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按照自己的估计,这个时代的天竺应该也有亿万左右的人口,而且应该相对比较集中在恒河流域。哪怕仅仅是每年提供折合亿石左右粮价的产出,那也能够解决很多燃眉之急了。
在近期大致的战略方向相对明确下来的时候,张小磊也就不再对出征本身有太多的犹豫,开始打算汇总起有关战备的一些事情来。当然,尽管张小磊并不是把机密看的有多重要,也觉得在这样的会上谈论这些有些不合适。
关于远征东瀛的战备情况的汇总,当然是在以水师军官、近卫军军官,还有崇明岛上工匠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会议上提及。张小磊还亲自进行了不少的备战检查。
同上一轮正月攻势前后相比,大半年的战备让近卫军内随时可用的十斤钢膛霰弹铳增加到十二万左右的规模,一万五千名孩子平均每人都至少拥有八支随时随地可以填装好弹药的火力等待发射。同时之前的不少经验还证明即便拥有足够的野战火力,爆破装置和器材仍然是需要的。在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近卫军彻底实现轻型马骡马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驮载也有了携带足够火力的同时让基层官兵可以有必要防护的空间。
而新军主力部队似然不像以前那样是武装的重点了,但是可以动用的野战力量在炮火上也多少有所增强,二十个军左右的野战主力,十人左右的野战力量已经开始拥有了两千门上下的轻炮,虽然无法钢膛化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包钢化。
另外一个多少有些让张小磊犹豫的,就是是否要主力部队全军出征东瀛了。在这个时代,航海技术虽然有了不错的发展,并且在自己人力螺旋桨的技术金手指下还有很大程度上的增强。可是赶上霉运的可能性依旧是存在。以此时新朝政权的国内基础,如果能战的主力部队全部葬送的话,那还真说不准是否能够有效保持政权的稳定了。
就这样,张小磊最终还是决定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主力部队做为维持国内政权稳定的筹码。完全实现轻型骡马化的一万左右近卫军主力、部分实现骡马化的六万新军主力部队,一共七万人与两三万匹吗成为渡海征讨东瀛的核心力量。
与之相对应的,船只改装的情况和进度也多少让张小磊满意。毕竟这个时代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大一统的元朝,持续下来的汉族南方政权还是在军事与海贸的压力下有了不错的海上船只基础。能够出海的船只也确实有条件携带十数万人手、或者七万人左右的兵力外加上两三万马匹渡海远征。
在经历过不少携带马匹跨海远征的战例之后,这一次张小磊并不打算太过冒险。跨海征东瀛的路线大致仍然类似另一位面的历史上元朝征日的大致路线。首先在高丽南部完成集结,之后再同时登陆九州、本州、四国等地的心腹平原地带。利用自身在战斗力上的优势就像远征高丽或者扫荡辽东那样以最快的速度给对手最大限度的损失从而真正的慑服对手。并不将战事拖延太长的时间。
让张小磊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大军出征准备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兵力集结阶段的时候,一向远离中原因此对中原的事态似乎并不怎样关心的东瀛南北双方竟然在这个时候派出了使者前来访问。这似乎完全不符合东瀛上的势力一贯作风?
不过想一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历史上的东瀛当然有资本对中原王朝不屑一顾,没有武力金手指的情况下,真正可以有效组织并拥有必要战斗力的军队,中原王朝其实并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就算在强势的时候也会被北方少数民族牵制了大部分力量的情况下,真正能用于威慑海外的力量实不足一提。可是经过大半年之前那场席卷海内外的风暴般的行动之后,周边对于这个崭新王朝的认知也变得根本不同了。
“还是见一见吧!”张小磊最终说道。
就这样,在宫府外面一处临时设立的军营之内,张小磊还是见了那些按照规矩接受了检查的东瀛南北方前来的使者。而且为了让对方能够畅所欲言,还是选择了分批接见的方式。
“新朝皇帝陛下,这一次前来朝贡,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不知道可还算满意?”
