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这次乌由镇伪军正副排长被杀死的事情被宪兵队瞒了下来,怕引起人心浮动,毕竟这背崴队在这许家镇、乌由镇犹如出入无人之境,也太挫伤伪军和便衣特务的士气了。
这次事情发生在伪军排驻地小院里,镇上老百姓并不知晓,只要把韩翻译和少数几个知道的人把住口风就行了,而在许家镇袭击便衣队那次就没办法,背崴队从镇子中心一直打到西门,镇上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乌由镇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伪军和便衣队私底下都是知道墙上那用人血写的“青岗血仇”四个大字的,彼此都在嘀咕:这背崴队有仇必报,连皇军都拿他们没有办法,自己碰上都得小心,最好就是别碰上,别惹这伙杀神。
虽然小三并没有落款,但不论是伪军还是便衣队或者宪兵队,都深信不疑是背崴队所为,原因很简单,也就这背崴队的爱砍人脑袋。还别说,这次他们的分析判断对了。
2
乌有镇南门那里,几个没有站岗的伪军士兵,就斜靠在墙上闲聊,一个伪军士兵就说:这背崴队也太邪性了吧!6个人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了镇子,把排长和副排长两个人的脑袋都给砍了,那韩翻译官打死不相信那两个皇军军官是背崴队的人假扮的,他说,那个军曹的日语绝对正宗,背嵬队不可能有这种人才。
另一个伪军士兵就说:我听班长说只砍了李排长的脑袋,陆副排长留了个全尸。你不知道,听说那背崴队的老大山豹子,不但能说日本话,还会装扮成各种人,据说装扮成娘们还很俊俏呢。
一个伪军士兵就说:这三豹子据说是当过土匪的人,擅使双枪,在山上那真是跑的比豹子还快,皇军几次上山去抓他,都没见着他人影。
这几名伪军士兵在这里聊的火热,一直没注意,旁边有一个身穿灰布长衫戴着一副圆眼镜,好似教书先生一般模样的中年男人,似乎根本没在意这几名士兵在说什么,眼睛看着街对面,耳朵里却一字不漏的把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独立第14混成旅团司令部情报部的近江屋三郎大尉,几天前被旅团司令部派车送到梅游县城之后,并没有到引起岩崎守备大队和县城宪兵队去,而是趁人不注意,提了自己的藤编箱子下了车,这几天,就在梅游县下面的几个乡镇转悠。
上次在旅团司令部看过背嵬队的情报资料后,他也觉得挺棘手,因为这背嵬队的老巢,一个是神仙洞,那里易守难攻,而且附近没有人家,背嵬队又养了狗,他就是带着自己的大陆挺进队去偷袭,老远就被发现了,化不化装都没有用。而在尖山村,据投诚的特务大队副大队长徐善宝说,背崴队绝大部分新兵都来自于尖山村,整个村子很小,也就几十户人家,一百多人口,彼此都熟悉的不能再熟了,想混进去偷袭也是很难,因为前期守备大队做过两次尝试,都是提前被发现了。
近江屋三郎就想,他们躲在在尖山村,你去进攻,他就跑,在山上追来追去,也不是个办法,何况他们地形非常熟悉,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躲起来,可能就压根找不到了。
所以最好是等背嵬队离开自己的老巢,在外面打他一个伏击,或者知道行踪后追击把他们包围住,一举全歼方为上策。
不过刚才他听见这几个伪军讲背嵬队这次的刺杀行动,居然这背嵬队的队长文小山还会流利的日语,而在旅团司令部的情报资料上,并没有这个介绍,他觉得有必要回县城去,在宪兵队里与那徐善宝亲自交流一下为好。
3
梅游县城晚上十一点根本没有人在街上走,要是被宪兵队的逮住,就是没有嫌疑最少也得关一夜,第二天还得找保人来担保才放。
在宪兵队门口站岗的宪兵已经看见这个走近的中年男人,留着胡须,弯着腰笼着双手,头上还有一顶破毡帽,一脸的猥琐,他已经见惯了这种人,他们混迹在烟馆赌场里,靠打听到一些消息来宪兵队换点钱。
这个跟教书先生形象判如两人的中年潦倒男人就是近江屋三郎,虽然是选择夜间才去宪兵队,但是他也不想冒险让人看见他平时的教书先生似的模样,所以化装后才过来。
站岗的宪兵就把三八大盖举起,刺刀就对准了这个猥琐jiān滑的中国男人:站住,你的什么的干活?
