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黑田职高
“圣上,如今金国人大举进攻,正是用人之时,臣下作为枢密院同知,自当推选有用之人,为圣上分忧。”李回说道。
“哦!有用之人,你要推荐何人呀!”
“折彦质。”李回低下了头。
“折彦质?混蛋……”
赵构这个时候明显有些气的不轻,在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甚至身子有些颤抖,他上来直接一脚就将李回给踹翻了。
秦桧还真的是知道这么一个人,原因是因为他之前因为喜欢历史人物佘太君,所以特意查过他的家世,知道了大宋的折家军。
这折彦质,字仲古,别号介之,云中人,宋麟府折家第七代名将,文武兼备,父折可适和折可存,折可求是兄弟。
《宋史·折德扆传》记载折彦质七世祖折德扆屡立战功,曾经担任后周静难军节度使等职务,其女嫁与杨业,即《杨家将》传说和演义中著名的佘老太君。
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也是战功卓著,曾经担任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州、知镇戎军等职务,最后卒于知渭州(今甘肃平凉)任上。
折彦质的哥哥折彦野在徽宗时,官西染院使,为秦凤路第一副将,屡立战功。折家将可谓是宋朝的“西北长城”。
折彦质更是被誉为“振七世之家声,为折氏之冠冕。才兼文武,心存江山。广交游,所知多一时贤臣名士”。
在父亲知渭州时,折彦质于大观四年(1110年)以朝请郎的身份担任直秘阁参军事,开始了自己的军旅和宦海生涯。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擒辽主天祚帝,下燕京,围太原,直逼开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折彦质与种师道、姚平仲(这个家伙一战溃逃数百里,隐于山中数十年)、姚古等率军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与金兵血战。
六月朝廷以李纲为河东宣抚使、折彦质为勾当公事前往救援被金兵围困的太原,折彦质随制置副使谢潜自威胜军出兵,与金兵血战四天,最终因为金人增兵未能成功。但是他的将才得到朝廷认可,被擢升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
在与金兵的对峙中,他多次与金兵统完颜宗翰罕通信,表达自己想要和金国停战修好的愿望,他在书信中提到:“愿戒守兵之官,按兵不动,勿相侵扰,以俟盟誓之必成,和好之永结”。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四章牺牲品
折彦质绝不是投降派,而是希望罢兵息战有利于双方百姓,应该是有前瞻眼光的,这一点说起来和秦桧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十一月,朝廷要求折彦质极力保守平阳府及汾州一带,而平阳知府林积仁压根没有打算坚守,朝廷所差都统制刘锐也不肯用命,最终平阳府陷落,威胜、隆德、泽州相继失守,金人长驱南下,彦质以宣抚副使领兵十二万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共守黄河,但未及战斗宋师尽溃,折彦质因此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高宗即位后,赏功罚罪,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再被“责授散官,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安置”。
也就是说一直到现在,折彦质这一代将才还在海南呆着,不过折彦质本为将门之后,自身也极具将才,但是可惜在对金兵的战斗中却少有胜利,最终还被流贬海外,实在是可惜。
究其原因,是与宋朝朝廷的腐败和军队的软弱密不可分的,而且每一次他的身边都有一群猪队友,即便是军事天才也难以扭转根本局面,折彦质可谓是生不逢时。
李回因为之前曾经和折彦质共事过,而且非常清楚他的军事才能,所以这个时候才将他给提了出来,只是看样子现在赵构非常的生气。
“圣上,臣有话说。”秦桧这个时候拱手上前。
“哦,秦爱卿要说什么?”
“臣下认为折彦质将军可用。”
“什么?爱卿昏头了吗,你知道他是谁吗?”