“不满意。”张小磊此时很自然的直言不讳的说道。并且继续直言道:“我要的,是整个东瀛之地,之民。。。”





明初第一豪强 第267章 征日
张小磊的话瞬间让气氛沉默了许久。对新朝并不是十分了解的东瀛南朝使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愣住了,没有想到会这么直接。
不过毕竟前来执行这种任务的人都是智商相对突出者,很快这些使者就有一种感觉:这恐怕是一种漫天要价的手段而已。东瀛诸岛人口千万,理论上可以全民皆兵,哪里是那同草原人上千年来有来有往的汉人王朝可以有余力轻易征服的?不过感觉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亲自唱红脸有些不合适,就通过沉默暗示身边的副使先发言。
“日出之国是天照大神保佑的神国,当年蒙古人。。。”这时候前来的那名南朝副使不卑不亢似乎颇有气节的用还算标准的应天官话不用翻译的直言道,似乎是一种示威。
然而张小磊却没有打算坦诚的做君子的打算,直接打算了那位副使的发言:“北元那些人去年的时候我们就见识过了。你们的水平,去年我也见识过了。当年蒙古人的船队不是在靠岸之初就遭遇神风的吧?是攻坚战斗力表现的太垃圾才遭遇神风。当初我军尚小的时候远征三岛,怎么不见神风来帮忙呢?”张小磊的口气缓和下来但语言本身却并不怎么软弱的笑道:“况且,如果我军征日的时候因为神风失败,那不是让大陆上的后来者对于入侵东瀛更为畏惧了么?对你们千载万世的安全有利的机会,怎么你们还不高兴了?”
在这个时候东瀛南朝使臣才试探性的说道:“新朝圣主拥有三千万户臣民,人口、田产,均十倍东瀛不止。因何要对我东瀛列岛虎视?除了遇到百万抵抗之众和一些贫瘠愚昧的百姓之外又能有什么好处?”见到张小磊没有阻止自己的发言,这位时辰接着补充道:“天朝上国物产丰富,要想获得必要的利益,直接用以货易货的手段就可以获得,何故。。。”
张小磊接着笑道:“你们就不要过于自谦了。东瀛诸地的百姓哪儿有你们说的这样差?正因为我中华自古以来是个大国,因此人口太多基层管理不利,工匠地位低下。你们东瀛人的服从精神、工匠精神发掘潜力我看应该远远超过我们嘛。在中华全国之地我们多收一分税,基层就有可能承受五分负担。组织力是有疆界的,只有把盘剥收税的地方缩小到几千万人口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国内,很多基层在宗族关系上盘根错节,要避免腐败浪费成本很困难。但如果是统治殖民你们,那就完全不同了嘛。。。”
“新朝皇帝陛下就不怕我东瀛千万民众。。。”这时候,那个唱红脸的副使又爆发般的说道,恰到好处的被主使礼节性的制止了。
张小磊听到这话接着笑道:“是啊,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朝在国内收税太给民众的负担太重,一伙小团伙就能在本族群体中不断发展壮大,消化官军为己所用,而统治你们就没有这个顾虑。。。”
“我东瀛地瘠民贫。。。”
“你们下去吧!不用再自谦了。如果你们人口以后再翻一倍,那还真是地瘠民贫。现在还没那么严重。如果人在勤劳一些,男人们干活去而不是用于备战,还是能有很大发展的。。。至于你们所说的天竺、爪哇等国。那或许也会是我新朝以后的目标。但是现在?你们知道在南方暑热地方穿铁甲的感觉么?你们知道那些地方的蚊子和瘴气疾病有多厉害么?哪如你们东瀛三千里如画江山四处沿海温和湿润啊。。。”
“新朝皇帝陛下。。。”
“好了,不用再多说了。仿高丽例子。我虽然不介意在这里有什么说什么,直言不讳。没有很多城府和弯弯绕,不过让你们就这么回去了,多少还是会给以后远征的大军带来一些麻烦。哪怕我军遭受两千死伤变成两千两百死伤,那也是鲜血和人命不是?”
这个时候,那些东瀛前来的使者才真正的感觉到这位新朝圣主的狂妄。居然仅仅只打算付出两千死伤的代价就占领和统治上千万人口的东瀛?当然这个时候日本的精英阶层在兵事上并不算太过外行。一个骄傲狂妄的人这样认为也有可能,毕竟不清楚野战会战与统治外族的区别。。。
就这样,张小磊仅仅是毫无顾忌的同前来的东瀛南北朝时辰敞开心扉的坦言了一翻就将这些人全部软禁起来。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远征准备之中。这种准备在特意的安排下还有意让本身受到控制的南北朝诸多来使观看。
“我东瀛又一次考验来临了。这一次天照大神还会像以前那样幸运的眷顾么?”亲自负责使团的南朝使臣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叹道。
“也不必太过担心,同近百年之前相比。如今的东瀛也不是那个年代在大规模兵事上刚刚懵懂的时代了。相信我们的武士和国民一定可以感动上苍。”那些大船虽然看起来甚为可怖,可是武将世家一些独特的经验还是让在押送下观看的东瀛使臣大致对这一次新朝出兵规模有个大致的了解。似乎六七万左右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年龄并不是很大的孩子,也算不上是什么太大的挑战?”
