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穆拉科夫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拿到了德意志人证明的第一个犹太人。
他现在是德国一家军火公司的总经理,掌管着4000多人的一个大型企业,里面大多数都是犹太人。
而这个大型企业,主要生产的就是德国150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炮弹,专门供应前线使用。
经过几次资质升级,这个工厂已经完全具备了前线所需军用物资生产能力。
在德国,最低端的是犹太人的集中营,那里只能生产一些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包括木头制品,鞋架子之类的手工。
这样的集中营最多,而且也最廉价——只要拉上铁丝网,盖一些营房,买几台最初级的机器,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打地基的人是战俘还有犹太囚徒,拉铁丝网的是工兵或者是战俘,看守用的是党卫队的刽子手,几乎没有任何成本。
第二类工厂,就是类似劳动营的存在了,这里的囚徒们待遇比之前的集中营要好得多,只是没有人身自由罢了。
这类劳动营,理论上是需要一定成本的,不过很多时候都被上面的管理层克扣掉了。
元首的未婚妻爱娃成立的特别调查机构,就是针对劳动营以上级别的工厂成立的。
爱娃和她的手下们监督这些企业,让他们按时发放福利待遇,比如说食物还有必要的生活用品。
更高级一些的,就是合作工厂了,如果劳动营的工人努力生产,得到了褒奖之后,他们就有机会调到合作工厂去。
到了那边,就可以因为褒奖和家人见面,家人的待遇会跟着提升——来到这里之后,就可以拿到廉价的生活用品,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了。
穆拉科夫之前也在这样的工厂里工作过,而且他表现出了非常合作的态度,让共事的德国管理者非常满意。
所以,穆拉科夫被通知可以提交申请,获得德意志人的身份证明了。
这位不那么纯粹的犹太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提交了自己的申请,等待上面人的批复。
在这个过程中间,穆拉科夫被调到了现在的这座工厂,负责管理这边已经接近“德意志人”标准的犹太顺民们。
他管理的非常好,让这个工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一举从劳动营级别,升级到了“二类工厂”这个级别。
要知道,这可是第一个由犹太人领导,并且大部分由犹太人从事生产工作的“二类工厂”。
生产炮弹的工厂德国有不少,犹太人生产炮弹的劳动营德国却不多。
生产炮弹的犹太人劳动营不多,生产大口径榴弹炮炮弹的劳动营就更少了。
大部分犹太人劳动营都只生产小口径炮弹,比如说后方使用的小口径高射炮,以及迫击炮炮弹……
这些犹太人劳动营生产出来的炮弹,大部分都只能作为训练弹在后方使用,只有少量被抽检过后,送往前线二线部队。
不过德国高层一直在试图放宽这方面的限制——前线需求太大,成熟的生产企业并不好找。
所以多个犹太人劳动营生产的迫击炮弹,已经被大部分送往前线去了:只不过这个对于劳动营本身是保密的,工人们依旧还只知道,他们生产的是训练用的炮弹。
可是穆拉科夫所在的工厂不同,他已经有了二类工厂资质。这个工厂生产的炮弹可以直接送往前线,是合格的并且质量优秀的。
为了争取早日成为不受歧视的德意志人,这里的犹太人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生产出质量优秀的炮弹,供给前线使用。
在这里从事生产工作的犹太人已经在刺刀和皮鞭的威胁下,忘记了自己的仇恨,成为了恭顺的德意志民族的一员。
“这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的帮助!”穆拉科夫站起身来,走到来者面前,伸出手来感激的握住了对方的手说道。
他终于等到了这个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他就可以走出这个牢笼,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囚犯活着了。
