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张小磊思考片刻后说道:“单纯的硬通货积累当然是有问题的。一个守财奴把成千上万的黄金白银埋在土里而不花费出去,最终还忘记存在什么地方了,就等于没有获得多少利益。只有他聚敛了足够的硬通货,导致其他地区地方的硬同货匮乏,再逐渐的花出去的时候,财富的作用才能最终体现。比如我们获得了价值几亿两白银的硬通货,如果直接用来在中央总督区内购买粮食,那它就只有这算几亿石粮价的财富。如果我们先把天竺、南洋等地的硬通货存量搞的和初唐差不多,那么久算在以后的使用中我们的这些黄金白银逐渐的购买力编制,也很有可能换得折合七八亿两甚至更多的财富。一方面自身积累大量财富,一方面让市场上的硬通货总数处于比较低,物价比较廉价的地步,才能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
“当然,这价值几亿两白银的硬通货也终归会有花完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就需要新的源源不断的硬通货补充进来。当补充过来的硬通货也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定规模的硬通货为基础发型理论上可以兑换硬通货的票据,也就是金票或者银票,这样一两银子就会能够当做二两或几两银子来用。或者说,现在我们也可以未雨绸缪的这样做。”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不断的提高国内经济和工商业的总量,更大的经济活动规模会带来更大的货币需求,这样物价才会不因为货币源源不断的注入而上涨。。。”张小磊没有接触过任何有关经济学的正经文章与著作,但了解的一些东西多了似乎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丝感悟。
似乎在整个十九世纪乃至更早时间内,虽然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繁荣发展,但是物价却没有像二战后新崛起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明显的通胀上涨,整个经济提升的体现是靠更多货币收入来体现。比如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猪肉价格上涨为原来的十倍,如果考虑住房医疗教育等其他一些增长太高的负担,则勉强可以估计为十五倍。但即便如此,城镇普通人纸面收入提高为原来一百倍的同时,城镇和工业就业群体的比例也提高了。70年代后期以后二十倍的发电量与经济规模也就这样体现了出来。张小磊也并不了解太多的金融知识和其中门道,但潜意识的感觉到这可能是全球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某些硬通货准备金不多的新兴经济提只能靠国家信用为货币背书的结果。
资本主义世界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就说明对于当代的社会管理来说,这种靠国家信用背书来发行货币的方式应该是有很大内在风险的。因为它在鼓励一种很简单的牟利方式和手段。因此张小磊并不打算让整个社会实现一定的进现代化程度之前就过早的。
在这个时候张小磊不由的再次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自己的有效执政周期如果与康乾一样长的话,经济和社会规模的总量乃至货币需求规模大致在什么层次?乾隆时代中国人口增长为原来一倍,张小磊感觉半个世纪以后的整个汉地民众规模也很可能达到那个程度。如果经济规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广前夕18世纪末英国的人均经济基础上再稍有提高,人均一千五百公斤成品粮、二十五石左右,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将会达到大致七八十亿石左右的规模,大概现有体量的十倍。硬通货的价值规模需求应该在折合二三十亿两白银左右的规模。这个规模的硬通货似乎现在看来规模有些大了,但并非不可能彻底获得。特别是在美洲这个金银矿产地能够有效开发之后。
当然,美洲的价值很可能也不仅仅在于此。想到这里,张小磊也突然开始想其上一次远征南洋的时候,有不少舰队失散了,也不知道有多少抵达到了新大陆。估计规模不会太多,能不能有效控制这个时代的印第安人张小磊心中是没底的。毕竟那个时候的新军力量火力配备似乎还有些不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排遣一个旅规模左右的新军再次展开针对新大陆的远征似乎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415章 以小制大