同与新朝接壤,也遭受过陆上大规模入侵的高丽不同,此时的东瀛南北朝双方虽然感觉到了一丝不好的氛围,特别是在高丽全境沦陷之后,可对于新朝的警惕仍然达不到高丽王朝的水平。
当云集起来的船队携载着数万主力向北航行前进的时候,并没有来历不明的船只在水天线附近徘徊。旗船上的张小磊也没有让船队上的人力螺旋桨水手们太过的劳累,而是在安全的航线上尽可能利用风力前进减轻人员上的负担。
同正月攻势的时候相比,出发时还算缓和的海况还有足够的海训也让晕船的人大幅度的减少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268章 后顾保障
在绝大多数时候不论对自己的军队多么的自信,临阵压力带来的紧张总是存在的,特别是新军主力部队补充了不少没有在新朝元年的正月攻势前后,出发的时候尤其明显。
高丽乃至辽东征伐中,还是有极个别新军国防军主力乃至近卫军中的极个别单位损失比例并不算轻。当然这些曾经遭受过太高强度伤亡的队伍,这一次没有出现在远征大军的序列当中。近卫军和新军官兵中的“老兵”,大多数也都是在正月攻势行动中表现比较突出,队伍却没有遭遇过太过危险战例的队伍。因此受军官骨干们的态度和环境影响,船队出发后并没有几天的时间,那绝大部分有些紧张的新兵们也都安慰下来。
“相信大哥,只要夜里不放羊,不随便乱吃乱喝乱跑,一切都按照条例来。没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咱们的。炮队发射的铅子就交一切敌军做人,哪怕是队伍经过山沟的时候从树林里冒出大量的伏兵,箭雨四射的时候你们也无需慌张。能够威胁我们身上铠甲和头盔的箭支寥寥无几。唯一的危险,就是千万别让那些跟我们有血仇的当地女人们用嘴干活安抚下面。上一次出战,据说全营仅有的三个战死,没有一个是死于正面交锋。一个是乱跑的时候踩了陷阱,一个都是跟当地女人孩子亲热的时候夜里被摸了脖子,咬伤了下身。。。”
随着一名排长这样说,整个船舱里也想起了低低的笑声。不少人身下的发寒结合着潜在的意淫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船队逼近战场时的紧张。
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不过在这骑兵队并不算太大的小船上,还是有人沉默不语。包括队伍里少见的一名中年。
新军主力部队作战部队里从不受中年人,当然也有一些兽医、马夫并不在其列。尤其是做为技术兵种的骑兵,在新朝崛起时间还并不算太长的时候,无法真正的摆脱对这些人以来的时候。
“嘿,王大伯,想什么呢?”因为近卫军那些最为核心掌权者也不过都是孩子或少年,因此整个新军主力部队内论资排辈的风气要比这个时代逊色很多。见到别人这样问,这些日子以来对新朝军队有些了解的这名马夫也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奇怪。知道要想在这个特殊的团体里获得尊重,就不能故作成熟之态摆谱摆成熟。
“我在想。。。听你们多人的说法。这在战场上绝大部分的战功都都是近卫军那些孩子还有队伍里的那些炮手们包揽。可是这军功究竟是如何算的?不会到军功授田的时候都是上边、近卫军的孩子们还有那些炮手们拿大头吧?”
