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那男子反问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三国两晋乃世家治世与儒家何干?若说读书会写文章就是儒家,那诸子百家哪个不会读书写文章?隋唐为抑制世家开科举,以儒家典籍为科举之题目才使儒家崛起,但隋朝仍旧是以世家为主,关陇世家皆以武力为尊依旧与儒家无干,唐朝仍旧如此,那凌烟阁上几个儒生?再造唐室之李郭辈何人是儒生?藩镇时代兵强马壮者为尊与儒家思想何干?至五代乱世儒者不过武将之配,如冯道者倚门卖笑以苟延残喘而已。
至我大宋抑武扬文才又使得儒家复兴。
然而结果呢?
若无老夫与众将士血战击败金军,阁下还能在此侃侃而谈?老夫自认不信那孔丘的话,也非儒家弟子,那你们是不是儒家?”
杨丰转头问旁边那些军官和士兵。
“我等只信国师!”
后者一齐摇头回答。
“你看,自汉以来是都尊儒术吗?我大宋倒是独尊儒术,可又独尊出了什么结果?”
杨丰说道
杨时二人默然。
“老夫并非对儒家有什么成见,毕竟儒家也有其可取之处,但为了拔高自己而压制别人就不对了,百家争鸣各司其职才对,兵家,法家,墨家之流难道比儒家更低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可取之处了?老夫不反对儒家,但老夫反对独尊儒术,老夫要的是王政复古,恢复先秦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竞争,而不是儒家独占思想,整个国家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杨丰紧接着说道。
“受教了!”
杨时叹息着俯首说道。
然后他站起身,在那名弟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了。
“下一个!”
杨丰看着他的背影说道。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三三章 天花乱坠
下一位……
下一位是光头。
一个穿紫袍的光头。
很显然大师们也派出了他们的代表,杨丰之前已经正式下令,收天下所有寺庙的庙产,土地转为官田,寺庙的佃户依旧租种,但按照新定的官田田租标准最高不超过四成半,店铺赌场之类收归官府然后公开拍卖。而高利贷借据之类收归官府,然后本金部分归还寺庙,毕竟这钱其实不光是光头的,谁都明白高利贷这东西放贷的都只不过是个操作者,真正的金主都隐藏在幕后,杨丰把本金还给他们已经很够意思了。
这件事已经从汴梁开始向外大规模展开。
而且也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武装抵抗,不过都没扛住六甲神兵的五雷铳。
另外岳飞也从前线返回,杨丰亲手为刚刚组建的一个新军旅配备了所有需要的燧发枪,这支特殊的军队正在汴梁附近训练,全部由自耕农和流民出身的士兵组成,虽说上战场还早了点,但伐山破庙已经足够。
当然,他这不是对大师们有什么恶意。
他这完全是好意,是为了让大师们安心修行,佛门中人当遵守清规戒律不能沾染红尘俗务,老是惦记着今年收了多少租,还有哪家高利贷没还,或者昨天赌场有人出老千那还怎么修行?所以国师才不得不这么做,至于以后大师们的衣食问题这个好办,朝廷管,不是有度牒吗?拿着度牒去官府领口粮就行,出家人吃素无非就是米面而已,就依照居养院的标准,能养活那些孤寡老人的米面肯定也能养活大师,他们又不干体力活,无非念经而已,更何况还有善男信女,他们的捐献就足够礼佛,什么香油钱佛像庙宇修缮也都足够了。
不过得有度牒,没度牒是肯定不行的。
至于度牒的发放这个肯定还是由朝廷说了算,总之就是这样了!
话说国师为了大师们的修行也操碎了心!
这种情况下大师们的代表肯定是要来和他决战的。
“法号?还有身上这紫袍是怎么回事?”
杨丰敲着桌子说道。
那架势就跟派出所民警叔叔审问刚刚被抓的piao客一样。
“老衲镇江金山寺主持克勤见过国师,老衲此前曾得大行皇帝赐号佛果禅师并赐紫袍。”
老光头谦恭地说道。
“哪位大行皇帝?”
杨丰问道。
大宋目前有俩皇帝等着上路升天呢!
