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不过打死了20多名鬼子,三八大盖却只缴获了9支,因为鬼子撤退的时候不光带走了被铁师傅机枪打伤和在山涧被炸伤的轻伤员,连这两处死掉鬼子和重伤员的枪都带走了,只是那9名冲过了原木工事雨又被蛮牛机枪压制的鬼子没办法了,最后他们是趴着被班长和小三在坡上像打靶一样打死的,所以他们的枪留下来了。
伪军除了在山脚被打死的连长和半山腰被炸伤的那十几个,其余全部留在了尖山村死了20多,伤了20多(还是跳下山涧保住了性命但摔断了手脚),他们的四十多支汉阳造也只有两千多发子弹,幸好还是尖头弹。
3
现在缴获的枪支弹药、鬼子的装具都堆在山神庙大殿中间,大伙都围着商量。
现在有了9支三八大盖,多了四十多支汉阳造,背嵬小队为步枪装备三八大盖还是汉阳造产生了分歧。
按说呢,三八大盖比汉阳造要好,枪长瞄准基线也更长,jīng准度也超过汉阳造,本来中正式与三八大盖不相上下,但中正式由于材料原因,质量时好时坏。
如果把汉阳造全部换成三八大盖,就涉及到两种子弹的问题,三八大盖是65毫米口径,两挺捷克式机枪和一支zh29半自动步枪是792口径。
最后还是小三拍板,暂时不换步枪,原因很简单:
一就是换成三八大盖,进行中远距离对射,我们也打不过鬼子,他们普遍枪法比咱们好。
二、我们的火力核心是两挺捷克轻机枪,用同一种子弹关键时候还能给机枪补子弹。(2)
这个事情确定下来后,小三就部署换装的事情,他毕竟跟宣营长学过几年正统的日军军事理论,直接下令:
所有新兵都要戴钢盔(3),我看上面都有伪装网,不要取下来,chā树枝树叶伪装特方便,嗯,铁师傅也要戴钢盔。
鬼子的防毒面具每人也要带上一个,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鬼子可没少用毒气,我们吃多少次亏了。
这九把工兵锹是好东西(98式步兵锹),宣营长讲过,那两个小圆孔是用来观察战场情况的,刚好对着眼珠子,另外它在近距离还可以用来砍杀,乘船过河时当船桨划。
石牛拿着一把工兵锹好奇的比划着,小三接过来倒举着示意给大家看:
有时候需要把头伸出去看的时候,就把工兵锹倒举着,通过那两个孔观察,远处打来的子弹是打不穿的,近处嘛,你冒头出去送死呀?
大伙哄堂大笑。
然后小三又拿起鬼子的三零式皮质弹药盒:这种弹药盒由两个前盒和一个后盒构成,每个前盒可以装30发子弹(6个桥夹),后盒容纳60发(12个桥夹)。三个弹药盒和刺刀套都是挂在皮带上的,两个前盒一左一右挂在前面,鬼子刺刀套一般挂在左边前盒后,因为左手抽出刺刀就好上到枪上,你们平时想挂那边随你自己,但是装成鬼子就必须挂左边。
宣营长教过,打起仗来,除非紧急,不然都先从腰后的大弹药盒取,打完再用前面的。
新兵原先的帆布弹袋都换成这个,用起来方便些。
鬼子的靴子(4)缴了二十多双,蛮牛班长说都是上等牛皮,我们每个人挑合脚的换上。
班长发话了:三,这靴子下面有二三十颗铁钉,又重走起来路来动静又大,不方便摸哨,我还是穿布鞋吧。
小三说:这靴子挺好,不容易坏,冬天穿靴子也暖和。布鞋跑几天山路就磨坏了,平时打仗不怕动静大,摸哨的时候就换布鞋上去就是。
班长想想也是,就点头同意了。
然后就是全部换用鬼子的饭盒和水壶。
然后就各自去找适合自己的装具和靴子,鬼子带的60多个罐头(每人3个)都交给周班长了。
等杨同宝带着他重新建立的尖山区小队过来时,大殿里只剩下挑剩的三十只汉阳造,子弹一粒都没有。
他一下子急了:只有枪没子弹怎么行,好歹也要分个两千吧。
小三笑眯眯的:30支枪哦,30支哦,我们背嵬小队全部加起来还没有这么多呢,全部给你们了。
杨同宝把他拉到后面去:什么全部给我们了,至少要交20支给军分区敌工部呢,你忘了,是敌工部负责直接指挥你们呢,缴获本来就要上交的。
小三道:你骗鬼哩,这30支枪,你自己肯定留下10支,县大队要刮走10支,最多10支给敌工部。
杨同宝知道小三懂路数,就降价:一千发子弹。不能再少了,一支枪才合三十发。你们每个都是一两百发,别以为我不知道。
小三最后还价:最多800发,我再把你原先用的那把驳壳枪给你,你交给敌工部,他们缺的是短枪,长枪给他们也只是转手交出去。
杨同宝说:好。那你还得给我20颗。
小三说:最多10颗,这次我们差不多用完了。你得让我们在你们区小队挑两个人。
杨同宝急忙说:那不成,区小队现在比你们人还少,十个都凑不齐。
