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王老七说:陈部长,尖山区小队可是我们县大队最能打的,你把他拿走了,我们县大队怎么办?
政委坐在板凳上裹纸烟,chā话说:怎么办?尖山小队还是一样打鬼子,只是不打你县大队的旗号了,有什么影响?
王老七呀王老七,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小算盘?尖山小队能打,你们缴获就多,名声就响。现在你们县大队要靠自己去打鬼子抢鬼子,就看你王老七自己有没有本事!
王老七:他们尖山区小队人多枪多,有两挺捷克式呢,司令员政委,你们挖我这么大一块肉走,怎么着也得给我补点什么吧。
司令员道:补你?补你一烟袋。要捷克式,自己去缴。
陈部长说:尖山小队又不是跟县大队就不来往了,该配合还是会配合的。只是你自己要掌握,回去与杨同宝编一套说辞,对内就说尖山小队是跟县大队协同作战打许家镇的,尖山小队跟县大队没有任何关系,对外就直接宣称是两路人马。
最后王老七还是软磨硬磨,由敌工部给他补了支驳壳枪才走。
4
王老七回到梅游县,召开了县大队党小组会,会后专门给杨同宝一个人传达了军分区党委jīng神,两人商量好,在尖山村杨同宝继续抓群众工作,军事就放手给小三负责,打仗反正也是他在管。
然后杨同宝担任临近的一个区小队的队长,让那个区小队继续打“梅游县大队尖山区小队”的名号活动。
回到山上,杨同宝就与小三和班长交底,打许家镇名声起来后,别动队肯定会来收容整编,到时“抗日自卫军尖山小队”就要别动队供粮供弹,而且“听调不听宣”。暗地里还是中共领导,以后会派联络人过来的。
小三和班长一合计,这是好事呀,眼前没了婆婆管,以后就是别动队来整编,怎么打还得自己定。
就定下来,小三就当了小队长,副队长空缺着,等敌工部以后派人来。
又商量,尖山区小队和尖山小队太容易混淆了,抗日自卫军尖山小队最好取个响亮的名号出来,以示区别。
一晚上都取了无数个旗号,都被否了。小三睡在铺上还在想,突然坐起来大声说:就叫背崴小队!
惊得一铺上的都醒了。
小三就忙解释:以前我讲过的“说岳传”里面的背崴军,以一当百,杀得金兀术丢盔弃甲那个。
蛮牛也不知道“背崴”二字怎么写,就咕咙道:背喂就背喂,你定就是,别睡着了一惊一乍的。
从此,尖山就有了一支旗号叫“背崴小队”的抗日武装,小三就成了背崴小队的小队长。
后记:
(1)1938年3月13日,戴笠接奉蒋介石电令:“收容整编流散浦东及京沪沪杭沿线之国军,期以加强敌后游击”,即派阮清源、鲍步超等潜赴日占区,会合坚持江南敌后的干部及武装积极收容扩编。
(2)当时雨后春笋般冒出各种名号的抗日武装,正是“司令满地走”的时候,反正无论八路还是国军,一不供粮、二不发枪,三不授印,随你自封司令军长。像小三只封自己当小队长绝无仅有。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18章 .奸细来了
1
一觉醒来,小三就成了背嵬小队的队长,以后全部12人的生死全由他负责,自感压力山大。
早饭后,他先与班长商量好,定下蛮牛当二班的班长。
然后训话宣布背嵬小队的编制:
队长:小三
一班:班长王老虎,机枪手铁师傅、副射手姜天宝、周大叔、石牛。
二班:班长蛮牛(兼机枪手),副射手大栓、战士二瓜、老三、狗蛋、李狗子。
虽然铁师傅机枪一样打得很好,但把这样一位神枪手充作机枪手小三觉得挺不划算的,只能让铁师傅尽快把姜天宝带出来了。
蛮牛还是非常高兴的,正儿八经当了班长啦,虽然还是老挨王班长训,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连打带踢,注意给他树立在战士面前的权威了。
