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江山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涯海跃
安禄山愤怒得将自己刚刚喝过的那坛酒猛的砸碎在地上,酒液四处溅洒。
“来人!将这些酒全部砸了,扔了!”安禄山嘶吼,此时此刻,他可不敢再喝从李飞那里拿回来的酒,真怕李飞在酒里给他下毒要他的命。
安禄山几乎一瞬间就成了惊弓之鸟。
李飞告得当然没有错,安禄山也确实想要谋反,甚至李飞将他来长安城的两点目的都料得一点不差,一是为了获得唐玄宗的绝对信任。从唐玄宗收他为义子,封了他东平郡王的爵位,毫无疑问,第一点目的他已经达到了,得到了唐玄宗的绝对信任。
然而现在,因为李飞的告发,唐玄宗竟然开始怀疑他是否真想谋反,对他的信任还不如他没来长安城之前。
更何况,李飞这一告,他还怎么跟唐玄宗索要河东节度使的职位,那不是自己把谋反的罪名坐实吗?
可是,如果不获得河东节度使的职位,他的势力便无法进一步增长,河东道向东北可以威胁河北以及幽州,将他他就算造反,河北幽州后方也不稳定,成功的可能性会被降低很多,这是不能忍受的!
安禄山满脸阴沉的走来走去,在思考自己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做为历史上颠覆大唐盛世的枭雄,安禄山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妥协,很快他便想到了自己的办法。
-------
吴国公府,李飞也不是在唐玄宗那里告了一状之后,就真的完全不理会事情的发展了。
事实上,李飞事先派人盯住了宫门和安禄山的东平郡王府,杨国忠被唐玄宗传召入宫的消息李飞知道,杨国忠出宫之后直奔安禄山的东平郡王府李飞也知道。
当杨国忠被唐玄宗传召入宫的时候,李飞知道,他扳倒安禄山的可能性从两成降到了一成不到。
当杨国忠出宫之后,直奔安禄山的东平郡王府,李飞知道,他能扳倒安禄山的可能,连一分都不剩了。因为那说明杨国忠已经把他状告谋反的事情提前告诉的安禄山,甚至可能已经和安禄山联手。
仅仅是安禄山一个人,他扳倒的可能性便不大了,现在杨国忠还和安禄山联起手来,扳倒安禄山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可能他自己马上还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这一刻,李飞的心里是惆怅的,他李飞终究只是一个小人物,还无法改变这大唐的天下大势啊!
李飞不想多说什么,也懒得多做挣扎,他努力过了,尽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只想默默的等待最终的结果,等待唐玄宗最终的选择。
-----------
盛唐江山 第203章 唐玄宗的选择
要说唐玄宗最信任的两个人是谁,当然就是杨国忠和安禄山了,对杨国忠,唐玄宗能将几乎全部政务交给他处理,一应大小事也几乎都会找杨国忠先商量。对安禄山,唐玄宗放心让安禄山身兼两道节度使,统领十余万精兵十几年,现在又收了安禄山做义子。
大唐自开国以来,皇帝什么时候收过胡人做义子,安禄山是头一份啊。
李飞在唐玄宗眼里,不过是一个有趣的小子,也颇为信任,但那点信任是无法和杨国忠以及安禄山二人中的任何一人想比的。
你说唐玄宗更愿意相信李飞还是杨国忠以及安禄山,答案不言而喻。
假装查了十天,杨国忠便入宫向唐玄宗复命了。
“陛下,征讨奚族以及契丹族,本来就需要大量兵器粮草,据在东平郡王麾下的将领说,东平郡王私备这么多兵器粮草,其实是为了替陛下,提朝廷减轻负担。至于主动挑衅奚族和契丹族,‘养寇自重’一事,臣虽还未查明细,但奚族和契丹族在前隋时期便屡与中原为敌,大唐时期也屡降屡判,已有上百年,他们要背叛大唐,何须东平郡王去挑衅,所以,臣无能,并无发现东平郡王有什么谋反的迹象。”杨国忠的话尽为安禄山开脱,当然,杨国忠也仍旧埋有将来扳倒安禄山的伏笔,不可能真个帮安禄山完全撇个一干二净。
唐玄宗明显神色一松,显然,只要还有理由,他就不希望怀疑安禄山会谋反。
