自然抵挡不住相对而言人多势众的丁家,很快就被打趴下了。
1...11311411511611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