宪兵队每名士兵都要背熟“军队中国语”要求的几十句常用对话,这个宪兵的发音还算不错的。
这个中年男人被眼前明晃晃的刺刀吓得倒退了两步,腰就弯下去了:太君,我是良民,有重要情况报告。
里面带岗的宪兵伍长就出来打量了这个中年男人几眼,就把近江屋三郎带进了宪兵队里面,给值班室报告了情况,自己转身回了门岗。
从值班室里走出一个身穿昭和五年式军装的宪兵少尉,他的军装立领上的兵种领章是黑色的,左袖上白棉质地的白箍上从左到右写着“宪兵”两个大字,这个少尉用生疏的中国话问他,你的有什么消息报告给我们?
近江屋三郎大尉用日语说:我是旅团司令部情报部的,请你通知我孙子少佐,我要亲自与他面谈。
年轻的宪兵少尉露出吃惊的表情,这个看上去既猥琐又市侩的中国男人居然是旅团情报部的,这装扮的也太像了,他不敢怠慢,赶紧去报告了我孙子少佐。
我孙子少佐实际上早就得到通报,旅团情报部的近江屋三郎大尉,要在梅游县开展工作,任务就是对付背嵬队,夺回日本国宝,可是这近江屋三郎大尉,到了梅游县城,并没有与他们见面,他还在奇怪呢。
他已经上床了,立即起身穿衣赶往办公室。
两人一见面,近江屋三郎说明来意,我孙子少佐就马上给特务大队去电话,让值班的人通知副大队长徐善宝马上到宪兵队来。
虽然我孙子少佐军衔比近江屋三郎大尉高,但近江屋三郎毕竟一直在南京特务机关和旅团司令部任职,所以我孙子少佐还是很客气的。
特务大队副大队长徐善宝现在没有住在宪兵队里了,而是住在特务大队里面,专门给他的布置的一套房子里,因为今天他喝了一点酒,所以早早就上床了,但是夜里十一点多,他被大力的敲门声惊醒了,下意识地伸手就去枕头下面摸他的驳壳枪,他把枪的机头扳开,枪口对准房门问到:谁?
外面传来的是特务大队今晚值班的一个中队长的声音:徐副大队长,宪兵队少佐阁下请你马上去宪兵队。
这特务大队里面没人敢直呼我孙子的名字,都是喊队长阁下或少佐阁下。
徐善宝一听才放下心里,匆忙穿上衣服,出了特务大队后,就带着小跑进了旁边的宪兵队。上了二楼,看见我孙子少佐站在自己办公室门口,忙弯腰鞠躬:队长阁下,我来了。
我孙子少佐说:徐桑,旅团司令部有人要向你了解一些情况,你在房间里面,跟他好好交流。
然后我孙子少佐就带着徐善宝进了一个房间,徐善宝知道这不是宪兵队审讯的地方,那在后院的平房里,但是布置得倒挺像审讯室,我孙子少佐指着房间中间的一把椅子让他坐下,然后一盏大瓦数的白炽灯就被打开直直的对着他坐的位置,徐善宝被强烈的光线照射着,看不见对面办公桌后站着的我孙子少佐了,好像房间里面只有他们两个人,我孙子先坐在那里,一会儿无声无息的进来了一个人,坐在对面yīn影里的椅子上。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89章 .潜伏魏家村
1
我孙子少佐用日语说了一句后就起身离去了,yīn影里那人用流利纯正的中国话说到:徐先生别害怕,别紧张,我们就是聊一会儿天。
徐善宝急忙起身弯腰行礼:是、是,您请问。
yīn影里那人就问:徐先生,请坐下说。
徐善宝就依言坐下,也不知道对方打算问些什么。
那人就问:你知道文小山,那背嵬队的文队长会说日语吗?
徐善宝就说:没听说文小山会说日语。
那人又问道:你觉得文小山这个人受的教育程度如何?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徐善宝沉思了一下说:文小山能识文断字肯定没错,他的文化程度至少在高小以上,读过中学没有就不好说了。别看文小山年龄很小,但兵龄很长,至少有七八年兵龄了吧,他是打小就在军队里面长大的,部队上的那一套他什么都懂,我估计,步枪、机枪、手枪什么的,他都玩得很好,尤其是他的步枪打得特别快,他用的枪也不是我们用的那种汉阳造那样拉一下打一发,可以连续打10发子弹。不过不过据说文小山十岁出头就进了中央军,他的文化不知道在哪里学的,也许是以前在私塾学的。
yīn影里那人又问:你觉得为什么皇军几次攻打尖山村和神仙洞都失败?
