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黑田职高
在太原一方得到消息的当天晚上,张浚就命令麾下细作,将折彦质回归军队的消息散布了出去,是夜折可求虽说一直严加防范,但其大军后营仍然起火,甚至波及到了娄室部,
张浚于是下令所有大军一起出击,趁乱将金国打了个大败,只不过他们主要杀的都是娄室部的人马,折可求麾下有两万人降服。
之后张浚带着大军,一直追到同州,收复了诸多郡县,因为完颜宗弼有带军南下的可能性,才折返回来,不过这一战也打出了大宋的士气。
之后张浚上书赵构,言:折彦质之名便抵两万精兵。
东面完颜杲汇同聂渊的签军,向着京西北路而来,岳飞和王德均带着本部人马火速前来,面对紧张的局势,他们将各个地方的部队,又进行了一次收拢、挑选和整编。
就在金国人来之前,折彦质终于来到了前线,并且还带来了他亲自挑选出来的五千人马,这些可是从将近二十万大军之中,用十日时间挑选出来的。
金国人在进攻京西北路的时候,并不知道韩世忠已经带人向着他们的后方包抄而来,这一切都是他们互相之间联系好了的,就是为了让金国人进入一个口袋。
之后王德和岳飞两人守在今驻马店一带,折彦质带领少量人马躲在山中伺机偷袭,又有韩世忠从后偷袭,最后硬是在信阳一带联手将金国的八万大军给击败。
大名府是完颜宗辅的攻击目标,之前因为折可求的压力,所以王彦的大军几乎全部都压在大名府的西部。
当折可求前去太原相助娄室部的时候,王彦立刻带着自己的主力,向着冠县移动,只是让闻达和云天彪带领两千人马守卫在西面的山道。
完颜宗辅带着五万大军南下,军中不乏各种强力的攻城器械,王彦想尽了办法,才力保城门不失。
就在这个时候,刘豫再次组织起了一支五万人马,向着大名府而来,这个时候,如果闻达和云天彪得不到任何帮助的话,他们很难独自面对济南方向的敌人。
好在关键时刻,张叔夜派遣自己的长子张伯奋作为前军,带领八千前军,直接威胁济南,这使得刘豫不得不对自己的老巢有一些顾忌,不能够全力进攻大名府。
之后两边在大名府一线形成了对峙,已经击败了完颜杲但韩世忠立刻带着自己麾下的2万人马,前来大名府相助,就驻扎在冠县城外,与城内形成掎角之势。
在前方的战报,如雪花一般片片,飞到建康城内的时候,赵构终于放心了,几乎所有消息都是好消息,这在他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
龙颜大悦之下,参加了这一次大的战役的所有的将军,几乎都得到了提拔。
甚至折彦质的几个儿子都获得了武翼郎之类的武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安慰,不过折彦质立刻上表朝廷,诉说自己的感恩之情,并且表示自己会继续为朝廷效力,折家也还是之前的折家。
对于他的那些个表忠心的东西,赵构之前已经看过太多了,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只要真的能够起到作用,这才是他所看重的。不过既然别人已经表态了,自己不能够不做做样子,于是赵构赏赐了金百两,绢百匹。
岳飞、王德均封为从五位上游骑将军,从五位亲卫大夫,这两个人虽说官职小了一些,好歹现在也能够称得上是将军了,两人也分别从张叔夜和刘光世的手下独立了出来,并且成为了独立领军之人。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六月,江西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一次主要为虔州的几个农民,有陈颙、罗闲十、钟超、王彦、钟大牙、谢达、谢宝等领导的起义军,众十几万。其中又以陈颙率领的起义军规模最大,已经占领了云都,历史上更是先后攻占了江西云都、信丰、广东龙川、福建武平等县,一时之间朝野震惊。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八章虔州乱因
这个时候赵构又想起了秦桧,并且再次将他当作救火队员来使用,立刻将他派去了虔州,希望他能够再次通过上次的方式,将这一次的起义给平息下去。
刚刚过了一个月好日子不到的秦桧,只能够吩咐自己的两位小妻子注意自己的身体,又火急火燎的带着一些赵构拨付下来的护卫,向着虔州而去。
虔州位于赣南,赣南在南宋初期相对比较凋敝,包括虔州府(绍兴二十三年改赣州)和南安军,在行政上即为今江西省赣州市。
这个地方之所以会出现起义,实际上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因为当地的私贩,所谓私贩,就是在官府的许可范围之外贩卖,各种官府官营的东西。
这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贩运私盐,贩运私盐在虔州一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罗雄飞先生认为赣南私盐问题的产生是“食盐专卖政策和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的产物”。且赣南私盐和盐子狱随着南宋军事斗争和财政状况的演化而或缓或剧。