“圣上,臣下曾经听闻折彦质在到达昌化军之后,他按照惯例给朝廷上谢表,如是说道:不知沧海之深,但见恩波之阔。说自己虽然不能领会宦海风波,但是对皇恩还是铭记在心的。”
“却有此事,但是……哎!”赵构叹了一口气,秦桧看到赵构竟然此时有些无奈的样子,这也让他对眼前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其实在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折家将,如果不是因为折可存的墓碑被发现,而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的话,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他这个人的存在。
折可存、折彦质都是北宋最大的名将世家之后,如果不是出了个折可求和折彦文这两个大叛徒,论功劳事迹,以及折家涌现出的能人,杨家将、种家将和他们还差的很远,如果单纯说为大宋作出的功绩的话,甚至连岳家军跟他们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折家将本来是鲜卑的后裔,前后延续了八代,近二百年,如算上五代以前,则历史更加悠久,堪称中国第一将门世家,佘太君之所以在天波杨府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声誉,和其家族辉煌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丈夫和儿子死了之后,折家对于杨家的帮助就更加显现出来了。
《折可适墓志铭》称,折氏“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这里所说的“后魏道武”,即两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的创始者鲜卑人拓跋珪。
《折嗣祚神道碑》也称,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孙也,世袭家声……”这里所说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后来改为元氏的拓跋宏。
由此可见,折氏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尽管这一家族汉化程度已经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视之,将官们也习称折氏统领的军队为“蕃兵”。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迹可考的折氏传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这位折氏先人,号太山公,在当地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
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
折家历史久远,折可存和折彦质都是功勋卓著之人,但折可求和他的儿子折彦文彻底投降了金国,折可求还差一点就当了伪齐的皇帝,只是因为最后他是完颜宗翰的人,加上他实在是有些拥兵自重,所以最后才被罢免提名,在完颜昌和完颜宗弼的干涉下改立了刘豫,同样状况的还有杨进。
赵构为什么如此不喜欢听到折彦质的名字,说白了也还是因为折可求的叛国投敌,所以使得他对于折家整个家族都记恨上了,因此才会有之前将折彦质发配到海南这样的行为。
历史上因为折彦质乃是抗金之人,所以被秦桧所憎恨,又加上赵构对于折家的不喜,因此一直被秦桧及其党羽所打压,一直到秦桧死之前都没有能够重新回到朝廷效力。
现在忽然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秦桧倒是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做些什么,毕竟这个人是南宋少有的能够打仗的文武双全之才,而且现在刚好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留在海南岛实在是太可惜了。
“圣上,臣下在金国时,亦曾听说过折将军的名号和议论。”
“折彦质?”赵构好奇的问道。
“是的,而且当时还是听完颜宗翰所说。”
“哦!完颜宗翰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完颜宗翰说他作战悍勇无畏,每战必冲锋在前,乃是让人敬佩的名将,同时又吝惜自己的士卒,关心治下的百姓,是难得的帅才。”
“但是在朕看来,这折彦质就是一个屡战屡败的废物。”
“圣上,臣下斗胆一问,这折将军为何屡战屡败?”秦桧忽然问道。
“这……朕不知,爱卿有何高见呢?”
“臣下认为折彦质将军之败并非因为其无能,而是因为他完全就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其他将领和士卒无能的牺牲品,是本来不应该打败仗的良将。”
“牺牲品是吗?”赵构眯起了自己的眼睛,看向秦桧的眼神都不好了。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五章圣上多虑了
“折将军每战必冲锋在前,其麾下数千人马皆骁勇善战,便是完颜宗翰也有些惧意。然折彦质保守平阳府及汾州,平阳知府林积仁没有打算坚守,朝廷所差都统制刘锐也不肯用命,金国大军还未至,此二人便已弃城而逃,最终平阳府陷落,威胜、隆德、泽州相继失守。
后金人长驱南下,折彦质领兵与李回李同知共守黄河,那一战更是可谓人祸,朝廷所派之士卒,尽皆对金国有着浓浓的惧意,未及战斗天师尽溃。
折彦质将军发配昌化军,所为者,无非以上两次大败,然其败在臣下看来,并非是因为折将军无能,而是无奈,而且作为现在大宋少有的帅才,将其放在流放之地实在是过于可惜了,还请圣上明察。”
秦桧刚刚说完,李回也将头磕在地上,并且大声禀告道:“圣上,折将军一门忠心守卫大宋边陲已有七代人,一百五十余年,就算是之前他确实打了败仗,但是仍然是其情可免呀!
正如秦尚书所言,守卫黄河之时,臣下亦在前线,金国人未至,十二万大军已经逃走了十万之众,这并非折将军之罪,折将军也是最后一个撤退的呀!圣上”
赵构对着李回看了一眼,又对着秦桧说道:“只是这折家现在已经大部分逃到了金国,如果我启用折彦质,此人到了前线之后,会不会也如他的叔叔一样叛逃到金国去呢?”
秦桧对着李回看了一眼,却发现李回有些犹豫,看来这个猪队友是说不出任何理由来了,既然这样,最后还是只能靠自己了。
“圣上多虑了。”秦桧笑着说道。
他之所以要多说这么一句,实际上也是因为现在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主意,首先掩饰自己的尴尬,与此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好好的想一想,到底要怎么说,应该如何去组织语言,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因此这几个字他说得非常的慢。
“多虑了,朕怎么就多虑了?这折可求可是分明就在金国呀!而且现在就在进攻我大宋的领土,这样的将门,还是我大宋的将门吗?”赵构质疑的问道。
“圣上,折可求这逆贼会叛变,却和折彦质将军没有任何的关系。”
“此话何讲?”
