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说起这一段的时候,其实德国也是在自己抽自己的脸——希特勒上台之后,也在大肆抓捕自己的反对者,并且把他们关进集中营。
可是事情处理的非常隐蔽,所以也就没有多少真凭实据。而且德国已经正在缓和这类矛盾,样子工程一个接着一个,表面上看起来要比斯大林好了不少。
这不是一场比谁更优秀的战争,这是一场被谁更烂的游戏。现在来看,因为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苏联被人抓住的把柄更多,舆论战上也更被动。
如果一切和真实的历史上一样德国战败,那德国那些灭绝人性的丑闻,也会被人曝光出来,作为证据摆在法庭上。
“他杀死了自己的政敌图哈切夫斯基,并且诬陷他暗中和我们德国有联系,可我们知道,这是栽赃!我们从来没有联络过图哈切夫斯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
当然了,此类泼脏水的手段,绝对是真假半掺,让人无法分辨的了——拿出一个具体事例来,就更容易让人相信。
于是这样的演讲就在战俘营里面一遍一遍的重复下去,扩散到苏联的战俘营,波兰的战俘营,并且在各大报纸上占据了头版头条。
--------
稍后还有一更,可能会很晚,大家可以明天早上观看!
帝国霸主 798挑起矛盾
之所以拖延到一个多月之后,才放出了这部纪录片,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方面,在这一部纪录片里,德国运用了这个时代很多最强的摄影技术,还革新了一大堆的宣传手段。
比如说,这部纪录片有着超越时代的剪辑技巧,运用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拍摄手法。
无论是超长无剪辑的推进拍摄长镜头,还是多角度的采访构建事实真相,都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的电影拍摄水平。
甚至在很多方面,整个纪录片都要超越电影,更能吸引观众,更容易让观众们相信他们看到的就是事实,就是真相!
李乐甚至动用了一段彩色胶片穿插其中,让黑白电影里面出现了几分钟的彩色画面。
有声电影本来就在德国蓬勃发展,德国的柏林影视圈,以此来作为技术优势,抗衡美国的好莱坞文化输出。
在运用了有声电影的技术优势之后,还运用了彩色胶片,摄影机、补光灯等方面的技术革命,最终造就了这么一部划时代的纪录片。
如果不是戈培尔这个宣传狂人真的可以调动整个德国的宣传力量,还真不可能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搞出这部纪录片来。
按照正常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流程,这部纪录片走正常的程序,审批就要拖上一个月的时间。
可是它就在一个月内诞生了,而且不是一部,而是两部!在拍摄这个的过程中,德国摄影师还有党卫队的拍摄人员,撬开了一扇似乎可以毁灭苏联的大门。
“这真是一场灾难,有1000万白俄罗斯还有乌克兰人被送到了西伯利亚从事高危险低保障的劳动!这种劳动是强制的,运输这些人的时候,就死了至少100万人!”
无数来自乌克兰的战俘,在战俘营里面诉说自己的心酸往事。他们和俄罗斯族的恩怨,那叫一个罄竹难书。
这两个民族的矛盾由来已久,乌克兰差不多就是被俄罗斯强行兼并到自己的国内的。
就在前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里还曾经被德国军队占领过一部分,那个时候他们可没有多少回归祖国怀抱的觉悟。
所以在第二部纪录片里面,重点讲的就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恩怨怨情情爱爱。
“我的父亲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军官,可是因为需要他来检举别人,就有人抓了他,被押送到车里雅宾斯克服刑,在修建工厂的劳动中,被活活累死了!”