宋朝按七月而葬的标准,而且不预先修建皇陵,都是死后才开始修,好在宋朝皇陵都不讲究太大,在七个月的期限内足够完工,原本历史上大画家父子都死五国城,但这一次他们都在梓宫冰着等皇陵建成,杨丰头上还顶着山陵使呢!
“教主道君太上皇。”
克勤说道。
“既然是大行皇帝赐号者,当深明佛理,尔此时不在寺庙潜心修行,来这红尘之中欲何为?”
杨丰问道。
“欲求教于国师。”
临济宗五祖法演门下三大弟子中同样硕果仅存的三佛之一圆悟克勤,继续保持着谦恭姿态说道。
他此时还没加圆悟,那是赵构给加的。
“说。”
杨丰说道。
“国师以昊天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可有其依据?上古传说颇多,有女娲造人者,有盘古开天者,佛言宇宙无始无终,即无始无终自无创造者,那么国师此说依据何在?”
克勤问道。
就显然他这是玩直捣黄龙了。
杨丰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的宇宙观,当众摧毁他的宇宙观无疑是致命一击。
杨丰冷笑一下。
紧接着他伸出右手向夏季暴雨之后湿热的空气中一划。
就在手掌划动的同时,雾气也瞬间在其手掌生成而且越来越浓,紧接着收缩成一个白色的球状气团随着他手掌而动,当他的手掌划了一个半圆托着这个气团摆在克勤面前,这气团却又蓦然间消失,而他手心已经多出了一汪清水。
杨丰诡异地笑了笑。
然后就看见那汪清水如有生命般,自动拱起缓缓凝聚成人形,还没等克勤看清那人形又如气泡般瞬间消失,而在杨丰手心却出现了一股微弱的蓝色火焰,杨丰再一撤手,那蓝色小火苗虚浮在他中指前端,就那么诡异的燃烧着,而他另一只手往桌面上一放,手指前端桌面同样诡异地隆起,很快变成了一个细细的木柱正伸到那火苗上,立刻被点燃就像蜡烛般立着。
“该你了?”
装完逼的杨丰淡然说道。
克勤禅师深吸一口气……
好吧,他没有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杨丰显示他的神迹。
他很爽快地站起身,然后再次行礼紧接着转身,同样颤巍巍地在一名弟子搀扶下走了。
“没有干货就不要自取其辱?”
杨丰在他身后冷笑道:“你们不是能吹得天花乱坠吗?也给老夫演一个天花乱坠啊?你们演不了吗?老夫给你们演一个如何?”
克勤禅师愕然回头。
而这时候杨丰已经站了起来,然后就看见他身体周围一朵朵七彩的花朵凭空出现,在一片隐约看见的光华中缓缓坠落,而且随坠随生不断出现,落地后又凭空消失。这一幕看得克勤禅师瞠目结舌,他当然不会知道那其实只是一朵朵折射阳光的冰花,而且还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细碎冰屑,它们在杨丰身体周围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让他的装逼达到高chao.
他们周围所有人都在膜拜。
而看清这一幕的宣德门前御街上,那些老百姓也在诚惶诚恐地叩拜。
克勤禅师就那样一脸落寞地走了。
他的攻击从开始就结束了。
虽然这种玄幻系的东西一向是他们的长处,可那是在只耍嘴皮子不上干货的情况下,在这种干货实锤面前,他的精湛佛学和口才再好也没用,拿不出干货终究是没有发言权的,宣德门前的数以万计观众又不是傻子,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神迹一边是只说不练……
他们会相信谁?
而不能把杨丰的画皮扒下,其他的都根本没必要再谈了。
谈也没有任何意义。
双方本身就不是一个体系,根本就不可能辩论到一起,这种事情无非就是看老百姓更信谁,过去他们压制道家不过是因为他们更能说,毕竟他们那些东西以诡辩出名。可那是在道家也只会耍嘴皮子的情况下,现在国师根本不耍嘴皮子直接就上干货,那他们真得就无能为力了,除非他们也能找出一个显示神迹的大师来怼回去,但克勤禅师知道自己所知的大师里面一个这样的也没有,大家都是比嘴皮子功夫的。
这种情况下他继续纠缠就是自取其辱了1
“下一个!”
杨丰收了神通满意地重新坐下说道。
下一个……
“奴家欲为拙夫鸣冤!”
一个雍容典雅的中年美妇坐在杨丰对面淡然说道。
“尊夫是?”