“陛下可知道,这折家实际上乃是胡人之后,故军中也一直称其所在之军队为蕃军。”
“爱卿说的不错,他们确实是胡人之后。”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度是非常有限的。”
秦桧怎么说了之后,李回非常的紧张,他生怕秦桧会继续说什么对折彦质不好的话来。
“哦!爱卿既然觉得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度非常的有限,为什么还说折彦质没有任何问题呢,爱卿的说法不是非常的矛盾吗?”
“但是臣下认为这么说并不矛盾,折家在府州已经有数年的历史,不管朝廷如何更换,折家就一直都在那里,为历朝历代守卫着边疆,实际上他们真正忠诚的是自己的家族,只要自己的家族还存在,至于效忠哪个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
“效忠的是自己的家族是吗?”
“然也,之前折可求投降与金国,是因为金国在他于前线抵抗金国进攻的时候,被金国的偏师将府州打了下来,并且以其父母和家人威胁其必须投降,所以他才投向了金国。
折彦质则不然,他的一家妻小全部都在南边永州,如果说身上对他不放心的话,大可以将他的一家妻小全部都扣押下来,作为朝廷人质便是了,想必他应该不敢乱动。
折彦质现在已经年方五十,如果说他逃到了金国,我们大可以将所有的人质全部处置掉,就算再让他在金国娶妻,他还能够得到自己的子嗣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是因此臣下才说他可以为朝廷所用。”
“原来如此。”
“而且圣上,其人在西北拥有着非常高的名望,中下级军官多有出自折家军的,如果他重新被启用的话,必然使得西北方向人心稳定,就算他不亲自前去,也可以使得当地的军队士气上焕然一新。
只要西北能够稳定了就会对,东面的战斗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他们就可以牵制更多的金国的军队,使得他们不能够东向、南向,到时候无论是张知州,韩将军,还是准备启用的两位统制使,他们需要面对的压力都会小很多,建康也将会变为相对比较安全的腹地。”秦桧继续说道。
当听到建康城会变成安全腹地的时候,赵构的脸色终于舒缓了一些,如果说折彦质真的可以起到这么大作用的,倒是可以提拔一下。
赵构深呼吸了一下,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之后,才转向看着依然跪在地上的李回:“李卿家,起来吧!”
“谢圣上。”
“折彦质的情况朕已经知晓了,现在正值朝廷危亡之际,用人之时,因此朕决定对其既往不咎,希望他能够好好的为朝廷效力。”
“圣上圣明,圣上圣明。”
“好了,今天的事情也挺多的,朕也乏了,两位卿家都先下去吧!”
“臣告退。”秦桧和李回对着赵构拱手见礼之后,有邵成章领着,离开了大内。
赵构之后干什么去了呢,虽说心中还是有些不安,不知道金国人会不会真的能够一直打到南边来,也不知道秦桧推荐的岳飞、王德两人,还有已经发配到昌化军的折彦质到底真的能不能够起到作用,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各个战线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加强,也可以让他暂时高枕无忧了。
他现在觉得秦桧真的不但是个福星,还是一个大大的人才,总能够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一定的心理安慰,不像之前的那些个大臣,总是叫的很凶,但是在互相之间构陷之外,却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想不出任何办法。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六章信州平定
不过就算是金国人打过来了,他自己的生活也还是要过的,而且听了那么多的话,他确实是觉得自己有些累了,一个年轻人最需要的就是要释放自己的活力,于是他找了三名宫女,去后面龙床上释放活力去了,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开枝散叶,多得到几个子嗣,就像他的父亲一样,能够有几十个孩子。
秦桧回到自己的府邸,这时候他得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的两位小夫人都已经怀孕了,真是不枉费他走之前对他们的特殊照顾。
秦桧之后的日子过得就相对比较无聊一些,除了需要非常关心信州的状况,还有最前方的状况之外,他似乎真的没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每过三天需要去进行一次早朝,他从来没有发过一次言,都只是在一旁冷眼看着其他人在朝堂上吵个不停,但是却又得不出任何的答案,这个时候就算是赵构都觉得非常的头疼。
不过这样的争吵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好处,那就是赵构终于已经厌烦了吕颐浩为首的主战派的一伙人。
基本上跟历史上同样的轨迹,到了5月份的时候,吕颐浩和朱胜非以及其党羽相继被发配到地方为官,这对于主战派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赵鼎,人家毕竟是皇亲国戚,就算是皇帝也不会轻易动他的,怎么样也算是皇家的人,就算赵构再傻,也会将自己的这个亲戚给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范宗尹成功的代吕颐浩为相,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同知枢密院李回,礼部尚书秦桧等人自然是跟着都沾了些光,只是暂时还没有体现出来罢了。
但要说起来,对主战派有真正多大的打击,实际上又谈不到,因为真正主战的那些朝廷的大将,都在各个地方为大宋,和金国在进行着艰苦的战斗。
首先是从信州传来的好消息,因为秦桧是前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当地百姓的政策,所以几乎参加叛乱的普通百姓,基本上又都倒向了朝廷一方,并且现在真的是对大宋感恩戴德,甚至十几万百姓联名,一起向大宋朝廷写了悔过书和保证书。
历史上所谓的万民伞,都没有真正的实现过像现在这样十多万人一起上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也使得赵构非常的有面子,毕竟怎么样说都是一件能够载入史册的事情,而后世所有人都会说是因为自己的仁德。
之后王念经眼见大势已去,带着自己的人马,想要向福建一带转移,但是一路上他的人马越来越少,到了最后他直接被自己的手下给杀掉,拿头向官府换了报酬。