一个儿子哭着回忆自己的父亲,对于他来说,大清洗可能是一段最灰暗的日子了。
因此,当他成为德国俘虏,脱离了对他生命的威胁之后,就和原来的那些俄罗斯战友们反目成仇了。
他对着镜头哭诉自己父亲被大清洗迫害致死的时候,那叫一个咬牙切齿,就差拍着桌子骂斯大林了。
“我的儿子是一个好人,他什么错事也没有做过,可是就因为被牵连,三年前被送到西伯利亚,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另一个老父亲想起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也哭的如同泪人。他已经五十七岁了,也被抓来充当俘虏,在战场上想都没想就投降了。
实际上他只是一个老工人,在一间生产布料的企业里工作,维修那里落后的机器。
只可惜他是一个白俄罗斯人,所以他也不愿意和斯大林站在一边。经过几天的思想工作之后,他就愿意对着镜头说早就想说的话了。
“有史以来最大的种族压迫,乌克兰上百万人因为饥荒挨饿,死亡人数上百万,苏联却故意调走了粮食,养活俄罗斯人!”
二战之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地区与苏联主体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就已经由来已久。
当战争胜利的天平倒向德国的时候,就有许多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愿意站出来,为自己的正义与自由斗争了。
这些国家其实根本就不曾真正融入过苏联这个国家之内,这也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提起上一次粮食歉收的大饥荒事件,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痒痒。为了保证主体的根本利益,一直在计划经济的苏联,挪用了乌克兰的储备粮食,救济了俄罗斯的灾民。
结果就直接导致了乌克兰的饥荒——暂且不提这场饥荒对乌克兰造成的实际损失,单单就是这种处理事情的态度方式,就让许许多多乌克兰人接受不了。
也就难怪在德国和意大利的部队进入乌克兰之后,当地民众是以一种“喜迎王师”的态度,来欢迎他们这些“外国军队”的了。
“先生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日起,我们将释放你们其中的大部分人,我们之间的战争毕竟已经结束了,战俘的交换和归还,已经被提上日程了。”负责看守的军官在演讲结束之后,笑着对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高级战俘说道。
和他说的差不多一样,法国和英国越发的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谋求索要自己国家的战俘。
毕竟有数十万年轻的劳动力在别国被看押,是一件很让民众们牵挂的事情——谁家的孩子没回家,自然不会轻易忘记。
这也是英国和法国在投降了之后,越来越合作的根本原因。英国希望用自己的合作态度,早日抚平自己的战争创伤;法国方面也同样是如此。
德国方面也积极配合,开出了条件,只要英国法国愿意合作,他们就愿意分批释放手中的战俘。
条件当然很苛刻,但是因为已经有补充条款在投降文件内,所以也很顺利。
这一次,德国要释放一共20万英国和法国还有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家的战俘。
抢在这些战俘被释放回家之前,给这些战俘们灌输一些德国希望他们记住的思想,让他们带回去一些舆论和消息,这就是德国播放纪录片的原因。
只要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愿意相信这些纪录片里的一部分,那么德国的宣传就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帝国霸主 799舰队的调动
虽然在之后的舆论战之中,德国凭借着卡廷惨案占尽了优势,可战场上毕竟双方要依靠真刀真枪来分胜负,所以列宁格勒的战斗依旧还在继续着。
只不过,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压力,现在真的是如山一般的巨大了。他麾下的部队已经只剩下不到20万人,却要坚守着列宁格勒和周围大片的地区。
困扰他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员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德国第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8集团军,正在向西攻击,而第16集团军,则正在准备向北迂回,与芬兰军队合围。