私贩在宋代赣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除私盐外还贩运其它的货物,赣南私贩的货物除了盐之外,还有牛、铜器、矾等,且除了在国内贩运外,赣南百姓还把货物贩运到了国外。
广盐是赣南百姓私贩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的私贩也是从贩运私盐开始,慢慢的因为地缘的关系,因为家族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的贩运的集团。
“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鬻、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之禁。”
出于盐课收入的考虑,除少数时期推行过广盐外,虔州主要属于淮盐区,也就是说在这一个地区,从官方的层面来讲,只允许卖当地生产的淮盐。
然淮盐产地到虔州路途遥远,经过长途贩运和层层盘剥,淮盐运到虔州后“鹵湿杂恶,轻不及斤,而价至四十七钱”。官盐不仅质次价高,而且供应也不及时,“人苦淡食”。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质优价廉的私盐,也就是南边的广盐,“岭南盗贩入虔,以斤半当一斤,纯白不杂,卖钱二十”。
与淮盐相比,广盐不但足量,而且在价格上便宜了一半还不止,质量还非常的好,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应该如何去选择,在那样一个年代,是不会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国家税收去出卖自己利益的。说白了这一还是跟南宋朝廷的统治力,有着直接分不开的关系。
同时在赣南地区贩运广盐也有地理之便,“虔州地连广南,而福建之汀州亦与虔接,虔盐弗善,汀故不产盐,二州民多盗贩广盐以射利”。
由于广盐比淮盐物美价廉,满足百姓的消费需求,所以虔民喜食广盐。宋人也意识到赣南私贩广盐问题的症结所在,指出“(虔州)官盐恶而价贵,盗盐善而价且下,故私贩日滋”。
宋代“广西雷、化等州,牛多且贱”,而赣南不盛产牛,而牛是百姓进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工具,故赣南百姓常携带当地产的小土布前往广西买牛,然后再贩牛回赣南出售。
据史料记载:“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农闲贩牛在宋代已经变成了赣南百姓的“一项季节性常规作业”,并且是长期性的作业。
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江西州县,多用私钱。旧钱百,重十一两;新钱百,重五两有奇。若毁旧钱千,以铅锡杂之,则可铸二千五百。是以赣、吉等州,比屋私铸。
”毁旧钱铸新钱可获厚利,在赣南形成比屋私铸的规模。不仅如此,赣南百姓还把铜钱铸成铜器贩卖,“以铜钱一百文足为率,变造成器物,十两卖钱仅一贯,获利至厚。”
在获利的刺激下,赣南“铸造铜器尤盛,销毁见(现)钱不可胜计”,同样也成为了一大财路。
矾也是私贩的内容之一。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惟漳州之东,去海甚迩,大山深阻,虽有采矾之利,而潮、梅、汀、赣四州之奸民聚焉,其魁杰者号大洞主、小洞主,土著与负贩者,皆盗贼也。”
赣南与广东往来便利,“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运至虔州而后水运”。在厚利的吸引下,这些货物亦可能是贩运的对象。
上面提到除了在国内贩运外,赣南百姓还可能把货物贩运到了国外。隆兴二年(1164)七月二十日,广西贺州知州秦籲上奏时称:“赣、吉、全、道、贺州及静江府居民,常往来南州等处,兴贩物货,其间多有打造兵器,出界货卖者。”
姜锡东先生在《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一书中提出:宋代私贩具有非法性与叛逆性、武装化与团伙化等特点,其中非法性和叛逆性是私贩的内在特性,而武装化与团伙化则是这一内在特性的外在表现和必然趋势。
赣南百姓大多是在农闲季节进行私贩活动。绍兴三年(1133),赵鼎在《乞下邻路防托虔寇奏》中称:“臣契勘虔、吉之民,素号顽狡,平日不事生产,至秋冬收成之后,即结集徒党出没侵掠。”
且私贩具有家族性。南宋文同在《屯田郎中阎君墓志铭》中写道:“虔州民私贸盐以自业,世世习抵冒,虽毒惩痛断,然不肯少悔者。”由于私贩广盐可得厚利,所以百姓私贸盐以自业,甚至出现了贩盐世家。这些贩盐世家大多是赣南的土豪,他们在当地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实力。
