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禀国师,禀相公,北方传来的消息,忽必烈于五月在开平称帝并发布诏书建元中统,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并称蒙古大汗。”
那官员忙说道。
杨丰和贾似道互相看着,然后同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可是个好消息,蒙古人的内战终于开始了,虽然这是必然的结果,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但此时仍然值得开心,毕竟敌人的内战都是值得开心的,这就意味着至少几年內,南宋不需要再考虑北方的威胁了,这样的战争没有个两三年打不出结果,就算打出结果整理内部问题也得几年时间,可以说最少五年內蒙古人无暇对外,这段时间也足够他们处理完经界甚至公田赎买了。
“还有,忽必烈封孔家的孔之全为衍圣公。”
那官员紧接着说道。
杨丰和贾似道同时露出鄙夷的神色。
“这些不忠不孝的东西!”
贾似道说道。
“孔家为何还容这些不忠不孝的东西继续招摇撞骗?何不明告天下将其一族逐出家族?难道还存着什么别的心思?”
杨丰冷笑道。
这是个挺意外的消息。
实际上孔家北支这时候并没有衍圣公,孔之全是当年追随蒙古大军西征的孔元用儿子,孔元用死后被蒙古人封为衍圣公,但蒙古灭金后抓住了跟着金国皇帝南逃的正牌金国衍圣公孔元措,就以孔元措为衍圣公,孔之全被抛弃。后来孔元措死后继承人是孔浈,但孔浈是个野种,有可能是个驱口贱民的,孔之全等人不承认他的身份,闹到忽必烈那里,忽必烈一怒之下你们全别干了,于是北支孔家的衍圣公就没有了,直到几十年后才重新封,但现在忽必烈突然一称帝就直接封孔之全为衍圣公,那么也就代表着他急于做圣主明君了。
这是个好消息。
“应该不至于,衍圣公一家还是世代忠贞的。”
贾似道陪着笑脸说道。
“改日替我把孔洙叫来,既然是孔家正嗣,那就拿出正嗣的样子,不要让北方那些不忠不孝的东西继续蛊惑人心,他是孔家族长,有权将这些东西逐出孔家,他若连这都做不到,又有何颜面做这个衍圣公,孔丘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好歹对华夏也有点贡献,不能继续让这些东西玷污其名声了,连野种都冒出来了,这真是污秽不堪!”
杨丰义正言辞地说。
历史粉碎机 第五一七章 大宋版农业普查
无论那些士绅如何切齿,大宋的经界还是正式展开。
第一批五百名通过了国师面试的荡寇军士兵,分成了十个经界队,全副武装出现在钱塘和仁和两县所属乡村,然后对所有农田进行丈量评级核对田主身份,向其发放户部根据国师要求专门制作的土地证……
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界。
杨丰其实就是玩农业普查,在丈量土地的同时,也登记这些土地上的作物,产量,税赋,甚至包括田主家庭的人口,耕牛数量,收入,总之各种各样他想知道的东西,为了储存管理这些资料,他在孤山上专门建立了一座大型的资料库,同样也引入现代的档案管理制度。在这一点上杨辉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数学家的天赋,在他的实际负责下,这套档案管理制度很快就推行开,把这座资料库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随着那些经界队员工作的进行而不断完善。
同样完善起来的还有各地的地理物产风俗等资料。
尤其是地图。
在这些经界队中,每队都有一批专门的绘图员,几乎是由国师亲自手把手教导,用他单独制造的各种绘图工具,就像那些民国时候的日本友人一样绘制出各地的比例地图。
这些地图都详细到每一个村庄和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池塘和每一条河流,高度还原各地的地形,其精确度堪比现代土地局资料库里的,然后每一个村庄一幅地图,再由贾似道专门找来的一群老画师,在杨丰亲自指导下负责将这些图按比例缩小连接。最终当杨丰把钱塘和仁和,尤其是临安城,分别变成一比一万和一比一千的地图展现在贾似道面前的时候,贾似道完全一副下巴砸地上的表情,好在杨丰给赵昀面子还空出了皇宫的部分,将整个皇城变成了一片空白,要不然他就该小心肝怦怦乱跳了。
“师宪啊,不得不说,你们要学的东西真得太多了,朝廷衮衮诸公真要说起来,绝大多数都是昏昏噩噩尸位素餐!”