可不止杨国忠这一击。
隔了一天,第二天安禄山也入宫了,他是来向唐玄宗辞行的。
“陛下,奚族虽然已经征服,但契丹族仍在顽抗,禄山已经得到消息,契丹族想联合乌罗,仆骨等部,组成联军反击大唐,范阳前线不可无人镇守,禄山要向陛下辞行了。禄山生身父母已逝,陛下便是禄山之父,禄山只希望有一天能为陛下战死在前线,今生不把契丹族也征服了,让他们从此诚心臣服陛下,不再敢判,禄山誓不为人!”安禄山一脸大义凛然,从头到尾,只字不提河东节度使一事,好似真就一心要回归前线,替大唐抵御契丹族的反扑一般。
唐玄宗一听安禄山这话,简直太感动了,这安禄山哪里有什么谋反的心思啊,简直忠心得不能够再忠心了。这样的安禄山如果都有谋反之心,试问天下谁还能信任。
“我儿去吧,朕等着你凯旋的消息。”唐玄宗真情流露,连‘禄山’都不称了,直接叫‘我儿’,这不仅又坚定了对安禄山的信任,甚至还比以前都更信任安禄山了。
安禄山一双虎目好似有着泪光,直接朝唐玄宗跪倒:“啊父,禄山这就要去了。禄山替陛下镇守边疆,知道自己身兼两道,手握重权,如今又承蒙陛下收为义子,册封东平郡王,身上的荣耀更多的,恐怕将来有人因此嫉妒禄山,会说禄山的闲话,到时候啊父可一定要了解清楚,别听小人胡言啊。”
安禄山说完,当即又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这副模样,简直要多忠心就有多忠心,这样性情的人会谋反吗?唐玄宗绝不相信。
想到安禄山后面的话,唐玄宗真是觉得有些惭愧啊。
禄山跟他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从开元二十四年,禄山便跟随了他为他效力,如今已经一十八年了,忠心昭昭,不是看不到的。禄山这么忠心,可是他却因为李飞那小子的两句胡言,竟然就怀疑了禄山,不该,太不该了呀!
李飞那小子还言之凿凿的说什么,禄山会向他索要河东节度使的职位,看看禄山现在,都在向他辞行要离去了,哪里提了半个关于河东节度使职位的事情,李飞就是胡言乱语。
向唐玄宗辞行之后,第二日安禄山便带人离开了长安城,这更进一步印证了唐玄宗所想,安禄山真的是一个很忠心的人,是李飞那小子胡说八道了,差点害得他冤枉了禄山。
安禄山离开长安城的当日,杨国忠看着唐玄宗目中隐含的怒火,他知道给李飞挖坑的时机到了。
“陛下,东平郡王一开始的时候,提出的是希望做贵妃娘娘的义子,只是贵妃娘娘先前已经收了李飞,加上又怀上了与陛下的骨肉,才转而让陛下亲自收东平郡王为义子。这样一来,东平郡王和李飞各自为陛下和贵妃娘娘所收的义子,算起来东平郡王和李飞是哥哥弟弟,应当相互扶持才是。李飞还太年轻,血气方刚,年轻人妒忌心总是重了些,或许是他嫉妒东平郡王的成就,以及陛下对东平郡王的信任,所以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些谣言,便来陛下这里胡言乱语说东平郡王想谋反,年轻人啊,哎---”杨国忠叹息的摇了摇头,一脸恨铁不成钢,不动声色的已经将屎盆子扣到了李飞头上。
砰!
唐玄宗愤怒的一掌拍在身前的案面上。
“嫉妒?他李飞一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毛孩子,有什么资格嫉妒?禄山镇守边疆,战场拼杀有二十年,吃过多少苦,立下多少战功,杀过多少蛮夷,这些是他李飞能够理解的吗?仅凭嫉妒就敢诬陷禄山,朕看他是想翻了天了---”
一顿斥骂,唐玄宗对李飞的信任几乎完全消散殆尽,突然之间对李飞极其厌恶了起来。
反正唐玄宗对李飞就是完全不信任了,认定李飞就是在诬陷安禄山。既然如此,就不能不处罚。
唐玄宗阴沉着脸,考虑着如何处罚李飞,给李飞一个狠狠的教训。
“朕竟然忽略了,李飞短短两三年时间,因为爱妃的关系,竟然从一介白身成为了堂堂国公,呵呵,或许便是因为这样,让他过于得意忘形了,都忘了自己原先的身份地位!”唐玄宗冷笑,觉得李飞千不该万不该,一时得意忘形便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敢因为嫉妒就随便污蔑起安禄山这样的大臣来了,太可憎了!
