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一脚油门到三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东篱泽
“使君客气了,我二人定然知无不言。”阎柔拱手还礼。
“那二位且跟我来。”
秦翼将阎柔和穆顺带至一军营内一空地,三人盘坐地,秦翼开始询问南匈奴的一些情况。阎柔和穆顺一一回答,秦翼听得不时点头。
………………
第二天,汉军押解着匈奴兵俘虏,浩浩荡荡的返回了雁门关。秦翼留张辽率一千士兵留守匈奴大营,看护辎重和缴获的战马。
留守雁门关的聂彦等人在关外五里迎候秦翼,双方一见面,聂彦就对秦翼取得的这场大捷大加赞佩。
等回到关内,安顿好匈奴俘虏以后,秦翼便立即召开会议,与众人商量战后事宜。
当天晚上,秦翼单独设宴招待去卑,席间,他与去卑进行了一番长谈。在秦翼的房间门外站岗的士兵,不时听见房间里的去卑大吼大叫,似乎非常激动。但是后来,去卑就越来越消停了。
次日,雁门关轻骑四出,有的奔赴并州各郡,向官民传达雁门大捷的消息,有的以百人小分队的形式,在部分匈奴人的带领下,深入南匈奴各部族,传达秦翼和去卑联合发布的命令。
严格说起来,南匈奴属于汉朝的附属势力,且早已内附朝廷。因此,在名义上,秦翼是有资格向南匈奴发布命令的。在管理南匈奴部众上,他使用的身份自然不是并州刺史,而是安北将军。
汉朝在针对异族的管理上,曾设置护匈奴中郎将,管理南匈奴事务。后来,此职废置,南匈奴的管理便由边郡将领兼领。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从属关系,实际上,南匈奴多数时候,还是处于自治状态,还经常反叛汉朝,侵略边郡。
秦翼这次一战斩杀南匈奴左贤王於夫罗,又俘虏了右贤王去卑,他便想借此大胜之机,彻底解决南匈奴的问题。即便不能让南匈奴真正归化汉朝,也要保得大汉边境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安稳。
去卑虽然大言不惭的说南匈奴还有数十万部众,其实秦翼也知道,南匈奴如今最多还有二十来万人。他的打算,是想将南匈奴部众打散,一部分内迁,安置到并州各郡,一部分仍留在关外放马牧羊。另外,他还想把部分汉人迁至关外,与南匈奴混居。
汉人对异族的同化能力是很强的。秦翼相信,哪怕只是小部分汉人出关,与南匈奴人混居,若干年之后,也能把南匈奴人同化。
南匈奴拥有广阔的草场,这些草场,其实都能化作耕地的。后世开发北大荒,将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秦翼的信心,就来源于此。
当然,秦翼也没想把南匈奴的草场全部变为耕地,那就过犹不及了。他的想法,只是先让出关的汉人开荒种地,在保证自足的基础上,再向关外的南匈奴人传授耕种技术,解决南匈奴缺粮的问题。
大部分关外的南匈奴人,还是要从事他们的老本行,放羊牧马,为关内提供牲口和肉食、皮毛等物资。
秦翼和去卑发出的命令,就是邀请南匈奴各部族的头领前来雁门关议事。在书信中,秦翼用词软硬皆施,一方面,他对那些部族头领说,让他们来雁门关,是为了南匈奴部民更好的前程;一方面,他又威胁那些部族头领,若敢不来雁门关,他定会率领大军灭其部族。
大概是那些部族也都知道了去卑和於夫罗被秦翼打败的消息,迫于秦翼的威名,竟没有一人推辞,陆陆续续的来到雁门关议事。
十月十五,最后一个南匈奴部族的头领到达了雁门关。此时,雁门关外已变成了一片异族风光。聚集到雁门关的南匈奴各部头领的随从们,扎下的帐篷连绵数里。
当天晚上,秦翼大摆宴席,款待匈奴各部头领,去卑也以第二主人的身份,参加了宴席。
十月十六,秦翼派郭嘉、聂彦、李桢为谈判使,与南匈奴各部头领展开了会谈。
其实,这也算不上谈判,因为南匈奴已经战败了,郭嘉等人只是像南匈奴各部头领宣读秦翼对他们的处置方案。然后,对不同意处置方案的匈奴头领进行说服工作,就一些细节问题在进行磋商。但秦翼制定出的几条大原则是不会变的。
谈判一开始进行的很艰难,当郭嘉宣读了秦翼代表朝廷做出的停战协定后,那些南匈奴的首领们立即炸锅,没有一个同意这份停战协定的。
郭嘉和聂彦、李桢等人便耐心规劝这些首领们。令参会的南匈奴首领感到意外的是,去卑居然也帮着汉人官员说话。他摆出南匈奴右贤王的架子,直言这份协议是他与秦翼商定的,要求南匈奴各部首领遵从。