杨丰拍着贾似道的肩膀说。
“这些东西都是最起码的,户部必须精确掌握全国所有土地,各种农作物每年产量,各种牲畜,甚至渔民一年能够打多少鱼,还有各地人口准确数量,然后你们才能够知道,大宋每年产的粮食能不能养活所有人,什么情况下出现饥荒,如何应对饥荒,全国的粮食底线是多少,全国的耕地底线是多少。
这是百姓对你们的最基本要求。
他们辛辛苦苦劳作然后缴纳赋税养活无数官员,可不是要你们吟诗作赋,抱着袖手谈心性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那又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他说道。
“国师教训的是!”
贾似道赶紧陪着笑脸说道。
“只是国师,这经界队总是插手地方是否有些不妥。”
他小心翼翼地说。
杨丰的经界队在丈量土地之余按照杨丰授意,时常给老百姓主持个公道伸个冤什么的,昨天一个经界队遇上某乡绅虚钱实契强买一家佃户女儿做妾,结果管闲事闹起来,早就看他们不顺眼的乡绅们合伙收买县令派衙役干涉,最终爆发了衙役家丁对经界队员的混战。完全按照岳家军标准训练近一年,而是和蒙古军交过手的五十名经界队员把三百多衙役和家丁揍得落花流水,几名性情火爆的川军甚至把仁和县的衙役一直追打到了临安城门口,虽然大家都很默契地用棍子而不是刀枪,但也仍旧造成了数十人受伤。
终于抓住把柄的言官们正在跟疯狗一样炮轰经界队,将其形容为土匪强盗,要求取缔这些目无王法的狂徒。
“此事你不用管,我会处理!”
杨丰说道。
“呃,弟子遵命!”
贾似道只好闭嘴了。
“对了,向士璧是怎么回事?”
杨丰紧接着问道。
向士璧是鄂州之战时候宋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之后南下潭州,率军监督兀良合台的撤退,随后升荆湖置制副使兼转运使,但却在不久前遭贾似道党羽的御史弹劾撤职贬漳州,而且贾似道还在向其追比钱财,交不出来就要砍头,他无计可施下只好让他儿子来哭求杨丰,顺便他儿子也拜在杨丰名下。
“回国师,向士璧在军中时候贪墨了大笔的军需被御史弹劾,按照朝廷法纪是要追回其贪墨所得的。”
贾似道说道。
当然,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他其实就是借机会排除异己。
向士璧不是他的人,而是沿江置制使江东路转运使知建康府马光祖同党,马光祖是反对公田法最坚决的,原本历史上甚至单独找贾似道要求就算实行也不能在江南东路实行,若要在江南东路实行那就先解他职。贾似道搞向士璧只不过是预先剪除其党羽,要知道向士璧手中掌握军队,而且还是一支比较能打的军队,贾似道敢实行公田法,就是先把这些和自己不是一伙的将领搞掉,使与其同党的吕文德掌握上游所有能打的军队,最终不担心有人清君侧了才敢动手的。
要不然他也不敢。
他的公田法可以说不异于向整个朝廷开战,满朝文武都会变成他的敌人,他只有手中掌握绝对武力之后才敢进行,他的武力基础就是吕文德手中那支南宋最精锐大军,在他的栽培下吕文德已经掌控四川和襄阳的所有军队,如果真要有人因为公田法搞事情,吕文德大军会立刻顺流而下,那么沿线那些肯定不会和他一伙,而且还握有重兵的家伙就必须预先清理掉。
搞向士璧只不过是一部分。
后期搞刘整也是。
刘整和吕文德一向不和,而且在泸州占据上游,万一吕文德出兵而刘整攻击他后方就麻烦了,所以同样是必须干掉。
贾似道老谋深算,他是不会打无把握之仗的,在他实行公田法前,四年时间里他全都是在做准备,经界丈量清查土地,把朝廷所有反对的官员包括左相吴潜统统陷害贬斥,借着打算法查贪墨把外面所有和自己不一伙的将领干掉,最终内外都清理干净确定没有危险了,他才直接向着整个官僚阶层开刀。这个人可不仅仅历史上给他定性的嫉贤妒能,他都已经是权倾天下了,去嫉妒几个地方官员才能岂不是笑话,这些人都能被他一句话就小命不保哪还值得他嫉妒?