这样的疑问当然也引起了船上暗中负责的政治教官与十人团一些人的警惕。因此听到这样的询问很快就有人说道:“这就是你条例没有背好,偷懒了不是?新军队伍中的规矩很清楚:战功是有加权减权一说的。比如说连里的那些炮手们。因为操作的火器太过厉害,因此算战绩的时候要除五,我们呢?则要相应的乘以三。其实这样算,还是那些炮手们占便宜,只不过要是乘以三,大家都无需太过担心了。而且圣主也说了,就算是没有在战场上取得战功的人,也会有二身十多亩上等水田或者百亩北地良田的授田,后半辈子只要入伍就无需太过牵挂的。。。”
听到这样的话,本来在心里还多少有一些疑问的人也都彻底的安下了心。
船上的这件事情因为多少还有一些代表性,张小磊有所耳闻之后思索了许久,也下令各船都做了必要的补充和普及。
穿越前现代的时候,张小磊就很不理解那些战场一线都根本没有去过,仅仅是干了干相关的后勤就要求以“参战参试”人员的名义要求政府全面保养的人。可是在了解到了包括北明在内不少旧军队的实际乃至真正的军人心理、退伍人员所面临问题的时候,才觉得或许有些人的要求超过了军费所能允许的程度。毕竟几千万退伍人员毫无差别退休待遇无条件福利,那是足以逼近大部分军费的相当大的一笔隐形开销。
然而即便是没有参加过战争或者什么“参战参试”,人生黄金年龄投身军营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不仅仅是时间上,还有军队对人性格的影响也与和平年代寻常环境下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是一些训练水平和管理并不怎么样儿的二三流民工式军队也就算了。越是那些训练优秀管理严格的军队,造成军人退伍后不适之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恐怕也是哪怕在经济基础并不算好的朱元璋时代,北明军队也不得不如当年的两宋军队一样把一些战斗力和战斗态度未必突出却年龄较大的人包养起来的缘故吧。
相比现代社会的诸多成本,张小磊当然不担心新军主力部队还有近卫军核心主力这么做可能的待遇问题。毕竟土地制度一样,现役军队的规模也不一样,兵役制度更不一样。如果按照二十多万野战主力部队需求,加上退伍相关也不过百万人上下的模样的话,那么自己还是能够拿的出几千万亩到亿亩的土地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更不要说基层统治体系上的消化空间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达成隐蔽性,船队在沿着海岸抵达高丽南部之后,就迅速展开了行动,占领济州岛这个中转地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很快就让整个船队按照预定的方向沿着东瀛列岛的海岸线四处向西扩展开来。
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倒突然性。主力船队中的部分支队最先抵达九州、本州岛重要港口沿海的时候将停留一段时间,等待五天左右的时间之后再发起登陆攻势,其余船队也将在的类似的时日展开登陆攻势,给东瀛各地大小势力最为突然性的打击。




明初第一豪强 第269章 再次诱敌
张小磊当然没有什么宣战的习惯和打算,否则也就不用扣押东瀛列岛上南北双方的使节了。因为如果自己打算宣战,那就给了对方妥协准备的时间。有可能“除恶不尽”。要的,就是在对方尚算尚武的上层反应过来之前登陆上岸将对方的整个精英阶层和组织阶层一扫而空。
张小磊其实并不愿意像当年蒙古人崛起时期在某些地方的行为那样搞超过人口过半的清晰。勤劳守序胜于千年以来缺乏基层管理的中华的日本民众本身还是有很大价值的。不过如果遭遇的抵抗太为酷烈,那张小磊也叮嘱过各部队在需要的时候并不吝啬“车轮以上一个不留”的做法。
此时武士势力开始崛起并且军事上得到很大程度上启蒙的东瀛各势力反应也明显比当年的高丽合格许多。尽管高丽也不是后来李朝那样的文官政府。
当发觉海上有不名庞大规模舰队来临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要打算友好访问。不少携载着士兵的船只从四面八方围攻过来,其中不少并非海船,仅仅是用于东瀛列岛之间航行的那种一个班的人都可以抬着走的舢板,连风帆都没有。
虽然看起来这些围攻过来的船只上没有什么火炮,甚至没有强一点儿的床弩射过来,同当年起事的时候张小磊等人所遇到的东南大周水师都相去甚远,可在张小磊的教育和灌输之下谁都不敢用性命和前途赌博自己的运气。还是尽可能的利用人力螺旋桨移动船只避免陷入数量众多的小船的包围,并在一里以内的距离时用重霰弹展开猛烈的轰击。
出征的七百多艘海船上安装了两千八百多门火炮,同上一次出征高丽的时候相比船头船尾各个方向上都安装了百斤到百五十斤身管左右火炮。火力和船只的配置方面虽然可能连明末荷兰人那些武装商船的水平都普遍没有,可对那些在水战技战术方面连另一位面历史上朱元璋陈友谅时代水战技术含量都没有的当地武装来说却似乎是压倒性的优势。