绍兴年间,时人在议论“虔民之性”时指出:“虔民之性,例皆凶悍。而听命于豪强之家,为之服役。平居则恃以衣食,为寇则假其资装。”淳熙年间,枢密院编修王质也提出:赣民“不畏天子之官吏,而畏乡里之豪强,是以不伏官吏之约束,而伏豪强之号令”。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三十九章知州薛弼的思路
同时,赣南土豪武装的战斗力强大,能够与官军抗衡。据《独醒杂志》记载:“李仲谦大有,新喻人,靖康初为赣守。京城戒严,即调赣卒勤王。诸郡以承平之久,士卒懵不知兵。及当调发,间有冠葛巾扶杖而行者,观者莫不窃笑。惟赣卒独勇锐,器械亦精明,仲谦号令整肃,师行秋毫无犯。”
南宋初期,曾任虔州知州的薛弼曾提出:“(虔州)有武夫周虎臣、陈敏者,丁壮各数百,皆能战,视官军可一当十。”
南宋杨万里在《朝奉刘先生行状》中写道:雩都县有孙氏、钟氏,“根结盘互,异时守令瞪视,莫敢枿其角牙”。
另据《宋史》记载:德祐元年(1275年),赣州知州文天祥在赣南招募义军勤王,“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正是因为赣南土豪在当地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实力,所以能够组织起大规模的私贩活动。在土豪的号召下,赣南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整村外出私贩的现象,“常以岁杪贩盐,空聚落往返”。
宋人往往称私贩者为“寇”、“盗”和“贼”。嘉祐六年(1061),赵抃任虔州知州,他在《知虔州到任谢上表》中写道:“惟兹赣川,控彼南粤,负贩常为群盗,不下一千馀人;疆畛最远他邦,动经八九百里。刑无虚日,俗未向风。”
赵抃认为赣南私贩严重,“负贩常为群盗”,造成了当地刑无虚日的繁杂局面。南宋楼鑰也提出:“汀、赣接境,岁晚辄百十为群,名曰贩负,实为剽掠。”赵抃和楼鑰的观点反映了宋人的普遍看法,但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他们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进行阐述的。
百姓私贩广盐冲击了食盐专卖,严重影响了江西盐课收入,私贩冲击了社会稳定。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每岁秋冬,田事才毕,恒数十百为群,持甲兵旗鼓,往来虔、汀、漳、潮、循、梅、惠、广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妇女,与巡捕吏卒斗格,至杀伤吏卒,则起为盗,依阻险要,捕不能得,或赦其罪招之。”
当遇到官府追剿、或财物损失时,私贩者极易由百姓沦为盗贼,危害社会稳定。这也是私贩者常被视为盗贼的原因所在。
一路上面秦桧已经知道了其中大概的原因,从建康城出来的时候,他还信心满满的拍胸脯,说自己可以解决这一次的问题,现在他的心中还是比较忐忑不安的,因为实际情况跟他想的有太大的差别。
不过有一点他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大部分参与叛乱的百姓,实际上还算是本性不坏,最多算是被邻里乡亲给蛊惑了,最后才被那些私贩集团给利用。
爆发的所有的起义,实际上都是这些私贩集团所带头发起来的,真正有罪过的也就是这些集团的首脑人物,如果这一次也同样希望能够比较简单的,将叛乱给平息下去,同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瓦解私贩集团周围的那些被蛊惑的普通百姓。
只要这些普通百姓能够离开叛乱,不如继续跟着那些私贩集团,仅仅只是以村落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私贩集团,至少很难继续的进行大规模的叛乱,到时候想要平叛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上次秦桧是去的信州,这次则是从饶州过隆昌府,向南过抚州,只不过他们之后是顺着向西南的方向到达乐安县城,又被迫走吉州,到达兴国县,最后才到达的虔州。
因为此时虔州东部的云都和信丰两县,已经完全落入了起义军之手,而瑞金一带也即将落入义军的手中,所以整个虔州的东部他是不能走的。
到了虔州之后,虔州知州的薛弼亲自迎接秦桧,并且主动开始和他讨论这一次的事情,这薛弼乃是政和年间的进士,本身也是有着一定的能力,才会派到这个地方来当知州的,并且他在这里从政数年,已经对此地的各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了,也对这一次叛乱的发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薛知州,你分析的很好,只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将叛乱给平息掉,只是不知道你对于平息这一次的叛乱有什么想法呢?”