一切都是有其根源的。
而根源在于站队,比如同样对贾似道不礼貌,甚至直说他不会指挥军队的高达,虽然没受贾似道器重,但却也安然渡过这场危机,而且官还继续做大,原因很简单,他是吕文德系统的,他是鄂州军的将领,贾似道知道他就算背后骂自己,那也终究是自己的人,那么这样的人他就忍了。
这就是站队的问题。
至于说向士璧贪墨,那个无非就是找个理由而已,这时候南宋官场上下有谁不贪墨,他查就是贪墨,不查那就是清官。
另外这也是他杀鸡儆猴。
这时候他的打算法也开始了,既然蒙古人短期内已经不会南侵,那么他当然要把内部该干的都干了,除了经界准备实施公田法,同时重新核算各军财务的打算法也开始了,这种时候需要一个典型,以此来震慑那些老兵油子们,向士璧两样合一正好一举两得。
“这样啊,按说这种事情我不应该干预,但向士璧好歹也与咱们并肩作战过,而且也是有一定战功的,不如给他一线余地如何?咱们正好也要开发琼州的铁矿,干脆把他撤职,对外就算流放琼州,然后让他在那里替我负责此事,至于他贪墨的军需还没补齐的,就由我来负责给他补齐好了,这也算是对他当初功劳的补偿,包括他手下牵扯此事的那些部将,反正这些人杀了也就杀了,留着他们还能算是废物利用了。”
杨丰笑着说道。
“既然是国师求情,弟子又岂敢不从。”
贾似道说道。
这就可以了,至于他会不会有些不满,这个杨丰就没兴趣管了,反正贾似道的目的达到了,只不过是没弄死而已,但流放琼州也和弄死没什么区别。
而对于杨丰来说,只要保住向士璧的性命就行,这个人还是有一定才能的,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军事上也算得上名将,南宋这时候能打仗的人才不多,留着他也算备用,以后哪天需要再从琼州这个回收站里提出来就是了,不仅仅是他,另外几个受贾似道迫害的将领也可以这样,比如说曹世雄,如果刘整他也不放过同样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毕竟这些人是有用的。
刘整这时候也不可能降元,他的地盘在泸州,除非是向云南的元军投降,但云南的元军实力不足以接应并且保护他,更何况他是和国师一起作战过的,知道一旦降敌的话,国师会打上门的。
这样与其让他被贾似道弄死,还不如留着以后备用。
历史粉碎机 第五一八章 宗教税
至于对经界队和的士绅冲突……
那个处理个屁,杨丰就喜欢这种事情发生,他不但没处理,还特意奖励了那些经界队员,然后用他刚刚开始发行的临安报详细报道了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至于结果……
这种事情没有结果。
那些经界队员把被他们救下的少女一家送到孤山了,无论那乡绅还是仁和县,都肯定没胆量跑来找杨丰要人,至于抓那些经界队员,这个他们就更不敢了,这些可是为贾似道做事的,最多也就是那个乡绅自认倒霉而已,而且因为临安报,再加上临安其他小报添油加醋的报道,他的名声也彻底臭了,尤其是在那些临安的小报上,把他一个五十多老头虚钱实契强娶十七岁如花少女的恶行描述得生动形象,老yin棍的名声传播整个临安。
话说南宋是有报纸的。
不但有报纸,而且还有很多种报纸,只是不够规范而已。
其中官方也就是各种邸报,这个普通老百姓无权阅读,只限于官员内部,类似最初的参考消息,另外就是民间小报,名字也叫小报,这个属于灰色性质,都是些轶闻艳史,甚至充斥大量胡编乱造的。当年北宋蔡京当政时候就已经有小报以他名义写假文章,害得蔡京还得公开为自己洗清,包括杨丰与阎贵妃的故事也是由小报传播,而扒灰公的伦理故事最初也是小报传播的,所以真假同样也无法确认,但对于这种报纸官方实际上是禁止的,就连看小报被抓都要罚款。
当然,这并没妨碍小报成为大宋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说陆游泡他表妹时候就曾经买过。
杨丰开办的临安报是南宋第一份官方授权的民间报纸。
而且拥有专营权。
他通过那些记名弟子,将大量这些小报从业者聚集起来,然后充实到他的临安报,使这些游走灰色地带挣扎求活底层百姓,一跃而成为国师记名弟子加大宋正规新闻工作者。
这些人的经验相当丰富,实际上原本他们就已经令人惊叹,这些家伙就连记者都有,而且还是有专门分工的记者,或者说狗仔队,就像老鼠般窥视大宋从皇室到民间探听一切有用消息。然后回去在简陋的泥活字作坊里印刷成一张张廉价小报,同样像老鼠般在这座巨大城市的最底层管道里传播,从国家政策到某个官员内宅趣闻,无不都在他们的狩猎范围,当然,没有新闻时候他们也会自己编造新闻,这一点上他们和他们现代的同行并无本质区别……
实际上他们更肆无忌惮。
毕竟他们本身就是灰色的,他们就算造谣也没人管,最多知道他们底细的去揍他们一顿,但不知道底细的只能自认倒霉。
连蔡京都自认倒霉何况别人!