在这个过程之中,官府几乎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将一场十余万人规模的叛乱给消除掉了,不得不说秦桧提出的设想,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说真正的需要调动官兵前去平定叛乱的话,最少也要出动数千人马,各种军费,还有粮食的消耗,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绝对会比官府所付出的税收的短期损失,要来得大得多。
一旦由军队进行平叛,不但会需要消耗掉非常多的钱,而且会打扰周边的百姓,甚至会出现杀良冒功这样的状况,之前刘光世可是不止一次做过这样的事情。
就算杀的都是所有参加叛乱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同样都是大宋的百姓,他们多死一个,也就代表着大宋的百姓少了一个。
现在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宋朝廷来说才是最好的,所有的没有什么反叛之心的百姓基本上都回归到了土地上,他们也都还是大宋的良民,会继续作为大宋的基础,为大宋提供粮食,钱财,还有兵员。
而且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之后,又有朝廷给他们拨下来的一些款项,还有优厚的政策,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这个地区都绝对不会再次出现叛乱了。
历史上的王念经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当时几乎将饶州和信州两地的百姓屠戮一空,城池和土地全部都被荒废,对当地的经济和生产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的。
短时间之内两地的损害,还不算是非常大的影响,真正的影响是,朝廷的残酷镇压,使得各地的百姓看到了自己之后生活的无助,也让他们知道,自己之后或许必须要面对非常惨痛的命运。
一次起义的镇压,不但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倒使得一些本来并不会起义的地方,百姓们为了一条活路,接连揭竿而起,反对大宋的统治,这就变成了一种完完全全的悖论了。
这种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几乎是从王念经起义开始,江西一带的各种起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到南宋灭亡的时候,每朝每代隔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会发生叛乱。
朝廷不断的对于农民起义进行围剿,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被朝廷官兵杀死的人,当地的百姓对于朝廷的憎恨就越来越深,从而陷入了一种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
秦桧通过相对比较温和的手段,使得百姓能够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而且是由国家作为担保,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而且也确实没有追究他们之前的责任,这使得百姓们对朝廷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加上青苗贷款的钱财,陆陆续续的由官府发放到位,使得百姓们能够在春耕结束之前,将所有没有种的耕地全部都给补种完成,这让他们真正的看到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百姓需要的东西真的是非常简单,他们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希望,自己能够活得下去的希望,就算是他们已经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须要去挖树皮,吃野菜,他们也是绝对愿意继续活着,而不是揭竿而起。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七章击退金国
百姓的生活过的再苦,但只要能够给予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会继续非常坚强的活下去,这恰恰是秦桧这一次给予他们的,最后又归功到朝廷和赵构身上的。
秦桧之所以会想出这些,实际上也和他所接触的教育有关,毕竟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百姓的力量,也才真正理解百姓的需求。
之后很快就从西北得来消息,进攻太原的娄室部再次被击败了,本来在太原就有一万守军,面对娄室部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大的压力。
问题是之后折可求带着五万人前来支援,这给太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就像之前秦桧曾经提到过的,折家在西北一带,拥有着无可匹敌的声望,折可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加上太原的守军之中,有许多也是原来折家军之中的军官出身,所以一时之间军心都有些不稳了。
好在这个时候张浚,刘锜带着麾下两万人马前来支援,稍后又有吴阶亲自带领四万大军前来,两边在人数上几乎已经拉到了同等的地步,只是金国一方在士卒的战斗力上更强一些,在士气上也占着一些优势。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得到了折彦质被朝廷重新启用,并且从海南拉回中原,准备到京西北路任职的消息,这马上给了原来西北军出身的人一些士气上的变化。
首先是太原城内的西北军的士卒们士气大振,因为折彦质是比折可求更加可以信赖的人,他能够重新被朝廷启用,说明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武将的作用了。
但同时这对于折可求来说,却是一个打击,自己的侄子回归军职,这使得自己这边的士气大为低落,之前折彦质才是西北军的翘楚,他这个叔叔都是要排在他的后面。
而且他带着的折家军,有一部分本来就是折彦质的麾下,这些人当时因为折彦质在外,无奈之下才随着他前去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