现在,只要第16集团军赶到指定位置,那么列宁格勒就会被包围,成为一座孤城。
获得不了补给的孤城,是无法坚守很长时间的。德国这边需要时间,伏罗希洛夫元帅麾下的部队,也同样需要时间。
列宁格勒并不是前线城市,它在沦为前线城市之前,一直都是苏联非常腹地的一个重要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列宁格勒根本就不可能囤积大量的武器和弹药,也不可能囤积大量的粮食用来消耗。
既没有武器弹药,又没有粮食和兵员,这座城市明显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抵抗。
更要命的是,德国海军越来越多的战舰开始出现在列宁格勒外围,芬兰湾内。
最开始的时候,是勉强凑出的4艘战列舰,只有几艘驱逐舰来护卫。那个时候规模确实不大,但是战列舰却更多一些。
近几天,这些战舰再出现的时候,战列舰的数量被削减到了两艘,不过多了三艘巡洋舰,还有10艘驱逐舰。
这些战舰的数量明显增多,这标志着德国海军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了成效。
第一批培训出来的新海员接替了原来老海员的位置,所以德国海军能够同时动用的战舰数量增多了。
原本停靠在威廉港内的几十艘英国战舰,现在又组成了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开始在大西洋上展开训练。
陪练的是德国的潜艇,训练的科目就是反潜作战。德国在尽可能的壮大自己的海军,不错过任何机会。
之前在芬兰湾出现的德国战列舰,是四艘,分别是勇士号、厌战号,提尔比茨号以及拉米雷斯号。
这四艘战列舰上的海员已经得到了锻炼,形成了战斗力。真枪实弹的实战训练,让德国海军的新手们快速的成长了起来。
如今,厌战号战列舰还有勇士号战列舰,已经成为了另外一支舰队的旗舰,到大西洋上进行更艰苦的训练去了。
留下的提尔比茨号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旗舰,紧跟在后的是拉米雷斯号战列舰。
两艘战列舰被3艘巡洋舰还有至少十艘驱逐舰护卫着,气势汹汹的在芬兰湾一字排开,开始了对列宁格勒的日常炮击。
历史上列宁格勒之所以没有受到过海上的威胁,主要原因就是德国海军实在是没有什么能力,在波罗的海兴风作浪了。
本身法国海岸线,还有挪威海岸线,都需要战舰去驻守,去威胁英国海上航线,哪来的兵力抽出来,去浪费在苏联身上。
所以列宁格勒在历史上虽然被炮击和轰炸,却从未遭遇过如此灾难性的攻击。
德国显然不准备要一个完整的城市了,他们要拿下来的是港口,还有一个火车站——除此之外,似乎列宁格勒剩下的都是多余的东西。
上百门各式各样口径的火炮,对准列宁格勒的市区,开始了一天雨点一般的炮击。
反正这些战舰不怕消耗,弹药也有人供应,战舰上面的训练水兵们,只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教学,把他们操控的战争机器操控好就可以了。
“轰!”一声巨响,最外围的冰海孤独女王提尔比茨号战列舰首先开火,用她那巨大的381毫米口径重炮,开始了一天的射击游戏。
当然,现在她的外号可不是叫做北方的孤独女王,而是叫做列宁格勒杀手……
拉开了炮击的序幕之后,紧跟其后的拉米雷斯号战列舰也跟着开始了怒吼,一发接着一发的打出了致命的炮弹。
在封闭的战斗舱室内,士兵们是感受不到那巨大火炮造成的冲击力的,他们只是在封闭幽暗的环境下工作,把机械运输上来的炮弹,装填进火炮内就可以了。
而真正能够感受到这些炮弹威力的,是正在承受这些炮弹打击的敌人。
比如说,正在城市郊区的一处地下室内,感受着大地在颤抖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还有他的参谋长。
当初参谋长的投降建议被伏罗希洛夫阻止了,所以他们两个人几乎不怎么说话沟通。
伏罗希洛夫元帅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任由头顶上的灰尘掉落下来,坠落到自己的头发上。
“元帅同志!每分钟都有士兵在投降,德国的党卫军,已经攻入了南城区,现在德国海军的炮击,就是在为他们开路。”一名军官走进屋子,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参谋长,开口对伏罗希洛夫元帅汇报道。
本来还停靠在列宁格勒港口内的苏联潜艇,现在已经全部都无法使用了。
一方面是因为德国早先卖给苏联的近海潜艇质量其实并不好,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苏联海军太过粗犷,设备的保存并不完好。
现如今列宁格勒已经差不多被包围起来了,剩下的一些包围圈上的小窟窿和小漏洞,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还来不及,哪能用来运输海军物资?