“依朕看,就---”
“三郎?”正在唐玄宗马上做出对李飞的处罚的时候,杨贵妃突然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一双雍容的绝世美目眨了眨,不知道唐玄宗为什么这么生气。
----------
盛唐江山 第204章 唐玄宗的惩罚
“玉环,你怎么来了。”
“无聊,来看陛下呀!”杨贵妃雍容的绝世美目眨了眨,自从怀上了孩子,杨贵妃身上便不停的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慈爱气息,好似一夕之间又年轻了十岁,女人味爆棚,活泼动人的模样让唐玄宗更加心动和宠爱了。
“三郎生怒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杨贵妃好奇的关心道。
杨国忠在一旁暗恼,杨贵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了。
“这——”唐玄宗有些尴尬,他是知道玉环对李飞的维护的,不过想了想,终究玉环还是要知道的,便没有隐瞒的将李飞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
“这不是什么大事呀,文武百官相互监督不是正常的事情吗?最终彻查做决定的还是三郎呀。”杨贵妃看似纯真,其实也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感觉得出李飞做的事情,好像真的很让唐玄宗愤怒,首先得先把唐玄宗的怒火平息,给李飞一个做错事情的理由,把事情小化。
“这,百官相互监督是不错,可是李飞那小子没有真凭实据就随便诬陷禄山这样的重臣想谋反,害得禄山差点受到冤枉,太可恶了!”唐玄宗用上‘太可恶’三个字,不仅表现他对安禄山的维护和信任,也表现他确实觉得李飞面目可憎了起来。
“可是三郎,谋反不是天下最严重的事情吗,可能酿成滔天祸事,危及社稷和三郎的安危,需要完全的真凭实据才能说出来吗?不是但有疑虑就该提出来查清楚吗,为什么就成诬陷?”杨贵妃眨了眨眼睛再问道。
“这——”唐玄宗被堵得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一时间愣在那里,为什么就成诬陷了?还不是人说出来的,说是诬陷就是诬陷,说是误会也可以是误会,可是心里怎么就这么不舒服呢?
趁这个机会,杨贵妃还向一旁的杨国忠看了一眼,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这个‘舅舅’出来帮李飞说两句好话,别让李飞受到处罚。
杨国忠憋得脸色有些发黑,这都什么事啊,他好不容易挖好了坑,已经一脚把李飞踢进去了,就差埋土了,这个时候要把李飞拉上来。你让他怎么甘心?可是如果无视杨贵妃的要求,这个跟他本来就不怎么亲厚的‘妹妹’,今后岂不是要恨上他了?‘妹妹’可是怀了和陛下的孩子呢,他还等着下一步把‘妹妹’扶上皇后的宝座,甚至将来扶‘妹妹’的儿子为皇帝,这个时候在‘妹妹’心里埋下芥蒂,太不智了。
最终,杨国忠咬了咬牙,两边都不忍放弃,想到了个折中的办法,既能把‘妹妹’先安抚下去,也能留下继续埋李飞的坑。
“妹妹呀,你说的或许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李飞确实冤枉了东平郡王啊,若是不惩罚一下,你让东平郡王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朝廷认定他有谋反的迹象,从而与朝廷与陛下有了间隙。”
“不错,为了社稷着想,不能不惩罚一下李飞那小子,也算给那小子一个教训。”得杨国忠的提醒,唐玄宗想法当即坚定了下来,无论如何也要给李飞一个惩罚,谁让这小子这个可恶,连禄山都敢‘诬陷’!