“回秦尚书,下官其实数年之前就已经在,一直想着当地的事情,之前实际上只是在想一些表面的东西,直到知道了秦尚书在信州的做法之后,下官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幼稚,多少有了一些真正的想法。”
“说来听听。”
“诺,下官认为,百姓之所以谋反,还是受到了蛊惑,如果能够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不会继续参加叛乱了。”
“嗯,你的意思是,也如信州一样给予普通百姓好处是吗?”
“下官正有此意,只是其中也都有不同的地方。”
“哦!不同的地方。”
“信州之乱盖因为税收过重,百姓无法生活而起,这一次虔州的问题主要还是由私贩引起,所以想要真正的将叛乱给解决,而且平息之后所有可能会发生的叛乱,必须要将私贩的问题从根源上给解决,这就是和信州不同的地方。”薛弼说道。
“说的不错,如果不将私贩的问题解决,虔州不宁,淮南西路不宁矣,只是你觉得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不妨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一下。”
“秦尚书大才,下官不过萤火,便在这里出言,只是下官献丑,还希望秦尚书不要责怪。”
“无妨,说出来我们也算是互相补充。”
“诺,首先下官认为私贩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赣南地区民生凋敝,百姓在土地上进行营生,不足以养活他们自己,所以才会想办法去进行各种各样的私贩。另外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此地所使用的淮盐问题。”薛弼说道。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四十章解决问题的办法
“淮盐的问题?”秦桧疑惑的说道,这确实是他之前完全不知道的事情。
“淮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出产地离赣南地区实在是太远了,等运到这边来之后,因为沿途气候的原因,再好的淮盐也已经变得潮湿而微涩,而且加上运费之后即回昂贵,当地百姓不足以付起这样的费用,同时也不喜欢使用这样的劣盐。
至于其它物件的私贩,大多也还是以上两个原因的附加品,所以下官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是现在解决叛乱的的重中之重。
相对来说发展此地的民生相对比较容易,之前下官已经在想办法做一些微小的事情了,虽说薄有成绩,但是还没有特别显著的成效。
直到下官听说大人在信州所做的事情之后,下官非常认真的学习了其中的各种政策,以及最后所达到的效果,这让下官顿时茅塞顿开,也终于有了一些思路。
我等且不谈各种政策,在虔州是否能够同样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下关区发现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让百姓能够真正愿意安定的,在土地上生活,并且对大宋感恩戴德,才是大人想要达到的结果。
之前无论是谁来主政虔州,所想的仅仅只不过是要将所有的私贩问题给压制,或者说是在表面上压下来,从来没有深层次的想过,百姓为什么要去进行私贩,又或者是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去解决?
