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这百十架飞机可不是后世那种波音737大型客机,这个时代的客机最多最多也就只能装在二十多人,算不上什么庞然大物。
所以这样的民航吞吐量,简直就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别说航空物流了,实际上大部分的飞机,都是在为邮递业务服务。
是因为机场修建的费用高昂么?显然不是的,德国工程兵在前线一口气修建了40多个野战机场,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实际上德国国内正在修建的军民两用机场,数量足足有57个之多。
包括雷达导航基站在内,德国的机场建设速度,比美国还要高上好几个段位。
那是因为飞机价格昂贵么?其实也不是的,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制约航空发展的,也不是飞机的昂贵。
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可以飞的飞行员数量上的稀少——即便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各国飞行员基数都非常庞大,航空领域的飞行员也从未够用过。
培养一个飞行员绝对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而且是价格非常昂贵的投入,时间也要耗费无数,这些都是无法摆脱的硬性投资。
军用飞机的飞行员转民航其实并不简单,飞大型运输机和飞民航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类似的资格证还是需要考取评估的。
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民航飞行员从这个公司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也是数百万元的“转会费”,并不比一个足球运动员便宜多少。
这样现实的原因,让各个航空公司在培养飞行员的时候,都事先签订严格并且赔付高昂的劳动合同,和卖身契也差不多少。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业务这个问题了——在航空领域里面,资金并不存在瓶颈,动辄上亿元的飞机都买的起,建设一个机场其实并不是难事。
可是建设一个机场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能不能够回本,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
一架飞机买回来,如果这条航线赔本,大可以转移到赚钱的航线上去,增加一个班次的航班,飞机本身并不赔钱。
所以即便是飞机再如何昂贵,各大航空公司也不会吝啬,给自己的公司增添新的飞机。
可是飞机场不一样了,如果建设好一个飞机场,周围却没有像样的消费群体,那就只能赔钱了。
建设机场就好比是开餐馆,看的是周围的消费水平;而买飞机类似于买出租车,城东生意不好就去城西拉客,收入总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投入机场的建设,无疑是应该谨慎一些的。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航空业的发展,究竟会是怎么样的。
不过李乐不需要观望和等待,他当然知道,后世欧洲的机场普及程度,也当然知道航空业的发展究竟有多么可怕。
别说民航飞机了,在未来私人机场和私人飞机也很普及,甚至无人驾驶的公共飞机也会在网络时代被提出来研究。
所以,李乐鼓励向自己效忠的财团,去投资建设机场——德国现在正在建设的民用机场有43个,差不多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了。
并且,这些机场可不是符合螺旋桨飞机起降标准的应急产物,它们是符合未来飞机使用标准的庞然大物。
按照如今的标准,这些飞机机场停个300架螺旋桨式飞机毫无问题,未来停十架甚至二十架客机也易如反掌。
虽然地面施工标准达不到后世飞机场的标准,可占地面积以及主要楼体建设,都是按照后世机场的标准建造的。
它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轻而易举的改进,最终成为未来的标准民用机场,继续为周围的城市服务。
甚至未来机场的一些标准设施,都在建设机场的时候被预留了出来,类似的线路管道,都被早早的埋在地下,准备在未来布设灯光设备与网络线路。
这些机场一旦开始建成服役,就可以带动物流,依靠物流暂时支撑起航空运输,然后带动客流进入。
最终,民用航空还是会发展起来,这些机场会成为欧洲新的动脉。提前投资的基础建设,会在未来十年内获得成倍的回报。
“我的元首,我会亲自督促这件事情的,戈林那边也会支持这个计划,问题不大。”赫斯想到自己位置的提升,和最近戈林的抑郁,笑着回答道:“他从不拒绝飞机的生产,不管民航还是军用,他认为能飞的东西,还是越多越好……”
帝国霸主 762冰山一角
戈林当然很郁闷,他最近是真的非常郁闷。自己轰炸莫斯科的计划被彻底的取消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的飞行员训练计划。
元首不仅仅要他把培训飞行员变得常态化,还有形成梯队培养的模式。
结果他把工作重心一转,就变成了德国空军的总培训部长了。一边在操心自己的飞行员,一边听凭前线的空军指挥官们指挥正常的作战。
实际上,德国空军在1941年,对苏联空军的压倒性优势,比想象中的还要巨大。
真实的历史中,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们击落一百多架敌机的战绩,就是依靠在东线欺负苏联空军获得的。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哈德曼,有300架以上的飞机都是在东线针对苏联飞行员的作战行动中取得的。