最后就搬了30支汉阳造,1支驳壳枪,10颗走了。罐头也找周班长要了几个,说尝尝鲜。
后记:
(1)当时中国士兵来源:后方主要靠拉壮丁(绝大多数国军士兵来源,青年军是招募的)、吃军粮饱肚子(相当比例)、报仇(相当比例,尤其八路军和新四军善于用这个招募士兵),保家卫国(?这主要就是投奔延安的知识青年了,他们很少成为士兵)。
国军兵役法规定学生,老师,工人和公务员,可以不用服役,只要安心工作和学习就可以了。结果新兵全部是农民。抓壮丁的结果就是:新兵422479人因病死亡,598007壮丁和新兵逃亡,加上已经补充到军队的官兵,到队后逃亡80万陈诚在“8年抗战经过概要”一书中数据。即逃兵就有140万。
(2)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首先只能是先保机枪射击。如果机枪停了,靠栓动步枪打一发拉一下挡住冲锋是痴人说梦。
(3)90式钢盔,因1930年(神武纪年2590年)正式装备部队而得名。
(4)昭和五年式军靴(1930年),鞋底一般有26到39颗数目不等的铁钉,走起路来踢踏作响。日军铁蹄就是这样来的。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21章 .下山报复
1
新参军的四个新兵都给了二班,现在二班倒有8人,让蛮牛很是得意。
第二天,全队人都戴着钢盔(班长、小三、蛮牛、周班长四人是35钢盔,其余都是鬼子的90钢盔)集合训练,围着村子跑山的时候,那十二双布满铁钉的鬼子牛皮靴子踩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动静是够大的,班长觉得重是重了点,但不怕踩尖锐的石头了,也不伤脚,习惯了就好。
围着村子跑了几圈,就各自做事了:
蛮牛带着二班去组织训练,班长和周班长去山梁那里把鬼子扔下去的沙袋拖上来重新堆成工事,小三在陡坡上的原木工事那里修补,就是把顶上被炸飞的沙袋重新压在上面,他还打算在遮蔽部两边各挖一条堑壕,不挖直了,中间拐两下,这样就算鬼子掷弹筒打的落进堑壕里,也只能伤着那一小段的人。
矮的那截陡坡堆刺荆这次证明确实有效,但是鬼子已经知道了,下次再打尖山村的时候,如果要从那里上,或烧或砍,肯定会想办法,他决定在矮的陡坡那里还chā上削尖的树桩、堆满树枝树根什么的,总之绝不让鬼子能从那里上来。
现在村里人都在修被烧毁的房屋,暂时也抽不出人手帮背嵬小队,挖堑壕栽树桩这些事只能推后了。
铁师傅带着姜天宝在山涧对面的坡上去重新挖洞了,这次选的位置离坡顶近,先水平挖进去,然后掏个洞通到顶上,这样鬼子要是冲他们去,他们就可以从上面的洞子爬出来跑掉。
铁师傅和姜天宝也是后怕,上次要是鬼子用机枪把洞口压制住,派几个鬼子跑到洞口下面扔进来,两人肯定报销了。
2
蛮牛晚上吃饭时说,那个为自家房子被烧了要找鬼子报仇的杨隆祜,我们都叫他“羊倌”,大字不识却有门本事。他小时候跟爷爷上山放羊,后来跟他爹上山放羊,再后来自己上山放羊,二十三岁倒放了快二十年羊了,从小用石头打乱跑的羊,百发百中。我们上午用石头试过,真是指那打那。
第二天,小三他们拿了一颗教练弹,就是用一样的木柄,上面套个铁匠打的铁圈,重量大小与平常使用的巩式一模一样,这颗教练弹小三可是用三颗鬼子的九一式换的。
然后交给羊倌试,真是指哪扔到哪儿,羊倌心理素质还挺好,教他默数一二三再扔,他不慌不忙的每次都等三秒才投。
班长很高兴,说这小子真不错,以后就专门扔啦。
羊倌忙道:我也要挎枪。
小三说:要给你发枪的,咱们多的是枪。
班长说:这次不是缴了伪军一个排长的驳壳枪嘛,就给他发短枪,背两个伪军的包,一边四颗。蛮牛,你教会他打枪后专门让他练投弹,投远点。
蛮牛应一声:好勒。班长,这可是二班的人,您不能抢。
班长本来起心把羊倌划拉到一班去的,被蛮牛提前堵住,一脚就踢在蛮牛pì股上:你小子翅膀硬了,当班长就只顾着打自己的小算盘。一班只有四号人,你有八个人,是该给一班拨一个啥。
蛮牛揉着pì股嘿嘿笑:小三队长不是也算在一班里嘛,您有五个人呢。
3
休整了两天,山梁上的工事重新堆好,陡坡上的原木遮蔽部上的沙袋也重新堆了一层,山涧对面的洞子和逃生的洞也掏出来。小三就寻思着报复鬼子了。
第一次尖山村保卫战虽说大胜,但损失了3名战士,小三觉得吃了大亏,毕竟现在自己是队长,总共连上自己才12号人马,一下子折损了四分之一,岂不大恨!