当北半球主要文明地带开始进入春季,新军和近卫军主力展开归航的时候,在新大陆最南端的一片寒冷的大岛上。则似乎进入了冬季寒冷的季节。
只不过这里不像四季分明的东方,夏天的时候也很少有让人能够感觉到温暖的时候,在冬季则少有降雪。一年四季都似乎如同深秋或初冬时节的江南一样,潮湿的空气伴随着江南冬天一般的气温,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刻骨的寒冷。
从最初一只总人数大概五十人左右的新军主力抵达到这里开始,先后一共有累计五艘船三百人规模的新军主力部队抵达到了这里。
在风暴中失散到新大陆一带的队伍大多最终选择在了南端落足。因为在很早的时候队伍接受教育的时候张小磊在教育材料中告诫过很多人。如果遇到拥有足够人口基数、生产力比较落后、内部矛盾不大、性格还比较易于打交道的当地人就应该尝试教育和消化。首先要用新的并且看起来有趣的生活方式拉拢其中的一部分人,并且以利益交换的方式让其中一部分人成为自身的仆从,并利用这一小部分人对外扩张从而建立起对大部分人的绝对权威,集中其足够就的资源来实现文明的进步。
很早的时候,张小磊曾经想过以福利主义善人的方式来吸收那些民众。然而后来想起现代社会下一些长期处于贫困中的落后土著,还是觉得未必妥当。尤其失散到新大陆或者只有人数很少的人来到新大陆的时候,原始时代以后紧接着的是奴隶社会。即便不好说典型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也是那种国野制和严格殖民管理下的社会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也只有比资本主义赤裸的多的奴隶制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这些习惯了“武德高地”和自由散漫文化的原始人变得“费拉不堪”,也只有“费拉不堪”的黔首才能谦虚的改造自己认真学习和工作为成为文明时代的新人诞生基本的条件。参考某些北方少数民族的成功经验,乃至一般管理上的经验。一个统治者或者一小撮统治者控制包括数百丁的一两千人口,大概一个牛录人,并让一个牛录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等人或精锐,一二十个牛录组成一个最小规模的小旗,参考斯巴达公民人口规模的几万人左右。然而再用这几万人左右的人口规模最终消化成几十万国野民众的超级方国。如果在广袤的新大陆上,那么奴隶的逃亡就会成为一个管理成本超高的问题,因为就算很少的人逃亡掉也并非没有机会生存下来,然而在这个四万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就完全不同了。至于让几千万印第安人的近现代化?张小磊想起了已经是“熟古代”的两宋以后的中原,都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也只能选择“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再造一个辉煌强大的印第安既有害也显然不符合正常的社会规律。
当然张小磊在很大程度上高估了失散出去的那些孩子们了,失散出去的船队并非是特意挑选并且有着特殊准备的人。虽然凭借海船上用于应急的渔网、一些修补船只的铁锤和少量备用铁器打造出的简单工具,但仅仅五十个人能够带来的资源和有用技术收买岛上那些几千人或者上万人的大型部落联盟基本上是痴人说梦。大型部落联盟甚至是民族的雏形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首领往往是一群平均智商七八十层次的人中选拔出来的正常者,还往往有丰富的人际经验。虽然对队伍表现出来的技术和装备很感兴趣,但很显然不打算为了这种好处来实行船员们所希望的“体制改革”或者说臣服于自身。队伍也曾经尝试过武力威慑,并且同岛上的联军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冲突。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或者说那些根本没有经历过多少民族竞争岛上的原始人如红河谷时代的藏人一样重视信义的问题。把决战的地点选择在有利于船上的炮火发挥火力的地方,并利用船上的霰弹和火药准备了炮石雷,一次作战就杀伤了数百名当地土著武装,击溃了岛上最大民族云集起来的几千人的武装力量,震动全岛。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火地岛上的当地人并没有因为这种性质的败仗而吓的打算臣服和投降。很显然:新石器时代的精英阶层跟古代后期汉人社会中的富贵阶层比起来根本似乎就是两种生物,完全不知道畏惧的选择抵抗到底、敌对到底,这让之后的整个新军后续来到岛上的队伍同这个岛上的主体民族打交道的时候都开始遇到了巨大的问题。