徐善宝说:这背嵬队里面骨干都是老兵,尤其有个老兵以前是土匪头子,每次打仗前都盘算好了的,而且留好了后路,另外他们在山上跑惯了,地形又熟悉,所以他们跟皇军打仗的时候都是选特别有利的地形,实在顶不住了溜得又快。
那人就问:难道皇军就打不过他们几十号人?
在旅团司令部情报部的资料里,这背嵬队虽然在尖山村和神仙洞被歼灭几十号人,但估计还剩下五十人以上。
徐善宝说:也不是打不过,而是他们打不过就跑得没影了。而云雾山那山洞地形太险要,易守难攻,太君们也是想到强攻付出代价太大才没有这样做的。
那人又问了些问题后,又悄无声息的出去了,一会我孙子少佐就进来让徐善宝回去了,还嘱咐他不要说出夜里来宪兵队的一切经过。
近江屋三郎就站在我孙子少佐办公室墙上挂的梅游县地图前沉思:兴师动众去攻打着背嵬队得不偿失,虽然自己的大陆挺进队肯定能打得过背崴队,但是这背嵬队又不是正规军,行动规律无法掌握,你在这边防守他跑到那边去,等你赶到他捣乱的地方,他又跑到另一外了,所以一定要摸清他的行动规律,等他们下山搞破坏的时候,再一举歼灭。
如果这背嵬队只在山里活动,那就无计可施,但是只要他们频繁下山活动,就有办法可想,如果从神仙洞下山去县城,最近的路是走垭口村那里,岩崎守备大队正在修筑炮楼,想来这背嵬队以后就不会走这条路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从魏家村下山走许家镇了,但是岩崎守备大队和宪兵队在公路上和许家镇把手,背嵬队肯定不会从公路和镇上这里过,而是会从外面绕过去,只有这魏家村他绕不过,必须从这里下山,不可能在没路的山上去爬上爬下。山地不比平原,在没路的地方去爬,耗费的时候超过沿路走几倍,有些险峻地方甚至都没办法爬过去。
他就对进来也站在地图前的我孙子少佐说:少佐阁下,背嵬队只要出了山,完全可以避开公路和许家镇,我们的兵力也不足以全面布防,所以只能是获得他们的讯息后快速反应,布置成包围圈才有希望抓住他们,但是他们反应快,行动快的话,就有可能摆脱我们,跳出预设的包围圈。所以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动向才行。
最好能在背嵬队出山的时候,在魏家村就知晓他们下来了,就便于我们围歼了。
我孙子少佐就说:敌人一下山我们就获得情报那是最好不过了,但魏家村那里已经在山脚上,交通不便所以没有驻军,便衣队也只能是有线索才去侦缉,魏家村、魏家村
我孙子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对近江屋三郎说:这魏家村,有我们一个坐探,是个中国农村老头,很是贪财。
近江屋三郎来了兴趣:少佐阁下,请您把他的资料给我看一下。
我孙子找出那魏老汉的资料递给了近江屋三郎,他就翻阅起来。看完后就对我孙子说:这个中国老头虽然能看见经过的队伍,但是他的情报滞后,对于围歼背崴队起不了多少作用,没有多大价值。
我孙子少佐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他藏在暗处,对本村和尖山村的人比较熟悉,有时还是能发现暗藏的抵抗分子。
近江屋三郎就说:最好我能在这魏家村潜伏下来,这样背崴队一旦下山,我们就能打他个伏击。
我孙子少佐就说:为什么不直接到尖山村去潜伏呢?