头一天,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当天晚上,郭嘉等人就开始半公开半秘密的拜访一些匈奴部族首领。但好像他们有意避开另一部分首领。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昨夜郭嘉等人拜访过的那些部族首领们,有几人的态度明显松动。
这天虽然没有达成谈判协议,但形势已经往利于秦翼一方的方向发展了。当天晚上,那些在头天晚上没有被郭嘉等人拜访的部族首领,居然主动去拜访郭嘉等人了。
谁都不是傻子,这些人看得出来,汉朝肯定暗中许诺给了那些受到拜访的部族一些好处。不想吃亏之下,没有受到拜访的部族首领,也便主动跑到郭嘉等人的住处,打听消息了。
其实这是秦翼和郭嘉有意使的离间计。郭嘉、聂彦等人的确暗中许诺给了一些部族首领好处,但这些好处,其实是秦翼早就确定的,只是没有写进协议当中。
谈判又进行了两天,在第四天,终于达成了一份令所有人都基本满意的合约。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54章 雁门条约
秦翼和南匈奴达成的条约,共分八项内容:
第一,双方停战,南匈奴依旧为汉室臣属,朝廷封去卑为南匈奴单于。
第二,朝廷负责在太原郡设置南匈奴王庭,去卑保留五百人的王庭卫队。
第三,南匈奴内迁八万部众至并州,由并州官府安置,并保证这八万人今后的生活来源。内迁部众中,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的丁壮不少于四成,此项在三年内达成。所内迁的南匈奴部民,由并州和官府南匈奴王庭共同管理。如果内迁的部众今后生活困顿,朝廷应根据他们的意愿,允许其返归关外。
第四,并州外迁三万汉人,其中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丁壮不少于四成。朝廷在关外设置南匈奴都督府,管理关外的南匈奴部民和外迁的汉人。都督府的官员,匈奴人和汉人各占一半。外迁的汉人,应教授南匈奴部民耕种之术。此项在两年内达成。
第五,朝廷对待汉人和匈奴人一视同仁。无论是关外的南匈奴部民,还是内迁的南匈奴部民,都应像汉人百姓一样,承担赋税和兵役、劳役;若关外匈奴人遭遇生产灾害,朝廷应给予赈济。南匈奴部民有权利进关内求学,可以出仕为官。朝廷保护南匈奴部民免受其他势力侵害。
第六,开放边市,除违禁物品外,其余物资皆自由交易。朝廷在边市设置市易司,负责对边市的管理,维持治安,收取赋税。市易司官员由匈奴人和汉人各占一半。但市易司主官由汉人担任。朝廷无正当理由,不可贸然关闭边市。
第七,南匈奴各部除保留自卫力量外,未经朝廷许可,不得擅自扩充军队。各部自卫力量,应纳入并州官府及其派驻关外的官员统一管理。遇有战事时,并州刺史府拥有对南匈奴部民的指挥权。
第八,大汉并州刺史府拥有对本条约的最终解释权。
这份协议,对南匈奴来说,是一份不平等条约。不平等的地方重点体现在第二条和第七条。将南匈奴王庭设在太原郡,实际上就是把去卑给软禁了。而并州刺史府拥有对南匈奴部民的指挥权,又等于剥夺了南匈奴的兵权。
但是,南匈奴早就内附朝廷了,从法理上来说,这两项条款一点也不过分。
抛开这两项条款,其余条款还算公平。当然,这只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看法。他们没有秦翼的长远目光,根本看不出这份条约今后的威力。
秦翼相信,只要按照这份条约执行,数十年之后,南匈奴定会名存实亡,南匈奴部民,也必会被同化成汉民。
另外,条约的各项条款表述的都很宽泛,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很大。尤其是最后一条,并州刺史府拥有对本条约的最终解释权,这一项看似无用,可实际上,只有秦翼知道,这一条才是最有威力的一条。
说白了,秦翼就是欺负匈奴人不懂《合同法》,用一些看似对匈奴人有利的宽泛条款,逼匈奴人就范。
不过,要说秦翼完全剥削匈奴人,也不尽然。实际上,如果匈奴人不反悔,今后一切都按照秦翼的想法执行的话,他们的生活定然会提高一个档次。至少,也能达到汉民的生活水平。当然,真到那时,南匈奴这个民族,也只剩一个代号了。
