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一脚油门到三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东篱泽
秦翼与关羽的妻子商量过后,在三天后,就派出两百士兵,由一名军侯带领,护送关羽的妻子和关平离开老家,前往邺城与关羽团聚。
………………
数日后,张燕完成了治所的迁移,秦翼也便不打算继续留在河东郡了。六月初,秦翼向张燕告别,带兵踏上了返程。
正值酷暑,行军很辛苦,秦翼的军队避开暑热的时间,只利用早晚稍凉爽的时间赶路,行军速度很慢。等他回到太原,已经是六月中旬了。这还是秦翼率领的全是骑兵的结果。
这个时候,夏收早已结束,夏粮也全都出苗了。回到晋阳之后,秦翼向戏志才等人通报完河东一行的经过,便立即听取戏志才关于夏收的情况汇报。
戏志才说,民屯区今年的粮食产量并不高,比普通农田的产量低了两成。但是,民屯区的耕种主力是内迁的匈奴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农田耕种,一切都得现学,能够把粮食种出来并收获,就已经是很大的成果了。
如果不是秦翼从上党郡调派了新式的农具,以及调了一些已经掌握新式农具使用和新式耕作技术的农民来教授匈奴人种植庄稼,民屯区的粮食产量,定然还要低很多。
能够取得这个成果,秦翼是非常欣慰的。这也说明,他内迁匈奴人屯田的方案是正确的。
相比起匈奴人的种植成果,关外的汉民所收获的粮食产量就高出许多了。据南匈奴都督府的汇报,被秦翼从南匈奴各部族中解放的汉民百姓,在关外开辟了近十万亩耕地,粮食的产量,只是稍低于关内的农田。
刚开垦的土地,粮食产量本来就比不上多年种植的土地,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不是关外的汉民有足够的牲口粪可供使用,关外新开垦的土地,粮食产量根本不可能这么多。
虽然关外的粮食产量低,但供养关外的汉民以及南匈奴都督府的人,已经基本够了,只存在很小的缺口。
这几个月里,边市的交易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夏粮收获之后,边市迎来了最大的一次交易规模,关内的汉人豪强,用粮食换取关外匈奴人的特产,并州刺史府也用收购自豪强的粮食,向匈奴人换取了一千匹战马。
边市生意红火,市易司收取的税收也非常可观。
回到晋阳的第二天,秦翼便拜访了去卑,并邀请去卑与他同行,去民屯区视察了一番。
民屯区的匈奴人,本来对于内迁至关内生活是有怨言的,但在夏粮收获之后,他们亲眼体会了种植的乐趣,吃着自己种植出的粮食,以前的不满也便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秦翼对各个民屯区的匈奴人和汉人都大加抚慰一番,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创新家园。去卑也同样学着秦翼的样子,说了一些场面话。
当秦翼和去卑巡视到位于盂县境内的一处民屯区时,恰好遇上有一户汉人百姓办婚事。一打听,这家汉人百姓的儿子娶的居然是一位匈奴女子,这倒让秦翼大感意外。
眼珠一转,秦翼计上心头,当即命随行的廖化掏出一千五铢钱,交给这家的主人,当做贺礼。
然后,他就说了一番汉匈一家,他很赞成汉匈通婚之类的话。这家汉人因为娶的是匈奴女子,本来还觉得有损面子,被秦翼这一弄,他们顿觉面子大涨,邻居们也对这家人眼红不已。能让一州刺史送贺礼,这事足够他们吹嘘好几辈子了。
等结束了对民屯区的巡视,在回晋阳的路上,去卑满腹心事,眉头紧皱。
“单于,你这是怎么了?巡视之时,秦某见你一直呈现笑脸,这会儿怎么闷闷不乐?”
秦翼一边骑马前行,一边询问去卑。
去卑抬头望天,叹气道:“秦使君,我算看出来了,照如今这个形式,用不了几年,我们匈奴人就全变成汉人了。”
说完,他就看向秦翼,一脸苦笑的说道:“使君,直到今日我才明白,去年所签订的《雁门条约》,实际上是一份能让我匈奴人亡族灭种的条约。使君这一招,就是软刀子杀人,胜过无数场大战。不动一兵一卒,无形之中,就把我们匈奴人给亡族灭种了。”
说到这里,去卑居然眼角含泪了。
秦翼微微一笑:“单于,秦某不认同你所谓的亡族灭种。亡族有可能,但绝不会灭种,相反,只要你们匈奴人严格遵守《雁门条约》,你们不但不会灭种,还能繁衍的越来越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去卑沉默不语,只是一个劲抹眼泪。
秦翼眼望前方,自言自语一般说道:“无论是汉民,还是匈奴人,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利。秦某能带给匈奴人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会拥护秦某。秦某是个俗人,没有多大的追求,但我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秦某的理想,是让各族百姓和平共处,共谋好生活,难道这也是错误的?”