“和您一起工作真的很愉快,您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率的管理者了。”那人笑着恭维了两句。
终于,眼前的工厂对于穆拉科夫来说不再是一座牢笼,他可以走出去,享受外面自由的空气,还有那暖洋洋的阳光了。
“但愿我的炮弹,可以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可以让那些迷途的犹太人们……少经受一些苦难。”穆拉科夫一边送走了同事,一边在心中默念道。
犹太人们……连他自己都忘了,自己曾经是那些犹太人们中的一员了。





帝国霸主 777最靠近莫斯科
一处倒塌的建筑物旁边,苏军的一处机枪阵地内,德军的突击小分队正在整理自己的弹药。
他们已经靠近了苏联郊区最内圈的位置,距离城市已经非常近了。
从这里出发,如果不计算苏军的阻击,他们到达克里姆林宫可能也就2个小时都不到的车程了。
废墟旁边,还有躺倒在地上的苏军士兵的尸体,他们刚刚被歼灭干净,身上还冒着热气。
子弹从他们的身上穿过,把他们变成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现在他们安静的躺着,作为掩体和脚下的烂泥存在。
“一会儿……机枪组压制左面的苏军机枪,其他人从废墟右面绕过去,通过这里,到达远处的谷仓!”靠在废墟边上,透过墙上的缝隙,指挥官指了指远处那个还没有被炸毁的谷仓建筑。
“那边一定有人!”看了一眼安静的谷仓,突击队里面的老兵缩回了自己的脑袋,对长官说道。
“也许里面是一个指挥部……也许是一个排的苏联士兵。”他不愿意进攻那里,因为谷仓距离他们差不多有50米的距离。
在这种战斗中,在空旷的地方上奔跑50米的距离,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决定。
“我们没有时间去顾及掩体的情况了,占领了那个谷仓,就有了前进的据点!我们身后就是团主力,靠近建筑物之后,我们就相对来说安全了。”指挥官否决了老兵的话,开口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用烟雾弹封锁视线!火力组准备掩护开火!”他指了指远处的那个谷仓,开口命令道:“攻击!烟雾弹!投掷!”
几个士兵从腰里抽出了颜色和形状都不同的烟雾手榴弹,用力的投掷到谷仓的正前方。
很快,烟雾弹开始弥漫出烟雾来,一点点的扩散到空气中,形成了看不清的白色雾气。
“哗啦!”掩护射击的机枪小组拉动了机枪上的枪栓,然后瞄准了侧面刚刚开火被压制下去的苏军机枪阵地,扣下了扳机。
“突突!突突!”元首的锯子猛烈的开火,声音密集而且独特。子弹如同雨点一样飞到苏军的机枪阵地附近,打得那里同样烟雾缭绕。
“冲!冲!冲!离开掩体!小伙子们!快跑!快!”指挥官站在掩体旁边,一边挥舞着手臂,一边大声的喊道。
拎着步枪的德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冲出了废墟,他们有条不紊的向前奔跑,时不时的变换速度,躲避可能飞向自己的子弹。
在枪林弹雨中奔跑,绝对是一项刺激的运动。感受着子弹从自己耳朵边飞过,也一定让人心惊肉跳。
两三个拎着步枪的士兵冲出废墟掩体之后,再冲出去的士兵就是端着-40冲锋枪,或者stg-44突击步枪的士兵了。
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英勇无畏的冲出了藏身的废墟掩体,向着谷仓的方向,快速的奔跑起来。
呼呼的风声在他们的耳边作响,时不时有子弹飞过来,还有倒霉的士兵被打中倒下。
叫喊声还有中弹后呼喊医护兵的声音传进耳中,不过没有人停下脚步,他们依旧向前快速奔跑,用最快的时间离开这块空旷的地方。
“掷弹兵!投弹!”一边向前奔跑,最先冲出去的,那些拎着步枪的德军士兵,猛然间轮起了另一条胳膊。
4进攻型手榴弹被甩了出去,飞向了谷仓的方向。投弹之后他们没有停留,继续向前奔跑着,不顾一切的向前奔跑着。
“轰!”“轰!”手榴弹在谷仓附近爆炸,一枚在谷仓的门口,一枚在墙壁外面的空地上。
由于烟雾弹的遮挡,进攻的德军看不见谷仓内的情况,他们只能听到苏联士兵的叫喊声,以及混乱中,胡乱开火还击的枪声。