而这些德国强大的飞行员挪到西线,就变得不适应起来,他们击落英美战机的数量,远没有击落苏联飞机的数量多。
本着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原则,李乐这位元首穿越者对戈林还是觉得物尽其用比较好。
毕竟这位德国空军的创建者,实际上在构建空军的时候,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一方面戈林的交横跋扈替李乐分担了不少容克贵族的攻击火力,也作为元首的坚定支持者,一直支持元首对军队的掌控。
就军队忠诚度来说,戈林的空军,可能是德国海陆空三军中,对元首最为忠诚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乐放任戈林留在自己的位置上的主要原因:戈林还要物尽其用,至少要撑到1942年,等到一起大局已定的时候,再找机会处理掉。
“你说,元首会不会真的……”戈林看向了自己的组手,一个他的心腹嫡系。
在这些问题上,这位帝国元帅,更愿意信任自己身边的这个心腹,而不是其他的空军元帅。
毕竟他硬说,空军内部不少人都知道,元首也是一个技术派,对空军的了解,并不比戈林少多少。
建设空军的问题上,显然元首比戈林更了解未来的空军发展,也更愿意针对性的投资。
既然领头人很多,那何必选择阻碍自己更进一步的上司呢?大家都不是傻子,架空戈林才能捞到更多的实惠,这一点都清楚的很。
所以,最近元首面前的红人,是空军元帅凯塞林,另外两个空军元帅也若即若离的,让戈林非常的恼火。
正因为如此,戈林这才找来了自己的心腹,问出了一个藏在他心头的隐晦的问题。
听到了自己的恩人戈林这么问,那位心腹皱了皱眉头,向四处看了看,才开口说道:“质疑这个事情,现在有些太晚了。”
先不说元首在帝国内部的权威越来越重,仅仅是元首拉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就足以碾碎任何质疑元首的白痴了。
随着希姆莱的死,帝国内部现在已经不敢有人随便质疑元首的身份了,更何况证据也已经消失殆尽了。
和一年前,元首刚刚受到刺杀的时候不同,那个时候有很多疑点,证明元首的身份有问题。
可现在,死的那个元首替身,早就已经烧成了灰烬了。元首的牙医报告也已经烧毁,即便是想查,也无从查起了。
“那我们总要想个办法,重新拿回元首的信任,不然的话,我,和你,我们很多人,都会走上希姆莱的道路……”戈林有些焦虑,看着门口的方向,轻声的说道。
如果不是他已经非常紧张,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他也不愿意提起这样的事情。
元首的影子部队究竟有多么可怕别人还只是靠听传说,他可是见识到了部分“冰山的一角”。
动如雷霆,元首的影子甚至连罗斯福的病情都有判断,美国的许多将领,都在影子的监视范围之内。
戈林看过很多关于美国还有日本的影子谍报网发来的情报,详细的内容让他连怀疑都不敢——日本战舰的性能,飞机的性能,甚至包括日本情报人员在中国的活动都有涉猎……
似乎整个世界都已经在元首的眼前活动着,任何事情都做不到完全的隐瞒。
“希姆莱是反对元首,调查元首并且意图发动政变……我们可没这么做过。”戈林的心腹赶紧摆手,脱清自己的关系。
然后他才继续说道:“只要我们坚持把元首交代的事情做好,元首就没有必要除掉我们不是吗?”
说实话,他还抱有一丝侥幸,认为自己和戈林只要忠心耿耿,就不会惹来元首的雷霆之怒。
戈林听到这个建议之后,苦笑了一声,开口说道:“我,和你手里有多少钱,还有多少艺术品,你自己不知道吗?”
“这些东西,如果真的被清算出来,枪毙我们十次都够了!”戈林可不是一个善男信女,他一直都酷爱收藏艺术品作为提高自己品味的途径。
他究竟有多少值钱的东西,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而元首在一年前还清贫如水,简直是一个苦行僧。
“元帅……我倒是觉得,元首不会介意这个……他也在为自己捞钱,而且数量听说更多。”戈林的心腹知道的并不多,可是也不算少。
仅仅是他知道的,就包括元首在沙特有一些油田的所有权,一年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收入,绝对足够让人羡慕了。
“你知道的只是一小部分!元首确实拿了很多钱,可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影子’的口袋!”戈林知道李乐在用资金蓄养死士,壮大那个并不存在的“影子”。
其实大家现在都清楚,影子现在已经是真的存在的了,元首散出去了许多种子,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影子”其实已经成型了。
“我知道的影子成员,就有300多人了……”戈林有些郁闷的开口说道:“他们拿着元首的薪酬,专门为元首收集情报。”
“有这么多人?”戈林的心腹吓了一哆嗦,下意识的开口反问了一句。
“多?这只是我知道的……多少影子埋在地下谁能知道?1000人?2000人?还是10000人呢?”戈林冷声问了一句,然后就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帝国霸主 763安心
戈林感觉到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小飞虫,根本逃不出元首的手掌心。
他无论做什么,在元首的面前,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不想死,可是他只能跟着元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深渊。
对于他来说,这真是一个让人痛苦的感觉。原本的希特勒给他的感觉并不是这样,他能够真切的感受出来。