小三从小就在国军最jīng锐的88师特务营混,跟的是最能打的王老虎,每天夜里跑后山练拳脚刀法,打小就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没事还想惹事呢,鬼子招惹他,还打死他的兵,他不报复才怪了。
晚上跟班长他们一商量,明天就出去找小鬼子麻烦,就去四人:小三、班长、蛮牛、铁师傅。
周班长带一挺机枪和8个新兵负责防守尖山村,顺带把遮蔽部两边挖堑壕。
第二天早上,小三就穿着一身鬼子军装,头戴鬼子90钢盔,脚穿昭和五年式军靴,背着一支三八大盖,柯尔特手枪放在全帆布式背囊里,只是军毯、携行帐篷、雨衣都没带,全装蛮牛的弹匣了。
蛮牛就没找到合身的伪军衣服,干脆穿以前的军装,戴上伪军的大沿帽,能蒙就蒙吧,反正也不是化装侦察,就是寻找时机偷袭鬼子伪军。
他还是先斜挎了驳壳枪,再穿上原先那套装具,两个30发弹匣chā在xiōng前,另外4个20发弹匣加枪上一个,带了160发子弹,小三背囊里还有8个弹匣160发。
那把硕大的杀猪刀还是挂在皮带上,没有挂袋。
班长则是穿上了伪军的衣服,把712驳壳枪左肩右肋挎好后,再背上小三的捷克步枪的装具(实际上就是机枪弹匣包),20发手枪弹匣就胡乱塞了七八个在两边衣服口袋里。
铁师傅才是一身标准的伪军打扮,只拿着自己的中正步枪。
真打起来,小三和班长是一组,班长用自己的712,小三换回zh29半自动步枪,三八大盖就是个摆设。
而铁师傅与蛮牛是一组,铁师傅负责当副射手,有情况时小三得先把背囊交给铁师傅背着,打起来先用背囊里的弹匣。
牛牛看着主人要出发,依依不舍的围着打转,想主人带着一起去,小三觉着牛牛还是没完全长大,就让周班长还是牵走了。
下山后,他们就直chā许家镇,在外面的树林里藏身,等天黑,本来小三的意思就是直接进镇,把上次跟踪货郎发现的便衣队端了,因为蛮牛太惹人注目了,恐怕进镇就会被发现,肯定先跟镇上的伪军干起来,只得作罢。
晚上就吃鬼子的牛肉罐头,蛮牛吃得干干净净,最后一抹嘴:好吃是好吃,就是分量太少了。
夜深了,四人起身绕过许家镇,往梅游县城方向摸过去,天亮前,找个小山丘的林子里躲起来,这里距离县城只有几里路,四人就安排一个人警戒,其余三人就lún流用工兵锹挖单兵掩体,防炮洞,挖好后就蜷缩在防炮洞里打盹。
抗战之老兵油子 第22章 .妖刀认主
1
藤原教定少佐是真真正正的藤原家族一脉,几百年前就是公卿,他刚从本土来到中国,分配到驻安徽滁州的独立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藤原敬二少将还以本家身份请他喝酒。
不过藤原教定少佐可是知道的,藤原敬二少将压根不是他们藤原一族,不过是在明治时代,因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个姓氏,有部份地区人改姓藤原,但这些人物与历史上真正的藤原氏无关,藤原少将就是这种情况。
藤原家在军界的人主要在陆军,一个中将,三个少将,藤原少佐都是熟悉的,因为算起来都是他的伯父叔父。
藤原少佐是学通讯的,这次他是到梅游县检查指导下面的通讯工作的组织实施,要说岩崎大队的通讯工作开展得不错,无论是许家镇还是乌由镇,有线通讯都建立起来了,各镇的伪军和便衣队都与县城的大队部和宪兵队随时能通话。
他早上决定到县城外去兜一圈,按说没有战争的话,藤原少佐还在京都写绯句呢,没错,藤原少佐实际上是一个文艺青年。他既多愁善感又崇尚武力,但身材瘦弱,枪法一般,他的父亲,京都的大地主原本不让他离开日本的,但一个月前突患脑溢血猝死,断气前只来得及说半句:书房那刀千万不能离开
后面的“日本列岛”没说出来就挂了。
藤原少佐原来就在驻京都的第16师团(1),父亲去世后,他去求伯父才调动到中国占领军的,他是冲着为天皇立军功而来,可是到了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第二次上海事变结束了,紧接着南京攻城也结束了。
他到了独立混成14旅团,居然还没有找到机会开枪呢。