苏军的射击不可能瞄准,他们只是出于害怕,还有吓唬人的目的,在盲目的开火。
攻击到谷仓门口的德军停下了脚步,他们靠在墙壁上,然后从自己的胸前h型战术背带上,扯下了卵型手雷,顺势丢进了谷仓内。
“手榴弹!”丢完了手雷之后,门口的德军掷弹兵大声的提醒自己的同伴。
冲过来的同伴都弯腰,停下脚步,等待着房间里面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里面的苏联士兵也在呼喊,听得出来他们很紧张,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军已经冲到了他们的身边。
“轰!”手榴弹在谷仓内爆炸,里面的烟雾翻滚着冲出了大门,伴随着苏军的咳嗽和呼喊声,一个苏军士兵东倒西歪的走了出来。
他的脸上满是灰尘,手里没有拿武器,他走出大门,拨弄着脸上的灰土,大声的咳嗽着。
“呯!”早就准备好了开火的德军突击队士兵,用毛瑟步枪指着这名苏军,一枪打穿了他的胸膛。
那名苏军士兵摇晃着倒下,在他倒下的同时,有好几个德军士兵已经端着自己的冲锋枪,冲进了这间谷仓。
“突突!突突!”里面传来了连绵不绝的枪声,密集而且没有节奏。
不过枪声很快平息了下来,因为里面的苏军已经彻底被肃清干净了。
靠在门口端着冲锋枪的指挥官给废墟那边发了一个手势,告诉掩护的部队他们已经夺取了这里。
“里面是一个指挥部,他们把地图还有文件都烧了……没有活口,最高指挥官是个师长,不过他早就自杀了。”一个士兵探出了头来,对自己的指挥官汇报了里面的情况。
“大约有30个苏军士兵,大部分都带着伤,他们是从四面八方撤退到这里的,我们抓了两个负伤的活口。”那名士兵见自己的长官没有说话,继续汇报道。
“让伙计们都撤出来……苏军有可能开炮炸掉这里……毕竟他们有射击坐标,谷仓并不安全。”这名指挥官看了一眼远处的莫斯科,开口命令道。
现在他们是最靠近莫斯科的人了,距离市区还有7公里不到的距离……远处是一个居民区,类似一个小村庄,那是他们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帝国霸主 778撤离
“收拾好这些东西,都要装上汽车,明白了吗?”背着手,站在克里姆林宫的内院里,斯大林的秘书脸上挂着难以遮掩的喜色。
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了,他不用和这个城市一起腐朽毁灭了。
下午的时候,他就可以带着车队离开,跟随着斯大林同志,一起到车里雅宾斯克去。
到了那里,他们就到了远离前线1300多公里的地方,没有什么威胁,甚至连敌人的空军都看不见。
“还有这个,对!小心一些,这些文件可都是很有用的!不能弄丢了!明白了吗?”他站在一辆卡车旁边,对搬运文件的士兵说道。
虽然大部分的文件还有档案,都已经搬运离开了莫斯科,可留下来要用的也不少。
这些文件还有临时的报告,都是要随时查阅翻看的,所以也不能提前搬走。
而且,莫斯科方面100多万部队,还有数百万平民一天产生的文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斯大林既然要离开,那么随他一起走的就不仅仅只是卫兵,还有一些幸运的机要秘书,办公要员。
这些人浩浩荡荡也有数百人,乘坐汽车那也是浩浩荡荡一个车队之多。
另外,斯大林同志要离开首都,向东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这件事情本身,也是要严格保密,并且详细安排路线计划的。
空军起飞飞机掩护,并且要安排一部分乘坐飞机离开,另一部分人则必须乘坐汽车离开,剩下的一部分人乘坐火车。
乘坐汽车离开的人,还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作为疑兵防止被敌人或者对斯大林不满的自己人偷袭破坏。
在最后一刻,斯大林才会自己决定走那条路离开——他或许乘坐汽车,或许乘坐火车,至于说飞机,这个选项是几率最小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飞机,可靠性并不算高,国家领导人乘坐飞机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另外,在斯大林所在的莫斯科附近,德国空军已经恢复了活动,德军轻易的掌握了战场制空权,所以苏军的运输机和靶子没有什么两样。