原来的希特勒,给人留下的是那种类似于古惑人盲从的偶像。大家信任他,愿意相信他可以引导德国走向光明。
而此时此刻,这位偶像领袖依旧代表着光明,让无数人盲从。而在盲从的背后,却更加诡谲,好像鸦片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元首的电话!”这个时候,一个军官走了进来,开口对正愁眉苦脸的戈林开口说道。
戈林赶紧示意自己的心腹逼近嘴巴,然后抓起了面前的镶嵌着黄金的精美电话听筒。
这电话就价值不菲,实际上也是大师亲手制作的艺术品。戈林很喜欢这个电话机,把它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经常和别人炫耀。
“胜利!元首!”戈林接听了电话,听李乐在电话里交代他继续发展空军飞行员的任务。
“遵命!我的元首!我会扩大飞行员的队伍,把人数扩大到3万人以上……是的,是的!保证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他捏着话筒,对元首保证道。
其实他的保证在李乐看来并没有那么多的信服力——虽然这个时空中戈林远没有办很多荒唐事,可另一个时空中,戈林可是外号戈不灵的存在。
凡是他保证过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完成。包括不列颠空战,包括本土防空作战,包括用空军拯救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
戈林在这个时空中,改变了许多。因为他不再是那个在第三帝国内纸醉金迷的“国家二号人物”,也不再享有众多的特权了。
这位元首钦点的继承人,已经要面对太多太多的威胁:李乐提拔了赫斯这位副元首,委给了赫斯相当重的权柄。
赫斯也干得不错,至少用他那执拗的性格,把元首交代给他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于是乎,赫斯也成了一个戈林继承权的有力争夺者。甚至已经有很多平民愿意相信,赫斯才是更好的元首继承人。
因为戈林再如何包装,也改变不了他是一个军人的事实。战争终究会打完,和平也终究会到来,等到那个时刻,一个非军方的领导者,就显得更合时宜一些。
而且很多人认为,赫斯搞经济是非常厉害的,他可以延续元首带来的辉煌——这让戈林非常的恐惧。
如果他的二把手的地位被动摇,那他几乎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空军方面任何一个元帅都可以替代他,唯一有些难办的,只是没有他的威望罢了。
所以戈林非常焦虑,他努力的工作,不敢自甘堕落下去。因为有太多的人等着他堕落下去,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帝国新星。
因为如此,戈林没有接触到那些诱人的毒品,没有变成一个不问世事的瘾君子。
必须要承认,戈林是一个有一定能力的空军领导者,他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替代他。
千万不要相信某些历史书上片面的形容戈林这个人的文字段落,因为那都是有艺术加工成分在内的。
简单的说一下,能够帮助一个战败的国家,从无到有的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空军,并且在短时间内就让这支空军所向披靡。
并且可以培养出从加兰德到哈德曼在内的上千名王牌飞行员,创造出一个空军战绩史上的奇迹的人——他怎么可能是个白痴?
一个瘾君子,丑胖子,贪污犯,吹牛大王——可以当上一个国家的空军领导者,并且始终把凯塞林等人杰踩在脚下?
既然如此,那么随便在世界名牌大学里面找两个学生,也能应聘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之类的工作了……
所以,从这些诋毁之中发现事情的真相,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所有的资料里,唯独不提戈林的组织能力,也不提这位帝国元帅的智慧。
正是他,用飞行俱乐部掩盖起了一个德国空军的雏形;也同样是他,培训出了第一代德国王牌飞行员。
同样是他,用有限的资源组建起了一个可以配合闪电战进攻的战术空军。
那些笑话他短视,不愿意组建战略空军的人,却不知道德国空军从一开始到最后,就没有满员过。
德国从未拒绝过组建战略空军的诱惑,只是因为油料短缺、飞行员不足、战斗机生产优先,才错过了战略空军而已。
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戈林其实是有能力的,只是个人品德有些问题,后期还因为吸毒有些浑浑噩噩,不是那么完美的一个人罢了。
说了这么多,这位有些阴鸷的帝国元帅,舔着自己的大肚子,开始对李乐保证,自己可以建立起一个能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的战略空军。
这是他最近的任务,也是他壮大德国空军的必经之路。ju-118已经正在大量生产,形成战斗力也是很快的事情。
李乐在等待,等待自己的战略空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掉苏联的战争潜力,也摧毁掉美国插手欧洲战争的一切可能。
“作为帝国元帅,同时作为空军总司令……你的任务很重。秘密武器的事情你要多操心,轰炸机的生产也要抓紧……”李乐在电话里,嘱咐自己的帝国元帅道。
戈林安静的听着,腆着肚子一言不发。一直等元首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他才如释重负的开口回答道:“我明白了,您的要求,我一定做到。”
这不是敷衍,因为他听出了元首的话里,没有卸磨杀驴的那种寒意。这对于他来说,是比任何好消息都好的消息了。
看了一眼自己的心腹,他开口吩咐道:“今天的事情,不许说出去……你替我去h4号工厂看一看,ju-118轰炸机的生产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帝国霸主 764夜间战斗机