近江屋三郎看一眼我孙子少佐,到底不是特高课出身的,近江屋三郎就解释道:这背崴队警惕性肯定很高,而尖山村的人彼此都熟悉,我直接进到了尖山村以后,肯定随时被关注着,这样一是容易bào露,二来也不便于开展活动。
我孙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就笑道:就像一只狼进了羊圈一样。
近江屋三郎就说:用中国话来说就叫鹤立jī群,想不显眼都不行。
2
第二天一早,近江屋三郎出了住的日昇旅社,就来到了县城东门外的较场坝,很多从江苏或者滁州逃难过来的老百姓,就待在那里,这些人指望有大富人家,要佣人或者帮工什么的。
近江屋三郎早上又是一副教书先生模样,一路上很多人都来找他:这位先生,有什么活计就让我做吧,我很勤快的。
近江屋三郎没有做声,就慢慢走走看看,突然他看见人群稀少的地方,边上坐着一个人,是一个40多岁粗手大脚的农村女人,旁边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就走了过去询问,原来那农妇就是安徽人,但很早就在江苏那边生活,这不是打仗吗?她男人就带着她和儿子准备走回自己的老家,不料他男人走到这里就病死了,她们就流落于此地了。
近江屋三郎叹息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呀,我的内子,哦,就是我太太,也半道走散了,她还带着孩子,这兵荒马乱的!我只记得她说,她老家在这梅游县的许家镇一带,这不我找了好几天,一点音讯都没有,我准备到许家镇那附近去赁个房子,在那里守着,也许就碰上他们娘俩了,你如果愿意,可以来帮我做点事,就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的。
那农妇喜出望外:先生,我以前在那徐州,也是在大户人家做事的,家里的一切事情,我都做得理理顺顺的。
谈好工钱用大洋结算,每月2个大洋,虽然比不过在徐州时高,但这年月哪里还lún得到她挑拣?
这农妇说:自己婆家姓刘,都叫我刘婶。老爷,咱们住在哪里的?
近江屋三郎连忙摆手说:不要叫我老爷,我以前就是个教书的,我姓吴名安之,叫我吴先生就好了。我们先住在旅社里,等在许家镇附近找到房子,就搬到那里去住。
3
与此同时,特务大队派了二三十个人,连同许家镇便衣队的,直扑魏家村,进村就直接把靠着大路边的一个院子给围了,翻的翻墙踹的踹门,把那户人家里的两口子就给绑了出来,临走的时候,特务大队的便衣就在村里四处大声吆喝:魏石匠私通抗日武装,这就是下场!
村里那魏老汉,又爬在院门那里,从门缝里面看着外面的动静,这魏石匠通匪这事情他也知道,但并不是他报告给宪兵队的,都是本村沾亲带故的,他还抹不开这个面子告密。
这是徐善宝被抓后交代的,提到这魏石匠是县大队的交通员,他儿子还在军分区独立团当兵呢。
当时我孙子就想着,有魏老汉这个坐探在,就故意留下了这魏石匠,希望在县大队或者背嵬队在魏石匠这里接头的时候,被魏老汉发现。
但魏老汉又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训练,提供的情报也是半对半错。昨天夜里我孙子就与近江屋三郎商量,既然这魏家村是背嵬队下山的必经之路,就把县大队的交通员给抓了,让近江屋三郎潜伏进魏家村,一旦发现背嵬队的动向,就第一时间放军鸽送回情报。
第二天,许家镇便衣队的就把村长叫去,告诉他,魏石匠两口子的事情小不了,且要关好久呢,他从大牢里带话,帮忙把房子赁出去,好歹收点钱让老娘能过日子。
村长心说:这魏石匠倒是个孝子,可谁会来这魏家村赁房子?
没曾想,隔天就有个妇人到这里来到处访人,说自己东家的太太带儿子走散了,老家就是这山上的人,东家要赁个房子长住就近寻访。
村长就把刘婶带到魏石匠的院子去看,刘婶一看,这小院不错,就做主把这院子给赁下来了。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90章 .你来我往
1
这尖山村下山的大路就从魏石匠家院子外面过,吴先生就出钱找人在院墙外边搭了一个棚子,支起个小摊卖些什么烟酒、酱油、醋、煤油啥的,吴先生对刘婶解释说:我每天就在这里给这些
人卖东西,卖不卖得成钱都没什么,就是这样让娘俩看见我,咱们一家就团聚了。
刘婶已经跟村里的这些老太太小媳妇混的很熟了,他把自家吴先生为什么在这里开个小摊儿的事情给这些女人一说,说得这些娘们都跟着抹眼泪,这兵荒马乱的,吴先生还惦记着自家女人孩
子,想方设法与她们团聚,真是一个好男人。
这吴先生为人又和气,做生意又公道,山里人对那酱油、盐巴的价格是很敏感的,而这吴先生卖的东西就比镇上的还便宜,还经常给大家饶点秤,多送个一两几钱的,以前很多人都是趁赶集