去卑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我承认,秦使君的境界,比我高出数筹。反正,我如今就是个傀儡,任凭你们去折腾吧!”
说完,他就快马加鞭,朝前而去。
秦翼盯着去卑纵马的背影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61章 曹操求援
时间进入了七月,这天,秦翼在刺史府与戏志才、郭嘉商议建立军屯的事情。
有了民屯的成功经验,秦翼打算把军屯也建立起来。他是想在今年先设立军屯区,将荒地开垦出来,这样,明年一开春,就可以种庄稼了。
同时,他也想增加民屯的面积,再内迁一部分匈奴人入关。至于能内迁多少,秦翼的想法是一万左右。但真正是否能达成这个数目,还要看关外的匈奴部族愿不愿意入关。他是想,先动员一些小部族整体迁入。这些小部族本来就处于大部族的夹缝间,生活不易,相比而然,他们也更愿意迁入关内。
三人正在商量着,廖化忽然进了房间。“主公,兖州派使来晋阳,求见主公。”
“兖州?曹孟德的人?”秦翼怔了一下,“他怎么想起派人来晋阳?”
廖化道:“据来者说,青州黄巾军数万人进攻兖州,曹使君是来向主公求援的。”
“求援?”秦翼更加惊讶,忙道,“快让使者来见我。”
“诺!”
廖化出去没一会儿,就带着一名风度翩翩的男子入内。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留着三缕长髯,气度不凡。
“寿张县令程昱,拜见秦使君。”此人朝秦翼拱手一礼。
程昱?原来是他!
一听到来人自报姓名,秦翼就是一惊。又是一个名人啊,曹操帐下著名的谋臣。他现在才是一名县令?
“程县令无需多礼,请坐!”秦翼拱手还了一礼,示意程昱在郭嘉下手入座。
“谢使君赐座!”程昱再次施礼,才走至郭嘉下手入座。
“程县令此来,不知有何贵干?”秦翼问道。
程昱从大袖中掏出一封书信,起身走到秦翼面前,双手递上书信说道:“我家主公有书信给使君,使君看完书信,自然知道程某来意。”
秦翼接过书信,打开阅读。曹操来信的内容,与廖化所讲无异,就是向秦翼求援。
曹操在信中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他的兵力不足,希望秦翼能抽调三千左右的兵力,去兖州支援他。他还说,袁绍已经派部将张颌领兵五千,从侧翼攻击来犯的青州黄巾军。
秦翼看完信后,就对程昱说道:“程县令,孟德公的意思我已尽知。我与孟德公既是朋友,又是同僚,兖州发生战事,秦翼自当出兵支援。但出兵之事重大,秦翼一时也无法决定。请程县令暂且在府中休息,待秦某与僚属商议过后,再答复于你。”
程昱起身,拱手道:“使君肯出兵,程某的使命就完成一半了。还望使君尽快做出决定,程某静待佳音。”
秦翼点点头,便让廖化带程昱去客房休息。
等程昱离开,秦翼就对戏志才和郭嘉苦笑道:“曹孟德这是向我讨债来了。去年,他派曹仁率三千人支援我们,今日,就派人来讨债了。”
戏志才笑了笑,道:“我们如今完全能抽调三千兵力,早日还上曹操这份人情也好。”
郭嘉也道:“我看,我妨派匈奴雇从军去兖州吧。让他们打上一仗,立点军功,也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秦翼眼神一亮:“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不过,也不能全派匈奴兵去。万一他们起了异心,那就遭了。”
戏志才道:“那就从上党郡抽调一千兵力,再加上一千匈奴骑兵,让徐晃率领,去兖州支援曹操。公明去年没能跟随主公去河北,一直埋怨主公,这次,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他好了。”
“嗯,志才这个主意好!”秦翼点了点头,“从上党郡调兵,路程更近。”
郭嘉道:“主公,咱们出兵没问题,但有一事,可得与曹操说好了,粮草由他们供应。咱们自己只带足路上吃用。”
“哈哈哈,奉孝,你还真是个精细鬼啊,都算计到家了!”秦翼大笑。