小三这个队长一当,更注重以身作则,对自己要求更高了。
他与铁师傅互相传授,他教铁师傅运动中打移动目标,铁师傅教他快速瞄准快速击发;他白天练睢准,晚上练举枪、练快速换弹匣,每天进行十几个钟头非常枯燥的训练,站得脚腕疼、膝盖疼,举枪的手臂酸胀不消,手被磨出了血。
但是他打得更快更准了,铁师傅在旁边掐表验过:小三能在立姿状态下8秒钟准确击中100米外10个目标,然后用两秒换上新弹匣!(1)
2
背嵬小队人不过12个,捷克式机枪却有两挺,如何排兵布阵成了小三整日思考的大事,问题就一个:捷克机枪一响,鬼子掷弹筒发射的立马就砸过来了。蛮牛待的山神庙前那个暗堡当然不怕,但两挺机枪也摆不下,而且放一块也不便于发扬火力。
但是放在陡坡上面的原木构筑的工事里肯定没意义,那里离鬼子太近,机枪能打到鬼子,鬼子也就能敲掉机枪,那地方最好就是用砸,都不用露头;
小三带着牛牛在陡坡下面的大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多趟,
终于想出个主意:放在山涧对面的坡上,不放在坡顶,就在崖壁上掏个洞,就不怕掷弹筒了。而且在山涧对面去打,鬼子一时半会也过不去,两挺机枪一正一侧构成了交叉火力,能最大限度的发扬机枪火力。
晚上小三把计划一说,个个都赞同,铁师傅还提出洞子不用太大太深,够两个趴着就行,挖好后先用树枝盖着,免得被鬼子jiān细发现。打起来后不要先开火,等蛮牛的机枪和陡坡上的把鬼子打乱后再加入战斗。
至于山梁上的沙袋工事,不可能临时再堆,就筑好后大大方方在山梁上摆着。
3
说起jiān细,县城宪兵队长我孙子少佐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出攻打许家镇的那支武装,便衣队已经报上来消息,果然不出他和岩崎中佐的判断,压根就不是什么梅游县县大队所为,是88师在南京打剩逃窜至此的一支小部队所为,自己打出个“抗日自卫军尖山小队”的旗号,绰号叫“背崴小队”。
但是这个背崴小队有多少人枪,目前躲在尖山什么地方却没人知道,我孙子少佐一边让便衣队加强侦缉,一边在县城和各乡镇广贴告示,只要报告背崴小队情报,一经查实即赏大米百斤,银元5个。
山下魏家村的魏老汉近来愁呀,愁得很!二小子都十六七了,也该成家了,倒是给他说了一门亲,可现如今拿不出彩礼,那边就拖着不肯出嫁,他明白亲家的心思,也知道是这个理,但这兵荒马乱的,钱哪里是好找的。
他寻思着把二小子打发到镇上或县城去寻个营生,挣笔钱回来把亲事办了,他再把床底下藏着的银元拿出来凑凑兴许就够了。
昨天他去许家镇看见很多人围在街边看墙上贴的布告,他也挤进去听他不识字。原来悬赏拿前些天打许家镇的匪徒,赏格是100斤白米外加5个大洋!
回村的路上魏老汉心思就活泛起来,今天临出门就看见山上尖山村的杨同宝又进了村,前几天就是他们二十来个人,又是刀又是枪的鼓捣,还有几个国军,天擦黑时往许家镇方向走,晚上又经过魏家村上山,都背着枪,扛着粮食,他躲在门缝看得清清楚楚的。
后来就听说许家镇被打了,他就知道是山上杨同宝和尖山村几个不安分的小子伙同国军干的。
魏老汉不是便衣队发展的眼线,也不是地主大户仇恨共产党分田分地,他只是冲着那一百斤大米和5个大洋来的。
他知道村里哪些人跟共产党的人走得近,还有哪些是给国军通风报信的。如果是自己村里的人打的,也许他就不会告密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怎么能告密呢?不过既然是山上的尖山村的人干的,那就不同了。
他只是冲着那一百斤大米和5个大洋来的。这么多年,年年打仗,谁都说自己是好人,打仗的哪有好人?