早上吃过早餐后,他跟岩崎中佐说要下去看看几个镇的通讯线路情况,岩崎中佐建议他带一个分队(班)保护,他立即拒绝了。梅游县治安战形势大好,哪里需要保护?自己还带了两人,身为帝国军人居然沦为被保护对象,简直开玩笑嘛。
岩崎心里有苦说不出,这次他的一个小队在尖山村吃了大亏,他在上报战况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击溃支那政府军67师一个营说成是这个小队所为,因此有二十多人伤亡,上头也没有追究什么。
不过转念一想,尖山村的那个背嵬小队应该也吃了亏(今井中尉报告背嵬小队受创严重),不会这么快出来活动罢?
就同意了藤原少佐的请求。
藤原少佐就上了自己带来的那辆“97式陆王侧三lún摩托”左边的挎斗,两个士兵就骑上摩托奔许家镇方向驶去。
2
藤原少佐拄着自己的军刀坐在挎斗里,迎面吹来初春的风让他感到惬意。
他的军刀既不是九五式也不是九八式(2),而是自己从京都家中带来的,只是按照军队规矩挂上了佐官的刀绪(3),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红色混合绢丝。
藤原一直为自己家族这把珍藏数百年的妖刀传说而着迷,从小他就看见父亲用白布擦拭,但没有挥舞练习过,一直就是摆放在刀架上,从小他也知道了这把刀的古代传说:
村正是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居住在伊势桑名的一群著名锻刀工匠,前后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3、4人同时使用村正为刀铭,其中又以初代村正最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炼锻造工匠的后人弟子在民间的流传分支,它的继承者也是非常优秀的锻造匠。他们的作品上都有华丽的花纹装饰,而且都锋利无比。
这把刀是最早的村正左卫门尉用最好的玉钢所jīng制,左卫门尉是伊势桑名人,据说之前刀上还有“势州桑名住右卫门尉藤原村正”的长铭。
德川家多人被村正刀所杀后,德川家康断定:“村正刀是专门作祟德川家的妖物”,并下令毁弃所有村正刀。村正妖刀之名由此盛行,藤原家的村正宝刀也就去掉铭文方保存至今。
不过藤原父亲去世后,他在书房找到一幅绢上写的刀招,上面记载的是另外一回事。
左卫门尉本是日本第一刀匠冈崎五郎入道正宗正宗)的弟子,心术不正,又因正宗不传他炼刀的水温控制秘传而怀恨在心,就私下盗取此秘传来实作,被正宗发现后,一刀砍断了他的手腕,村正破门之后,便以打败正宗所铸之刀为目标,以此邪恶之心入刀,自此村正成为不祥的代名词。
村正铸刀成名后,传说中,曾经有人为了测试,看看村正和正宗这两把刀哪一把比较强,于是便将刀chā在一条小溪流,然后将叶子漂流至刀锋的位置,叶子在接触到村正刀锋的瞬间,就轻易地被划成两半,证明了村正的确是把好刀;而正宗也是一样,当叶子漂过去时,奇怪的事发生了,漂向正宗的叶子不仅没有被切成两半,反而看起来像是刻意偏掉了,于是又多测试几片叶子,完全都偏到远处,看起来像是不敢靠近一般。于是人们都说,正宗是一把比村正更为强韧的名刀,因为它的霸气居然厉害到连叶子都不敢靠近。
村正知晓此事后,为自己未能打败师父正宗而耿耿于怀,后来,他打破日本铸剑师的戒律,上门求铸造神剑“布都御魂”的无名老人合铸一刀。
此刀出炉,左卫门尉即无故被刀锋划伤,数日后即身亡,无名老人被炉火炙烤居然眼瞎,他从此不再铸刀,临终前,他招来子女讲:我眼瞎之时,恍惚间只见这刀杀死日本国人甚多,因此此刀决不能出日本列岛半步!此刀主要还是村正所铸,常人手持即可入魔,杀人不眨眼,如果持刀人本身的正气不足以震慑住此刀,还会反受其害,轻则断指,重则死于非命。
无名老人后人将此刀献给公卿藤原氏,并将无名老人所书之刀招附上。
因此此刀才无铭文,并非因德川家禁止村正妖刀而磨去的,所以此刀无名,也可算无主。藤原家收藏数百年,也从无一人用此刀见过血。
3
突然,藤原少佐的沉思被打断了,原来三lún摩托转过一个小山丘来了个急刹,是被倒在路当中的一棵树挡住去路,一个皇军曹长正带着一个伪军正在吃力想把树木移开。
“怎么回事?”