杨丰意外地问道。
“前直秘阁,知淄州事赵明诚。”
美妇说道。
“呃,易安居士,幸会!”
杨丰说道。
李清照的老公刚被他撤职,没想到这女人这么快找上门了,可惜她的年纪稍大了些,再年轻十岁以上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尊夫身为知淄州事,主管一方军州事务,接大行皇帝诸道勤王之诏,半年未发一兵一卒至汴梁,往严重说这是为臣不忠,往轻了说也是不能尽职,老夫撤其职有何不妥吗?”
杨丰说道。
“淄州无兵!”
李清照说道。
“那些厢军难道不是兵?那些乡兵难道不是兵?知军州事兼管军民,真要有勤王之心半年多时间就是重新募兵也足够,淄州地处后方,黄河,济水,济南三道屏障,又根本无需担心金军袭扰。且淄州北去济水不过百余里,沿济水乘船而上不出半月可至汴梁,那为何老夫在这汴梁半年多未见淄州一兵一卒?若真有勤王之心,李彦仙尚能自巩州而来,难道淄州比巩州还远?无胆就是无胆,无需为自己找借口掩饰,他今日无胆勤王,他日就有可能弃城而逃,这样的知州老夫可不敢用,更何况此次撤职者非尊夫一人,京东东西二路如他者数十人,那易安居士又何故而责老夫?”
杨丰说道。
话说她老公是真跑过。
后来赵明诚知江宁府的时候有军官搞兵变,城里一个早有察觉的将领迅速镇压,完事才发现赵知府早就翻城墙跑了,而且还是抛下李清照自己跑的,这样的地方官员当然不能用。不过专门拿京东两路开刀,主要是杨丰担心自己以后和南方士绅开战时候侧翼出问题,所以才以没及时勤王为借口,迅速撤换京东两路绝大多数地方官。
然后提拔那些自己能信任的。
比如大刀关胜这时候就已经被他提拔起来。
李清照默然。
“易安居士,想来你也不是为了这点事情吧?”
杨丰笑了笑说。
“奴家久闻国师之名,欲求一见而已!”
李清照说完站起身,冲着他灿然一笑然后就那么转身走了。
“呃?居然被tiao戏了!”
国师在后面愕然道。
历史粉碎机 第七三四章 寒窗苦读中状元啊
当然,杨丰才不信李清照就为了见一见自己这张老脸呢!
李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易安居士的家族编织一张关系网的话也是很庞大,她爹李格非第一个老婆是王珪的大女儿,但是很早就死了,李清照生母是续弦,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王拱宸同样娶过两任老婆还是姐妹俩,但这对姐妹俩的另外两个姐妹又先后嫁给了欧阳修。然后再说李格非的第一任王夫人,这个理论上也得算李清照的妈的女人还有一堆兄弟,这时候都是知州一级的,其中一个兄弟的女儿就是跪在岳飞坟前那位,另外王珪这个女儿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前宰相郑居中,郑居中又是赵佶皇后郑氏的从兄……
话说这也是盘根错节啊!
另外李格非还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
至于赵明诚那边亲戚网同样也是很庞大,他爹是前宰相赵挺之,赵挺之不需要多说,只需要知道历史上给他记下的一句话就行……
与蔡京争雄。
一个敢与蔡京争权的大臣。
话说大宋朝发展到现在,权力世家化已经很严重,通过姻亲和门生故吏形成一个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然后把持着一个个官位垄断着朝廷的政治,所以大宋不杀文官成了一种理直气壮的潜规则,也不光是为了维护文官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家都有亲戚关系。比如赵挺之和苏轼在政治上是对头,苏轼被贬惠州很大程度上就是赵挺之的弹劾,但赵挺之却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苏轼得意门生的女儿。赵挺之小姨子或者也可能是大姨子的老公是苏轼弟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另外还有一个同样姨子的老公是哲宗朝宰相蔡确的主要打手也算臭名昭著的邢恕,而蔡确和蔡京是同一个曾曾祖的族兄弟,所以蔡京当权后原本失势的邢恕立刻起复甚至能跑西北去当宣抚使。
看看这些还有人相信什么寒窗苦读中状元吗?