三人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出兵的方案。这也让秦翼心生感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调动兵力还需要仔细算计,都是以百人为单位,精打细算。可如今,调动三千人的兵力,他居然眉头都不皱一下,轻描淡写的就决定了。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细节,之后,就又把程昱传来,将决定告诉了程昱。
程昱没有想到秦翼居然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定下了出兵方案,惊的一个劲的感慨秦翼大义。
对于秦翼提出的由兖州供应援军粮草一事,程昱也满口子的答应了。
………………
程昱只在晋阳城待了一晚,次日便带着秦翼写给曹操的回信,往兖州返回。
四天之后,秦翼亲自率领两千匈奴兵,廖化带领五百亲卫,一起离开晋阳城南下,另外,秦翼还说动了李儒,让他随军去兖州,为徐晃出谋划策。
李儒自从跟随秦翼来晋阳后,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座小院,与家人居住。秦翼几次请他出仕,他都拒绝了。
这次,秦翼借着出兵兖州的机会,好不容易才说服李儒,请他出山帮助徐晃。不过,李儒也提出要求,他只参赞军务,但不担任具体职务。秦翼满口子答应。
话说回来,在秦翼看来,李儒不可能一直安心隐居。他既然答应陪徐晃去兖州,那就表示他还有当官的心思。只要这个口子打开了,秦翼早晚能请他出仕。
这次,秦翼是去长子县主持上党书院的开学仪式的。上半年,书院已招募了十多名教书先生,以及数百名学子。秦翼决定,上党书院八月初二正式开学。
行军数日,秦翼率军抵达长子县。
徐晃早已接到秦翼的书信,调动了兵力和粮草,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秦翼到达长子县的第二天,徐晃和周仓便率领一千汉军、两千匈奴兵,离开长子县,奔赴兖州。
送走徐晃之后,秦翼就在上党郡太守卫觊的陪同下,前往书院,视察开学的准备工作。
蔡邕陪着秦翼和卫觊,在书院转了一圈。而后,三人就回到蔡邕的公房,蔡邕拿出书院的教职员工名册,交给秦翼观看。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62章 上党书院
秦翼拿过教员名单,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第一个名字时,眼神就为之一亮。“司马朗?莫非是河内司马氏的子弟?”
蔡邕点头道:“正是河内郡司马氏子弟。他的父亲司马防与老夫乃是旧识,也曾为同僚。司马朗曾随他父亲在雒阳为官,与老夫也非常熟悉。初平元年,董卓乱政,司马防便让司马朗弃官回归河内,照顾族人。”
秦翼心中暗想:没错,这个司马朗就是司马懿的大哥,河内郡司马防长子,“司马八达”之一。
“那司马朗为何会来书院教书呢?”秦翼问道。
“去年,司马朗得知老夫搬来长子县居住,就来看望老夫。那时,天羽你已提出让老夫开办书院之事,老夫深知司马朗学问不错,就邀请他来书院担任教员。司马朗当时没有答应,说是要与他父亲商量一下。今年三月,他又来长子县,同意在书院教书。”
“哦,我也听说过这个司马朗的名声。他能来书院教书,真是太好了!”秦翼兴奋的说道。
蔡邕眉头一皱,试探道:“天羽,你不会是想征辟司马朗出仕吧?”
“哦,这个……嘿嘿……院长您也知道,我如今手下缺人才。”秦翼尴尬道。
蔡邕微微一笑:“天羽啊,我劝你还是打消征辟司马朗的主意吧。我去年就曾经问过他是否愿意辅佐于你,可他说,如今大汉形势一片混沌,他还不想出仕为官。再者,书院新创,老夫又年老体衰,正是需要像司马朗这样的年轻人替老夫分担重任的时候,天羽,你还是让司马朗先在书院教书吧。老夫是他的长辈,与他又非常熟悉,使用起来顺手。”
“那……好吧。”秦翼只得打消了征辟司马朗出仕的主意。不过,他内心却在想:只要司马朗一直在书院教书,那他今后有的是机会征辟司马朗出仕。
蔡邕又道:“天羽,司马朗的二弟司马懿,也来书院了。不过他年岁尚幼,是来书院读书的。”
“司马懿也来书院了?!”一听这个消息,秦翼更加惊喜,“他多大了?”