这份协议能够达成,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南匈奴各部不合。条款中对南匈奴不利的条约,主要是针对去卑和於夫罗两部的。内迁的部民,也大多数出自这两部。
去卑已然做了俘虏,他如果不想被秦翼斩杀,就只能捏着鼻子认账。而其他部族的头领,都是鼠目寸光之辈,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反正遭殃的是去卑和於夫罗的部众,大不了我今后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条约中的其余条款对我们很有利,我签了就是。
这份条约,被秦翼命名为《雁门条约》。条约签订之后,秦翼大摆宴席庆祝。
南匈奴各部头领又在雁门关待了三天,与秦翼等汉人官员就今后开放边市,以及设置南匈奴都督府的一些事项进行了详细商谈。然后,他们就各自回家了。
在与南匈奴谈判的这些日子里,秦翼陆续收到了并州各郡派人送来的庆捷书信。紧挨雁门郡的定襄郡和云中郡的太守,还亲自来至雁门关,向秦翼庆贺,并带来了一些酒肉,慰劳雁门关将士。
对此,秦翼非常欣慰。这一战,打出了自己的威名,并州各郡太守派人前来庆捷,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认可了秦翼这位新任并州刺史,这对秦翼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送走了南匈奴各部头领后,秦翼就着手准备率军回太原的事情了。
临走前,他又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与众人商量一番后,秦翼决定,表奏张杨为南匈奴都督府都督,李桢为长史,穆顺为主簿;表奏阎柔为雁门关市易司司正,并全权负责市易司的组建。
张杨和穆顺曾经在南匈奴生活了一年多,对于南匈奴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让张杨执掌南匈奴都督府,这也算人尽其用。李桢镇守雁门关多年,为人聪明,能文能武,且对大汉忠心耿耿,由他担任长史,兼领南匈奴都督府兵权,秦翼也很放心。
阎柔此人一直往来于关外关内,从事商贸往来,是个老商人了,他是市易司司正最合适的人选。另外,阎柔虽然主动归顺了秦翼,但秦翼对此人很不放心,这个人做事毫无原则,秦翼难以对他完全信任。
秦翼不想把阎柔带回太原任职。恰好,要与匈奴人开放边市,他便一下想到让阎柔负责边市的管理。边市就设在雁门关外,即使阎柔有异心,也翻不起风浪。
再说,秦翼手下也缺少商业人才,而阎柔就是最好的商业上任,还是很懂外贸经济的商业人才。可以说,市易司司正这个职位,天生就是给阎柔设的。
张杨、穆顺、阎柔都参加了会议,对于秦翼的安排,他们都没有意见。相反,他们还认为这是秦翼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毕竟,条约刚立,秦翼就让他们负责履行条约中的具体事项,这的确是对他们极大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秦翼就让郭嘉起草了一份奏疏,将雁门关之战的前后经过,以及他与南匈奴签订的《雁门条约》的内容上奏邺城朝廷。自然,也少不了表奏张杨、李桢、穆顺、阎柔的官职。
秦翼不仅给邺城朝廷发去了奏表,他还用通报的形势,对长安朝廷也发去了一份文书。
之所以对长安朝廷也发去文书,一来,是让全天下知道他秦翼做成了一件怎样的大事;二来,也让长安朝廷重新对南匈奴定位;三来,他也算对王允有个交代了。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56章 施政计划
转眼,时间进入了腊月。这天,秦翼与廖化带着三百亲卫,离开太原郡,回到了上党郡长子县。
离开长子县两个多月了,秦翼这次回来,是听取卫觊述职的。另外,他还要把赵雨接去晋阳县,与赵云团聚。
卫觊的确很有能力,秦翼将上党郡交给他以后,上党郡就被卫觊打理的井井有条。在施政上,卫觊执行了秦翼以前的一些政策,但在细节上,比秦翼做的更加完善。
秦翼虽然有眼光,却不是个能细心做事的人。他颁布的一些政策,虽然都是良策,但都很粗略。卫觊上任之后,对秦翼以往颁布的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完善。