他怕消息不准确或是那帮人跑了,还跑到尖山村去看过,正巧看见戴着钢盔的蛮牛带他的二班背着枪在跑步呢,就进了一家远亲的院子里,随意打听了几句就下山去了。
他没去镇上的便衣队,他可知道什么钱经过他们的手就剩不下,他去了县城,打听到宪兵队后,畏畏缩缩的进去,被站岗的鬼子三八大盖一比划,差点就吓瘫在地。
最后还是见到了我孙子少佐,原原本本说完后,少佐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赞赏他,又通过翻译问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他一一作答。日本兵很讲信用,马上数钱给他,还让他在一张纸上按下了手印。他挑着两袋白米回家,一秤有120斤,让他念叨了我孙子少佐好几天的好哩!(2)
4
两天后的晌午,一个货郎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上了尖山村。
今年三十四岁的吴老四是土生土长的许家镇人,本来跟镇上一群无业游民瞎混,家里的几亩水田也不肯好好经管,这次当了许家镇便衣队长的远房表哥提携他,把他划拉进便衣队,派他个任务就是挑着货郎担四处转悠,寻找抗日武装的踪迹。
因为前些年他确实当过货郎,四镇八乡的都不眼生。
不过这次他上尖山村来是直奔而来,因为表哥告诉他,反日武装就在尖山村,他要去看看地形,数清人头。
班长和小三都觉得这个货郎不对劲,一直四处乱望,还直往山神庙闯,被哨兵大栓给拦住才作罢。
不过货郎进了村,跟村里的大娘大婶倒还熟悉,小三悄悄询问,原来这个货郎去前年还来过,今年是第一次上来。
虽然证实确实是货郎,但小三总觉得不放心,他决定弄个明白,把主意跟班长一说,就回山神庙去换村民服装了。
班长就牵着牛牛去村里,让牛牛围着货郎的担子嗅了个够,小三已经按照董先生的警犬训练手册训练过牛牛的循气味追踪了,牛牛平时也表现极好。
货郎足足在尖山村消磨了近两个钟头才走,等他走远,小三穿着便衣,别着柯尔特手枪就吊上了他。
一路上远远吊着,发现货郎回去的路上再也不进村了,就直奔着许家镇走。
到了镇上,牛牛把小三带到了一个小院,小三就从后面悄悄翻进去,原来这就是吴老四的家,这小子贪小便宜,从货郎担里拿了些东西放回家,再回便衣队。
小三等吴老四挑着货郎担出门后,又翻出去,一直吊到他又进了一处院门,然后远远走开,蹲在街角一边逗弄牛牛,一边观察。等了许久吴老四再没出来,而进进出出的人腰间鼓鼓囊囊明显是塞着短枪,甚至几个汉子有意无意把枪管都露出来了,只差没在脑门上刻着我是便衣队的!
小三心说这里就是许家镇便衣队了,以后有机会来找找他们麻烦。
带着牛牛回山上,对全队人说,今天来的货郎是便衣队的jiān细,看来鬼子报复近在眼前。
商议了几项临战措施:
1打明天起,把篮子就放在陡坡工事里。
2让杨同宝区小队长与县大队联系,密切注意梅游县城鬼子和镇上伪军动向,鬼子一旦出动,马上派人抄近路报告。
3一半的人从明天起,就lún流守在山梁工事那里,饭送过去吃。
后记:
(1)后世1964年6月15日,济南军区26军76师226团神枪手宋世哲,立姿掩体内快速射击,目标是150米距离上的40个钢板xiōng靶,用40发子弹、40秒钟,把40个钢板xiōng靶全部打倒,其中,在40秒内还换装3次,平时训练装弹每次用3秒。除去换时间的9秒钟,平均0775秒瞄准击发一次。小三08秒瞄准击发一次。
虽然小三稍慢,但他是立姿无依托射击,宋世哲是立姿有依托。不过宋世哲射距是150米,超过小三的100米。
但宋世哲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远远好过小三使用的zh29半自动步枪。
所以说起来两人还是旗鼓相当,都称得上是速射神枪手。
有意思的是宋世哲表演时使用的那支枪原是227团特务连炊事班的。
(2)1945年8月鬼子投降后,桂军第七军收复梅游县城后,在鬼子宪兵队档案里发现了魏老汉盖手印的材料,后来统计他告密次数不少,他还自己要求直接报告宪兵队,因为据说便衣队克扣钱粮。
他倒没有给背崴小队带来什么影响,因为他告密之时背崴小队已经与县大队脱离了关系。不过他给县大队和国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国民政府审明后,于1946年3月将他枪毙于许家镇外。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19章 .*雨
1
知道那货郎是jiān细,都明白鬼子的进攻迫在眉睫,背崴小队也全部j ru了临战状态。
第二天,小三别出心裁把两班人组织起来,搞了一次对抗演习。
先是一班攻,二班守,然后换人。
小三、班长、铁师傅、周班长、姜天宝、石牛下到山脚,准备通过盘山路进攻。
铁师傅蹲在田坎下,机枪架着瞄上面山梁处的工事,小三和班长就lún流用蔡司8倍望远镜看山梁工事那里。
铁师傅说:我试了下,这个位置架上机枪,还是能打到工事的。但是一旦转移到盘山路上,就不好找位置架机枪了,所以打起来,鬼子的机枪一定就在山脚掩护,等步兵占领工事后才会上去。
周班长说:我看见上面蛮牛带二班的在工事里瞄准比划,半个身子都露出来,鬼子枪法这么准,恐怕打起来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小三和班长也在思索,山比较陡,下面瞄上面不好瞄,但上面瞄下面也一样不好瞄,要想打到鬼子,身子非露出来这么多不可。
小三他们就一路走回来,路上他听见姜天宝问铁师傅:上次在许家镇,我扔的炸起来的动静那么大,为什么没有炸死多少人?