最终首先登陆到岛上的孩子们只能选择利用手上很有限的资源拉拢一些总人口不过数百人的小型民族,一艘船上的孩子们掌握武力资源和经济能力对包括男女老幼在内大概不过六七百人口左右的贫困地区边缘地带的小型民族当然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力。别的不说,孩子们简单建筑起来的半埋式建筑、很简单的炉具都领先这些火地岛上的落后部落很多,光明和温暖带来的诱惑和效果是致命的。在依靠队伍协助下的抢掠让这火地岛上的一个小型部落拥有了吃穿住完全不愁的条件之后。孩子们就尝试着教授岛上的当地土著汉语拼音文字还有一些简单的口语。
这里的民众身材普遍很高大,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往往堪比现代欧美一般,然而智力发展却显然有些问题。尤其是数百人的小型部落往往挑选不出什么聪明人的时候,不过当几年的时间过去之后,整个部落内的多数男女老幼也都到了能够与官兵们进行简单交流的程度了。随着其他一些失散的船只云集到火地岛上三百人上下的人手和兵力,终究带来了控制能力上质的不同。至新朝七年的时候,新军控制了整个火地岛上至少四个人口相对比较少的部落,包括五百庄丁在内的两千人口。
明初第一豪强 第416章 火地岛攻略
通过之前的交锋,新军虽然同这火地岛上总人口规模多达几万人左右的“主体民族”关系闹的很僵。并且其他几个比较彪悍大概几千人口左右的“少数民族”往往对这些表现出太大企图心的外来人也没有什么好印象。但那些过去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却完成过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五百人左右的队伍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变得令行禁止、拥有了正规的旗号和战鼓、拥有了从三才组到都队的完善建制。完成了从“乌合之众”到‘建制军队’的第一部。
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不少这几年的时间里,岛上的新军队伍花费不少脑筋新制出来的手推车,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托那些简陋的人力车、担架盾构成基本的防御工事。在运用弓箭的方法上也学会了用专门的扳指去拉弓。虽然新军中没有人懂得复合弓的制造技艺,但是在“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正确指导思想下,至少装备了斗力达到六斗猎弓水平的长弓。并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内少进行专门的训练。整个队伍所用的长矛也达到额合适的长度。
虽然仍然磨尖了的黑曜石为主的装备,还有那些黑曜石矛尖的长矛与标枪。但很显然同岛上其他比玛雅人印加人落后的多的新石器时代的对手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也让整个队伍有了在岛上展开“征服战争”的信心。
经过不少次冲突,岛上的几个大族们对于外来的那些神秘人已经多少有了不少的畏惧。特别是对方能够随时的制造如同天雷一般的恐怖弹雨,并且拥有一些不知什么材料制成的尖锐兵器和铠甲的情况下。可是对于那些“假洋鬼子部落”绝大多数人就完全不放在眼里了。
在大族中的那些聪明上层来看:就算那些只能在边缘之地找食吃的废柴部落们几年的时间内有了不小的变化,充其量提高到各部拥有不少真正勇士的精锐主力的层次上已经就是极限了。这些不知死活的“假洋鬼子”竟然敢在没有那些洋人没有提供掩护的情况下主动展开讨伐?那真是自找没趣了。
虽然同新军主力有了不少交道,但很显然这火地岛上的新石器时代的部落们显然没有学会什么三十六计、临阵安排和指挥之类的智慧。
更习惯的是“约战”,因为如果进行无下限战或无规矩的“超限战”,那么这个时代岛上冲突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谁也不好过。连正常的劳动外出都无法进行了。至于“预备队”之类的概念,古典时代的西方在这方面落后东方。这火地岛上当然就更别提。
没有什么像样的队形,也不讲究什么阵型宽度包抄攻击之类的概念。在岛上人们的概念中,甚至队形越密集才越是能够在进攻中避免标枪或其他投掷兵器带来的伤害,因为这些投掷兵器往往会因为时机的问题落到队伍的后面。
专门的盾牌也没有,因为这个时代的投射兵很显然和文明早期时代的古埃及古波斯之流都相去甚远。加厚的兽皮都能够有效的低档弓箭,而如果是投石索之类的攻击,那什么盾牌也都没有用。
因此岛上的其余各族这一次集中起来的五千人左右的兵力,几乎是聚集在方圆不过五十步左右的范围内,从投矛发射器的距离之外就如同潮水一般蜂拥而至的冲了过来。