身处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祈祷德国空军懒惰,不拦截自己的座机,所以斯大林不太会考虑乘坐飞机离开莫斯科。
剩下的,就是跟着车队离开,或者是乘坐火车离开这两个选项了——乘坐火车舒适一些,乘坐汽车灵活一些。
相对来说,火车的运力更大一些,所以很多文件还有大多数的斯大林卫队,都会乘坐火车离开。
“轰!”远处的城西方向,德军攻击的炮火声响飘了过来,让这场搬家活动变得萧瑟。
秘书看了一眼城西的方向,那里听说已经变成了一个修罗场。苏军每天都要阵亡上千人,去维持那条已经破烂不堪的防线。
德军距离他是如此的接近,甚至他都能闻到空气中那股火药燃烧的味道。
不仅仅是他,炮声传来的时候,也有搬运物资的士兵看向远方。他们的战友正在拼死作战,而他们自己却在忙着搬运一些奢侈品上汽车。
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此时此刻不用去前线战死。可是他们相比较而言,也是不幸的——他们不是斯大林的亲卫部队,所以也只能留下来参加战斗。
虽然今天不用去前线战斗,可明天或者后天,他们就要被拆分开来,编入到部队之中,投身于卫国战争牺牲掉了。
“同志……3号卡车已经装满了。”一名军官走过来,把卡车上装着的东西的统计清单递给了斯大林的秘书:“您可以核对一下。”
“不需要了,让士兵们赶紧给4号卡车装箱,我们已经晚了3分钟了。”秘书看了一眼自己的怀表,摆了摆手说道。
这些文件即便是找不到,也无关痛痒了——带走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在未来的办公场所里找到资料。
可战争已经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找不找的到某些资料,其实没有人会纠结。找不到就是找不到了,因为找不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士兵们有可能在战斗中找不到自己的长官,长官也有可能在溃败中找不到自己的士兵。
某个人在战争里失踪了,没有人会在意他究竟是失踪了,还是逃跑或者被俘虏了。
这些都要战后去仔细统计,相差的数字也多到让人绝望。这还只是人口统计上的混乱,还不包括某些事件的记录上的缺失。
总的来看,这场世界大战之中,未解之谜多到数不胜数,至于说现在莫斯科城内的一部分或重要或不重要的文件,那真的是可有可无了。
“快装箱!今天晚饭之前,脱离计划就要执行了!”秘书放下了怀表,大声的呵斥士兵道。
那些搬着箱子的士兵们动作更快了,他们不顾有一些裸露在外面的纸片到处纷飞,把一箱接着一箱的文件塞进卡车的车厢内。
没等塞满,上面的士兵就放下了帆布帘子,然后大声叫喊着让前面驾驶室内的司机开到3号车旁边待命。
斯大林同样在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着汽车开进内院,也看着无数他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东西都被搬进汽车里面。
实际上他2天前就决定要离开了,可准备工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所以也就拖延到了今天。
德军已经向前挺进了10公里了,他还在莫斯科的城内等待着。火车站内,列车已经停好了,汽车也已经开出去了上百辆。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路上将有一个近卫步兵师与您通行,安全问题是不需要您多虑的。”科涅夫昂着下巴,站在窗边的斯大林身后汇报道。
保护领袖离开的兵力,是无论如何都要抽调出来的。一个精锐的步兵师,还有斯大林的护卫队,再加上一列装甲列车,以及40辆坦克组成的一个装甲团。
“我就把莫斯科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可以坚守这里,一直坚守到胜利到来!”斯大林头也没回,看着窗外说道。




帝国霸主 779海军的炮弹
一百九十发,这是至今为止,列宁格勒落下的381毫米口径炮弹的数量,如果没有一寸爆炸波及范围被浪费的话,差不多足够覆盖100个足球场!