“年方十二,他是书院的学子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蔡邕说道。
秦翼闻言,心道: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屁孩嘛!不过,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嘛,司马朗、司马懿,这哥俩迟早要入我秦翼毂中。
秦翼继续看名单,第二个人名叫卫秩,乃河东闻喜人。
“卫兄,这位卫秩,可是你们卫家子弟?”秦翼看向卫觊。
卫觊点头道:“正是我河东卫家的人,他是我的族弟,是我把他邀请来的。”
“哦,大善,大善。”秦翼频频点头。
他继续看名单,后面的几人,基本都是上党郡本地人,或者是上党郡周边郡县的人。
当他看到第十二个名字时,忽然眼神一亮:“咦,颍川荀攸?”
蔡邕道:“这位荀攸是郭奉孝举荐来的,他出身颍川荀氏。曾当过黄门侍郎,后来何进被杀,董卓掌权,荀攸弃官回家,一心治学。”
其实不用蔡邕解释,秦翼也知道荀攸其人。乖乖,这可是被曹操成为当世张良的人,他竟然也来书院教书了。
“院长,据我所知,颍川荀氏自己家就开办了一处族学,荀攸为何跑到我们这儿来教书?”秦翼不解的问道。
颍川荀氏办的族学,在这个时代非常有名。虽然是族学,其实也招收少量的外姓学子,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以能入荀氏族学读书为荣。
蔡邕道:“荀攸来上党书院,虽是受郭奉孝举荐,可他并不想在书院长久执教。他与老夫有言在先,最多在书院待两年。两年之后,他就要回颍川了。”
秦翼当即释然:看来,荀攸是过来取经的。他就是奔着蔡邕的名声,来上党书院观摩这处书院是如何办学的。
两年啊,两年时间也不算短,我还有机会招揽一下荀攸。有了前面司马朗的例子,秦翼也便暗藏心事,提都不提他想征辟荀攸入仕之事。
蔡邕继续说道:“后面这三人,也都是来自颍川,是随荀攸一同来的。”
秦翼一看,名单上还剩下最后三人了,其中两人的名字都非常陌生,但有一人的名字,却让秦翼的眼神一下又亮了:“徐庶?蔡院长,这个徐庶……”
“徐庶怎么了?莫非天羽认识他?”蔡邕诧异的问道。
“哦,我的确听说过一人,名叫徐庶,只是不知是不是名单上这人。”秦翼说道。
卫觊道:“那就把徐庶唤来,使君问一下便知。”
“如此最好!”秦翼点了点头。他很怀疑这个徐庶是与那位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是同名同姓之人。如若此徐庶就是彼徐庶,那他的运气也太好……不,是他决定开办书院的这个主意就太强大了。乖乖,书院还没正式开学呢,竟然已经吸引来了这么多历史名人。
蔡邕便命他的书童去召唤徐庶。时候不长,书童就引着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进了书房。
这名男子身高七尺,目光炯炯有神,嘴唇上留着一撇小胡子,身穿白色长袍,腰间悬一把仪剑。
秦翼的眼神只是在他脸上一扫,目光便落在了他腰间那把仪剑上。这个时代,文人佩剑是潮流,但像此人一样,明明在家(书院),还佩戴仪剑的,却很另类。而且,他还是以白丁之身拜见秦翼这位地方长官,佩剑入室就更有些不合时宜了。
“颍川徐庶,拜见秦使君。”徐庶对着秦翼拱手一礼。
“你认识我?”秦翼诧异道。
“使君方才在书院内四处巡察,徐某已见过使君尊颜。”
“哦,原来如此!”秦翼点点头,忽然一声大喝:“来人,将此杀人凶犯拿下!”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喊,把蔡邕和卫觊都吓了一跳。站在秦翼身后的廖化,也一时没反应过来。
可是,徐庶却有了反应,他一听秦翼叫喊,下意识的就后退一步,右手摸向剑鞘。




一脚油门到三国 第463章 并州大发展(上)
廖化一见徐庶想要拔剑,也一下反应过来,仓啷一声抽出了腰间长剑。
剑拔弩张之际,忽听秦翼哈哈一笑:“你果然是徐福!”