而杨丰却给了他们在阳光下的生活,甚至那些专门的狗仔队都被他全部收编,他现在无法向上层渗透,毕竟因为他对贾似道的支持,已经让自己从大宋守护神变成妖道了,那些士绅对他无不切齿,这样他只能向底层来发展,这样反而让他的发展更加迅猛,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逐步掌握了临安的地下世界,既然这样他就得将其正规化,而正规化的方式就是给那些最底层百姓阳光下的生活。
报业是他的第一步。
这份报纸养活的可是整个产业链。
新式的造纸业。
宋朝造纸业以竹纸为主,但纸质较脆且无漂白,而他则用天工开物里面的熟料法造漂白纸,这种新式纸张让临安报立刻高端起来。
新的印刷业。
宋朝印刷还是毕升的泥活字,但杨丰直接改成铅合金活字,而且还是他亲手制造的,另外将排版技术直接进化到清朝金简的字柜排版,再加上交叉作业法,使排版速度完全满足了每日一期的报纸需求。依靠着这套印刷技术,每天临安报都能印出超过三千份,而铅合金活字无法使用水性墨只能用油墨,也就是古腾堡的灯黑加亚麻籽油调和墨,这样就确保了他在行业的技术垄断。
还有就是报纸的采访,编辑,销售等环节,统统需要大量的工人,最终让他目前手下的记名弟子,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这个行业。
为了弥补成本的亏空,他就连广告都引入,甚至出现了大宋第一个广告代言,由他二徒弟亲自佩戴一家珠宝行制造的全套首饰,然后由杨丰亲手绘制画像,再由雕刻师专门雕刻出木版,最终印制成广告画片夹在报纸內成为专版。而这张广告画片让这家珠宝行的生意几乎一夜之间翻了翻,因为杨丰和珠宝行签代言协议是分成的,仅仅这一份代言,就让临安报的财务状况变成盈利,同时也让临安的商人们看到了广告的威力,但可惜公主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升国公主一年只签一份代言,好在国师还可以为他们联络另外一位代言。
传说中受官家宠幸,也算得上名震京师的临安名妓唐安安。
这个就完全可以了。
然后已经过了最好时光,实际上有点过气的老牌明星唐安安,迎来了她的第二春,然后那些名妓们一下子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大宋的娱乐业和传媒业也就终于同流合污,开始了大宋人民娱乐至死的时代。
至于升国公主,她继续如传说辉煌耀眼……
她的代言费已经涨到了十万贯。
而且一年只签一份。
“看看,一点小小手段,我这里就完全不需要朝廷来供养了,赚钱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说到底就是一个是否勤勉的问题,若朝廷的衮衮诸公都尽职尽责,又怎会使朝廷用度日益紧张?若都端坐堂上,只知道吟诗作赋扮君子,那就是再多钱财,也养不活那么多蠹虫!”
杨丰颇为得意地说。
贾似道赶紧堆起笑脸,不过他也是很欣慰的,杨丰这里实际上之前一直靠朝廷养活,但这临安报一出就完全不需要朝廷的钱财了。
“当然,我叫你来也不是为了告诉这个,这段时间我倒是给你想出了一个增加赋税的好办法,若此法能够行之天下,至少短期內可以为朝廷再增加一大笔税款,这样我们的沿淮筑堡工程也就可以开始了,要不然等你的公田法完成,那恐怕还得过三四年的时间才行,这未免也太耽误事了,我这办法也可以应一下急。”
杨丰紧接着说道。
“国师有何良策?”