因此,出击了几次之后,苏联的近海潜艇就都因为缺少零件以及没有足够的燃油,只能趴窝在港口内等死了。
就连潜艇上的官兵,都已经配发了武器,填充到了陆军做指挥官去了,当然让德国舰队在芬兰湾为所欲为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伏罗希洛夫元帅也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尽可能的让自己的部队看起来更强大。
此时此刻他的部队节节败退,城南的一些地区,都已经成为德国控制区了。
帝国霸主 800倒塌的房屋
城区内,党卫军的部队正在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房间的清理驻守的苏联部队。
他们有条不紊,依靠人数优势,还有武器上的优势,硬是忍受着较高的伤亡,来换掉苏联部队的生存空间。
当一个楼房被彻底占领之后,党卫军的部队就会留下士兵驻守,尽可能的阻止苏军的反击。
双方砸街道上拼命的争夺,有的时候仅仅是隔着一条马路,两边的房子里就驻守着不同阵营的士兵。
大家把枪口探出窗子,然后隔着马路互相射击,子弹打在墙壁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却根本没有人敢探出自己的脑袋。
在这样近的距离上,如果被对面飞来的子弹打中,那就真的没有救了。谁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尝试,所以都很随意的开枪。
来自白俄罗斯的党卫军士兵,把自己的毛瑟98k步枪探出窗外,然后闭着眼睛扣下了扳机。
他能够感受到一发子弹打出了自己的步枪,也能感受到对方飞过来的子弹,打在自己窗前的震动。
下意识的,开了一枪之后,他就缩回了自己的武器,等着对方可能的报复。
连续两天的战斗,这名白俄罗斯士兵所在的步兵连,已经损失了30名士兵。
这个损失差不多是一个连的兵力的五分之一了,之所以他们还没有崩溃,完全是对苏联敌人的憎恨罢了。
当然了,因为德国是保持进攻的状态,所以补充兵的速度也非常快。他们连获得了20名新兵,只不过当天就又阵亡了15人罢了。
毕竟这里是残酷的巷战,这里是要用人命去填的地狱。党卫军第15还有第19和第20师,负责的是攻坚任务,损失自然也很巨大。
不过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在交战第二天的时候,很多加强部队被配属到他们的部队之中。
比如说原来隶属德国国防军的工兵,还有一些巷战专用武器也跟着工兵们一起抵达前线。
其中,最让几个外籍兵团喜欢的,就是被称为铁拳的火箭筒武器。
这种武器一直都是德国步兵的重火力,没少给苏联部队制造麻烦。在拿到了这种武器之后,白俄罗斯的士兵们才发现,原来这种武器如此的好用。
比如说这个时候,他们就在等待,等后面的德国工兵部队到来,用这种武器来给对面大楼里的蠢货们,来一下狠的。
“工兵来了!”随着一声幸福的喊叫,所有的士兵们都振奋起来。虽然他们不知道工兵究竟在楼下哪里,可还是发出了一阵低沉的欢呼。
对面的苏联士兵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大难临头,反击的力度也跟着微弱了下来。
靠在墙壁上,等待街道对面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巨大的冲击力甚至把灰尘吹到了德国军队驻守的房间里面。
然后,很多德国士兵拎着自己的武器,冲过了街道,冲进了墙壁上有一个大洞的苏军驻守的那栋建筑物里面。
枪声持续着,没完没了的持续着。这个街道的尽头,还有另一个街道在持续交战,那个街道的尽头,还有另一个街道存在。
更远的地方,无数的黑烟已经遮天蔽日,海军的战舰正在提供远程炮火压制。
这些巨大的炮弹呼啸着从人们的头更小的窗子——这不就是炮楼的属性么?所以在俄罗斯打巷战,想要摧毁建筑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建筑物哪怕只剩下一面墙壁了,也可以保证屹立不倒。很多建筑物倒塌了三分之二了,剩下的部分依旧坚固,甚至可以住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肃清建筑物里面驻守的苏联士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斯大林格勒是如此;如今这个时空中,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也都是如此。
那栋在炮弹爆炸震动中倒塌的大楼,终究大部分还是熬过了这一天的炮击。
在夜晚的夕阳下,它依旧耸立在那里,露出钢筋狰狞无比,还能看见房间里的衣柜桌子,还能看见里面的吊灯还有木床。