秦翼在上党郡待了三天,他重点视察了黄石崖铁矿以及上党书院的建设。黄石崖铁矿如今已经步入了正轨,开始出产用新式炼钢术打造的兵器了。上党书院也已经完成了筹备,只等着来年招收学生了。
秦翼还去看望了张辽的母亲和弟弟,给他们带去了一些东西和张辽的书信。得知张辽已被秦翼任命为雁门关镇守使,张辽的母亲非常欣慰,一个劲向秦翼道谢。
张辽本就是雁门郡人,在自己的家乡当官,这比在外地更加风光。张辽的母亲还说,如果不是惦记着二儿子张遥的学业,她真想再搬回老家住。
………………
等秦翼回到太原郡晋阳县时,已经是腊月中旬了,民间已经开始忙活着过年了。
华雄和去卑也从邺城回来了。刘辩册封去卑为南匈奴单于,让他在太原郡居住,并开府建衙。
秦翼回来过后,便至去卑的南匈奴王府拜访了去卑,对去卑安抚了一番。
很快,时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七。这天,秦翼在并州刺史府设宴,款待刺史府以及太原郡的官员们。去卑和南匈奴王府的一干官员,也受到了秦翼的邀请。
第二天,官府便放了年假,能回家的官员,也都回家过年了。衙门中只留下离家远的官员留守。
除夕之夜,秦翼与戏志才、华雄、赵云、赵雨、廖化、郭嘉、杜畿等人在一起吃年夜饭。
吃饭的过程中,秦翼提出,等过了年,天气转暖了,就让戏志才和郭嘉、华雄派人把他们的家人接来。
这一年,虽然大汉开启了乱世,上半年,整个北方都陷入了大战,但在入冬以后,所有战事全部结束。虽然,很多州还有黄巾残部不时作乱,侵扰地方,山贼盗匪也不时出没,但在整体上,天下相对安稳了很多。
秦翼就是想借着这短暂的安稳期,让他属下的官员把家眷都接来,已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戏志才和郭嘉都是颍川郡人士,颍川属于豫州,现在是袁术的地盘,秦翼和袁术都是邺城朝廷的同僚,因此,戏志才和郭嘉若回颍川接家人,秦翼是很放心的。
华雄的家眷如今在长安,秦翼相信,只要他给王允写一封信,王允也定会放华雄的家眷离开,毕竟,王允的老家和宗族都在太原,他的儿子王景也还在秦翼的地盘上,王允还需要秦翼照拂太原王氏和王景。秦翼的这点小要求,王允不会不答应。
戏志才、郭嘉、华雄都应下了此事。
这顿年夜饭一直吃到子夜时分,散宴后,众人各自回房休息。秦翼通知系统,将他传送回基地车,陪柳若茵过年。
这次,他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不但带足了饭菜,还刻意带了一枝盛开的梅花。
也许是过年的原因,柳若茵很给秦翼面子,没有再使小性子,也没提系统让秦翼将来要至少娶三个白富美的话茬。
不过,在两人吃完饭后,秦翼想留下来继续陪柳若茵的时候,柳若茵却不同意,半是命令半是请求的让秦翼离开了基地车。
………………
过完年,正月初六这天,官府重新开衙。秦翼又开始忙碌了。今年,他的工作重点就是履行《雁门条约》的协定。
首先要做的,是设立南匈奴都督府。年前,此事已经列好了条陈,只需按部就班进行便可。
另外一件事,就是内迁南匈奴部民入关和外迁汉民出关。秦翼打算先把去年关押在雁门关的那数千俘虏进行安置。具体举措就是,剔除一半的俘虏士兵,转为百姓,分散安置到太原郡和雁门郡,从事农耕。剩下的一半匈奴俘虏,秦翼打算建立一支匈奴雇从军,由张辽进行训练。
去年那一战,秦翼收获最大的,还不是这数千匈奴兵俘虏和粮草辎重,而是战马。雁门之战结束后,他共获得了近万匹战马,剔除其中受伤不能用的,也还剩下七千多匹。
这些战马,秦翼打算留下三千匹,给将来的匈奴雇从军使用,剩下的,他准备再组建四千骑兵。
秦翼如今在太原的嫡系军队只有两千五百人,如果再组建四千骑兵,加上匈奴雇从军,由他直接掌控的兵力就达到了一万人。如果遇上战事,再随便一召集,秦翼就能抽出两到三万精兵参战。如果放开召集的话,秦翼能集齐近十万大军。
这么多的兵力,足以让秦翼在并州立足,并觊觎天下了。要知道,在原先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后,南征之时,也不过是集结了不到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
当然,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秦翼不会不顾并州民生,召集并州所有丁壮参军。他的想法是,保留两万左右的常备兵力,再组建三到四万的民兵,农闲时进行训练,以备后用。