当平均每艘船上的四门炮完全向一个方向接连不断开火的时候,几乎每一轮开火都能让一艘携载着十多人的舢板被人带船一起被击沉或是携载几十人的稍大一点儿的船舶不得不停止前进。
并没有像过去以少众多时那样持续半个时辰的放风筝一般的鏖战,仅仅是在几分钟内的十几轮开火,张小磊所在的中央纵队近二百艘船就以几千发份霰弹让平安京海岸附近靠近己方船只的上千艘敌船在还没有来的及逃亡到安全距离上的时候就被消灭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岸边上那些正准备下海还没有下海的人们才明白了那传说中新朝强敌的恐怖,纷纷向纵深的城内溃逃而去。
因为船队在海面上停泊了几天,加上平安京一带也是东瀛的政治中枢,早就准备好包括万余骑兵马队和超过十万动员足轻在内的大军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早已严阵以待准备痛击上岸的西朝强军。
可是见到海面上那持续时间并不算太长的恐怖景象之后,一项以勇武果敢著称的东瀛将领也不得不下令让大多数军队退入城内展开防御,只留少数游骑武士以比较分散的队形展开警戒,看看有没有在对手登陆的时候给对方以滩头杀伤的机会。
同战国时代人多地少时候的日本相比,此时日本列岛的人口还没有那么密集,养马的条件还算好上不少。没有两宋时那样人马争利的现象。在火器还没有传来的时候,那些临阵上马机动作战的武士们也就有了长平之战时代秦国武骑士一样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海面上的强敌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强大,多少在日常的冲突中积累了一些常识的东瀛骑武士们还是相信几百艘船应该根本携带不了太多的骑兵和人马的道理,尤其是跨越这么远的距离上跨海而来还携带了不少大陆上常见的那种火炮的时候。
当张小磊率领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上岸之后,负责侦查的东瀛游骑普遍大松了一口气。尽管距离比较远,可经验丰富的那些斥候还是感觉到上岸人似乎有些太小了?似乎还都是孩子?虽然也有一些大人上岸,可看起来比例并不多的样子?尤其是先后登陆上岸的人也不过万人左右的模样,而且还在连绵数里的范围内摆出了一个根本没有多少纵深可言的队形?
《六韬》到《西汉》中前期的年代,中原一带的兵书奏折中都有“平地一骑当八步”“一骑当十步”的说法。在投射兵器并不怎么强大,武士还更为精锐的东瀛人看来。在平坦的地形上一名骑兵所起到的作用恐怕是十个徒步武士才能相提并论。如果骑兵和步兵的人数差不多,那步兵绝对没有任何胜算。
就这样,明白战机不可失去的各部武骑士们根本不用如东方大陆上的很多对手们一样花费不少时间流程用于请示和等待指挥,仅仅是家主和亲自负责指挥的上级下达命令之后就开始从各个方向展开试探性的大规模进攻了。虽然其他方面的军事体系还不怎么成熟,不过已经进入武骑士时代不少年的东瀛武士们还是明白有关骑战的不少道理。马匹不怎么优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以纵队轮流展开进攻。接连不断的用长弓重箭与投枪威胁对手之后,再让后续“短矛骑兵”展开决定性的冲击。
当不少负责散兵游骑带着喜悦的面孔穿会来一些确定的消息的时候,负责指挥的各路家将们才算是彻底放心了。因为已经有亲眼所见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传说中的强敌还真就是一些孩子。唯一让很多人有所顾虑的船队在这个时候似乎反而来开了一些距离海岸的距离,这就更让绝大多数东瀛武骑士们有持无恐起来。因为看起来这样的作战完全没有输的可能。




明初第一豪强 第270章 歼灭性打击
在国内乃至东亚大陆的不少地方,好歹没有一两千里的大海相隔。在以年计为单位的时间范畴内还是能够让张小磊所率领的队伍建立谁也不敢轻视的赫赫威名的。远征辽东辽西乃至草原的时候,那些北元与辽东诸部因为关内还有高丽境内不断传来的真切而恐怖的消息,往往就算近卫军的孩子们显现出似乎脆弱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人敢真正意义上的轻敌。
何况在新朝元年正月前后的攻势中很大程度上唱主角的是那些由少年人和成年人所组成的新军国防军,而不是近卫军的孩子们。因为那个时候平均每个近卫军的孩子们在火力准备上似乎还不充分,张小磊也十分担心不必要的过多人员损失和士气消耗,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1...6768697071...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