如果说真的能够让百姓过得非常的富足,谁又会想着去冒杀头的风险进行私贩呢,因为私贩一旦被官府被发现,是有可能会派兵对他们进行围剿的,毕竟是武装集团性质的私兵,这是大宋的朝廷所绝对不可能容许出现的。
首先要在此地进行田地开垦,不断的使得投靠在私贩集团之下的百姓,能够通过对田地的种植,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还要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大人对于开垦荒地的想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的方式。
虔州此地的混乱,秦尚书多有不知,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大多把控在大的地主和私贩集团的手中,普通百姓生活过得极为困苦,还必须要注重他们的土地,并且付出大量的钱财和收成。
等到私贩集团想要对朝廷进行叛乱的时候,这些普通百姓苦于自己没有土地,人身受到对方的控制,只能够为了生活,充当他们的助力,随着他们揭竿而起。
如果说能够允许在虔州也开垦新的土地,并且实施同样的减免税收的政策的话,我相信大部分的普通百姓都会非常乐意,顺从朝廷的安排,并且在山区之中进行自己土地的开发。
只是下官也有一点非常的担忧,因为在实施了新土地开垦的同时,虔州和信州又有不同的地方,这才是下官现在虽说已经想实施同样的政策,却一直没有执行的原因。”
“哦!是何原因使得薛知州如此捉襟见肘呢?”
“秦尚书,这虔州之地多为山区,适合耕种的土地极少,就算是将某些山地开垦出来,最后也很难进行粮食种植。”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晏子春秋》有言:“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然也。”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淮南区域,水土条件更适合柑橘的生长,我华夏先祖早就提倡因地制宜,农作物种植更是如此。
据我所知,赣南之地多为山地丘陵,少有那适合种植谷物的平地,而且此地的土地皆为红壤,红壤土质酸涩,只能够种植特定的作物,就算开垦出来种植水稻也不现实。”
“秦尚书所言不假,此处地形没有种植便立,而且土地确实乃是酸涩的红壤,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自古以来此地民生凋敝,实在是让下官有些苦恼呀!”
“其实知州无需苦恼,我刚刚也说过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意思就是根据每个地方土地和水文状况的不同,来安排农业生产事宜,红壤确实是不适合种植水稻,但是红壤也有自己的优势。”
“也就是说红壤有适合种植的作物是吗,下官实在是不知晓。”薛弼问道。
“没错,刚刚我们已经有提到过的橘子,还有西瓜、黄瓜、葡萄、桃子、杨梅、李子等等,只要能够找一二熟悉种植之人,这些农作物都是可以在山地上进行种植的。
除了这些之外,有一个作物极为适合在此地进行种植,那就是茶叶,文人喜茶喜酒,好的茶叶也自然是会受到很大的需求,此地适合种植茶叶,只要能成为规模,并且不断的进行改良和,炒制技术上的创新,相信也能成为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对了,如果说这里的茶叶能够真正的,大规模一直生产下去,到时候可以想办法向皇宫进行进贡,能够成为贡品,也就代表着这里的特产拥有着特别的特质,之后必然是能够卖得出价钱的。”
“原来是这样,秦尚书真的是天才,竟然知道如此多的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的官员不只是要懂得四书五经,同时还要懂得百姓的民生,要如何进行安排。
薛知州能够为百姓进行考虑,已经做到了第一步,同时你对农业生产也有自己的了解,这都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你也必须要有一些思维方面的转换。”
“思维转换?”
“就像这一次,在淮南地区确实不适合种植粮食,这都是因为土地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只有长江沿线,又或者是各个湖泊,平原周围的青灰色的土壤才适合于粮食种植。
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土壤并不是说真的就没用了,他也同样有着自己的用处,只要能够因地制宜,自然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下官受教了。”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四十一章真乃神人也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虽说这个地方,适合种植我上面说的那些红壤作物,但如果说有些地方确实很适合种植水稻,也不要矫枉过正。
另外,除了种植这些适合于红壤的作物之外,在各个山丘的中间,还分布着许多的溪流,这些溪流也都是可以使用起来。”
“溪流?”
“然也,溪流是很重要的农业助力,既然赣南一带多丘陵山地,同时该地雨水充沛,山间的各种小河溪流,自然是不会少,因地制宜的话,有资源自然是应该利用起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