但是,即便只保留两万常备兵力,要养活这么多人,也是很大的负担。因此,秦翼决定,只保留五千精锐应急反应部队,其余的军队,全部屯田,边耕作边训练,争取自给自足。
如今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荒地,还有很多是经历黄巾战乱后荒废的农田。军队的组织能力强,开荒屯田轻而易举。这在原先历史上也有成例,原先历史上,曹操就是靠屯田发展了农业,满足了粮食供应,从而养活大量军队,为他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是招募农民,对官府的土地进行耕种,官府收取粮租,这一招秦翼去年就已经在上党郡实行了。只不过秦翼用的名义是“官佃”。
军屯就是有军队从事耕种,半军半民。
秦翼下一部要实行的,就是民屯与军屯并举。民屯,除了招募失地农民租种官府的土地外,秦翼想把内迁的南匈奴部民作为民屯主力,进行统一管理。
当然,这些设想,如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要具体实施起来,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完不成的。
不过,有了计划,秦翼就有了信心。他相信,数年之后,并州定会发展成如冀州、徐州那般的富庶之地。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57章 华雄反叛?
刚过了正月十六,秦翼就催促戏志才、郭嘉、华雄三人去接自己的家眷来太原。
戏志才以政务繁忙为由,将接家眷之事委托给了郭嘉,他自己仍留在太原。郭嘉和戏志才是同乡,以前就是好友,郭嘉与戏志才的家人也很熟悉,因此,秦翼也没有过多干预,就让郭嘉带了两百士兵回颍川。
华雄同样带了两百士兵,拿着秦翼写给王允的信,前往长安。
二月初二这天,秦翼和戏志才、赵云、张辽、以及雁门郡太守聂彦、南匈奴单于去卑、雁门市易司司正阎柔等文武官员,一行十数人,在雁门关一千兵马的护送下,深入南匈奴故地,主持南匈奴都督府的开衙仪式。
南匈奴都督府,建立在以前的南匈奴王庭故地。虽然是汉朝的官府,但因为筹备时间太短暂,尚未来得及建造土木工程,仍旧是用帐篷和木材扎成了一座军营的样子,大体保留了南匈奴王庭的旧貌,只是去除了一些象征南匈奴单于的装饰物,又增设了一些汉朝特色的装饰物。
总的来说,如今的南匈奴都督府,是汉胡合璧风格。
南匈奴各部族头领,同样参加的开衙仪式。
新设的南匈奴都督府,张杨任都督,李桢任长史,穆顺任主簿,下属的官员,汉人和匈奴人各占一半。但其护卫力量,是由李桢率领的原雁门关一千五百名士兵,外加七百名匈奴士兵。
如果再加上担任衙役、杂工的人员,整个南匈奴都督府约有三千人。
秦翼以护匈奴中郎将的身份,主持了开衙仪式。去卑以南匈奴单于的身份,为都督府官员训话。
其后,就是盛大的祭祀活动和宴席。五天之后,秦翼率并州官员离开南匈奴都督府,返回关内。
南匈奴都督府既已开衙,那内迁南匈奴部民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秦翼便按照他的计划,先将在去年雁门关一战中的俘虏进行安置,他们的家人,由南匈奴都督府派兵护送至关内。
随后,秦翼便将三千年龄偏大的匈奴士兵,连同他们的家人,共计约一万五千人分散到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进行安置。这三个郡都划出了大量的荒地,用来安置南匈奴部民,让他们从事民屯。
秦翼在并州刺史府设置了典农官,专门负责民屯事务,协同南匈奴王庭,对内迁的南匈奴部民进行管理。
同时,这三个郡也招募了一些汉人流民,分派至民屯区落户,他们的任务,便是教会内迁的南匈奴部民耕种。
在组织南匈奴部民内迁的同时,汉民外迁的事情也同时展开。首批外迁的汉民,并没有涉及到关内,而是把原先被南匈奴掳掠到关外、被南匈奴逼做奴隶的汉人百姓进行安置。
秦翼以护匈奴中郎将的名义,与去卑联合发布命令,废除这些汉人百姓的奴隶身份,转为平民,再由南匈奴都督府对这些汉人百姓进行统一管理,划出地域安置他们。
1...129130131132133...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