在唐玄宗心里,安禄山比李飞重要百倍,他信任安禄山远远超过李飞,所以在他的心里,李飞告安禄山谋反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冤枉’而是完完全全的‘诬陷’,总之就是可恨,不惩罚不解心头之怒。
杨贵妃也看出来了,唐玄宗这一次是真的怒了,不惩罚李飞不罢休,但她不忍心看李飞受惩罚。
“三郎,飞儿或许有些差错,但是他这几年不断为我调理身体,才让我如愿怀上了和三郎的孩子,你都还没奖赏他呢,怎么现在又要惩罚起他来了。”杨贵妃搬出了自己有孕的事情。
说到这个,唐玄宗很无奈,心里很复杂。六十多了还能让杨贵妃怀上,老来得子,他心里并非没有感觉。可是也说不上多么高兴,玉环自天宝六年册封贵妃,一应礼仪形同皇后,可毕竟还不是皇后,杨国忠和杨家那三个姐姐,一直想把玉环扶上皇后的宝座,他能够理解。但玉环不做皇后,其实是一种平衡,杨家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太子那边本来已经安分下去了,这平衡一旦打破,又要乱上一阵了,他老了,不想再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正因为心里的复杂,唐玄宗一直拖着没有在杨贵妃怀孕这件事情上给李飞什么奖励。不过现在,杨贵妃当面说出来了,便不好回避。
“这样吧,就削李飞一级爵位,罚俸禄半年,应该能让这小子涨涨记性了。”唐玄宗做出妥协,他本来想直接削到侯爵,再削掉一部分官职的,现在只削了一级,李飞还是郡公。
唐玄宗到底还是做出了处罚,杨贵妃显得很不高兴,但她也知道,三郎一旦做出决定,很难再更改,她继续维护下去,惹恼了唐玄宗,连她的面子都不给了,可能出发更严厉。只不过削了一级爵位罢了,等过几个月再找机会让三郎恢复回来便罢了,而损失的半年俸禄,她自己给她的飞儿补上。
安抚走了杨贵妃,唐玄宗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心里还是觉得不够舒服,太便宜李飞了。
杨国忠听得出来唐玄宗的心理,刚才他不说话,不过是为了先把杨贵妃安抚走,他给李飞挖的坑可还留着呢,虽然把李飞拉了上来,可照样还能再换个法子把李飞再坑进去。
杨国忠眼珠子转了一下,对唐玄宗道:“陛下,是否觉得对李飞处罚轻了一些,达不到让李飞吃苦头长记性的目的?”
唐玄宗无奈地摇了摇头:“玉环如此维护,朕不能不顾玉环的面子啊。”
“陛下,惩罚李飞,让他吃吃苦头,不一定要继续削他的爵位和官职。他不是嫉妒东平郡王,不知道东平郡王的‘辛苦’吗?李飞还兼着安东节度使的职位呢,本来就是一个名头,不需要他去的。但近来有安东的官员上奏,安东聚集的蛮族众多,治安一直不好,李飞整治长安城的治安很有一套,安东比范阳平卢苦寒多了,听说冬天撒尿都能把人冻住。”说到这里,杨国忠笑了一下。
唐玄宗听着也觉得心里舒服多了,安东确实苦寒,往年调派节度使都没有几个人愿意去。
“李飞本就兼任着安东节度使的职位,陛下以‘历练’的名头让李飞过去就职,这可是为了李飞的将来‘着想’啊,‘妹妹’也不能说什么。到时候,既能让李飞吃足苦头,陛下还可以时刻关注着他,如果他在任上做不好,出了差错,陛下继续惩罚他也有理由了,总之一定让这小子‘涨记性’!”后面三个字,杨国忠特别强调,同时杨国忠目中透着阴险,显然这又是他挖的大坑。
“嗯,就这么办!”唐玄宗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和解气,他李飞不是嫉妒禄山的功绩,不知道禄山吃了多少苦头吗,就让让他去比禄山更北方,更苦寒的地方吃吃苦头,年轻人就该多‘历练’!
-----------
盛唐江山 第205章 是大坑还是机遇
自安禄山平安离开长安城那天开始,李飞就知道自己输了,本来就没抱多少希望,所以也说不上多么失望,接下来必定是唐玄宗对他的惩罚了吧。
没让李飞等多久,唐玄宗的圣旨便来了,先是一番严厉的斥责,紧接着削爵。
让李飞非常意外的是,他竟然只被削了一级,而且官职也都没被撸掉,他没想到唐玄宗的惩罚这么‘轻’。
本来李飞已经打算好了,不管爵位被削成什么样,身上的官职还剩几个,他都准备辞掉剩下的全部官职,只保留爵位,然后离开长安城,迁居江南。
江南是繁华地带,但也是远离关中核心的地方,有一点爵位傍身就足够混迹而不被人小瞧和欺负了。
原以为能剩一个侯爵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是郡公,并且封田仍旧在余杭,这要是去了江南,靠着郡公的爵位,还不得想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
到时候,管他什么安史之乱,管他什么天下大乱,反正都波及不到江南,从安史之乱一直到宋朝,江南都是唯一不断发展繁华的地方,够他李飞混一辈子的了。
李飞的计划无疑是非常好,非常丰满的,可惜听到圣旨的后半段,李飞整个人直接就愣住了。
让他去安东都护府就职,整顿安东都护府的治安?