铁师傅回答:因为伪军本来都躲在工事里不敢露头,你一扔进去,他们就都趴下了,所以炸死的不多。
姜天宝继续追问:为什么他们趴下就不怕炸呢?
铁师傅就回答不了啦,小三倒是看过金书记官给的教材,也听宣营长讲过原理,就接着说:炮弹和在地上爆炸的时候,与地面有个很小的安全夹角,只要躲在这个夹角范围内,就不会被弹片杀伤。而趴下就容易躲进安全夹角范围。
不过遇上是大炮弹,上身是不能紧贴着地面的,不然会被震伤甚至震死,要张大嘴巴,身子悬空用手肘和脚支撑身体。
不管是遇上还是炮弹,都要记着背对它们趴下。
姜天宝没读过几天书,喃喃自语:夹角?夹角是什么?
小三不回答他了,突然想起一事问他:蛮牛班长教你们扔咋教的?
姜天宝说:就那样扔呀,拧开盖子,把发火绳一拉,就扔出去呀。
小三就与班长和周班长说:我们这里大多是巩式,拉火后好几秒才炸,马上扔,不是被鬼子老兵捡起来扔回来就是趴下炸不到人,新兵还得重新教他们扔。
铁师傅说:咱们十一厂的巩造还不如阎锡山太原兵工厂产的晋造,晋造里面填充的叫“恺字”,质量好威力大,扔出去没有不响的。
这两种都是拉火后5秒左右爆炸,从陡坡扔下去太近了,恐怕落地后还得三秒以上才炸,确实容易被扔回来或者踢开。
上了山梁,小三吩咐把沙袋垒的工事再加一层沙袋,不过沙袋之间并不挨拢,而是每两个沙袋中间隔个缝隙,能放下枪就行了。再打的时候枪就不架在沙袋顶上打,而是在这个缝隙中打,这样鬼子再想瞄准打中就难多了。
沙袋工事重新整固好后,小三就让二班长蛮牛把全部新兵组织起来,重新练投,都拿着一块石头假装是,做个拉火动作后必须数三下才能扔。
蛮牛就带着二班的在山神庙前的平台那里练,谁不默数一二三再扔,他上去就是一脚。
2
鬼子的进攻来得很快,货郎上山后的第三天,县大队就传来消息:鬼子一个小队,加上投降的那个连剩下的两个排冲尖山来了。
岩崎中佐很快就定下战斗决心的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许家镇调查的情况还是魏老汉告密内容,以及便衣队侦察的情报,都表明尖山村只有不到20人的武装力量,就算是88师留下来的老兵,难道还能打得过伪军两个排外加皇军一个小队?
要知道,皇军的一个小队国军一个连都抵挡不了,何况区区二十人不到。
接到县大队送来的情报后,杨同宝带着村里一些积极分子在组织村民们先上山先避一避,背嵬小队全部兵力都上了山梁的工事那里,小三就是要让二班的都上去打一下,因为打许家镇的时候,二班几乎就没有开枪的机会。
蛮牛就带着身上的几个弹匣,什么备用枪管和其他弹匣都放在暗堡里,牛牛也被关在暗堡里,小三担心打起来它乱跑挨流弹。铁师傅也一样,备用枪管和弹匣都提前放在洞子里了,蛮牛的30发长弹匣分给铁师傅一个,他有点不情不愿的,为此还挨了班长一脚。
鬼子小队长今井次郎中尉对于自己带着一个整编小队去剿灭不到20人的支那政府军残部颇不以为然。他从“第二次上海事变”(1)就j ru中国作战,一直到攻克南京,支那政府军的战斗力那是不值一提,“国军一打就溃”就是他们师团总结出来的。虽然据说这支政府军小部队在许家镇把投降过来的67师一个排吃掉了,但那67师在支那政府军序列里面都是杂牌军,更是垃圾中的垃圾,哪里算得上是军人?