徐庶一听秦翼说出徐福这两个字,目光一寒。
秦翼朝进入房间的那几名亲卫挥了挥手,道:“没你们事了,出去吧!”
“主公,您这是……”廖化不解的问秦翼。
秦翼朝徐庶一抱拳:“元直,秦某方才只是为了试探你,这才叫破你的身份。秦某对你并无恶意。”
徐庶的右手离开剑鞘,不解的问道:“秦使君是如何得知徐某旧事的?”
他所说的旧事,就是秦翼方才说他是杀人凶手一事。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做单福),年少好击剑,因失手杀人,而逃离家乡,化名为徐庶,从此开始研习儒家学问。
秦翼摆手道:“元直无需知道秦某是如何得知你之旧事的,你只需回答秦某,你来上党书院,可是为了托身隐蔽?”
徐庶想都没想,就说道:“徐某以前虽在家乡犯下命案,可如今事发多年,徐某何须再继续隐匿?徐某来书院,是奔着蔡中郎的名望而来。”
秦翼玩味道:“你既不怕旧案事发,为何剑不离身?”
“这……”徐庶愣住了。
其实徐庶之所以剑不离身,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心理。也许,他认为他已经不怕官府找他的麻烦了,可在潜意识里,他还是对那桩命案耿耿于怀。所以,他自己也搞不明白他为什么喜欢佩剑。
“元直,你也别在书院教书了,随我回太原当官吧!”秦翼趁着徐庶发愣的空,直接招揽于他。
“当官?”徐庶一愣。
秦翼重重点头:“对,当官!秦某不但赦免你以前的所有罪责,还征辟你为并州刺史府的僚属官员,不知你意下如何?”
“天羽,你怎么又从老夫这里征辟官员了?”蔡邕一听秦翼的话,就有些不满意了。
秦翼一指徐庶:“院长,秦某实话告诉你吧,这位徐元直是个杀人逃犯,院长,你敢把他留在书院教书吗?”
“啊?这……徐先生,你你你……”蔡邕惊讶地看向徐庶。
徐庶朝蔡邕拱手一礼,苦笑道:“院长,秦使君说的没错,徐某以前在家乡犯下一桩命案。书院乃圣洁之地,徐某一个杀人凶手,的确不适合做别人的先生。”
说完,他就目视秦翼,道:“秦使君,既然你肯收留徐某,那徐某便随你去太原便是。不过,希望使君能答应我一个条件。”
“是何条件?”秦翼忙问。
“我有一好友,名叫魏延,乃是豫州义阳人。徐某这些年隐姓埋名躲匿,全赖魏延接济……”
“等等,元直,这位魏延,表字为何?”秦翼一听徐庶提起魏延的名字,便立刻打断徐庶的话问道。
徐庶并未发现秦翼异状,便说道:“他表字文长。此人一身好武艺,又熟读兵书战策,满腹韬略。他曾去豫州牧袁术那里求官,可袁术嫌弃他是平民出身,却是连见都不见。徐某想向使君举荐魏延,让他与某一同为使君效力……”
“没问题!”不等徐庶把话说话,秦翼就很痛快的点头。乖乖,这是买一送一的买卖啊,徐庶与魏延竟是好友,我要是错过了这桩生意,那才叫傻呢。
“魏文长如今身在何处?”秦翼立刻问徐庶。
“他仍在家乡居住。”
秦翼道:“那就劳烦元直修书一封给魏文长,邀请他来并州。秦某定不会薄待于他。”
“好!”
………………
秦翼在上党郡主持完上党书院的开学仪式,又在上党郡停留数日,对黄石崖铁矿以及民屯区进行了一番视察。之后,他便与廖化、徐庶一同返回太原。
秦翼先任命徐庶为典农校尉,负责屯田的管理。屯田,是并州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徐庶这位典农校尉可以说被秦翼寄予厚望。正好,秦翼借着今年剩下的时间,让徐庶熟悉一下工作。明年,秦翼就要大量开建屯田了。
九月上旬,魏延来至晋阳。他是收到徐庶的信之后,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决定来并州看一下的。
秦翼再与魏延会面之后,考较了一番他的武艺和兵书韬略,并封他为军司马,充作赵云的副手。
1...131132133134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