贾似道迫不及待地说。
“收宗教税!”
杨丰说道。
“呃?!”
贾似道惊悚地看着他。
“不要这么惊讶,你知道大食人在自己国内是如何对付不同宗教吗?就是找那些不同宗教的信徒收额外的宗教税,我觉得此法甚好,不妨可以借鉴一下。我大宋国教是道教,但据我所知那些胡教同样有大量信徒,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能找他们收宗教税?我们都知道他们其实很有钱,那些寺庙每一座都在放贷,而蒲家这些色目商人更是富可敌国,咱们大宋是宽仁大度的,允许胡教在大宋传播,但是他们也得额外交税,这是西方各国通行的惯例,我们当然要与国际接轨。”
杨丰说道。
“国师这……”
贾似道犹豫了一下。
很显然国师目的不那么纯洁,虽然看似给他解决财政,但也是给自己清理敌人。
“这什么这?我知道你和蒲家关系很特殊,他们每年给你大量好处,但是你就算收他们的税,他们该给你的还是一样得给你,说到底谁也不是不可缺少的,他们的富可敌国靠的是朝廷庇护,他们若不听话大不了朝廷换个人来顶替他们,更何况此时朝廷有难他们理应为朝廷分忧!”
杨丰说道。
蒲寿庚家族的支持者是王茂悦,王茂悦的后台是贾似道,这样的巨商家族背后肯定是朝廷宰辅,否则他们不可能发展起来。
“国师,他们倒还好说,毕竟他们的人数不多,而且多集于福建,只是这僧侣和信徒数量太多,若闹起事来怕不好收拾。”
贾似道小心翼翼地说。
“闹事,有我在谁敢闹事?”
杨丰冷笑道。
“据我所知鞑虏在哈拉和林刚刚举行过佛道辩论,已确立佛教为尊,既然他们是敌国所尊,那我们还客气什么?没把他们都逐出就已经是很宽宏大量了,现在只是找他们额外收税而已又算得了什么?你尽管放手做,有谁敢反抗我去收拾,我看看是他们的骨头硬还是我的狼牙棒硬!”
杨丰恶狠狠地说。
一二五八年,哈拉和林。
由忽必烈主持在这座蒙古帝国的都城,举行蒙古第二场僧道大战,以全真教众高手为主的道教军团,在以八思巴和少林派众高手联合组成的佛教军团面前惨遭群殴,最终全军覆没致使丘处机的心血付诸东流,然后作为裁判的忽必烈决定蒙古境内所有道观全部改寺庙,所有道士全部剃光头改念阿弥陀佛,从此蒙古帝国开始独尊佛教……
呃,他们其实只是用嘴交锋而已。
历史粉碎机 第五一九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杨丰的目的就是明确信仰。
大宋百姓的信仰其实很乱,他们自己都很难说信什么,他们有可能今天请大师们来做法事,明天则邀请道士来驱鬼,但以后不行,他们必须得选择一个,在经界同时将对信仰进行统计,信什么就登记为什么信徒。
而道教是大宋的国教。
尽管从来没有明确过,但北宋自真宗时候起,就以尊崇道教为主,到徽宗时候更是登峰造极,所以也就是默认为国教,那么作为大宋百姓,自然信仰道教也就是必须的了,同样作为道教信徒也就不用额外交税了,这一点也是完全合理的,总之如果登记为道教信徒,那以前交多少税以后也还交多少,不会受任何影响,但如果是那些胡教信徒就不一样了。
不管是什么胡教,是从天竺传来的也好,是从大食传来的也罢,甚至从欧洲传来的,这些统统都是胡教统统都得交税。
不是国教当然要交税。
这是用杨丰话说,这是与国际接轨的,无论大食人对付领土上的异教徒还是欧洲对付犹太人,都是要额外交税的,欧洲虽然因为领主太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但犹太人额外交税这是一致的,比如英国的塔利税,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倍,甚至在欧洲一些地方犹太人连生孩子都必须交税,至于大食就不用说了,迪米们不但必须交人丁税,甚至还得穿单独的衣服以作为区分。
那么大宋自然也要与国际接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