他带的整编小队有54人,由一个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每个分队(相当于班一级编制)都配有一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
有如此武力哪里还需要伪军配合?不过转念一想,岩崎中佐让他指挥那两个排的伪军,先派他们在前面吸引支那军的火力似乎也不错,不用拿大日本帝国陆军勇士去送死。
但是,今井次郎很怀疑今天会有什么战斗,那些支那士兵远远就会逃跑的,到时在村里找些jī鸭来烧烤应该不错,就当一次郊游吧。
伪军连长叫刘光朝,现在就带着自己还剩下的两个排在许家镇等着,等县城来的鬼子小队到了以后,他赶紧去敬礼请示任务,虽然他的军衔是上尉,但他还是知道好歹的。
果然,今井中尉令他带领自己两个排七十多号弟兄在前面开路,他小跑着回去指挥自己的人赶紧开拔。
说实话,刘连长也不大相信上了尖山村会打仗,自己这边和皇军加起来足足有一百三十号人,兵力至少是那支什么“背嵬小队”的五六倍。
不过从离开许家镇就不顺,共产党的梅游县县大队不敢堂堂正正拖出来打,但一路上sāo扰不断,不是躲在树林里放两枪就跑,就是从坡上扔颗过来,最可恨的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两门清朝年间的土炮,用树枝盖着藏在路边上,趁他们经过的时候,一个半大小子把引信点燃后就跑得不见影了,本来那小子看见先头一个排就点了引信的,但为了脱身引信留得长,前面一个排过去没响,直到后面一个排经过时才响,一门土炮自己炸膛了,没有带来任何损伤,但另一门土炮顺利发射,几斤铁砂子喷过来,当场有十几个弟兄受伤,因为距离远伤势都不重,但士气大落,刘连长跟后面一个排一起行动,腿上也挨了一颗铁砂子,剜出来的时候痛得他龇牙咧嘴的,走路也一瘸一拐了。
所以下午三点才到山脚下。
山上小三他们也等得心焦,村民慢是慢,一上午还是都上了尖山,现在尖山村也就剩他们十二人。
突然,铁师傅说到:来了。
大家都站起来看,看不清楚,小三用蔡司8倍望远镜看着,果然远处一长溜人过来了,前面一半是伪军,后面一半是鬼子。
新兵们急吼吼的摆足了架势,枪都架上开始瞄准,班长和周班长却坐在一旁自顾自抽着旱烟:到山脚下早着哩。
果然,足足过了一刻钟才走到山脚下,新兵们都等着队长发令开枪。
小三和铁师傅在找他们当官的,还是铁师傅的人眼望远镜更快,很快发现刘连长,边瞄边跟小三说:后面中间那个带驳壳枪的,身边还有两个人,应该是当官的,我先把他敲掉。
小三用望远镜仔细看着:应该是个连长,好,先把他打掉。
铁师傅的准星就一直跟着刘连长走,现在伪军已经在山脚下停下来了,因为他们也看见了山梁上那一长串沙袋构筑成的工事,刘连长与两个排长在那里指手画脚商量,觉得距离还远,也没当回事。
“啪”,铁师傅趁刘连长站着不动的时候,一枪打在他xiōng口,毛瑟792尖头弹初速830米秒,枪口动能超过3400焦耳,山梁上到山脚下不过三百多米,刘连长倒下去就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
两个排的伪军一下子炸了窝,田坎、树下爬的爬,跑的跑。蛮牛的机枪也响了,铁师傅看见伪军都散开乱跑,就换上捷克式机枪打射来。
小三没开枪,他可对手中这支zh29半自动步枪在300米外的jīng确度没多大把握。就招呼新兵:
都打几枪,莫急,慢慢瞄准了再扣扳机。
班长和周班长看都不看下面,继续抽他们的旱烟,偶尔喊一声:狗蛋、二瓜,头不要高过沙袋,鬼子的枪法可不是白给的。
两个伪军排长见机得早,翻身躲在子弹打不到的田坎下,手下的兵打仗是怂点,但躲起来倒很快,也没谁肯冒出头去冲山上工事开枪还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