那曹长见少佐询问,啪的一个立正:少佐阁下,我们巡逻发现倒了一棵树,正在移开,马上就拖开了。
藤原说:水野、伊势谷,你们两个也下去帮忙。
两个士兵“嗨”的应了一声,就下去帮忙。他招手让曹长过来,这个曹长真是年轻得不像话,最多十八九岁吧。
“你是哪个部队的,是哪里人?”
曹长立马再次立正,然后微微低头大声回答”嗨!我是独立第十四旅团97大队的大久慎之助!是本州岛岐阜县人。
藤原奇怪的说:我是十四旅团司令部的,咦,十四旅团不都是九州岛的兵组成的吗?(4)
曹长没有回答而是快步向他走来,藤原觉察到了不对,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又钻出两个伪军冲着水野和伊势谷背后直扑过去。左边的伪军枪背在背后,空着手,右手似乎握拳在水野后心轻轻打了一下,水野就软软倒下,跟着背心就渗出鲜血来;而右边那个身形魁梧异常的大汉没有背长枪,只是挎着驳壳枪,他右手从腰后的刀鞘中拔出一把硕大的匕首,左手抓住伊势谷的脖子,右手狠狠捅进伊势谷的后腰,直至没柄,他相信刀尖一定从前面露出来了。彪形大汉拔出那匕首再次狠狠捅进去,这次是后背,从前心穿出来,似乎伊势谷前后的肋骨丝毫没有带来阻碍。藤原少佐相信伊势谷肯定已经死了,但这大汉居然再次拔出然后又一次捅进去,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兵刃在人体中穿刺带来的快感。
藤原手忙脚乱先想拔出腰间枪套里的南部手枪,又觉得拔刀更快,可是他的家传宝刀只是拔出半截,曹长的手肘已经重重打在他的右边太阳xué了。
曹长就是小三,他和铁师傅假装在把树移开,实际上这棵树就是他们砍倒摆在边上,看见藤原的三lún摩托车过来才移到路上挡住去路的,班长和蛮牛就用刀子结果了藤原带的两个士兵。
他们四个都不会骑摩托,鼓捣了好一会才推到路边一个水塘里。两具尸体和被打晕的藤原都被拖到山丘上的林子里。
小三把藤原的刀拿过来,抽出来一看,锋刃雪亮,不像看见的鬼子九四九五军刀那样弯曲,刀身稍直一些,刀尖不是圆滑的弧度,而是尖锐的折角,他把左手贴近锋刃,但不知道怎的大拇指就触到刀尖,一滴血就顺着刀身流下去,他身子突然感觉一阵凉意,打了个冷战,再看那滴血已经不见了,不知是滑落了还是渗进刀身去了,他摇摇头,觉得自己乱想,血怎么可能渗进刀身里去呢。
在阳光下举起刀再看,似乎隐隐泛着幽幽蓝光,刚才可是看着雪亮的。
藤原被蛮牛整醒,他死死盯着小三手中的村正妖刀,作为与这把刀相伴了四百多年的藤原家的后人,他感受到一丝微妙的变化。
他端正的跪好深深的鞠躬:请用此刀结束我的生命吧。
小三盯着他:请说说此刀的来历。
藤原说:此刀乃以铸造“妙法村正”妖刀著称的左兵门尉和铸造“布都御魂”的无名老人共同所铸,真正的噬主妖刀,铸造者一当即死在刀下,一致眼盲,我藤原家侍奉此刀四百年,也难免死于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