指望戈林这样的人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建设空军的事业中,是不太现实的。
唯一能让他全速运作起来的,是元首手里那条若有似无的皮鞭。
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企业雇员们多到数不胜数,如果领导不监督着,对领导没有畏惧之心,那他们都会拖延自己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当领导发威,或者有人若有似无的打一些小报告,这些雇员就会一边骂街,一边辛劳的工作起来。
至于说辞职,是万万不敢也不愿意的,这个现象非常的普遍,以至于所有人都见怪不怪。
不要认为德国人比其他的人种更好,他们严谨的一面有的时候会变成刻板,而他们懈怠起来,真的和其他的民族一模一样。
戈林出于对元首的恐惧,还有对那个若有似无的影子的敬畏,才安排自己的心腹,去h4号工厂看一看。
至于说那个h4号工厂究竟一年能生产多少架飞机,他本人是不感兴趣的。
看着帝国的空军从无到有是一回事,为空军奉献自己的全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戈林曾经对手下人说过“元首从不问我有多少型号的飞机,他只问我有多少架飞机”这样的话。
所以戈林投其所好,只生产更容易生产的小型飞机,而尽可能的不生产战略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
虽然这个选择是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正确取舍,可也确实透露出了戈林对元首的戏弄。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对好大喜功的元首进行了一个数字游戏,欺骗了元首和许多人。
可惜的是,当元首变成了一个精明的专业人士,甚至比戈林还要专业的时候,帝国元帅就欺瞒不下去了。
他欺瞒的数据,元首比他还要了解,元首甚至要求他汇报飞机的性能参数,并且详细的记录每一种飞机的具体型号。
这样一来,没有人能够在数据上做文章,因为元首知道任何一条数据的作用。
比如说,夜间战斗机方面,元首要求必须要有机载雷达,并且装备大口径的拦截火炮,才可以称之为夜间拦截战斗机。
那些临时被凑数的单引擎飞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为夜间战斗机的。
同时,元首也经常找科学家询问技术问题,而且元首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尖锐,让科学家和技术工程师们都很钦佩。
戈林在新技术上根本没有什么先见之明,他也只能跟在元首的屁股后面学一些新知识,更不可能利用自己的精通来欺骗元首了。
元首在开会的时候,提出的有关雷达方面的技术问题重点非常明确,他只问雷达的探测距离提升,以及抗干扰能力,还有新技术的普及能力与量产难度等几个重要的问题。
而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等于说全面的提升了雷达的性能参数,根本做不得假。
戈林为什么能够独揽空军大权,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懂技术的人里面他最有统帅能力,统帅里面他最忠诚,忠诚的人里面他最懂技术……
这样的人往往可以成为属性均衡的领导的得力助手,因为他的全面和均衡——唯一的问题是,如果领导属性变化了,他也很可能被立刻淘汰掉。
当领导懂了技术之后,那他就需要统帅能力更强的手下,同时只要求这样的人忠诚即可。而另一个属性技术,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所以戈林现在的问题是,元首比他更懂技术,也更有领袖的气质,他现在除了忠诚之外,是没有太多竞争能力的。
这也就引发了这一次的戈林危机,也让德国空军的战斗机之路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因为戈林的危机,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速度,被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别的暂且不提,就仅仅是德国代号乌鸦的新式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速度,就要比历史上更快。
乌鸦的试飞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一些空战性能数据也经常刷新空战的新记录。
试飞员轻松的用这种单发的喷气式战斗机,把双发的还没有正式服役的-262战斗机给虐的体无完肤。
更别提那些正在服役的螺旋桨战斗机了,所有的空战测试都已经证明,元首坚信的,喷气式战斗机才是空军的未来这个判断,是正确无疑的。
喷气式战斗机乌鸦已经获准建造20架,用来测试和培训战斗机飞行员,其中有10架,是培训用的加长双座型号。
这也让乌鸦喷气式战斗机,在正式服役之前,就有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型号,一个是a型单座型号,一个是b型双座型号。
“你去的时候,抓发动机的生产就好了……”戈林对自己的心腹吩咐了一句。
心腹点了点头,这也是生产飞机的关键。毕竟美国的b-17轰炸机的发动机非常不错,德国的仿制型号甚至连改进都懒得做。
在这样的前提下,生产发动机的数量,也就左右着ju-118轰炸机的生产数量。
而ju-118轰炸机的数量,也是元首非常关心的一个武器生产进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