这一瞬间,不管李飞原先有多么丰满的计划,多么美好的想法,全部都被打乱了。
我去!唐玄宗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虽然当初他早就想到,杨国忠提议让他兼领安东节度使一职,肯定有一些阴谋在里面,但大唐朝中文武兼领外镇节度使,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甚至曾有三岁的皇子兼领过节度使,可是这仅仅只是兼领,虚名罢了,给一些人的荣誉点缀,可能过个十天八天的就有另外的人去就任那个节度使一职了。
当然,先是在朝中兼领节度使,然后又去就任的不是没有,反而很多,可是年龄如李飞这样才刚刚满二十岁的就没有了,李飞的年龄相对于边境节度使这样的职位而言太年轻了,大唐历史至今,就没有李飞这个年龄去就任边境节度使的。
唐玄宗凭什么认为他李飞有能力去就任一阵节度使,还是安东都护府那种非常复杂的地方,这不是明摆着在坑他吗?
半点不用怀疑,李飞绝对不想去安东都护府那种地方就任什么节度使,那对他而言是半条死路,怎么也不可能有躲去江南享受来得舒服。
要知道,安史之乱爆发时,安东都护府可以算另一个对抗安禄山的前线,历史上安东都护府或许没有受到什么攻击,可那是因为安东都护府实在没什么油水,然而他李飞一旦去了安东都护府就不一定了,他不信安禄山不知道他在唐玄宗面前告了他想谋反的事情,不然安禄山会没有提河东节度使的事情,会跑得这么快?安禄山现在得恨死他,将来造反的时候,能放过近在咫尺的他?所以才说安东都护府是半条死路。
李飞脸色很苦,他想大声咆哮,想拒绝,他想说他不想去!
可惜,圣旨都已经下来了,抗旨就是不给唐玄宗面子,那就是找死,而且是拉着全家一起找死。
“郡公大人,陛下希望您三日内尽快启程。”宣旨的太监说道。
李飞脸上抽搐了一下,没办法了,是坑也得跳下去。他还就不信了,他李飞去当一镇节度使还能真正成了死路不成?‘年轻人’就该有点拼劲不是,既然无法拒绝,那边竭尽所能的过得更好,亮瞎一群狗眼。
就在这一瞬间,李飞的心境又有了变化。
大唐节度使,权利可是很大的,特别是安西,北庭,单于,范阳,安东这样的边境节度使,为了更方便抵御外族,不仅能一手掌控当地所有兵权,还有当地财政,以及一部分官员任命的权利,相当于一个小型王国。当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不经过朝廷便屡屡发动对外战争,都打到了里海边缘的石国,可见一斑。
去了安东都护府,他李飞就是当地的‘老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朝廷,没有人能够节制,凭借着他更先进一千多年的认知,或许他能搏一搏,有一番不一样的天地也不一定。
想通了,李飞的心境便也开朗了许多。
“悦悦,兰馨,本想带你们去江南,过真正安宁平静的日子,现在看来是不成了,只能让你们跟着我一起去安东受苦了,不多说了,做好准备吧。”李飞歉意的对着两位娘子道。
“跟着夫君,到哪都不是受苦,悦悦愿意。”林诗悦美目笑弯了说道,心里并不在意是在长安城,还是江南,又或者是安东,跟着李飞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幸运,没有什么受苦不受苦的。
“相公在哪里,哪里便是家。”长孙兰馨同样看得开,她以前命运坎坷,寂寞,遇到了李飞才有些涟漪,她想要的只是一个家而已,同样不在意家是在长安城还是江南亦或者安东。
倒是林思明和林夫人,心情很差,不太舍得和女儿女婿,以及孙子分离。林思明已经是通政司的从四品官了,不可能跟李飞一起去安东,得留在长安城。
“去吧,相信你能做出一番成绩,有贵妃娘娘在,可能几个月就能回来了,最多也就两三年,总能回来的。”林思明安慰道。
李飞是他的女婿,看着李飞也有三四年时间了,林思明知道李飞的能力。虽然李飞二十岁就外任一镇边境节度使,大唐历史还是第一例,但他不认为李飞就不能胜任,打心底里他还是很看好李飞这个女婿的。
“但愿吧。”李飞没有跟林思明说两年之后就是安史之乱的事情,几个月他如果回不来,那个将来的变数就太大了,那个时候的大唐天下也不是现在的大唐天下了。
去安东都护府就任已经是不能更改的事实,只有三天时间,李飞急急忙忙开始准备,收拾行礼。
另一方面,安禄山也马上就要出潼关。
此次来长安城,安禄山的两大目的只达成了一个,最重要的是获取河东节度使的职位,现在还没有获得,安禄山甘心就这么回到幽州吗?显然不是!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