寒窗苦读不假。
首先你得是这个系统的。
别说什么考官不知考生姓名,真正熟悉的人从行文风格,笔迹,乃至用典的习惯之类东西轻而易举地就能从一堆不熟悉的文章里找出熟悉的,如果让一个苏轼的好友做主考,他会认不出一个苏轼得意门生的笔迹?
毛笔字可是最容易认人的。
也不要相信什么家室贫寒。
人家那家室贫寒可不是忽悠老百姓的寒窑苦读。
哪怕以上那些名字里面最落魄的陈师道,一辈子没考上进士,甚至值夜班时候老婆怕他冻着,跑到陈挺之家借自己姐夫一件皮草给他御寒,那也一样可以凭借文名或者干脆就是说关系做个小官,而且他之所以落魄很大程度上过于迂腐,一个连章惇都想拉拢的士子怎么可能是普通人家,话说他爷爷可当过盐铁副使,大宋的盐铁副使是多么肥的缺就不用说了。
而李清照的背后是山东世家。
或者大宋行政区划的京东路士绅集团,李清照家齐州或者说济南,赵明诚家密州或者说诸城。
所以李清照来看杨丰这张老脸很大程度上就是山东士绅集团来看他这张老脸,她家和她老公家一东一西分别代表着京东东路顶级豪门,至于为什么是她而不是别人……
谁比她更有名?
大宋不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从少女时代就名满京城,再说女人嘛,大家都懂得,总比一个男人深入得多,国师身边可不缺女人。
比如他那位女弟子。
赵檀香的爹因为没跟着赵构一起投金军,所以被杀死在大庆殿,结果不但没因为参加晚宴而受牵连,反而被作为宗室为保护太上皇捐躯的忠臣而受到各种追赠,同样檀香郡主至今陪伴师傅,尤其是师傅年纪大了,更是直接贴身伺候以尽孝心,哪怕她师傅每天晚上住皇宫她其实也都跟着一起的。
所以李清照来跟国师见个面留个特殊印象,下一步就可以凭借目前大宋第一才女身份结交郡主了。
事实上她也的确是那么干的。
就在第二天,这位美妇就已经和檀香郡主笑语嫣然地一起在汴梁城里逛街了,就连宫里太后都邀请她到宫里做客,话说太后也是她粉丝,很显然换她老公赵明诚来,是绝对不可能深入到国师近处的。
当然,国师暂时对她还没有下手的冲动。
才女什么的不是很合他胃口。
而同样就在第二天,大同的联络处再次发回电报。
“算他懂事!”
杨丰满意地说。
耶律大石重申宋辽为兄弟,他还是赵谌的兄长,至于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包括岁币之类都不提了,两国就是单纯的好兄弟,而国师为大宋国师,那么也就相当于辽国的国师。至于耶律余睹是当年引金军杀害天祚帝的元凶,天祚帝与大宋也是兄弟,他杀耶律余睹不过是为咱们共同的兄弟报仇。幽云十六州全部归大宋,幽州就不用说了,云州也就是他现在夺取的大同也归宋,但效刘备借荆州的例子借给他暂居以恢复旧土,等他夺回辽国其他被金国占据的土地后就把大同一带归还大宋。
当然,这就是那么一说。
真到那时候他归还才是傻子呢!
但这个方式还是比较令杨丰满意的,他要的就是耶律大石带着契丹遗民继续跟女真人战斗下去,至于辽国与大宋的关系不重要。
反正早晚是要灭掉的。
既然这样那耶律大石干掉耶律余睹的事情就算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以前大宋皇帝被耶律余睹欺骗不知他是害死天祚帝的罪魁祸首,所以才封了他一个代王,知道了也是要替辽国老哥哥报仇的,现在耶律大石自行诛杀也算是他罪有应得,剩下就是耶律大石以辽国皇帝身份派使者过来签个条约,确定双方的关系以及幽云十六州归属。
为了表示善意国师还命令联络处转告耶律大石,承诺等双方的关系明确以后,那些之前投降大宋的契丹士兵全部送给他。
汉人就算了。
不过耶律大石也要以马匹交换。
没有马匹的话牛也行。
耶律大石控制着很大一部分的蒙古草原,之前他的大本营可敦城就在乌兰巴托附近,而大同以及此刻同样归他控制的内蒙中部草原也都是以游牧为主,他们手中不缺马和牛,这两样却都是杨丰缺少的,同样杨丰这里也有他们急需的人口,那些投降的契丹士兵正好给他送回去,这些人的家都还在那一带,他们也愿意回自己的家乡,另外这些人基本上全都变成了杨丰的信徒,既然耶律大石为了拍杨丰马屁把大宋国师也当大辽国师,那就让这些人回去把国师的教义散播开吧!