帝国霸主 801可耻的选择
“也许我们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投降的事情了。”一个将军在昏暗的地下室内,对自己身边的几个亲信说道。
“这样坚守下去!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希望!”感受着外面被炮弹轰击的震动,这名苏联将军叹息着说道。
他的部队原本有5万多人,现在已经剩下不到3万人还在防线上了。
现在他的防线摇摇欲坠,德军随时有可能击溃他的士兵,夺取他负责坚守的部分城区。
可是伏罗希洛夫给出的命令是死守到最后一兵一卒,不允许他后退重新休整补充他的部队。
只有他和他的参谋,以及他指挥的部队里所有的士兵还有军官知道,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弹药的补充,需要补充新的兵员。
让人无奈的是,无论他提出什么样的补充要求,伏罗希洛夫元帅都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他:援兵?没有!弹药?没有!休息时间?对不起,还是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既不能让自己的部队得到喘息的机会,又没有办法继续坚守自己的阵地,这让他非常的绝望。
人一旦到了绝望的状态下,就有可能做出任何的决定,他觉得投降是一个出路,至少可以让他手下的士兵,还有他自己活命。
“如果我们能够守住现有的城区,然后投降并且交出这些城区,那么德国人也许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待遇……”他的参谋长也不想继续坚守下去了。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伏罗希洛夫元帅坚持,这个城市里有一半的士兵和军官,都不愿意继续战斗下去了。
食物需要自己在废墟里翻找,或者去抢劫平民百姓的东西。弹药本来就很短缺,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没有人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作战,因为德军越来越难缠,也越来越适应巷战的节奏……
士兵们拥挤在昏暗的地下室内,还有来不及撤退的平民,以及各式各样的值钱物件。
列宁格勒不是一个为战争建设的城市,所以它也无法抵挡德军的火炮还有入侵。
“这样做,会不会太对不起伏罗希洛夫元帅同志了?”尽管他也赞成投降,可听到参谋长的选择,将军还是愣了一下。
这等于说是要依靠出卖掉其他坚守在列宁格勒的部队,来换取自己的未来。
对于一名将军来说,投降已经够可耻的了,如果靠出卖自己的战友来换取更多更好的利益,就显得更加卑鄙。
“如果我们只是投降,就只能去德国人的战俘营了,如果我们选择帮一下德国人,就可以提很多条件!”参谋长准备把无毒不丈夫的做法,贯彻下去了。
他从自己上司,也就是将军的眼中看出了迟疑,这让他的游说更加卖力了——对方是迟疑,也就是动了心了!
谁也不愿意去战俘营里面吃苦,如果可以凭借临阵倒戈拿到一个德国人的承诺,或许可以在更舒服的环境里面等到战后。
至于说战后究竟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个选择倒霉,那至少是战后的事情了。毕竟要先过了眼前这一关,才能活到战后不是么?
所以,参谋继续开口,劝说将军道:“我听说,如果不是伏罗希洛夫元帅拒绝,整个城市早就投降了!”
他情急之下,已经连同志这个称呼都给忽略了,因为他已经决心,倒戈为自己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面对无数枚381毫米口径的巨炮炮弹之后,还有勇气坚持抵抗的。
也并不是所有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旧敢于牺牲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派出联络的军官,想办法和德国人谈好条件吧!我们算是有条件投降,只希望可以得到体面的待遇!”他拉着自己将军的袖子,苦口婆心的劝道。
经不住诱惑,这名将军点了点头,终于答应了这个办法:“你亲自去办,选一个可靠的人去联络德军……注意保密!”
“放心吧!将军同志!”参谋长喜形于色,赶紧转身去找自己的心腹去了——这场战争,他真的是一分钟都不想再打了……
那窗子外面的炮弹爆炸的巨响,就好像是丧钟一般,早就让他痛不欲生了。
如果有可能,他这辈子都不想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了,也不想再走上和德军作战的战场了!
猜你喜欢