时买,现在村里人都在他那里买,就是手上没现钱,赊个几天十天的,这吴先生见面还是笑呵呵的从来不催,以前男人们都喜欢在村头那大树下抽烟闲聊,现在都跑他那小摊那里蹲着站着聊
天了,因为吴先生总是给大家散烟,不但有洋烟卷,那旱烟叶也是随手递给大伙抽,吴先生还专门在小摊边上放了三条长板凳让大家坐。
他总是说:能在魏家村落脚住下,跟大家就是一场缘分呀。
连那魏石匠的老娘,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平日里他都让六婶送些吃的过去,村里老人都说这吴先生仁义,村里人要写个信啥的也都请他动笔。
吴先生在家里的衣食住行也不挑剔,就是嘱咐刘婶和她儿子不要随便进他房间,因为他房间里面有书什么的,他不在时也上了锁的,刘婶也觉着很正常,这吴先生一看就是家境殷实的,房间
里要是放了些财物,本该小心些才对。
吴先生就是特意嘱咐照料好他的四只鸽子,说自己从小就养大的,给鸽子吃的又是白豌豆,又是玉米芝麻什么的,还有一种盐,吴先生说只能给鸽子吃,人不能吃,刘婶也算见识了这大户人
家不起眼地方的排场。相对而言,尖山村金副队长给他的三只鸽子就是豌豆和玉米。(1)
2
回到尖山村,背嵬队又回到以前的状态,如果说背嵬队与其他抗日武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训练,二瓜他们这一批已经能适应这种大强度的训练,后面加入的这4个新兵,那可是被训练得
龇牙咧嘴的,每天早上是雷打不动的爬山,刮风下雨都一样,反正背嵬队每个人都有鬼子的雨衣,上午是队列射击投弹拼刺,下午是土工作业和战术训练,从单兵战术动作到小组战术和班排
战术,训练间隙,金副队长还要教大家认几个字,但金副队长要忙他的事儿的时候,小三就要负责来教大家识字了。
晚上金副队长就给大家讲讲国际国内形势,老兵们就给大家传授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什么同一门炮两发炮弹不能落入同一个弹坑等等。
这次去许家镇杀伪军排长,不是借机搞到了四五圈电话线和一部电话机吗?小三和金副队长他们就商量,怎么把这些东西用上,有两部话机又有这么长的软线,都是自带电池的手摇式电话机
,只要把两部电话机用软线接起来,就能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有线通讯了,只是400多米线,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挺让人为难,你说派人就在山脚下去放哨吧,打个电话上来是挺好,也够这么长
的线,但是站在山梁上面,直接就能看到山脚下,那下面派一个人意义就不大了。
最后就决定,还是把这部缴获的电话机和电话线用上,就把从伪军那里缴来的电话机,放在山梁那里的沙袋工事里,这不是害怕电话机被日晒雨淋吗?就用竹子在沙袋工事里搭了一个小凉棚
。
电话线就沿着陡坡,在树上一直牵进了背嵬队住的院子里,现在白天就不用派人守在陡坡那原木遮蔽部里面了,以前派人守在那里是因为如果山梁那里有情况,就得派人来喊,就像接力的这
样一个通知一个,现在白天就不在那里放人了,该休息休息该训练训练,晚上的时候山梁那里没有人,电话机又要拆下来,放在那个圆木遮蔽部里,牛牛发现有动静,站岗的确定是鬼子和伪
军偷袭的话,这边一个电话,就可以报告给院子里的小三他们呢。
头几天,二喜子小龙他们,守着电话机开心得很,随便看见什么人都要给院子里打个电话:报告副队长,下面有一个人,牵着一只羊上来了啊。
金副队长晚上开会的时候就批评了:这电话机里面的电池,可不是能一直用下去的,是有寿命的。
这些新兵才不敢乱打电话了。
3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默期(新策反的暗线,都要静默一段时间,上线也不联络他们,他们也不需要上传情报,上线在这段时间内先对暗线进行观察和评估,没有问题才能真正开始联络,置任务,以前说的什么联络方式实际上都是假的,用来考察暗线的金副队长就准备起用吴老四。
金副队长就把小三单独拉到一边交待:小三,我到许家镇与那吴老四接头,万一我到晚上还没有回来,你们就马上转移到神仙洞去。
小三一听就急了:既然有危险,咱们就不去,或者说,我们派几个人去保护你。这样吧,干脆我陪您一起去。
小三对金副队长,怕归怕,师生情谊还是蛮深的,毕竟师生四五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