就在云集起来的敌众刚刚展开冲击的时候,接连不断的重箭飞过了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准确的落在了人群之中,几乎每一支箭都像是最精锐的投矛器勇士投射出来的火力一样,几乎在短短接连不断的三轮箭雨之下,整个进攻中的敌群就在上千支重箭的打击之下倒下了二百多人,那些重箭的杀伤力似乎同以往完全不同,甚至在没有穿透皮甲的情况下都能靠沉重的钝击让人在很长时间内还不过气来。
当然,这点儿伤亡损失对于几千人聚集在一起的联军来说似乎完全没有形成多少威慑和影响,勇敢而不畏惧死亡的人们接着冲到了大概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放箭和投石,密集如雨一般的石头和箭支却绝大多数都被车盾所抵挡下来。可是依托车辆上携带的早就准备好的标枪,仅仅不过几百人的人手就投出了令人恐怖的标枪火力。这标枪不是投几次就完事了。而是可以源源不断的投过来,还往往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杀伤力。短促的交战中几百人接连不断投射出去的五千多支轻标枪再次在密集的人群中至少杀伤了五百多人,整个敌军的前阵在这个时候都有些稀疏起来。
“是时候了吧?这个时候我们要不要展开火力?”伪装成当地人的几名新军军官说道,
“看样子局面应该不会太危险了。我们这一次不要插手。如果他们不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岛上的其他部族的话,恐怕也不能真正的服众和建立心理上的优势。”
就这样,在投掷玩携带在车上的标枪后,整个车阵在旗鼓的指挥之下展开了包抄行动,企图让多多少少已经失去了一些秩序的敌群彻底歼灭在这野外。
如果双方都是文明时代的武装,哪怕是宗族械斗,歼灭战是很难达成的,一方如果打算要跑的话,另一方没有骑兵的情况下几乎无法收获所有的战果。
可问题就在于这原始文明时代的“武德高地民族”似乎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后退和溃逃的打算,而是继续向前混乱的蜂拥过来,甚至一些人因为踩踏而死也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准备好长矛,正面抵御住他们的进攻!”新军一方的部落联军当然也不是没有“原始勇武”的废柴,尤其是在经过了几年的训练之后这个时候也明白应该如何做,虽然兵力上依旧处于明显的劣势,却依靠车盾的帮助和明显比对手长的多的长矛有效的抵御住了那人浪一般的冲击。当长矛的矛头似乎有些废掉的情况下就重新准备好车上的标枪展开了距离上的肉搏和攻击。
明初第一豪强 第417章 清洗
投射装备水平还没有达到铁器时代标准、又有很多可以轻易获取的亚寒带水生动物皮囊的情况下,最终的决战终究还是要通过近战来结束,而不是新军官兵们想象中的那样依靠新式的弓箭在远处就可以决出胜负。这个时代的火地岛土著们的勇武和伤亡承受力也多少有点儿让人大开眼界。不过想起来似乎也并没有多不符合逻辑。寒冷与相对贫瘠的地方,民风本来就容易强于那些生存环境优越的地方。特别是这些习惯了在江南冬季的温度和湿度之下经常赤身裸体的人们来说。
如果说远古时代的军事体系和古典时代的军事体系有什么比较大的差异,那就是有训练和无训练、有组织与阵型与无组织与阵型之间的区别了。几年并不算太繁重而且有相对充足食物保障的训练可以将力量提高为原来的两倍、有效运用兵器的射程强出一倍。技能上的命中率相比那些拥有不少战斗经验的人都能强出数倍。这些优势再加上组织与战术乃至肉搏前的打击和杀伤终于带来了巨大的作用。
本就遭受过不少投射伤亡的火地岛主体民族联军再次遭遇到上千人的伤亡损失之后再也承受不住了,终于停止了疯狂的进攻。新军所属的岛上小民族联合队伍也在这一次“决战”中遭受了四五十人的战斗减员,还有数十人的轻伤挂彩。
因为死伤比较严重,而且那些强悍的火地岛联军竟然在遭受了四成左右的伤亡损失之后还似乎没有溃散,只是在不远的地方重新整队,因此队伍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起贸然的攻击,只是再次推动着车阵缓缓向前,向着对方似乎前来囤放给养的地方逼近而去。
曾经很多在崇明岛教习所研讨和学习过的孩子们都不太真正理解为什么古代以来那么多的人和势力要进行所谓的“主力会战”,游击不好么?守城不好么?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似乎也多少有了些领悟。人与人是需要相互监督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勇气的,即便对于不缺乏战争主动性的对手,在此时代的技术条件下也依然是聚集起来的人才会大幅度的增加战斗效率。而分散会让人孤立,这还不说落后通信的条件下分散起来的队伍很容易让对手各个击破。守城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个优势。如果防守的优势太大或许就会形成类似中世纪欧洲乃至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某种格局,但如果攻守双方的死伤承受力并不是很大,那么进攻一方就可以通过俘虏占纯损失比方面的便宜建立更大的优势,或者通过围困和遏制对手劳动的方式让对方限于经济上的破产了。