一百个主球场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大概就是说,列宁格勒至少有三分之一被夷为平地了。
严重一些说,并不是夷为平地,而是变成了巨大的弹坑。爆炸不仅仅摧毁掉了建筑物,还摧毁掉了地下工事。
毕竟那可不是普通的炮击,而是可以击穿钢板,在深深的地下延时爆炸的巨型炮弹。
不少地下掩体被直接埋葬,就连伏罗希洛夫元帅,都被迫将自己的指挥部,转移到了城市靠近陆地方向的边缘。
德军差不多把这里当成了训练中心,动不动就让自己的海军学员开着战舰来到这里,对港口还有城市进行炮击。
今天,德国海军的炮击又一次开始了,他们在挥霍来自英国方面提供的炮弹,甚至在有意识的磨损自己战舰上的炮管。
因为英国海军为了支付战争赔偿,提供了他们的库存炮管,还将用不到的储备炮弹,都卖给了德国海军。
出售军火的价格上并不便宜,是英国海军痛快的拿出了所有库存的理由。
毕竟英国新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还有他的重要幕僚安东尼?艾登爵士都认为,短时间内英国已经失去了与德国开战的能力,不如动用一切力量先自救。
英国也确实需要自救一下了,在英国南部的德国占领区,国民重建工作已经展开。
可在英国自己控制的地盘,因为缺少资金,无数的准备工作都搁浅着。
毕竟为了打一场世界大战,英国找美国借贷了大量的资金。现在美国提供的老旧战舰都成了德国人的,英国战败却是不争的事实。
海外殖民地没有了,仅剩的印度还有半个中东,现在已经自立门户不听调遣了。
最开始决定的两面下注的策略,实际上也把英国一分为二,分散了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两面下注的缺点,内部的分裂造成的裂痕也非常难以愈合——只能等到战争彻底结束,下注的某一方彻底获胜才能好转。
眼下的问题是,战争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而现在比起德国攻击印度来,日本打到印度的可能性似乎更高一些。
所以英国现在最赚钱的事业,只剩下对德国的武器技术输出,以及接揽来自欧洲德占区的代工生产。
为德国海军战列舰,也就是英国移交的前英国战列舰生产炮弹,工厂是不用更改生产线的,也是最省钱见效最快的。
更何况德国人确实愿意采购炮弹,而且是拿粮食等重要物资来换取这些炮弹,这就是双赢的局面了。
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原因,就是德国海军武器泛滥的理由。雷德尔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大英帝国会加班加点的生产炮弹,供给德国的战列舰。
此时此刻的列宁格勒,已经快要变成一块大废墟了。建筑物在炮弹中战栗倒塌,平民们都已经没有了居住的地方。
“元帅同志……北面,芬兰人的部队已经压到了城外,现在我们已经三面被围了。”参谋长忧心忡忡,对伏罗希洛夫元帅说道。
列宁格勒地方比较特殊,它的东面其实大部分地区都是拉多加湖,虽然冬天会封冻可以行走,却实在算不得可靠的退路。
北面的芬兰现如今已经和德国穿一条裤子了,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芬兰部队南下列宁格勒,已经是一个事实了。
德军为芬兰部队提供了200架缴获自苏联的战斗机,还有另外20架精锐的英国喷火战斗机。
这些飞机对于芬兰来说可是宝贝,它们保证了芬兰方面的制空权,而地面部队,苏联已经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力量了。
大部分苏军精锐,都在列宁格勒附近,抵抗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
而德军从南面路过了列宁格勒,一口气把战线推进向莫斯科的战略选择,也让伏罗希洛夫元帅松了一口气。
如果德军主攻方向是他这里,估计他已经在地下室里自杀了。列宁格勒看上去兵力雄厚,可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40万大军被集中在了列宁格勒周围,或者说被压缩在了这块狭小的地方。
他们没有补给,也谈不上准备充分。弹药短缺,一切指望都已经没有了。
如果德国部队强攻,这些人大部分都会选择投降,只有少量主力部队会抵抗到最后。
更让人绝望的是,伏罗希洛夫自己心里清楚,他就算坚守到明年,也不可能获得像样的支援了。
一切的物资都在向莫斯科方向集中,他这里就只能苦守——即便是战争形势逆转,一切顺利的话,他也至少要坚守到1942年年底,才能重新获得足够的补给。
“坚守到冬天,拉多加湖封冻上之后,我们才能拿到新的补给物资。”伏罗希洛夫有些感慨的对自己的参谋长说道。
参谋长当然心里也清楚,如果德军不全力进攻的话,他们故作强势,还有希望坚持几个月的时间,把战争拖延到1941年年末。
1...278279280281282...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