说到底国师对契丹人没有恶感。
这个民族和汉人已经持续融合了近五百年了,从初唐开始这个过程就没停下,唐朝一堆名将实际上就是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反叛时候都能喊出口号还我庐陵王!
至于宋辽之间的战争,这笔账真得很难讲出个是非曲直来。
首先幽云十六不是抢宋朝的。
其次是赵二挑起的战争。
辽国并没有主动进攻宋朝,双方之前的战争是围绕北汉,但北汉是辽国属国,是向辽国称臣的,辽国只是尽自己的义务,辽国从来没有在河北一线向宋朝主动进攻,是赵二灭亡北汉后想趁势一举夺取属于辽国的幽云十六州,最终才引起了双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战争,然后北宋战败签了檀渊之盟。
然后辽国一直遵守盟约。
至于某包衣编的打草谷那就纯属扯淡了,檀渊之盟前双方处于战争状态这种事情谁都干没啥可说的,檀渊之盟后双方都保持和平,历史上都记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带白之人,不识干戈。
到耶律洪基时候辽国自己都外强中干了。
耶律洪基更是几乎成了大画家的盗版货,那画画写书法的水平也是相当高,平日也喜欢吟个诗,只不过大画家信道他信佛,甚至在银子上刻字愿世生中国,有一次宋朝巡逻士兵误入辽界,用箭伤了辽国人,他还给当时的宋神宗送信形容两家虽境分二国,而义诺一家。
这个人从没想过侵宋。
甚至宋朝和西夏战争中,西夏三次向其求援都被拒绝,虽然辽国介入调解战争,而且也有过在雁门关外示威的举动,但真要说他有入侵的意图那就夸张了。
所以杨丰没想到灭契丹。
他的目标是通过传教使契丹彻底融合进汉人,这些士兵就是他的第一批传教团,至于以后需要的时候他大不了去亲手把耶律大石掐死,半夜里神不知鬼不觉把耶律大石和他的继承人一起弄死,等契丹人内部一乱,大宋这个好兄弟就可以出兵帮助自己的好兄弟平息内乱。
然后剩下就不用多说了,这种事情无非就是平着平着平成自己的了。
对契丹不需要战争。
就在耶律大石这边问题解决的同时,西线同西夏之间的战争也同样正式落幕,刘光世和折可求两路全部收复被西夏侵占的土地,而且全都反击杀入西夏境内,尤其是南路的曲端和王德两部甚至包围了韦州。这种情况下西夏匆忙派出使者求和以重新向宋朝称臣,换取宋军撤回境内,反正这时候金国也够不着他们了,原本他们敢入侵是因为知道宋朝顾不上对付他们,二来他们已经向金国称臣上面有人,但现在宋朝击败金军抽出手,而耶律大石又隔断了他们和金国之间联系,所以认输是最明智选择。
杨丰也爽快地答应了他们。
但以前每年给他们的那部分钱财就没了,以后别想要了,另外他们还得赔偿一部分大宋的损失,否则的话就打下韦州,反正这座城市已经几乎变成囊中之物了,宋军不但在周围架起了配重投石机,而且王德还率领骑兵击败了西夏的援军。
另外原本在太原威慑耶律大石的宋军也可以撤出。
那可是四个军。
哪怕只把刘光国那一个军撤出来然后去增援他弟弟,那对于西夏人来说也是很沉重压力,这可是正牌的精锐,杨丰亲自训练出来,而且经过了怀州大战磨练的,加上新增的骑兵旅实际上两万五千大军,就西夏人的骑兵在长矛阵,斧枪,神臂弓和步兵弓五步yan射面前,恐怕不会比金军的铁浮屠做得更好。
不过西夏人没那么傻。
他们扭捏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杨丰的条件。
谢罪并称臣纳贡。
赔偿大宋军费白银五十万两。
宋朝和西夏战争结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