还并不懂得应该如何进行战争的火地岛主体力量在这个时候本来打算死保携带过来囤积起来的给养,可是在长弓重箭与进攻的联合压力之下却最终不得不每个人只携带了能够随身携带的给养之后逃离而去,还留下了集中过来的不少带不走的给养。
在没有马匹的情况下,在这个面积并不算小的地方追剿和搜剿残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这个时代的居民并不是农业或农牧业时代的居民。依靠海上的优势在火地岛水道上进行封锁围猎再加上对重要猎场的扫荡和控制很显然就能给岛上的对手们以巨大的压力了。
会战失败的消息在并不算太久之后就穿到了各部,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些被放回来的前来放风的俘虏们。
可是新军方面提出的条件似乎还是有些让岛上的主体民族难以接受,不过这一次会战带来的效果却是一些几千人规模左右的民族也最终选择了臣服和接受新军新朝实力的安排。
就这样,经过几年左右的时间,岛上原本的主体土著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之下减少到两万五千人左右的规模,二三百集中到岛上到新军直接可以控制的人口则达到了万人上下的规模,扩充出来的新式在编力量也达到了千人左右的规模。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勇亲自率领的总人数七千人左右的船队来到了在整个新大陆上最容易沿岸辨认的火地岛,一下就彻底改变了整个岛上的力量对比。
这数千人当然不是数年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遗散到这里的新军船员们,完全是有备而来。而且数千人左右的人口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对当地所需要民族的直接消化了,更别说在新大陆确认之后本土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移民。
因此直接简单粗暴的行动迅速实战开来,针对火地岛”杀男霸女“般的突袭行动迅速的展开了。数千人的兵力让几乎是在短短数日内的时间,整个火地岛上的原有主体民族就只剩下数千女童和几千女人还有一些男婴为主的年龄结构了。
张勇本来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了解到岛上的土著居民顽固程度,似乎有些理解了圣主口中未来的西方人为什么会一方面能够和新大陆上的当地土著充分融合,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当地人口的灭绝。甚至要从非洲大陆进口劳动力来搞经济了。然而张勇相信,通过直接移民消化的问题也应该能够实现对当地人所需要和期望的目标了。
在摆平了火地岛之后,针对中美洲的军事行动准备很快就开始了。拥有了不少人力兵力还有船队之后,这样的行动也不会面临以前那样人手不足的局面。几十艘船队组成的五千人左右的远征兵力大概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就逼近到了之前逃到岛上的新军官兵确定下来的海岸附近。毕竟对于拥有船只的失散者来说,这几年的时间也不是只在火地岛上同当地土著打交道,也展开过不少远征侦查。了解到这个时代印第安人的特点之后,远征部队也打算翻版旧例,首先是直接派遣军队逼近到了刚刚建国不久的阿磁特克人都成不远的地方,并通过武装冲突中一些比较聪明的俘虏表达了求战的意思。
明初第一豪强 第418章 阿磁特克与印加
中美洲一代的文明当然要比火地岛进步的多。整个美洲虽然拥有着广袤的地方,但是因为很多地方都是没有开发过的森林。不论温带还是热带,森林里的蚊虫蛇虫乃至各种猛兽都长期以来是让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的生活难处。即便在农业时代已经非常成熟的东方,端午节很大程度上都是恶日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就这样,农业的发展和对新生活条件的要求让印第安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了中美乃至南美西北方向的少数山区内的平原之中。
几百年来的交战和混战,让这里的人们学会了战争的有效组织乃至残酷的对待对手。王朝早期的阿磁特克人似乎还没有一二百年之后遇到西方人时候那样昏庸,在面临外来入侵的敌军赤裸裸的威胁之后还是在第一时间在都城一带集结起了超过十万人的军队准备决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